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大坂之役和日本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大坂之役和日本之间的区别

大坂之役 vs. 日本

大坂之役是江戶時代早期(1614年-1615年,慶長19年-慶長20年)江戶幕府消滅豐臣家的戰爭,是戰國時期的最終戰役,戰爭主要範圍是大坂城附近(今大阪府大阪市中央區),其中包括在1614年11月-12月的大坂冬之陣以及1615年5月的大坂夏之陣(6月4日,即農曆五月八日結束),最常用的說法是大坂之陣,大日本帝國陸軍參謀本部著書稱為大坂之役。 大坂即今日的大阪,在代表武士時代結束的明治維新時,忌於「坂」字可拆為「士反」,有「武士造反」之諱,所以於明治三年(1870年)更名為「大阪」。在正體漢字地區,因為「坂」字未收錄於Big5編碼中,所以許多業者(例如光榮出品的戰國遊戲系列中文版)常以「阪」字代替,以致現時仍然有不少華人誤植為「大阪之陣」。.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之间大坂之役和日本相似

大坂之役和日本有(在联盟百科)26共同点: 大名 (称谓)大阪大日本帝國京都二條城伏見城佛寺征夷大將軍德川家康神武天皇織田信長豐臣氏越前國茶道關原之戰關白歌舞伎江戶城江户幕府江户时代战国时代 (日本)明治明治天皇明治维新

大名 (称谓)

大名()是日本封建時代對一個較大地域領主的稱呼,由名主一詞轉變而來。 日本建立統一的國家武力以前,土地或莊園的領主為了保護自家產業,大多擁有自己的武力,以武士為骨幹。所謂「名主」,就是在東日本土地或莊園的領主,西日本則稱為庄屋,九州則稱為肝煎——武力較強、領地較大達到十數村,甚至管轄一整個令制國的領主就是大名主(或大庄屋、大肝煎),簡稱「大名」,有些勢力範圍廣達數個令制國的大名,又被稱做大大名;否則即為小名;全部大小領主可以合稱為大小名。日本各時代對「大名」的資格定義不盡相同,不過同樣都是指一個較大地域的領主。.

大名 (称谓)和大坂之役 · 大名 (称谓)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大阪

#重定向 大阪市.

大坂之役和大阪 · 大阪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大日本帝國

#重定向 大日本帝国.

大坂之役和大日本帝國 · 大日本帝國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京都

京都()是日本一座擁有悠久歷史的城市,於794年起被定為日本的首都,當時名為「平安京」,此後多次成為日本首都,成為日本的政治及文化的中心。「首都」在日本當時稱為「京都」,後來成為了此城市的專有名詞。 在平安時代之前,飞鸟京和恭仁京等故都称为京都。而平安京的都城京都,则是在平安时代后期才定为都城,曾同时被称为“京”或“京都”。此后,曾依次被称为“京之都”(きょうのみやこ)、“京”(きょう)。京都最后成为平安京的固有名称被沿用下来。建都之时曾被称为“北京”、“北都”,奈良則当时被称为“南都”。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南都”也成为奈良的代名词。.

京都和大坂之役 · 京都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二條城

二條城是一座位於日本京都府京都市中京區二條城町的城堡,建設於江戶時代初期(1603年)。曾经是德川家康的寓所。位於京都市街的一座平城。1994年,被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列入世界遺產中的古都京都的文化財之一。狹義上,二條城,就是江戶時代築起的城池,但是在廣義上,是指第十三代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輝的居城、織田信長為十五代將軍足利義昭建造的城池,1573年织田信长举兵将足利义昭放逐河内,此城便被焚毁,在其它地方另筑二条御所,之后献给皇太子。但是一般所提及的二條城,是德川家康築城的二條城(朝廷則稱之為二條亭)。1867年(慶應3年)第十五代將軍德川慶喜,在二条城舉行「大政奉還」儀式,將政權歸還給了天皇,二条城因而聞名。1871年(明治4年) 二之丸御殿作為京都府廳舍。1873年(明治6年)除二之丸外歸陸軍省。1885年(明治18年)京都府的新廳舍完成移轉新址後,二之丸御殿開始修理直到1892年(明治25年)。1893年(明治26年)到1894年(明治27年)將桂宮邸本丸移築,始有本丸御殿。1915年(大正4年)大正天皇即位儀式大典於二之丸御殿舉行,並開始增建南門二之丸御殿的附屬建物。1939年,天皇又將之賜給宮内省,並於隔年更名為「元離宮二條城」,正式對外開放參觀。 二條城內值得參觀的地方眾多,其中被列為國寶的二之丸御殿六棟共有33個房間,建物面積3,300平方米(1000坪),鋪設了超過800疊的塌塌米(400坪)。 Image:Nijo Castle Karamon1.JPG|唐門 File:Nijo Castle.jpg|二之丸御殿庭院一侧 File:Nijo Castle Ninomaru 01.JPG|二之丸御殿玄關的雕刻 File:Nijojo-roka-tenjo2.jpg|二之丸御殿的勅使之間前面廊下的藻井 File:Nijojo-ninomaru-garden01s3s4592.jpg|二之丸御殿的庭院 File:Nijo Castle mars 2009 008.jpg|本丸御殿.

二條城和大坂之役 · 二條城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伏見城

伏見城是日本戰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和江戶時代初期的城堡。別名為桃山城或伏見桃山城。現時在京都府的伏見區。.

伏見城和大坂之役 · 伏見城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佛寺

佛寺,又稱寺院、寺,梵文稱為精舍 vihāra, 又稱伽藍,禪宗則多稱為叢林,是佛教的宗教建築物,也是僧伽居住、修行的地方。佛寺中常有佛塔。佛寺的管理者稱為住持 (中國北方多稱為 方丈)。上座部佛教在滇西地区的佛寺又称为奘房,管理者俗称“老佛爷”。.

佛寺和大坂之役 · 佛寺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征夷大將軍

--夷大將軍在日本历史上,原為大和朝廷為對抗蝦夷族所設立的臨時的高級軍官職位,本應於停戰時即功成身退。「夷」其实是指曾在本州和北海道居住的蝦夷族(阿伊努族),而「将军」一词指军阶中的高級領導職。征夷大將軍的衙門称为幕府,故中文俗稱征夷大將軍為「幕府將軍」,也常簡稱其為「將軍」。 12世紀末,幕府將軍轉為所有武士與軍人的首領、總代表。1192年,源賴朝於消滅把持朝政的武家政權伊勢平氏及東北豪族奧州藤原氏之後出任征夷大將軍,創立镰仓幕府,一時間能夠統領各地諸侯與軍人,故一直保留著將軍之頭銜,以後的幕府將軍皆襲用「征夷大將軍」之官位。由1192年开始,大部分幕府将军或武家取代日本皇室與天皇,掌握日本實際政權,直到1868年明治维新為止,相关政治地位日后由太政大臣及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取而代之。 由於將軍為首的幕府掌握實際政權,明朝朝廷也封一部分室町幕府将军为“日本国王”(例如足利义满)。而鎌倉幕府和江戶幕府将軍時不受封日本國王,江戶幕府将軍大多自號為“日本國大君”。在歐美,由於將軍的長期世襲統治,到後來歐洲人執訪日本,一直誤以為「將軍」就是日本的天皇。直到江戶幕府末年,美國派到日本的特使也還沒有弄清楚。.

大坂之役和征夷大將軍 · 征夷大將軍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德川家康

没有描述。

大坂之役和德川家康 · 德川家康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神武天皇

武天皇(),是神話中日本第一代天皇,天照大神後裔,最早在《古事記》中則名為神倭伊波禮毘古命()。較晚成書的《日本書紀》中的漢字譯為神日本磐余彥尊(),傳說他建立最早的大和王權,為日本開國之祖與天皇之濫觴。.

大坂之役和神武天皇 · 日本和神武天皇 · 查看更多 »

織田信長

織田信長()()是活躍於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的戰國大名,於1568年至1582年間,作為掌握日本政治局勢的領導人,推翻了名義上管治日本逾200餘年的足利幕府,使從應仁之亂起持續百年以上的亂世步向終結。在日本歷史上,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並稱「戰國三英傑」。 織田信長於1534年在尾張國(今愛知縣西部)(一說那古野城)出生。幼名吉法師,通稱三郎。在父親織田信秀死後,以嫡長子身份繼承家督。在國內爭亂中打敗同母弟信行(別稱信勝)、清洲城主織田信友、犬山城主織田信清和岩倉城主織田信安尾張分家等勢力,成功統一尾張。於擊破周邊敵對勢力三河今川氏與美濃齋藤氏與南近江六角氏後,擁立足利義昭為將軍上洛(到京都)。 之後義昭與信長為敵,下令給武田氏、淺井氏、朝倉氏、比叡山延曆寺、鈴木雜賀眾、石山本願寺等勢力,組成第一次信長包圍網。信長逐一消滅各個勢力,瓦解了包圍網,並放逐義昭。正當信長逐漸把勢力由京畿一帶擴展至中國地方時,1582年(天正十年)遭家臣明智光秀背叛(本能寺之變)而死,屍首下落不明,通說是遭大火焚毀。.

大坂之役和織田信長 · 日本和織田信長 · 查看更多 »

银(silver)是一种化学元素,化学符号Ag(来自argentum),原子序数47。银是一种柔软有白色光泽的过渡金属,在所有金属中导电率、导热率和反射率最高。銀在自然界中的存在方式有纯净的游离态单质(自然银),与金等其他金属的合金,还有含银矿石(如辉银矿和角银矿)。大部分银都是精炼铜、金、铅和锌的副产品。 银不易受化學藥品腐蝕,长久以来被视为贵金属。银比金来源更丰富,在现代以前的货币体系中作为硬币使用,有时甚至和金一道使用。除了货币之外,银的用途还有太阳能电池板、净水器、珠宝和装饰品、高价餐具和器皿(银器),银币和还可用于投资。银在工业上用于和导体、特制镜子、窗膜和化学反应的催化剂。银的化合物用于胶片和X光。稀硝酸银溶液等银化合物会产生,可以消毒和消灭微生物,用于绷带、伤口敷料、导管等医疗器械。.

大坂之役和銀 · 日本和銀 · 查看更多 »

豐臣氏

豐臣氏是安土桃山時代時授與掌握政權的關白羽柴秀吉的姓氏。 當時公卿的姓有源平藤橘(源氏、平氏、藤原氏、橘氏)以及可以與之相匹敵的新姓菅原氏、賀茂氏、大江氏等,而朝廷則在1586年時下賜給秀吉豐臣朝臣的氏姓(本姓)。 對照明智光秀等人當初賜九州名族的苗字,豐臣此朝臣姓,也與九州島有關,大宰府所在地豐後國,在律令制前即為豐國,豐臣秀吉死後其主祀神社,亦為豐國神社。 有說法「豐臣」(とよとみ)姓是取自於聖德太子的本名「豐聰耳」(豊聡耳/とよとみみ)。 以一介平民出身而沒有一門眾家臣團的秀吉,賜給有力家臣與大名豐臣朝臣的氏姓和羽柴的苗字,使大名們要自稱為豐臣朝臣羽柴何某,達到類似自己一族的效果(江戶幕府時代,許多大名是德川氏與松平氏出身,豐臣政權可以與之做對照)。 後來德川氏穩定霸權的過程中,允許當初被賜豐臣朝臣、羽柴氏的大名們,可以捨棄這個姓。江戶時代還以豐臣朝臣為本姓的大名家,只有秀吉夫人北政所(寧寧)娘家木下氏。木下氏在明治維新後因為本姓與苗字合一的法令,必需只能使用其中一個姓,至此豐臣氏不復存在,現今豐臣姓的日本人基本上是崇拜秀吉才改的。.

大坂之役和豐臣氏 · 日本和豐臣氏 · 查看更多 »

越前國

越前國()為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北陸道,又稱越州。越前國的領域大約為現今福井縣的嶺北地方及敦賀市,初設之時的國領更大,還包含現在的石川縣全境。.

大坂之役和越前國 · 日本和越前國 · 查看更多 »

茶道

#重定向 日本茶道 Category:日語借詞.

大坂之役和茶道 · 日本和茶道 · 查看更多 »

關原之戰

原之戰(関ヶ原の戦い、大日本帝國陸軍參謀部出版書籍使用關原之役)是日本廣義的戰國時代末期或安土桃山時代發生於美濃國關原地區的一場戰役,交戰雙方為德川家康領下的東軍以及石田三成等組成的西軍。最終在西軍將領小早川秀秋叛變的情況下,這場戰爭在一天內即分出了勝負,德川家康取得了統治權,三年後成立德川幕府。此戰也被譽為「決定天下的戰爭」(天下分け目の戦い),是戰國時代影響最重大的戰役。.

大坂之役和關原之戰 · 日本和關原之戰 · 查看更多 »

關白

白為日本的古代職官。關白本為「陳述、稟告」之意,關白一詞由中國傳入日本,典故出自《漢書·霍光金日磾傳》「諸事皆先『關白』光,然後奏天子」,也就是說任何大事皆先陳述或稟報給霍光知道,然後上奏於皇帝。因霍光受封博陆侯,故又名博陸。中國亦有許多官位,原本只是個動作,即動詞變成名詞的事例,如總督、巡撫、提督、巡按。 關白作為實際職務的名稱始於日本的獨創,為攝政一职在天皇成年後的称呼。在古代日本,攝政並不常見,後至平安時代,藤原氏始開關白一例。而攝政與關白,合稱攝關。當時藤原氏掌控朝廷並且架空天皇,所以攝關一變為常設職位,幾乎每一代天皇皆有攝關執政。藤原氏的嫡派後裔繼承攝關之職,即稱為攝關家。 後來太上天皇的院政與武士興起,攝關家的權力衰落。藤原氏再分為五支,他們是近衛、九條、二條、一條和鷹司。自此五家輪替此職,稱五攝家。到室町時代後,攝關與朝廷一樣變成有名無實。關白退位後稱太閤,若太閤出家为僧,则称为“禪閤”,自豐臣秀吉後,有鷹司政通適合此稱。關白除豐臣秀吉(1585年-1591年)(因他買通近衛前久收他為猶子)及豐臣秀次(1591年-1595年)兩任外,概由藤原氏或五攝家所任。日本最後一任關白是二條齊敬,任職於孝明天皇文久三年(1863年)至慶應二年(1866年)。.

大坂之役和關白 · 日本和關白 · 查看更多 »

金(gold)是化学元素,化学符号Au(来自aurum),原子序数79。纯金是有明亮光泽、黄中带红、柔软、密度高、有延展性的金属。金在元素周期表中在11族,属过渡金属,是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几种元素之一。金在标准状况下是固体,在自然界中常以游离态单质形式(自然金)存在,如岩石、地下及沖積層中堆积的砂金或金粒。金能和游离态的银形成固溶体琥珀金,在自然界中也能和铜、钯形成合金。矿物中的金化合物不太常见,主要是碲化金。 金的原子序数在宇宙中天然存在的元素中是较高的。据信这种重元素是在两颗中子星碰撞时的超新星核合成中产生,在太阳系形成前的尘埃中就已存在。由于地球形成之初还处于熔化状态,的金几乎都已沉入地核。因此,现在地球上地壳和地幔的金多是拜后来后期重轰炸期(约40亿年前)的小行星撞击事件所赐。 金能抵抗单一酸的侵蚀,但却能被王水溶解(“王水”因此得名)。这种混合酸能和金反应生成四氯合金酸根离子。金也能溶于碱性氰化物溶液,这是其开采和电镀的原理。能夠溶解銀及卑金屬的硝酸不能溶解金,这些性質是黃金精煉技術的基础,也是用硝酸来鉴别物品裡是否含有金的原理,这一方法是英語諺語「acid test」的語源,意指用「測試黃金的標準」来測試目標物是否名副其實。此外,金能溶于水銀,形成汞齊(也是一种合金),但这并非化学反應。 金在有历史记载以前就是一種廣受歡迎的貴金屬,用于貨幣、保值物、珠寶和艺术品。以前国内和国际通常实行以金为基础的金本位货币制度,但1930年代时金币已停止流通。70年代,随着布雷頓森林協定的结束,世界范围内的金本位制终于让位给法定货币制度。不过因其稀有,易于熔炼、加工和铸币,色泽独特,抗腐蚀,不易和其他物质反应等特点,金的价值不减。 底,人类总共开采18.36万公噸(相当于9513立方米)的金。 产量中的50%用于珠宝,40%用于投资,还有10%用于工业。 因其高延展性,抗腐蚀性,在大多数反应中的惰性和导电性,金一直在各类电子设备中用作耐腐蚀的电子连接器,这是它的主要工业用途。此外它还用于屏蔽红外线,生产和金箔,以及修补牙齿。有些金盐在医学上仍作为消炎药使用。.

大坂之役和金 · 日本和金 · 查看更多 »

歌舞伎

歌舞伎()是日本独有的剧场艺术,同时也是日本的传统文化之一。它于1965年4月20日指定为日本的。同日文化財保護委員会告示第18号「無形文化財を重要無形文化財に指定する等の件」 而由传统风格表演的歌舞伎于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杰作”, 2009年9月正式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目录。.

大坂之役和歌舞伎 · 日本和歌舞伎 · 查看更多 »

江戶城

江戶城()是位於日本東京都千代田區千代田(古武藏國豐島郡江戶)的城堡,別名為江城()、千代田城(),為日本規模最大的城郭,周長含外郭約4日-里-(15.6公里)。江戶時代的統治者德川將軍家在此居住歷經十五代,统治天下二百六十五年,至1868年遷出為止。其城址即現今的皇居,但使用區域與江戶時代有所不同。.

大坂之役和江戶城 · 日本和江戶城 · 查看更多 »

江户幕府

江戶幕府(),又称德川幕府(),是日本歷史上第三個、也是最後一个幕府政權,由德川氏開設於江戶(今东京)而得名。自創始者德川家康1603年受封征夷大將軍開始,直到1867年末任將軍德川慶喜大政奉還於明治天皇為止。.

大坂之役和江户幕府 · 日本和江户幕府 · 查看更多 »

江户时代

江戶時代(1603年—1867年),又稱德川時代,是指日本歷史中在江户幕府(德川幕府)統治下的時期,從慶長8年二月十二(1603年3月24日)德川家康被委任為征夷大將軍在江戶(現在的東京)開設幕府時開始,到慶應3年十月十四(1867年11月15日)大政奉還後結束,為期264年。.

大坂之役和江户时代 · 日本和江户时代 · 查看更多 »

战国时代 (日本)

日本的戰國時代,簡稱戰國,是日本历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一般是指1467年足利義政時期的應仁之亂开始的长达一百五十多年的政局紛亂及群雄割據的一段時期。最終,歷經一個半世紀的混戰,德川家康在1603年建立了江戶幕府,1615年滅豐臣氏,正式統一全國。.

大坂之役和战国时代 (日本) · 战国时代 (日本)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明治

明治是日本明治天皇在位期間使用的年號,時間為1868年10月23日(旧历9月8日)至1912年7月30日。.

大坂之役和明治 · 日本和明治 · 查看更多 »

明治天皇

明治天皇(;),為日本第122代天皇(1867年-1912年在位)。諱睦仁,孝明天皇第二子,母為典侍中山慶子。出生時稱號為祐宮,徽印印號為永。.

大坂之役和明治天皇 · 日本和明治天皇 · 查看更多 »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又稱為「御一新」,是指十九世紀中後期日本的一段歷史時期。於這段時期,由維新志士所建立的新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現代化改革,促使日本天皇制度和新的行政體系的確立。 明治維新前夕,日本在洋人船堅炮利的衝擊之下,由一群有知者組成「薩長土肥」藩士成立的新政權在戊辰戰爭中消滅德川幕府和反抗者,推行版籍奉還,結束長達六百多年的武士封建制度,以藩閥和資本家取代武士階級的統治。日本透過推行天皇親政和議會政治(合議),建立三權分立的新式政府。经济上推動了財政統一,穩定幕府後期嚴重負債的國家財政;並推行殖产兴业,掌握新式技术,實現国家工业化,生產力大幅提升。教育也進行了大規模改革,價值觀的西化也為日後的政治和經濟變化埋下遠因。在外交上成功廢除了與外國签订的不平等條約,繼續江户時代以來對蝦夷地的開發,旁及琉球,並積極实现日韓合併,乃至於日後拓展海外殖民地等,日本出現了「脫亞入歐」的風氣,都源於此使國力大幅膨脹的變革,是日本近代史上的重要轉捩點,日本的明治维新十分有意义,因为它是当时亚洲众推行改革的国家之中,少數成功改革的国家。.

大坂之役和明治维新 · 日本和明治维新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大坂之役和日本之间的比较

大坂之役有248个关系,而日本有1073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6,杰卡德指数为1.97% = 26 / (248 + 1073)。

参考

本文介绍大坂之役和日本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