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工業大數據

指数 工業大數據

工業大數據(Industrial big data)是指由工業設備高速產生的大量數據,對應不同時間下的設備狀態,是物联网中的訊息。此一詞語在2012年隨著工業4.0的概念而出現,也和信息技术行銷流行的大數據有關,工業大數據也意味著工業設備產生的大量數據有其潛在的商業價值。工業大數據會配合工業互联网的技術,利用原始資料來支援管理上的決策,例如降低維護成本以及提昇對客戶的服務。.

11 关系: 吉字节大數據工業4.0互联网信息技术商业智能網宇實體系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物联网根本原因波音787

吉字节

吉--字节或十億--位元組(GB、Gigabyte,又稱吉咖字节、京字节或戟),常简写为G,是一种十進位的資訊计量单位。吉位元組(Gigabyte)常容易和二進位的資訊計量單位Gibibyte混淆。常使用在标示硬盘、記憶體等具有較大容量的储存媒介之储存容量。.

新!!: 工業大數據和吉字节 · 查看更多 »

大數據

--(Big data)--,指的是傳統數據處理應用軟件不足以處理它們的大或複雜的數據集的術語。大數據也可以定義為來自各種來源的大量非結構化或結構化數據。從學術角度而言,大數據的出現促成了廣泛主題的新穎研究。這也導致了各種大數據統計方法的發展。大數據並沒有抽樣;它只是觀察和追踪發生的事情。因此,大數據通常包含的數據大小超出了傳統軟件在可接受的時間內處理的能力。由於近期的技術進步,發布新數據的便捷性以及全球大多數政府對高透明度的要求,大數據分析在現代研究中越來越突出。.

新!!: 工業大數據和大數據 · 查看更多 »

工業4.0

工業4.0(Industry 4.0、Industrie 4.0),或稱生產力4.0,是一個德国政府提出的高科技計劃。不等於第四次工業革命、2013年德國聯邦教育及研究部和聯邦經濟及科技部将其纳入《高技术战略2020》的十大未来项目,投资预计达2亿欧元,用來提昇製造業的電腦化、數位化和智能化。德国机械及制造商协会(VDMA)等设立了“工业4.0平台”;发布了德国首个工业4.0标准化路线图。 所謂的4.0目標與以前不同,並不是單單創造新的工業技術,而是著重在將現有的工業相關的技術、銷售與產品體驗統合起來,是建立具有適應性、資源效率和人因工程学的智慧工廠,並在商業流程及價值流程中整合客戶以及商業伙伴,提供完善的售後服務。其技術基礎是智慧整合感控系統及物联网。這樣的架構雖然還在摸索,但如果得以陸續成真並應用,最終將能建構出一個有感知意識的新型智能工業世界,能透過分析各種大數據,直接生成一個充分滿足客戶的相關解決方案產品(需求客製化),更可利用電腦預測,例如天氣預測、公共交通、市場調查數據等等,及時精準生產或調度現有資源、減少多餘成本與浪費等等(供應端優化),需要注意的是工業只是這個智慧世界的一個部件,需要以“工業如何適應智慧網絡下的未來生活”去理解才不會搞混工業的種種概念。 第四次工業革命可以實現的時間,各方說法不一;的會員中只有四分之一認為2020年前會有大規模的實施,而工業通訊標準、安全性和人員培訓都是較大的問題。.

新!!: 工業大數據和工業4.0 · 查看更多 »

互联网

互联网(Internet),是網路與網路之間所串連成的龐大網路,這些網路以一組標準的網路TCP/IP协议族相連,連接全世界幾十億個設備,形成邏輯上的單一巨大國際網络。,它是由從地方到全球範圍內幾百萬個私人的、學術界的、企業的和政府的網络所構成,通過電子,無線和光纖網絡技術等等一系列廣泛的技術聯繫在一起。这种将计算机网络互相联接在一起的方法可称作「网络互联」,在這基础上发展出覆蓋全世界的全球性互联網絡稱互聯網,即是互相連接一起的网络。互聯網並不等同万维网(WWW),万维网只是一個基於超文本相互鏈接而成的全球性系統,且是互聯網所能提供的服務其中之一。互聯網帶有範圍廣泛的信息資源和服務,例如相互關聯的超文本文件,还有萬維網的應用,支持電子郵件的基礎設施,對等網絡,文件共享,以及IP電話服務。.

新!!: 工業大數據和互联网 · 查看更多 »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縮寫:IT)也称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IC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总称,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依照儲存及處理信息的不同,可以將信息技术的發展分為幾個不同的階段:前機械時期(3000 BC – 1450 AD)、機械時期(1450–1840)、機電時期(1840–1940)及電子時期(1940–現時)。本文主要介紹1940年起電子時期的信息技术。 在商業領域中,(ITAA)定義信息技术為「對於以電腦為基礎之資訊系統的研究、設計、開發、應用、實現、維護或應用。」。此領域相關的任務包括網路管理、軟體開發及安裝、針對組織內信息技術生命週期的計劃及管理,包括軟體及硬體的維護、升級及汰換。 信息技术一詞最早是出現在1958年《哈佛商業評論》中,一篇由Harold J. Leavitt及Thomas L. Whisler所著的文章,其中提到「這種新技術還沒有一個單一的名稱,我們應該將其稱為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

新!!: 工業大數據和信息技术 · 查看更多 »

商业智能

商業智慧,又稱商業智能或商務智能,指用現代資料倉儲技術、線上分析處理技術、資料探勘和數據展現技術進行數據分析以實現商業價值。 商業智慧的概念經由Howard Dresner(1989年)的通俗化而被人們廣泛瞭解。當時將商業智慧定義為一類由資料倉儲(或資訊市集)、查詢報表、數據分析、資料探勘、數據備份和恢復等部分組成的、以幫助企業決策為目的技術及其應用。 目前,商業智慧通常被理解為將企業中現有的數據轉化為知識,幫助企業做出明智的業務經營決策的工具。這裡所談的數據包括來自企業業務系統的訂單、庫存、交易賬目、客戶和供應商資料及來自企業所處行業和競爭對手的數據,以及來自企業所處的其他外部環境中的各種數據。而商業智慧能夠輔助的業務經營決策既可以是作業層的,也可以是管理層和策略層的決策。 為了將數據轉化為知識,需要利用資料倉儲、線上分析處理(OLAP)工具和資料探勘等技術。因此,從技術層面上講,商業智慧不是什麼新技術,它只是ETL、資料倉儲、OLAP、資料探勘、數據展現等技術的綜合運用。 把商業智慧看成是一種解決方案應該比較恰當。商業智慧的關鍵是從許多來自不同的企業運作系統的數據中提取出有用的數據並進行清理,以保證數據的正確性,然後經過抽取(Extraction)、轉換(Transformation)和裝載(Load),即ETL過程,合併到一個企業級的數據倉庫裡,從而得到企業數據的一個全局視圖,在此基礎上利用合適的查詢和分析工具、數據挖掘工具、OLAP工具等對其進行分析和處理(這時資訊變為輔助決策的知識),最後將知識呈現給管理者,為管理者的決策過程提供支持。.

新!!: 工業大數據和商业智能 · 查看更多 »

網宇實體系統

网络实体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 CPS)是一個結合電腦運算領域以及感測器和致動器裝置的整合控制系統。目前已有某些領域出現似於CPS的電子控制整合系統,例如航空、汽車、化學製程、基礎建設、能源、健康、製造、交通控制、娛樂和消費性電子產品,但目前這些系統通常都是嵌入式系統,嵌入式系統比較強調機器的計算能力,CPS則更為強調各個實體裝置和電腦運算網路的連結。 CPS是借用技术手段实现人的控制在时间、空间等方面的延伸,CPS系统的本质就是人、机、物的融合计算。所以,国内又将CPS称为人机物融合系统。 和傳統的嵌入式系統不同,一個完整的CPS被設計成一個實體裝置的互動網路,而不只是一個單獨運作的裝置。這個概念類似於機器人網路和無線感測網路。據推測,接下來的數年在科學和工程的進步會使得計算和物理實體單元能夠更紧密的互相結合,而使得CPS的適應性、自動化、效率、功能、可靠性、安全性和可用性大幅提升。科技進展也會讓CPS在多個方面的可能應用變大,例如:行動介入(避免行為衝突);精準度(機器手術和奈米層級的製造); 在危險或是無法進入的環境下行動(搜尋和營救、消防和深海或太空探測);協調(空中交通控制、戰鬥行動協調);效率(零能源額外損耗建築);擴增人類的能力(醫療監控和照護)。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已經將CPS列入重點科研領域。 從2006年末開始,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和其他美國的聯邦機構贊助了一些CPS的研討會。 于2006年在美国德州奥斯汀举办的CPS研讨会上,NSF对CPS给出了如下的定义 : 实体(Physical):自然界中的或由人类制造的,遵循物理定理在连续的时间内运行的系统。 网络(Cyber):利用计算、通信、及控制系统进行的离散及逻辑化管理。 网络实体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将实体与网络的各个组成部分在所有层面和维度上紧密结合的系统,对实体及网络进行对称性的深入管理。 CPS实质上是一种多维度的智能技术体系,以大数据、网络与海量计算为依托,通过核心的智能感知、分析、挖掘、评估、预测、优化、协同等技术手段,将计算、通信、控制(Computing、Communication、Control,3C)有机融合与深度协作,做到涉及对象机理、环境、群体的网络空间与实体空间的深度融合。CPS能够从实体空间(Physical Space)、环境、活动大数据的采集、存储、建模、分析、挖掘、评估、预测、优化、协同,并与对象的设计、测试和运行性能表征相结合,使网络空间(Cyber Space)与实体空间深度融合、实时交互、互相耦合、互相更新的网络空间(包括机理空间、环境空间与群体空间的结合);进而,通过自感知、自记忆、自认知、自决策、自重构和智能支持促进工业资产的全面智能化 。.

新!!: 工業大數據和網宇實體系統 · 查看更多 »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縮寫为NASA)是美国联邦政府的一个独立机构,负责制定、实施美国的民用太空计划、與开展航空科學暨太空科學的研究。1958年7月29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签署了《美国公共法案85-568》,创立了國家NASA航空和太空管理局,取代了其前身美國國家航空諮詢委員會(NACA)。於1958年10月開始運作。自此,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負責了美國的太空探索,例如登月的阿波羅計劃,太空實驗室,以及隨後的航天飞机。自2006年2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愿景是“開拓未來的太空探索,科學發現及航空研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使命是“理解并保护我们依賴生存的行星;探索宇宙,找到地球外的生命;启示我们的下一代去探索宇宙”。在太空计划之外,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还进行长期的民用以及军用航空航天研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被广泛认为是世界范围内太空机构中執牛耳者。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透過地球觀測系統提升對地球的了解,透過太陽科學研究計劃精進太陽科學。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注重於利用先進的機械任務探索太陽系中的的所有天體並利用天文觀測台及相關計劃研究天體物理學中的主題,例如大爆炸理論。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與許多美國國內及國際的組織分享其研究數據。.

新!!: 工業大數據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 查看更多 »

物联网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缩写IoT)是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資訊承载体,让所有能行使独立功能的普通物體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物联网一般为无线网,而由于每个人周围的设备可以达到一千至五千个,所以物联网可能要包含500兆至一千兆个物体。在物联网上,每个人都可以应用电子标签将真实的物体上网联结,在物联网上都可以查出它们的具体位置。通过物联网可以用中心计算机对机器、设备、人员进行集中管理、控制,也可以对家庭设备、汽车进行遥控,以及搜尋位置、防止物品被盗等,類似自動化操控系統,同時透過收集這些小事的數據,最後可以聚集成大數據,包含重新設計道路以減少車禍、都市更新、災害預測與犯罪防治、流行病控制等等社會的重大改變,實現物和物相聯。 物联网将现实世界数位化,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物联网拉近分散的資訊,統整物與物的數位資訊,物聯網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运输和物流领域、健康医疗领域範圍、智慧环境(家庭、办公、工厂)领域、个人和社会领域等,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和应用前景。.

新!!: 工業大數據和物联网 · 查看更多 »

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有时又称为根本、根因、根或本,是指导致某种结局或后果的因果关系链条的初始原因。通常,根本原因用于描述在因果链之中最深的层次;在这种层次才可能合理有效地实施某种预先防範措施,从而改变表现、性能或业绩等,防止不良或非預期的后果出现。 就因果关系而言,成语“治标不治本”所说的“本”、“斩草除根”的“根”、“刨根问底”或「追根究柢」的“根”、“底”以及“追根求源”的“根”和“源”等單字,指的就是根本原因。在英语国家里,专业期刊早在1905年就开始采用英文术语“root cause”;但是这個术语至今依然缺少广泛认同的定义。这种情况表明了对于根本原因的确切构成,依然有着截然不同解释的观点,即“单因说”(单一根本原因的观点)和“多因说”(多重根本原因的观点)。与这两种观点相关的是,关于同樣的结果具有不止一种根本原因的可能性。.

新!!: 工業大數據和根本原因 · 查看更多 »

波音787

波音787梦幻客机(Boeing 787 Dreamliner),是波音公司最新型號的廣體中型客機,由波音民用飛機集團負責開發,於2011年投入服務。787在典型3級艙等配置下可載242至395人。燃料消耗方面,787比起767更省油,效益高出20%。此外在用料方面,787是首款主要使用复合材料建造的主流客機。也是波音公司第二款使用線傳飛控之飛機,並可輕易地從777轉訓至787。 最早於2005年1月28日,787在擁有正式名稱之前,被稱為7E7。在2006年4月26日,即研發計劃推出的一年後,波音在787客機的外觀設計作出改動,包括機鼻長度被改短。 波音787于2009年12月15日进行首次测试飞行,並於2011年中完成飛行測試。2011年8月獲得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與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之認證。2011年9月交付給啟動客戶全日空。2013年1月16日,由于连续出现安全故障,美国联邦航空局宣布暂时停飞所有波音787。但是在經過修改電池設計之後,美国联邦航空局於2013年4月25日同意修改後的波音787客機恢復飛行,但造成原本鋰電池起火的原因仍未找出。改良後的鋰電池已進行超過10萬小時測試,沒有安全問題,並已為787客機的電池添加多重保護,包括將電池裝入可保持無氧狀態的不鏽鋼容器,降低起火的可能。.

新!!: 工業大數據和波音787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