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奥地利和馬可·德阿維亞諾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奥地利和馬可·德阿維亞諾之间的区别

奥地利 vs. 馬可·德阿維亞諾

奥地利共和国()通稱奥地利(Österreich ),是一个位在於中歐的内陆国家,但在歷史上也被分類成西歐或者東歐的國家國。奧地利与多國接壤,东面是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南面是意大利和斯洛文尼亚,西面是列支敦士登和瑞士,北面是德国和捷克。首都兼最大城市是維也納,人口超過170萬。國土面積,同時因阿爾卑斯山存在的緣故,奧地利成爲了一個山地國,只有32%的國土海拔低於,最高點海拔。 如今的奧地利是一個半總統制的代議民主國家,下含九個聯邦州。Lonnie Johnson 17奧地利是當今世界最富裕的國家之一,2012年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46,330美元。其人類發展指數在2014年排世界第21位。同時自1995年以來就是歐盟成員, 是OECD的創始國之一。1995年簽訂申根公約,1999年接受並于2002年起使用歐元。奧地利曾是統治中歐650年到1918年哈布斯堡王朝的核心部份,是神聖羅馬帝國和奧匈帝國的首都,並且奧地利在民族上屬於日耳曼民族的居住地,和德國、瑞士、盧森堡同為德語區,在歷史上和中歐東歐的的匈牙利、捷克、波蘭都有緊密的關聯。. 可·德阿維亞諾(Marco d'Aviano,原名卡尔洛·多梅尼克·克里斯托弗利,Carlo Domenico Cristofori,)是一位方濟嘉布遣會修士,出生於意大利威尼斯共和國的一個小鎮,阿維亞諾。在戈里齊亞耶穌會的書院受教育的他從小對了信仰和殉道都感覺了興趣。十六嵗時,他嘗試達到威尼斯共和國根奧斯曼帝國當時戰鬥的克里特島,藉此希望向莫斯蘭人傳福音,把他們變成基督徒。他途中在卡波迪斯特里亞的方濟嘉布遣會修院避難。當時的方濟嘉布遣會會長認識馬可·德阿維亞諾的家人,所以會長歡迎了他、給他食物、讓他休息,隨之勸他回家。 他因遇見方濟嘉布遣會而受到好印象,覺得天主召叫他參入這個修會。1648年,他開始見習,而一年後終於成爲修士。他用父子的名字「馬可」,變成「馬可·德阿維亞諾修士」。1664年,他被批准環游威尼斯共和國和其他意大利國家傳福音,尤其是在將臨期和大齋期。1672年,他被選為貝盧諾修院和奧德爾佐修院的院長,因而增加了他的負責。 1676年,他祝福了一位十三年來臥床不起的修女,因此她奇跡般的被痊愈了。消息傳出,忽然來自所有社會階層的病者都來找他。 來找她的幫助的人其中有利奧波德一世,因爲他的妻子不能懷孕一個兒子。從1680年至到逝世時,馬可·德阿維亞諾成爲了利奧波德一世的親密的知己和顧問。他給這位優柔寡斷的皇帝在所有政治問題、經濟問題、軍事問題或靈修問題領導和建議。利奧波德常常被無窮的憂慮癱瘓他的判斷能力,所以馬可的強烈、活潑和有時候激烈的性格配合了利奧波德的很好。奧斯曼帝國來侵之前,馬可·德阿維亞諾被教宗依諾增爵十一世選為皇帝的自我大使。馬可·德阿維亞諾是一個熱烈的傳道者和一個有天分的中間人,所以他有一個很重要的角色:解決爭端、恢復和諧和激勵所有被波蘭國王揚三世領導的神聖同盟的軍隊,其中包括奧地利、波蘭、威尼斯共和國、教皇國。1683年,維也納之戰發生了,而神聖同盟成功打敗來侵的奧斯曼帝國。這一場戰是奧斯曼帝國最後一次來侵歐洲,也是一個長期的歐洲反擊征戰的開始,直至到奧斯曼帝國1918年分解爲止。所以,這可能是歷史上最決定性的戰鬥。這也停止了在維也納的奧斯曼帝國軍隊領導,卡拉·穆斯塔法·帕夏和庫普魯魯大維齊爾的奧斯曼復興時期。 從1683年至1689年爲止,馬可爲了促進帝國軍隊良好的關係並給士兵靈修援助而參與軍事行動,因而帶來1686年布達的解放和1688年貝爾格萊德的解放。他同時不停遵守一個嚴格靈修精神:所有不必的暴力和殘忍都令他討厭。因此,貝爾格萊德被包圍時,幾百名穆斯林士兵成功親自呼籲他,以免捕獲時被屠殺。 在歷史家的判斷中,馬可向利奧波德的影響特別有責任:又利於基督教會有利於哈布斯堡王朝。馬可曾經寫過一封信給皇帝,其實很激烈地批評他把利益付給自己其中一個兄弟。他提示皇帝,他這樣做簡直給他敵人更多理由批評他。 1699年8月13日,馬可·德阿維亞諾因癌症於奧地利維也納逝世。 2003年,他由若望·保祿二世宣福。.

之间奥地利和馬可·德阿維亞諾相似

奥地利和馬可·德阿維亞諾有(在联盟百科)3共同点: 奥斯曼帝国哈布斯堡王朝波兰

奥斯曼帝国

鄂圖曼帝國(دولت عالیه عثمانیه,Osmanlı İmparatorluğu)為鄂圖曼人建立的帝国,创立者為--鄂圖曼一世。鄂圖曼人初居中亞,後遷至小亞細亞,日漸興盛。極盛時勢力達亞歐非三大洲,領有南歐、巴爾幹半島、西亞及北非之大部份領土,西達直布羅陀海峽,東抵裏海及波斯灣,北及今之奧地利和斯洛文尼亞,南及今之蘇丹與葉門。自消滅東羅馬帝國後,定都於君士坦丁堡,且以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自居。故鄂圖曼帝國的君主苏丹以自封的形式,視自己為天下之主,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基督教文化及伊斯蘭文化,因而東西文明在其得以統合。 鄂圖曼帝國位處東西文明交匯處,並掌握東西文明的陸上交通线達六个世紀之久,直接大英帝國在18世紀通過直布羅舵打通地中海航線為止。在其存在期间,不止一次實行伊斯蘭化与現代化改革,使得東西文明的界限日趨模糊。鄂圖曼帝國對西方文明影響舉足輕重,其建築師希南名留至今。16世紀,蘇萊曼大帝在位之時,日趨鼎盛,其領土在17世紀更達最高峰,控制今日中東歐不少國家。在巴巴羅薩的帶領下,其海軍更掌控地中海。 鄂圖曼帝國是15世紀至19世紀唯一能挑战崛起的歐洲基督教國家的伊斯蘭教勢力,但鄂圖曼帝國终不能抵挡近代化欧洲列強的冲击,於19世紀初趨於沒落,淪為英國、法國等列強的棋子,但其卓越的戰略地理位置使英國、法國得以利用鄂圖曼帝國阻止俄羅斯帝國對外向歐洲擴張,並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成功阻止,最終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裡敗於協約國之手,鄂圖曼帝國因而分裂。之後凱末爾領導土耳其国民运动,放弃了大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疆域,建立了主權獨立但面积较小、僅控制色雷斯及小亞細亞的土耳其共和國,鄂圖曼帝國至此滅亡。.

奥地利和奥斯曼帝国 · 奥斯曼帝国和馬可·德阿維亞諾 · 查看更多 »

哈布斯堡王朝

哈布斯堡王朝(),也称哈普斯堡家族(),是歐洲歷史上最為顯赫、統治地域最廣的王室之一。 其家族成員曾出任罗马人民的国王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273年—1291年,1298年—1308年,1438年—1742年,1745年—1806年),奧地利公爵(1282年—1453年)、大公(1453年—1804年)、奧地利帝國皇帝(1804年—1918年),匈牙利國王(1526年—1918年),波希米亞國王(1526年—1918年),西班牙國王(1516年—1700年),葡萄牙國王(1580年—1640年),墨西哥皇帝(1864年—1867年)和今法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境内及南部斯拉夫地區若干王國、公國的國王、大公與公爵。 16世纪中叶查理五世退位後,哈布斯堡家族分为奥地利与西班牙两个分支,前者占据神圣罗马帝国的帝位,称奧地利哈布斯堡皇朝,后者则为西班牙国王,统治西班牙、西属尼德兰、意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王国、撒丁王国以及美洲新世界的广袤领土,称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但由于多代近支联姻,西班牙分支在1700年,奥地利分支在1740年相继男嗣断绝。西班牙王位落入法國皇室波旁家族之手;而奥地利分支与洛林家族联姻,帝国皇帝查理六世之女玛丽亚·特蕾西亚嫁于洛林公爵、托斯卡纳大公弗兰茨·斯蒂芬,并依据《国本诏书》继承了奥地利、匈牙利与波希米亚等家族领地,由此创建了哈布斯堡-洛林皇朝,1745年弗兰茨·斯蒂芬当选为帝国皇帝。.

哈布斯堡王朝和奥地利 · 哈布斯堡王朝和馬可·德阿維亞諾 · 查看更多 »

波兰

波兰共和国(Rzeczpospolita Polska),简称波兰,是位於中欧的共和制国家,北面濒临波罗的海,西面与德国接壤,南部与捷克和斯洛伐克为邻,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在东,东北部和立陶宛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接壤。面積312,679平方公里,位居歐洲第十;人口約3,863萬人,位居歐洲第九。目前為欧盟、北约、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贸组织等國際組織的成員。.

奥地利和波兰 · 波兰和馬可·德阿維亞諾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奥地利和馬可·德阿維亞諾之间的比较

奥地利有202个关系,而馬可·德阿維亞諾有15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杰卡德指数为1.38% = 3 / (202 + 15)。

参考

本文介绍奥地利和馬可·德阿維亞諾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