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奥地利和弗朗茨·约瑟夫一世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奥地利和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之间的区别

奥地利 vs. 弗朗茨·约瑟夫一世

奥地利共和国()通稱奥地利(Österreich ),是一个位在於中歐的内陆国家,但在歷史上也被分類成西歐或者東歐的國家國。奧地利与多國接壤,东面是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南面是意大利和斯洛文尼亚,西面是列支敦士登和瑞士,北面是德国和捷克。首都兼最大城市是維也納,人口超過170萬。國土面積,同時因阿爾卑斯山存在的緣故,奧地利成爲了一個山地國,只有32%的國土海拔低於,最高點海拔。 如今的奧地利是一個半總統制的代議民主國家,下含九個聯邦州。Lonnie Johnson 17奧地利是當今世界最富裕的國家之一,2012年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46,330美元。其人類發展指數在2014年排世界第21位。同時自1995年以來就是歐盟成員, 是OECD的創始國之一。1995年簽訂申根公約,1999年接受並于2002年起使用歐元。奧地利曾是統治中歐650年到1918年哈布斯堡王朝的核心部份,是神聖羅馬帝國和奧匈帝國的首都,並且奧地利在民族上屬於日耳曼民族的居住地,和德國、瑞士、盧森堡同為德語區,在歷史上和中歐東歐的的匈牙利、捷克、波蘭都有緊密的關聯。. 弗朗茨·約瑟夫一世(Franz Josef I;),奧地利皇帝兼匈牙利國王(1848年-1867年),奧匈帝國締造者和第一位皇帝(1867年-1916年在位)。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從1850年至1864年間擔任德意志邦聯主席。 在他長達68年的統治中,獲得大多數國民的敬愛,因此在晚年被尊稱為(奧匈)帝國的「國父」,也成為奧地利的標誌性存在。.

之间奥地利和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相似

奥地利和弗朗茨·约瑟夫一世有(在联盟百科)12共同点: 奥匈帝国奧地利帝國巴伐利亚弗朗茨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倫巴第第一次世界大战維也納萨尔茨堡马扎尔人自由主义斯洛文尼亚普奥战争

奥匈帝国

奧匈帝國(Österreich-Ungarn;Ausztria-Magyarország)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立宪制二元君主国,由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王国组成,其建立源於1867年奧匈折衷方案,1918年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而灭亡。奥匈帝国由哈布斯堡王朝统治,奥匈双方在法定意义上是平等的,两国在立法、行政、司法、稅收、海關、鑄幣等领域分别享有自主權,外交和國防事务統一由帝國的中央政府處理。奥匈帝国是当时世界列强之一,国土地跨东欧、中欧和南欧,面积为欧洲次于俄国的第二大国,人口总数居欧洲第三,次于俄国和德国。 1908年,奥匈帝国兼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地区,为帝国存续期间少有的领土扩张,酿成波斯尼亚危机",间接为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的爆发埋下祸根。事件中,皇储斐迪南大公被塞爾維亞黑手黨的激进民族主义者加夫里洛·普林西普刺殺,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匈帝国和德国同属同盟国一方,于1918年战败而解体,奥地利第一共和国和匈牙利王国成为奥匈帝国的法理继承国,而在奥匈帝国故土上建立起来的独立民族国家还包括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和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国等;亦有部分领土被波兰第二共和国和罗马尼亚王国继承。 奧匈帝國是多民族国家,其內政事务常需要由其国土范围内12个民族代表共同商議决定。其存续期间欧洲民族主義思潮盛行,各地民族独立思想已趨至成熟,国内民族起事和民族纠纷不断,民族问题严重,由之产生的语言分歧也使得战时军队指挥效率低下。雖然奧匈帝國在民族問題上舉步維艱,但在它所存在的约50年间整个国家的经济不断发展,实现了近代化,许多开明的改革得以施行。奥匈帝国保有世界规模第四大的机械制造业体系,次于美国、德国和英国;其家用电器、电力工业设备及发电厂发电装置的制造量和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三,次于美国和德国。.

奥匈帝国和奥地利 · 奥匈帝国和弗朗茨·约瑟夫一世 · 查看更多 »

奧地利帝國

奧地利帝國(Kaisertum Österreich)是當時歐洲列強之一,而且為歐洲面積第三大國、人口第二大國和外交第一大國。中文中所說的奧國、奧帝國等就是指奧地利歷史上的帝國時期。該國是1804-1867年間,地跨中欧、南歐和東歐的一個強國。領土包括現在的奧地利、捷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亞、斯洛伐克、克羅地亞、北意大利、羅馬尼亞的特蘭西瓦尼亞和波蘭的加利西亚等廣大地區,首都位於今奧地利皇室轄地內的維也納。 因為奧地利皇帝直接繼承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皇位,所以在德意志地區有著絕對支配權;在國際地位上一直代表著整個德意志地區、其在國際事務的影響力遠遠凌駕於德意志第二強國普魯士之上,直到普奧戰爭被普魯士打敗後才永遠與德國分離。奧地利帝國為神聖同盟的積極推動者、發起者和最主要的成員國,在神聖羅馬帝國還沒解體的七年戰爭中、和神聖羅馬帝國解體後的拿破崙戰爭中代表著舊歐洲的封建勢力和至高無上的皇權,並身兼德意志邦聯的永久主席國,為現代奧地利共和國的前身。奧地利帝國這個名稱亦是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下的奧地利和其他領地的統稱,在1867年後,奧地利帝國成為奧匈帝國的主體。 因為都是由哈布斯堡家族統治、地域遼闊的大國,奧地利帝國、奧匈帝國、和西班牙殖民帝國三者合起來又通稱為哈布斯堡帝國。.

奥地利和奧地利帝國 · 奧地利帝國和弗朗茨·约瑟夫一世 · 查看更多 »

巴伐利亚

巴伐利亞自由邦(Freistaat Bayern),簡稱巴伐利亞(Bavaria),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东南部的一个联邦州,其面積位居德国第一(占全国面积1/5)、人口第二(次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首府位於慕尼黑。 巴伐利亚州的西北部与巴登-符腾堡、图林根、萨克森、黑森诸州接壤,东部与捷克,南部与奥地利接壤。州府慕尼黑为其最大城市;北部中弗兰肯行政区纽伦堡为该州第二大城市,北拜仁的最大城市;第三大城市是西南部的奥格斯堡,一座古罗马时代就已存在的当时的古罗马国家的边境城市。 巴伐利亚的文化与德国其他州,尤其与北方不同,主要为宗教信仰(天主教为主)和语言(三大方言)差异。巴伐利亚为德国乃至欧洲的一强劲经济体,许多德国企业总部均位于巴伐利亚境内,诸如宝马、奥迪、西门子、英飞凌、彪马、阿迪达斯等。.

奥地利和巴伐利亚 · 巴伐利亚和弗朗茨·约瑟夫一世 · 查看更多 »

弗朗茨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

弗朗茨二世(德语:Franz II,),神圣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1792年—1806年在位),奥地利帝国的第一位皇帝(1804年—1835年在位,称弗朗茨一世,德语:Franz I)。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奧波德二世与皇后西班牙的玛利亚·路易莎之子。 弗郎茨二世就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時,德意志城邦割據的情況已經十分嚴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早已失去實權。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的崛起加劇了德意志諸城邦的分化,帝國的前景並不樂觀。第二次反法同盟結束後,神聖羅馬帝國喪失了全部意大利領地,瑞士更成立赫爾維蒂共和國,掠奪了奧地利大公國在阿爾卑斯山中部的領地。第三次反法同盟後,弗郎茨二世在奧斯特里茲戰役慘敗,神聖羅馬帝國首都維也納被法軍三次攻陷,奧地利軍被全殲,雙方簽訂普雷斯堡和約,萊茵邦聯創立,弗郎茨二世保留皇帝頭銜。在拿破崙稱“法国人的皇帝”三個月後,弗朗茨亦自稱奧地利皇帝以回應拿破崙,成立奧地利帝國。但再度被迫臣從於拿破崙和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的提爾西特同盟中。不可干涉第七次俄土戰爭。 弗郎茨二世發起了四次反拿破仑的神聖同盟,都被拿破崙打敗,而且大大削弱了奧地利的國力,間接導致日後普魯士的崛起。1806年,拿破仑強行解散了神圣罗马帝国,歷八百年的神圣罗马帝国滅亡,奧地利成為萊茵邦聯的一部分。弗郎茨二世被迫以和亲的方式,把女儿瑪麗·路易莎嫁给拿破仑。從此哈布斯堡王朝的勢力大幅度衰落,無法恢復對全歐洲的影響力。 弗郎茨二世在1814年拿破崙倒台後,立即主持召開了維也納會議,在首相梅特涅領導下成立維也納體系和神聖同盟,企圖恢復歐洲的舊「秩序」,以抵消自由主義的影響,但被迫制定憲法,承認部分改革。在1848年革命後,維也納體系被推翻,弗郎茨二世用盡一生精力維繫的奧地利帝國崩潰,匈牙利、波希米亞、巴爾幹各國民族主義紛起。 法国大革命中被断头的玛丽·安托瓦内特王后是弗郎茨二世的姑姑。.

奥地利和弗朗茨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 · 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和弗朗茨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 · 查看更多 »

倫巴第

#重定向 伦巴第大区.

倫巴第和奥地利 · 倫巴第和弗朗茨·约瑟夫一世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次大戰、一戰,或稱歐戰;World War I、WWI、Great War、First World War;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la Grande Guerre)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然而戰火最終延燒至全球,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直接称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戰場於歐洲大陸,故此20世紀早期的中文經常稱之為“欧战”。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奥匈帝国、鄂圖曼帝国及保加利亚屬於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日本、俄國、意大利、美国、塞尔维亚、比利时、中國等則屬於協約國陣營。戰爭的導火線是發生於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及其妻子索菲亚被塞尔维亚激进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身亡。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包括塞爾維亞對奧匈、保加利亚作戰的巴爾幹戰線,奥斯曼土耳其对俄国的高加索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的美索不达米亚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阿拉伯的巴勒斯坦战线等等),其中以西線最为慘烈。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强的戰爭之一,約6,500萬人參戰,約2,000萬人受傷,超过1,600萬人喪生(约9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造成嚴重的人口及經濟損失,估計損失约1,700億美元(當時幣值),除美洲與亞洲外,歐洲各國均受到重創,特別是戰敗國如德國等等還要面對巨額賠款,埋下第二次大戰的種子。.

奥地利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維也納

維也納(Wien;奧地利德語:Wean)是奧地利共和國首都和維也納州首府,人口172.3萬人,都會區約240萬人,佔奧地利人口四分之一以上。維也納是歐洲著名的都會區之一,拥有许多重要的国际组织,OPEC的總部也設於此。同時,維也納與美國紐約和瑞士日內瓦同為聯合國僅有的駐地城市。位於北緯48度12分5秒、東經16度22分38秒。具“世界音樂之都”美譽。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是領域曾遍及除德意志以外的中東歐大部分地區的奧匈帝國首都。按照市区人口,它是欧盟第七大城。在20世纪初以前,它是德語圈最大的城市,奥匈帝国分裂之前,該市已经擁有200萬人口。時至今日,它仍是德语圈第二大城市,僅次於柏林。該市位於奥地利東部,靠近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边界。其市中心古城區被列為世界遺產。.

奥地利和維也納 · 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和維也納 · 查看更多 »

萨尔茨堡

萨尔茨堡(Salzburg),奥地利共和国萨尔茨堡州的首府,人口约15万(2007年),是继维也纳、格拉茨和林茨之后的奥地利第四大城市。萨尔茨堡位于奥地利的西部,是阿尔卑斯山脉的门庭,城市的建筑风格以巴洛克为主,城市的历史相当悠久,据史料记载,萨尔茨堡是现今奥地利管辖地域内历史最悠久的城市。 萨尔茨堡是音乐天才莫扎特的出生地,莫扎特不到36年的短暂生命中超过一半的岁月是在萨尔茨堡度过的。萨尔茨堡也是指挥家赫伯特·冯·卡拉扬的故乡,电影《音乐之声》的拍摄地。萨尔茨堡老城在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奥地利和萨尔茨堡 · 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和萨尔茨堡 · 查看更多 »

马扎尔人

札兒人(;又譯--人)為匈牙利主要民族(於2001年人口約為1千萬),因此又稱匈牙利人,為烏拉語系,曾經在中亞停留了一段時間,因此現代馬札兒人帶有突厥血統。他们為匈牙利主体民族,也分布于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塞尔维亚及烏克兰,少数生活在美国、加拿大、巴西与澳大利亚。認為,他们最初生活在西伯利亚西南方巴什基尔一帶;与他们最似的民族為曼西人。.

奥地利和马扎尔人 · 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和马扎尔人 · 查看更多 »

自由主义

自由主義(liberalism)是一種意識形態、哲学,以自由作為主要政治價值的一系列思想流派的集合。其特色為追求發展、相信人類善良本性、以及擁護個人自治權,此外亦主張放寬及免除政權對個人的控制。更廣泛地,自由主義追求保護個人思想自由的社會、以法律限制政府對權力的運用、保障自由貿易的觀念、支持私人企業的市場經濟、透明的政治体制以保障每一個公民的權利。 在現代社會,自由主義者支持以民主共和制或君主立宪制為架構的自由民主制,有著開放而公平的選舉制度,使所有公民都有相等的參政權。自由主義反對許多早期的主流政治架構,例如君權神授說、世襲制度和國教制度等。自由主義的基本人權主張包括生命權、自由權、財產權等。在許多國家,部分持有不同观点的自由主义者從原本的保守自由主義裡脫離出來,主張政府應該藉由抽取富裕階層更多稅賦以提供人們更多的福利,創造更為平等和公平均富的社會,这被称为“社会自由主义”,亦被称作“进步自由主义”、“福利自由主义”或“改良自由主义”。 自由主義在啟蒙時代生根;到了現在,「自由主義」一詞已經包含了許多不同的政治思想,以中间派为主体,從左派至右派,支持者的政治光譜分布相當廣泛,主要流派爲中間偏左的社會自由主義和中間偏右的保守自由主義和強調個人自由的自由意志主義。.

奥地利和自由主义 · 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和自由主义 · 查看更多 »

斯洛文尼亚

斯洛文尼亞(Slovenija)是一個位於東南歐,毗鄰阿爾卑斯山的小國。全稱斯洛文尼亚共和国(Republika Slovenija),西鄰意大利,西南通往亞得里亞海,東部和南部被克罗地亚包圍,東北有匈牙利,北接奧地利。斯洛文尼亚國土面積為20,273平方公里,全國人口約205萬人,半數以上居民信仰羅馬天主教,盧布爾雅那為首都及最大城市。 斯洛維尼亞在1991年之前為前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一個加盟共和國(斯洛文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1991年6月25日獨立。.

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 · 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和斯洛文尼亚 · 查看更多 »

普奥战争

普奥战争(又名七週戰爭或德意志内战)发生于1866年,原因是奥地利与普鲁士争夺统一德意志的领导权。普鲁士的胜利令它称霸德意志,最后完成统一大业。在德国和奥地利,此战称为德意志之战(Deutscher Krieg)或兄弟之战(Bruderkrieg)。在意大利统一运动中,此战是第三次独立战争。.

奥地利和普奥战争 · 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和普奥战争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奥地利和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之间的比较

奥地利有202个关系,而弗朗茨·约瑟夫一世有74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2,杰卡德指数为4.35% = 12 / (202 + 74)。

参考

本文介绍奥地利和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