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间土耳其國民運動和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相似
土耳其國民運動和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有(在联盟百科)6共同点: 安卡拉,土耳其人,土耳其革命者,凱末爾主義,第一次世界大战,色佛尔条约。
安卡拉
安卡拉(Ankara),曾有媒體簡稱土京,是土耳其共和国的首都,位於小亞細亞安那托利亞高原的中北部,人口約500萬,也是土耳其全国仅次于伊斯坦堡的第二大城市。.
土耳其國民運動和安卡拉 · 安卡拉和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 ·
土耳其人
土耳其人是土耳其共和国的主体民族,绝大多数信奉伊斯兰教逊尼派,源自是奥斯曼帝国时期。该民族主要分布于土耳其、德国、法國、及其他一些国家如伊拉克、阿塞拜疆、北塞浦路斯、希腊、俄罗斯、保加利亚、格鲁吉亚、马其顿、科索沃、波斯尼亚、羅馬尼亞、奧地利、英國、荷兰、比利时、列支敦士登、澳大利亞、中亚、北美地区等地。而土耳其人祖先最早可追溯至突厥人。 他們使用的語言為土耳其語。他們的主要族源是安納托利亞的希臘人、亞美尼亞人、庫爾德人、阿拉伯人與波斯人,以及古代的赫梯、吕底亚人与後來的高加索和巴尔干半岛的居民。但在文化心理认同上,土耳其人普遍接受自己是突厥人。 土耳其人最早是由拜占廷希腊人与阿拉伯人混合而成,1071年之後,烏古斯人開始在安納托利亞建國,蒙古伊尔汗國时代大量乌古斯人因躲避蒙古人进入安納托利亞,逐渐融入當地居民中(同時傳入伊斯蘭教)。.
土耳其人和土耳其國民運動 · 土耳其人和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 ·
土耳其革命者
土耳其革命者(土耳其語:Kuvayi Milliye or Kuvva-i Milliye)是指土耳其國民運動的愛國者,他們反對穆德洛斯停戰協定簽訂後協約國進行的鄂圖曼帝國分裂,並反對1920年鄂圖曼政府簽訂的色佛爾條約。 在土耳其國民運動的成立及土耳其獨立戰爭後,革命運動於1922年11月1日推翻鄂圖曼帝國。1923年10月29日,土耳其共和國正式成立。 土耳其革命是受到坦志麥特時期的意識所影響。土耳其革命與同一時期舉行的青年土耳其運動並無關連,青年土耳其運動與鄂圖曼帝國及鄂圖曼主義有緊密的聯繫。參與土耳其革命的並非同一群人,他們對社會和政治事務有著不同的見解。即使他們領導著許多社會及政治機構,但土耳其革命與青年土耳其運動彼此之間並沒有聯絡。唯一相同的見解就是渴求一個主權國。 註: 以下名單裡的人士都在革命時扮演著許多角色。以下的分類是基於人們所記得的名銜而定 請注意以下的名單仍未整理完成.
土耳其國民運動和土耳其革命者 · 土耳其革命者和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 ·
凱末爾主義
凱末爾主義(Kemalist İdeoloji, Kemalizm, Atatürkçülük, Atatürkçü Düşünce)亦即「六矢」(Altı Ok),是土耳其共和國的基本特徵,是由土耳其國民運動及其領袖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土克衍生出來的。凱末爾主義可於阿塔土克改革裡找到其意義,即尋求締造一個現代、民主及世俗的國度。凱末爾主義基於實證主義、理性主義及啟蒙時代的科學及教育進程所引導的。.
凱末爾主義和土耳其國民運動 · 凱末爾主義和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 ·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次大戰、一戰,或稱歐戰;World War I、WWI、Great War、First World War;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la Grande Guerre)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然而戰火最終延燒至全球,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直接称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戰場於歐洲大陸,故此20世紀早期的中文經常稱之為“欧战”。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奥匈帝国、鄂圖曼帝国及保加利亚屬於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日本、俄國、意大利、美国、塞尔维亚、比利时、中國等則屬於協約國陣營。戰爭的導火線是發生於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及其妻子索菲亚被塞尔维亚激进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身亡。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包括塞爾維亞對奧匈、保加利亚作戰的巴爾幹戰線,奥斯曼土耳其对俄国的高加索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的美索不达米亚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阿拉伯的巴勒斯坦战线等等),其中以西線最为慘烈。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强的戰爭之一,約6,500萬人參戰,約2,000萬人受傷,超过1,600萬人喪生(约9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造成嚴重的人口及經濟損失,估計損失约1,700億美元(當時幣值),除美洲與亞洲外,歐洲各國均受到重創,特別是戰敗國如德國等等還要面對巨額賠款,埋下第二次大戰的種子。.
土耳其國民運動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色佛尔条约
色佛爾條約(Traité de Sèvres)是協約國與奧斯曼帝國在1920年8月10日簽訂的一項條約,屬於1919年巴黎和會系列條約的一部份。內容主要為削弱奧斯曼帝國的領土及國力,防止它再發動對外擴張的戰爭。 該條約被普遍認為是側重協約國(尤其是英國、希臘和亞美尼亞等國)的利益,而對奧斯曼帝國和土耳其人十分苛刻。由凱末爾率領的土耳其民族主義者對條約作出了否定,並與依據條約佔領小亞細亞的亞美尼亞、希臘和法國軍隊戰鬥,是為土耳其獨立戰爭。 土耳其民族主義者最後戰勝,成立土耳其共和國,取代奧斯曼帝國政權,並與協約國簽訂《洛桑條約》。因此色佛爾條約成為巴黎和會各條約中唯一爾後被完全取代的條約。.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 什么土耳其國民運動和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的共同点。
- 什么是土耳其國民運動和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之间的相似性
土耳其國民運動和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之间的比较
土耳其國民運動有10个关系,而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有72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6,杰卡德指数为7.32% = 6 / (10 + 72)。
参考
本文介绍土耳其國民運動和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