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基隆市和基隆要塞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基隆市和基隆要塞之间的区别

基隆市 vs. 基隆要塞

基隆市是位於臺灣東北部的都市,為中華民國臺灣省的3個市之一,古名「雞籠」,以深水谷灣之天然港灣著名,乃臺灣最北端的都市,境內的基隆港又是北臺灣首要航運樞紐,因而有「臺灣頭」與「臺灣北玄關」之稱,亦因氣候多雨而別稱「雨港」、「雨都」,與南臺灣的高雄並列為臺灣兩大。人口約37萬人。全市百分之95土地為丘陵地,東、西、南三面環山與新北市相鄰,僅北面有少量的平地與東海毗鄰。 基隆在17世紀臺灣信史記載早期,即有漢族等外來移民入墾,與世居於此的平埔族原住民共處,而西班牙殖民者更曾以基隆的和平島作為經略臺灣的基地;但到了清治雍正年間以後,基隆才逐漸有大批漢族進行開墾,而發展成為市鎮。清治末期,基隆因航運地理位置優越、加上周邊有豐富的煤礦蘊藏,官方於1875年正式設治、並將原名「雞籠」更改為基隆,開啟了都市發展的歷史。日治時期,日本當局以基隆做為全臺首要航運門戶,大力進行港口興築與市區建設,使基隆崛起成為臺灣主要都市之一,人口排名曾僅次於臺北、臺南、高雄而躍居全臺第四。日治中期的1924年,基隆正式建市。然而經歷十大建設後臺灣航運中心南移、市區與港口發展腹地受限、港口擴建計畫受阻、鄰近臺北造成的磁吸效應,導致基隆逐漸走向沒落,逐漸轉型發展為臺北都會區的衛星都市之一,其後更因為六都升格直轄市帶來的磁吸效應而造成基隆市人口嚴重外流。 憑藉著歷史遺跡與依山傍海的自然資源,基隆也是北臺灣觀光地之一,並擁有廟口夜市、巷弄小吃、豐富海產等獨具港都特色的美食文化。. 基隆要塞或稱基隆要塞司令部是位於台灣基隆市中正區祥豐街46號的一座建築。基隆要塞司令部始建於1896年,當時名為「基隆要塞指揮所」,1909年改為現名,是日治時期北台灣的軍事指揮中心之一。設計者是台灣總督府營建課工事部技師淺井新一。現在的基隆要塞司令部是一座T字型建築,修建於1928年。是一座兩層的鋼筋混凝土建築。戰後基隆要塞司令部被中華民國國軍接收,現在是行政院海岸巡防署第二海岸巡防總隊辦公場所,並不對一般公眾開放。基隆要塞司令部被列入基隆市歷史建築。.

之间基隆市和基隆要塞相似

基隆市和基隆要塞有(在联盟百科)8共同点: 大武崙砲臺太平洋战争外木山中正區 (基隆市)社寮東砲台白米甕砲台高雄市槓子寮砲臺

大武崙砲臺

大武崙砲台位於台灣基隆市安樂區,為歷經19世紀鴉片戰爭與清法戰爭的歷史砲台建築。今砲台模樣,咸信為日治時期整建所成,為了日俄戰爭防禦基隆所建,為基隆要塞十大砲台之一。.

基隆市和大武崙砲臺 · 基隆要塞和大武崙砲臺 · 查看更多 »

太平洋战争

太平洋戰爭(Pacific War,太平洋戦争;另有大東亞戰爭之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以大日本帝國為首的軸心國和以美國為首的同盟國於1941年12月7日至1945年9月2日期間的戰爭,範圍遍及太平洋、印度洋、東亞及東南亞地區。 太平洋戰爭屬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份,但與歐洲戰場不同的是,它的起因源自更早的中國抗日戰爭、以及日本與其他前一戰协约国國家的衝突,爆發的原因不太相同。 1937年,日本為應付對中國的戰爭的需求,戰略物資持續消耗,戰況卻陷入膠着,加上日本與一戰协约国國家的關係已疏远,美、英等國為了调停中日戰爭,對日本實行經濟制裁,斷絕其重要戰略物資的輸入,前者提出恢復貿易的條件為自中國撤軍。日本在發動全面戰爭與撤兵間選擇了前者,並計劃奪取東南亞的殖民地。 1941年12月7日大日本帝國海軍向美國太平洋上的海軍基地珍珠港不宣而戰,同時在西太平洋對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緬甸和菲律賓等地發動攻擊。美國、英國和中華民國向日本宣戰,而與日本同盟的歐洲軸心國納粹德國與義大利亦向美國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歐亞兩大戰場合流。在戰爭初期日軍就已佔領了太平洋約25%的地域,一直到中途島海戰時喪失四艘航空母艦而失去了太平洋主動權。接著日軍又於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上消耗甚多戰力,而美國則重組軍隊反擊,於太平洋兩線進攻。 1945年美軍收復了菲律賓並佔領了日本列島周圍的島嶼,開始以龐大規模的轟炸機群與海軍轟炸與封鎖日本,但日本堅不投降。最終美國於8月6日和9日投擲了兩顆原子彈於廣島和長崎,同時蘇聯亦宣佈廢除1941年簽署的《蘇日中立條約》並於蘇日戰爭中對日宣戰。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並於9月2日簽署投降書,太平洋戰爭和二戰結束。 太平洋戰爭對亞洲未來發展影響至深。日本失去了自1894年以來所有征服的土地(琉球除外,但此前已吞併,並於1894年成為事實),並受美軍的軍事管制,日後成為美國反共主義的亞洲根據地。太平洋戰爭也使亞洲殖民地走向「非殖民化」,並開啟了反共主義傳播的道路,促使許多亞洲國家興起獨立運動(如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印尼)或陷入戰爭中(如中國),但卻致使了多數的亞洲國家及地區變成美國的盟友,以美國的政策是從(如日本,南韓,中華民國,菲律賓等)。.

基隆市和太平洋战争 · 基隆要塞和太平洋战争 · 查看更多 »

外木山

外木山,是臺灣基隆市中山區的一個地名,位於該區北部。.

基隆市和外木山 · 基隆要塞和外木山 · 查看更多 »

中正區 (基隆市)

中正區是台灣基隆市的一個區,位於基隆市中心東北、基隆港東面,為基隆市政府所在地。.

中正區 (基隆市)和基隆市 · 中正區 (基隆市)和基隆要塞 · 查看更多 »

社寮東砲台

寮東砲台,位於台灣基隆市北端的和平島,為基隆市定古蹟,也是一處較鮮少人知的砲台遺址。.

基隆市和社寮東砲台 · 基隆要塞和社寮東砲台 · 查看更多 »

白米甕砲台

白米甕砲台(又名荷蘭城砲台或光華砲台),位於台灣基隆市中山區的太白莊,屬於基隆市市定古蹟。景點介紹-砲臺雄風,"白米甕砲台",基隆市觀光旅遊服務資訊網,.

基隆市和白米甕砲台 · 基隆要塞和白米甕砲台 · 查看更多 »

高雄市

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臺灣三大都市之一,位於臺灣西南部。其轄域東北至中央山脈及玉山主峰,西南至南海上之南沙太平島、中洲島、東沙群島。順時針方向與臺南市及嘉義縣、南投縣、花蓮縣、臺東縣、屏東縣、澎湖縣(隔海鄰接)等縣市相鄰。面積達2,952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77.4萬人,為臺灣人口排名第三的城市。高雄市自19世紀末開港,舊稱「打狗」,是高雄「たかお」(Takao)的日文發音,來自於竹林的平埔語Takou音譯近似於閩南語的「打狗」,於是漢人便以「打狗」稱之。日治時代發展為重工業林立的港埠城市與軍事要地,素有「港都」之稱,並在20世紀中葉後成為臺灣南部政治和經濟及交通中樞,並於2018年4月28日成為中華民國海洋委員會的所在地,為臺北地區以外第一個設立中央部會的地區。.

基隆市和高雄市 · 基隆要塞和高雄市 · 查看更多 »

槓子寮砲臺

槓子寮砲台,始建於台灣日治時期,位置在台灣基隆市信義區槓子寮段,地處基隆市的東北方。民國八十七年(1998年)6月23日臺灣省政府公告為省定二級古蹟,現已變更為國定古蹟,屬於關塞類。位在信義區山頂,乃基隆市眾多砲台之中較晚重整的古蹟,因交通不便而使砲台保存更加完整。.

基隆市和槓子寮砲臺 · 基隆要塞和槓子寮砲臺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基隆市和基隆要塞之间的比较

基隆市有412个关系,而基隆要塞有17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8,杰卡德指数为1.86% = 8 / (412 + 17)。

参考

本文介绍基隆市和基隆要塞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