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布恰奇條約和扬三世·索别斯基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布恰奇條約和扬三世·索别斯基之间的区别

布恰奇條約 vs. 扬三世·索别斯基

布恰奇條約,是奧斯曼帝國和波蘭立陶宛聯邦在1672年10月18日簽訂的和平條約,結束第一階段波蘭-土耳其戰爭。國王米哈乌·科雷布特·维希尼奥维茨基因無法招募適當的軍隊應對奧斯曼帝國和利沃夫一帶的哥薩克,故同意停戰。 在此條約中,波蘭須割讓波多爾省予奧斯曼帝國,支付22000個塔勒的歲貢和割讓布拉茨瓦夫省及基辅省予右岸烏克蘭哥薩克。 兩國在1673年春天恢復敵對行動,因波蘭立陶宛聯邦眾議院從未批准該條約,在1676年被修訂為茹拉夫諾條約。 category:鄂圖曼帝國條約. 扬三世(Jan III;;又译约翰三世 ),全名扬三世·索别斯基(Jan III Sobieski),從1674年開始同時擔任波蘭國王及立陶宛大公,直到1696年離世。扬三世在位的二十二年間,是聯邦最穩定的時期,這尤其在波蘭-瑞典戰爭完結及赫梅爾尼茨基起義之後,更為重要。索别斯基以一位優良的軍事指揮家而知名,特別是他曾於1683年維也納之戰戰勝意圖侵略歐洲的鄂圖曼帝國而廣受波蘭人民的敬愛,打開波蘭中興的一頁;並成為了基督世界的大英雄,甚至被教皇美譽為「基督教的救星」。連其手下敗將土耳其人都敬畏地稱其為「利奇斯坦(波蘭古稱)雄獅」。.

之间布恰奇條約和扬三世·索别斯基相似

布恰奇條約和扬三世·索别斯基有(在联盟百科)2共同点: 右岸烏克蘭奥斯曼帝国

右岸烏克蘭

右岸烏克蘭 (Правобережна Україна、Правобережная Украина、Ukraina Prawobrzeżna)是指第聶伯河以西的烏克蘭地區。根據1667年訂立的《安德魯索沃停戰協定》,基輔以外的右岸烏克蘭歸波蘭立陶宛聯邦所有。1672至1699年期間先後被鄂圖曼土耳其佔領。1793年因瓜分波蘭歸於俄羅斯帝國。 1839年被分為基輔省、波多利亞省和沃利尼亞省。.

右岸烏克蘭和布恰奇條約 · 右岸烏克蘭和扬三世·索别斯基 · 查看更多 »

奥斯曼帝国

鄂圖曼帝國(دولت عالیه عثمانیه,Osmanlı İmparatorluğu)為鄂圖曼人建立的帝国,创立者為--鄂圖曼一世。鄂圖曼人初居中亞,後遷至小亞細亞,日漸興盛。極盛時勢力達亞歐非三大洲,領有南歐、巴爾幹半島、西亞及北非之大部份領土,西達直布羅陀海峽,東抵裏海及波斯灣,北及今之奧地利和斯洛文尼亞,南及今之蘇丹與葉門。自消滅東羅馬帝國後,定都於君士坦丁堡,且以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自居。故鄂圖曼帝國的君主苏丹以自封的形式,視自己為天下之主,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基督教文化及伊斯蘭文化,因而東西文明在其得以統合。 鄂圖曼帝國位處東西文明交匯處,並掌握東西文明的陸上交通线達六个世紀之久,直接大英帝國在18世紀通過直布羅舵打通地中海航線為止。在其存在期间,不止一次實行伊斯蘭化与現代化改革,使得東西文明的界限日趨模糊。鄂圖曼帝國對西方文明影響舉足輕重,其建築師希南名留至今。16世紀,蘇萊曼大帝在位之時,日趨鼎盛,其領土在17世紀更達最高峰,控制今日中東歐不少國家。在巴巴羅薩的帶領下,其海軍更掌控地中海。 鄂圖曼帝國是15世紀至19世紀唯一能挑战崛起的歐洲基督教國家的伊斯蘭教勢力,但鄂圖曼帝國终不能抵挡近代化欧洲列強的冲击,於19世紀初趨於沒落,淪為英國、法國等列強的棋子,但其卓越的戰略地理位置使英國、法國得以利用鄂圖曼帝國阻止俄羅斯帝國對外向歐洲擴張,並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成功阻止,最終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裡敗於協約國之手,鄂圖曼帝國因而分裂。之後凱末爾領導土耳其国民运动,放弃了大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疆域,建立了主權獨立但面积较小、僅控制色雷斯及小亞細亞的土耳其共和國,鄂圖曼帝國至此滅亡。.

奥斯曼帝国和布恰奇條約 · 奥斯曼帝国和扬三世·索别斯基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布恰奇條約和扬三世·索别斯基之间的比较

布恰奇條約有6个关系,而扬三世·索别斯基有42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杰卡德指数为4.17% = 2 / (6 + 42)。

参考

本文介绍布恰奇條約和扬三世·索别斯基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