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埃德蒙德·胡塞爾

指数 埃德蒙德·胡塞爾

埃德蒙德·古斯塔夫·阿尔布雷希特·胡塞爾(Edmund Gustav Albrecht Husserl,),著名奥地利哲學家,現象學之父,同時被譽為近代最偉大哲學家之一。.

52 关系: 基督教卡尔·斯图姆夫奥地利奧伊根·芬克安東尼·米良互联网档案馆库尔特·哥德尔伊曼努尔·康德伊曼紐爾·列維納斯弗萊堡大學弗赖堡弗朗兹·布伦塔诺何曼信義宗哥廷根大学哲學家哈雷-维滕贝格大学犹太人現象學科隆笛卡尔米兰·昆德拉纽约罗曼·英伽登莫里斯·梅洛-龐蒂莱谢克·科拉科夫斯基马丁·海德格尔马克斯·舍勒認知认识论让-保罗·萨特鲁道夫·卡尔纳普鲁汶贝尔纳·斯蒂格勒麥克斯·霍克海默迪特里希·范·希爾德布蘭艾蒂特·史坦茵雅克·德里达雅恩·帕托什卡逻辑实证主义Paris柏拉图捷克欧根·芬克汉娜·阿伦特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戈特洛布·弗雷格摩拉維亞悬置...数学普羅斯捷約夫 扩展索引 (2 更多) »

基督教

基督教是信仰耶穌基督為神之聖子與救世主(彌賽亞)的一神教。發源於西亞的巴勒斯坦地區,以《聖經》為最高宗教經典,信徒稱為基督徒,基督徒組成的團體則稱為教會或基督教會。由於部分教義源流自猶太教,因而被認為是亞伯拉罕諸教之一,現今亦与伊斯兰教、佛教共同視為世界三大宗教。其分為天主教、正教會、新教等三大宗派,但因歷史發展的緣故,漢語所稱的「基督教」常專指新教,基督教整體則又另以「基督宗教」、「基督信仰」或「廣義基督教」稱之。 基督教的信仰核心認為三位一體的獨一神(漢語亦譯為上帝或天主)創造了世界,並按照神自己的形像造人,由人來管理世界,後來人犯罪墮落,帶來了死亡;聖父派遣其子耶稣 道成了肉身,在其在世33年的最後,為世人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在三天後從死裏復活而後升天,賜下聖神與信徒同在;他的死付上了罪的贖價,使一切信他的人得到拯救,並在神內有永遠的生命。 按照基督教在4世紀的歷史紀載,第一個教會在耶穌升天與聖神降臨(約公元30至33年)後由耶穌的宗徒建立,之後耶穌的宗徒及信徒們不斷向外宣教,並快速在當時管轄巴勒斯坦的羅馬帝國境內及周邊地區傳播;雖曾長期遭羅馬帝國政府迫害,但約於公元325年由君士坦丁大帝宣布合法化,狄奧多西大帝時更定為羅馬帝國的國教,至此成為西方世界的主要宗教。之後因羅馬帝國分裂後西方世界東西部的差异化发展,導致11世紀發生東西教會大分裂,形成以羅馬教宗為首的公教會、以及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为首的正教會。16世纪時,西歐又爆發了反對教宗權威的宗教改革運動,马丁·路德(路德派)、约翰·喀尔文(喀尔文派)、烏里希·慈運理等神學家與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安立甘派)先後脫離天主教而自立教會,日後出現了許多教義相近的教會,這些教會即為後世所統稱的新教。 基督教雖起源於西亞,但在7世紀創立的伊斯蘭教興起後,今日在當地的信徒人口反而居於少數。由於基督教重視傳教事業(又稱為「大使命」),加上近代西方國家在世界經濟及文化上具有強勢的影響力,使得基督教的傳佈範圍遍及整個世界,基督教文化更成為世界許多文明的重要骨幹。粗估統計全球超過30%的人口信仰基督教,是當今世界信仰人口最多的宗教,三大宗派中又以天主教的信徒佔約半數最多;基督徒最多的國家則是美國及巴西,大約占人口的75%。.

新!!: 埃德蒙德·胡塞爾和基督教 · 查看更多 »

卡尔·斯图姆夫

卡尔·斯图姆夫(Carl Stumpf,)是一位德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

新!!: 埃德蒙德·胡塞爾和卡尔·斯图姆夫 · 查看更多 »

奥地利

奥地利共和国()通稱奥地利(Österreich ),是一个位在於中歐的内陆国家,但在歷史上也被分類成西歐或者東歐的國家國。奧地利与多國接壤,东面是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南面是意大利和斯洛文尼亚,西面是列支敦士登和瑞士,北面是德国和捷克。首都兼最大城市是維也納,人口超過170萬。國土面積,同時因阿爾卑斯山存在的緣故,奧地利成爲了一個山地國,只有32%的國土海拔低於,最高點海拔。 如今的奧地利是一個半總統制的代議民主國家,下含九個聯邦州。Lonnie Johnson 17奧地利是當今世界最富裕的國家之一,2012年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46,330美元。其人類發展指數在2014年排世界第21位。同時自1995年以來就是歐盟成員, 是OECD的創始國之一。1995年簽訂申根公約,1999年接受並于2002年起使用歐元。奧地利曾是統治中歐650年到1918年哈布斯堡王朝的核心部份,是神聖羅馬帝國和奧匈帝國的首都,並且奧地利在民族上屬於日耳曼民族的居住地,和德國、瑞士、盧森堡同為德語區,在歷史上和中歐東歐的的匈牙利、捷克、波蘭都有緊密的關聯。.

新!!: 埃德蒙德·胡塞爾和奥地利 · 查看更多 »

奧伊根·芬克

#重定向 奥伊根·芬克.

新!!: 埃德蒙德·胡塞爾和奧伊根·芬克 · 查看更多 »

安東尼·米良

安東尼·米良(Antonio Millan Puelles,1921年2月11日-2005年3月22日),生於西班牙加的斯省,西班牙哲學家。於1947年完成博士論文《觀念上存有:对胡塞爾與哈特曼的研究》(El problema del ente ideal. Un examen a través de Husserl y Hartmann)。.

新!!: 埃德蒙德·胡塞爾和安東尼·米良 · 查看更多 »

互联网档案馆

互联网档案馆(Internet Archive)是一個非營利性的數位圖書館组织。成立于1996年,由Alexa创始人布鲁斯特·卡利创办。提供數字資料如網站、音樂、動態圖像、和數百萬書籍的永久性免費儲存及獲取。迄至2012年10月,其信息儲量達到10PB。除此之外,該檔案館也是網絡開放與自由化的倡議者之一。 其數據是由自帶的網絡爬蟲自動搜集的,其檔案館網站時光機,抓取了超過1500億的網頁。 其年度預算約为1000萬美元,來源則是其網頁爬蟲服務、合作關係、贊助以及卡利-奧斯丁基金會。總部位於舊金山里奇蒙德區,此地僱員只有數十人,大部份僱員工作於書籍掃描中心,在紅木城也有數據中心。 該數據庫是國際網際網路保留協會成員,2007年被加利福尼亞州選為官方指定圖書館。档案馆收集的数据是各种各样的。截止2015年年初,互联网档案馆共收录了2400经典游戏。.

新!!: 埃德蒙德·胡塞爾和互联网档案馆 · 查看更多 »

库尔特·哥德尔

库尔特·弗雷德里希·哥德尔(Kurt Friedrich Gödel,),出生於奧匈帝國的數學家、邏輯學家和哲學家,维也纳学派(维也纳小组)的成员。其最杰出的贡献是哥德尔不完备定理和连续统假设的相对协调性证明。.

新!!: 埃德蒙德·胡塞爾和库尔特·哥德尔 · 查看更多 »

伊曼努尔·康德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為啟蒙時代著名德意志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其學說深深影響近代西方哲學,並開啟了德國唯心主義和康德義務主義等諸多流派。 康德是啟蒙運動時期最後一位主要哲學家,是德國思想界的代表人物。他調和了勒內·笛卡兒的理性主義與法蘭西斯·培根的經驗主義,被认为是繼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後,西方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 康德有其自成一派的思想系統,並且有為數不少的著作,其中核心的三大著作被合稱為「三大批判」,即《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和《判斷力批判》,這三部作品有系統地分別闡述他的知識學、倫理學和美學思想。《純粹理性批判》尤其得到學術界重視,標誌著哲學研究的主要方向由本體論轉向認識論,是西方哲學史上劃時代的巨著。此外,康德在宗教哲學、法律哲學和歷史哲學方面也有重要論著。 康德哲学理论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认为将经验转化为知识的理性(即“范畴”)是人与生俱来的,没有先天的范畴我们就无法理解世界。他的这个理论结合了英国经验主义与欧陆的理性主义,对德国唯心主义与浪漫主义影响深远。康德的道德哲学理论也十分著名。此外他还曾针对太阳系的形成提出第一个现代的理论解释,即康德-拉普拉斯假设。.

新!!: 埃德蒙德·胡塞爾和伊曼努尔·康德 · 查看更多 »

伊曼紐爾·列維納斯

伊曼紐爾·列維納斯(Emmanuel Lévinas,,),當代猶太裔法國哲學家,出生於今日的立陶宛共和國,在1928年於弗萊堡大學跟隨胡塞爾研究現象學。他對海德格的《存在與時間》有深入的研究,其著作可以說是對海德格的一種批判與延續。列維納斯認為,胡塞爾的現象學與海德格的存有哲學的盲點在於,其整體的思想結構都關注在「存有者」通往「存有」的存有論途徑上,他則是逆向思考,思索「存有」如何到「存有者」,並且堅稱存有者須將優先性交還給「他者」。.

新!!: 埃德蒙德·胡塞爾和伊曼紐爾·列維納斯 · 查看更多 »

弗萊堡大學

#重定向 弗赖堡大学.

新!!: 埃德蒙德·胡塞爾和弗萊堡大學 · 查看更多 »

弗赖堡

#重定向 弗莱堡.

新!!: 埃德蒙德·胡塞爾和弗赖堡 · 查看更多 »

弗朗兹·布伦塔诺

弗朗兹·布伦塔诺(Franz Clemens Honoratus Hermann Brentano,)是一位著名的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他的追随者包括亚历克修斯·迈农、埃德蒙德·胡塞尔、卡济梅尔兹·塔多斯基等许多著名学者。.

新!!: 埃德蒙德·胡塞爾和弗朗兹·布伦塔诺 · 查看更多 »

何曼

何曼(),東漢時期人物,黃巾軍將領。曾參與黃巾起義,叛亂平息後,與劉辟、黃邵、何儀等人佔壉著汝南(今河南駐馬店)、潁川(今河南省中部)一帶。.

新!!: 埃德蒙德·胡塞爾和何曼 · 查看更多 »

信義宗

信義宗,或稱路德宗(Evangelisch-lutherische Kirchen,Lutheranism,也称:信義会、路德会、路德教派),為新教宗派之一,源自16世紀德國神學家馬丁·路德為革新天主教會發起的宗教改革運動,其神學思想成為改革運動的象徵。運動推行期間路德支持者雖與羅馬教宗及當時德國境內親教廷勢力發生各類衝突,但信義宗接受大公教會公認的三大信經《使徒信經》、《尼西亞信經》和《亞他拿修信經》。1580年,包括三大信經、《奧斯堡信條》、《奧斯堡信條辯護論》、《施馬加登信條》、《論教皇權與首位》、《馬丁路德博士大問答》、《馬丁路德博士小問答》和《協和信條》等認信文獻在內的《》(Concordia)為信義宗教義奠下理論基礎。 信義宗教會強調“因信稱義”,認為罪人單單藉上帝所賜的信心(Sola Fide)信靠耶穌基督而得救,是完全出於上帝恩典,而不是出於人的善功、行為,這有別於羅馬天主教與東正教認為人要蒙恩得救除信心外亦必須加上足夠的善功(“補贖”)之教義 。另外,信義宗認為聖經是信徒信仰生活唯一權威,否定天主教等關於聖經與教會傳統具同等地位的教導。與很多新教改革宗教會不同,信義宗保留許多大公教會禮儀和習俗 ,更強調教會聖餐和洗禮的重要性,認為這兩個聖禮與聖經中的福音信息一樣,都是上帝祝福人、向人施恩典的工具。 現時全球約有8000萬至1億信義宗信徒,當中最大的國際性教會組織世界信義宗聯會(Lutheran World Federation)於1947年成立。1993年,另外兩個國際性組織,國際路德會(International Lutheran Council)與世界路德宗認信聯會(Confessional Evangelical Lutheran Conference)亦相繼成立。.

新!!: 埃德蒙德·胡塞爾和信義宗 · 查看更多 »

哥廷根大学

哥廷根的格奥尔格·奥古斯特大学(Georg-August-Universität Göttingen),简称哥廷根大学,位于德国西北部下萨克森州南端的大学城哥廷根市,因德国汉诺威公爵兼英国国王格奥尔格二世创建而得名。始建于1734年,于1737年向公众开放。同德国的海德堡大学、佛莱堡大学、圖宾根大学相似,哥廷根大学属于传统的大学城,是“没有校门和围墙的大学”。 哥廷根拥有十分辉煌的历史,名人辈出,蜚声世界。2007年10月至2012年5月期间为德国第二轮“精英大学”所评选的德国九所精英大学之一。.

新!!: 埃德蒙德·胡塞爾和哥廷根大学 · 查看更多 »

哲學家

哲學家(Philosopher),哲學的研究者,對哲學懷抱興趣,擁有廣泛的知識,並且能夠利用這些知識來解決特定的哲學問題。根據歐洲哲學傳統,哲學家研究的主題包括美學、倫理學、知識學、邏輯學、形而上學,以至於社會哲學與政治哲學等。.

新!!: 埃德蒙德·胡塞爾和哲學家 · 查看更多 »

哈雷-维滕贝格大学

哈雷-維騰貝格馬丁路德大學(德文:Martin-Luther-Universität Halle-Wittenberg,MLU)是德国一所国立的研究型大学,位于哈雷和维滕贝格。它是一所於1817年由兩所大學合併的德國大學。其中較舊的一所Leucorea大學在1502年於維滕貝格建立,較新的一所則於1694年於哈雷建立。 哈勒大学、哈雷大学、哈雷-维腾贝格大学、马丁路德大学均是Martin-Luther-Universität Halle-Wittenberg的中文译名。 今日的名字“馬丁路德·哈雷威騰貝格大學”,則於1933年11月10日訂立。.

新!!: 埃德蒙德·胡塞爾和哈雷-维滕贝格大学 · 查看更多 »

犹太人

犹太人(יְהוּדִים,),又称犹太民族,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的一个族群。根据犹太教律法《哈拉卡》的定义,一切皈依犹太教的人(宗教意义)以及由犹太母亲所生的人(種族意义)都属于犹太人。犹太人发源于西亚的以色列地或希伯来地。犹太人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犹太教是维系全体犹太人之间认同感的传统宗教。犹太教不欢迎外族皈依,要皈依犹太教的外族人必须通过考验才可以,虽然如此历史上世界各地仍有小部分不同肤色的人群通过皈依犹太宗教而成为犹太族群的一部分,而犹太人也由此从阿拉伯半岛的一个遊牧民族,发展成为遍布全球的世界性族群之一。 根据有关犹太人组织的统计,2007年全球犹太人总数约在1,320万人左右,其中540万人定居在以色列,530万人居住在美国,其余则散居在世界各地。犹太人口总数仅占全球总人口的0.2%, based on 。根据其他组织的统计,美国国内的犹太人人数则达到650万人或美国人口的2%。上述数据也包含了自认为是犹太人但没有归属于任何犹太社团组织的人群,但事实上,全球犹太人的总人口数很难得到准确统计,因为犹太人的定义存在多种标准和界定方式,导致统计的准确性受到了影响。.

新!!: 埃德蒙德·胡塞爾和犹太人 · 查看更多 »

現象學

象学(phenomenology,源自希腊语phainómenon,意为“显现的东西”;以及lógos,意为“研究”),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流派之一,由德国哲学家胡塞尔正式创立。胡塞尔深受弗朗兹·布伦塔诺(Franz Clemens Honoratus Hermann Brentano,1838-1917)和B.波尔扎诺(B.Bolzano, 1781-1848)两人的影响,认为每一表象都是对某物的表象,意识也总是相关于某物的意识;同时也主张「真理自身」——即超越時空與個人之絕對、又普遍的客觀存在者——的理念之存在,而提出對意識本質的研究,或描述先驗的、絕對的認識之根本與法則;他稱之為「现象学」。 现象学是对经验结构与意识结构的哲学性研究。作为一个哲学运动,现象学于二十世纪早期由埃德蒙德·胡塞尔创立,之后被他在德国的哥廷根大学和慕尼黑大学中的一派追随者发展壮大。在此之后现象学传播到法国、美国以及其他地区,并远超出了胡塞尔早期著作的语境。  现象学不应被看成是一个统一的运动,而更像是不同的作者具有共同的家族相似性,但同时也有显著差异。因此:根据胡塞尔的设想,现象学首先是对意识结构、对出现在各种意识行为中的现象的系统反思与研究。现象学可以明确的同笛卡尔式的分析方法加以区别,后者将世界视作各种对象、对象的集合以及处于连续行动和反应中的对象。 胡塞尔关于现象学的设想不仅由他自己、也被其他人批判和发展,包括:他的学生艾迪特·施坦因和罗曼·英伽登,解释学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主义者尼古拉·哈特曼、加贝尔·马塞尔、莫里斯·梅洛-庞蒂、让-保罗·萨特,以及其他哲学家,包括马克斯·舍勒、保罗·利科、让-吕克·马里翁、伊曼努尔·列维纳斯,以及社会学家阿尔弗雷德·舒茨、埃里克·弗格林。.

新!!: 埃德蒙德·胡塞爾和現象學 · 查看更多 »

科隆

科隆(Köln, ;1919年前德语也拼写为Cöln),是德國第四大城市,是北威州最大的城市,亦是德國內陸最重要的港口之一,莱茵地区的经济文化和历史中心。它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德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中世纪科隆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教会中心和艺术知识中心。科隆在二战期间遭到严重破坏。今天它以其文化和建筑遗产以及许多重要的国际性活动而闻名。 1850年科隆的人口超过十万,在德国算作大城市。加上其第二住址在科隆的人其居民数今天超过一百万。 科隆也有天主教大主教,是天主教科隆大主教座堂所在地。哥特式教堂科隆大教堂1996年被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它是科隆的主要标志,非官方象征。 43%居民信奉罗马天主教,18%信奉新教,39%信奉其他宗教。直到二战从东德涌来的大量难民,罗马天主教徒一直占科隆居民的大多数。2005年,科隆见证最大的天主教青年盛会。第二十届世界青年日从8月15日星期一到8月21日星期日在科隆举办。 科隆位于欧洲一条重要的东西交通要道与莱茵河的交叉口上。莱茵河是欧洲南北交通的一条重要水道。科隆今天是德国铁路交通最繁忙的枢纽。它的内河港口是欧洲最重要的内河港口之一。 它还是一个文化中心,尤其是创造艺术的一个中心。它的狂欢节非常有名,此外它还是许多协会的驻地。在20世纪的后半叶科隆从一个以重工业为主的城市演变为一个以服务业为主的工业。今天科隆是一个媒体中心,市内还建造了许多新的办公楼。科隆的保险业也有跨地区性的意义。 科隆还以当地的“科隆啤酒”(Kölsch)闻名,Kölsch也是科隆方言,一句笑话说Kölsch是世界上唯一能喝的语言。科隆也是科隆香水或古龙水的发源地。 科隆是德国最大的大学城之一,市内共有85,183名入册的大学生,占市民总数的8.5%。科隆的外国人数量也很高,2004年底市内有175,515名外国籍居民,占市民总数的17.2%,尤其土耳其人社群是德国最大的之一。科隆因此有很长的多文化熔炉的传统。科隆人素来以开放、自由和宽容著称。 柏林和科隆是两个以接受同性恋文化闻名的城市。科隆在这方面历史悠长,很长时间以来科隆是德国同性恋运动的重要阵地。即使有些事情柏林都有些收敛,科隆却以此为荣,并以德国最大的同性恋群体(著名的例如克里斯多佛大街日)自豪。每年七月间,同性恋们都要举行一次盛大的游行(每年吸引超过1百万游客),这里已经成为多个不同同性恋组织(LGBT)和他们活动的基地。.

新!!: 埃德蒙德·胡塞爾和科隆 · 查看更多 »

笛卡尔

#重定向 勒内·笛卡尔.

新!!: 埃德蒙德·胡塞爾和笛卡尔 · 查看更多 »

米兰·昆德拉

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是捷克著名作家,出生於捷克斯洛伐克的布爾諾。1975年流亡法國,1981年歸化為法國公民。他在晚年接受採訪的時候稱自己為法國作家,認為自己的作品應歸類為法國文學。 著名作品包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笑忘書》等。1989年天鹅绒革命前,他的作品在捷克斯洛伐克長期被禁。他很少接受媒体採訪,雖曾获得六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但截至目前为止没有获奖。.

新!!: 埃德蒙德·胡塞爾和米兰·昆德拉 · 查看更多 »

纽约

纽约(New York)是位於美國紐約州的城市,為美国人口最多的城市、紐約都會區的核心、以及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是对全球的经济、商业、金融、媒体、政治、教育和娱乐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国际大都会。纽约还是聯合國總部所在地,因此紐約也被认为是世界外交的中心。纽约还被称为「世界文化之都.

新!!: 埃德蒙德·胡塞爾和纽约 · 查看更多 »

罗曼·英伽登

罗曼·维托德·英伽登(Roman Witold Ingarden,1893-1970),波兰哲学家,研究领域包括现象学、本体论和美学。 二战之前,英伽登的多数著作都是以德文出版的。战争期间他回到波兰,所以他的一些有关本体论的著作并没有被哲学界注意到。.

新!!: 埃德蒙德·胡塞爾和罗曼·英伽登 · 查看更多 »

莫里斯·梅洛-龐蒂

莫里斯·梅洛-龐蒂(Maurice Merleau-Ponty,,),著名法國現象學哲學家,其思想深受胡塞爾和海德格影響。.

新!!: 埃德蒙德·胡塞爾和莫里斯·梅洛-龐蒂 · 查看更多 »

莱谢克·科拉科夫斯基

莱谢克·科拉科夫斯基(Leszek Kołakowski,),波兰哲学家、思想史家。他以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分析闻名,这一点集中表现在《马克思主义的主流》中。在晚年著作中,他更加关注信仰问题Leszek Kołakowski, "The Idolatry of Politics," reprinted in Modernity on Endless Trial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0, paperback edition 1997), ISBN 0-226-45045-7, ISBN 0-226-45046-5, ISBN 978-0-226-45046-9, p. 158.

新!!: 埃德蒙德·胡塞爾和莱谢克·科拉科夫斯基 · 查看更多 »

马丁·海德格尔

丁·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德國哲學家,被譽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他在現象學、存在主義、解構主義、詮釋學、後現代主義、政治理論、心理學及神學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新!!: 埃德蒙德·胡塞爾和马丁·海德格尔 · 查看更多 »

马克斯·舍勒

克斯·舍勒(德語:Max Scheler,)是德國哲學家也是哲學人類學的主要代表。 舍勒在现代西方哲学中占有一个特殊地位。他本人也常常被看作是一个“谜”。这是因为,这位被称为德国哲学界自谢林以来的又一位神童,在其三十年学术生涯中几乎涉猎了现象学、伦理学、宗教哲学、知识社会学、哲学人类学、形而上学、社会批判和政治思想等现代精神科学的各个领域。但是,正因为对众多领域的涉足、关注重心的不断变换,他的著作才常常给人以思考的清晰和论述的无序并存、思辨的才华与充盈的激情共处的印象。这也给人们从总体上理解、评价他的思想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但毫无疑问,舍勒在各个专门领域的工作都富有开创性,给人以启发。他首先被视为现象学早期运动的领导人物,敏锐的洞察力、饱含激情的讲演以及大批作品的问世使他的声望很快盖过了“现象学之父”胡塞尔。他的《同情的本质与形式》(Wesen und Formen der Sympathie,1923,二版)也是最早被译成法语的现象学经典著作,梅洛·庞蒂和萨特都在自己的成名著作中一再地引证舍勒的思想。 同时,舍勒的价值伦理学被看作自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学、康德义务伦理学以来伦理学发展的第三阶段。他也曾一度被称作天主教哲学精神的引领者以及知识社会学的先驱和现代哲学人类学的奠基人。 对舍勒思想及其影响,可以用舍勒专家和《舍勒全集》的现任主编M.弗林斯(M.

新!!: 埃德蒙德·胡塞爾和马克斯·舍勒 · 查看更多 »

認知

認知或认识(cognition)在心理學中是指通过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等心理活动来获取知识的过程,即個體思维进行信息处理(information processing)的心理功能。認知過程可以是自然的或人造的、有意識或無意識;因此,麻醉學、神經科學、心理學、哲學、系統學以及計算機科學在分析認知時,其分析的聚焦點以及脈絡是不同的。 对认知进行研究的科学称为认知科学。 Category:認知科學.

新!!: 埃德蒙德·胡塞爾和認知 · 查看更多 »

认识论

#重定向 知识论.

新!!: 埃德蒙德·胡塞爾和认识论 · 查看更多 »

让-保罗·萨特

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著名法国哲學家、作家、劇作家、小說家、政治活動家,存在主義哲學大师及二戰後存在主義思潮的領軍人物,被譽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其代表作《存在与虚无》是存在主义的巔峰作品。 1964年,让-保罗·萨特憑著《嘔吐》(或譯作噁心)一書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但是他主動回絕該獎項,成為第一位拒絕領獎的諾貝爾獎得主。他是1970年代女权运动的重要理论家西蒙娜·德·波伏娃的伴侶,他们的哲学思想非常相近又各有千秋。.

新!!: 埃德蒙德·胡塞爾和让-保罗·萨特 · 查看更多 »

鲁道夫·卡尔纳普

鲁道夫·卡尔纳普(Rudolf Carnap,又译卡納普,),是20世纪著名的美國分析哲学家,生於德国雷姆沙伊德。經驗主義和逻辑实证主义代表人物,维也纳学派的领袖之一。卡尔纳普是学物理和数学出身的,在耶拿大学曾受业于弗雷格门下,研究邏輯學、數學、語言的概念結構。受羅素和弗雷格的著作影響。 哲学上早期受新康德派的影响,他最早的作品如《空间。论科学哲学》,《论物理学的任务和简化原则之应用》等都可以看到这种影响的印迹。同时他受到了马赫实证论和经验论的影响,使他完全走上了实证论的道路。《世界的逻辑构造》是卡尔纳普的代表作。.

新!!: 埃德蒙德·胡塞爾和鲁道夫·卡尔纳普 · 查看更多 »

鲁汶

鲁汶(Leuven,Louvain),又譯勒芬或盧萬,是比利时第九大城市,靠近首都布鲁塞尔,位于弗拉芒大区。.

新!!: 埃德蒙德·胡塞爾和鲁汶 · 查看更多 »

贝尔纳·斯蒂格勒

贝尔纳·斯蒂格勒(Bernard stiegler,),法國哲學家,解構主義大師德希達的得意門生。早年曾因持械行劫而入狱,後來在狱中自学哲学,並得到德希達的賞識。1992年在德希達指导下于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获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技术与时间》亦同時出版。斯蒂格勒於2006年开始擔任蓬皮杜中心文化发展部主任,同年斯蒂格勒創立了創新和研究所(Institut de Recherche et d'Innovation),並擔任 主任至今。.

新!!: 埃德蒙德·胡塞爾和贝尔纳·斯蒂格勒 · 查看更多 »

麥克斯·霍克海默

麦克斯·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 德国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霍克海默1895年2月14日生于斯图加特一个工厂主家庭。1922年在法兰克福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25年任该大学教授,后兼任哲学系主任。1930年任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所长,创办了《社会研究杂志》广泛吸收了一批经济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和历史学,致力于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1933年希特勒执政后,他把社会研究所先后迁到日内瓦、巴黎、美国,并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工作。1949-1950年他把社会研究所迁返法兰克福,仍任所长。1953年退休。1973年7月7日卒于德国纽伦堡。.

新!!: 埃德蒙德·胡塞爾和麥克斯·霍克海默 · 查看更多 »

迪特里希·范·希爾德布蘭

迪特里希·范·希爾德布蘭」(Dietrich von Hildebrand,),德國哲學家與神學家。他是胡塞爾的徒弟。希爾德布蘭生於佛羅倫薩,出身於一個德國人家庭。 因為希爾德布蘭反對納粹主義,他离开德国,先奔赴意大利,然後維也納。在維也納編了一個反對納粹主義的週刊:「Der Christliche Ständestaat」。.

新!!: 埃德蒙德·胡塞爾和迪特里希·范·希爾德布蘭 · 查看更多 »

艾蒂特·史坦茵

艾蒂特·史坦茵(Edith Stein,)德籍猶太裔現象學哲學家、赤足加爾默羅隱修會修女。1942年在奧斯威辛集中營被送進毒氣室致命。1998年10月11日被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冊封為聖人,瞻禮(紀念日)為8月9日。.

新!!: 埃德蒙德·胡塞爾和艾蒂特·史坦茵 · 查看更多 »

雅克·德里达

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當代法國解構主義大師、當代最重要亦最受爭議的哲學家之一。德希達一生總共發表超過40多部著作,以及數百篇散文。他在人文和社會科學如:人類學、歷史學、語言學、社會語言學、政治理論、女權主義和酷兒研究都有顯著影響。他的作品迄今在歐洲大陸、南美和其他國家地區的歐陸哲學中仍佔主導地位,特別是在圍繞本體論、認識論(尤其是關於社會科學)、倫理學、美學,詮釋學、哲學辯論的學術界產生了重大影響。雅克·德希達的哲學亦影響建築(以解構主義的形式)、音樂、藝術和藝術評論家。德希達曾說過,作為解構主義的鼻祖,他已留下屬於自己的「遺產」。在後來的著作中,他經常處理一些道德和政治議題,這些作品影響了不同的政治運動,從而使德希達成為一位份量十足的公眾人物。.

新!!: 埃德蒙德·胡塞爾和雅克·德里达 · 查看更多 »

雅恩·帕托什卡

雅恩·帕托什卡(Jan Patočka,),捷克哲學家。.

新!!: 埃德蒙德·胡塞爾和雅恩·帕托什卡 · 查看更多 »

逻辑实证主义

逻辑实证主义(logical positivism)和逻辑经验主义,共同形成了新實證主義,也被稱為科学经验主义,是以為核心的西方哲學運動。1920年代後期開始,一群哲學觀點相似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數學家等組成维也纳学派,發展出邏輯實證主義。.

新!!: 埃德蒙德·胡塞爾和逻辑实证主义 · 查看更多 »

Paris

#重定向 巴黎.

新!!: 埃德蒙德·胡塞爾和Paris · 查看更多 »

柏拉图

柏拉圖(,,約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雅典人,他的著作大多以對話錄形式紀錄,並創辦了著名的学院。柏拉圖是蘇格拉底的學生,也是亞里士多德的老師,他們三人被廣泛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史稱「西方三聖賢」或「希臘三哲」。.

新!!: 埃德蒙德·胡塞爾和柏拉图 · 查看更多 »

捷克

捷克共和國(Česká republika),通稱捷克(Česko),是一個中歐地區的內陸國家,其前身為捷克斯洛伐克,於1993年與斯洛伐克和平分離。.

新!!: 埃德蒙德·胡塞爾和捷克 · 查看更多 »

欧根·芬克

#重定向 奥伊根·芬克.

新!!: 埃德蒙德·胡塞爾和欧根·芬克 · 查看更多 »

汉娜·阿伦特

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中国大陆譯作--,台湾、港澳譯作--,)是美籍猶太裔政治理论家,原籍德国,以其关于极权主义的研究著称西方思想界。汉娜·阿伦特被廣泛認為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政治哲學家之一,惟她本人始终拒绝这一标签,理由是“哲学关心的是单个的人”,而她的著作集中关注“生长繁衍于大地之上的人类,而非个人”,因此应该被视为政治理论家。 他的著作討論從極權主義到知識論等議題,且涉及權力的本質以及政治、直接民主、權威和極權主義 等主題。對政治理論造成了長遠的影響。 身為一名猶太人,汉娜·阿伦特在1933年選擇離開納粹德國,住在捷克斯洛伐克,瑞士和法國,且於1937年被剝奪了德國公民身份,之後在1941年通過葡萄牙逃往美國。並於1950年成為美國公民。.

新!!: 埃德蒙德·胡塞爾和汉娜·阿伦特 · 查看更多 »

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

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德语:Hans-Georg Gadamer,),著名德国哲学家,詮釋學大師,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哲學家之一。其1960年出版著作《真理与方法》使其闻名于世。他对诠释学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哲学精神和人生实践统一在这样一个问题上:对话和理解如果可能是此在(Dasein)的一种存在方式。他的一生都在研究对话和理解,他的教学和著述也都是在与听众的对话中展开的。.

新!!: 埃德蒙德·胡塞爾和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 · 查看更多 »

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

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或 ;Godefroi Guillaume Leibnitz,,),德意志哲学家、数学家,歷史上少見的通才,獲誉为十七世纪的亚里士多德。他本人是律師,經常往返於各大城鎮;他許多的公式都是在顛簸的馬車上完成的,他也自稱具有男爵的貴族身份。 莱布尼茨在数学史和哲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在数学上,他和牛顿先后独立发明了微积分,而且他所使用的微積分的数学符号被更廣泛的使用,萊布尼茨所发明的符号被普遍认为更综合,适用范围更加广泛。莱布尼茨还对二进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哲学上,莱布尼茨的乐观主义最为著名;他认为,“我们的宇宙,在某种意义上是上帝所创造的最好的一个”。他和笛卡尔、巴鲁赫·斯宾诺莎被认为是十七世纪三位最伟大的理性主义哲学家。莱布尼茨在哲学方面的工作在预见了现代逻辑学和分析哲学诞生的同时,也显然深受经院哲学传统的影响,更多地应用第一性原理或先验定义,而不是实验证据来推导以得到结论。 莱布尼茨对物理学和技术的发展也做出了重大贡献,并且提出了一些后来涉及广泛——包括生物学、医学、地质学、概率论、心理学、语言学和信息科学——的概念。莱布尼茨在政治学、法学、伦理学、神学、哲学、历史学、语言学诸多方向都留下了著作。 莱布尼茨对如此繁多的学科方向的贡献分散在各种学术期刊、成千上万封信件、和未发表的手稿中,其中約四成為拉丁文、約三成為法文、約一成五為德文。截至2010年,莱布尼茨的所有作品还没有收集完全。 2007年,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图书馆暨下薩克森州州立圖書舘的莱布尼茨手稿藏品被收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世界记忆项目。 由於莱布尼茨曾在汉诺威生活和工作了近四十年,并且在汉诺威去世,为了纪念他和他的学术成就,2006年7月1日,也就是萊布尼茨360周年诞辰之际,汉诺威大学正式改名为汉诺威莱布尼茨大学。.

新!!: 埃德蒙德·胡塞爾和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 · 查看更多 »

戈特洛布·弗雷格

弗里德里希·路德维希·戈特洛布·弗雷格(德语:Friedrich Ludwig Gottlob Frege,;),著名德国数学家、逻辑学家和哲学家。是数理逻辑和分析哲学的奠基人。.

新!!: 埃德蒙德·胡塞爾和戈特洛布·弗雷格 · 查看更多 »

摩拉維亞

摩拉维亚(Morava;Mähren;Moravia),为捷克东部一地区,得名于起源该地区的摩拉瓦河。.

新!!: 埃德蒙德·胡塞爾和摩拉維亞 · 查看更多 »

悬置

悬置(Epoché)(ἐποχή、epokhē,“suspension”),也被译为“悬搁”。“悬置”是一个古希腊语概念,在哲学中用以指代中止对于不自明之物的判断,以此达到不动心(Ataraxia)、免于忧虑和焦虑的状态。此概念由皮浪学派提出。 在之后的怀疑思想(如笛卡尔的怀疑方法)中,“悬置”起到了隐秘的作用。该术语在埃德蒙德·胡塞尔的哲学中推广开来。在《观念I》中,胡塞尔详细阐释了“现象学悬置”或“加括号”的观念。通过系统的“现象学还原”程序,人们可以中止对外部世界之存在的一般的、幼稚的哲学信念的判断,进而审视原初被给予人们的现象。.

新!!: 埃德蒙德·胡塞爾和悬置 · 查看更多 »

数学

数学是利用符号语言研究數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等概念的一門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屬於形式科學的一種。數學透過抽象化和邏輯推理的使用,由計數、計算、量度和對物體形狀及運動的觀察而產生。數學家們拓展這些概念,為了公式化新的猜想以及從選定的公理及定義中建立起嚴謹推導出的定理。 基礎數學的知識與運用總是個人與團體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對數學基本概念的完善,早在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及古印度內的古代數學文本便可觀見,而在古希臘那裡有更為嚴謹的處理。從那時開始,數學的發展便持續不斷地小幅進展,至16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因为新的科學發現和數學革新兩者的交互,致使數學的加速发展,直至今日。数学并成为許多國家及地區的教育範疇中的一部分。 今日,數學使用在不同的領域中,包括科學、工程、醫學和經濟學等。數學對這些領域的應用通常被稱為應用數學,有時亦會激起新的數學發現,並導致全新學科的發展,例如物理学的实质性发展中建立的某些理论激发数学家对于某些问题的不同角度的思考。數學家也研究純數學,就是數學本身的实质性內容,而不以任何實際應用為目標。雖然許多研究以純數學開始,但其过程中也發現許多應用之处。.

新!!: 埃德蒙德·胡塞爾和数学 · 查看更多 »

普羅斯捷約夫

普羅斯捷約夫是捷克的城市,位於該國東部,由奧洛穆克州負責管轄,面積46.58平方公里,海拔高度223米,是該國的紡織業中心,2006年人口46,436。.

新!!: 埃德蒙德·胡塞爾和普羅斯捷約夫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胡塞爾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