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室町幕府和日本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室町幕府和日本之间的区别

室町幕府 vs. 日本

室町幕府,也称足利幕府,是日本历史上第二个幕府政权,由足利尊氏于1338年开设,终于1573年,其间共经历16代室町征夷大将军(由於第10和12代將軍是同一人,所以有說是15代)。室町幕府雖然長達二百多年,但有一半時間國家處於戰亂之中,幕府並無能力去控制擁兵自重的大名,日本步入長達一個半世紀的战国时代。.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之间室町幕府和日本相似

室町幕府和日本有(在联盟百科)27共同点: 南北朝时代 (日本)大名 (称谓)天皇太政大臣丰臣秀吉九州 (日本)幕府 (日本)京都应仁之乱佛教征夷大將軍御家人後小松天皇後醍醐天皇光明天皇神道織田信長鎌倉幕府足利尊氏足利義滿足利義昭關白關東地方战国时代 (日本)明朝日语日本历史

南北朝时代 (日本)

南北朝是指1331年至1392年間日本歷史上皇室分裂為南、北兩個天皇的時代,位於镰仓时代與室町時代之間。在這段時間裡,兩方有各自的皇位承傳,也各自有朝廷並立對峙。.

南北朝时代 (日本)和室町幕府 · 南北朝时代 (日本)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大名 (称谓)

大名()是日本封建時代對一個較大地域領主的稱呼,由名主一詞轉變而來。 日本建立統一的國家武力以前,土地或莊園的領主為了保護自家產業,大多擁有自己的武力,以武士為骨幹。所謂「名主」,就是在東日本土地或莊園的領主,西日本則稱為庄屋,九州則稱為肝煎——武力較強、領地較大達到十數村,甚至管轄一整個令制國的領主就是大名主(或大庄屋、大肝煎),簡稱「大名」,有些勢力範圍廣達數個令制國的大名,又被稱做大大名;否則即為小名;全部大小領主可以合稱為大小名。日本各時代對「大名」的資格定義不盡相同,不過同樣都是指一個較大地域的領主。.

大名 (称谓)和室町幕府 · 大名 (称谓)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天皇

天皇()是日本的君主,以其為首的日本皇室則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皇室。在明治維新至1947年為止而施行的《大日本帝國憲法》中,明定其為國家元首;之後接續施行至今的《日本國憲法》中則被定義為「日本國以及日本國民整體的象徵」,為有名無實的虛位元首。 天皇的族系號稱「萬世一系」,從首任的神武天皇以來一脈相傳,並不像中国、朝鮮、越南等周邊國家经历過改朝换代,這是由於天皇在歷史上能掌握實權的時間很短,所以反而能避過戰亂,使皇室更加長壽。由於天皇與整個皇室在古代被認為是超乎於普通人的存在,因此時至今日都是沒有姓氏的(历史学研究上称其为天皇氏或天皇家)。而在神道教傳統中,天皇被認為是天照大神後裔,故具有「神性」;但二戰後,昭和天皇發表《人間宣言》,完全放棄天皇在過往被賦予的神性。 通常,現任天皇會被稱為「今上天皇」,敬稱「陛下」。當天皇退位,他會被稱為「太上天皇」(簡稱上皇);倘若天皇退位後出家,他會被稱為「太上法皇」(簡稱法皇);如果天皇駕崩,他會先被稱為「大行天皇」,之後再正式諱稱為「[在位時年號]天皇」(例如明治天皇)。 現任天皇(今上天皇;第125任)為明仁,是昭和天皇的長子,年号平成,於1989年1月7日即位。.

天皇和室町幕府 · 天皇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太政大臣

太政大臣,日本律令官制名,是律令制度下最高官位,宰相级职务。定员一人,位階相當於正一位或從一位。由亲王一品或诸王、诸臣中正从一位者充任,位居三公之首,辅佐天皇,总理国政。为非常设官职。令制规定“如无其人则阙”,故别称“则阙”。历史上实任者甚少。天智天皇时,大友皇子首任。758年(天平宝字二年)由藤原仲麻吕改称太师,764年复旧称。 理論上為律令制度下的的最高長官,但自從關白出現後,太政大臣的政治力遭到架空、成為一個「榮銜」。戰國時代,豐臣秀吉、德川家康曾出任此職。而織田信長在逝世後也被追贈此職。江戶時代德川秀忠和德川家齊兩位征夷大將軍生前出任此職;其他將軍除了德川慶喜以外死後都追贈此職。 日本最後一任太政大臣是三條實美,任職於明治天皇明治四年(1871年)至明治十八年(1885年)。君主立憲制實施後被總理大臣(首相)取代。 倭訓作「おおまつりごとのおおまえつぎみ」。其中「まつりごと」雖然可以解釋為「祭事」,但因為日本上古時代政教合一,所以又通「政」。「まえつぎみ」則是繼承自古墳時期「大夫」一詞而來。.

太政大臣和室町幕府 · 太政大臣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丰臣秀吉

豐臣秀吉(;)是日本戰國時代末期至安土桃山時代的大名,原姓木下,之後將丹羽長秀和柴田勝家的名字各取一字將改姓羽柴。原為農民家庭出身,后来因事奉其主织田信长,富有才干而逐渐发迹,织田信長死后在內部鬥爭中勝出,成為織田信長實質的接班人。之後就任關白、太政大臣等官職,獲賜氏姓「豐臣」,興築大坂城,並透過不斷征伐與收編各方勢力,實現日本自15世纪中葉後首次的政治统一,是為豐臣政權。掌權期间通过太阁检地、刀狩令等政策强化武士阶层,稳固其统治基础;晚年發動朝鮮戰爭,在戰事末期逝世,被日本朝廷賜封「豐國大明神」。在日本歷史上,豐臣秀吉與其同时代的織田信長、德川家康並稱「戰國三傑」。.

丰臣秀吉和室町幕府 · 丰臣秀吉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九州 (日本)

九州(,)是日本西南部的一個島,為日本本土四大島之一,也是日本的第三大島、世界第37大島,面積36,752.6平方公里(2011年9月1日統計),次於本州和北海道,比四國大。古名筑紫島(據《古事記》)或筑紫洲(據《日本書紀》)。其北面的關門海峽將九州和本州分隔,而東北面則隔豐後水道與四國相對。 廣義上的九州則指九州地方,包括九州本島上的大分縣、宮崎縣、福岡縣、佐賀縣、長崎縣(含五島列島和對馬島)、熊本縣和鹿兒島縣(含大隅群島和奄美群島)等7縣、以及琉球群島上的沖繩縣,人口約13,013,573人(2016年2月1日),面積約3.79萬平方公里,目前是日本高科技產業的主要集中地。.

九州 (日本)和室町幕府 · 九州 (日本)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幕府 (日本)

幕府()是指日本歷史上由征夷大將軍(俗稱幕府將軍,簡稱將軍)領導與統治的武家政權,為日本特有國情下所產生的的政治體制,從1185年源平合戰結束時開始,至1867年明治維新時結束,歷經鎌倉幕府、室町幕府、江戶幕府的三個幕府時期,時間總長682年。 日本有著長期軍人(武家)执政的歷史,軍事強人以統治天下為志向,開設最高指揮機構「幕府」,類似於現代所稱的軍政府。征夷大將軍必須由天皇任命,表面上是天皇的臣子,但大部分均為世襲,且從凌駕正規的朝廷體系後來慢慢變成正規的朝廷體系之內的一部份(公家);由於當時日本實施封建統治,征夷大將軍並不會直接掌控全國,而是會分封采邑給諸有力的武士,征夷大將軍的地位則等同為天下之共主,事實上也就是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式治国。另一方面,由於天皇在當時的地位神聖,即使擔任征夷大將軍的氏族有所更迭,也沒有外人敢直接篡奪天皇大位。日本這種特殊的政治體制,迥异於同時代世界上的其他國家。 中国歷史时代将軍出征在外,辦公的府署设在帐幕内,因而称為「幕府」。該詞傳入日本後,成為了近卫大将的汉名。之后右近卫大将源赖朝担任征夷大将军,因为是“大将军”,所以征夷大将军远征蝦夷时的本营也被称作「幕府」。战时的司令部,和平时期的政策发出地,实质上是武家政权的政府机关。江戶時代中期以後,随着朱子理学的普及,研究漢學與儒学者的推廣,人們把征夷大將軍治事之處稱做「幕府」,意義變成了政府機構。有人認為「鎌倉幕府」和「室町幕府」事實上是現代用詞而由後世使用;當時人們並未稱呼過鎌倉時代和室町時代將軍府署機構為「幕府」。.

室町幕府和幕府 (日本) · 幕府 (日本)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京都

京都()是日本一座擁有悠久歷史的城市,於794年起被定為日本的首都,當時名為「平安京」,此後多次成為日本首都,成為日本的政治及文化的中心。「首都」在日本當時稱為「京都」,後來成為了此城市的專有名詞。 在平安時代之前,飞鸟京和恭仁京等故都称为京都。而平安京的都城京都,则是在平安时代后期才定为都城,曾同时被称为“京”或“京都”。此后,曾依次被称为“京之都”(きょうのみやこ)、“京”(きょう)。京都最后成为平安京的固有名称被沿用下来。建都之时曾被称为“北京”、“北都”,奈良則当时被称为“南都”。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南都”也成为奈良的代名词。.

京都和室町幕府 · 京都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应仁之乱

应仁之乱(1467年─1477年,應仁元年—文明9年)發生於日本室町幕府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在任時的一次内乱。主要是幕府三管领中的细川胜元與四職中的山名持丰(山名宗全)等守护大名的争斗。其范围除九州等部分地方以外,戰火遍及其他日本國土,由於此一動亂使日本進入將近一個世紀長的战国时代。.

室町幕府和应仁之乱 · 应仁之乱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佛教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河流域迦毗羅衛國(现在的尼泊尔和印度邊界中間,較為靠近尼泊爾)的太子悉達多·喬答摩(古譯:瞿曇)(佛號屎嘎懶覺泥)在大約西元前6世紀對於佛弟子所開示的教導,後发展为宗教。全世界约有5億佛教徒.

佛教和室町幕府 · 佛教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征夷大將軍

--夷大將軍在日本历史上,原為大和朝廷為對抗蝦夷族所設立的臨時的高級軍官職位,本應於停戰時即功成身退。「夷」其实是指曾在本州和北海道居住的蝦夷族(阿伊努族),而「将军」一词指军阶中的高級領導職。征夷大將軍的衙門称为幕府,故中文俗稱征夷大將軍為「幕府將軍」,也常簡稱其為「將軍」。 12世紀末,幕府將軍轉為所有武士與軍人的首領、總代表。1192年,源賴朝於消滅把持朝政的武家政權伊勢平氏及東北豪族奧州藤原氏之後出任征夷大將軍,創立镰仓幕府,一時間能夠統領各地諸侯與軍人,故一直保留著將軍之頭銜,以後的幕府將軍皆襲用「征夷大將軍」之官位。由1192年开始,大部分幕府将军或武家取代日本皇室與天皇,掌握日本實際政權,直到1868年明治维新為止,相关政治地位日后由太政大臣及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取而代之。 由於將軍為首的幕府掌握實際政權,明朝朝廷也封一部分室町幕府将军为“日本国王”(例如足利义满)。而鎌倉幕府和江戶幕府将軍時不受封日本國王,江戶幕府将軍大多自號為“日本國大君”。在歐美,由於將軍的長期世襲統治,到後來歐洲人執訪日本,一直誤以為「將軍」就是日本的天皇。直到江戶幕府末年,美國派到日本的特使也還沒有弄清楚。.

室町幕府和征夷大將軍 · 征夷大將軍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御家人

御家人,意指日本镰仓时代“与幕府将军直接保持主从关系的武士”。以后虽沿用此词,词义多有改变,直到江户时代。“家人”最初是贵族及武士首领对部下武士的称谓,而当镰仓幕府成立后,幕府将军被敬称为“御”,故有“御家人”一词。 御家人本以源赖朝起兵召集的东国武士为主,幕府统治全国后,西国也出现了御家人。镰仓幕府时期,将军与御家人在主从关系的基础上,有着“御恩奉公”的关系,即将军任命御家人为“守护”或者“地头”,或者给予本领安堵的保证,使其父祖传下的领地成为合法,或授予新的领地(“新恩给与”),或代其向朝廷申请官位,种种均可称为“御恩”。御家人则于平时担任京都、镰仓的警备工作(“京都大番役”、“镰仓大番役”),为将军修筑御所,战时自备武器出战,接受种种经济负担与义务,称为“奉公”。 室町时代还保留着御家人的称呼,但武士家族已经具备了前代所无的独立性。进入江户时代,则成为专门的称呼,一万石以下的幕臣,凡有资格谒见将军者,称为“旗本”,无此资格者称为“御家人”。 富裕的城市商人(町人)和农民为了改善自己的地位,常以大量金錢買通贫困御家人,成為其养子,或买得御家人的家格,改稱士族门第,这种称为“御家人株”。该做法在江户中期以后曾非常流行。.

室町幕府和御家人 · 御家人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後小松天皇

後小松天皇(;),是室町時代北朝的第6代天皇,也是日本正統歷史上的第100代天皇(在位:永德2年 / 弘和2年4月11日(1382年5月24日) - 應永19年8月29日(1412年10月5日)),諱幹仁()。在位期間南北朝獲得了統一。 後小松天皇是後圓融天皇第一皇子。其生母是內大臣三條公忠之女,通陽門院三條嚴子。後小松天皇從小在日野西資教家中長大,1382年時移居到足利義滿家,同年接受父親後圓融天皇的讓位,成為天皇。當時雖然由後圓融上皇開設院政,但事實上朝廷已經威權掃地,室町幕府的將軍足利義滿擁有淩駕於上皇的權力。後圓融上皇對此非常不滿,同足利義滿的關係惡劣,兩人經常發生衝突。三條嚴子生下後小松天皇後不久,後圓融天皇懷疑其與足利義滿通姦,將嚴子毆打了一頓。作家海音寺潮五郎據此懷疑後小松天皇可能是足利義滿的私生子。 後小松天皇早期就是在上皇與幕府將軍勾心鬥角這種險惡的狀態下度過的。在後小松天皇即位後第十年(1392年),南北朝宣告統一,南朝的後龜山天皇以兩統迭立為條件,交出三神器並且退位。後龜山天皇退隱到了京都的大覺寺,被尊為「太上天皇」。根據當時的協定,後小松天皇的繼承者必須是後龜山天皇的兒子,而且以後的繼位者應該以南(大覺寺統)、北(持明院統)兩統輪流的方式來排定。不過後來朝廷卻遵照足利義滿的意向,違反了這個約定,在1412年讓後小松天皇傳位給自己的兒子實仁親王,以致於後來大覺寺統方面的人士強烈不滿。此後的很長一段時期裡,大覺寺統的皇族後代,尤其是小倉宮一族,試圖奪回皇位,是為後南朝運動。 後小松天皇在位期間,足利義滿權力極高,天皇和朝廷僅僅只是個傀儡而已。足利義滿對明朝貿易時自稱「日本國王源道義」。甚至在明朝使者來日時,不知日本有後小松天皇的存在,僅知道日本的統治者是足利義滿。此後的室町幕府將軍也都被明朝稱為「日本國王」。顯然幕府的地位凌駕在天皇之上,當然這也是因義滿自認後小松天皇之所以可以登上天皇之位以及統一日本,都是他幫忙的關係。1408年足利義滿逝世的時候,後小松天皇甚至向義滿追贈「鹿苑院太上法皇」這個只有皇室成員才能擁有的稱號,但是足利義持在斯波義將的強烈反對下,為父親辭去了這個追號。 後小松天皇之子稱光天皇早逝,因此他又另立了與北朝有血緣關係的後花園天皇,確立了持明院統在天皇繼承上的正統性。實行二十餘年院政的後小松天皇在1433年過世,葬在深草北陵。 他被追稱為「後小松院」,是緣自於光孝天皇。光孝天皇被稱為「小松帝」,由自己哥哥文德天皇之孫陽成天皇手中得到皇位,從此帝系就由他這一族傳下去。而現在為了表示北朝一族延續的正統性,因此以後小松的稱號來顯出這樣強烈的意志。.

室町幕府和後小松天皇 · 後小松天皇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後醍醐天皇

後醍醐天皇(;,即正應元年十一月初二 — 延元四年/曆應二年八月十六)為日本第九十六代天皇(1318年3月29日—1336年9月18日在位),諱尊治()。.

室町幕府和後醍醐天皇 · 後醍醐天皇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光明天皇

光明天皇(,元亨元年12月23日(1322年1月11日) - 天授6年/康曆2年6月24日(1380年7月26日)),在位:延元元年/建武3年8月15日(1336年9月20日)- 正平3年/貞和4年10月27日(1348年11月18日))是日本南北朝時代北朝第2代天皇。諱豐仁()。 光明天皇是後伏見天皇的第二子。其生母廣義門院西園寺寧子,是西園寺公衡的女兒。1335年,足利尊氏在鐮倉反叛後醍醐天皇,次年在湊川之戰中打敗朝廷軍,攻佔京都,後醍醐天皇攜三神器逃往比叡山的延曆寺對抗足利尊氏。8月15日,足利尊氏根據光嚴上皇的院宣,宣佈廢黜後醍醐天皇並遙尊其為上皇,擁立豐仁即位,是為光明天皇,建立北朝朝廷。後醍醐天皇則於12月21日逃往吉野,建立南朝朝廷。日本歷史進入了「一天二帝南北京」的南北朝時代。 光明天皇登基時並沒有持有三神器,僅僅只是根據光嚴上皇的院宣而即位。北朝朝廷根據平安時代末期後鳥羽天皇也在沒有三神器情況下依據後白河法皇院宣登基的先例而作出了如此決定。光明天皇即位後,由兄長光嚴上皇開設院政。同時,足利尊氏在京都設立室町幕府,室町時代開始。 1348年陰曆10月27日,光明天皇讓位給了光嚴上皇的第一皇子,是為崇光天皇。崇光天皇尊之為上皇。 1351年室町幕府發生觀應擾亂,足利直義投奔南朝並大敗北朝軍。在此壓力下,足利尊氏決定與足利直義達成和解,並廢除了北朝朝廷向南朝投降,史稱正平一統。光明上皇也同其他一些北朝系皇族成員一起被幽禁。次年後村上天皇派楠木正儀擊敗足利義詮,佔領京都,被囚禁的光明上皇連同光嚴上皇、崇光天皇、皇太子直仁親王一起落入了南朝軍的手裡,押解到了後村上天皇在賀名生(今奈良縣五條市)的行宮囚禁。 此次事件後,足利義詮決定復辟北朝朝廷,並以光明上皇的母親西園寺寧子(廣義門院)的名義發佈院宣,立光嚴天皇的第三皇子彌仁親王即位,是為後光嚴天皇。西園寺寧子則被尊為治天之君,管理朝政。 1355年,光明上皇回到京都,此後落髮出家。1380年陰曆6月24日駕崩。.

光明天皇和室町幕府 · 光明天皇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神道

道是日本的原生傳統宗教,為日本人(大和民族)的,奠基於日本自古以來的民間信仰與自然崇拜,屬於泛靈多神信仰。其特色是將世間萬物中令人敬畏及崇拜的均視為神,從山、海之類的自然界物體或現象、祖靈、傳統神話中的的神祇與英雄、乃至各種幽靈等皆是,數量之多可以「八百萬神」來形容。與其他民間信仰相似,神道沒有統一的信仰組織,旗下分為數個流派。.

室町幕府和神道 · 日本和神道 · 查看更多 »

織田信長

織田信長()()是活躍於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的戰國大名,於1568年至1582年間,作為掌握日本政治局勢的領導人,推翻了名義上管治日本逾200餘年的足利幕府,使從應仁之亂起持續百年以上的亂世步向終結。在日本歷史上,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並稱「戰國三英傑」。 織田信長於1534年在尾張國(今愛知縣西部)(一說那古野城)出生。幼名吉法師,通稱三郎。在父親織田信秀死後,以嫡長子身份繼承家督。在國內爭亂中打敗同母弟信行(別稱信勝)、清洲城主織田信友、犬山城主織田信清和岩倉城主織田信安尾張分家等勢力,成功統一尾張。於擊破周邊敵對勢力三河今川氏與美濃齋藤氏與南近江六角氏後,擁立足利義昭為將軍上洛(到京都)。 之後義昭與信長為敵,下令給武田氏、淺井氏、朝倉氏、比叡山延曆寺、鈴木雜賀眾、石山本願寺等勢力,組成第一次信長包圍網。信長逐一消滅各個勢力,瓦解了包圍網,並放逐義昭。正當信長逐漸把勢力由京畿一帶擴展至中國地方時,1582年(天正十年)遭家臣明智光秀背叛(本能寺之變)而死,屍首下落不明,通說是遭大火焚毀。.

室町幕府和織田信長 · 日本和織田信長 · 查看更多 »

鎌倉幕府

#重定向 镰仓幕府.

室町幕府和鎌倉幕府 · 日本和鎌倉幕府 · 查看更多 »

足利尊氏

足利尊氏(),室町幕府的第一代征夷大将军(1338年-1358年)。原名足利高氏,幼名又太郎。镰仓幕府灭亡后,由后醍醐天皇赐名为尊氏。 出生於下野国(今栃木縣)是足利貞氏的次子,母親是上杉清子。元服之後接受了鐮倉幕府的執權得宗家北條高時的偏諱「高」字,取名高氏。 1333年(元弘3年),後醍醐天皇在伯耆船上山舉兵反對鐮倉幕府。鐮倉幕府派足利高氏前往鎮壓,但足利高氏在丹波國篠村的八幡宮宣佈脫離幕府,支持后醍醐天皇,並攻破幕府設在京都的六波羅探題(元弘之乱)。不久以後鐮倉幕府滅亡。足利高氏被後醍醐天皇當作討幕的第一功臣,天皇將自己名字「尊治」中的「尊」字賜給了他,從此以後,改名足利尊氏。 後醍醐天皇實施建武新政,失去了武士階層的支持。北條氏的餘黨在關東發動中先代之乱。足利尊氏的弟弟足利直義當時鎮守鐮倉,形勢危急,尊氏率軍救援直義。尊氏在平定中先代之亂後,擁兵自重,這使足利尊氏與天皇關係迅速惡化,最終尊氏在鐮倉發動延元之亂,率部前往京都,驅逐天皇於比叡山;但不久天皇糾集勢力反撲,尊氏逃往九州島。隨後以大宰府天滿宮為據點再次反攻,通过凑川之战击败楠木正成、新田義貞,攻佔京都,滅亡建武政權。擁立光明天皇,並成為征夷大將軍,開設幕府。後醍醐天皇逃往吉野開設南朝朝廷,與幕府對抗。 室町幕府早期是由足利尊氏和弟弟足利直義一起執政的雙頭政治。後來二人對立,发生观应扰乱。此後尊氏為攻滅南朝等反對勢力而奔走,試圖鞏固幕府的統治,在他去世前,南朝已沒有足以攻滅北朝之武力。尊氏於1358年病故,由子足利義詮接任將軍。 足利尊氏由於反叛天皇,在二戰前受皇國史觀的影響,日本政府將其認定為「逆賊」。然而在戰後由於歷史觀的變遷,有不少歷史學家對其作出了肯定評價。.

室町幕府和足利尊氏 · 日本和足利尊氏 · 查看更多 »

足利義滿

足利义满(),日本室町幕府第三任将军(1368年至1394年在任)。他是第二代將軍足利义诠的兒子,母親是義詮的側室紀良子。 足利義滿在任期間,南北朝獲得統一。足利義滿對勢力較為強大的守護大名進行了壓制,改革政制,设“三管四职”,確立了幕府的中央集权。同時建立了金閣寺(鹿苑寺),是為室町时代北山文化的代表作。其在任時期是室町時代政治、經濟和文化最為強盛的時期。 1378年,足利義滿將邸宅遷往了京都的北小路室町,在那裡建立了花之御所。因此義滿被人稱作室町殿。歷史用語室町幕府就是由此得名。 1383年受封为准三宮(待遇等同上皇),之后又被明朝册封为“日本國王”。足利義滿在任期間,幕府將軍的威權首次完全淩駕於天皇之上,將天皇變成傀儡。 1394年让位其子足利义持,自任太政大臣,后出家为僧,但仍掌握實權。 1408年足利义满圓寂,死后曾獲追贈为太上天皇,“鹿苑院”。.

室町幕府和足利義滿 · 日本和足利義滿 · 查看更多 »

足利義昭

足利義昭()是日本足利幕府末代將軍,足利義昭為前任將軍足利義輝之弟,年輕時曾入佛門,法號覺慶。足利義輝被叛臣弒殺後,被细川藤孝等擁立為將軍而還俗,改名義秋,後改名義昭。足利義昭曾經流落於南近江的六角義賢、若狹的武田義統與越前的朝倉義景等大名處苦苦哀求幫助他復興室町幕府,但都沒有成功,而且被蔑稱為「貧乏公方」。後來才在尾張的織田信長幫助之後而得於1568年上洛而正式成為室町幕府第十五代征夷大將軍。 但是之後織田信長便擅自擴大權力並限制足利義昭的行動,足利義昭便與甲斐的武田信玄、安藝的毛利元就、越後的上杉謙信、越前的朝倉義景、北近江的淺井長政、攝津大坂的本願寺顯如等大名聯合反制織田信長,形成針對織田信長的信長包圍網;1573年叛臣織田信長(信長1559年出仕室町幕府)率軍將足利義昭驅逐出京都並放逐到河內三好義繼居城若江城,足利幕府因反抗信長而毀滅。 足利義昭被信長趕出京都後,但他的將軍的官位並未真正解除,被流放的義昭前往投奔安藝的毛利輝元。之後投靠羽柴秀吉;平民出身的羽柴秀吉曾經要求成為足利義昭養子,以便取得武家身份建立幕府政權,但被足利義昭拒絕(此历史记载于《丰臣秀吉谱》,真实性尚未确认)。1588年義昭出家,辭去征夷大將軍一職,准三宮宣下,足利義昭於1597年逝世。.

室町幕府和足利義昭 · 日本和足利義昭 · 查看更多 »

關白

白為日本的古代職官。關白本為「陳述、稟告」之意,關白一詞由中國傳入日本,典故出自《漢書·霍光金日磾傳》「諸事皆先『關白』光,然後奏天子」,也就是說任何大事皆先陳述或稟報給霍光知道,然後上奏於皇帝。因霍光受封博陆侯,故又名博陸。中國亦有許多官位,原本只是個動作,即動詞變成名詞的事例,如總督、巡撫、提督、巡按。 關白作為實際職務的名稱始於日本的獨創,為攝政一职在天皇成年後的称呼。在古代日本,攝政並不常見,後至平安時代,藤原氏始開關白一例。而攝政與關白,合稱攝關。當時藤原氏掌控朝廷並且架空天皇,所以攝關一變為常設職位,幾乎每一代天皇皆有攝關執政。藤原氏的嫡派後裔繼承攝關之職,即稱為攝關家。 後來太上天皇的院政與武士興起,攝關家的權力衰落。藤原氏再分為五支,他們是近衛、九條、二條、一條和鷹司。自此五家輪替此職,稱五攝家。到室町時代後,攝關與朝廷一樣變成有名無實。關白退位後稱太閤,若太閤出家为僧,则称为“禪閤”,自豐臣秀吉後,有鷹司政通適合此稱。關白除豐臣秀吉(1585年-1591年)(因他買通近衛前久收他為猶子)及豐臣秀次(1591年-1595年)兩任外,概由藤原氏或五攝家所任。日本最後一任關白是二條齊敬,任職於孝明天皇文久三年(1863年)至慶應二年(1866年)。.

室町幕府和關白 · 日本和關白 · 查看更多 »

關東地方

東地方()是指日本本州中部偏東瀕太平洋的地區,由茨城縣、栃木縣、群馬縣、埼玉縣、千葉縣、東京都、神奈川縣所構成。其以首都東京為中心,居住人口超過4千3百萬,聚集超過三分之一的日本人口;以關東地方1都3縣為核心的東京都會區(首都圈),人口逾3千7百萬人,是世界最大的都市圈。.

室町幕府和關東地方 · 日本和關東地方 · 查看更多 »

战国时代 (日本)

日本的戰國時代,簡稱戰國,是日本历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一般是指1467年足利義政時期的應仁之亂开始的长达一百五十多年的政局紛亂及群雄割據的一段時期。最終,歷經一個半世紀的混戰,德川家康在1603年建立了江戶幕府,1615年滅豐臣氏,正式統一全國。.

室町幕府和战国时代 (日本) · 战国时代 (日本)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室町幕府和明朝 · 日本和明朝 · 查看更多 »

日语

日本語(),簡稱日語,其文字称为日文,是一種主要為日本列島上大和族所使用的語言,日語也是大國語言之一。雖然日本并沒有在法律上明確規定其官方語言,但是各种法令都规定要使用日语,在学校教育中作为国语教授的也是日语。日語是日本的公用語言是不爭的事實。但僅為事實上的官方語言,類似於美國的英語的事實上的國語地位。 雖然并沒有精確的日語使用人口的統計,不過計算日本國內的人口以及居住在日本國外的日本人和日僑,日語使用者應超過一億三千萬人。幾乎所有在日本出生長大的日本國民都以日語為母語。此外,對於失聰者,有對應日語文法及音韻系統的日本手語存在。 2017年3月的互联网使用语言排名中,日语仅次于英语、汉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印尼語(馬來語),排名第七。 在日语语法学界,如果无特别说明,「日語」(日本語)这个詞彙,一般是指以江戶山手地區(今東京中心一帶)的中流階層方言為基礎的日语現代標準語,有時也稱作「共通語」(共通語)。.

室町幕府和日语 · 日本和日语 · 查看更多 »

日本历史

日本歷史、日本史是指日本或日本列島內的歷史。 根據民間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建國。日本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大和國,其後於大化革新後確立天皇體制,引入唐朝文化。12世紀末,日本開始六百多年的幕府時代,期間曾經歷一個半世紀的戰國時代,以及由豐臣秀吉領導的文祿慶長之役。17世紀初,江戶幕府實行鎖國政策二百多年。 1854年黑船事件後,日本國內有志之士提出「尊王攘夷」等號召,江戶幕府在壓力下,被迫將政權還給明治天皇。1867年,明治天皇整頓內政,富國強兵,一戰後短暫經歷大正民主時期,到1930年代落入軍部控制,實行軍國主義,但於1945年被盟國擊敗後宣布投降。日本在恢復主權後經濟高速增長,躋身先進國家之列,直至1990年代,泡沫經濟破灭。.

室町幕府和日本历史 · 日本和日本历史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室町幕府和日本之间的比较

室町幕府有79个关系,而日本有1073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7,杰卡德指数为2.34% = 27 / (79 + 1073)。

参考

本文介绍室町幕府和日本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