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间德国和李斯特·费伦茨相似
德国和李斯特·费伦茨有(在联盟百科)12共同点: 奥地利,巴伐利亚,德语,德意志帝國,理查德·瓦格纳,罗姆人,魏玛,路德维希·范·贝多芬,捷克,欧洲,浪漫主义,日耳曼。
奥地利
奥地利共和国()通稱奥地利(Österreich ),是一个位在於中歐的内陆国家,但在歷史上也被分類成西歐或者東歐的國家國。奧地利与多國接壤,东面是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南面是意大利和斯洛文尼亚,西面是列支敦士登和瑞士,北面是德国和捷克。首都兼最大城市是維也納,人口超過170萬。國土面積,同時因阿爾卑斯山存在的緣故,奧地利成爲了一個山地國,只有32%的國土海拔低於,最高點海拔。 如今的奧地利是一個半總統制的代議民主國家,下含九個聯邦州。Lonnie Johnson 17奧地利是當今世界最富裕的國家之一,2012年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46,330美元。其人類發展指數在2014年排世界第21位。同時自1995年以來就是歐盟成員, 是OECD的創始國之一。1995年簽訂申根公約,1999年接受並于2002年起使用歐元。奧地利曾是統治中歐650年到1918年哈布斯堡王朝的核心部份,是神聖羅馬帝國和奧匈帝國的首都,並且奧地利在民族上屬於日耳曼民族的居住地,和德國、瑞士、盧森堡同為德語區,在歷史上和中歐東歐的的匈牙利、捷克、波蘭都有緊密的關聯。.
奥地利和德国 · 奥地利和李斯特·费伦茨 ·
巴伐利亚
巴伐利亞自由邦(Freistaat Bayern),簡稱巴伐利亞(Bavaria),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东南部的一个联邦州,其面積位居德国第一(占全国面积1/5)、人口第二(次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首府位於慕尼黑。 巴伐利亚州的西北部与巴登-符腾堡、图林根、萨克森、黑森诸州接壤,东部与捷克,南部与奥地利接壤。州府慕尼黑为其最大城市;北部中弗兰肯行政区纽伦堡为该州第二大城市,北拜仁的最大城市;第三大城市是西南部的奥格斯堡,一座古罗马时代就已存在的当时的古罗马国家的边境城市。 巴伐利亚的文化与德国其他州,尤其与北方不同,主要为宗教信仰(天主教为主)和语言(三大方言)差异。巴伐利亚为德国乃至欧洲的一强劲经济体,许多德国企业总部均位于巴伐利亚境内,诸如宝马、奥迪、西门子、英飞凌、彪马、阿迪达斯等。.
巴伐利亚和德国 · 巴伐利亚和李斯特·费伦茨 ·
德语
德语(德语:Deutsch,)是印欧语系西日耳曼語支的一门语言。以使用國家數量來算是世界排名第六的語言,也是世界大國語言之一以及欧盟内使用最广的母语,德语拥有9000万到9800万使用者。德语标准共同语的形成可以追溯到马丁·路德对拉丁文《圣经》的翻译工作。大多数德语词汇源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的语言,一些词汇来自拉丁语和希腊语,还有部分来自法语和英语。 德语母语使用者的主要分布在德国、奥地利、瑞士北部、列支敦士登和卢森堡。欧洲许多地区(如意大利北部、比利时东部以及波兰等地)和作为原德国殖民地的纳米比亚也有大量的德语使用者,主要为作为当地少数民族的日耳曼人。 德语书写使用拉丁字母。德文字母除去标准的26个拉丁字母外,另有三个带分音符的元音Ä/ä、Ö/ö、Ü/ü以及一个特殊字母ß。.
德国和德语 · 德语和李斯特·费伦茨 ·
德意志帝國
德意志帝國(Deutsches Kaiserreich),亦稱德意志第二帝國,是指從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王國統一日耳曼地區到1918年11月霍亨索倫王朝末任皇帝威廉二世退位為止的德國。其正式国号「德意志国」(Deutsches Reich),也是後來魏玛共和國和納粹德國的正式国号。 德意志帝国由27个领地构成,其中普鲁士王国佔帝国大部分地区并拥有最多人口。帝国成立后,普魯士國王和首相兼任德國皇帝和首相,實行君主立憲制,設立上議院和下議院。帝國共經歷了三個皇帝,分別為威廉一世、腓特烈三世和威廉二世。威廉一世在任期間十分信任俾斯麥,幾乎所有政務都由首相俾斯麥處理,因此又稱為「俾斯麥時代」。俾斯麥時代在位期間,最大的目的是防止法國一報普法戰爭之仇,他建立了同盟體系,與俄奧兩國結盟,孤立法國。他的對外政策十分成功,避免與列國發生衝突,但內政卻一敗塗地,文化鬥爭與反社會主義未能達到預期目的。威廉一世逝世後,由腓特烈三世繼任,但他僅在任99天,因此又稱為「百日皇朝」。威廉二世在任期間,一手摧毀了俾斯麥體系,積極向外拓展殖民地,大幅修建海軍船艦,並帶領德國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大戰期間德國腹背受敵,加上齐默尔曼电报事件導致美國參戰,最終導致帝國覆亡。戰敗後的德國建立了共和政體,稱為威瑪共和國。.
理查德·瓦格纳
威廉·理查德·瓦格纳(Wilhelm Richard Wagner,),德国作曲家、劇作家,以其歌劇聞名。理查德·瓦格纳不同於其他的歌剧作者,他不但作曲,還自己編寫歌劇劇本。他是德国歌剧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前面承接莫扎特的歌剧传统,后面开启了后浪漫主义歌剧作曲潮流,理查德·施特劳斯紧随其后。同时,因为他在政治、宗教方面思想的复杂性,成为欧洲音乐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 理查德·瓦格纳一開始是延續卡尔·马利亚·冯·韦伯和贾科莫·梅耶贝尔的浪漫主义傳統,但後來提出了整體藝術的概念,整合了詩歌、視覺藝術、歌劇及劇場,並在1849至1852年間提出許多的論述。瓦格纳後來將這些概念放入由四部歌劇組成的系列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中,共花了26年的時間才完成。 理查德·瓦格纳後期的作品以其複雜的音樂織度、豐富的和声及配器法著稱,另外他也在作品中靈活的使用主导动机,也就是會和特定人物、地點或是事物一起出現的一到兩個小節音樂。理查德·瓦格纳在音樂語言上的一些進展,例如極度的以及快速變換的調性,也影響古典音樂的發展。瓦格纳的崔斯坦與伊索德可以算是現代音樂的開始。 理查德·瓦格纳曾建造自己的歌劇院,也就是拜羅伊特節日劇院,其中有許多新穎的設計,此歌劇院是為了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而興建,《帕西法爾》也是在這裡首演。後來的拜羅伊特音樂節也在此固定演出瓦格纳的十部樂劇。在瓦格纳建造歌劇院時,他對於音樂及戲劇的想法又改變了,他也將一些傳統形式引入他最後幾部作品中,包括《尼伯龍根的指環》。 在理查德·瓦格纳的最後幾年生命中,充斥著政治流亡者、動盪的愛情以及貧窮。他在音樂、戲劇及政治上的爭議作品在最近數十年來得到許多的注意,尤其是其中的反犹太詞句。他的概念在許多二十世紀的藝術中可以看出踪跡,其影響包括哲學、文學、視覺藝術及戲劇。.
德国和理查德·瓦格纳 · 李斯特·费伦茨和理查德·瓦格纳 ·
罗姆人
罗姆人(Roma)(常訛稱為吉普賽人或吉卜賽人)为起源于印度北部,散居全世界的流浪民族。不過,“吉普赛”一词源于欧洲人对罗姆人起源的误解,当时欧洲人认为罗姆人来自埃及,于是称之为“埃及人”,而“吉普赛”是“埃及”的音变。而大多数罗姆人也认为“吉普赛人”這個名称有歧视意义,所以並不使用。 其他地区对包括了:波希米亚人(法国)、黑塔诺(黑塔娜)(西班牙)、茨冈人(俄罗斯)、埃弗吉特人(阿尔巴尼亚)、罗里人(伊朗)、阿金加诺人(Atsinganoi,希腊)、阿什卡利人與。羅姆人称自己为罗姆(Rom),敘利亞和波斯吉卜賽人的「多姆人」(Dorn),在梵文中對應是「Doma」,現代印地語是「Dom」,意思是「靠歌舞為生的下等人」。在歐洲羅姆语中,“罗姆”的原意是“人”。 罗姆人以其神秘的形象著称,历史上多从事占卜、歌舞等职业。但罗姆人也因為流浪與貧窮的生活所演化出的特殊生活方式與求生方法而長期遭受歧视和迫害。羅姆人犯罪率的確較高,至今有许多人对罗姆人仍保有极其反面的印象,认为罗姆人是乞丐、扒手、小偷或人贩子。.
德国和罗姆人 · 李斯特·费伦茨和罗姆人 ·
魏玛
魏玛(Weimar)位于德国中部的联邦州图林根,埃特斯山的山脚,伊尔姆河的河畔。德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共和国——魏玛共和国和历史上第一部民主宪法正是在这里诞生。这里是现代设计——包豪斯的发源地,对世界艺术与设计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虽然它仅有6万人口,但却是一座风景优美、古色古香充满着文化气息的都市。这里有着各种各样的博物馆,在宫殿博物馆和市立博物馆里有很多国家收藏的艺术品。在德国的国家大剧院前面有著名雕刻家恩斯特·里彻尔所创作的歌德和席勒纪念雕像。1998年,“古典魏玛”(Classical Weimar)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德国和魏玛 · 李斯特·费伦茨和魏玛 ·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路德維希·范·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是集古典主義大成的德國作曲家,也是鋼琴演奏家。貝多芬對後世影響深遠。一生共創作了9首編號交響曲、36首鋼琴奏鳴曲(其中32首带有编号,1首未完成)、10部小提琴奏鳴曲、16首弦樂四重奏、1部歌劇及2部彌撒曲等等。這些作品對音樂發展有著深遠影響,貝多芬因此被尊稱為「樂聖」。.
德国和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 李斯特·费伦茨和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
捷克
捷克共和國(Česká republika),通稱捷克(Česko),是一個中歐地區的內陸國家,其前身為捷克斯洛伐克,於1993年與斯洛伐克和平分離。.
德国和捷克 · 捷克和李斯特·费伦茨 ·
欧洲
欧罗巴洲(Ευρώπη),简称欧洲,字源於希臘神话的「欧罗巴」(Ευρώπης),是世界第六大洲,面积,人口742,452,000(2013年),是世界人口第三多的洲,僅次於亚洲和非洲,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70人,共有50個已獨立的主權國家。 欧洲东以烏拉山脈、烏拉河,东南以裏海、高加索山脉和黑海與亞洲為界,西、西北隔大西洋、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極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歐陸最北端是挪威的北角,最南端是西班牙的马罗基角,欧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大陆,僅比大洋洲大一些,其與亞洲合稱為亚欧大陆,而與亞洲、非洲合稱為歐亞非大陸。 通常,根据政治、经济、文化或实际考虑,欧洲的边界线并不总是一样的。这就使得人们产生了几个不同“欧洲”的观念。.
德国和欧洲 · 李斯特·费伦茨和欧洲 ·
浪漫主义
浪漫主義(Romantik;Romantisme;Romanticism)是開始於18世紀德國的藝術、文學及文化運動,發生於1790年工業革命開始的前後。浪漫主義注重以強烈的情感作為美學經驗的來源,並且開始強調如不安及驚恐等情緒,以及人在遭遇到大自然的壯麗時所表現出的敬畏。浪漫主義是對於啟蒙時代以來的貴族和專制政治文化的顛覆,以藝術和文學反抗對於自然的人為理性化。浪漫主義重視民間藝術、自然以及傳統,主張一個根基於自然的知識論,以自然的環境來解釋人類的活動,包括了語言、傳統、習俗。浪漫主義受到了啟蒙運動的理念影響,也吸收了中世紀文化復古的藝術成分。 法國大革命和工業革命裡發生的事件和其背後的意識形態也影響了浪漫主義運動。浪漫主義致力於宣揚那些在他們看來被忽略了的英雄個人所達成的成就,它正當化了個人的藝術想像力,並將其作為最重要的美學權威之一,突破了對於藝術的傳統定義。浪漫主義對於歷史和自然題材的強烈訴諸,便是形成這種理念的基礎。.
德国和浪漫主义 · 李斯特·费伦茨和浪漫主义 ·
日耳曼
日耳曼可以指:.
德国和日耳曼 · 日耳曼和李斯特·费伦茨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 什么德国和李斯特·费伦茨的共同点。
- 什么是德国和李斯特·费伦茨之间的相似性
德国和李斯特·费伦茨之间的比较
德国有815个关系,而李斯特·费伦茨有68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2,杰卡德指数为1.36% = 12 / (815 + 68)。
参考
本文介绍德国和李斯特·费伦茨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