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席琳·狄翁和艾爾頓·約翰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席琳·狄翁和艾爾頓·約翰之间的区别

席琳·狄翁 vs. 艾爾頓·約翰

席琳·玛丽·克劳德特·迪翁,,,(Céline Marie Claudette Dion,, ,)是加拿大藉法語和英語流行音乐女歌手,有流行天后、成人抒情女王(Queen of Adult Contemporary)、拉斯維加斯女王(Queen of Las Vegas)之稱。席琳獲得过1988年欧洲歌唱大赛冠军、5次葛莱美奖、12次世界音乐奖、7次美国音乐奖、8次美国告示牌、20次朱諾獎及43次菲利克斯奖等音樂獎項。席琳在全球的專輯銷量已经超過了兩億張,當中創下連續兩張專輯售出超過三千萬張的紀錄,被眾多媒體譽為全球最暢銷的女歌手。 席琳於1980年步入法語樂壇,1981年發行第一首個人法語單曲《這只是一個夢》(Ce n'était qu'un rêve),來自席琳媽媽的親筆之作。1990年開始踏入英語樂壇,發行個人第一張英語專輯《水乳交融》(Unison);1995年發行法語顛峰之作《他們》(D'eux),成為了法國及全球史上最高銷量的法語專輯;1996年緊接著推出英語顛峰之作《戀上你》(Falling Into You),斬獲了葛萊美獎的四項通類大獎之一中的年度專輯(Album of the Year);1997年為電影《鐵達尼號》演唱主題曲《我心永恆》,亦斬獲了葛萊美獎的4項通類大獎之一中的“年度制作”'(Record of the Year),迎來英語事業中的第二個顛峰;1999年末,席琳丈夫Rene被驗出咽喉癌,不得不在音樂事業顛峰時期隱退,發行了其90年代最後一張及個人第一張英語精選專輯《天長地久》(All the Way.. 艾爾頓·赫拉克勒斯·約翰爵士,CBE(Sir Elton Hercules John,),英國籍搖滾樂唱作人、作曲家、鋼琴家和演員。自1967年以來,艾爾頓·約翰爵士與作詞人伯尼·陶平(Bernie Taupin)成為創作夥伴,迄今二人已經合作完成三十餘張專輯。 在艾爾頓·約翰四十年的音樂生涯中,他共計售出超過二億五千萬張唱片,使得他成為“史上最成功的藝人”之一。 他的單曲《風中之燭(1997)》在全球已成功售出3300萬張,成為“告示牌百强单曲榜”歷史上最暢銷的單曲。 在艾爾頓·約翰爵士的音樂歷史中,共計有超過50首歌曲進入各大主流電臺的TOP40單曲,其中還有一張在美國連續七年蟬聯榜首的專輯。而在“告示牌百强单曲榜”的歷史中,艾爾頓·約翰爵士共有五十六首歌曲進入前四十;十六首進入前十;四首亞軍單曲和九首冠軍單曲。並且他還贏得了六座格萊美獎盃、四座全英音樂獎獎盃、一座奧斯卡獎盃、一座金球獎獎盃和一座托尼獎獎盃。在2004年,《滾石》將艾爾頓·約翰爵士列為“史上最偉大的百位藝人”中的第49位。 艾爾頓·約翰爵士在1994年進入摇滚名人堂, 在1996年獲得大英帝國司令勳章,而在1998年又因“對音樂和慈善的突出貢獻”獲得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頒發的皇家嘉許。 艾爾頓·約翰爵士還曾參與過一些英國王室演出,例如:1997年在西敏寺的戴安娜王妃葬禮和2012年在白金漢宮的伊莉莎白二世“鑽禧慶典音樂會”。 自20世紀80年代後期以來,艾爾頓·約翰爵士致力於抗擊艾滋病的公益活動, 并在1992年成立了“艾爾頓·約翰艾滋病基金會”。從1993年開始,該基金會會舉辦年度“奧斯卡獎派對”,這已經成為好萊塢上極為矚目的活動。自成立以來,“艾爾頓·約翰艾滋病基金會”迄今已經募集了兩億美元的善款。 2005年12月21日,艾爾頓·約翰爵士與電影製片人大衛·弗尼西(David Furnish)結成民事伴侶, 這被視為LGBT社會運動的一個標誌。 2008年,《告示牌》將艾爾頓·約翰爵士評為“最成功的獨唱男歌手”而列入“告示牌百強單曲榜之史上最成功藝人榜”。 在約翰爵士之前,只有披頭四樂隊和麥當娜入選。 2018年,艾爾頓·約翰爵士宣布為了多陪家人,將於年底舉辦為期三年,至2021年,共300場的世界告別巡迴演唱。未來將不再巡迴表演,但仍會繼續從事音樂創作。.

之间席琳·狄翁和艾爾頓·約翰相似

席琳·狄翁和艾爾頓·約翰有(在联盟百科)7共同点: 唱作人福音音乐节奏布鲁斯麥當娜辛蒂·羅波歌手拉里·金

唱作人

#重定向 創作歌手.

唱作人和席琳·狄翁 · 唱作人和艾爾頓·約翰 · 查看更多 »

福音音乐

福音音樂(Gospel music)福音音樂是基督教音樂的一種流派。福音音樂的創作、表演、意義甚至定義都因文化和社會背景而異。福音音樂的組成和表演有很多目的,包括審美愉悅,宗教或儀式的目的,並作為市場的娛樂產品。福音音樂通常與基督教歌詞有領導性的主唱(通常強烈使用和聲)。福音音樂可以追溯到17世紀初,源於黑人口頭傳統。讚美詩和聖歌經常在呼喚和回應中重複出現時尚。大部分教堂都依靠拍手掌和腳踩踏作為節奏伴奏。大部分歌唱都是在無伴奏合唱中完成的。Jackson, Joyce Marie.

席琳·狄翁和福音音乐 · 福音音乐和艾爾頓·約翰 · 查看更多 »

节奏布鲁斯

节奏布鲁斯(Rhythm and Blues,簡稱:R&B或RnB,中國譯作「--」,香港、臺灣及新馬譯作「--」),是一种美国非裔艺术家首先采用,并融合了爵士乐、福音音乐和蓝调音乐的音乐形式。这个音乐术语是由美国告示牌(Billboard)于1940年代末所提出。 節奏藍調最初在1947年的美国被告示牌雜誌的Jerry Wexler创造为一个音乐的市场营销术语,取代了种族音乐(英語:Race Music,又譯黑人音樂;最初来源于黑人社群,但是被战后的社会认为是会令人很不愉快的词语)而告示牌在1949年將其分類為哈林暢銷排行榜。这个词最初被用于定义包含了12小節布鲁斯格式和一种带有节拍背景的電藍調融合爵士乐的摇滚乐,后来这种音乐转变成了一种摇滚乐的基本元素。 在1995年《Rock & Roll: An Unruly History》書中Robert Palmer把节奏布鲁斯定义为那些約定俗成、用来意指任何一种美国黑人创造的音乐。在他1981年出版的《Deep Blues》中,Palmer用「R&B」作为跳跃布鲁斯的缩写。 Lawrence Cohn是《Nothing But the Blues》的作者,写到节奏布鲁斯是一个宣传人员为了产业便利所发明的,除了古典音乐和宗教音乐,节奏布鲁斯包括了所有的黑人音乐,除了那是一首福音歌曲並且其銷售足以打入流行榜。 在1960年代,节奏布鲁斯被用于总括靈魂樂和放克音樂的术语。而现在R&B的缩写差不多一直被用于代替全寫「节奏布鲁斯」,而主流則用它來表示由迪斯可逐步變得不那麼流行而发展出来的Contemporary R&B──一種现代灵魂乐和受放克音樂影响的流行音樂。.

席琳·狄翁和节奏布鲁斯 · 艾爾頓·約翰和节奏布鲁斯 · 查看更多 »

麥當娜

丹娜(Madonna Louise Ciccone,),出生於美國密歇根州貝城,是美國著名女歌手、演員和企業家。她跳脫主流流行音樂歌詞內容和音樂錄影帶視覺成像的傳統框架,公然挑戰世俗禁忌議題,在全球獲得極高的知名度,她憑藉著一支支膾炙人口的經典MV引爆話題,是利用影音影像手法達到宣傳自我最徹底的藝人。瑪丹娜不斷重塑她的音樂形象,完全主宰自己在演藝事業上的成就,她那高調行事作風以及不輕易妥協的強悍個性,引發極端正反兩面的評價,看不慣她行事作風的人,可能對她大肆抨擊和無情批評。但相反的,她也被一群廣大的支持者簇擁著,她被歌迷和媒體封為「流行女皇」。瑪丹娜的形象總是受到非議,但她的音樂創作水準卻是不容質疑,音樂評論家們對她的作品總論褒多於貶,她也成為當代西洋流行樂壇上最具影響力的傳奇人物。 瑪丹娜成長於美國密歇根州,在搬往紐約追夢她的現代舞事業之前,她曾就讀於密歇根大學的。在經歷音樂組合早餐俱樂部和艾美之後,1982年她與Sire唱片(一個附屬於華納兄弟唱片公司的廠牌)簽約,並於翌年發行首張同名專輯。之後她亦發行了一系列商業性成功的專輯,諸如《宛如处女》、《忠實者》、《宛如祈禱者》、《音樂聖堂》以及《娜式糖》等等,其中也包括獲得葛萊美獎肯定的《光芒萬丈》與《娜語錄》。瑪丹娜不只是一個歌手,她參與了大多數作品的創作和製作工作,當然也創作出不少膾炙人口的經典佳作,包括同時拿下英美兩地冠軍的《爸爸別說教》、《她是誰》、《宛如祈禱者》、《風尚》和《音樂聖堂》等招牌歌曲。此外,由她所主唱的電影主題曲《為你瘋狂》、《跟上旋律》、《以生見證》和《這裡曾是我的遊樂場》等歌曲,在排行榜上也獲得相當優異的成績。 瑪丹娜的電影角色亦幫助她獲得更多知名度;她曾憑藉電影《貝隆夫人》獲得金球獎最佳音樂及喜劇類電影女主角,但她的大多數其它電影卻被評論家詬病。她涉足的其它行業包括時裝設計,童書撰寫和電影製作。瑪丹娜被譽為有頭腦的女商人,特別是在1992年她與時代華納合資創辦娛樂事業公司(包括與)之後。2007年她與Live Nation簽約了一紙史無前例的價值1.2億美元的。 瑪丹娜在全球擁有超過3億的唱片銷量,被《金氏世界紀錄大全》認証為史上唱片銷量最高的女歌手。美國唱片業協會表示她是20世紀唱片銷量最高的搖滾女歌手和美國史上唱片銷量最高歌手排名的女歌手第二位,擁有6.45千萬的認證唱片銷量。根據《告示牌》,瑪丹娜是,票房總收入超過10億美元。她在《告示牌》評選的「」中位居第二位,僅次於-zh-cn:披头士乐队; zh-tw:披頭四樂團; zh-hk:披頭四樂隊;-,是史上最成功的獨唱藝人。瑪丹娜是的五位創始成員之一,並在擁有參選資格的第一年就入主美國摇滚名人堂。.

席琳·狄翁和麥當娜 · 艾爾頓·約翰和麥當娜 · 查看更多 »

辛蒂·羅波

--·安·--·“辛蒂”·羅波(Cynthia Ann Stephanie "Cyndi" Lauper,)是活躍於1980年代的美國歌手,歌曲作家,女演員與同志權利運動家。她亦是葛萊美獎最佳新人獎得主。近來辛蒂·羅波已較少出現在螢光幕上,不過她偶爾也會在美國電視影集中客串演出,她的〈一次又一次(Time After Time)〉、〈真實的色彩(True colors)〉以及〈女孩只想玩樂(Girls Just Wanna Have Fun)〉等幾首經典歌曲仍常被其他歌手重新翻唱。.

席琳·狄翁和辛蒂·羅波 · 艾爾頓·約翰和辛蒂·羅波 · 查看更多 »

歌手

歌手是對於歌曲和其他声乐作品演唱者的稱呼,也作為職業名使用。在中國大陸則被定義為演員類的歌唱演員。那些符合關注度和知名度的歌手又被称作「歌星」。達到一定艺术造诣和成就者則尊称為「歌唱家(歌唱藝術家)」或樂隊的「聲樂家(聲樂藝術家)」。根據唱法,歌手又分為美聲、民族、流行等四大演唱派系。.

席琳·狄翁和歌手 · 歌手和艾爾頓·約翰 · 查看更多 »

拉里·金

拉里·金(Larry King,),原名劳伦斯·哈维·齐格勒;(Lawrence Harvey Zeigler),美國纽约布魯克林區人,是一个获奖电视节目主持人。他主持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 每晚播岀的访谈类节目拉里·金现场,以吊帶褲、大眼鏡、老式麥克風的招牌形象著稱。.

席琳·狄翁和拉里·金 · 拉里·金和艾爾頓·約翰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席琳·狄翁和艾爾頓·約翰之间的比较

席琳·狄翁有146个关系,而艾爾頓·約翰有135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7,杰卡德指数为2.49% = 7 / (146 + 135)。

参考

本文介绍席琳·狄翁和艾爾頓·約翰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