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奥地利的安娜 (1573年-1598年)和扬·扎莫厄斯基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奥地利的安娜 (1573年-1598年)和扬·扎莫厄斯基之间的区别

奥地利的安娜 (1573年-1598年) vs. 扬·扎莫厄斯基

奥地利的安娜(波兰语:Anna Austriaczka,)也称哈布斯堡的安娜(波兰语:Anna Habsburżanka),奥地利大公妃,波兰和瑞典王后。. 扬·扎莫厄斯基(Jan Zamoyski,亦称Jan Zamojski或Ioannes de Zamość) (1542年-1605年),是波兰立陶宛联邦贵族、第一位扎莫希奇公爵(“奥德南特”)。自1576年起担任王室秘书官、自1576年起担任王室次席大臣、自1578年起担任王室总理大臣、自1581年起担任大指挥官。自1580年至1585年任克拉科夫长老、亦曾担任贝乌兹、明齐热切、克热舒夫、克内申和德尔普斯克长老。扎莫厄斯基是先后两位国王齐格蒙特二世·奥古斯特与斯特凡·巴托里的重要顾问,也是巴托里的王位继承人齐格蒙特三世的主要反对者之一。他是当时最具才能的外交官和政治家,是他这时候波兰政治的重要人物。.

之间奥地利的安娜 (1573年-1598年)和扬·扎莫厄斯基相似

奥地利的安娜 (1573年-1598年)和扬·扎莫厄斯基有(在联盟百科)5共同点: 哈布斯堡王朝克拉科夫瑞典齐格蒙特三世波兰

哈布斯堡王朝

哈布斯堡王朝(),也称哈普斯堡家族(),是歐洲歷史上最為顯赫、統治地域最廣的王室之一。 其家族成員曾出任罗马人民的国王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273年—1291年,1298年—1308年,1438年—1742年,1745年—1806年),奧地利公爵(1282年—1453年)、大公(1453年—1804年)、奧地利帝國皇帝(1804年—1918年),匈牙利國王(1526年—1918年),波希米亞國王(1526年—1918年),西班牙國王(1516年—1700年),葡萄牙國王(1580年—1640年),墨西哥皇帝(1864年—1867年)和今法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境内及南部斯拉夫地區若干王國、公國的國王、大公與公爵。 16世纪中叶查理五世退位後,哈布斯堡家族分为奥地利与西班牙两个分支,前者占据神圣罗马帝国的帝位,称奧地利哈布斯堡皇朝,后者则为西班牙国王,统治西班牙、西属尼德兰、意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王国、撒丁王国以及美洲新世界的广袤领土,称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但由于多代近支联姻,西班牙分支在1700年,奥地利分支在1740年相继男嗣断绝。西班牙王位落入法國皇室波旁家族之手;而奥地利分支与洛林家族联姻,帝国皇帝查理六世之女玛丽亚·特蕾西亚嫁于洛林公爵、托斯卡纳大公弗兰茨·斯蒂芬,并依据《国本诏书》继承了奥地利、匈牙利与波希米亚等家族领地,由此创建了哈布斯堡-洛林皇朝,1745年弗兰茨·斯蒂芬当选为帝国皇帝。.

哈布斯堡王朝和奥地利的安娜 (1573年-1598年) · 哈布斯堡王朝和扬·扎莫厄斯基 · 查看更多 »

克拉科夫

克拉科夫(Kraków,;Krakau,克拉考)是波蘭第二大城市,為小波蘭省首府,也是波蘭的舊都。位於波蘭南部,鄰近克拉科夫-琴斯托霍瓦高地,維斯瓦河貫穿市區,全市人口約76萬人。在波蘭歷史上,克拉科夫自1038年起成為首都,直至1596年遷都華沙為止Jagiellonian University Centre for European Studies, "A Very Short History of Kraków", see: ;波蘭在1795年至1918年期間,則以該城為中心先後建立了克拉科夫自由市及。其擁有非法定的城市全銜,稱為(Stołeczne Królewskie Miasto Kraków)AGH, ACK Cyfronet.

克拉科夫和奥地利的安娜 (1573年-1598年) · 克拉科夫和扬·扎莫厄斯基 · 查看更多 »

瑞典

典王国(Konungariket Sverige)是一个位于斯堪地纳维亚半岛的北歐国家,首都为斯德哥尔摩。西鄰挪威,东北与芬兰接壤,西南濒临斯卡格拉克海峡和卡特加特海峡,東邊為波罗的海與波的尼亞灣。即瑞典和與丹麦、德国、波兰、俄罗斯、立陶宛、拉脫維亞和爱沙尼亚隔海相望,於西南通过厄勒海峽大桥与丹麦相连。瑞典於1995年加入欧洲联盟。 瑞典面积为449,964平方公里,为北歐第一大国家,人口1000万,第三页 - 于2007年7月10日查阅。。64%的國土由森林覆蓋,人口密度低,只有都會地區人口密度較高,84%的人口居住在只佔国土面积1.3%的城市裡。瑞典是一个現代、自由與民主的高度发达国家,其公民享有高质的生活,政府亦非常注重环保。 瑞典是传统的铁、铜和木材出口国,其水资源也很丰富,但是石油和煤矿十分匮乏。隨著運輸以及通訊的進步,這些自然資源也能夠更大規模地從各地開採,尤其是木材與鐵礦。經濟自由與教育普及而讓瑞典開始歷經快速的工業化,並從1890年代開始發展製造業。20世紀瑞典成為一個福利國家。 1397年,瑞典與丹麦和挪威一起所組成了卡爾馬聯合(芬兰此時還是瑞典王國的一部分)。瑞典於16世纪初脫離卡爾馬聯合,並且與鄰國進行了多年的戰爭,尤其是與俄羅斯以及從未完全承認瑞典已經離開了卡爾瑪聯合的丹麥-挪威聯合。17世纪時瑞典藉由戰爭擴張領土,成為了強權國家,其領土面积為目前的兩倍之大。1809年瑞典失去了芬蘭,也不再具有強權地位。之后,瑞典沒有再參與過戰爭。 現今,瑞典被視為極力追求人权和平等的国家之一。瑞典二戰後設立許多社會福利的制度,並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人类发展指数中通常名列前茅。.

奥地利的安娜 (1573年-1598年)和瑞典 · 扬·扎莫厄斯基和瑞典 · 查看更多 »

齐格蒙特三世

格蒙特三世·瓦萨(Zygmunt III Waza,),在瑞典稱西吉斯蒙德(Sigismund),是波蘭-立陶宛聯邦国王(1587年-1632年)和瑞典國王(1592年-1599年)。在他45年的統治時期,波蘭-立陶宛聯邦是名副其實的東歐第二強國(奧斯曼帝國為東歐第一強);波蘭的霸權穩固地建立在東北歐地區,是基督世界中,人口僅次於西班牙帝國和法國的第三大國(人口將近一千一百萬)。 在現今的波蘭,齊格蒙特三世的評價仍有頗高的爭議。一方面在他堅持王權的統治下,波立聯邦在對外戰爭的成就當中,迎來國際地位、軍事與經濟影響力的頂峰期,是「波蘭黃金時代」的最後光輝;但另一方面是,他受耶穌會鼓動,把天主教激進的反宗教改革潮流引入聯邦,使得原本寬容合作的教派與貴族出現裂痕,並且浮現出導致後來聯邦衰落瓦解的預兆。現今波蘭通俗的歷史書籍,常常把聯邦衰落的源頭歸咎於他,但學術性的歷史學者卻認為這並非他的過錯,也不是他所能掌控,而較多是植基於聯邦體制原本分權傾向的巨大弱點(波蘭特有的貴族民主制)。 但是,齊格蒙特三世應該為後來的聯邦衰落負上多少責任,仍是一個高度爭議的話題,譬如他好大喜功、四處征戰的風格,有的學者就認為是缺乏目標、濫用國力的行為;因為四處征戰就是四面樹敵,雖然因此獲取不少俄國、瑞典的土地,顯著提升了波蘭的國際地位;但未來俄、瑞的國力復甦崛起後,不久就成為波蘭軍事上的夢靨。.

奥地利的安娜 (1573年-1598年)和齐格蒙特三世 · 扬·扎莫厄斯基和齐格蒙特三世 · 查看更多 »

波兰

波兰共和国(Rzeczpospolita Polska),简称波兰,是位於中欧的共和制国家,北面濒临波罗的海,西面与德国接壤,南部与捷克和斯洛伐克为邻,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在东,东北部和立陶宛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接壤。面積312,679平方公里,位居歐洲第十;人口約3,863萬人,位居歐洲第九。目前為欧盟、北约、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贸组织等國際組織的成員。.

奥地利的安娜 (1573年-1598年)和波兰 · 扬·扎莫厄斯基和波兰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奥地利的安娜 (1573年-1598年)和扬·扎莫厄斯基之间的比较

奥地利的安娜 (1573年-1598年)有21个关系,而扬·扎莫厄斯基有43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5,杰卡德指数为7.81% = 5 / (21 + 43)。

参考

本文介绍奥地利的安娜 (1573年-1598年)和扬·扎莫厄斯基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