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女性哲學家列表

指数 女性哲學家列表

这个列表列了世界上的所有女性哲學家。.

45 关系: 劳拉·巴斯埃玛·戈尔德曼吉曼·基爾奥兰普·德古热宾根的希尔德加德希帕提婭东汉东晋乔治·艾略特亚历山大的加大肋纳亚维拉的德兰伊莉莎白·安斯康姆德意志帝國俄罗斯帝国哈莉特·泰勒·密尔克里斯蒂娜·德·皮桑图利娅·达拉戈纳犹太女人玛利亚玛丽·卡尔金斯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班昭紈妲娜·希瓦羅莎·盧森堡莫德拉塔·丰特聖加大利納華樂夫人西蒙娜·韦伊西蒙·波娃謝道韞贝尔塔·冯·苏特纳路思·伊瑞葛來茱莉亞·克莉斯蒂娃露·安德烈亚斯·莎乐美阿斯帕齊婭艾瑞斯·梅鐸艾茵·兰德艾蒂特·史坦茵Rosemary Radford Ruether杰曼·德·斯戴尔汉娜·阿伦特沙特萊侯爵夫人朱迪斯·巴特勒海倫娜·布拉瓦茨基愛蓮·西蘇教皇国

劳拉·巴斯

劳拉·巴斯 (Laura Bassi,),18世纪意大利科学家,她是欧洲第二位获得学术资格的女性Findlen, Paula.

新!!: 女性哲學家列表和劳拉·巴斯 · 查看更多 »

埃玛·戈尔德曼

艾瑪·高德曼(Emma Goldman;),也译作艾玛·古德曼或--,美国無政府主義者,以其政治行动主義、写作與演說著稱。她在二十世紀前半葉北美與歐洲的無政府政治哲學發展中扮演了關鍵角色。.

新!!: 女性哲學家列表和埃玛·戈尔德曼 · 查看更多 »

吉曼·基爾

吉曼·基爾(Germaine Greer,,),澳洲出生的学者,作家及記者,。她住在英国,在华威大学和剑桥大学纽纳姆学院有学术职务。 自她的第一本书《》(1970年)出版后成为国际畅销书她的观点就引起了许多争议,获得了很多人的赞美或者反对。她出版了几本关于女性,女权主义,文学,艺术和环境的书,包括《Sex and Destiny: The Politics of Human Fertility》(1984年),《The Change: Women, Ageing and the Menopause》(1991年),《The Whole Woman》(1999年)《Shakespeare's Wife》(2007年)和《White Beech: The Rainforest Years》(2013年)。.

新!!: 女性哲學家列表和吉曼·基爾 · 查看更多 »

奥兰普·德古热

奥兰普·德古热(法語:Olympe de Gouges,),原名玛丽·古兹(Marie Gouze),法国女权主义者、剧作家、政治活动家,其有关女权主义和废奴主义的作品拥有大量受众。 作为民主的拥护者,德古热一直寻求法国女性与男性的权利平等。在其作品《女性与女性公民权宣言》中,德古热向男性权力和男女不平等的观念发出挑战。 她是法國革命期間少數為婦女爭取權利的人士,革命期間她也出版了許多社會問題論述和若干劇本。 在法国大革命恐怖统治中,德古热因攻击马克西米利安·罗伯斯庇尔政权且与吉伦特派关系密切而被送上断头台。 Category:法國婦女參政運動者 Category:法國女性作家 Category:法國記者 Category:女性主義哲學家 Category:女性主義作家 Category:法國大革命期間被處決者 Category:被處決的法國人 Category:被處决的作家 Category:被處決的哲學家 Category:18世紀哲學家 Category:塔恩-加龍省人.

新!!: 女性哲學家列表和奥兰普·德古热 · 查看更多 »

宾根的希尔德加德

聖希尔德加德·馮·宾根(天主教譯 聖賀德佳, 聖公會譯聖希爾德格,Hildegard von Bingen,),拉丁文作Hildegardis Bingensis,中世纪德國神学家、作曲家及作家。天主教聖人、教會聖師。她擔任女修道院院長、修院領袖,同时也是个哲学家、科学家、医师、语言学家、社会活动家及博物学家。.

新!!: 女性哲學家列表和宾根的希尔德加德 · 查看更多 »

希帕提婭

希帕提婭(Ὑπατία;),又譯作海芭夏、海帕西婭,著名的希臘化古埃及新柏拉圖主義學者,是當時名重一時、廣受歡迎的女性哲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占星學家以及教師,她居住在希臘化時代古埃及的亞歷山大港,對該城的知識社群做出了極大貢獻。根據後世研究顯示,她曾對丟番圖的《算術》(Arithmetica)、阿波羅尼奧斯的《圓錐曲線論》(Conics)以及托勒密的作品做過評註,但均未留存。從她的學生寫給她的信中,可以看出她的知識背景:她屬柏拉圖學派──雖然我們只能假設她曾採納普羅提諾的學說(普羅提納斯為公元三世紀時的柏拉圖門人,也是新柏拉圖學派的創始者)。另外有少許證據顯示,希帕提婭在科學上最知名的貢獻,為發明了天體觀測儀以及比重計。她最後被暴徒迫害殺死。2009年其生平被改编成西班牙电影《風暴佳人》搬上银幕。.

新!!: 女性哲學家列表和希帕提婭 · 查看更多 »

东汉

东汉(25年-220年)是由刘秀建立的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与西汉合称兩漢。東漢与西漢之間为新朝,後为東漢所取代。西汉建都长安,東漢建都洛陽,故而得名。東漢是當時世界上的強大國家,而前期六十多年的光武中興和明章之治,亦是中國史上的盛世之一。 由於東漢中後期的帝王普遍壽命不長,而且不少是幼年即位,導致汉和帝以后至汉末近百年间,外戚及宦官轮流执政,成為固定的惡性循環,兩派互相残杀,把东汉朝廷弄得十分腐败。東漢中平六年(189年),外戚大將軍何进遭宦官十常侍所殺,後军阀董卓引兵到雒陽,除十常侍,废少帝刘辩,杀何太后,立汉献帝。长期左右东汉皇室的外戚、宦官一起被消灭,但卻引起了各地諸侯群雄割據的局面,漢廷不再握有實權,漢献帝從此成為傀儡,其后被曹操控制,最後汉室被曹魏取代。 東漢在文化、军事等方面亦有显著成就。著名的有班超出使西域,在西域長駐了三十多年,先後擊破了被匈奴控制的西域諸國,不但令西域諸國一一歸順漢朝,並開拓了東西文化的交流。期間他還派出甘英出使西域的大秦國,雖未有成功,但足跡已達今日波斯灣諸國。 另外,东汉在91年灭北匈奴。南匈奴内附漢朝。216年,南匈奴最后一個呼厨泉单于去邺城拜见曹操,曹操分南匈奴为五部,匈奴汗国不复存在,困扰汉朝数百年的北方外患終告一段落。 同時佛教也在這段期間傳入中國。根據記載,汉哀帝元壽元年(前2年)博士弟子景盧出使大月氏,其王使人口授《浮屠經》。到了東漢永平十年(67年),漢明帝派人去西域,迎來兩位高僧,並且帶來了許多佛像和佛经,用白馬駝迴首都雒陽,皇帝命人修建房屋供其居住,翻譯佛經。也就是現在的白马寺。.

新!!: 女性哲學家列表和东汉 · 查看更多 »

东晋

东晋(317年4月6日-420年7月10日),中國朝代,乃西晉司馬氏政權的延續。因内迁的北方游牧民族造反,建都洛陽的西晉亡國,琅琊王司馬睿在群臣擁戴下在建康(今南京)即位,即晉元帝,史稱東晉。東晉與之前的孫吳以及其後的宋、齊、梁、陳,合稱為六朝。此外,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又东晋统治地区大部分在江东,古称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东晋。当时北方多个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连年征战,史称五胡十六国时期。 東晉雖然是司馬氏政權的延續,但司馬氏在政治上威望不高,朝廷由世族大家把持,最先的一個乃出身琅琊王氏的王導,其後又有陳郡謝氏的謝安、謝玄等等。而世家大族中的代表者有南下的王、謝、袁、蕭等僑姓,和本身居於江南的朱、張、顧、陸的吳姓。最初東晉有賴權臣王導主持大局,一方面拉攏江南士族,一方面又安排予從中原南下的士族,並以司馬氏作為共同擁戴的對象,司馬氏實際上成為傀儡。世家大族本身並不真正忠於司馬氏,尤其是他們本身都擁有大量田地,以至擁有自家部隊(即所謂「部曲」),有足夠實力抗衡司馬氏政權。最初有王導主持大局,東晉政權得以穩定,故時人稱「王與馬,共天下」。但晉元帝以降則內亂頻生,如有早期王敦之亂、蘇峻之亂,後期又有孫盧之亂等。 东晋也曾多次试图北伐,但由于内部不团结,除了最后篡晋的刘裕取得一定成果外,其余都无建树。祖逖本有希望恢复旧土,但他被晉元帝及世家大族挾制,郁郁而终。桓温的北伐则被慕容垂击败。 376年,前秦苻坚滅掉代國,統一了北方,南北分立之势从此而成。其後苻坚開始率兵南侵。383年,苻坚率約八十七萬兵馬大幅南侵,东晋宰相谢安力主抗击,派谢石谢玄率军,在淝水之战大获全胜,苻坚逃回北方。之後苻坚力量衰弱,因此原本統一的北方再次分裂為多國。后有桓玄叛乱,废安帝,自立为天子,後为大将刘裕所平,拥恭帝,然大权落于刘裕。 420年,刘裕篡位建立南朝宋,開啟南北朝時代,東晉亡。.

新!!: 女性哲學家列表和东晋 · 查看更多 »

乔治·艾略特

麗·安妮·「瑪麗安」或「瑪麗安」艾凡斯(Mary Anne「Mary Ann」Or「Marian」 Evans,1819年11月22日-1880年12月22日),筆名喬治·艾略特(George Eliot),是一位英國小説家。她的作品包括《佛羅斯河畔上的磨坊》(1860年)和《米德尔马契》(1871年-1872年)等。.

新!!: 女性哲學家列表和乔治·艾略特 · 查看更多 »

亚历山大的加大肋纳

亚历山大的圣加大肋纳,又称车轮圣加大肋纳、圣凯瑟琳 及大殉道者圣加大肋纳(希腊文:,天主教中文除“加大肋纳”外,也有简称“佳琳”者,聖公會譯“聖傑靈”)是一位基督教的圣人和殉道,据称是4世纪早期的著名学者。1100年之后,圣女贞德称加大肋纳在其面前显灵许多次。Williard Trask, Joan of Arc: In Her Own Words (Turtle Point Press, 1996), 99 正教会将其敬礼为「大殉道」,天主教会传统上将其视为十四救难圣人之一。 她是高士底(Costus)的女儿,后者是亚历山大的统治者,也是一位异教徒。她向父母宣称她所嫁的丈夫应当比她更英俊、更有天赋、更有财富、社会地位更高。这被视为她皈依基督教的前兆。她说,“他的美貌比太阳的光芒更加灿烂,他的智慧统御世间万物,他的财富遍及整个世界。”.

新!!: 女性哲學家列表和亚历山大的加大肋纳 · 查看更多 »

亚维拉的德兰

#重定向 亞維拉的德蘭.

新!!: 女性哲學家列表和亚维拉的德兰 · 查看更多 »

伊莉莎白·安斯康姆

伊莉莎白·安斯康姆(Gertrude Elizabeth Margaret Anscombe 1919年3月18日-2001年1月5日),英國著名分析哲學家,師從路德維希·維根斯坦。.

新!!: 女性哲學家列表和伊莉莎白·安斯康姆 · 查看更多 »

德意志帝國

德意志帝國(Deutsches Kaiserreich),亦稱德意志第二帝國,是指從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王國統一日耳曼地區到1918年11月霍亨索倫王朝末任皇帝威廉二世退位為止的德國。其正式国号「德意志国」(Deutsches Reich),也是後來魏玛共和國和納粹德國的正式国号。 德意志帝国由27个领地构成,其中普鲁士王国佔帝国大部分地区并拥有最多人口。帝国成立后,普魯士國王和首相兼任德國皇帝和首相,實行君主立憲制,設立上議院和下議院。帝國共經歷了三個皇帝,分別為威廉一世、腓特烈三世和威廉二世。威廉一世在任期間十分信任俾斯麥,幾乎所有政務都由首相俾斯麥處理,因此又稱為「俾斯麥時代」。俾斯麥時代在位期間,最大的目的是防止法國一報普法戰爭之仇,他建立了同盟體系,與俄奧兩國結盟,孤立法國。他的對外政策十分成功,避免與列國發生衝突,但內政卻一敗塗地,文化鬥爭與反社會主義未能達到預期目的。威廉一世逝世後,由腓特烈三世繼任,但他僅在任99天,因此又稱為「百日皇朝」。威廉二世在任期間,一手摧毀了俾斯麥體系,積極向外拓展殖民地,大幅修建海軍船艦,並帶領德國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大戰期間德國腹背受敵,加上齐默尔曼电报事件導致美國參戰,最終導致帝國覆亡。戰敗後的德國建立了共和政體,稱為威瑪共和國。.

新!!: 女性哲學家列表和德意志帝國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帝国

俄罗斯帝国(旧俄語:Россійская Имперія;Российская империя),亦简称为沙皇俄国、沙俄、帝俄或俄国,是1721年彼得大帝加冕為皇帝起至1917年尼古拉二世退位為止的俄罗斯,同时也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制国家,由羅曼諾夫王朝統治。全盛時的疆域,北起北冰洋、南达黑海南部、西起波罗的海、东达阿拉斯加(1867年前),包括了整个中亚、波兰及芬兰,与挪威、瑞典王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罗马尼亚、奥斯曼帝国、波斯(今伊朗)、阿富汗、中國(當時為清朝)、朝鲜與日本(前期為江戶幕府、後為大日本帝國)接壤。根据1897年的人口普查登记,俄罗斯帝国共有1億2,560万人,至1914年达到1億6,570万人,仅次于大清帝國及大英帝国。 在羅曼諾夫王朝之前的留里克王朝的伊凡四世在1547年便已經開始使用“沙皇”的稱號,因此一些历史学家认为“俄羅斯帝國”真正诞生是沙皇伊凡三世征服诺夫哥罗德共和国或伊凡四世征服喀山,根据另一个角度来看,长期沙皇制度 (Царство),这是在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后已经帝国的当代俄语单词,而彼得大帝刚刚更换了一个拉丁化的代名词。也许后者是为了让欧洲承认俄罗斯作为一个欧洲的君主制国家。发生在17世纪俄罗斯的扩张,最终导致在17世纪中叶,俄罗斯完全征服西伯利亚之后,俄罗斯的领土到太平洋和波俄战争(1654—1667年)之后的左岸乌克兰;这个标志着俄罗斯帝国的成立。 俄罗斯帝国的國力在19世紀達到空前鼎盛,是當時的世界列強之一,自稱第三羅馬,但在19世纪後期的欧洲相继进行工业革命时没有紧随时代的步伐,导致其经济实力在20世纪初期的尼古拉二世时代远不及欧洲几大强国,尽管在此期间推行了几次较为成功的改革(如亚历山大二世的农奴制改革)。1914年8月,政局动荡不定的俄罗斯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堪的战局直接导致了在1917年爆发二月革命,尼古拉二世签署退位诏书,俄罗斯帝国灭亡,俄羅斯共和國和俄國臨時政府成立,但同年就被布尔什维克派通过十月革命暴力推翻,被苏维埃俄国取代,但沙俄的残余势力直到1922年俄罗斯内战后才被完全消灭。.

新!!: 女性哲學家列表和俄罗斯帝国 · 查看更多 »

哈莉特·泰勒·密尔

哈莉特·泰勒·密尔(Harriet Taylor Mill,又称哈莉特·泰勒,1807年10月8日—1858年11月3日)是英国著名哲学家约翰·斯图尔特·密尔之妻,对密尔的一生及其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新!!: 女性哲學家列表和哈莉特·泰勒·密尔 · 查看更多 »

克里斯蒂娜·德·皮桑

克里斯蒂娜·德·皮桑(Christine de Pizan,),出生于威尼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威尼斯诗人。因为其父被任命为法国国王查理五世的皇家占星家,所以她在宫中成长。在文艺复兴前的法国,她维护妇女的事业,倡导给青年妇女平等教育的机会。.

新!!: 女性哲學家列表和克里斯蒂娜·德·皮桑 · 查看更多 »

图利娅·达拉戈纳

图利娅·达拉戈纳(Tullia d'Aragona,),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诗人。她以其写作的书信体十四行诗,以及一本新柏拉图主义的著作《关于爱的无限的对话》(1547年出版),而著称于世。.

新!!: 女性哲學家列表和图利娅·达拉戈纳 · 查看更多 »

犹太女人玛利亚

犹太女人玛利亚是古希腊时期生活在亚历山大的一名女煉金術士。约活动于前3世纪到前2世纪间。她发明了数种煉金術仪器及技术,被誉为西方煉金術的奠基人之一。.

新!!: 女性哲學家列表和犹太女人玛利亚 · 查看更多 »

玛丽·卡尔金斯

玛丽·卡尔金斯(Mary Whiton Calkins,1863年3月30日-1930年2月27日)是一位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第一位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的女性。 1863年3月30日,玛丽·卡尔金斯出生在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一说生于纽约州布法罗)。1881年全家迁往马萨诸塞州牛顿市,次年进入进入史密斯学院,一年后因为姐姐的死亡而被迫中断学业。她于1887年进入卫斯理女子学院,担任希腊文教师。1890年-1895年,她在哈佛大学师从威廉·詹姆斯和雨果·闵斯特伯格,进修心理学课程,并完成了关于记忆的学位论文,成绩优秀,而且有威廉·詹姆斯和Josiah Royce的推荐,但因为是女性,而无法获得博士学位。1891年,她在卫斯理建立了女子大学中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1896年,她提出测量学习与记忆的配对联想法。 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曾要授予她博士学位,但她拒绝了。1905年和1918年,她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和美国哲学学会第一位女性主席。1930年,因患癌症逝于马萨诸塞州牛顿市。.

新!!: 女性哲學家列表和玛丽·卡尔金斯 · 查看更多 »

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

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Mary Wollstonecraft,)是一位18世纪的英国作家、哲学家和女权主义者。在她短暂的写作生涯中,她写就了多篇小说和论文、一本旅行书简、一本法国大革命史、一本以及一本童书。《女权辩护》(1792年)是沃斯通克拉夫特最知名的作品;在这本书裡,她提出:女性并非天生地低贱于男性,只有当她们缺乏足够的教育时才会显露出这一点。她认为男性和女性都应被视为有理性的生命,并还继而设想了建立基于理性之上的社会秩序。 对普通大众——特别是女权主义者而言,沃斯通克拉夫特的一生要比她的作品更吸引人们的注意,这主要是由于她另类的生活方式。在与无政府主义运动的先驱者威廉·戈德温结婚之前,沃斯通克拉夫特还曾与两个男人有过两段不幸的爱情:其一是画家亨利希·菲斯利,其二是商人吉爾伯特·伊姆利。沃斯通克拉夫特与戈德温有一个女儿,即是《弗兰肯斯坦》的作者玛丽·雪莱。38岁时,沃斯通克拉夫特死于产后并发症,并遗留下几部未完成的手稿。 在沃斯通克拉夫特死後,戈德温出版了《》(1798年),其中透露了她另类的生活方式。本为纪念妻子的戈德温,却在无意之间将她的名誉破坏长达一个世纪之久。但是,随着20世纪初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沃斯通克拉夫特对性别平等的提倡以及对传统女性特质的批评开始变得日益重要。在现今,沃斯通克拉夫特被视作是的鼻祖之一,而女权主义者们也经常会提到她的生活与作品。.

新!!: 女性哲學家列表和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 · 查看更多 »

班昭

班昭(),字惠班,另名姬,東漢文学家,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 班昭是班彪之女,班固與班超之妹,漢代,班氏一族在朝廷中地位顯赫,班昭的父親班彪是當代的大文豪,《漢書》的撰寫工作就是由她的父親開始,之後她的大哥班固繼續《漢書》的撰寫,可惜班固含冤死去,班昭便接替亡兄續寫,這便是中國的第一部斷代史。班昭也是中國第一個女歷史學家。班昭的另一位二哥班超是有名的武將,他出使西域,以功封定遠侯,拜西域都護,揚漢威直至中亞細亞三十年之久。然而,皇帝卻一直沒讓班超回國,班昭上書漢和帝,她的文筆絲絲入扣,情真意切,終於打動了和帝,令班超得以回國。 班昭的卓越文采還表現在她寫的夫妇之道《女誡》七篇中。包括:卑弱、夫婦、敬慎、婦行、專心、曲從和叔妹七章。從各個方面闡述了作為一個女子的行為準則,她認為「陰陽殊性,男女異行。陽以剛為德,陰以柔為用,男以彊為貴,女以弱為美。故鄙諺有云:『生男如狼,猶恐其尪;生女如鼠,猶恐其虎』」。 《女誡》原是為了管理家中女眷所著,後被班昭制訂為法律,直到宋朝因程朱理學興起才又開始大力提倡女子守貞、守寡,等等。至清朝時期開始大量出現貞節牌坊,將婦女的貞節操守與家族榮耀視為一體,為了提倡這樣政策,甚至規定家族中的婦女守寡可免除男子苦役,為了鞏固傳統帝制把過往有關於人倫道德加以改編所立定的眾多法條,旨在於僵化人民的思想,避免人民造反進而推翻政權。 據聞班昭是難得一見的美人,嫁予曹世叔為妻。曹世叔早逝,漢和帝知她文章了得,召她入宮,屢屢為皇后、貴人的老師,人稱曹大家(家通姑,古用同义)。兄長班固編纂《漢書》未竟而卒,班昭承其遺志,獨立完成了第七表〈百官公卿表〉與第六志〈天文志〉,《漢書》遂成。 金星上的班昭隕石坑是以她的名字命名。.

新!!: 女性哲學家列表和班昭 · 查看更多 »

紈妲娜·希瓦

纨妲娜·希瓦(天城文:वन्दना शिवा;Vandana Shiva;1952年11月5日—),生於印度北阿坎德邦德拉敦,是一位物理学家,环保主义者及作家。希瓦现居德里,她曾在领导性的科学与技术学术杂志上发表了300多篇文章。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希瓦参与了非暴力的抱樹運動。这一运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女性,她们用自己的身体来保护树木并阻止砍伐树木。希瓦也是全球化国际论坛的领导者之一,其他领导者包括Jerry Mander、Edward Goldsmith、拉爾夫·納德、Jeremy Rifkin等。希瓦也是反全球化运动的著名战士。她维护过许多传统习俗的智慧,这一点可以从Ranchor Prime所著的《吠陀生態學》(Vedic Ecology)一书中作者对她的访谈中明显地看出来。.

新!!: 女性哲學家列表和紈妲娜·希瓦 · 查看更多 »

羅莎·盧森堡

羅莎·盧森堡(Rosa Luxemburg;Róża Luksemburg;)是德國馬克思主義政治家、社會主义哲學家及革命家,德國共產黨的创始人之一。 1871年3月5日,出生於俄國佔領下的波蘭扎莫希奇的一个猶太人家庭,她原是波蘭立陶宛王國社會民主黨理論家。1898年移居德國柏林,並加入德国社会民主党,是黨內的重要社会主义理論家。 1915年,当德国社会民主党宣布支持德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戰时,她和卡爾·李卜克內西合作成立馬克思主義革命團體“斯巴達克同盟”,與社民黨內以弗里德里希·艾伯特為代表的右傾勢力鬥爭。該組織于1918年12月30日重组為德國共產黨。1918年11月,在德国革命期间,她创办了《》(Die Rote Fahne),作为左翼的中央机构。1915年-1918年被多次關押。 羅莎·盧森堡起草了德國共產黨黨綱。她认为1919年1月柏林的斯巴達克起義是一个错误,但起义开始后她还是加以支持。当起义被自由军团(魏玛政权的右翼敢死队,由第一次世界大战退伍军人组成)镇压时,盧森堡、李卜克內西與其他數百位支持者被逮捕,遭到嚴刑拷打並被殺害。目前德国左翼党的基金会以她的名字命名。 由於羅莎·盧森堡同時批判列宁主义者及較溫和的社會主義者,因此在左翼政治界及學術界中不是所有人都認同羅莎·盧森堡。不過大部分马列主义者仍將卢森堡和卡尔·李卜克内西視為他們的烈士。根據德国联邦宪法维护厅的資料,對卢森堡和卡尔·李卜克内西的紀念仍然是德國左翼每年要做的重要一件事。 她独到的政治思想被后人称之为卢森堡主义。.

新!!: 女性哲學家列表和羅莎·盧森堡 · 查看更多 »

莫德拉塔·丰特

莫德拉塔·丰特(Moderata Fonte,),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威尼斯贵族妇女。她主要为当时的音乐作品配写戏剧诗,同时她还参加有关宗教诗歌创作的活动。.

新!!: 女性哲學家列表和莫德拉塔·丰特 · 查看更多 »

聖加大利納

瑟納的聖加大利納(Santa Caterina da Siena, ),意大利人,14世纪天主教女圣人,天主教教会圣师。她是道明會第三修會会士,經院哲學的哲學家和神學家。她曾經幫助额我略十一世把圣座的教廷由法國亞維農遷回意大利羅馬,并促使意大利各城国间建立和平。.

新!!: 女性哲學家列表和聖加大利納 · 查看更多 »

華樂夫人

華樂女男爵海倫·瑪麗·華樂,CH,DBE,FBA,FMedSci(Helen Mary Warnock, Baroness Warnock,),本姓威爾遜(Wilson),英國倫理、教育和心靈哲學家及存在主義作家。她於1984年至1991年出任劍橋大學格頓學院院長。她的丈夫傑弗里·華樂爵士(Sir Geoffrey Warnock,1923年-1995年)也是哲學家,曾任牛津大學校長;她的胞兄文郁生爵士(Sir Duncan Wilson,1911年-1983年)是英國外交官。 華樂夫人曾於1978年和1984年分別受英國政府委託主持委員會發表《華樂報告書》(Warnock Report),前一份報告書針對特殊教育建議加入「融合教育」元素;後一份報告書則探討有關人類受孕及胚胎學的議題。.

新!!: 女性哲學家列表和華樂夫人 · 查看更多 »

西蒙娜·韦伊

西蒙娜·韦伊,(Simone Weil,1909年-1943年)犹太人,神秘主义者、宗教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深刻地影响着战后的欧洲思潮。其兄为法国数学家安德烈。 她因赴西班牙参加反对法西斯政权的战争而後又於二战时积极参加法国抵抗运动,过度劳累,加上营养不良,健康状况严重恶化,1943年4月下半月住进了伦敦弥德赛克医院,于1943年8月23日在英国逝世,年仅34岁,留下了约二十卷的著作。重要著作有《扎根:人类责任宣言》 W W.

新!!: 女性哲學家列表和西蒙娜·韦伊 · 查看更多 »

西蒙·波娃

西蒙·露茜-厄尔奈斯丁-玛丽-波特朗·德·波伏娃(Simone Lucie Ernestine Marie Bertrand de Beauvoir,),通常簡稱為西蒙娜·德·波伏娃或西蒙·波娃,是法国作家、知识分子、存在主义哲学家、政治活动家、女权主义者、社会理论家,1970年代女权运动的重要理论家和创始人。虽然她并不认为自己是哲学家,但她在女权主义和存在主义领域都有很大影响。著作有小说、议论文、传记等,著名小说有《女客》(L'Invitée)、《名士风流》(Les Mandarins),哲学散文《第二性》(Le Deuxième Sexe)是现代女权主义的奠基之作。她和存在主義哲学家-zh-hans:萨特; zh-hant:沙特;-是非传统的伴侣关系。.

新!!: 女性哲學家列表和西蒙·波娃 · 查看更多 »

謝道韞

谢道韫(又作謝道蘊),字令姜(生卒年不詳),東晉時人,是宰相謝安的姪女,安西將軍謝奕的女兒,也是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王凝之的妻子。.

新!!: 女性哲學家列表和謝道韞 · 查看更多 »

贝尔塔·冯·苏特纳

贝尔塔·冯·苏特纳(Bertha von Suttner,全名Bertha Sophie Felicitas Freifrau von Suttner,),生於布拉格,逝世於维也纳,是一位奥地利小说家,是一位激进的和平主义者。 苏特纳是一位穷困的奥地利陆军元帅的女儿,开始作富有的苏特纳家族的家庭教师。她得到了工程师和小说家Arthur Gundaccar von Suttner男爵的赏识,但是遭到男爵家族的强烈反对。1876年她通过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发的告示,成为他在巴黎住宅的女管家。她只在巴黎停留了1个星期就返回维也纳跟亚瑟秘密举行了婚礼。 苏特纳1889年发表了她的小说《Die Waffen nieder 》 (放下武器!),此后就成为了奥地利和平运动的象征;于1891年她创立了奥地利和平主义组织。她的国际名誉来源于国际和平主义期刊《Die Waffen nieder!》的编辑职务。1892年到1899年她担任此杂志编辑,杂志的名字也是用她的书名命名的。她的和平主义思想受到H.T. Buckle, Herbert Spencer和查尔斯·达尔文作品的影响。虽然她与诺贝尔生前只有短暂交往,但普遍相信诺贝尔在他的遗嘱中指明加入和平奖项到诺贝尔奖是主要受到她的影响,而她本人也在1905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是繼瑪麗·居禮後第二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得主。在奥地利欧元硬币的2欧元硬币上可以看到她的头像。.

新!!: 女性哲學家列表和贝尔塔·冯·苏特纳 · 查看更多 »

路思·伊瑞葛來

路思·伊瑞葛來(Luce Irigaray;),是一名比利時出生的法國女權主義者、哲學家、語言學家、精神病理學家、心裡語言學家、社會學家,以 Speculum of the Other Woman (1974)和This Sex Which Is Not One (1977)等著作聞名。早年就讀於天主教魯汶大學和巴黎大學,並於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擔任研究職務。 Category:巴黎大學校友 Category:天主教魯汶大學校友 Category:女性主義理論家 Category:法國女性主義者.

新!!: 女性哲學家列表和路思·伊瑞葛來 · 查看更多 »

茱莉亞·克莉斯蒂娃

茱莉亞·克莉斯蒂娃(Julia Kristeva,Юлия Кръстева,),法籍保加利亞裔哲學家、文學評論家、精神分析學家、社會學家及女性主義者,近年也投入小說創作。.

新!!: 女性哲學家列表和茱莉亞·克莉斯蒂娃 · 查看更多 »

露·安德烈亚斯·莎乐美

露·安德烈亚斯·莎乐美(Lou Andreas-Salomé,本名Louise von Salomé或Luíza Gustavovna Salomé,Луиза Густавовна Саломе,)俄罗斯将军家庭出生的心理分析家和作家。21岁在罗马认识保罗·雷,又在其引见之下结识尼采。24岁时发表小说处女作《为上帝而战》,提出“一旦失去对上帝的信仰,人类将会怎样?”的问题。1897年,结识里尔克。50岁时认识弗洛伊德并成为其助手。.

新!!: 女性哲學家列表和露·安德烈亚斯·莎乐美 · 查看更多 »

阿斯帕齊婭

阿斯帕齊婭(Ἀσπασία,D.

新!!: 女性哲學家列表和阿斯帕齊婭 · 查看更多 »

艾瑞斯·梅鐸

達梅·艾瑞斯·梅鐸女爵士,DBE(Dame Iris Murdoch,)是出身於愛爾蘭都柏林的作家,但幼時移居至倫敦,並於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修讀哲學。 梅鐸的第一本小說《網之下》於1954年入選美國現代圖書館(American Modern Library)的「20世紀百大英文小說」;而1978年的《大海,大海》則獲得布克獎,她很快就被譽為“全英國最聰明的女人”。 晚年的艾瑞斯·梅鐸不幸患上了阿茲海默症,1999年死於牛津安養中心。.

新!!: 女性哲學家列表和艾瑞斯·梅鐸 · 查看更多 »

艾茵·兰德

艾茵·兰德(Ayn Rand,),原名“阿丽萨·济诺维耶芙娜·罗森鲍姆”(Алиса Зиновьевна Розенбаум)俄裔美國哲學家、小說家。她的哲學理論和小說開創了客觀主義哲學運動,她同時也寫下了《源頭》(The Fountainhead)、《阿特拉斯耸耸肩》(Atlas Shrugged)等數本暢銷的小說。 她的哲學和小說裡強調個人主義的概念、理性的利己主義(「理性的私利」)、以及徹底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她相信人們必須透過理性選擇他們的價值觀和行動;個人有絕對權利只為他自己的利益而活,無須為他人而犧牲自己的利益、但也不可強迫他人替自己犧牲;沒有任何人有權利透過暴力或詐騙奪取他人的財產、或是透過暴力強加自己的價值觀給他人。她的政治理念可以被形容為小政府主義和自由意志主義,雖然她從來沒有使用第一個稱呼自稱過、而且相當厭惡第二個稱呼。 蘭德的小說所要表達的目標是要展示她理想中的英雄 Lewis, John.

新!!: 女性哲學家列表和艾茵·兰德 · 查看更多 »

艾蒂特·史坦茵

艾蒂特·史坦茵(Edith Stein,)德籍猶太裔現象學哲學家、赤足加爾默羅隱修會修女。1942年在奧斯威辛集中營被送進毒氣室致命。1998年10月11日被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冊封為聖人,瞻禮(紀念日)為8月9日。.

新!!: 女性哲學家列表和艾蒂特·史坦茵 · 查看更多 »

Rosemary Radford Ruether

雷亞(Rosemary Radford Ruether)是女性主義神學主流的主要领袖之一。她執教於加瑞特(Garrett)福音派神學院,那所學校是附屬位於伊利諾州伊凡斯頓市的西北大學。蕾亞是一位口齒伶俐又能言善道的講員,同時也是一位多產的作家,她對女性主義神學的推廣,以及婦女教會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貢獻。她的書包括《惟性主義與談神:女性主義神學初探》(Sexism and God- Talk: Toward a Feminist Theology, 1983),以及《婦女教會:神學與實踐》(Women – Church: Theology and Practice, 1986).

新!!: 女性哲學家列表和Rosemary Radford Ruether · 查看更多 »

杰曼·德·斯戴尔

杰曼·德·斯戴尔(Germaine de Staël,),全名安娜·路易斯·杰曼·德·斯戴尔-奥斯丹(Anne Louise Germaine de Staël-Holstein ),以德·斯戴尔夫人而著名。法国女小说家、随笔作者。祖籍瑞士法语区。.

新!!: 女性哲學家列表和杰曼·德·斯戴尔 · 查看更多 »

汉娜·阿伦特

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中国大陆譯作--,台湾、港澳譯作--,)是美籍猶太裔政治理论家,原籍德国,以其关于极权主义的研究著称西方思想界。汉娜·阿伦特被廣泛認為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政治哲學家之一,惟她本人始终拒绝这一标签,理由是“哲学关心的是单个的人”,而她的著作集中关注“生长繁衍于大地之上的人类,而非个人”,因此应该被视为政治理论家。 他的著作討論從極權主義到知識論等議題,且涉及權力的本質以及政治、直接民主、權威和極權主義 等主題。對政治理論造成了長遠的影響。 身為一名猶太人,汉娜·阿伦特在1933年選擇離開納粹德國,住在捷克斯洛伐克,瑞士和法國,且於1937年被剝奪了德國公民身份,之後在1941年通過葡萄牙逃往美國。並於1950年成為美國公民。.

新!!: 女性哲學家列表和汉娜·阿伦特 · 查看更多 »

沙特萊侯爵夫人

加布麗埃勒·埃米莉·勒·通內利耶·德布勒特伊,沙特萊侯爵夫人(Gabrielle Émilie Le Tonnelier de Breteuil, Marquise Du Châtelet),又译夏特莱侯爵夫人,)是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 1737年发表研究火的原理的文章。1740年为13岁的儿子写了《物理学教程》一书(法文Institutions de Physique),讲述科学与哲学方面的最新思想。1749年完成了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的法文翻译和自己的评注。.

新!!: 女性哲學家列表和沙特萊侯爵夫人 · 查看更多 »

朱迪斯·巴特勒

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美國後結構主義學者,其研究領域有女性主義、酷兒理論、政治哲學以及倫理學。目前任教於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修辞学與比较文学系。巴特勒在1984年从耶鲁大学获得她的哲学博士学位,后开始从事后结构主义和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的研究。她被认为是“在现代政治理论中最有影响力的声音之一”和今天“最有影响力的女性主义理论家之一”。 她自己是犹太人,最近的工作主要集中在犹太哲学,探索国家暴力的前后和与对犹太复国主义者的批评。 在政治上,她是“犹太和平之声”顾问委员会的成员和“抵制,撤资和制裁”以色列的支持者。她认同“犹太教与國家恐怖主義是无关的”,并强调,以色列并不代表所有的犹太人。 她曾於美國佔領華爾街運動中,公開演講。.

新!!: 女性哲學家列表和朱迪斯·巴特勒 · 查看更多 »

海倫娜·布拉瓦茨基

海倫娜·彼羅夫娜·布拉瓦茨基(Елена Петровна Блаватская, Олена Петрівна Блаватська,),原名海倫娜·馮·韓恩(Елена Петровна Ган, Олена Петрівна Ган,Helena von Hahn),生於俄羅斯帝國葉卡捷琳諾斯拉夫(今烏克蘭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為神智學與神智學協會創始者。.

新!!: 女性哲學家列表和海倫娜·布拉瓦茨基 · 查看更多 »

愛蓮·西蘇

愛蓮·西蘇(法語:Hélène Cixous,)是一位法國教授,女權主義作家,詩人,劇作家,哲學家,文學批評家和修辭學家 Faculty Profile at European Graduate School with biography and bibliography.

新!!: 女性哲學家列表和愛蓮·西蘇 · 查看更多 »

教皇国

教宗国(Civitas Ecclesiae;Stato Pontificio、Stato della Chiesa;又譯為教皇國、教皇領)是南欧一个已经不存在的国家,為教宗统治的世俗领地,建立於8世紀,位于亚平宁半岛中部,以罗马為中心。1861年,教宗国的绝大部分领土被并入領導意大利統一進程的撒丁王国,即后来的意大利王国;至1870年,羅馬城也被并入意大利王国,教宗国领土退缩至僅剩梵蒂冈城,等同名存實亡。教宗庇护十一世时期,時任義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在1929年与教廷國務卿签订《拉特兰条约》,教宗国正式灭亡,由新成立的梵蒂岡城国取而代之。.

新!!: 女性哲學家列表和教皇国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