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士巴丹拿道

指数 士巴丹拿道

士巴丹拿道(Spadina Avenue)是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市中心一條主要南北向街道,南起嘉甸拿高速公路,北至布落街。介乎嘉甸拿公路和安大略湖湖濱的路段正式名稱為下士巴丹拿道(Lower Spadina Avenue),而布落街以北路段的正式英文名稱則為「Spadina Road」。.

16 关系: 加拿大多伦多多伦多华埠多倫多市中心多倫多市政廳多倫多地鐵多倫多公車局多倫多路面電車系統安大略省安大略湖巴佛士街彌敦菲臘廣場嘉甸拿高速公路犹太人皇后街 (多倫多)登打士街 (安大略省)

加拿大

加拿大(英语、法语:Canada,IPA读音:(英)(法))为北美洲国家,西抵太平洋,东至大西洋,北滨北冰洋,东北方与丹麦领地格陵兰相望,东部与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相望,南方及西北方与美国接壤。加拿大的领土面积达998万平方公里,为全球面积第二大国家。加拿大素有「枫叶之国」的美誉,渥太华为该国首都。 加拿大在1400年前即有原住民在此生活。15世纪末,英国和法国殖民者开始探索北美洲的东岸,并在此建立殖民地。1763年,当七年战争结束后,法国被迫将其几乎所有的北美殖民地割让予英国。在随后的几十年中,英国殖民者向西探索至太平洋地区,并建立了数个新的殖民地。1867年7月1日,1867年宪法法案通过,加拿大省、新不伦瑞克、新斯科舍三个英属北美殖民地组成加拿大联邦,其中加拿大省分裂为安大略和魁北克。在随后100多年里,其它英属北美殖民地陆续加入联邦,组成现代加拿大。 加拿大是实行聯邦制、君主立憲制及議會制的國家,由十个省和三个地区组成,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為國家元首及加拿大君主,而加拿大總督為其及政府的代表。加拿大是双语国家,英语和法语为官方语言,原住民的語言被認定為第一語言。由於位於高緯度地廣人稀,该国是世界上擁有多元化種族及文化的國家,也是移民為主的国家,约五分之一的国民出生于境外,近年來移民大部分來自亞洲。 得益於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高度發達的科技,加拿大是富裕、经济发达的国家。以国际汇率计算,加拿大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全世界排名第十六,人类发展指数排名第十。它在教育、政府的透明度、自由度、生活品质及经济自由的都名列前茅。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是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美空防司令部、七大工業國組織、二十国集团、英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及太平洋岛国论坛的成员。.

新!!: 士巴丹拿道和加拿大 · 查看更多 »

多伦多

多伦多(英语/法语:Toronto),是北美洲国家加拿大安大略省首府,加拿大的最大城市。 多伦多坐落在安大略湖西北岸的南安大略地区。根据2012年七月的加拿大人口普查,多伦市人口达2,790,060,为加拿大最大城市。多伦多市是大多伦多地区的心脏地区,也是安大略省南部人口稠密区(称作“金馬蹄地區”)的一部分。这些大多伦多地区自治区的数据表格被列在了城市区有5,132,794名居民。在2011年人口普查中,多倫多人口普查區有5,583,064名居民,而覆蓋範圍較廣的大多倫多地區則有6,054,191名居民。 作為加拿大的经济中心,多伦多是一個世界级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 多伦多在经济上的领先地位在于金融、商业服务、电信、航太、交通运输、媒体、艺术、电影、电视製作、出版、软件、医药研究、教育、旅游、体育等产业。 (2007) - 、 和 。于2007年3月1日查阅多伦多证券交易所是世界第七大交易所,总部设于市内,有多数加拿大公司在这里上市。 多伦多的国际性人口 体现出它是前往加拿大移民的重要落腳點。而市内49%的人口是在加拿大以外誕生,也造就多倫多成為世上種族最多樣化的城市之一。目前多伦多的低犯罪率、潔淨的環境、高生活水准、以及对多樣文化的包容性,令該市被多個经济学智囊团列为世界上最宜居的城市之一。另一方面,多伦多於2006年被列為加拿大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 大约1/3的加拿大人居住在距多伦多两小时车程的郊区。加拿大大约1/6的就业机会在该市。 多伦多当地的華僑及華裔人口多达四十萬,相當於加拿大全國約百分之一的人口。.

新!!: 士巴丹拿道和多伦多 · 查看更多 »

多伦多华埠

多伦多华埠(Toronto Chinatown)泛指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市及其周邊城鎮(大多倫多地區)華人居民和商戶林立的地區。華人從1870年代起遷移到多倫多,到了1900年市内約有200名華人和95家華人商戶,並出現多倫多首個华埠。位於多倫多市中心登打士西街夾士巴丹拿道的中區華埠在1960至70年代成型,而隨著中區華埠的房價上揚,部分華人於1970年代遷至多倫多市東部河谷區(Riverdale),從而形成東區華埠。1980和90年代的香港移民潮為大多倫多地區帶來更多華人,東面的士嘉堡和北面的萬錦和列治文山亦成為華人的熱門聚居地點,並構成現時大多倫多地區擁有多個華人聚居地和商業區的局面,而部分機構(如多倫多旅遊局)亦將這些市中心以外的新興華人社區稱為華埠或唐人街。 現時大多倫多地區约有40多万华人,是北美有最多華人居住的都會區之一。.

新!!: 士巴丹拿道和多伦多华埠 · 查看更多 »

多倫多市中心

多倫多市中心(英語:Downtown Toronto)是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市的商業中心區。市中心南臨安大略湖、北至布羅爾街(亦包含央街夾布羅爾街以北的部分地段)、東臨當河、西至巴佛士街。多倫多市中心是加拿大的銀行和金融業重鎮,區内佈滿加拿大主要公司的全國總部。此外,據加拿大統計局的2006年人口普查資料所示,多倫多市中心約有16萬9千名常住居民,較2001年上升10%,較1976年更上升30%,是市内人口增長速度最快的社區之一。近年區内有不少多層分契式公寓大廈陸續落成,而區内多個地標(如央-登打士廣場和皇家安大略博物館)亦相繼被翻新和重修。每天約有80萬人在日間時段進出多倫多市中心。 現時市中心東南部的舊城區於1790年代被英國殖民政府劃為約克鎮,並成為上加拿大的首府。約克鎮於1834年改為多倫多市後,首座市政廳亦設於此處。到了19世紀末期,多倫多市逐漸從原約克鎮鎮址往西伸延,而多倫多的金融區亦陸續轉移到央街以西的國王街和威靈頓街。該帶於1904年經歷大火災後展開重建工作,市内首批摩天大廈隨之而現,而多座於二戰後新建的大廈中亦於全國最高建築中榜上有名。 市中心可再細分為不同的社區,如中區華埠、娛樂區和聖羅倫斯區等。.

新!!: 士巴丹拿道和多倫多市中心 · 查看更多 »

多倫多市政廳

多倫多市政廳(Toronto City Hall)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市中心皇后西街與卑街的交界處,是多倫多市政府的總部所在,亦是多倫多的第四代市政廳。市政廳連同對出的彌敦菲臘廣場皆由芬蘭建築師維爾尤·勒維爾設計,於1965年開幕,取代於1899年落成的舊市政廳。此處原為第一代多倫多華埠所在;為了進行市政廳及廣場工程,該處的建築於1950年代拆卸,而中區華埠亦往西遷移至士巴丹拿道夾登打士西街一帶。 市政廳由兩座不同高度的大樓組成,而兩座大樓的平面均呈弧狀。東大樓樓高,設有27層;而西大樓則樓高,設有20層。呈飛碟形狀的市議會議事廳座落兩座大樓之間,整體佈局有如兩雙手守護著議事廳,而從高空俯瞰則有如一隻睜開的眼睛。市政廳的獨特外形令其成為多倫多市的主要地標之一;多倫多市的市旗、市徽和標誌皆以市政廳為主題。另外,《生化危機》電影系列中浣熊市市政廳亦由多倫多市政廳扮演。.

新!!: 士巴丹拿道和多倫多市政廳 · 查看更多 »

多倫多地鐵

多倫多地鐵及輕鐵路線(Toronto Subway and RT)是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市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首條路線於1954年落成,同时也是加拿大的第一条地铁线。系統現時包括4條路線(其中一條為架空輕鐵)及75個車站,路線總長度達76.9公里。 多倫多地鐵由多倫多運輸局(TTC)營運,2017年第三季平均工作日乘客量為每天924,900人次。地鐵系統收費劃一為單程成人3.25加元,乘客可購買代幣,3個成人單程代幣售9加元。 多倫多地鐵是軌道運輸標竿聯盟(NOVA)的成員之一。.

新!!: 士巴丹拿道和多倫多地鐵 · 查看更多 »

多倫多公車局

#重定向 多倫多運輸局.

新!!: 士巴丹拿道和多倫多公車局 · 查看更多 »

多倫多路面電車系統

多倫多路面電車系統(Toronto streetcar system)由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市的11條路面電車綫組成,由市立的多倫多運輸局營運。系統全長305.8公里,主要集中於多倫多的市中心和湖濱區,部份路綫的歷史可追溯至19世紀。與現代的輕鐵系統有所不同,多倫多大部份路面電車綫並未與其他交通分隔。此外,電車通常會像巴士般在各大路口停靠讓乘客上落,沿綫固定車站也只佔少數。縱使如此,部份路綫亦如現代輕鐵般在專用路段上行駛。 電車系統與同屬多倫多運輸局的地鐵系統於多處衡接,乘客於部份車站在電車和地鐵系統之間換乘時更無需顯示付費證明。 路面電車已被多個北美城市淘汰,但多倫多的電車系統仍深受乘客歡迎。多倫多運輸局五條最繁忙的路面公交路綫中,有四條是電車綫。而電車系統於2006年的全年載客量則達5千2百萬人次。.

新!!: 士巴丹拿道和多倫多路面電車系統 · 查看更多 »

安大略省

安大略省(英语、法语:Ontario),簡稱安省,位于加拿大的東部,面積約100萬平方公里,加拿大的首都渥太华也在安大略省。安大略是加拿大人口最多的省份,根據2015年7月統計数据显示,安大略人口大約有1379萬。.

新!!: 士巴丹拿道和安大略省 · 查看更多 »

安大略湖

安大略湖(Lake Ontario)北邻加拿大安大略省,南毗尼亚加拉半岛和美国纽约州,是北美洲五大湖之一。.

新!!: 士巴丹拿道和安大略湖 · 查看更多 »

巴佛士街

巴佛士街(英文:Bathurst Street)為加拿大安大略多倫多的一條主要南北大道。多倫多段的長度為。此道路於2004至2007年被選為安大略省十大最差道路之一。跟多倫多其他的南北路線一樣,巴佛士街多倫多段於士刁士大道(Steeles Avenue)完結。當巴佛士街進入多倫多以北的約克區,巴佛士街被稱為約克38號區道(York Regional Road 38)。 巴佛士街沿線普遍為一些住宅區。另外,巴佛士街為多倫多猶太人普遍聚居的地方。多數猶太人住在羅倫詩大道(Lawrence Avenue)以南的一帶。近年來,猶太人有遷移北的趨勢,有見及此,猶太人社區現已伸延到士刁士大道,甚至抵達約克區旺市及烈治文山市約克49號區道(York Regional Road 49)附近。所以,沿著巴佛士街,有很多猶太人教堂。其他猶太人社區的設施包括巴佛士街猶太人社區中心(Bathurst Street Jewish Community Centre)、猶太人大屠殺教育及紀念中心(Holocaust Educational and Memorial Centre)、猶太女性中心(National Council of Jewish Women)及以色列的驕傲猶太教堂(Pride of Israel Synagogue)等等。 除了猶太人以外,巴佛士街亦有不少俄羅斯人居住。他們普遍沿著巴佛士街居住,由雪柏大道(Sheppard Avenue)至士刁士大道最為明顯。因此,巴佛士街與士刁士大道的交界被稱為「小莫斯科」(Little Moscow)。.

新!!: 士巴丹拿道和巴佛士街 · 查看更多 »

彌敦菲臘廣場

彌敦菲臘廣場(Nathan Phillips Square)是多倫多市政廳前院的大眾廣場,位於皇后西街和卑街交界處,以1955年-1962年期間擔任市長的--(Nathan Phillips)命名。廣場在1965年啟用,和市政廳一樣,都是出自芬蘭建築師Viljo Revell手筆。這裡舉辦過不少演唱會、藝術展覽、冬季燈飾節和包括示威在內的公眾活動,亦是每週開放一次的「農夫市場」所在地。.

新!!: 士巴丹拿道和彌敦菲臘廣場 · 查看更多 »

嘉甸拿高速公路

嘉甸拿高速公路(Gardiner Expressway)是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市的一條高速公路,西端於怡陶碧谷與427號省道和伊利沙伯皇后道交匯,東端則於多倫多市中心東南角與當河谷園林公路交匯,走綫大致跟隨安大略湖的湖岸綫。 此公路以大多倫多市首任主席嘉甸拿(Frederick G. Gardiner)命名。含伯河以東的路段從1955年至1964年間由大多市政府動用省政府提供的款項修建而成,來回合共六條行車綫,時速限制為90公里;含伯河以西的路段過去則屬達致省道資格的伊利沙伯皇后道,來回合共十條行車綫,時速限制為100公里。公路現時全綫由多倫多市政府管理。 隨著公路的狀況漸趨殘舊,市內各界亦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案,包括將公路拆除或把市中心內的高架路段改為地底路段。當河以東的高架路段於2001年拆除,而市政府現在則研究拆除介乎渣佛士街和當河之間高架路段的方案。.

新!!: 士巴丹拿道和嘉甸拿高速公路 · 查看更多 »

犹太人

犹太人(יְהוּדִים,),又称犹太民族,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的一个族群。根据犹太教律法《哈拉卡》的定义,一切皈依犹太教的人(宗教意义)以及由犹太母亲所生的人(種族意义)都属于犹太人。犹太人发源于西亚的以色列地或希伯来地。犹太人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犹太教是维系全体犹太人之间认同感的传统宗教。犹太教不欢迎外族皈依,要皈依犹太教的外族人必须通过考验才可以,虽然如此历史上世界各地仍有小部分不同肤色的人群通过皈依犹太宗教而成为犹太族群的一部分,而犹太人也由此从阿拉伯半岛的一个遊牧民族,发展成为遍布全球的世界性族群之一。 根据有关犹太人组织的统计,2007年全球犹太人总数约在1,320万人左右,其中540万人定居在以色列,530万人居住在美国,其余则散居在世界各地。犹太人口总数仅占全球总人口的0.2%, based on 。根据其他组织的统计,美国国内的犹太人人数则达到650万人或美国人口的2%。上述数据也包含了自认为是犹太人但没有归属于任何犹太社团组织的人群,但事实上,全球犹太人的总人口数很难得到准确统计,因为犹太人的定义存在多种标准和界定方式,导致统计的准确性受到了影响。.

新!!: 士巴丹拿道和犹太人 · 查看更多 »

皇后街 (多倫多)

皇后街(英文:Queen Street)為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市內的一條主要東西大道,其長度為。皇后街東起佛靈伏道,西至羅斯佛大道(Roncesvalles Avenue)和皇帝街(King Street)的交界處,並在駁上皇后道(The Queensway),向西通往怡陶碧谷和密西沙加(在皮爾區内為20號區道)。皇后街被央街(Yonge Street)分為東西兩部分:央街以東稱為皇后東街(Queen Street East);央街以西則稱為皇后西街(Queen Street West)。皇后東街以住宅區居多,而皇后西街以商業及住宅區佔大多數。 皇后街於1793年建造,為多倫多道路系統中安大略湖湖岸綫以北的第一條東西基線,因此多倫多及周邊地區的東西街道都以皇后街作準,與其平行。初建成時,本街道稱為地段街(Lot Street),後於1851年更名為皇后街,以紀念維多利亞女王。 介乎大學大道(University Avenue)和士巴丹拿大道(Spadina Avenue)之間的一段皇后街在過去二十五年間聚集了不少特色音樂及時裝商店,因此亦成為多倫多最著名的購物街之一。此段皇后街也接近多倫多大學、懷雅遜大學和安大略省美術學院的校園,並為其帶來年輕的藝術和音樂文化。CHUM傳媒集團旗下的地區電視台Citytv和音樂頻道MuchMusic於1987年進駐皇后西街299號廣播大樓後,更令該帶成為多倫多的傳媒業重鎮之一。種種因素令皇后街成為舉世聞名的國際美術中心,以及多倫多的主要遊客熱點。 多倫多市政府曾於1940年代計劃在市中心一段皇后街底下興建一條地下隧道以供路面電車行駛,從而避開路上的交通。然而,由於來自聯邦政府的撥款出現變數,市政府決定專注發展央街線而擱置皇后街線的工程。到了1950年代末,有見於皇后街在東區被安大略湖湖岸綫截斷,而布落街(Bloor Street)橫跨當河谷的天橋行車綫下則已有預留位置興建鐵路,市政府遂決定將東西地鐵綫建於布落街下,即現今的布落-丹佛線。其後當局曾於1960-70年代將皇后街地鐵綫保留在鐵路規劃大綱中,但最後亦被無限期擱置。現時皇后街上的軌道交通是由多倫多公車局(TTC)旗下的501號街車線提供。.

新!!: 士巴丹拿道和皇后街 (多倫多) · 查看更多 »

登打士街 (安大略省)

登打士街(Dundas Street),舊譯旦打街,是加拿大安大略省西南部一條主要街道,東起多倫多,西至倫敦,以中途經過的登打士鎮為名。登打士街部分路段過往曾屬安大略省5號公路,但此省道資格已於1998年取消;現時登打士街位於荷頓區内的路段則隸屬荷頓區5號區道。 登打士街在多倫多市以內有東西之分:央街以西為登打士西街,以東則為登打士東街。登打士街與央街的交界處為多倫多伊頓中心、央-登打士廣場和懷雅遜大學部分建築所在,而該處亦是市內最繁忙的十字路口之一。為了方便行人,市政府於2008年在此處設置多倫多首個全向十字路口系統。--旗下的503號路面電車線則駛經布落街和百樂匯道之間的一段登打士街。 20世紀20年代起,多倫多舊中區華埠從皇后西街沿伊利沙伯街向北擴展至登打士西街,令登打士西街與卑街的交界處一帶成為舊中區華埠的一部分。然而,多倫多市政府在該世紀50至60年代在舊中區華埠的南部徵地以興建新市政廳和彌敦菲臘廣場;登打士西街沿線的華埠建築雖未受直接影響,但隨著物業東主陸續將業權售予發展商,舊中區華埠的大部分居民和商戶亦相繼遷離。當中不少居民和商戶向西遷往登打士西街與士巴丹拿道的交界處一帶,令該處發展成多倫多市中心的新中區華埠。.

新!!: 士巴丹拿道和登打士街 (安大略省)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