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布雷顿角岛

指数 布雷顿角岛

布雷顿角岛(Cape Breton Island;île du Cap-Breton,Île Royale;Ceap Breatainn 、Eilean Cheap Bhreatainn),是加拿大东部大西洋中的一个岛屿,面积10311平方公里,位于新斯科舍半岛北端,隔坎索海峡与半岛相望,以坎索大堤与新斯科舍本土相连。布雷顿角岛属于新斯科舍省管辖,人口135,974人(2011年)。.

18 关系: 加拿大坎索海峡大西洋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島嶼第二亞琛和約烏得勒支和約阿卡迪亚人阿卡迪亞 (加拿大)蘇格蘭高地英国法國-印第安人戰爭法国新斯科舍新斯科舍半岛新斯科舍省愛德華王子島1763年巴黎条约

加拿大

加拿大(英语、法语:Canada,IPA读音:(英)(法))为北美洲国家,西抵太平洋,东至大西洋,北滨北冰洋,东北方与丹麦领地格陵兰相望,东部与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相望,南方及西北方与美国接壤。加拿大的领土面积达998万平方公里,为全球面积第二大国家。加拿大素有「枫叶之国」的美誉,渥太华为该国首都。 加拿大在1400年前即有原住民在此生活。15世纪末,英国和法国殖民者开始探索北美洲的东岸,并在此建立殖民地。1763年,当七年战争结束后,法国被迫将其几乎所有的北美殖民地割让予英国。在随后的几十年中,英国殖民者向西探索至太平洋地区,并建立了数个新的殖民地。1867年7月1日,1867年宪法法案通过,加拿大省、新不伦瑞克、新斯科舍三个英属北美殖民地组成加拿大联邦,其中加拿大省分裂为安大略和魁北克。在随后100多年里,其它英属北美殖民地陆续加入联邦,组成现代加拿大。 加拿大是实行聯邦制、君主立憲制及議會制的國家,由十个省和三个地区组成,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為國家元首及加拿大君主,而加拿大總督為其及政府的代表。加拿大是双语国家,英语和法语为官方语言,原住民的語言被認定為第一語言。由於位於高緯度地廣人稀,该国是世界上擁有多元化種族及文化的國家,也是移民為主的国家,约五分之一的国民出生于境外,近年來移民大部分來自亞洲。 得益於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高度發達的科技,加拿大是富裕、经济发达的国家。以国际汇率计算,加拿大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全世界排名第十六,人类发展指数排名第十。它在教育、政府的透明度、自由度、生活品质及经济自由的都名列前茅。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是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美空防司令部、七大工業國組織、二十国集团、英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及太平洋岛国论坛的成员。.

新!!: 布雷顿角岛和加拿大 · 查看更多 »

坎索海峡

坎索海峡(Strait of Canso,Détroit de Canso)位于加拿大东部,新斯科舍半岛与布雷顿角岛之间,连接大西洋的切达巴克托湾(Chedabucto Bay)和诺森伯兰海峡的圣乔治湾(St.

新!!: 布雷顿角岛和坎索海峡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

大西洋(Océano Atlántico,Oceano Atlântico,Atlantic Ocean),是世界第二大洋。原面積8221萬7千平方公里,在南冰洋確立後,面積調整為7676萬2千平方公里。平均深度3627米,最深處波多黎各海沟深達8605米。從赤道南北分為北大西洋和南大西洋。北面連接北冰洋,南面則以南緯60度與南冰洋接連。 大西洋这个中文名称,最早来自于万历十一年(1583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广东肇庆所翻译的一本名叫《山海舆地全图》的世界地图册,虽然从今天的角度看该地图错误颇多,但是其中大西洋这个中文翻译从那时起便一直沿用至今。 其英文名稱是取自於柏拉圖曾經提出的至今未明確發現的亞特蘭提斯(Atlantis)。.

新!!: 布雷顿角岛和大西洋 · 查看更多 »

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

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Österreichischer Erbfolgekrieg、1740年—1748年),或稱奧地利領地繼承權戰爭,起因為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絕嗣,歐洲兩大陣營為爭奪奧地利王位1,並在奧地利獲取利益而引發的戰爭。當中包括了第一次西里西亞戰爭和第二次西里西亞戰爭。.

新!!: 布雷顿角岛和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 · 查看更多 »

島嶼

島嶼或島是指於海洋中或湖泊中被水体圍繞的陆地区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面积更大的澳大利亚大陆不被视为岛屿,而視為大陸)。在狹小的地域集中2個或以上的島嶼,即成「島嶼群」,大規模的島嶼群稱作「群島」或「諸島」,列狀排列的群島即為「列島」。而如果一個國家的整個國土都坐落在一個或數個島之上,則此國家可以被稱為島嶼國家,簡稱“島國”。.

新!!: 布雷顿角岛和島嶼 · 查看更多 »

第二亞琛和約

《第二亞琛和約》,又称《爱克斯·拉夏贝尔和约》,由法國、英國、荷蘭和奧地利簽定於1748年10月18日,是4月24日開始的第二次亞琛和會的結果,亦是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的終結。签署地点在法国亞琛的爱克斯·拉夏贝尔宫,由英國和法國代表主持了和會。 不過條約並無解決英國和法國在西印度群島,非洲和印度的貿易糾紛,為英法之间在七年戰爭中发生冲突埋下導火線。 而英國與西班牙的奴隸貿易糾紛,直至1750年簽定《馬德里和約》才完全的以解決。英國在條約中放棄了奴隸貿易的優先權,而西班牙政府需賠償英國10萬英鎊。 《第二亞琛和約》使哈布斯堡王朝得以延續,直至1918年奥匈帝国的覆亡。 对战争的终结,德国著名音乐家亨德尔曾为英国王室创作了《焰火音乐》(1749)。.

新!!: 布雷顿角岛和第二亞琛和約 · 查看更多 »

烏得勒支和約

《烏得勒支和約》是1713年4月至5月由欧洲多国于荷兰烏得勒支簽署的和約,旨在結束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该和约不是单一的文件,而是一系列和平条约的总称。 1700年卡洛斯二世去世,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绝嗣,卡洛斯于生前指定的继承人为法国波旁王朝的安茹公爵腓力,其为卡洛斯同父异母的姐姐西班牙的玛丽-泰蕾兹与法王路易十四之孙,因此腓力亦有法国王位的继承权,但同时欧洲其他列强不容许法国与西班牙如此强大的联盟存在,所以从实质上来讲,该和约允许腓力继承西班牙王位,但其亦须放弃法国王位的继承权,并作出其他相应必要的保证,以确保法国和西班牙不会结盟,最终达到维持欧洲各国力量均衡的目的。 该系列和约的签订国包括西班牙帝国、大不列顛王國、法蘭西王國、葡萄牙王國、萨伏依公国与荷蘭共和國,和约签署人一方为路易十四与其孙腓力的代表,另一方为英国女王安妮,萨伏依公爵维托里奥·阿梅迪奥二世,葡萄牙国王若昂五世与荷蘭共和國的代表。和约的签订标志着法王路易十四称霸欧洲的野心落空,并在此基础上维持了欧洲体系的權力平衡。.

新!!: 布雷顿角岛和烏得勒支和約 · 查看更多 »

阿卡迪亚人

阿卡迪亚人(法语:Acadiens;英语:Acadians)是17世纪定居于阿卡迪亚的法国殖民者的后裔,其中许多是梅蒂人(早期法国殖民者与原住民的混血儿)。该殖民地位于现今加拿大东部的海洋省份(新斯科舍、新不伦瑞克和爱德华王子岛)、魁北克局部以及现今美国缅因州至肯尼贝克河部分。尽管现在绝大多数阿卡迪亚人和魁北克人是说法语的加拿大人,但阿卡迪亚是一个明显不同的新法兰西殖民地,它在地理上和行政上与加拿大的法国殖民地(今天的魁北克)分隔,其结果是阿卡迪亚人和魁北克人发展出了各自不同的历史和文化,他们也发展出了有些许差别的法语。法兰西学院肩负着维护法语官方语言地位的使命,自从阿卡迪亚人与学院的联系被分隔,他们使用的法语独立演化,也因此阿卡迪亚人所使用的法语保留了一些在法国已经遗失的17世纪法语元素。那些后代成为了阿卡迪亚人的法国移民来自法国的各个区域,但主要来自于城市。.

新!!: 布雷顿角岛和阿卡迪亚人 · 查看更多 »

阿卡迪亞 (加拿大)

阿卡迪亞(法語:Acadie;英語:Acadia)曾是法國的殖民地,範圍覆蓋北美洲的東北部,包括現魁北克東部、整個加拿大海洋省份、和新英格蘭,往南一直延伸到費城;而實際上法國政府指明的是與大西洋接壤,在大約緯度40度與46度之間的沿岸地帶。其後,阿卡迪亞被劃入英國殖民地的一部分,並發展成現在數個美國州份和加拿大省份。(參閱:阿卡迪亞人歷史).

新!!: 布雷顿角岛和阿卡迪亞 (加拿大) · 查看更多 »

蘇格蘭高地

蘇格蘭高地(Scottish Highlands;A' Ghàidhealtachd;Scots Hielands)是苏格兰高地边界断层以西和以北的山地的称呼。许多人将蘇格蘭高地称为是欧洲风景最优美的地区。與之相對的是蘇格蘭低地。 蘇格蘭高地人烟稀少,有多座山脉,包括英国境内最高峰本内维斯山。虽然它位于人口密集的大不列颠岛上,但这里的人口密度甚至于少于相近纬度的瑞典和挪威等地。.

新!!: 布雷顿角岛和蘇格蘭高地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布雷顿角岛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法國-印第安人戰爭

#重定向 英法北美战争.

新!!: 布雷顿角岛和法國-印第安人戰爭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新!!: 布雷顿角岛和法国 · 查看更多 »

新斯科舍

#重定向 新斯科舍省.

新!!: 布雷顿角岛和新斯科舍 · 查看更多 »

新斯科舍半岛

新斯科舍半岛(Nova Scotia peninsula),是加拿大东部的一个半岛,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以希格内克托地峡与加拿大本土相连。新斯科舍半岛与其北端的布雷顿角岛共同组成了新斯科舍省的主要部分。半岛人口约70余万人,最大的城市哈利法克斯,人口约12万。 Category:加拿大半島 Category:新斯科細亞省地理.

新!!: 布雷顿角岛和新斯科舍半岛 · 查看更多 »

新斯科舍省

新斯科舍省(Nova Scotia;Nouvelle-Écosse),簡稱新省或諾省, 是加拿大東南岸的省份;當地華人稱為斯高沙省、新斯高沙省或諾--華斯高沙省,當地華人簡稱諾省;中國大陸稱新--斯科舍省;台灣稱新--斯科細亞省,面積55,283平方公里,是全國第二小的省份。该省主要包括新斯科舍半岛和北部的布雷顿角岛。 根據2007年12月的統計資料顯示,當地人口有903,090人(其中华人有3,365人),是三個東部沿海省份(另外兩個分別是新伯倫瑞克和愛德華王子島)中最多的。新斯科舍的首府是哈利法克斯市,是該地區的經濟及文化中心。.

新!!: 布雷顿角岛和新斯科舍省 · 查看更多 »

愛德華王子島

#重定向 愛德華王子島省.

新!!: 布雷顿角岛和愛德華王子島 · 查看更多 »

1763年巴黎条约

1763年的巴黎和约是七年战争的交战双方于1763年2月10日在法国巴黎签订的和约,标志着七年战争的结束。条约规定,法国将整个法屬加拿大(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除外)、法屬路易斯安那中密西西比河以東部分割给英国,并从印度撤出,只保留5个市镇。西班牙割佛罗里达给英国。.

新!!: 布雷顿角岛和1763年巴黎条约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布雷頓角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