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帕维尔·尼古拉耶维奇·米留科夫和鲍里斯·弗拉基米洛维奇·施蒂默尔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帕维尔·尼古拉耶维奇·米留科夫和鲍里斯·弗拉基米洛维奇·施蒂默尔之间的区别

帕维尔·尼古拉耶维奇·米留科夫 vs. 鲍里斯·弗拉基米洛维奇·施蒂默尔

帕维尔·尼古拉耶维奇·米留科夫(Па́вел Никола́евич Милюко́в,Pavel Nikolayevich Milyukov,儒略曆1859年1月15日或公曆1859年1月27日-1943年3月31日)是俄国著名历史学家、立宪民主党的创建者、核心领导者、政治家以及二月革命后的临时政府首任外交部长。 出身于莫斯科一个建筑师家庭。1877年入莫斯科大学历史-哲学系学习,1882年毕业后留校在俄国史教研室任教。1891年硕士毕业。主张自由主义,1894年被莫斯科大学解聘。1896年至1903年著有《俄国文化史纲》3卷本。 1905年10月创办了俄国立宪民主党。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站在了护国主义立场,坚决拥护世界大战,支持其儿子志愿参军(后阵亡)。 1917年二月革命中,主张保留君主制,但形势发展太快而超脱于立宪民主党的控制。第一届临时政府中,立宪民主党人李沃夫王公出任总理,米留科夫任外交部长。米留科夫坚决反对公众的不惜任何代价立即和平的愿望,主张固守协约国盟友的战争义务。1917年5月1日米留科夫向英、法政府发出外交照会,声明俄国临时政府“充分遵守对我协约各国所承担的义务”,“把世界战争进行到彻底胜利”。这个照会激起彼得格勒士兵与工人的愤怒,导致了临时政府的第一次危机。1917年5月4日米留科夫下台。 十月革命后,米留科夫离开了彼得格勒,在白军中担任各种职务。苏俄内战结束后,移民法国。继续保持积极的政治活动,主编流亡白俄报纸《最新新闻》(1920-1940)至法国陷落。. 鲍里斯·弗拉基米洛维奇·施蒂默尔(Бори́с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Штю́рмер ,1848年7月27日—1917年9月9日),俄国政客,出生于俄国特維爾省东部的拜科沃,毕业于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为成员。施蒂默尔1916年2月2日接替伊万·戈列梅金任俄罗斯帝国大臣会议主席(首相),兼任内务大臣、外交大臣。任内俄国处于崩溃边缘,遭遇恶性通胀,国家交通混乱、濒临瘫痪,施蒂默尔身为首相未实行有效措施,招致沙皇不满,导致其于同年11月23日被撤职。二月革命后被俄国临时政府逮捕,于彼得保罗要塞中离世。.

之间帕维尔·尼古拉耶维奇·米留科夫和鲍里斯·弗拉基米洛维奇·施蒂默尔相似

帕维尔·尼古拉耶维奇·米留科夫和鲍里斯·弗拉基米洛维奇·施蒂默尔有(在联盟百科)3共同点: 二月革命俄國臨時政府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月革命

二月革命可以指:.

二月革命和帕维尔·尼古拉耶维奇·米留科夫 · 二月革命和鲍里斯·弗拉基米洛维奇·施蒂默尔 · 查看更多 »

俄國臨時政府

俄国临时政府(Вре́менное 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о;1917年3月15日─11月7日)是俄国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后,在彼德格勒成立的政府,這個政權建立的國家正式名称为俄羅斯共和國,這個政权存在只有7個多月便在十月革命中被布尔什维克消滅了。 1917年,二月革命发生,沙俄政府崩溃。原属政府的杜马与彼得格勒苏维埃争夺政府领导权。双方最后和解,决定成立一个临时政府,并让它主持俄国立宪会议的选举。3月15日,沙皇尼古拉二世逊位,其弟米哈伊尔大公拒绝接受王位,王朝正式灭亡。临时政府接管俄罗斯,成為俄國土地上唯一的合法政權。但是由于苏维埃渐渐壮大,列宁開始号召“一切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虽然苏维埃當初只是俄國政府下的一個政黨,但是後來他們漸漸掌控俄國的军队、工厂和铁路,又獲得了工人們的支持,最後以武装推翻俄國政府。.

俄國臨時政府和帕维尔·尼古拉耶维奇·米留科夫 · 俄國臨時政府和鲍里斯·弗拉基米洛维奇·施蒂默尔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次大戰、一戰,或稱歐戰;World War I、WWI、Great War、First World War;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la Grande Guerre)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然而戰火最終延燒至全球,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直接称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戰場於歐洲大陸,故此20世紀早期的中文經常稱之為“欧战”。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奥匈帝国、鄂圖曼帝国及保加利亚屬於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日本、俄國、意大利、美国、塞尔维亚、比利时、中國等則屬於協約國陣營。戰爭的導火線是發生於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及其妻子索菲亚被塞尔维亚激进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身亡。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包括塞爾維亞對奧匈、保加利亚作戰的巴爾幹戰線,奥斯曼土耳其对俄国的高加索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的美索不达米亚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阿拉伯的巴勒斯坦战线等等),其中以西線最为慘烈。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强的戰爭之一,約6,500萬人參戰,約2,000萬人受傷,超过1,600萬人喪生(约9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造成嚴重的人口及經濟損失,估計損失约1,700億美元(當時幣值),除美洲與亞洲外,歐洲各國均受到重創,特別是戰敗國如德國等等還要面對巨額賠款,埋下第二次大戰的種子。.

帕维尔·尼古拉耶维奇·米留科夫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鲍里斯·弗拉基米洛维奇·施蒂默尔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帕维尔·尼古拉耶维奇·米留科夫和鲍里斯·弗拉基米洛维奇·施蒂默尔之间的比较

帕维尔·尼古拉耶维奇·米留科夫有19个关系,而鲍里斯·弗拉基米洛维奇·施蒂默尔有11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杰卡德指数为10.00% = 3 / (19 + 11)。

参考

本文介绍帕维尔·尼古拉耶维奇·米留科夫和鲍里斯·弗拉基米洛维奇·施蒂默尔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