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巴格拉季奧諾夫斯克

指数 巴格拉季奧諾夫斯克

巴格拉季奧諾夫斯克 (Багратио́новск、Preußisch Eylau 、Yluva/Prūsų Ylava、Pruska Iława/Iławka )是俄羅斯加里寧格勒州南部的一個城市,位於加里寧格勒以南37公里。2002年人口7,216人。 1325年由條頓騎士團建立,時稱Preußisch Eylau,普鲁士艾劳 。其舊名的古普魯士語意思是「沼澤」。現名是紀念拿破崙時期俄方將領彼得·巴格拉基昂。.

12 关系: 加里宁格勒州加里寧格勒古羅沃伊瓦韋茨凱巴爾托希采彼得·巴格拉基昂俄罗斯科爾謝約納瓦费尔登条顿骑士团拿破仑一世普魯士語

加里宁格勒州

加里宁格勒州(Kaliningradskaya oblast),又譯卡--宁格勒州,位於波羅的海沿岸立陶宛西方的小立陶宛。 加里寧格勒州是俄羅斯最西部的一個行政區,面積15,100平方公里(陸地面積13,300平方公里),人口941,873人(2010年人口普查),首府為加里寧格勒,该州与立陶宛、波兰接壤,和俄罗斯本土完全不相連,是俄罗斯的外飞地。該地原為普魯士的主要部份,德意志統一後成為了德意志帝國東普魯士的一部分,二戰后割讓蘇聯,屬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管轄。1991年蘇聯解體后,原本屬蘇聯一部份的立陶宛和白俄罗斯脫離獨立,導致加里寧格勒與俄羅斯本土分開,而成為該國的外飛地。這個城市看不到其德國歷史,因為很多其普魯士興盛時期興建的建築物都在二戰中被炸毀,當地僅剩是經過修復德國建築大教堂。 加里寧格勒州原是屬於東普魯士,中心城市是哥尼斯堡,二戰結束之後,根據蘇美英三國簽署的波茨坦協定,哥尼斯堡和東普魯士北部地區劃歸蘇聯版圖。1946年,這片土地成了俄羅斯聯邦的一個州,為了紀念剛剛去世的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加里寧,該州以他的名字命名,並定為該州的首府。蘇聯政府強行將這裡的德國人遷走,並同時遷入大批俄羅斯人。 1990年3月,立陶宛宣布獨立,故此俄羅斯本土和加里寧格勒州被分開。該州居民現在如要前往俄羅斯,通常都要利用海空交通工具,但如果居民走陸路進出俄羅斯,就必須經過立陶宛和白俄羅斯。2004年,波蘭和立陶宛加入歐盟後,俄羅斯人必須取得歐盟的簽証才能進出加里寧格勒。.

新!!: 巴格拉季奧諾夫斯克和加里宁格勒州 · 查看更多 »

加里寧格勒

加里宁格勒(Калининград,拉丁字母轉寫:Kaliningrad),舊名哥尼斯堡(Königsberg,在德文中意指「國王之山」;Кёнигсберг;古普魯士語:Twangste, Kunnegsgarbs, Knigsberg;Królewiec;Karaliaučius),是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的首府,為濒临波羅的海的海港城市,市区面积215.7平方千米,2010年人口为431,402人。 此地最早是古普鲁士人的定居点,1255年条顿骑士团于北方十字军入侵期间在此建立据点,并出于对普热米斯尔·奥托卡二世国王的敬意取名“哥尼斯堡”。之後,该城一直是条顿骑士团国、普鲁士和德国東普魯士的一部分,直到二戰末期的1945年,苏联紅軍占领整个东普鲁士為止。二戰結束後,根据《波茨坦协定》,东普鲁士约三分之一的面積划归给苏联,其余部分划归给波兰。1946年7月4日,苏联把劃归给其的东普鲁士部分领土,取名为加里宁格勒州,以紀念當時剛逝世的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米哈伊·加里寧,哥尼斯堡也同步更改為現名,並成為該州之首府至今。.

新!!: 巴格拉季奧諾夫斯克和加里寧格勒 · 查看更多 »

古羅沃伊瓦韋茨凱

古羅沃伊瓦韋茨凱 Landsberg (Ostpreußen),东普鲁士的兰茨贝格。是波蘭的城鎮,位於該國東北部,由瓦爾米亞-馬祖里省負責管轄,始建於1335年2月5日,面積3.32平方公里,主要經濟活動是工業、商業和服務業,2006年人口4,554。.

新!!: 巴格拉季奧諾夫斯克和古羅沃伊瓦韋茨凱 · 查看更多 »

巴爾托希采

巴爾托希采是波蘭的城鎮,位於該國東北部維納河畔,距離首府奧爾什丁71公里,毗鄰與俄羅斯接壤的邊境,由瓦爾米亞-馬祖里省負責管轄,始建於1240年,面積11平方公里,2005年人口24,600。.

新!!: 巴格拉季奧諾夫斯克和巴爾托希采 · 查看更多 »

彼得·巴格拉基昂

#重定向 彼得·伊萬諾維奇·巴格拉季昂.

新!!: 巴格拉季奧諾夫斯克和彼得·巴格拉基昂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a,缩写为РФ),簡稱俄罗斯(a),是位於欧亚大陆北部的聯邦共和國,國土横跨欧亞两大洲,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国家,拥有1.47亿人口,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北部及东欧大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俄罗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时针序):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蘭、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朝鲜(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另外與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兩個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同時,俄羅斯還與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蘭(丹麥)、冰島、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由波羅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 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聚集区域自公元3世纪至8世纪逐渐扩大。在9世纪,源自北欧的瓦良格人武士精英建立了基辅罗斯这个中世纪国家并开始统治。公元988年,国家从拜占庭帝国采纳了东正教会,随后由此开始,千年拜占庭与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今日的俄罗斯文化。基辅罗斯最终解散分化为众多公国,被蒙古人逐一击破,并均在13世纪成为了金帐汗国的一部份。莫斯科大公自14世纪起逐渐崛起并统一周边俄罗斯诸侯国,在15世纪成功从金帐汗国独立,且成为了基辅罗斯文化和政治的继承者。16世纪起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自詡「第三羅馬」。在18世纪,俄罗斯沙皇国通过征服、吞并和探索而擴張。彼得一世稱帝成立了俄罗斯帝国,最終成為史上領土第三大帝国,疆域最大曾自中欧的波兰连绵至北美的阿拉斯加。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随后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体和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二战时期,苏联为同盟国的胜利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在战后其崛起成为公认的超级大国,并在冷战时期与美国互相竞争。苏联时期产生了20世纪的许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在1990年,苏联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常备军人以及最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1991年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共和国从原苏联独立;身為原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羅斯通过修宪改制为俄罗斯联邦,成为原苏联的唯一法理继承国家,政體採用聯邦制、民主共和制及半总统制。 截至2015年,俄罗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

新!!: 巴格拉季奧諾夫斯克和俄罗斯 · 查看更多 »

科爾謝

科爾謝是波蘭的城鎮,位於該國東北部,毗鄰與俄羅斯接壤的邊境,由瓦爾米亞-馬祖里省負責管轄,面積4.03平方公里,鎮上的天主教教堂建於1903年,2006年人口4,632。 Category:波蘭城市.

新!!: 巴格拉季奧諾夫斯克和科爾謝 · 查看更多 »

約納瓦

約納瓦(Jonava)是立陶宛的第九大城市。人口約有35,000人。約納瓦位於考那斯縣中部,距立陶宛第二大城市考那斯東北。約納瓦建于18世紀。約納瓦緊鄰考那斯國際機場。波羅的海國家中最大的化肥工廠位於這裡。約納瓦的化肥廠曾在1989年3月20日發生爆炸。市內有眾多體育設施。約納瓦在二戰之前曾有很多猶太人居住,不過在二戰期間,很多猶太人被納粹屠殺。在戰後約納瓦發展為工業都市。.

新!!: 巴格拉季奧諾夫斯克和約納瓦 · 查看更多 »

费尔登

费尔登(德语:Verden)是德国下萨克森州的一个镇,位于阿勒尔河畔。.

新!!: 巴格拉季奧諾夫斯克和费尔登 · 查看更多 »

条顿骑士团

条顿骑士团(Ordo Domus Sanctae Mariae Teutonicorum;Deutscher Orden),又译德意志騎士團,正式名称为耶路撒冷的德意志弟兄圣母骑士团(Ordo domus Sanctae Mariae Theutonicorum Ierosolimitanorum;Orden der Brüder vom Deutschen Haus Sankt Mariens in Jerusalem),与圣殿骑士团、医院骑士团一起并称为三大骑士团。现时,条顿骑士团的口号是“帮助、守卫、救治(Helfen, Wehren, Heilen)”。.

新!!: 巴格拉季奧諾夫斯克和条顿骑士团 · 查看更多 »

拿破仑一世

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Napoleone Buonaparte;),法國軍事家、政治家與法學家,在法国大革命末期和法国大革命战争中达到权力巅峰。 作为拿破崙一世(Napoléon Ier),他在1804至1815年间在位,称“法国人的皇帝”,也是历史上自胖子查理(881年-887年在位)后第二位享有此名号的法国皇帝。他推动司法改革,颁布《拿破仑法典》,而这一法典也对世界范围内的民法制订产生重要的影响。拿破仑最为人所知的功绩是带领法国对抗一系列的反法同盟,即所谓的拿破仑战争。他在欧洲大陆建立霸权,传播法国大革命的理念,同时创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过去旧制度中的一些体制。拿破仑在他所参加的这些战争中屡获胜利,以少胜多的案例屡见不鲜,由此他也被认为是世界军事史上最優秀的军事家之一,他的战略也为全球的军事学院所研究和学习。 拿破仑生于科西嘉岛的阿雅克肖。他的家庭是意大利的贵族,自16世纪便定居于科西嘉岛。科西嘉岛割讓,他家族也變成法國國籍,他在法国本土接受炮兵训练,并在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时期成名,先后领军挫败第一次和第二次反法同盟,同时成功入侵意大利半岛。 1799年拿破仑策划并发动雾月政变,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五年后经过,官方公佈的數據為99.93%的同意票,他被参议院拥戴,因而稱帝。在1800年代,拿破仑领导的法兰西第一帝国与欧洲反法同盟对抗,史称拿破仑战争,将所有欧洲列强都卷入其中。在取得一系列的胜利之后,法国在欧洲大陆取得主导地位,拿破仑也通过缔结联盟和安排亲友统治附庸来维持法国的势力范围。 半岛战争和1812年对俄国的入侵成为拿破仑运势的转折点,他的大军在與俄羅斯帝國的战争中损失惨重,并再也没能恢复元气。1813年,第六次反法同盟在莱比锡中击败拿破仑,并于次年攻入法国,迫使拿破仑退位并将他流放到地中海的厄尔巴岛。此后不满一年,拿破仑逃离地中海的厄尔巴岛后卷土重来,但在1815年6月的滑铁卢战役中再次兵败,被流放到位於西非沿岸的圣赫勒拿岛,在英国的软禁之下度过生命的最后六年。尸检报告表明他死于胃癌,但对他的真正死因存在一些质疑,其中一些学者认为他也許死于砷中毒(砒霜)。被懷疑為當時的英國政府所為。.

新!!: 巴格拉季奧諾夫斯克和拿破仑一世 · 查看更多 »

普魯士語

普魯士語是一種已經滅絕的波羅的海語言,曾经是普魯士地區(即後來成為東普魯士,現在的東北部波蘭和俄羅斯加里寧格勒州)和波美拉尼亞東部地區的一些地區居民所講的语言。它在更加東部和南部的地区,即羅斯和波蘭人開始於10世紀征服了、於12世紀开始被德國殖民化的地區——Podlasia的一部分和今天的Polesia也很流行。在舊普魯士本身,語言被稱為“Prūsiskan”或“Prūsiskai Bilā”(Bilā即语言之意)。據金布塔斯的研究,整個地區數以千計的河流的名字源自原始波羅的海語言,即使后来它们已经斯拉夫化。 分类:已滅亡語言 Category:普魯士 Category:波羅的語族.

新!!: 巴格拉季奧諾夫斯克和普魯士語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巴格拉季昂诺夫斯克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