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安娜·卡里娜

指数 安娜·卡里娜

安娜·卡里娜(Hanne Karin Bayer,)是一个丹麦與法国双国籍的电影演员、导演、编剧和歌手。她在1960年代崭露头角,成为法国新浪潮导演尚盧·高達的 缪斯女神。安娜·卡里娜在他的几部电影中饰演,包括《小战士》(1960年)、《女人就是女人》(1961年)、《随心所欲》(1962年)、《带外人》(1964年)、《狂人皮埃罗》和《阿爾發城》(1965年)她在《女人就是女人》中的表演使她赢得了柏林电影节银熊奖的最佳女演员。 在1972年,卡里娜设立了一个制片公司制作她的导演处女作《生活在一起》(1973年),这部电影在第26屆戛纳电影节的评论家周阵容中放映的。她还执导了法国─加拿大电影《维多利亚》(2008年)。除了在电影院的工作以外,她还当过歌手,还写过几部法语小说。 卡里娜被广泛认为是20世纪60年代电影的偶像。纽约时报称她为“银幕上的美人之一,是法国新浪潮的持久象征。”.

目录

  1. 47 关系: 偶像卡巴萊双叟咖啡馆女人就是女人宁那·华纳·法斯宾德安娜·卡里娜尚盧·高達尤利·隆美尔巴黎丹麥人乔治·丘克五點到七點的克萊歐修女公路電影皮爾·卡登短片獨立報綜藝 (雜誌)纽约时报维多利亚缪斯电影手册狂人皮埃罗盧奇諾·維斯孔蒂ELLE随心所欲衛報香奈儿謎中謎魁北克魁北克省賈克·希維特阿爾發城 (電影)阿涅斯·瓦尔达赛日·甘斯布薩格內-聖約翰湖蒙特利尔長篇小說陌生人柏林国际电影节沃克·施隆多夫法國新浪潮法兰西人最佳女演員銀熊獎戛纳电影节斷了氣托尼·理查德森

  2. 20世纪法国女性作家
  3. 丹麥女性模特兒
  4. 丹麦电影导演
  5. 柏林影展最佳女演員銀熊獎
  6. 法国女性电影导演
  7. 法國女性模特兒

偶像

偶像是一种人创造的对象,以某种方式崇拜。可能在政治、企業、技術、學術、宗教或娛樂的形式出現。.

查看 安娜·卡里娜和偶像

卡巴萊

卡巴萊(Cabaret)是一種具有喜劇、歌曲、舞蹈及話劇等元素的娛樂表演,盛行於歐洲。表演場地主要為設有舞台的餐廳或夜總會,觀眾圍繞著餐臺進食著觀看表演。此類表演場地本身也可稱為卡巴萊。 卡巴萊起源於1880年代的法國,其後又有同類表演在德國柏林進行。卡巴萊是一種簡單及直接的表演方式,以簡單的佈景及服裝,純以歌曲把故事向觀眾表演。.

查看 安娜·卡里娜和卡巴萊

双叟咖啡馆

双叟咖啡馆(Les Deux Magots),又译双偶咖啡馆,法国巴黎的一个著名咖啡馆,位于左岸的圣日耳曼德佩区。它曾经拥有巴黎文学和知识精英聚集地的声誉。这声誉来自于来此光顾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家,西蒙·波娃和萨特等知识分子,和欧内斯特·海明威等年轻作家。加缪和毕加索也是这里的常客。 双叟咖啡馆出现在1973年电影《母亲和妓女》,1959年电影《狮子星座》(Le Signe du lion,由埃里克·侯麦导演),和2014年電影《自戀男女》(Pas Son Genre)。 自1933年以来,每年会向法国小说颁发双偶文学奖。 咖啡厅的名字来自于柱子上的两个中国买办的木制雕像。.

查看 安娜·卡里娜和双叟咖啡馆

女人就是女人

《女人就是女人》(Une femme est une femme)是一部1961年的法国电影,由尚盧·高達执导,並由安娜·卡里娜、让-保罗·贝尔蒙多和让-克洛德·布里亚利主演。该片表达了对美国音乐喜剧的颂扬,并与法国新浪潮紧紧相关。这是戈达尔的第三部电影(他的第二部影片《小战士》,被审查制度耽搁了),也是他的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的电影作品。.

查看 安娜·卡里娜和女人就是女人

宁那·华纳·法斯宾德

宁那·华纳·法斯宾德(Rainer Werner Maria Fassbinder,),德国导演、演员和话剧作者,新德国电影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州巴特-弗里斯霍芬(Bad Wörishofen),逝世于慕尼黑。 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共拍摄了41部电影。主要作品包括《與四季交易的商人》、《莉莉玛莲》等,他死于毒品过量服用。他的死被一致认作为德国新电影的结束。 法斯宾德是一个雙性戀者。.

查看 安娜·卡里娜和宁那·华纳·法斯宾德

安娜·卡里娜

安娜·卡里娜(Hanne Karin Bayer,)是一个丹麦與法国双国籍的电影演员、导演、编剧和歌手。她在1960年代崭露头角,成为法国新浪潮导演尚盧·高達的 缪斯女神。安娜·卡里娜在他的几部电影中饰演,包括《小战士》(1960年)、《女人就是女人》(1961年)、《随心所欲》(1962年)、《带外人》(1964年)、《狂人皮埃罗》和《阿爾發城》(1965年)她在《女人就是女人》中的表演使她赢得了柏林电影节银熊奖的最佳女演员。 在1972年,卡里娜设立了一个制片公司制作她的导演处女作《生活在一起》(1973年),这部电影在第26屆戛纳电影节的评论家周阵容中放映的。她还执导了法国─加拿大电影《维多利亚》(2008年)。除了在电影院的工作以外,她还当过歌手,还写过几部法语小说。 卡里娜被广泛认为是20世纪60年代电影的偶像。纽约时报称她为“银幕上的美人之一,是法国新浪潮的持久象征。”.

查看 安娜·卡里娜和安娜·卡里娜

尚盧·高達

尚盧·高達(,),法國和瑞士藉導演。他是法國新浪潮電影的奠基者之一。 高達的雙親是法國兼瑞士藉。他曾經在瑞士的尼翁接受教育,之後在法國唸高中,繼而入讀巴黎大學。他在索邦大學的日子裡對電影產生興趣,畢業後數年間夥同年輕的電影人製作人和影評人推動法國電影新浪潮。 高達的電影通常被視為挑戰和抗衡荷里活電影的拍攝手法和敍事風格。他也把自己的政治思想和對電影發展史的豐富知識注入他的電影。在他的作品裡可以經常發現存在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影子。.

查看 安娜·卡里娜和尚盧·高達

尤利·隆美尔

尤利·隆美尔(Ulli Lommel,),是一名德国演员、导演。他曾经与宁那·华纳·法斯宾德合作,并参与。 此外他也担任安迪·沃霍尔的合作人。1977年后,他迁居美国,并创作、导演了超过五十部电影 。其中包括1980年的《》。.

查看 安娜·卡里娜和尤利·隆美尔

巴黎

巴黎(Paris)是法國的首都及最大都市,同時是法蘭西島大區首府,為法國的政治與文化中心,隸屬法蘭西島大區之下的巴黎省(編號第75省;僅轄有1個同名市鎮)。目前的巴黎市轄區範圍大致為舊巴黎城牆內(環城大道內側),依照發展歷史共分成20個區,自從1860年代開始就沒有重大變化。截至2011年為止,巴黎市内人口超過225萬,的人口則逾1,229萬,是歐洲最大的都會區之一。 巴黎在近1,000年的時間内是西方最大的城市,也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16世紀至19世紀期间)。目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之一,在教育、娛樂、時尚、科學、媒體、藝術、金融、政治等方面皆有重大影響力,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大都会之一.

查看 安娜·卡里娜和巴黎

丹麥人

丹麥人可以指:.

查看 安娜·卡里娜和丹麥人

乔治·丘克

乔治·杜威·丘克(George Dewey Cukor,),生于美国纽约,犹太人,美国电影导演,著名影星奥黛丽·赫本主演的经典轻喜剧电影《窈窕淑女》即是由他导演,并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McGilligan, p. 343.

查看 安娜·卡里娜和乔治·丘克

五點到七點的克萊歐

《五點到七點的克萊歐》是阿涅斯·瓦尔达在1962年拍攝的法國左岸電影。故事以年轻歌手克萊歐為主角(Florence "Cléo" Victoire),從6月21日下午5点,她開始等待下午6:30聽取身體檢查結果,結果将确诊她是否患上癌症。電影处理的主题包括存在主义、死亡、絕望,以及具意义的生活。電影亦帶有法国女性主义的強烈女性观点,探討社會(特別是法國社會)如何看待女性。電影中的镜子象征着自我的迷恋,這種迷戀亦在克萊歐身上體現。 電影客串演員包括尚盧·高達、安娜·卡里娜、Eddie Constantine 和 Jean-Claude Brialy,他們以无声电影的角色出現,而作曲家 Michel Legrand,則編寫電影的音樂「Bob the Pianist」。電影獲1962年戛纳电影节挑選入圍竞賽單元。.

查看 安娜·卡里娜和五點到七點的克萊歐

修女

修女(Nun),是天主教、東正教、聖公會以及信義宗的女性修行人員,通常須發三愿(即“绝财”、“绝色”、“绝意”),从事祈祷和协助神父进行传教。在中国,修女有时称为“姆姆”。德雷莎修女是知名修女之一,获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同名小说有十八世纪法国作家狄德罗一部著名的哲理小说《修女》。 修女必須領洗5年以上才可提出申請,並需加入女修會,在初學院修道至少6年。此外,要正式成為修女,需經過誓發初願、複願、終身願等過程,表示自己對天主的獻身。在誓發終身願後,便終身不能結婚。 修女是基督宗教中离家进修会的女教徒,並非神職人員。正式而言,神職人員三級制度包含:主教、司鐸(神父)與執事。.

查看 安娜·卡里娜和修女

公路電影

公路電影(road movie)或稱為公路片,是一種將故事主題或背景設定在公路上的電影類型,劇中的主角往往是為了某些原因而展開一段旅程,劇情會隨著旅程進展而深入描述主角的内心世界。 第一部華語公路電影是台灣導演虞戡平執導電影作品《台北神話》,後來又有何平的《國道封閉》,以及李志薔的《單車上路》。另外台灣有一部類公路電影《十七號出入口》,中國大陸有搭車去柏林,張楊導演的《落葉歸根》2014年由知名年青作家韓寒編劇了一部名為後會無期電影。好萊塢則有金鋼狼終章《羅根》日本電視動畫《動物朋友》也以此方式呈.

查看 安娜·卡里娜和公路電影

皮爾·卡登

尔·卡丹(Pierre Cardin;)出生于意大利水城威尼斯近郊,是一位知名的服裝設計師,父母都是意大利人。.

查看 安娜·卡里娜和皮爾·卡登

短片

短片(Short film)是北美电影工业在电影诞生的早期所诞生的一个片种。通常在北美将长度介于20到40分钟的电影称作短片,而在欧洲、拉丁美洲和澳洲则可以更短一些,比如新西兰将长度介于1到15分钟的电影称作短片。 在现今的电影界,并没有对一部短片的长度上限作出明确的规定。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将其设定为40分钟,互联网电影数据库则设定为45分钟。.

查看 安娜·卡里娜和短片

獨立報

立報(The Independent)是由Tony O'Reilly出版的一份英國報纸。和保守派的泰晤士報及中間偏左的衛報相比,算是比較政治立場性質中間派的報紙。.

查看 安娜·卡里娜和獨立報

綜藝 (雜誌)

《綜藝》(Variety)是一本美國娛樂界的行業週刊,是娛樂界行內兩大報刊之一(另一份是《荷里活報道》)。該雜誌由Sime Silverman於1905年在紐約創辦,最初只報導紐約市中有關歌舞雜耍表演(Vaudeville)的資訊,但自電影業逐漸起飛後,Silverman則於1933年創辦了該雜誌的洛杉磯版,一份名為《每日綜藝》(Daily Variety)的日報。 現時雜誌及日報均是由里德·愛思唯爾(Reed Elsevier)其中一個部門Reed Business Information所擁有。 二十年來,雜誌的主編是曾在派拉蒙電影公司及《紐約時報》工作的Peter Bart,但於2009年4月,該職位已由Timothy M.

查看 安娜·卡里娜和綜藝 (雜誌)

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缩写作 NYT)是一家美國日報,由紐約時報公司於1851年9月18日在美國紐約創辦和持續出版。和《华尔街日报》的保守派旗舰报纸地位相对应,《纽约时报》是美国親自由派的第一大报。 它最初被称作《纽约每日时报》(The New-York Daily Times),创始人为亨利·J·雷蒙德和。.

查看 安娜·卡里娜和纽约时报

维多利亚

维多利亚(Victoria)可以指:.

查看 安娜·卡里娜和维多利亚

缪斯

繆思(Μουσαι、Muses)是希臘神話主司藝術與科學的九位古老文艺女神的總稱。她們代表了通過傳統的音樂和舞蹈、即時代流傳下來的詩歌所表達出來的神話傳說。她們原本是守護赫利孔山泉水的水仙,屬於寧芙的範疇。後來人們將奧林匹斯神系的阿波羅設立為她們的首領。繆思女神常常出现在众神或英雄们的聚会,轻歌曼舞,一展风采,为聚会带来不少的愉悦与欢乐。 在荷馬史詩,繆思有時一个,有時數个,均未提及个人名字,只說她們喜愛歌手,給予他們鼓勵和靈感。赫西俄德在其《神譜》說,她們是眾神之王宙斯和提坦女神的記憶女神謨涅摩敘涅所生育的9个髮束金帶的女兒。阿爾克曼則認為她們要比宙斯古老,是烏拉諾斯和蓋亞的3个女兒。.

查看 安娜·卡里娜和缪斯

电影手册

《電影筆記》(Cahiers du Cinéma),是一本法國電影雜誌,1951年由安德烈·巴赞等人创办,其在電影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每年都會評選在法国上映電影的「年度十大」佳片名單。曾任雜誌的影評包括艾力克·侯麥(曾任編輯)、法蘭索瓦·楚浮、尚盧·高達、賈克·希維特、克勞德·夏布洛等,這些人後來亦自己執導拍攝電影,並成為法國電影新浪潮重要導演。近期曾於《電影筆記》寫影評而後開始執導電影的導演包括李歐·卡霍、奧利維耶·阿薩亞斯等。Macnab, Geoffrey (7 April 2001) The Guardian.

查看 安娜·卡里娜和电影手册

狂人皮埃罗

《狂人皮埃罗》(Pierrot le Fou)是法国新浪潮电影导演让-吕克·戈达尔执导的第十部影片,由让-保罗·贝尔蒙多和安娜·卡里娜主演,1965年上映。影片改编自1962年小说《固执》,当年共吸引约131万人次观看,位列票房榜第15位。影片获选为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法国参赛作品,但没有入围提名名单。.

查看 安娜·卡里娜和狂人皮埃罗

盧奇諾·維斯孔蒂

盧奇諾·維斯孔蒂·迪·莫德罗内,洛纳泰波佐洛伯爵(Luchino Visconti di Modrone, conte di Lonate Pozzolo,),義大利電影與舞台劇導演,出生於米蘭,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義大利電影有著相當重要的影響。.

查看 安娜·卡里娜和盧奇諾·維斯孔蒂

ELLE

《ELLE》是一份創始於法國的,由及創辦於1945年,聚焦於时尚、美容、健康、休闲等軟性議題。發行者為法國旗下的,並以特許經營的方式在世界各國發行在地版,至今在60多个国家发行43个版本。.

查看 安娜·卡里娜和ELLE

随心所欲

《随心所欲》(Vivre sa vie: film en douze tableaux)是一部1962年法国电影,让-吕克·戈达尔导演。.

查看 安娜·卡里娜和随心所欲

衛報

《衛報》(The Guardian),英國的全國性綜合內容日報。1819年爆發彼得盧屠殺事件,創刊人英國記者John Edward Taylor揭露事件的事實。1821年,《曼徹斯特衛報》創刊,因總部設於曼徹斯特而得此名。1855年改為日報。1872年起,斯科特主持编务,将《曼徹斯特衛報》变得高雅生动,奠定了该报成为全国性高级报纸的基础。1959年《曼徹斯特衛報》更名為《衛報》,成为英国第二大高级报纸。《衛報》總部於1964年遷至倫敦,不過於曼城和倫敦均設有印刷設施。一般公眾視《衛報》的政治倾向為左派,《衛報》受到重視的領域包括世界主義觀點、文藝報導和評論、外國通訊。《衛報》與《泰晤士報》、《每日電訊報》同為英國三個著名的高级报纸。.

查看 安娜·卡里娜和衛報

香奈儿

香奈兒(Chanel)公司,是由可可·香奈儿在1910年創辦的頂級法國女性知名時裝店,私人公司。这家小商店开始只是一家帽子店,1912年可可将店搬至内搬迁至位于旺多姆广场旁边的31号康朋街(Rue Cambon)。 优雅及有革命性的小黑裙以及广受欢迎的香奈儿套装——一个优雅的设计,包括齐膝短裙和干练的短上装,传统上用毛线织成,黑色裁边和金色纽扣,配穿大串珍珠项链。.

查看 安娜·卡里娜和香奈儿

謎中謎

《谜中谜》(Charade,又被譯為兒戲、啞謎)是由環球影業于1963年出品,由奥黛丽·赫本和加里·格兰特主演的一部经典影片。又名《花都奇遇结良缘》。 影片讲述的是由奥黛丽·赫本出演的少妇瑞姬·蓝伯特(Reggie Lambert)在丈夫被谋杀后,因为丈夫生前贪污了一笔战时赃款而卷入充满凶险的巨大谜局之中的故事。.

查看 安娜·卡里娜和謎中謎

魁北克

#重定向 魁北克省.

查看 安娜·卡里娜和魁北克

魁北克省

魁北克省(Québec,Quebec),簡稱魁省,加拿大華人舊譯古壁省,是一个高度自治的省份。据加拿大统计局2011年数据,全區人口为7,903,001人。魁北克官方语言為法语,北美的法语人口主要集中在此。首府魁北克市,最大城市蒙特利尔。 魁北克是加拿大最大的聯邦自治省份也是第二大的一級行政區,僅次於努納武特;在西與安大略省、詹姆斯灣以及哈德森灣接壤,北接哈得遜海峽與昂加瓦灣,在東與聖羅倫斯灣、紐芬蘭-拉布拉多省和新伯倫瑞克省相鄰,南鄰美國的緬因州、新罕布夏州、佛蒙特州以及紐約州,並與努納武特、愛德華王子島以及新斯科細亞共享海上邊界。 魁北克是加拿大人口次多的自治省分,僅次於安大略省,多數居民住在鄰近聖羅倫斯河的都市-蒙特婁以及魁北克市,其中魁北克市也是該省首府,英裔人口大多居住西部的蒙特利尔,現在加蒂诺、東部鄉鎮以及加斯佩半島地區也有相當多數的英裔人口,位於北方的北魁北克地區則占據該省大半部的地區,該地以原住民因纽特人居多並要求和魁北克分離。.

查看 安娜·卡里娜和魁北克省

賈克·希維特

賈克·希維特(Jacques Rivette;)是一位法國電影導演與影評,與法蘭索瓦·楚浮、尚盧·高達、艾力·侯麥與克勞德·夏布洛一樣都曾擔任《電影筆記》的影評,後來投入電影拍攝,成為法國電影新浪潮的代表導演。他在1965年執導的短片《》被視為法國新浪潮重要的電影作品之一;1991年,他執導的《》於第44屆坎城影展獲得評審團大獎。.

查看 安娜·卡里娜和賈克·希維特

阿爾發城 (電影)

《阿爾發城》(法語:Alphaville: une étrange aventure de Lemmy Caution)是法國導演尚盧·高達於1965年執導的科幻黑色電影,獲得第15屆柏林影展金熊獎。.

查看 安娜·卡里娜和阿爾發城 (電影)

阿涅斯·瓦尔达

阿涅斯·瓦尔达(Agnès Varda,;),法国摄影师,导演。出生于比利时伊克塞尔市。主要作品有:《短角情事》(1955)、《五點到七點的克萊歐》(1962),《天涯流浪女》(1985)、《拾穗者》(1999),《两年之后》(2002),有“新浪潮祖母”之称。.

查看 安娜·卡里娜和阿涅斯·瓦尔达

赛日·甘斯布

赛日·甘斯布(Serge Gainsbourg,原名Lucien Ginsburg,,)是一位法国歌手,作曲家,钢琴家,电影作曲家,诗人,画家,编剧,作家,演员和导演。他是在法国流行音乐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的作品经常充满挑衅性和诽谤性,他的曲风多元,体现了爵士,曼波(manbo),世界,香颂,流行和yé-yé,到摇滚,前衛搖滾,雷鬼,電子,迪斯科,新浪潮和放克等各种风格。甘斯布多样的音乐风格和个性使他难以被归类,他的作品已深入人心,被视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流行音乐家之一。 他的抒情作品经常因为挑衅,幽默,讽刺或颠覆的原因加入大量巧妙的文字游戏来欺骗听众。他歌曲中的文字游戏常见类型有擬聲詞,押韻,首音互換和雙關語等等。在甘斯布的职业生涯中,他写了超过500首歌曲。.

查看 安娜·卡里娜和赛日·甘斯布

薩格內-聖約翰湖

薩格內-聖約翰湖(Saguenay–Lac-Saint-Jean)位于加拿大魁北克省中南部,聖勞倫斯河北岸,以著名的聖尚湖与山更尼湾等自然风光闻名,是魁北克省著名的集自然与人文于一体的旅游胜地。面积98710.11平方公里,是魁北克省第三大行政区。人口27万4880(2011年人口普查),下辖4个县,一个独立市薩格奈(山更尼),总共约60个城镇,1个印第安保留地。.

查看 安娜·卡里娜和薩格內-聖約翰湖

蒙特利尔

蒙特利尔(,;,),,是一座位于加拿大魁北克省西南部的城市,主要位于圣劳伦斯河和渥太华河汇合处的蒙特利尔岛及周边小岛上。根据2011年人口普查,蒙特利尔人口约为342万,是魁北克省内最大城市、加拿大第二大城市及北美第十五大城市。「蒙特利尔」一词来源于中古法语「Mont Royal」,意思为「皇家山」,至今蒙特利尔城中心的地标皇家山仍以此命名。法语是蒙特利尔的官方语言,也是城市里最常用的语言,使用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60.5%,使得蒙特利尔成为世界上仅次于巴黎的第二大法语城市。 蒙特利尔曾经是加拿大经济首都,拥有最多的人口及最发达的经济,但是在1976年蒙特利尔奧運會后被安大略省的多伦多超过。今天蒙特利尔仍然是加拿大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航空工业、金融、设计、电影工业等行业发达。蒙特利尔被认为是世界最佳宜居城市,并被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认定为设计之城。.

查看 安娜·卡里娜和蒙特利尔

長篇小說

長篇小說(英文:Novel),是內容龐大的小說。在17世紀,長篇小說與和歷險傳奇文學、短篇小說、中篇小說的定義很接近,現今「長篇小說」一詞已包含了它們的部分意思。.

查看 安娜·卡里娜和長篇小說

陌生人

生人(The Stranger)是指素不相識的人,也可能指:.

查看 安娜·卡里娜和陌生人

柏林国际电影节

柏林国际电影节(Internationale Filmfestspiele Berlin,又名為「Berlinale」)是一個在德國柏林舉行的影展,該影展與義大利的威尼斯影展、法國的坎城影展並列為世界三大藝術影展之一。 柏林电影节也是各大传媒的盛事,每年大约有15,000名的专业参与人员,其中来自世界76个不同国家的记者多达3,500名。2004年2月5日到15日举行的第54届柏林电影节参展影片有3,117部。.

查看 安娜·卡里娜和柏林国际电影节

沃克·施隆多夫

沃克·施隆多夫(Volker Schlöndorff,)是一位德國導演,也是德國新浪潮的成員之一,並曾經贏得金棕櫚獎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查看 安娜·卡里娜和沃克·施隆多夫

法國新浪潮

法國新浪潮(La Nouvelle Vague)是影評人對於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的一些法國導演團體所給予的稱呼,他們主要受到義大利新寫實主義與古典好萊塢電影的影響。法國新浪潮的特色在於,導演不只主導電影,更成為電影的作者和創作人。風格特色包括快速切換場景鏡頭等創新剪接手法,或是像「跳接」,在整體敘事上製造突兀不連貫效果。 法國新浪潮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路易·馬盧(Louis Malle)、楚浮(François Truffaut)、尚盧·高達(Jean-Luc Godard)、埃里克·侯麥、克勞德·夏布洛與賈克·希維特(Jacques Rivette)等人。.

查看 安娜·卡里娜和法國新浪潮

法兰西人

法兰西人是法兰西共和国的主体民族,欧洲的拉丁语民族之一。包括先辈居住在法国或后来并入法国的地区的人。.

查看 安娜·卡里娜和法兰西人

最佳女演員銀熊獎

最佳女演員銀熊獎(Silberner Bär/Beste Darstellerin)是德國柏林影展正式競賽項目的獎項之一,自1956年起由評審團從入選的正式競賽片中選出,用以表彰傑出的女演員。.

查看 安娜·卡里娜和最佳女演員銀熊獎

戛纳电影节

戛纳电影节(Festival de Cannes)是一個由法國於1946年首度舉辦於該國南部城市坎城,於二戰戰後復興並於同地擴大舉辦的國際性電影展暨電影獎。它是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承認的世界三大影展之一(另二者為威尼斯电影节及柏林电影节),為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影展之一,每年法國政府會輔助100萬至150萬美金可見其重視程度。 當前,坎城電影節每年定在五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通常於星期三開幕、隔週星期天閉幕;其間除影片競賽外,市場展亦同時進行。.

查看 安娜·卡里娜和戛纳电影节

斷了氣

《斷了氣》(À bout de souffle)是一部1960年尚盧·高達執導的法国電影,被認為是歷史上最重要的電影之一,也是该导演的代表作。.

查看 安娜·卡里娜和斷了氣

托尼·理查德森

塞西尔·安东尼奥·“托尼”·理查德森(Cecil Antonio "Tony" Richardson,)是一位英国舞台剧和电影导演暨制片人。他与瓦妮莎·雷德格瑞夫在1962年结婚,两人有两个女儿,娜塔莎和。 托尼曾因执导电影《汤姆·琼斯》而获得第36届学院奖导演奖,1991年他因艾滋病去世,终年63岁。.

查看 安娜·卡里娜和托尼·理查德森

另见

20世纪法国女性作家

丹麥女性模特兒

丹麦电影导演

柏林影展最佳女演員銀熊獎

法国女性电影导演

法國女性模特兒

亦称为 Anna Kar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