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奥托 (奥地利)

指数 奥托 (奥地利)

(快活的)奧托(),哈布斯堡王朝的奧地利及施蒂里亞公爵(1330年-1339年與阿爾布雷希特二世共治),克恩滕公爵(1335年-1339年)。奧托是奧地利公爵阿爾布雷希特一世第七子、奧地利及施蒂里亞公爵魯道夫三世、腓特烈三世、利奧波德一世及阿爾布雷希特二世的幼弟。.

14 关系: 奥地利统治者列表亨利 (克恩滕)利奧波德一世 (哈布斯堡)哈布斯堡王朝神聖羅馬皇帝立陶宛維也納魯道夫一世 (波希米亞)路易四世 (神聖羅馬帝國)阿尔布雷希特一世 (德意志)阿爾布雷希特二世 (奧地利)腓特烈三世 (奥地利)查理四世 (神聖羅馬帝國)普魯士

奥地利统治者列表

这是一份奥地利自成为独立封地以来各代藩侯、公爵、大公以及皇帝的名单。.

新!!: 奥托 (奥地利)和奥地利统治者列表 · 查看更多 »

亨利 (克恩滕)

克恩滕的亨利六世(Jindřich Korutanský,)是克恩滕的一位公爵,曾經兩度在1306年及1307年兩度被選出來擔任波希米亞王國的君主。.

新!!: 奥托 (奥地利)和亨利 (克恩滕) · 查看更多 »

利奧波德一世 (哈布斯堡)

利奧波德一世(),哈布斯堡王朝的奧地利及施蒂里亞公爵(1308年-1326年與腓特烈三世共治)。利奧波德一世是羅馬人民的國王阿爾布雷希特一世的第三子、奧地利及施蒂里亞公爵魯道夫三世及腓特烈三世的弟弟。.

新!!: 奥托 (奥地利)和利奧波德一世 (哈布斯堡) · 查看更多 »

哈布斯堡王朝

哈布斯堡王朝(),也称哈普斯堡家族(),是歐洲歷史上最為顯赫、統治地域最廣的王室之一。 其家族成員曾出任罗马人民的国王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273年—1291年,1298年—1308年,1438年—1742年,1745年—1806年),奧地利公爵(1282年—1453年)、大公(1453年—1804年)、奧地利帝國皇帝(1804年—1918年),匈牙利國王(1526年—1918年),波希米亞國王(1526年—1918年),西班牙國王(1516年—1700年),葡萄牙國王(1580年—1640年),墨西哥皇帝(1864年—1867年)和今法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境内及南部斯拉夫地區若干王國、公國的國王、大公與公爵。 16世纪中叶查理五世退位後,哈布斯堡家族分为奥地利与西班牙两个分支,前者占据神圣罗马帝国的帝位,称奧地利哈布斯堡皇朝,后者则为西班牙国王,统治西班牙、西属尼德兰、意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王国、撒丁王国以及美洲新世界的广袤领土,称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但由于多代近支联姻,西班牙分支在1700年,奥地利分支在1740年相继男嗣断绝。西班牙王位落入法國皇室波旁家族之手;而奥地利分支与洛林家族联姻,帝国皇帝查理六世之女玛丽亚·特蕾西亚嫁于洛林公爵、托斯卡纳大公弗兰茨·斯蒂芬,并依据《国本诏书》继承了奥地利、匈牙利与波希米亚等家族领地,由此创建了哈布斯堡-洛林皇朝,1745年弗兰茨·斯蒂芬当选为帝国皇帝。.

新!!: 奥托 (奥地利)和哈布斯堡王朝 · 查看更多 »

神聖羅馬皇帝

聖羅馬皇帝(Römisch-deutscher Kaiser,Imperatores Romani Sacri)是歷史學家稱呼中世紀時獲教宗賜予「羅馬皇帝」頭銜的东法兰克国王和罗马人民的國王,和1356年後統治神聖羅馬帝國的君主。 最早「神聖羅馬皇帝」只是歐洲中世紀時的一個富宗教色彩的頭銜,首個獲教宗加冕為「羅馬皇帝」的君主是加洛林王朝的查理曼。直至十世紀中後期,奧托大帝在加洛林王朝的東法蘭克,即德意志地區,建立神聖羅馬帝國,该名稱才作为該帝国的君主頭銜使用,後來的纳粹德国称其为德意志第一帝国。帝國內的公爵會先互相選舉出「东法兰克國王」,然後由教宗加冕為皇帝。但事实上,在查理五世後的皇帝都沒有得到教宗的加冕,法律上只是「皇帝當選人」。最後一個神聖羅馬皇帝當選人是弗朗茨二世,他在1806年拿破崙戰爭期間退位,神聖羅馬帝國滅亡。 「神聖羅馬皇帝」該詞是歷史學家對該時期受天主教教宗加冕的羅馬皇帝的稱呼,而當中「神聖」一詞事實上從未在正式文件的皇帝頭銜中出現。「神聖羅馬皇帝」頭銜的正式名稱應為「蒙上帝恩典的羅馬皇帝,永恒的奧古斯都」(Dei Gratia Romanorum Imperator Semper Augustus)。查理曼在八百年加冕時,他的頭銜是「蒙上帝加冕的最尊貴的奧古斯都,平和而偉大的皇帝,羅馬帝國的統治者卡尔」(Karolus serenissimus Augustus a Deo coronatus magnus pacificus imperator Romanum gubernans imperium),當中包含了「神聖」和「羅馬」兩個元素。沿用「羅馬」一詞是為了象徵「皇權的過渡」(translatio imperii),即承認神聖羅馬皇帝為西羅馬帝國皇帝的繼承人,而這頭銜在480年尼波斯死後一直懸空。.

新!!: 奥托 (奥地利)和神聖羅馬皇帝 · 查看更多 »

立陶宛

立陶宛共和國(Lietuvos Respublika),簡稱為立陶宛(; Lietuva; ),位于欧洲东北部,是北欧和波罗的海三國之一,首都维尔纽斯。 立陶宛北接拉脱维亚,东南接白俄罗斯,南接波兰,西南接俄罗斯的-zh-hans:加里宁格勒; zh-hant:加里寧格勒;-州,西濱波羅的海。 立陶宛是北欧理事会,欧洲联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欧洲委员会,联合国,波羅的海國家理事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北歐投資銀行,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申根公约,欧元区等國際机构組織的成員國,立陶宛属于高收入經濟体并是较高人类发展指数国家。.

新!!: 奥托 (奥地利)和立陶宛 · 查看更多 »

維也納

維也納(Wien;奧地利德語:Wean)是奧地利共和國首都和維也納州首府,人口172.3萬人,都會區約240萬人,佔奧地利人口四分之一以上。維也納是歐洲著名的都會區之一,拥有许多重要的国际组织,OPEC的總部也設於此。同時,維也納與美國紐約和瑞士日內瓦同為聯合國僅有的駐地城市。位於北緯48度12分5秒、東經16度22分38秒。具“世界音樂之都”美譽。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是領域曾遍及除德意志以外的中東歐大部分地區的奧匈帝國首都。按照市区人口,它是欧盟第七大城。在20世纪初以前,它是德語圈最大的城市,奥匈帝国分裂之前,該市已经擁有200萬人口。時至今日,它仍是德语圈第二大城市,僅次於柏林。該市位於奥地利東部,靠近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边界。其市中心古城區被列為世界遺產。.

新!!: 奥托 (奥地利)和維也納 · 查看更多 »

魯道夫一世 (波希米亞)

魯道夫一世()哈布斯堡王朝的奧地利及施蒂里亞公爵(1298年-1307年在位)為魯道夫三世、波希米亞國王(1306年–1307年在位)、及名義上的波蘭國王(1306年–1307年在位)。魯道夫一世是羅馬人民的國王阿爾布雷希特一世的長子。.

新!!: 奥托 (奥地利)和魯道夫一世 (波希米亞) · 查看更多 »

路易四世 (神聖羅馬帝國)

#重定向 路易四世 (神圣罗马帝国).

新!!: 奥托 (奥地利)和路易四世 (神聖羅馬帝國) · 查看更多 »

阿尔布雷希特一世 (德意志)

阿尔布雷希特一世(Albrecht I,),哈布斯堡王朝的罗马人民的国王(1298年-1308年在位)。 1282年,阿尔布雷希特从父亲(鲁道夫一世)处获得奥地利和施蒂里亚领地。但是於1283年6月簽訂的萊茵費爾登條約訂下魯道夫二世需要放棄奧地利及施蒂里亞公國,由阿爾布雷希特一世單獨管理,魯道夫二世沒有王位繼承權。根據條約內容,魯道夫二世將得到委任為士瓦本公爵(只是一個虛銜,1268年康拉丁被處決後,士瓦本已沒有實際君主)管理外奧地利的零散領地以作補償,但是魯道夫二世實際是從未得到這些領地。 魯道夫一世不能為阿爾布雷希特一世爭取繼承羅馬人民的國王。鲁道夫一世于1291年去世后,德意志诸侯拒绝接受阿尔布雷希特继承王位,他们选出拿骚的阿道夫为罗马人民的国王。在此之前,魯道夫一世於1290年密謀由阿爾布雷希特一世繼承被謀殺的拉斯洛四世的匈牙利王位,亦遭受挫敗。 阿爾布雷希特一世並未放棄王位。終於在1298年,由一些德意志諸侯支持下,推翻了阿道夫並取而代之成為羅馬人民的國王。虽然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已于1303年承认阿尔布雷希特一世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但他从未加冕。 阿尔布雷希特一世实行了一些对农奴、犹太人和商人有利的政策。他为自己的儿子鲁道夫三世争取到了波希米亚的王位(神圣罗马帝国最大的王公爵位)。1307年,阿尔布雷希特一世企图吞并图林根,结果遭到败北。 1308年5月1日,阿尔布雷希特一世在鎮壓士瓦本暴亂途中,於羅伊斯河附近的溫迪施,被魯道夫二世的兒子約翰行刺被殺,因为阿尔布雷希特一世剥夺了約翰的继承权。因長子魯道夫三世早於1307年逝世,由次子腓特烈三世繼承奥地利公爵之位。 A A A.

新!!: 奥托 (奥地利)和阿尔布雷希特一世 (德意志) · 查看更多 »

阿爾布雷希特二世 (奧地利)

阿爾布雷希特二世(Albrecht II,),哈布斯堡王朝的奧地利公爵(1330年-1358年在位),他被稱為「智者」。 阿爾布雷希特二世為阿爾布雷希特一世的兒子,出生於哈布斯堡的哈布斯堡城堡。1330年,其兄腓特烈三世去世,阿爾布雷希特二世與其弟奧托一同統治哈布斯堡王朝的領地。阿爾布雷希特二世更從其妻手上繼承阿爾薩斯等城市。 其後,阿爾布雷希特二世又成功向盧森堡的約翰提出對卡尼鄂拉及克恩滕統治權的要求。1335年,因為阿爾布雷希特二世在歐洲各國的教會領袖間有祟高的聲譽,教皇本篤十二世邀請阿爾布雷希特二世調停羅馬教廷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路易四世之間的爭執。1337年,法國國王腓力六世向阿爾布雷希特二世求助希望他出兵抵禦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路易四世及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三世的入侵。但是阿爾布雷希特二世始終忠心於路易四世,直至路易四世去世。 阿爾布雷希特二世創立了奧地利王位繼承法,雖然此法在他死後已無人遵從,但他的後代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利安一世將此阿爾布雷希特的繼承法更新成為直至1918年奧地利其中一條基本的法則。阿爾布雷希特二世又在維也納的斯德望主教座堂建造了哥特式的禮堂。因為類風濕性關節炎,所以阿爾布雷希特二世有短暫的癱瘓,所以又被人們稱為「跛子阿爾布雷希特」("Albert the Lame")。但是他仍生下四名兒子: 長子魯道夫四世,繼承阿爾布雷希特為奧地利公爵(1358年-1365年在位)。 次子腓特烈三世,第二公爵,與魯道夫四世同時執政(1358年-1362年在位)。 三子阿爾布雷希特三世,奧地利公爵(1365年-1395年在位)。 四子利奧波德三世,奧地利公爵(1365年-1379年在位)。 1358年,阿爾布雷希特二世於維也納逝世。由長子魯道夫四世繼承奧地利公爵。 A A.

新!!: 奥托 (奥地利)和阿爾布雷希特二世 (奧地利) · 查看更多 »

腓特烈三世 (奥地利)

美男子腓特烈(Friedrich III der Schöne,),奥地利公爵(1308年~1330年在位)和未被公认的罗马人民的国王(1314年~1326年)。 腓特烈三世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罗马人民的国王阿尔布雷希特一世的次子。阿尔布雷希特于1308年被其侄谋杀后,腓特烈继承了哈布斯堡王朝在奥地利的领地,但未能说服选侯让他继承德意志的王位。 腓特烈三世与其表兄上巴伐利亚公爵路易四世发生争执。1313年,他在加迈尔斯多夫战役中被路易击败。 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七世(他是阿尔布雷希特一世的德意志王位继承者)于1314年去世后,4个选侯选举腓特烈三世为新的罗马人民的国王。腓特烈在科隆大主教的主持下进行了加冕仪式。然而,另外5个选侯选择了他的对手上巴伐利亚公爵路易,即皇帝路易四世。战争再次在两人之间爆发。1322年,腓特烈三世在米尔多夫战役中被路易四世决定性地击败并被俘。 1325年腓特烈三世在承认路易四世的皇帝地位之后被释放。同年9月,路易四世宣布接受腓特烈三世为共同统治者;但在1326年后腓特烈的权力仅限于奥地利。 F F.

新!!: 奥托 (奥地利)和腓特烈三世 (奥地利) · 查看更多 »

查理四世 (神聖羅馬帝國)

#重定向 查理四世 (神圣罗马帝国).

新!!: 奥托 (奥地利)和查理四世 (神聖羅馬帝國) · 查看更多 »

普魯士

普鲁士(Preußen;普鲁士语:Prūsa;Prusy;Prūsai;Borussia或Prutenia)乃中世紀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為止,存在於中北部歐洲的一個國家或地區,在歷史上是德意志统一以及德意志帝國立國的主要力量。此名稱之涵義在不同時期有變遷。.

新!!: 奥托 (奥地利)和普魯士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