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域名和域名系统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域名和域名系统之间的区别

域名 vs. 域名系统

網域名稱(Domain Name),簡稱域名、網域,是由一串用点分隔的名字组成的Internet上某一台计算机或计算机组的名称,用于在数据传输时标识计算机的电子方位(有时也指地理位置)。 网域名称系统(DNS,Domain Name System,有时也简称为域名)是因特网的一项核心服务,它作为可以将域名和IP地址相互映射的一个分布式数据库,能够使人更方便的访问互联网,而不用去记住能够被机器直接读取的IP地址数串。 例如,www.wikipedia.org是一个域名,和IP地址208.80.152.2相对应。DNS就像是一个自动的电话号码簿,我们可以直接拨打wikipedia的名字来代替电话号码(IP地址)。我们直接呼叫网站的名字以后,DNS就会将便于人类使用的名字(如www.wikipedia.org)转化成便于机器识别的IP地址(如208.80.152.2)。. 網域名稱系統(英文:Domain Name System,縮寫:DNS)是互联网的一项服务。它作为将域名和IP地址相互映射的一个分布式数据库,能够使人更方便地访问互联网。DNS使用TCP和UDP端口53。当前,对于每一级域名长度的限制是63个字符,域名总长度则不能超过253个字符。 开始时,域名的字符仅限于ASCII字符的一个子集。2008年,ICANN通过一项决议,允许使用其它语言作为互联网顶级域名的字符。使用基于Punycode码的IDNA系统,可以将Unicode字符串映射为有效的DNS字符集。因此,诸如“x.中国”、“x.台湾”的域名可以在地址栏直接输入并访问,而不需要安装插件。但是,由于英语的广泛使用,使用其他语言字符作为域名会产生多种问题,例如难以输入,难以在国际推广等。.

之间域名和域名系统相似

域名和域名系统有(在联盟百科)12共同点: ASCII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互联网传输控制协议保罗·莫卡派乔斯国际化域名BIND用户数据报协议ICANNIP地址WHOIS映射

ASCII

ASCII( ,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是基于拉丁字母的一套电脑编码系统。它主要用于显示现代英语,而其擴展版本EASCII則可以部分支持其他西欧语言,并等同于国际标准ISO/IEC 646。 ASCII第一次以規範標準的型態發表是在1967年,最後一次更新則是在1986年,至今為止共定義了128個字元;其中33個字元無法顯示(一些终端提供了扩展,使得这些字符可顯示为諸如笑臉、撲克牌花式等8-bit符號),且這33個字元多數都已是陳廢的控制字元。控制字元的用途主要是用來操控已經處理過的文字。在33個字元之外的是95個可顯示的字元。用鍵盤敲下空白鍵所產生的空白字元也算1個可顯示字元(顯示為空白)。.

ASCII和域名 · ASCII和域名系统 · 查看更多 »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缩写为CNNIC),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主管部门批准,于1997年6月3日成立的互联网管理和服务机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成立伊始,由中国科学院主管;2014年末,改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管。現總部位於北京市中关村南四街4号中国科学院软件园1号楼。 在很多场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都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行使相应的职权。.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和域名 ·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和域名系统 · 查看更多 »

互联网

互联网(Internet),是網路與網路之間所串連成的龐大網路,這些網路以一組標準的網路TCP/IP协议族相連,連接全世界幾十億個設備,形成邏輯上的單一巨大國際網络。,它是由從地方到全球範圍內幾百萬個私人的、學術界的、企業的和政府的網络所構成,通過電子,無線和光纖網絡技術等等一系列廣泛的技術聯繫在一起。这种将计算机网络互相联接在一起的方法可称作「网络互联」,在這基础上发展出覆蓋全世界的全球性互联網絡稱互聯網,即是互相連接一起的网络。互聯網並不等同万维网(WWW),万维网只是一個基於超文本相互鏈接而成的全球性系統,且是互聯網所能提供的服務其中之一。互聯網帶有範圍廣泛的信息資源和服務,例如相互關聯的超文本文件,还有萬維網的應用,支持電子郵件的基礎設施,對等網絡,文件共享,以及IP電話服務。.

互联网和域名 · 互联网和域名系统 · 查看更多 »

传输控制协议

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縮寫為TCP)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由IETF的RFC 793定义。在简化的计算机网络OSI模型中,它完成第四层传输层所指定的功能,用户数据包协议(UDP)是同一层内另一个重要的传输协议。 在因特网协议族(Internet protocol suite)中,TCP层是位于IP层之上,应用层之下的中间层。不同主机的应用层之间经常需要可靠的、像管道一样的连接,但是IP层不提供这样的流机制,而是提供不可靠的包交换。 应用层向TCP层发送用于网间传输的、用8位字节表示的数据流,然后TCP把数据流分割成适当长度的报文段(通常受该计算机连接的网络的数据链路层的最大传输单元(MTU)的限制)。之后TCP把结果包传给IP层,由它来通过网络将包传送给接收端实体的TCP层。TCP为了保证不发生丢包,就给每个包一个序号,同时序号也保证了传送到接收端实体的包的按序接收。然后接收端实体对已成功收到的包发回一个相应的确认(ACK);如果发送端实体在合理的往返时延(RTT)内未收到确认,那么对应的数据包就被假设为已丢失将会被进行重传。TCP用一个校验和函数来检验数据是否有错误;在发送和接收时都要计算校验和。.

传输控制协议和域名 · 传输控制协议和域名系统 · 查看更多 »

保罗·莫卡派乔斯

保羅·莫卡派喬斯 (Paul Mockapetris) 域名系統(DNS)的發明者,他在1983年的第882和在南加州大學裡資訊科學研究院所提出的883號因特網標準草案中提出DNS的架構。他發現了早期因特網,包括阿帕網中基於單個主機單一層面上的域名-IP地址轉換的缺陷,並提議將其改進為分佈式和動態的數據庫域名系統,也就是我們今天所用的域名系統的雛形。.

保罗·莫卡派乔斯和域名 · 保罗·莫卡派乔斯和域名系统 · 查看更多 »

国际化域名

国际化域名(Internationalized Domain Name,缩写:IDN)又称特殊字元域名,是指部分或完全使用特殊的文字或字母组成的互联网域名,包括法语、阿拉伯语、中文、斯拉夫语、泰米尔语、希伯来语或拉丁字母等非英文字母,这些文字经多字节万国码编译而成。在域名系统中,国际化域名使用Punycode转写并以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ASCII)字符串储存。 域名系统的建立为了将网络搜索用语变成更加通俗易懂的语言,但由于技术限制和长久实践,域名使用ASCII字符已成为惯用标准。国际化域名通过将各种非英语字符转化成与现有域名系统兼容的ASCII字符串,并储存在域名系统中,使得世界各地的用户可以直接使用他们的母语输入域名。并且这种技术并不需要对互联网结构做任何改变。 国际化域名最初是由马丁·杜斯特于1996年12月提出。1998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陈定炜的指导下,Tan Juay Kwang和Leong Kok Yong将其付诸实施。经过许多讨论和对比各种提案后,应用程序国际化域名(IDNA)被采纳为正式标准,并被用在许多顶级域名中。在IDNA中,“国际化域名”特指可以成功将IDNA转化为十进位制ASCII的域名。 2007年,ICANN开始测试非英语域名。 2008年3月,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为更新现有IDNA协议,新成立了一个国际化域名工作组。 2009年10月,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通过在使用IDNA标准的互联网中成立国际化国家及地区顶级域(IDN ccTLD)。2010年5月,第一个IDN ccTLD在域名系统根域中生效运行。.

国际化域名和域名 · 国际化域名和域名系统 · 查看更多 »

BIND

BIND(Berkeley Internet Name Domain)是现今互联网上最常使用的DNS服务器软件,使用BIND作为服务器软件的DNS服务器约占所有DNS服务器的九成TWNIC,《Bind 簡介》,http://dns-learning.twnic.net.tw/bind/intro1.html。BIND现在由互联网系统协会(Internet Systems Consortium)负责开发与维护。.

BIND和域名 · BIND和域名系统 · 查看更多 »

用户数据报协议

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縮寫為UDP),又稱使用者資料包協定,是一个简单的面向数据报的传输层协议,正式規範為RFC 768。 在TCP/IP模型中,UDP为网络层以上和应用层以下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接口。UDP只提供数据的不可靠传递,它一旦把应用程序发给网络层的数据发送出去,就不保留数据备份(所以UDP有时候也被认为是不可靠的数据报协议)。UDP在IP数据报的头部仅仅加入了复用和数据校验(字段)。 UDP首部字段由4个部分组成,其中两个是可选的。各16bit的來源端口和目的端口用来标记发送和接受的应用进程。因为UDP不需要应答,所以來源端口是可选的,如果來源端口不用,那么置为零。在目的端口后面是长度固定的以字节为单位的长度域,用来指定UDP数据报包括数据部分的长度,长度最小值为8byte。首部剩下地16bit是用来对首部和数据部分一起做校驗和(Checksum)的,这部分是可选的,但在实际应用中一般都使用这一功能。 由于缺乏可靠性且屬於非連接導向協定,UDP应用一般必须允许一定量的丢包、出错和复制貼上。但有些应用,比如TFTP,如果需要则必须在应用层增加根本的可靠机制。但是绝大多数UDP应用都不需要可靠机制,甚至可能因为引入可靠机制而降低性能。流媒體(串流技術)、即时多媒体游戏和IP电话(VoIP)一定就是典型的UDP应用。如果某个应用需要很高的可靠性,那么可以用传输控制协议(TCP协议)来代替UDP。 由于缺乏拥塞控制(congestion control),需要基于网络的机制来减少因失控和高速UDP流量负荷而导致的拥塞崩溃效应。换句话说,因为UDP发送者不能够检测拥塞,所以像使用包队列和丢弃技术的路由器这样的网络基本设备往往就成为降低UDP过大通信量的有效工具。数据报拥塞控制协议(DCCP)设计成通过在诸如流媒体类型的高速率UDP流中,增加主机拥塞控制,来减小这个潜在的问题。 典型网络上的众多使用UDP协议的关键应用一定程度上是相似的。这些应用包括域名系统(DNS)、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路由信息协议(RIP)和某些影音串流服務等等。.

域名和用户数据报协议 · 域名系统和用户数据报协议 · 查看更多 »

ICANN

#重定向 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

ICANN和域名 · ICANN和域名系统 · 查看更多 »

IP地址

網際網路協定位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又譯為网际协议地址),縮寫為IP地址(IP Address),是分配給網路上使用網際協議(Internet Protocol, IP)的裝置的數字標籤。常見的IP位址分為IPv4與IPv6兩大類,但是也有其他不常用的小分類。.

IP地址和域名 · IP地址和域名系统 · 查看更多 »

WHOIS

WHOIS(讀作「Who is」,而非縮寫)是用來查詢網際網路中域名的IP以及所有者等信息的傳輸協定。早期的WHOIS查詢多以命令列介面(Command Line)存在,但是現在出現了一些基於網頁介面的簡化線上查詢工具,甚至可以一次向不同的數據庫查詢。網頁介面的查詢工具仍然依賴WHOIS協定向伺服器傳送查詢請求,命令列介面的工具仍然被系統管理員廣泛使用。 WHOIS通常使用TCP協定43埠。每个域名或IP的WHOIS信息由对应的管理机构保存,例如,以.com结尾的域名的WHOIS信息由.com域名运营商VeriSign管理,中国国家顶级域名.cn域名由CNNIC管理。 通常情况下,域名或IP的信息可以由公众自由查询获得,具体的查询方法是登陆由管理机构提供的WHOIS服务器,输入待查询的域名进行查询。.

WHOIS和域名 · WHOIS和域名系统 · 查看更多 »

映射

映射,或者射影,在数学及相关的领域经常等同于函数。基于此,部分映射就相当于部分函数,而完全映射相当于完全函数。 在很多特定的数学领域中,这个术语用来描述具有与该领域相关联的特定性质函数,例如,在拓扑学中的连续函数,线性代数中的线性变换等等。.

域名和映射 · 域名系统和映射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域名和域名系统之间的比较

域名有39个关系,而域名系统有37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2,杰卡德指数为15.79% = 12 / (39 + 37)。

参考

本文介绍域名和域名系统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