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市場花園行動和瓦尔特·莫德尔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市場花園行動和瓦尔特·莫德尔之间的区别

市場花園行動 vs. 瓦尔特·莫德尔

市場花園行動(Operation Market Garden,1944年9月17日至9月25日)是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盟軍發動的一次作戰。 此作戰的戰術目標是藉由史上規模最大的空降部隊奇襲,配合地面裝甲部隊的快速行動,奪取荷蘭境內主要河川上仍由德軍控制的一系列橋樑;而戰略目標則是在奪得這些橋樑的控制權後,讓盟軍得以跨越萊茵河這個德國邊境上最後的天險,趁德軍尚未站穩之際,在短時間內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 此行動開始之初尚稱成功,盟軍在9月20日時攻下位於奈梅亨(奈美根)的瓦爾橋,但是最終因為位於阿納姆的最後一座橋樑,步兵援軍無法抵達完全佔領而宣告失敗,儘管英軍第一空降師已經堅守在當地並超過了最初預期的時間。然而一直到1945年3月,萊茵河仍然是盟軍與德國本土間一直無法跨越的屏障。. 奥托·莫里茨·瓦尔特·莫德尔(Otto Moritz Walter Model,),德国陆军元帅。.

之间市場花園行動和瓦尔特·莫德尔相似

市場花園行動和瓦尔特·莫德尔有(在联盟百科)17共同点: 坦克塞纳河奥马尔·布拉德利奈梅亨安特卫普安恆工兵德国B集團軍第二次世界大战納粹德國莱茵河荷兰馬修·李奇微诺曼底战役齊格菲防線格特·馮·倫德施泰特

坦克

坦--克,或者稱為戰--車。它是一種具有強大的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機動性和強大的裝甲防護力的履帶式裝甲戰鬥車輛,主要執行與對方坦克或其他裝甲車輛作戰,也可以壓制、消滅反坦克武器、摧毀工事、殲滅敵方具威脅的反抗力量。坦克一般裝備一門大口徑火炮(視坦克類型而定,有些現代坦克的火炮甚至可以發射反坦克/直升機導彈)以及數挺防空或同軸機槍。坦克大多使用旋轉炮塔,但亦少數使用固定式主炮。坦克主要由武器系統、火控系統、動力系統、通信系統、裝甲車體等系統組成。大多數現代坦克都具有一定的潛渡能力。.

坦克和市場花園行動 · 坦克和瓦尔特·莫德尔 · 查看更多 »

塞纳河

塞纳河(Seine)是流经巴黎市中心的法国第二大河,全长780公里,流域面积7.8万平方公里。位于巴黎的塞纳河沿岸地区于199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塞纳河和市場花園行動 · 塞纳河和瓦尔特·莫德尔 · 查看更多 »

奥马尔·布拉德利

奥马尔·纳尔逊·布拉德利(Omar Nelson Bradley,),是美国陆军的五星上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在北非战场和欧洲战场的主要指挥官。他是四星上將同時也是最後一位辭世的五星上將,同时也是第一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

奥马尔·布拉德利和市場花園行動 · 奥马尔·布拉德利和瓦尔特·莫德尔 · 查看更多 »

奈梅亨

奈美根(Nijmegen,,Nijmeegs: Nimwegen ,英語化後,曾被拼為Nimeguen)是位于荷兰东部,瓦尔河沿岸,靠近德国边陲的城市。城市被认为是荷兰历史最悠久的城市,2005年奈美根庆祝了建城2000周年。西歐著名消費電子製造商 Packard Bell 誕生于奈梅根。.

奈梅亨和市場花園行動 · 奈梅亨和瓦尔特·莫德尔 · 查看更多 »

安特卫普

安特卫普(Antwerpen;Antorf;Anvers,依法文譯盎凡爾,德语为安托尔夫)是比利时最重要的商业中心、港口城市和法蘭德斯的首府。它有512,000 居民(2013年1月),市區面積204.51平方公里,是比利时第二大城市。都市區面積1449平方公里,人口1,190,769人(2008年1月)。.

安特卫普和市場花園行動 · 安特卫普和瓦尔特·莫德尔 · 查看更多 »

安恆

#重定向 阿纳姆.

安恆和市場花園行動 · 安恆和瓦尔特·莫德尔 · 查看更多 »

工兵

--,英語稱為Sapper、Pioneer或Combat engineer,是為地面作戰部隊提供支援的非前線部隊。主要負責開路、架橋、障礙排除、設置及災害搶修等工程性質任務,亦會參與民間維修及建設,是軍隊中的必需部隊。 現代化軍事戰術部隊中,有部分國家將工兵列為特種部隊或是特種技能,如英國,澳大利亞將戰鬥工兵作為部隊前鋒並配置反坦克飛彈,在美國將工兵技能則做為特種技能訓練,結訓後可以獲得工兵特種勳.

工兵和市場花園行動 · 工兵和瓦尔特·莫德尔 · 查看更多 »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市場花園行動和德国 · 德国和瓦尔特·莫德尔 · 查看更多 »

B集團軍

B集團軍(Heeresgruppe B)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德國德意志國防軍下的一個集團軍。.

B集團軍和市場花園行動 · B集團軍和瓦尔特·莫德尔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市場花園行動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瓦尔特·莫德尔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納粹德國

纳粹德国是1933年至1945年阿道夫·希特勒和纳粹党统治下的德国的通称。在希特勒统治之下,德国转变为一法西斯主义极权国家,国内近乎一切事务均为纳粹党所控制。1945年5月同盟国战胜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宣告结束,纳粹德国亦不复存在。 1933年1月30日魏玛共和国总统保罗·冯·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德国总理,纳粹党由此开始清除国内一切政治反对力量,巩固自身权力。1934年8月2日兴登堡去世,希特勒将总理和总统职权合一,成为德国独裁者。1934年8月19日全民公投正式确定希特勒的德国“元首”头衔,一切权力都集中至希特勒手中,其辞令高于一切法律。纳粹政府并非相互协调协作的整体,而是不同内部派别组成的集合,各派别间进行权力斗争,试图获得希特勒的偏爱。大萧条期间,纳粹通过没收犹太人、共产主义者和宗教人士的财产,大规模军事支出和混合经济体制稳定了经济并结束了大规模失业的局面。包括高速公路系统在内的公共工程建设亦同时进行,经济恢复稳定局面,纳粹政权亦提升了其受欢迎度。 种族主义(尤其是反犹太主义)是该政权的中心特性之一,日耳曼人(北欧人种)被认为是雅利安人种中最为纯正者,由此即为优等人种。犹太人及其他不适宜的人种则受到迫害并遭屠杀。反希特勒统治的抵抗运动则遭残酷压制。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反对人士遭到杀害、逮捕或驱逐。基督教教会亦受到打击,教会领袖受监禁。教育重心集中于种族生物学、人口政策及为军事服务的体育。女性的就业和教育机会大幅减少。力量来自欢乐组织进行娱乐和旅游活动,193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则向世界展示了第三帝国的气象。部长约瑟夫·戈培尔有效通过电影、大规模集会以及希特勒的演说,达到控制舆论的目的。政府同时还限制艺术表达,推广一些特定的艺术形式,否定和封禁其他艺术形式。 1930年代末期纳粹德国对于领土的要求日益扩张,若得不到满足则以战争相威胁。1938年和1939年,纳粹德国先后吞并和。希特勒同斯大林达成互不侵犯协议,并于1939年9月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打响。德国同意大利和其他轴心国结盟,至1940年已征服欧洲大部分地区,并对英国进行威胁。总督辖区在征服地区建立起来,而在波兰剩余地区则建立了总督府。犹太人和其他不受欢迎的群体被送往纳粹集中营和灭绝营并被杀害。 1941年德国对苏联发动入侵之后,战争局面开始扭转,而到1943年德国则遭遇了严重的军事失败。1944年对德国的大规模轰炸持续升级,轴心国力量开始自东欧和南欧撤退。盟军登陆法国之后,在一年时间内苏联从东部入侵,其他同盟国力量则从西部入侵,德国战败投降。希特勒拒绝承认失败,导致战争最后阶段德国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与战争相关的死亡人数继续攀升。同盟国展开去纳粹化进程,并将剩余的纳粹领导人送往纽伦堡进行战争罪的审判。战后纳粹德国东部领土被并入苏联和波兰,而剩余德国领土则被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军事占领,直到1949年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成立,德国领土被一分为二。.

市場花園行動和納粹德國 · 瓦尔特·莫德尔和納粹德國 · 查看更多 »

莱茵河

萊茵河(Rhein;瑞士德语:Rhy;Rhin;Rijn;Rein;Rhine)是一條歐洲国际河流,發源於瑞士格劳宾登州的阿尔卑斯山區,流经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德國和法國,最終于荷蘭流入北海。萊茵河全長约1,232公里,通航區段為883公里,流域面积约18.5万平方公里。莱茵河是欧洲最長的河流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流域之一。 莱茵河三角洲由于交通便利,形成了許多欧洲早期的商业城市,例如布鲁日、安特卫普與鹿特丹等。在歷史上,莱茵河与多瑙河共同构成罗马帝国北界,擔任贸易交通的用途。萊茵河沿岸有許多葡萄園,也有許多古堡和田園村鎮。從美因茨到科布倫茨的萊茵河段風景優美,沒有架設任何橋樑,全靠擺渡過河,目的是為了保存該河段的自然風貌。.

市場花園行動和莱茵河 · 瓦尔特·莫德尔和莱茵河 · 查看更多 »

荷兰

荷蘭(Nederland,),直譯尼德蘭,是主權國家荷蘭王國()下的主要構成國,与美洲加勒比地区的阿鲁巴、库拉索和荷屬圣马丁等四個主體,共同组成這個主權國家。 荷兰的領土可分為歐洲區與加勒比區兩個部份。歐洲區領土位于欧洲西北部,濒临北海,与德国、比利时接壤,並與英國為鄰。加勒比海區,位於美洲加勒比海地區,包括博奈爾島、聖尤斯特歇斯島和薩巴島三個小島。荷蘭最大的三個城市分別為阿姆斯特丹、鹿特丹與海牙。阿姆斯特丹是宪法确定的正式首都,然而,政府、國王的王宫和大多数使馆都位于海牙。此外,国际法庭也设在海牙。鹿特丹港,位於鹿特丹,為全世界進出量第八的大型港口。 「尼德蘭」的字面意義,為低地國家,這個名稱來自於它國內平坦而低濕的地形。其國土中,只有約50%的土地高於海拔1公尺。其國土中,低於海平面的土地,絕大多數是人造的。從16世紀開始,荷蘭人,利用風車及堤防排乾積水,逐步由海中及湖中製造出圩田。現今荷蘭國土總面積中,有17%是人造的。荷蘭是一個人口非常稠密的國家,其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06人,若不計入水域面積則是每平方公里497人。在全世界上,也只有孟加拉、台灣、韓國的總人口數與人口密度,同時高於尼德蘭。儘管如此,尼德蘭是世界第二大的糧食與農產品出口國,僅次於美國http://www.government.nl/news/2014/01/17/agricultural-exports-reach-record-levels.htmlhttp://www.hollandtrade.com/sector-information/agriculture-and-food/?bstnum.

市場花園行動和荷兰 · 瓦尔特·莫德尔和荷兰 · 查看更多 »

馬修·李奇微

#重定向 马修·李奇威.

市場花園行動和馬修·李奇微 · 瓦尔特·莫德尔和馬修·李奇微 · 查看更多 »

诺曼底战役

諾曼第戰役發生在1944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西方盟軍在歐洲西線戰場發起的一場大規模攻勢,為霸王行动的一部份。這場戰役在1944年6月6日展開,是迄今為止人類近代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近300萬盟军士兵横渡英吉利海峡後在法國諾曼第地區登陸。 在諾曼第戰役中作戰的盟軍軍隊主要由英國、美國及加拿大組成,但在搶灘完成後,自由法軍及波蘭軍也有參與這場戰役,而當中也有來自比利時、捷克斯洛伐克、希臘、荷蘭和挪威的士兵。 進攻諾曼第在登陸的前一天晚上展開,空降兵乘滑翔機降落、進行大規模的空中轟炸、海軍軍艦砲擊,而兩棲登陸戰則在當地時間6月6日早上6時30分開始。在登陸前“D-Day”的軍隊主要在英格蘭南部沿海地區,尤其在樸茨茅斯部署。.

市場花園行動和诺曼底战役 · 瓦尔特·莫德尔和诺曼底战役 · 查看更多 »

齊格菲防線

格菲防线(德文:Der Westwall/Siegfried-Linie)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前,在其西部边境地区构筑的对抗法国马其诺防线的筑垒体系。 该项目由德国著名的建筑工程组织:托特机构负责,德国人称之为“西墙”或“齐格菲阵地”,其他国家多称之为“齐格菲防线”。构筑齐格菲防线的目的是为了掩护德国西线,并作为向西进攻的屯兵场以及支援进攻的重炮阵地。防线工程是1936年德国占领莱茵兰之后开始构筑的,至1939年基本建成。防线从德国靠近荷兰边境的克莱沃起沿着与比利时、卢森堡、法国接壤的边境延伸至瑞士巴塞尔,全长达630千米。 防线由障碍地带、主防御地带和后方阵地三部分组成,纵深35-75千米。障碍地带主要是地雷场、铁丝网、防坦克壕以及著名的“龙牙”(多列角锥形钢筋混凝土桩砦)系统。主防御地带的最前缘位于障碍地带后方数十至数百米处,配备钢筋混凝土和钢铁装甲的机枪、火炮工事以及指挥所、观察所、人员掩蔽部、车辆洞库、弹药库、物资库等。后方阵地位于主防御地带后方数千米至数十千米处,主要是预备队人员掩蔽部、预备队车辆洞库以及战备物资库,在法德交界地段还配属有170-305毫米要塞化远程重炮群(但1940年6月以后被撤出,用于英吉利海峡群岛的要塞)。 与马其诺防线相比,齐格菲防线的特点是大部分工事较小,结构较简单,但数量多达11860个,远超马其诺防线。该防线使用混凝土931万吨,是马其诺防线的2.4倍;使用钢铁35万吨,是马其诺防线的2.3倍。1939年9月德军在东面闪击波兰时,共有46个步兵师(包含预备队)依托该防线防御法军,但法军没有进攻。该防线与对面的马其诺防线,共同促成了德法双方开战后长达8个月时间的著名“静坐战”。1944年9月,英、美盟军从西线向德国本土进攻时,德军依托这一防线阻挡了盟军的行动。12月美军以饱和轰炸和炮击支援试图突破,但没有成功。直到1945年2月盟军重新发动进攻时,该防线终被突破,至此该防线一共阻滞了盟军5个月时间。 Category:第二次世界大戰 Category:德国军事设施 Category:纳粹德国军事 Category:纳粹德国建筑物.

市場花園行動和齊格菲防線 · 瓦尔特·莫德尔和齊格菲防線 · 查看更多 »

格特·馮·倫德施泰特

--(Karl Rudolf Gerd von Rundstedt,)是纳粹德国德意志国防军陆军军官,1940年7月19日被晋升为元帅。他是纳粹政权军官中资历最老的指挥官之一,曾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其一直从事军旅生涯却一生對政治都缺乏兴趣和了解。 伦德施泰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指挥的重大战役有:波蘭戰役担任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西线战争担任A集团军群总司令;巴巴罗萨计划担任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后被中途撤离;在纳粹转而防守时被希特勒任命为西线总司令兼D集团军群总司令。.

市場花園行動和格特·馮·倫德施泰特 · 格特·馮·倫德施泰特和瓦尔特·莫德尔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市場花園行動和瓦尔特·莫德尔之间的比较

市場花園行動有93个关系,而瓦尔特·莫德尔有118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7,杰卡德指数为8.06% = 17 / (93 + 118)。

参考

本文介绍市場花園行動和瓦尔特·莫德尔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