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奥托·尤利耶维奇·施密特

指数 奥托·尤利耶维奇·施密特

奥托·尤利耶维奇·施密特(Отто Юльевич Шмидт; 1891年9月30日 - 1956年9月7日),是一位苏联科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地球物理学家、政治家、院士,苏联英雄及苏联共产党员。.

44 关系: 劳动红旗勋章基辅大学假说十月革命天文学家天文學太平洋太阳系小行星2108庫爾蘭德国俄罗斯帝国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地球地球物理学北地群岛北方海路列寧勳章喀拉海儒略曆破冰船科学家红星勋章白俄罗斯莫吉廖夫莫斯科莫斯科国立大学行星阿尔汉格尔斯克蘇聯英雄蒸汽苏联苏联大百科全书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苏联人民委员会苏联共产党苏联最高苏维埃院士楚科奇自治区楚科奇海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政治人物数学数学家

劳动红旗勋章

劳动红旗勋章(背面),1943年后2型 劳动红旗勋章(Орден Трудового Красного Знамени,Order of the Red Banner of Labour)是苏联及早期的苏维埃俄国的平民勋章,以嘉奖苏联、苏维埃俄国及其他加盟共和国的人民及机构,在生产、科学、文化、文学、艺术、教育、医疗、社会等劳动及公共服务方面,对苏联及社会所作的功绩。此种勋章是颁授予有功军人的红旗勋章的平民版本。到苏联解体为止,共有120多万人及机构获颁此勋章。.

新!!: 奥托·尤利耶维奇·施密特和劳动红旗勋章 · 查看更多 »

基辅大学

基辅大学(Київський університет)全称国立基辅塔拉斯谢甫琴科大学(Київський національний університет імені Тараса Шевченка),乌克兰基辅市的一所国立大学。基辅大学成立于1834年,为乌克兰第一所国立大学。校名全称是为纪念乌克兰诗人塔拉斯·谢甫琴科。.

新!!: 奥托·尤利耶维奇·施密特和基辅大学 · 查看更多 »

假说

假说(Hypothesis),即指按照预先设定,对某种现象进行的解释,即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提出的推测和说明,而且數據經過詳細的分類、歸納與分析,得到一個暫時性但是可以被接受的解釋。任何一种科学理论在未得到实验确证之前表现为假设学说或假说。 有的假设还没有完全被科学方法所证明,也没有被任何一种科学方法所否定,但能够产生深远的影响。如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为解决黑体辐射谱而首先提出量子论(量子假说),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提出的玻尔原子理论大大推进了现代物理学发展进程。.

新!!: 奥托·尤利耶维奇·施密特和假说 · 查看更多 »

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p),苏联文献中正式称为“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r),又稱紅十月、十月起義、列寧革命或布尔什维克政變,是1917年俄國革命经历了二月革命後的第二个阶段,推翻了以克伦斯基为领导的俄国临时政府,建立布尔什维克派领导的政府。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11月7日(儒略历10月25日)。 这场革命跟随并且利用了发生于同年的二月革命,那场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并建立了以贵族和前贵族为主体组建的临时政府。此时城市工人开始组建委员会(俄语称「苏维埃」),其中革命者批评临时政府及其行动。发生于彼得格勒的十月革命推翻了临时政府并给当地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占据多数(俄语称「布尔什维克」)的派别控制的苏维埃赋予了权力。紧接着开始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宣扬社会主义的国家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随着这场革命未能得到彼得格勒以外地区的广泛承认,俄国内战(1917–1922)爆发并于1922年建立苏联。 这场革命由布尔什维克利用他们在彼得格勒苏维埃中的影响力组建武装力量来领导。布尔什维克赤卫队武装在指挥下开始于儒略历1917年10月24日接管政府建筑。翌日,冬宫(当时俄国首都彼得格勒的临时政府所在地)被夺取。 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及組織普遍认为,十月革命是经列宁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派领导的武装起义,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二个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政权和由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革命推翻了以资产阶级的俄国临时政府,為1918至1920年的俄国内战和1922年苏联成立奠定了基礎。而持有反对观点的学者认为,俄国临时政府实质上是由俄国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派等社会主义者为主要成员的政府,而并非“资产阶级政府”;“冬宫之夜”也并未发生激烈的武装冲突。.

新!!: 奥托·尤利耶维奇·施密特和十月革命 · 查看更多 »

天文学家

天文学家是研究天文学、宇宙学、天体物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科学家。因为有些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对天文理论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下面的列表中也包括这些人。.

新!!: 奥托·尤利耶维奇·施密特和天文学家 · 查看更多 »

天文學

天文學是一門自然科學,它運用數學、物理和化學等方法來解釋宇宙間的天體,包括行星、衛星、彗星、恆星、星系等等,以及各種現象,如超新星爆炸、伽瑪射線暴、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等等。廣義地來說,任何源自地球大氣層以外的現象都屬於天文學的研究範圍。物理宇宙學與天文學密切相關,但它把宇宙視為一個整體來研究。 天文學有著遠古的歷史。自有文字記載起,巴比倫、古希臘、印度、古埃及、努比亞、伊朗、中國、瑪雅以及許多古代美洲文明就有對夜空做詳盡的觀測記錄。天文學在歷史上還涉及到天體測量學、天文航海、觀測天文學和曆法的制訂,今天則一般與天體物理學同義。 到了20世紀,天文學逐漸分為觀測天文學與理論天文學兩個分支。觀測天文學以取得天體的觀測數據為主,再以基本物理原理加以分析;理論天文學則開發用於分析天體現象的電腦模型和分析模型。兩者相輔相成,理論可解釋觀測結果,觀測結果可證實理論。 與不少現代科學範疇不同的是,天文學仍舊有比較活躍的業餘社群。業餘天文學家對天文學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發現和觀察彗星等短暫的天文現象上。 http://www.sydneyobservatory.com.au/ Official Web Site of the Sydney Observatory Astronomy (from the Greek ἀστρονομία from ἄστρον astron, "star" and -νομία -nomia from νόμος nomos, "law" or "culture") means "law of the stars" (or "culture of the stars" depending on the translation).

新!!: 奥托·尤利耶维奇·施密特和天文學 · 查看更多 »

太平洋

太平洋是地球上五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洋,面積1.813億平方公里,它從北極海一直延伸至南極洲,其西面为亞洲、大洋洲,東面为美洲,覆蓋着地球約46%的水面及約32%的總面積,比地球上所有陸地面積加起來還要大。赤道将太平洋分為北太平洋及南太平洋。北面連接白令海峽,南面則以南緯60度為界。 位于北太平洋西侧的马里亚纳海沟是地球最深的位置。海沟最大深度为海平面下 。 太平洋之名稱起源自拉丁文「Mare Pacificum」,意為「平靜的海洋」,由航海家麥哲倫命名。受雇于西班牙的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於1520年10月,率領5艘船從大西洋找到了一個西南出口(麥哲倫海峽)向西航行,經過38天的驚濤駭浪後到達一個平靜的洋面,他因稱之為太平洋。.

新!!: 奥托·尤利耶维奇·施密特和太平洋 · 查看更多 »

太阳系

太陽系Capitalization of the name varies.

新!!: 奥托·尤利耶维奇·施密特和太阳系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2108

小行星2108(2108 Otto Schmidt)是一颗围绕太阳公转的小行星。1948年10月4日,在克里米亚发现了此天体。 这颗小行星的绝对星等为72.97791等。.

新!!: 奥托·尤利耶维奇·施密特和小行星2108 · 查看更多 »

庫爾蘭

庫爾蘭(拉脫維亞語:Kurzeme、德語:Kurland)是位於現在拉脫維亞西部的一個舊地名。在16世紀到18世紀期間,庫爾蘭地區曾經存在一個由波羅的海德國人建立的小國庫爾蘭公國。18世紀後,庫爾蘭先是一度被瑞典占領,後又成為俄羅斯帝國的一部分(庫爾蘭省)。現在的庫爾蘭是拉脫維亞的一部分。.

新!!: 奥托·尤利耶维奇·施密特和庫爾蘭 · 查看更多 »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新!!: 奥托·尤利耶维奇·施密特和德国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帝国

俄罗斯帝国(旧俄語:Россійская Имперія;Российская империя),亦简称为沙皇俄国、沙俄、帝俄或俄国,是1721年彼得大帝加冕為皇帝起至1917年尼古拉二世退位為止的俄罗斯,同时也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制国家,由羅曼諾夫王朝統治。全盛時的疆域,北起北冰洋、南达黑海南部、西起波罗的海、东达阿拉斯加(1867年前),包括了整个中亚、波兰及芬兰,与挪威、瑞典王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罗马尼亚、奥斯曼帝国、波斯(今伊朗)、阿富汗、中國(當時為清朝)、朝鲜與日本(前期為江戶幕府、後為大日本帝國)接壤。根据1897年的人口普查登记,俄罗斯帝国共有1億2,560万人,至1914年达到1億6,570万人,仅次于大清帝國及大英帝国。 在羅曼諾夫王朝之前的留里克王朝的伊凡四世在1547年便已經開始使用“沙皇”的稱號,因此一些历史学家认为“俄羅斯帝國”真正诞生是沙皇伊凡三世征服诺夫哥罗德共和国或伊凡四世征服喀山,根据另一个角度来看,长期沙皇制度 (Царство),这是在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后已经帝国的当代俄语单词,而彼得大帝刚刚更换了一个拉丁化的代名词。也许后者是为了让欧洲承认俄罗斯作为一个欧洲的君主制国家。发生在17世纪俄罗斯的扩张,最终导致在17世纪中叶,俄罗斯完全征服西伯利亚之后,俄罗斯的领土到太平洋和波俄战争(1654—1667年)之后的左岸乌克兰;这个标志着俄罗斯帝国的成立。 俄罗斯帝国的國力在19世紀達到空前鼎盛,是當時的世界列強之一,自稱第三羅馬,但在19世纪後期的欧洲相继进行工业革命时没有紧随时代的步伐,导致其经济实力在20世纪初期的尼古拉二世时代远不及欧洲几大强国,尽管在此期间推行了几次较为成功的改革(如亚历山大二世的农奴制改革)。1914年8月,政局动荡不定的俄罗斯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堪的战局直接导致了在1917年爆发二月革命,尼古拉二世签署退位诏书,俄罗斯帝国灭亡,俄羅斯共和國和俄國臨時政府成立,但同年就被布尔什维克派通过十月革命暴力推翻,被苏维埃俄国取代,但沙俄的残余势力直到1922年俄罗斯内战后才被完全消灭。.

新!!: 奥托·尤利耶维奇·施密特和俄罗斯帝国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Россий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Федеративн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縮寫為РСФСР;Russian SFSR);舊譯為全俄社会主义劳农委员会联邦共和国,简称蘇俄,是苏联的第一個加盟共和国。 蘇維埃俄罗斯联邦是蘇聯面積最大的一級行政區,面积占苏联總面積的75%,人口约是苏联的三分之二;作为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其首府莫斯科也是苏联的首都。.

新!!: 奥托·尤利耶维奇·施密特和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地球

地球是太阳系中由內及外的第三顆行星,距离太阳约1.5亿公里。地球是人類已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也是人類居住的星球,共有74.9億人口。地球质量约为5.97×1024公斤,半径约6,371公里,密度是太阳系中最高。地球同时进行自转和公转运动,分别产生了昼夜及四季的变化更替,一太陽日自转一周,一太陽年公转一周。自转轨道面称为赤道面,公转轨道面称为黄道面,两者之间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地球仅擁有一顆自然卫星,即月球。 地球表面有71%的面积被水覆盖,称为海洋或可以成为湖或河流,其余是陆地板块組成的大洲和岛屿,表面分布河流和湖泊等水源。南极的冰盖及北极存有冰。主體包括岩石圈、地幔、熔融态金属的外地核以及固态金属的內地核。擁有由外地核產生的地磁场。外部被氣體包圍,称为大氣層,主要成分為氮、氧、氬。 地球诞生于约45.4亿年前,42億年前開始形成海洋。并在35亿年前的海洋中出现生命,之后逐步涉足地表和大气,并分化为好氧生物和厌氧生物。早期生命迹象产生的具體证据包括格陵兰岛西南部中拥有约37亿年的历史的石墨,以及澳大利亚大陆西部岩石中约41亿年前的 Early edition, published online before print.。此后除去数次生物集群灭绝事件,生物种类不断增多。根据学界测定,地球曾存在过的50亿种物种中,已经绝灭者占约99%,据统计,现今存活的物种大约有1,200至1,400万个,其中有记录证实存活的物种120万个,而余下的86%尚未被正式发现。2016年5月,有科学家认为现今地球上大概共出现过1--种物种,其中人类正式发现的仅占十万分之一。2016年7月,科学家称现存的生物共祖中共存在有355种基因。地球上有约74亿人口,分成了约200个国家和地区,藉由外交、旅游、贸易、传媒或战争相互联系。.

新!!: 奥托·尤利耶维奇·施密特和地球 · 查看更多 »

地球物理学

地球物理学(Geophysics)是透過定量物理方法研究地球的自然科學学科。通常使用地震波、重力、电磁、地熱和放射能等方法。狹義的地球物理學專指地質學上的應用,包括地球的形狀; 重力場和磁場; 內部結構和組成; 動力學和板塊構造; 岩漿的產生; 火山活動和岩石形成等。不過現代地球物理學組織使用更廣泛的定義,包括了冰和水在內的水循環; 海洋和大氣的流體動力學; 電離層和磁層中的電磁特性與日地關係; 以及月球和其他行星相關的類似問題。 雖然地球物理學在19世紀才被認為是一門獨立的學科,但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人類開始以天然磁石製作成指南針。公元132年張衡建立了第一台檢驗地震的儀器。艾薩克·牛頓將他的力學理論應用於潮汐和歲差,並開發了儀器來測量地球的形狀、密度和重力場,以及水循環的流程。 20世紀以來,發展出使用遠距離探測固體地球和海洋的地球物理學方法,地球物理學對於板塊構造理論的發展影響相當大。 地球物理學有許多對於社會需求的應用,如礦產資源、自然災害預防和環境保護 。地球物理勘測數據則用於分析潛藏的油氣和礦脈; 地下水層定位;尋找考古遺跡;確定冰川和土壤的厚度;評估的場址等等。.

新!!: 奥托·尤利耶维奇·施密特和地球物理学 · 查看更多 »

北地群岛

北地群岛(Се́верная Земля́),俄罗斯在北冰洋中一群岛,位于泰梅尔半岛以北,喀拉海和拉普捷夫海之间。 北地群島均為無人島(無永久居民),行政上隸屬於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北地群岛於1913年方被发现(是人類最後發現的陸地),1933年被归入苏联版图。该群岛由四个主岛:十月革命岛、布尔什维克岛、共青团员岛、少先队员岛以及周边70多个小岛组成,总面积约37600平方公里。 Category: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群岛 Category:卡拉海 Category:拉普捷夫海 Category:俄罗斯无人岛.

新!!: 奥托·尤利耶维奇·施密特和北地群岛 · 查看更多 »

北方海路

北方海路(Се́верный морско́й путь)20世紀初以前又被稱為東北航線,是指沿俄羅斯海岸線往返太平洋與北冰洋之間的海上交通線。大部份路段位於北冰洋水域,當中一部份只有一至兩個月的通航期。但近年因全球暖化的關係,航線的潛力大增。.

新!!: 奥托·尤利耶维奇·施密特和北方海路 · 查看更多 »

列寧勳章

列寧勳章(俄文:Орден Ленина)是蘇聯最高等級的國家勳章,命名是為了紀念俄羅斯十月革命領導人列寧。此勳章在1930年4月6日由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发布命令设立,授予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防中建立特殊功勋的个人、集体、机关、社会团体、部队或城市。到蘇聯解體為止,共頒發了431,418枚。.

新!!: 奥托·尤利耶维奇·施密特和列寧勳章 · 查看更多 »

喀拉海

喀拉海(俄语:Карское море,Kara Sea)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以北,是北冰洋的一部分。在西边,新地岛和喀拉海峡将喀拉海与巴伦支海隔开,在东边,北地群岛又将喀拉海与拉普捷夫海分离。 喀拉海长约1,450公里,宽约970公里,水域面积880,00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10米。注入喀拉海的河流有鄂毕河、叶尼塞河和皮亚西纳河。其沿岸的主要城市是诺维港和迪金森。喀拉海是重要的渔场,并已勘探出石油和天然气。 喀拉海曾是苏联倾倒核废料的地方,共计有六艘核动力潜艇反应堆和十个核反应堆在该海域中。一份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报告显示,此地的核輻射较低并处于较小的范围之内。 * Category:俄羅斯海域 Kara Category:西伯利亞地理.

新!!: 奥托·尤利耶维奇·施密特和喀拉海 · 查看更多 »

儒略曆

儒略曆,是格里曆的前身,由羅馬共和國獨裁官儒略·凱撒采纳埃及亚历山大的希腊数学家兼天文学家计算的历法,在公元前45年1月1日起执行,取代旧罗马历历法的历法。一年设12个月,大小月交替,四年一闰,平年365日,閏年於二月底增加一閏日,年平均長度為365.25日。由于累積误差隨着時間越來越大,1582年后由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改良,变为格里历,即沿用至今的公历。但大英帝國、北美十三州等直到1752年才從儒略曆改用格里历。現今儒略曆只有蘇格蘭昔德蘭群島之富拉島、阿索斯神权共和国和一些北非的柏柏尔人使用。.

新!!: 奥托·尤利耶维奇·施密特和儒略曆 · 查看更多 »

破冰船

冰船是一种专门用于在结冰的水面上开辟航道的特种船舶。破冰船的主要特点是船体宽(纵向短,横向宽)、船壳厚、马力大,且船体各区域设有不同的压水舱,动力多采用对称的多轴,多螺旋桨配置。 许多高纬度国家拥有破冰船,例如俄罗斯拥有多艘核动力大马力破冰船,用于开辟北极航道。.

新!!: 奥托·尤利耶维奇·施密特和破冰船 · 查看更多 »

科学家

科学家是一个泛称,广义上指使用系统化的活动来发现新知识的人。狭义的定义指使用科学方法做研究,并且在一定的领域取得重要影响或者贡献的科研工作者。 科学家一般是某个,或者多个科学领域里的专家。.

新!!: 奥托·尤利耶维奇·施密特和科学家 · 查看更多 »

红星勋章

红星勋章(Орден Краснoй Звезды)是一种是表彰苏联勇士的军事奖章。由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于1930年4月6日下令设立,但它的明确章程只是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在1930年5月5日才正式颁布。该章程后来被1936年5月7日、1943年6月19日、1946年2月26日、 1947年10月15日、1947年12月16日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法令以及1980年3月28日通过的第1803-X法令进行了多次修订。.

新!!: 奥托·尤利耶维奇·施密特和红星勋章 · 查看更多 »

白俄罗斯

白俄罗斯共和国(translit;;bʲɪlɐˈrusʲ ),通称白俄罗斯,或稱白羅斯,是位于东欧的内陆国家,首都為明斯克,於1991年8月25日從苏联独立,於同年12月19日改稱“白俄罗斯共和国”。白俄罗斯东及北部与俄罗斯联邦为邻,南部与乌克兰接壤,西部同波兰、立陶宛和拉脱维亚毗邻,国土面积達207,600平方公里,人口達968.98万人(2008年) ,大部分居住在明斯克或者其他大城市附近,將近80%人口為土生土長的白俄羅斯人,主要少數民族依次是俄羅斯人、波蘭人和烏克蘭人。1995年後,白俄羅斯語和俄羅斯語被設為官方語言。白俄羅斯憲法並無明確規定國教,大多數人信仰俄羅斯東正教,其次則為羅馬天主教,而基督宗教的不少節日(如復活節等)也被設為國定假日。.

新!!: 奥托·尤利耶维奇·施密特和白俄罗斯 · 查看更多 »

莫吉廖夫

莫吉廖夫(白俄罗斯语:Магілёў,俄罗斯语:Могилёв)位于白俄罗斯东部第聂伯河畔,是该国第三大城市和莫吉廖夫州的首府,人口约374,644(2015年),莫吉廖夫市面积118.50平方公里,分为列宁区和十月区。.

新!!: 奥托·尤利耶维奇·施密特和莫吉廖夫 · 查看更多 »

莫斯科

莫斯科(a)是俄羅斯首都與最大都市、以及莫斯科州首府,為俄羅斯全國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及交通的中心。面積2,510平方公里,與莫斯科州和卡盧加州接壤。城区人口约1200万,是欧洲人口第二多的城市,仅次于伊斯坦布尔,佔俄羅斯總人口的1/10。 莫斯科沿莫斯科河而建,由1147年的莫斯科大公時代開始,在沙皇俄国、蘇聯及今日的俄羅斯聯邦時代,都一直擔任著國家首都的角色。它是歷史悠久的克里姆林宮所在地,並做為上述政權的總部,是俄羅斯數個被列入世界遺產的建築群之一。.

新!!: 奥托·尤利耶维奇·施密特和莫斯科 · 查看更多 »

莫斯科国立大学

莫斯科国立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大学(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имени М. В. Ломоносова),简称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莫斯科国立大学、莫斯科大學(МГУ),是俄罗斯最大和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于1755年建校。2004年该大学有约4000名讲师、31000名大学生和7000名进修生。.

新!!: 奥托·尤利耶维奇·施密特和莫斯科国立大学 · 查看更多 »

行星

行星(planet;planeta),通常指自身不發光,環繞著恆星的天體。其公轉方向常與所繞恆星的自轉方向相同(由西向東)。一般來說行星需具有一定質量,行星的質量要足夠的大(相對於月球)且近似於圓球狀,自身不能像恆星那樣發生核聚變反應。2007年5月,麻省理工學院一組空间科學研究隊發現了已知最熱的行星(2040攝氏度)。 隨著一些具有冥王星大小的天體被發現,「行星」一詞的科學定義似乎更形迫切。歷史上行星名字來自於它們的位置(与恒星的相对位置)在天空中不固定,就好像它們在星空中行走一般。太陽系内肉眼可見的5顆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早在史前就已經被人類發現了。16世紀後日心说取代了地心说,人類瞭解到地球本身也是一顆行星。望遠鏡被發明和萬有引力被發現後,人類又發現了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2006年后被排除出行星行列,2008年被重分類為类冥天体,属于矮行星的一种)還有為數不少的小行星。20世紀末人類在太陽系外的恆星系統中也發現了行星,截至2013年7月12日,人類已發現2000多顆太陽系外的行星。.

新!!: 奥托·尤利耶维奇·施密特和行星 · 查看更多 »

阿尔汉格尔斯克

阿尔汉格尔斯克 (Архангельск,俄语拉丁字母拼写:Arkhangel'sk),位於北德維納河河口附近,是阿尔汉格尔斯克州首府,人口356,051 (2002年)。市名來源於十二世紀諾夫哥羅德人在北德維納河畔建立的大天使米迦勒修道院。 歷史上是俄羅斯重要的港口。18世紀後因聖彼得堡開埠而衰落。19世紀連接莫斯科的鐵路落成,成為木材出口中心。苏德战争期間,是盟國物資進入俄國的口岸。.

新!!: 奥托·尤利耶维奇·施密特和阿尔汉格尔斯克 · 查看更多 »

蘇聯英雄

苏联英雄(translit),另译:苏联英雄金星奖章,是苏联勋赏制度中的最高荣誉,授予在为苏联国家和社会服务中作出英雄壮举的个人或集体。苏联英雄一般授予军人;非战斗人员则授予社会主义劳动英雄荣誉称号及“镰刀锤子”金星奖章。.

新!!: 奥托·尤利耶维奇·施密特和蘇聯英雄 · 查看更多 »

蒸汽

蒸汽(Steam)是將液態水加熱至沸騰後形成的氣態水。蒸汽是不可見的,而然日常可見的「蒸汽」是「溼蒸汽」(Wet steam),為水蒸氣與其冷凝而成的薄霧或氣膠的混合物。在低气压地区,例如高空,高山顶端,水的沸点要比我们日常所知的100摄氏度低。持续加热就会产生过热水蒸气。 蒸汽通常應用於物理化學和工業中,例如蒸汽发动机。.

新!!: 奥托·尤利耶维奇·施密特和蒸汽 · 查看更多 »

苏联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简称苏联(),是一個存在於1922年至1991年的聯邦制社會主義國家,也是當時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佔有東歐的大部分,以及幾乎整個中亞和北亞;陸地與挪威、芬蘭、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鮮接壤;而與瑞典、日本、美國及加拿大隔海相望。 蘇聯起源自1917年的俄國革命,俄羅斯帝國的沙皇政府被推翻後,臨時政府成立,但僅執政了不到8個月,布爾什維克便很快從臨時政府手中奪取政權並於選舉後武力解散俄國立憲會議,史稱十月革命及一月劇變;之後俄國發生內戰,布尔什维克党領導的紅軍擊敗了白軍以及協約國的武裝干涉。1922年12月,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和外高加索等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合併,成立首個以社會主義為理念的國家——蘇聯。 第一任蘇聯領導人弗拉基米尔·列宁於1924年去世後,约瑟夫·斯大林從一連串的權力鬥爭中勝出,取得了領導權。斯大林以計劃經濟作保障,在歐美經濟危機期間推行驚人的大規模重工業化,但也進行多次大清洗,導致逾百萬人在政治鬥爭中被整肅或被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先是与纳粹德国结盟,於1939年和德國共同瓜分了波蘭、将波罗的海国家纳入版图、割占罗马尼亚领土,将流亡苏联的德国政治难民交还纳粹判決。不過很快兩者關係破裂,1941年6月22日,苏联遭到德國等軸心國入侵,歷經了4年激烈的戰事後取得了勝利,與美國一同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被稱為超級大國,同時因出兵击退入侵德军,并得以控制了東歐大部分國家。 蘇聯而後與衛星國組成的華沙条約組織(華約),與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對峙,這兩大軍事集團在冷戰時期於全世界展開意識形態的對立和政治鬥爭,但在1980年代初期,石油以及初級資源價格回落,此時的蘇聯大力施行福利國家政策,致经济增长速度变慢,加上政治欠乏改革,基本的人民自由也陷入壓抑,苏联的国力已经落后于美国。 在1980年代末,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試圖進行改革政策,將國家自由化和民主化,放寬對東歐等其他衛星國的控制,却导致蘇聯在1991年解體,在政治斗争中获胜的葉爾欽所領導的俄羅斯聯邦繼承了蘇聯主要的軍事、經濟和國際地位,但人口損失近半的情況下,蘇聯建立的紅色秩序已經不復存在。 儘管苏联宪法規範苏联是一個联邦制国家,由15个平等权利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但其联邦特性不高,因為中央政府權力高度集中,並奉行世界上第一個完全的社會主義制度及計劃經濟政策,由蘇聯共產黨一黨執政。在1945年苏联16个加盟共和国中应有2个(乌克兰、白俄罗斯)应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因为苏联是联邦制国家,所以苏联在联合国历史上是唯一一个“一国三票”的主权国家。.

新!!: 奥托·尤利耶维奇·施密特和苏联 · 查看更多 »

苏联大百科全书

《蘇聯大百科全書》(Больш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энциклопедия,縮寫)是俄羅斯及全世界最大規模及最完整的百科全書之一。该百科全书是根据苏共中央的决定,由苏联百科全书出版社负责组稿、编纂和出版的。苏共中央的决定规定了《大百科》的编纂方针和纲要,其基本内容后来以“编者的话”的形式载于全书卷首。该书在1926至1990年間出版。2002年起,以《俄羅斯大百科全書》的名義重新出版。.

新!!: 奥托·尤利耶维奇·施密特和苏联大百科全书 · 查看更多 »

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

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 (Центральный исполнительный комитет СССР)是1922年到1936年间苏联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在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闭会期间,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为苏联的最高立法,执行和指挥机关。苏联1936年宪法颁布后,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及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由苏联最高苏维埃及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取代。.

新!!: 奥托·尤利耶维奇·施密特和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苏联人民委员会

苏联人民委员会(Совет народных коммиссаров or Совнарком,拉丁转写:Soviet narodnykh kommissarov 或Sovnarkom,缩写为SNK),它成立于1922年底,由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人民委员会在苏联成立时转化而来,在1924年苏联宪法第38条中指出,委员会的权力、功能与义务是由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授予的,中执委同时监督人民委员会工作与立法。人民委员会所颁布的法令与决定是全联盟内绑定的。1946年3月第二届苏联最高苏维埃第一次会议决定将其改称为苏联部长会议,各人民委员部改称为部,各人民委员也随之改称为部长。.

新!!: 奥托·尤利耶维奇·施密特和苏联人民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苏联共产党

苏联共产党(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ая па́ртия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缩写为КПСС;拉丁化:)是原苏联的唯一合法执政党,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共产主义政党之一。 该党的前身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部形成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两派,但此时两派都没有建立自己独立的组织。1912年,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各自建立了自己的组织机构,但并未正式决裂。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正式独立建党,取名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1918年,布尔什维克党改称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简称俄共(布);1925年改称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简称联共(布);1952年改称苏联共产党,简称苏共。 苏联共产党的历任实际最高领导人分别为:列宁、斯大林、马林科夫、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和戈尔巴乔夫。 1991年八一九事件后,时任俄羅斯總統叶利钦下令停止该党活动,并没收其在俄罗斯境内的全部党产;在这以前,它一直是苏联的执政党。苏联解体之后,由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及独立後的加盟共和國共产党所继承。.

新!!: 奥托·尤利耶维奇·施密特和苏联共产党 · 查看更多 »

苏联最高苏维埃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最高苏维埃(Верховный Совет Союза Советских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х Республик),简称苏联最高苏维埃(Верховный Совет CCCP),是苏联根据1936年和1988年《苏联宪法》所设立的苏联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苏联最高苏维埃的领袖为主席团主席;它还包括民族院和联盟院。各加盟共和国和自治共和国均各有相同苏联的民族院议员。联盟院则按人口比例产生,两院均采取直接选举制度。最高苏维埃在位于莫斯科的大克里姆林宮召开会议。 1991年苏联解体后,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独立后的最高立法机关也多承袭了最高苏维埃的名称,但体制架构大多与苏联时期的立法机关并无直接联系,仅保留原称。目前原苏联各共和国的立法机关多已使用本地民族的称呼,例如俄罗斯联邦会议下院改称国家杜马、哈萨克斯坦立法机关下院改称马日利斯,而实行一院制的乌克兰国会则称拉达(俄语仍称为“最高苏维埃”)。.

新!!: 奥托·尤利耶维奇·施密特和苏联最高苏维埃 · 查看更多 »

院士

院士,在汉语中通常指代表一个国家最高水平和世界领先水平的的科技顶尖人物、最高学术权威。院士多為具有崇高學術機構透過內部評選而出任的榮譽終身職務。.

新!!: 奥托·尤利耶维奇·施密特和院士 · 查看更多 »

楚科奇自治区

楚科奇自治區(Chukotsky avtonomny okrug;Чукоткакэн автономныкэн округ),或楚科奇(Чуко́тка)是位於俄羅斯遠東聯邦管區的一個自治區。 楚科奇的面積是737,700平方公里。2002年的人口普查顯示,楚科奇的人口有53,824人。區內主要的城鎮及行政中心是阿納德爾。由於俄羅斯在1867年把阿拉斯加售予美國的之故,座落在俄羅斯最東北面的楚科奇是俄羅斯境內唯一一個有部份位處於西經(東180度以東)的地區。 埃利格格特根湖是位於楚科奇內重要的氣候變化研究地點,而同樣位於楚科奇內的乌厄连則是距離美國最近的俄羅斯人定居點。.

新!!: 奥托·尤利耶维奇·施密特和楚科奇自治区 · 查看更多 »

楚科奇海

楚科奇海(俄语:Чуко́тское мо́ре)是北冰洋的一个边缘海,位于楚科奇半岛和阿拉斯加之间。其西界是弗兰格尔岛边的德朗海峡,东界是将其与波弗特海分开的阿拉斯加的巴罗角,通过南面的白令海峡连接白令海和太平洋。楚科奇海的主要港口为俄国的楚科奇自治区的。国际日期变更线由西北到东南向东倾斜穿过楚科奇海,避免穿过弗兰格尔岛和俄罗斯本土的楚科奇自治区。.

新!!: 奥托·尤利耶维奇·施密特和楚科奇海 · 查看更多 »

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

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Земля Франца-Иосифа),是俄罗斯在北冰洋中的一座群岛,由191个冰封岛屿组成,面积16134平方公里。又名弗朗茨·约瑟夫群岛。 该群岛位于斯瓦尔巴群岛以东,属阿尔汉格尔斯克州管辖,但均为无人岛。该群岛1873年被奥匈帝国探险家发现,并以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之名命名,并成为奥匈帝国的海外领地,曾计划像格陵兰一样安排移民。但尚在初始阶段奥匈帝国就解体了。1926年,苏联确认对其的主权。虽然位置偏远但地下有大量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現時俄羅斯聯邦已在島上建立「三葉草基地」,以準備將來在這裡開採這些天然資源。.

新!!: 奥托·尤利耶维奇·施密特和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 · 查看更多 »

政治人物

政治人物(politician),是指以政治為職業,或積極投入政治活動或公共事務的人,無論其動機是私人利益、黨派利益或國家利益。在現代民主政體中,職業政治人物常通過組織或加入政黨、參與選舉,以爭取在政府中擔任職務;這些人在英文中稱為「politician」,指的是一種社會角色。廣義的「政治人物」還包括其他各種政體的政府首腦、政黨或軍事領袖,或其他政權中的主要人物。一般來說,曾從事主要公職的人都會被視為政治人物。.

新!!: 奥托·尤利耶维奇·施密特和政治人物 · 查看更多 »

数学

数学是利用符号语言研究數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等概念的一門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屬於形式科學的一種。數學透過抽象化和邏輯推理的使用,由計數、計算、量度和對物體形狀及運動的觀察而產生。數學家們拓展這些概念,為了公式化新的猜想以及從選定的公理及定義中建立起嚴謹推導出的定理。 基礎數學的知識與運用總是個人與團體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對數學基本概念的完善,早在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及古印度內的古代數學文本便可觀見,而在古希臘那裡有更為嚴謹的處理。從那時開始,數學的發展便持續不斷地小幅進展,至16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因为新的科學發現和數學革新兩者的交互,致使數學的加速发展,直至今日。数学并成为許多國家及地區的教育範疇中的一部分。 今日,數學使用在不同的領域中,包括科學、工程、醫學和經濟學等。數學對這些領域的應用通常被稱為應用數學,有時亦會激起新的數學發現,並導致全新學科的發展,例如物理学的实质性发展中建立的某些理论激发数学家对于某些问题的不同角度的思考。數學家也研究純數學,就是數學本身的实质性內容,而不以任何實際應用為目標。雖然許多研究以純數學開始,但其过程中也發現許多應用之处。.

新!!: 奥托·尤利耶维奇·施密特和数学 · 查看更多 »

数学家

数学家是指一群對數學有深入了解的的人士,將其知識運用於其工作上(特別是解決數學問題)。數學家專注於數、數據、邏輯、集合、結構、空間、變化。 專注於解決純數學(基础数学)領域以外的問題的數學家稱為應用數學家,他們運用他們的特殊數學知識與專業的方法解決許多在科學領域的顯著問題。因為專注於廣泛領域的問題、理論系統、定點結構。應用數學家經常研究與制定數學模型.

新!!: 奥托·尤利耶维奇·施密特和数学家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