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图特摩斯一世

指数 图特摩斯一世

图特摩斯一世 (英语文献中一般写作:Thutmose I,?—约前1493年)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约前1506年—约前1493年在位)。 图特摩斯一世是法老阿蒙霍特普一世的主要军事统帅,也是他的妹夫。在阿蒙霍特普一世无嗣而终后,图特摩斯一世取得了王位。他在位时期征服了尼罗河第三瀑布以北的努比亚,并向亚洲的叙利亚及巴勒斯坦地区发展了埃及的势力。一般认为,图特摩斯一世是埃及历史上最辉煌的第十八王朝的真正奠基者。 图特摩斯一世是第一个葬在帝王谷的法老。.

24 关系: 努比亚埃及博物馆埃及第十八王朝古埃及叙利亚姆特诺费列特尼罗河巴勒斯坦帝王谷亚洲仙塞妮普开罗哈特谢普苏特图特摩斯图特摩斯二世阿蒙霍特普一世阿蒙摩斯雅赫摩斯-纳菲尔泰丽雅赫摩斯一世雅赫摩斯王后法老札希·哈瓦斯托特

努比亚

努比亚()是位於埃及南部與苏丹北部之間沿著尼罗河沿岸的地區,今日位於阿斯旺(位於尼罗河第一瀑布下游)與(或稱庫賴邁,位於尼罗河第四瀑布下游)之間。努比亚一词可能来自埃及语中的金(nub)或诺巴(Noba)。一般的,从阿斯旺到瓦迪哈勒法之间的地区被称为下努比亚,从瓦迪蛤勒法到库赖迈之间的地区则被称为上努比亚。有时人们也会将库赖迈到喀土穆之间的地区称为南努比亚。努比亚自古以来便被看做地中海地区的埃及与非洲黑人区之间的交接处。.

新!!: 图特摩斯一世和努比亚 · 查看更多 »

埃及博物馆

#重定向 埃及博物館.

新!!: 图特摩斯一世和埃及博物馆 · 查看更多 »

埃及第十八王朝

十八王朝,是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的第一个王朝,也是古埃及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第十八王朝所处的时间大致是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3世纪(约公元前1575年-约公元前1308年),由阿赫摩斯继位开始,到哈伦海布死后传位给拉美西斯一世结束,共经历了近300年和14位法老。 约公元前1575年,第十七王朝法老卡摩斯的弟弟阿赫摩斯继位。阿赫摩斯在位期间成功驱逐了喜克索斯人,并统一了上下埃及,强大的第十八王朝建立了。其间埃及称为帝国,在一个世纪时间内,势力延伸深入亚洲,很多名义上独立的国家都承认埃及为其领主国。位于非洲尼罗河上游第五瀑布的努比亚也归附埃及。埃及人开始与北叙利亚和南部非洲进行频繁的贸易。王朝前几任法老还消灭了国内敌对的地方势力,建立了法老对政治和军事的中央集权。这一集权模式持续了几乎500年未曾改变,并使埃及王朝度过了几个危机,例如图特摩斯一世政变,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摄政等。第十八王朝后期争夺国家最高权力的斗争越来越激烈,宗教领袖的影响力变大,严重威胁了法老的权力和统治。由于宗教影响力的增加,法老阿蒙霍特普四世(后改名为阿肯納頓)试图更改埃及信仰称为一神总教(仅崇拜太阳神阿顿),但他死后继位的法老,特别是图坦卡蒙,又恢复了埃及传统的宗教和法老统治。穆尔内(William J. Murnane),《古埃及》(The Penguin Guide to Ancient Egypt),英国:企鹅图书公司,1984年约前1308年,任政府官员和大祭司拉美西斯一世继承王位,建立了第十九王朝,第十八王朝结束。.

新!!: 图特摩斯一世和埃及第十八王朝 · 查看更多 »

古埃及

古埃及(مصر القديمة)是位於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中下游地区的一段时间跨度近3000年的古代文明,开始于公元前32世纪左右时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建立第一王朝,终止于公元前343年波斯再次征服埃及,雖然之後古埃及文化還有少量延續,但到公元以後的時代,古埃及已經徹底被異族文明所取代,在連象形文字也被人們遺忘後,古代史前社會留給後人的是宏偉的建築與無數謎團,1798年,拿破仑远征埃及,发现罗塞塔石碑,1822年法国学者商博良解读象形文字成功,埃及学才诞生,古埃及文明才重见天日。直到今日都還不斷被挖掘出來。 古埃及的居民是由北非的土著居民和来自西亚的遊牧民族塞姆人融合形成的多文化圈。約西元前6000年,因為地球軌道的運轉規律性變化、間冰期的高峰過去等客觀氣候因素,北非茂密的草原開始退縮,人們放棄游牧而開始尋求固定的水源以耕作,即尼羅河河谷一帶,公元前4千年后半期,此地逐渐形成国家,至公元前343年为止,共经历前王朝、早王朝、古王国、第一中间期、中王国、第二中间期、新王国、第三中间期、后王朝9个时期31个王朝的统治(参见“古埃及歷史”一节)。其中古埃及在十八王朝时(公元前15世纪)达到鼎盛,南部尼罗河河谷地带的上埃及的領域由現在的蘇丹到埃塞俄比亞,而北部三角洲地区的下埃及除了現在的埃及和部份利比亚以外,其東部邊界越過西奈半島直達迦南平原。杨洪强编著,《古埃及文明-全球史之四》,2005年 在社會制度方面,古埃及有自己的文字系统,完善的行政体系和多神信仰的宗教系统,其统治者称为法老,因此古埃及又称为法老时代或法老埃及江晓原,12宫与28宿:世界历史上的星占学,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45-64 ISBN 7-5382-7184-8。古埃及的国土紧密分布在尼罗河周围的狭长地带,是典型的水力帝国。古埃及跟很多文明一樣,具有保存遺體的喪葬習俗,透過這些木乃伊的研究能一窺當時人們的日常生活,对古埃及的研究在学术界已经形成一门专门的学科,称为“埃及学”。 古埃及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同尼罗河密不可分,如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言:“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古埃及时,尼罗河几乎每年都泛滥,淹没农田,但同时也使被淹没的土地成为肥沃的耕地。尼罗河还为古埃及人提供交通的便利,使人们比较容易的来往于河畔的各个城市之间。古埃及文明之所以可以绵延数千年而不间断,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相对与外部世界隔绝的地理环境,古埃及北面和东面分别是地中海和红海,而西面则是沙漠,南面是一系列大瀑布,只有东北部有一个通道通过西奈半岛通往西亚。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外族不容易进入埃及,从而保证古埃及文明的穩定延续。相比较起来,周围相对开放的同时代的两河流域文明则经常被不同民族所主宰,兩者對後世所帶來的價值觀也完全不同。.

新!!: 图特摩斯一世和古埃及 · 查看更多 »

叙利亚

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al-Jumhūrīyah al-ʻArabīyah as-Sūrīyah),通称叙利亚(Sūriyā),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属于中东阿拉伯国家,首都大马士革。叙国北与土耳其接壤,东同伊拉克交界,南与约旦毗连,西南同黎巴嫩和以色列为邻,西濒地中海。1944年1月1日宣布独立,1946年4月7日被联合国及世界各国认可为正式独立国家,现任总统為巴沙尔·阿萨德。.

新!!: 图特摩斯一世和叙利亚 · 查看更多 »

姆特诺费列特

姆特诺费列特(mutnofret)是埃及第十八王朝的王后,图特摩斯一世的侧室妻子,图特摩斯二世,阿蒙摩斯,娃徳杰摩斯与拉摩斯之母。她的名字意思是“姆特女神很美”。她可能是雅赫摩斯一世之女,阿蒙霍特普一世之姐妹。她出现于一块从拉美西姆出土的石碑,也出现于停灵庙的壁画上,考古学家也发现了她的一个雕像。图特摩斯二世统治埃及时,姆特诺费列特仍然活着。.

新!!: 图特摩斯一世和姆特诺费列特 · 查看更多 »

尼罗河

尼罗河(النيل,埃及語:iteru,科普特语:piaro或phiaro)是一条流經非洲東部與北部的河流,與中非地區的剛果河以及西非地区的尼日尔河並列非洲最大的三個河流系統。尼罗河長6,853公里,是世界上第一长的河流。2007年雖有來自巴西的學者宣稱亞馬遜河長度更勝一籌,但尚未獲全球地理學界的普遍認同。尼罗河有两条主要的支流,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的青尼罗河是尼罗河下游大多数水和营养来源,但白尼罗河则是两条支流中最长的。它源于非洲中部的大湖地区,其最远的源头位于卢旺达(),向北它流经坦桑尼亚并注入維多利亞湖,再从此湖中溢出注入艾伯特湖,往北流入乌干达和苏丹共和国南部,并于后者处形成大面积沼泽湿地。藍尼罗河源于埃塞俄比亚的塔納湖(),从东南流入苏丹。在苏丹首都喀土穆附近,白尼罗河藍尼罗河相汇,形成尼罗河。 尼罗河从苏丹首都向北穿过苏丹和埃及,所经过的地方均是沙漠。从古代开始埃及的文明就依靠尼罗河而形成和兴旺。除海港和海岸附近的城市外埃及所有的城市和大多数居民住在阿斯旺以北的尼罗河畔,几乎所有的古埃及遗址均位于尼罗河畔。 在其入海口尼罗河形成一个巨大的三角洲,在这里它注入地中海。.

新!!: 图特摩斯一世和尼罗河 · 查看更多 »

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國(دولة فلسطين)是一個由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区的約旦河西岸以及加沙地帶的阿拉伯人所建立的國家,2007年6月因內部兩大勢力嚴重不和而形成分裂局面,其中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即「哈馬斯」)佔有加沙地帶,而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即「法塔赫」)主導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則管治約旦河西岸,受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監督。 1967年,巴勒斯坦阿拉伯区面积6242平方公里,包括约旦河西岸地区5879平方公里(其中死海面积220平方公里),及加沙地区363平方公里。 1988年11月15日,在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舉行的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第19次特別會議通過《獨立宣言》,巴勒斯坦解放组織宣布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首都為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国。在國際承認巴解下,該國已與世界上多數國家建立正式外交關係。2011年10月3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投票表決,接納巴勒斯坦為該組織正式會員,這是巴勒斯坦以正式成員國的身份加入的首個聯合國機構。 2012年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表決巴勒斯坦國升格為「非會員觀察國」的提案时,雖然美國和以色列強烈反對,仍以138票支持,41票棄權、9票反對的壓倒性票數通過了67/19号决议。截至2015年9月,已经有136个联合国正式会员国(占联合国会员国总数的70.5%)承认巴勒斯坦國为一个獨立國家。.

新!!: 图特摩斯一世和巴勒斯坦 · 查看更多 »

帝王谷

帝王谷(阿拉伯語: ;英語:Valley of the Kings)是位于埃及埋葬古埃及新王國時期18到20王朝的法老和贵族的一个山谷。 帝王谷位于,它坐落在尼罗河西岸的金字塔形山峰庫爾恩(Al-Qurn)之巅, 与底比斯相对(现在的卢克索)。帝王谷分为东谷和西谷,大多数重要的陵墓位于东谷。西谷只有一座陵墓向公众开放:伊特努特·阿伊的陵墓(圖坦卡門的继任者)。西谷也有多处其他重要的墓葬,包括阿蒙霍特普三世,但是仍然在发掘过程中并尚未向公众开放。 帝王谷的官方名称是「The Great and Majestic Necropolis of the Millions of Years of the Pharaoh, Life, Strength, Health in The West of Thebes」,或者更常见的「Ta-sekhet-ma'at」(The Great Field)。 G41-G1-Aa1:D21-O1-O29:Y1-A50-s-Z4:Y1-G7-N35-C11-Z2:N35-M4-M4-M4-t:Z2:N35-O29:O1*O1-G7-S34-U28-s-D2:Z1-R14-t:t-N23*Z1:N35-R19-t:O49-G7 帝王谷作为大约从前1539年到前1075年时期的主要陵墓区,并且包含六十多個陵墓,始于图特摩斯一世时期终于拉美西斯十世或十一世时期。 帝王谷也有被宠幸的贵族和法老的妃子和子女的陵墓。王后谷始于大约拉美西斯一世(約前1300年),然而也有一些妃子与她们的丈夫一起合葬。著名的负责装饰与修建帝王谷的工匠包括19王朝的森尼杰姆与18王朝的赛门姆特(仅修建附近的哈特谢普苏特的停灵庙)。.

新!!: 图特摩斯一世和帝王谷 · 查看更多 »

亚洲

亞细亚洲(Ασία;Asia),简称亚洲,面积4457.9万平方公里,覆蓋地球總面積的8.6%(或者總陸地面積的29.4%);人口總數約為40億,佔世界總人口約60.5%(2010年);是七大洲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洲。 亞洲絕大部分土地位於東半球和北半球。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為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以東為亞洲。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為烏拉爾山脈、乌拉尔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峡。烏拉爾山脈以東及高加索山脈、裏海和黑海以南為亞洲。大陸東至白令海峽的傑日尼奧夫角(西經169度40分,北緯60度5分),南至丹绒比亚(東經103度31分,北緯1度16分),西至巴巴角(東經26度3分,北緯39度27分),北至切柳斯金角(東經104度18分,北緯77度43分),最高峰為-zh-hans:珠穆朗玛峰;zh-hant:聖母峰;-。跨越經緯度十分廣,東西時差達11小時。西部與歐洲相連,形成地球上最大的陸塊歐亞大陸。 亞洲東面是太平洋、北面是北冰洋,南面則瀕臨印度洋,西面以烏拉山脈、烏拉河、裏海、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及愛琴海與歐洲分界,西南面隔亞丁灣、曼德海峽、紅海與非洲相鄰,東北面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亞細亞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名稱,希臘人稱呼他們的東方(一說為太陽升起的地方)為亞細亞,可能是來源於亞述人的名稱,亞述一詞在亞述的語言中也代表東方,原來只指希臘東方的小亞細亞半島,後來擴展到包括所有東方地區。 亚洲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

新!!: 图特摩斯一世和亚洲 · 查看更多 »

仙塞妮普

仙塞妮普(生卒年不詳)是古埃及十八王朝法老圖特摩斯一世的母親。古埃及留下關於她的記載極為有限。她的家世並未被記載,她或許是個平民。目前只知道她獲得了"國王母親"的頭銜。她于一個在瓦地哈發出土的石碑(Stela Cairo CG 34006)上出現。她也出現於孫女哈特謝普蘇特女皇所建的停靈廟的壁畫中出現,後失去記載。.

新!!: 图特摩斯一世和仙塞妮普 · 查看更多 »

开罗

开罗(al-Qāhira)是埃及首都。 開羅在古埃及時期稱優努(古埃及語:ỉwnw,拉丁化:lunu,意為「通道」)或安努(Anu),聖經中稱作安(On)、赫利奧波利斯(Ἡλιούπολις,意為「太陽神之城」)、米斯爾(مصر,另作,意為「軍營」,後來成為整個埃及的自稱),後改稱福斯塔特(الفسطاط, ,意為「帳棚」),868年突倫王朝埃米爾艾哈邁德·伊本·突倫於福斯塔特北部另建新都稱作加塔伊(القطائـع),到969年法蒂瑪王朝哈里發穆伊茲派部將喬海爾征服阿拔斯王朝統治下的埃及,973年遷都於此,把新首都稱作開羅(al-Qāhira,意為「勝利之都」)為開羅名稱之始。 开罗横跨尼罗河,气魄雄伟,风貌壮观,是整个中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商业中心。它由开罗省、吉萨省和盖勒尤卜省组成,通称。大开罗是埃及和阿拉伯世界以及非洲最大的城市,人口一千多萬,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是世界第十六大都會區。现在的开罗地区,阿拉伯穆斯林占多数,科普特基督徒也占有较大比例。 在它的西南约30公里,開羅以南著名渡假城市赫勒萬省赫勒萬市之西岸吉薩省拜德爾舍因(Al Badrashin)拉希納村(Mit Rahina),是古都孟菲斯遗址(所以孟菲斯實際上並不位於開羅)。 由孟菲斯遗址北行约20公里,即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金字塔。.

新!!: 图特摩斯一世和开罗 · 查看更多 »

哈特谢普苏特

哈特谢普苏特(Hatshepsut或Hatshepsowet;约前1508年-前1458年1月16日),或译哈特舍普苏特、赫雀瑟或哈塞普蘇,在古埃及語的意思为“最高貴的女士”。她是第十八王朝法老(约公元前1479年-约公元前1458年在位)也是古埃及第二位可考的女性法老,是古埃及一位著名的女法老。.

新!!: 图特摩斯一世和哈特谢普苏特 · 查看更多 »

图特摩斯

图特摩斯,是以下几位古埃及法老与人物的名字。.

新!!: 图特摩斯一世和图特摩斯 · 查看更多 »

图特摩斯二世

图特摩斯二世 (英语文献中一般写作:Thutmose II,?—约公元前1479年)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约公元前1492年—约公元前1479年在位)。 图特摩斯二世是法老图特摩斯一世与其庶妻姆特诺弗雷特之子。他曾镇压努比亚人的起义。由于不是纯粹的王室血统,图特摩斯二世与他的异母姐哈特谢普苏特结婚,以使他的统治合法化(哈特谢普苏特是图特摩斯一世的正妻所生)。然而在他统治时期,大权可能完全落入哈特谢普苏特手中。.

新!!: 图特摩斯一世和图特摩斯二世 · 查看更多 »

阿蒙霍特普一世

阿蒙霍特普一世 (英语文献中一般写作:Amenhotep I;?—约前1506年)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约前1525年—约前1506年在位)。 阿蒙霍特普一世是雅赫摩斯一世与雅赫摩斯-纳菲尔泰丽的第三个儿子。他的长兄们均先他而死,使他得以成为父亲的继承者。即位初年曾击退利比亚人的入侵。阿蒙霍特普一世发动对努比亚的远征,以恢复埃及在那里的传统势力。 由于阿蒙霍特普一世死后无嗣,王位由他的军事统帅图特摩斯继承(后者即图特摩斯一世)。.

新!!: 图特摩斯一世和阿蒙霍特普一世 · 查看更多 »

阿蒙摩斯

阿蒙摩斯(Amenmose)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王子,他是法老图特摩斯一世的长子。.

新!!: 图特摩斯一世和阿蒙摩斯 · 查看更多 »

雅赫摩斯-纳菲尔泰丽

雅赫摩斯-纳菲尔泰丽(Ahmose Nefertari),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王后。.

新!!: 图特摩斯一世和雅赫摩斯-纳菲尔泰丽 · 查看更多 »

雅赫摩斯一世

雅赫摩斯一世 (英语文献中一般写作:Ahmose I;?—约前1525年)古埃及第十八王朝创立者(约前1550年—约前1525年在位)。 雅赫摩斯一世是埃及第十七王朝最后一位法老卡摩斯的弟弟。他继承兄长的事业,将喜克索斯人彻底逐出埃及,使埃及获得复兴。雅赫摩斯在位时对努比亚进行了多次远征,从而恢复了埃及对该地区的传统控制。他的王朝标志着埃及史上新王国时期的开始。 关于雅赫摩斯一世的统治,最重要的文物是埃班之子雅赫摩斯的墙上铭文。这是一位与法老同名的船长的英雄事迹,这位船长曾追随雅赫摩斯一世,并参加了他的大多数战役。.

新!!: 图特摩斯一世和雅赫摩斯一世 · 查看更多 »

雅赫摩斯王后

雅赫摩斯(Ahmose)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王后,她是法老图特摩斯一世的王后,女王哈特谢普苏特与公主妮斐鲁碧提的母亲,其名"雅赫摩斯"的意思是"月神之子"。.

新!!: 图特摩斯一世和雅赫摩斯王后 · 查看更多 »

法老

法老(希伯來语:פרעה,希腊语:Φαραώ,埃及文转写:pr ʿ3)是古埃及君主的尊称。是埃及语的希伯来文音译。在古王国时代仅指王宫,从新王国第十八王朝图特摩斯三世起作为颂词开始用于国王自身,并逐渐演变成对国王的一种尊称。第二十二王朝以后,成为国王的正式头衔。习惯上将古埃及的国王通称为法老。法老是国家政权的最高代表,掌握军、政、神权。法老自称是太阳神阿蒙之子,是神在地上的代理人和化身。.

新!!: 图特摩斯一世和法老 · 查看更多 »

札希·哈瓦斯

札希·哈瓦斯 札希·哈瓦斯(,)是埃及考古学家,出生于埃及杜姆亚特,在埃及與美國兩地研修考古學,並在1980年榮獲傅爾布萊特計畫獎學金。1987年,他獲得賓州大學埃及古物學的博士學位。從1988年起,他就開始教授埃及的考古學、歷史與文化。現職為埃及古蹟最高委員會秘書長,除此之外也任教於開羅大學、開羅美國大學,以及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新!!: 图特摩斯一世和札希·哈瓦斯 · 查看更多 »

托特

托特(Θώθ,,Thoth,源自埃及語:,可能發音為*// 或 *//),又譯透特或图特,是古埃及神話的智慧之神,同時也是月亮、數學、醫藥之神,負責守護文藝和書記的工作。相傳他是古埃及文字的發明者。 托特通常會被描繪成䴉首人身,其名字意思和彎形嘴部,令人聯想起新月。有時候,托持也會被描繪成一隻拿著新月的狒狒,因為狒狒在夜間活動,而且相當聰明。 神話中,孔斯與托特玩塞尼特,以光为赌注,孔斯輸了比赛,因此除了满月时无法展现它所有的光芒。 美國作家埃里斯(Ralph Ellis)認為,由於托特信仰的排他性,托特信仰其實是亞伯拉罕諸教的來源,但這種說明仍然存疑。.

新!!: 图特摩斯一世和托特 · 查看更多 »

拉可以指:.

新!!: 图特摩斯一世和拉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吐特摩斯一世塔特摩西斯一世图坦摩斯一世图特摩西斯一世图特蒙斯一世托司米兹一世托特莫斯一世阿·凯佩尔·卡·拉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