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德国共产党

指数 德国共产党

德国共产党(Kommunis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简称德共(KPD)。1918年12月30日,斯巴达克同盟联合不莱梅左派创建了该党。该党的创始人是卡尔·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后来则由恩斯特·台尔曼长期领导。1933年纳粹党上台后,德共被取缔。1945年,纳粹政权瓦解后,英美法苏四国分别占领德国。1946年,德共、德国社会民主党两党在苏联占领区的组织合併為德国统一社会党,德共在其它占领区的组织则继续活动。1956年8月17日,西德当局取缔德共。.

27 关系: 卡尔·李卜克内西卢森堡主义左翼党 (德国)左翼共产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德国共产党 (1990年)德国共产党/马列德国共产党-红色黎明德国的共产党德国社会民主党德国统一社会党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共产主义第三国际红色红色阵线战士同盟纳粹党羅莎·盧森堡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阿道夫·希特勒赫尔内苏联占领区恩斯特·台尔曼汉堡斯巴達克同盟

卡尔·李卜克内西

卡尔·李卜克内西(Karl Liebknecht;),德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家、律师,德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李卜克内西生于莱比锡,父亲威廉·李卜克内西是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创始人之一。但是,李卜克內西比他的父親更為激進。當他在萊比錫及柏林修讀法學和政治經濟學期間,他就成為了馬克思主義的倡導者。 李卜克內西在1900年5月8日與Julia Paradies結婚。夫婦倆育有兩兒一女。他的妻子於1911年逝世。 李卜克內西是一個活躍的第二國際成員,亦是社会主义青年国际的創始人。 1912年,李卜克內西代表德國社會民主黨左翼当选帝国议会议员。 1919年1月15日,李卜克內西及羅莎·盧森堡被自由軍團的士兵劫持到柏林的伊登旅館,被拷打及盤問了幾個小時後遭到殺害。.

新!!: 德国共产党和卡尔·李卜克内西 · 查看更多 »

卢森堡主义

卢森堡主义(Luxemburgism)是一种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基于罗莎·卢森堡的著作中体现的政治思想而形成。这个词最初是由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在谴责卢森堡的追随者偏离传统的列宁主义时使用,但现在这个词已经被她的追随者用以自我描述了,他们认为卢森堡主义比列宁主义更接近“正统的马克思主义”。 罗莎·卢森堡早在1904年就批评了列宁所提倡的民主集中制,认为这是“极端的集中主义”、“无情的集中主义”。1918年,她又在《论俄国革命》中强烈批判布尔什维克党对政治自由的限制,预见性地警告他们的军事共产主义政策将会走向独裁。罗莎·卢森堡主张无产阶级专政,但反对一党专政。在此方面,她撰写了文章《自由的定论》。 和罗莎·卢森堡一样,卢森堡主义者既认同俄国革命的意义,也对斯大林主义高度集权的政治实践和理论进行了严厉批判。.

新!!: 德国共产党和卢森堡主义 · 查看更多 »

左翼党 (德国)

左翼党(德语:Die Linke)是德国的一个左翼政党。该党成立于2007年6月16日,由左翼党.民社党和劳动和社会公正-选举替代合併而成。該黨一般被認為是东德执政党德国统一社会党的主要政治遗产继承者。.

新!!: 德国共产党和左翼党 (德国) · 查看更多 »

左翼共产主义

左翼共产主义(Left communism)是一些自称为“共产主义左翼”的人创建的政治理论体系,他们认为自己的观点比共产国际在其第一次代表大会后和第二次代表大会期间所采取的立场更为“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进而批判布尔什维克在这一时期的政治思想。 左翼共产主义者认为他们比列宁主义者、无政府共产主义者及其他一些革命社会主义派别站在更左的立场上。 罗莎·卢森堡的思想在政治和理论上对许多左翼共产主义者具有深刻影响,虽然她在这一政治思潮正式形成以前就已去世。左翼共产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阿马迪奥·博尔迪加(意大利共产党创始人)、安东尼·潘涅库克(荷兰、德国著名共产主义活动家)、赫尔曼·高特、奥托·吕勒、西尔维娅·潘克赫斯特、保罗·马蒂克等人。 左翼共产主义者不认同列宁主义,认为共产党人不应该参加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或参加保守的工会。但是,在批评列宁主义这一议题上,许多左翼共产主义者意见不一;左翼共产主义者中的“委员会共产主义者”批评布尔什维克党以“精英党”的形式运作,并强调建立更加自主的工人阶级组织;而另外一些人,如阿马迪奥·博尔迪加则强调政党的作用,并批评多党制国家的存在。 目前,有两个左翼共产主义国际组织存在,它们是国际共产主义潮流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倾向。.

新!!: 德国共产党和左翼共产主义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称「中国」,是位於东亚的社会主义国家,首都位于北京。中国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纯陸地面積第二大、陸地面積第三大、總面積第三大或第四大的國家,當中劃分為23個省份、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中國地势西高东低而呈現三级阶梯分布,大部分地区属于溫帶、副熱帶季风气候,地理景致與氣候型態丰富多樣,有冰川、丹霞、黃土、沙漠、喀斯特等多种地貌杜蕙.

新!!: 德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对外联络部(通称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简称中联部),成立於1951年,是中共中央负责对外工作的职能部门。他的工作对象不仅包括各国的共产党及其他左翼政党,还扩大到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民主政党,以及发达国家的社会党、工党、保守党等各种意识形态和性质的政党、政治家及其国际组织。.

新!!: 德国共产党和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 · 查看更多 »

德国共产党 (1990年)

德国共产党(德语:Kommunis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缩写为KPD)是德国的一个共产主义政党。该党成立于1990年。该党的意识形态是共产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反修正主义。该党的政治立场是极左翼。该党的领导人是Dieter Rolle。该党的青年翼是德国青年共产主义联盟。2011年底,该党有成员155人。.

新!!: 德国共产党和德国共产党 (1990年) · 查看更多 »

德国共产党/马列

德国共产党/马列(Kommunis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Marxisten-Leninisten,缩写为KPD/ML)是一个已不存在的德国共产主义政党,成立于1968年12月31日,起源于原德国共产党。其党报为《红色黎明》。 德国共产党/马列由原德国共产党领导层的恩斯特·奥斯特建立。该党持反对修正主义、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立场。 1974年,恩斯特·奥斯特与阿尔巴尼亚最高领导人恩維爾·霍查会面。1975年6月1日,恩斯特·奥斯特与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姚文元会面。 1976年初,德国共产党/马列组建了东德分支,但其发展受到了德国统一社会党政府的压制。 1977年,在中国和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关系破裂后,该党转为支持阿尔巴尼亚领导人恩維爾·霍查,并放弃了毛主义意识形态以及毛泽东的“三个世界”理论,改奉霍查主义意识形态。但到了1984年,该党与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的关系迅速降温。 1986年,该党与托派组织国际马克思主义团体合并为联合社会党。.

新!!: 德国共产党和德国共产党/马列 · 查看更多 »

德国共产党-红色黎明

德国共产党-红色黎明(德语:Kommunis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 - Roter Morgen)是德国的一个小型共产主义政党。1985年12月,德国共产党/马列内部拒绝与托派合作、坚持霍查主义意识形态的一派在汉堡创建了该党。该党出版月刊《红色黎明》。它是马列主义政党和组织国际会议 (团结和斗争)的成员。 2011年12月,该党举行第12次代表大会。该会认为,党的目标没有达到,党的影响力是“微弱的”、“地区性的”,“组织不能符合‘共产党’这个名称的要求”。于是,该党更名为德国共产党-架构团体。自那以后,该党的网站再无更新。该党可能已经停止活动。 Category:欧洲共产党 Category:德国政党 Category:霍查主义 Category:1985年德國建立 Category:1985年建立的政黨.

新!!: 德国共产党和德国共产党-红色黎明 · 查看更多 »

德国的共产党

德国的共产党(Deutsche Kommunistische Partei,缩写为DKP)是德国的一个共产主义政党,成立于1968年9月。该党是1956年遭西德当局取缔的德国共产党的继承者。该党的意识形态是共产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该党的主席是帕特里克·科波勒。2015年,该党有党员3000人。该党曾派代表出席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

新!!: 德国共产党和德国的共产党 · 查看更多 »

德国社会民主党

德国社会民主党(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简称德国社民党(SPD),德国主要政党之一,它是德國歷史最悠久的政黨,成立于1863年。社民党於1966年至1982年,1998年至2009年和2013年至今参与聯合政府。現在11个州内参与执政,9个州内任州總理。.

新!!: 德国共产党和德国社会民主党 · 查看更多 »

德国统一社会党

德国统一社会党(Sozialistische Einheitspartei Deutschlands,缩写为SED)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长期执政党,1946年由德国共产党和德国社会民主党两党在德国苏联占领区的组织合并而成。 虽然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名义上是一个多党制国家,但实际政治权力集中在统一社会党手中,东德的其他政党起到卫星党的作用。1980年代,统一社会党拒绝效仿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推行经济改革和開放政策,仍坚持国家的民主集中制管理,直到兩德統一。.

新!!: 德国共产党和德国统一社会党 · 查看更多 »

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

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Unabhängige 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缩写为USPD),一战期间由德国社会民主党“中派”建立的政党,一开始左派也参加了该党。这些“中派”既反对右派的战争立场,亦反对左派用革命结束战争的主张。1917年1月7日召开反对派会议,结果反对派被右派开除出社民党。反对派在同年4月成立独立社会民主党,奉行考茨基主义。1918年该党反对德国十一月革命。同年12月,斯巴达克同盟的成员退党另组德国共产党。1920年党代会上该党发生严重分裂,左派退党,与德国共产党合并。其余的大部分独立社会民主党员1922年回归德国社会民主党。该党的主席为胡戈·哈泽。 Category:德国政党 Category:德国政治史.

新!!: 德国共产党和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 · 查看更多 »

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communism;communismus)是一种共享經濟結合集體主義的政治思想,主張消滅生产资料私有制,並建立一個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進行集體生產),而且主张一种沒有階級制度、國家、政府和家庭的社会。在此一體系下,土地和資本財產為人民共同所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637~638页:“共产主义的最重要的不同于一切反动的社会主义的原则之一就是下面这个以研究人的本性为基础的实际信念,即人们的头脑和智力的差别,根本不应引起胃和肉体需要的差别;由此可见,‘按能力计报酬’这个以我们目前的制度为基础的不正确的原理应当——因为这个原理是仅就狭义的消费而言——变为‘按需分配’这样一个原理,换句话说:活动上,劳动上的差别不会引起在占有和消费方面的任何不平等,任何特权。”在科學共產主義(馬克思主义以及其各流派)的理論中,它在发展上分三个阶段,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即没收私有制财产为国有化并为公有制社会的起步铺垫基础;中期阶段是公有制社会战胜私有制世界的阶段,由于公有制社会体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优势,能够极大地吸引了私有制社会里的广大中下层人民,使得公有制社会能够在私有制世界的包围圈里得到蔓延与扩展,并不断的突破、战胜私有制世界后,最终公有制世界完全代替私有制世界;高级阶段是在公有制社会更加稳定、成熟的基础上开始步入自由发展的阶段,即迈入自由世界的阶段,当公有制世界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后,自由世界形成雏形,也就是世界上不再有阶级、国家和政府,政府的职能几乎被消耗到社会的各领域里。通常所说的共产主义,指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也就是共产主义的自由世界。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歷史唯物主義),资本主义必将为共產主义所取代,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因隨著工業革命後各種機械自動化生產所帶來的高生產力,長期而言經濟生產所需的人力將愈來愈少,在私有財產制度下絕大多數人口將會失業,因此社會若想繼續和平發展就必須進入共產主義,將愈來愈少的工作量分配給各工作人口,除了為興趣而自願長期工作的人之外,基本上多數人可減少許多工作時間后,每个人都有机会自我发展个人素质。共产主义思想在实行上,需要人人有高度发达的集体主义精神,而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达到充分的发展和极度的发达。.

新!!: 德国共产党和共产主义 · 查看更多 »

第三国际

共产国际(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ий интернационал,缩写为Коминтерн),通称第三国际(Третий интернационал),是一个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组织的国际联合组织,1919年3月在列宁领导下成立,总部设于蘇聯莫斯科。1943年5月15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作出《关于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并于5月25日公开宣布《解散共产国际的决议》,声言这是为了适应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发展,便于各国共产党独立处理问题。.

新!!: 德国共产党和第三国际 · 查看更多 »

红色

紅色,是以通過能量來激發觀察者的可見光譜中長波末端的顏色,波長大約為630到750納米,類似於新鲜血液的顏色,是三原色和心理原色之一。普通人是無法看到波長長過紅色的射線,而這類射線一般被稱為紅外線。.

新!!: 德国共产党和红色 · 查看更多 »

红色阵线战士同盟

红色阵线战士同盟(Roter Frontkämpferbund),简称红色阵线(缩写:RFB),是德国在魏玛共和国时期由德国共产党领导的准军事组织,成立于1924年7月。 恩斯特·台尔曼在1925年2月柏林的全国大会上被选为红色阵线首任领导人,该组织的口号是“保护朋友,击退敌人”(schützend den Freund, abwehrend den Feind)。 红色阵线以保卫工人阶级利益为目的,故时常与警察、纳粹党的冲锋队以及其他政治宿敌发生冲突,有时会演变为街头暴力冲突。1929年柏林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庆祝活动被禁止后,红色阵线有30余名成员被警察射杀,该组织随即被取缔,所有资产一并没收。红色阵线在这一时期转为地下活动,成立了“反法西斯战斗同盟”等组织。 1933年纳粹党掌权后,作为纳粹党对原政治对手的报复,许多红色阵线的原成员被第一批逮捕并被送至冲锋队的集中营中,许多人因此丧命。一些成功逃脱纳粹抓捕的成员参与了西班牙内战,响应西班牙第二共和国的号召加入了国际纵队。 二战结束后,埃里希·昂纳克、埃里希·梅尔克等原红色阵线成员活跃在东德政治舞台上,他们参与了东德最初的军事和警察单位的创立。西德则继续禁止红色阵线的活动。.

新!!: 德国共产党和红色阵线战士同盟 · 查看更多 »

纳粹党

民族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National 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 Partei,縮寫為NSDAP),或譯民族社會主義德意志勞動者黨,通稱納粹黨(Nazi Party),是20世紀前半葉的一個德國政黨,創立於魏瑪共和時代,前身為於1919年創立的德國工人黨,於1920年更名。後由希特勒領導。1932年,在德國議會選舉中獲勝,希特勒於1933年出任德國總理。納粹黨執政後,威瑪共和時代結束,德國進入希特勒獨裁時代,俗稱納粹德國或者第三帝國。1945年5月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及由盟國占領後,以盟國管制理事會第2號法令將納粹黨解散。 納粹來自德文中的Nazi,為「民族社会主义者」(Nationalsozialist)的簡寫。.

新!!: 德国共产党和纳粹党 · 查看更多 »

羅莎·盧森堡

羅莎·盧森堡(Rosa Luxemburg;Róża Luksemburg;)是德國馬克思主義政治家、社會主义哲學家及革命家,德國共產黨的创始人之一。 1871年3月5日,出生於俄國佔領下的波蘭扎莫希奇的一个猶太人家庭,她原是波蘭立陶宛王國社會民主黨理論家。1898年移居德國柏林,並加入德国社会民主党,是黨內的重要社会主义理論家。 1915年,当德国社会民主党宣布支持德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戰时,她和卡爾·李卜克內西合作成立馬克思主義革命團體“斯巴達克同盟”,與社民黨內以弗里德里希·艾伯特為代表的右傾勢力鬥爭。該組織于1918年12月30日重组為德國共產黨。1918年11月,在德国革命期间,她创办了《》(Die Rote Fahne),作为左翼的中央机构。1915年-1918年被多次關押。 羅莎·盧森堡起草了德國共產黨黨綱。她认为1919年1月柏林的斯巴達克起義是一个错误,但起义开始后她还是加以支持。当起义被自由军团(魏玛政权的右翼敢死队,由第一次世界大战退伍军人组成)镇压时,盧森堡、李卜克內西與其他數百位支持者被逮捕,遭到嚴刑拷打並被殺害。目前德国左翼党的基金会以她的名字命名。 由於羅莎·盧森堡同時批判列宁主义者及較溫和的社會主義者,因此在左翼政治界及學術界中不是所有人都認同羅莎·盧森堡。不過大部分马列主义者仍將卢森堡和卡尔·李卜克内西視為他們的烈士。根據德国联邦宪法维护厅的資料,對卢森堡和卡尔·李卜克内西的紀念仍然是德國左翼每年要做的重要一件事。 她独到的政治思想被后人称之为卢森堡主义。.

新!!: 德国共产党和羅莎·盧森堡 · 查看更多 »

马克思主义

克思主義(Marxismus)是一種以唯物主義解釋歷史、辯證法、和對資本主義批判所發展而出的經濟、政治和社會世界觀。在19世紀中後期,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建構出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架構。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根基或方法論的寫作對現代的政治哲學和社會運動產生重大而廣泛的影響,包含了其独特的哲學、社會學、政治經濟學、以及革命意識形態。對於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並沒有一套統一的定義,也因此它在眾多的領域和題材上出現多元的發展,導致其門下包含眾多明顯對立甚至互相衝突的理論。 馬克思主義哲学以唯物主義的立場檢視社會的發展,認為人類社會是架構在其賴以为生的經濟活動上。經濟組織的架構和生產模式被視為是人與人之間的社會、政治、法律、和道德關係的根本來源(或至少發揮了主要的影響),這些社會關係進而構成了馬克思所謂的上層建築。隨著生產模式的進步,既有的社會組織和關係變得沒有效率並且與經濟活動產生衝突,這種衝突進而發展為階級鬥爭Comparing Economic System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2003, by Gregory and Stuart.

新!!: 德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 · 查看更多 »

马克思列宁主义

克思列宁主义(Маркси́зм-ленини́зм;Marxism–Leninism),简称马列主义或马列。严格地说,它是指由列宁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流派(详见列宁主义)。然而,在不同的大环境下,许多不同的政治团体(有些还是针锋相对的)都使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词汇,并宣称以此作为理论体系的支撑。(例如,中国共产党就将马列主义定为指导思想之一。)本文主要说明“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名词在历史上和现在的使用情况。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特色精华,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是一样的,例如:.

新!!: 德国共产党和马克思列宁主义 · 查看更多 »

阿道夫·希特勒

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德国政治人物,纳粹党领袖,1933年至1945年担任德国总理,1934年至1945年亦任纳粹德国元首。其于1939年9月发动波兰战役,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并为纳粹大屠杀的主要发动者之一。 希特勒生于时属奥匈帝国的奥地利地区,在林茨长大。1913年他迁往德国,并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德国陆军服役並受勳。1919年希特勒加入纳粹党前身德国工人党,并于1921年成为纳粹党领袖。1923年他在慕尼黑发动政变,试图夺取权力,但最终失败并被监禁。在监禁期间希特勒撰写了其自传及政治宣言《我的奮鬥》的第一册。1924年被释放后,希特勒對凡爾赛条约进行批判,宣扬泛日耳曼主义、反犹太主义和反共主义,以其个人魅力、演说才能及政治宣传获得了广泛的民众支持。同时他频繁宣称国际资本主义及共产主义为犹太人反德意志民族的阴谋。 1933年纳粹党成为魏玛共和国国会第一大党,1月30日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此后其执政联盟再次在选举中获胜,并在国会中通过《授权法》,逐渐将魏玛共和国转变为一党专制、纳粹、极权及独裁统治的纳粹德国。希特勒借口抵御一战后由英国和法国主导的不公国际秩序,试图将犹太人从德国清除,建立其理想秩序。在其当政的前六年内,德国迅速自大萧条中复苏,打破一战后欧洲各国对其作出的各种限制,吞并数个德意志民族所居住的他国领土,由此获得了相当一些德意志民族人民的支持。 希特勒试图为德意志民族获取在其他民族之上的特别“生存空间”,在外交上主张施行侵略与吞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的首要原因。他领导大规模武装扩军,并于1939年9月1日入侵波兰,打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使得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1941年6月,希特勒下令入侵苏联。至1941年年末,德国及其欧洲轴心国盟友已侵略占领欧洲和北非大部分地区。后来与苏联战事的不利局面及美国的加入导致德国由攻转守,并屡遭战略失败。在战争尾声阶段,1945年柏林战役期间,希特勒与其长期女友爱娃·布劳恩成婚。在他们成婚两日后(1945年4月30日),为避免被开坦克进城的苏联红军俘获,希特勒与布劳恩自杀身亡,其尸体被焚毁并被苏联红军找到。 在希特勒和其种族主义政治形态领导之下,纳粹政权屠杀了至少550万包括犹太人和身心障礙者在内的被视为劣等或不受欢迎的少数族裔。希特勒和纳粹政权亦在战争期间屠杀了近1,930万平民和战俘。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军事行动还造成了2930万军人及平民的死亡,其中平民的死亡数量为人类战争史上最高,使二战成为人类历史上死亡数量最高的战争。.

新!!: 德国共产党和阿道夫·希特勒 · 查看更多 »

赫尔内

赫尔内(荷兰语:Herne)是位於比利时法兰德斯佛羅明-布拉奔省部的一座城市,2006年时人口6,407人,总面积44.63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为144人/平方千米。.

新!!: 德国共产党和赫尔内 · 查看更多 »

苏联占领区

苏联占领区(SBZ, Sowjetische Besatzungszone;Советская оккупационная зона Германии)是1945年二战结束后苏联在原纳粹德国领土上成立的占领区,至1949年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苏占区内成立后停止存在。 苏占区是二战结束后德国的四个盟国军事占领区之一。根据《波茨坦协定》,驻德苏联军事管理委员会拥有苏占区的最高权力。1945年成立的苏占区位于普鲁士中部,1947年盟国废除普鲁士后,苏联将苏占区的领土划分为梅克伦堡、布蘭登堡、薩克森、萨克森-安哈尔特和圖林根五个州,并在1949年10月7日在这五个州上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新!!: 德国共产党和苏联占领区 · 查看更多 »

恩斯特·台尔曼

恩斯特·约翰内斯·弗里茨·台尔曼(Ernst Johannes Fritz Thälmann,),德国共产党主席,著名的反法西斯战士。.

新!!: 德国共产党和恩斯特·台尔曼 · 查看更多 »

汉堡

漢堡(;, 当地发音:; 低地德语/低地撒克逊语:Hamborg)),全称为汉堡汉萨自由市(Freie und Hansestadt Hamburg)汉堡宪法 ,位于德国北部的一个港口城市。汉堡拥有近180万人口,是仅次于柏林的德国第二大城市,欧盟第八大城市。作为一個城邦,其行政级别有其联邦州议会和州立法委员会。汉堡及其周围城镇共有274万人口,而汉堡大城市群则有500万人口。 汉堡港位于易北河出海口,是德国最大的港口,也是世界上第20大港口。同时因为包括汉堡机场和众多轨道交通,汉堡是欧洲物流的最重要的枢纽之一。汉堡经济主要为高科技经济,包括航空航天工程企业(空中客车)、生命科学企业、信息技术企业、制成品企业(拜尔斯道夫和联合利华),同时作为一个媒体中心其拥有发达的文化产业。.

新!!: 德国共产党和汉堡 · 查看更多 »

斯巴達克同盟

斯巴達克同盟(Spartakusbund)是德國社會民主黨左翼于1915年建立的反战革命組織。它原稱國際派,因該派曾創辦《國際》雜誌而得名。1916年1月1日,在國際派會議上,以古羅馬奴隸起義領袖斯巴達克斯的名字發表了政治通信,稱《斯巴達克信札》。此后,该组织被称为斯巴達克派。 该组织在群衆中進行反對帝國主義戰爭的宣傳,揭露德国当局的侵略政策和德国社會民主黨右翼領導人的叛變行為。1918年11月,斯巴達克派號召工人积极参加十一月革命。同月,斯巴達克派改組為斯巴達克同盟。12月,斯巴達克同盟联合不莱梅左派建立德國共產黨。 该组织的主要領導人有卡爾·李卜克內西、羅莎·盧森堡、弗兰茨·梅林、克拉拉·蔡特金等。 B B.

新!!: 德国共产党和斯巴達克同盟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德國共產黨德共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