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间周朝和宣王中興相似
周朝和宣王中興有(在联盟百科)29共同点: 召穆公,史记,司寇,姬姓,尹吉甫,井田制,徐國,周定公,周宣王,周幽王,周康王,周武王,周朝,周成王,周文王,共伯和,共和 (西周),獫允,秦莊公,鎬京,非子,西戎,魯孝公,诗经,鲁国,楚国,榮夷公,淮夷,方叔。
召穆公
召穆公,姬姓,召氏,名虎,谥穆,也称召穆公,召幽伯之子,母为召姜。召公奭后代。 当时周厉王暴虐,引发國人之亂。召穆公把太子靖藏匿在家,并用其子替死,太子于是脱险。周厉王死后,太子周宣王即位,召穆公与周定公辅佐周宣王,史称“周召共和”。 召穆公曾率军曾以七千周师战胜四万淮夷。.
史记
《史记》最早稱為《太史公書》,由西汉太史令(太史公)司马迁编写的历史书籍。记载了自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間共二千五百年的历史,是纪传体通史之祖。全书包括本纪 12 卷、世家 30 卷、列传 70 卷、表 10 卷、书 8 卷,共 130 篇(卷),52 万 6500 餘字。该书原稿约在西汉末年消失,目前存世最古的史记残卷是日本京都高山寺藏中国六朝抄本,目前存世最古的完整史记是现藏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北宋“景祐本”《史记集解》(其中有十五卷为别版补配)及日本藏南宋版黄善夫三家注史记。 《太史公書》首创的纪传体撰史方法为後来历代“正史”所传承,与後来的《汉书》、《後汉书》、《三國志》合称“前四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对後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皆产生了深远影响,《太史公書》同时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太史公书》最初無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记》、《太史公传》、《太史記》、《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司寇
司寇是中國古代官名。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空、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管刑狱、纠察等事。各诸侯国亦置此官,职掌同周朝,在楚、陈等国,称司败。 后世也用作刑部尚书的别称。 Category:公卿.
姬姓
姬姓是中国上古八大姓之一,周朝的国姓,同时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吴国、鲁国、燕国、卫国、晋国、郑国、魏国、韩国等诸侯国国君的姓。 《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取于有蟜氏,生黄帝,黄帝以姬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史记·三代世表》记载:尧立后稷以为大农,姓之曰姬氏。后稷承继姬姓,是周朝的始祖,周初周天子姬发大封诸侯时,姬姓国有53个。.
尹吉甫
尹吉甫,西周尹国国君,字吉父,一作吉甫,金文作兮甲、兮伯吉父。又官名尹,称尹吉甫。辅助周宣王中兴周朝,尹吉甫奉周宣王命与南仲出征猃狁,获大胜,反击到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附近。后又发兵南征,对南淮夷征取贡物,深受周王室的倚重。遗物有“兮甲盘”,曾采集《诗经》。有子伯奇、伯封。 2009年4月23日,“中华诗祖”尹吉甫(兮甲)的墓碑纪事碑(刻有墓志铭),在湖北十堰市房县青峰镇松林垭宋家沟水库坝底部出土。 王国维《兮甲盘跋》认为:“甲”是天干的开始,而“吉”也有开始的意思,兮甲為對周王謙虛自稱,與兮吉通用。《毛詩》开始于字前加“尹”,尹是官职之名。.
井田制
井田制是中国春秋以前土地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井田就是方块田。“井田”一词,最早见于《榖梁传·宣公十五年》:“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
徐國
#重定向 徐国.
周定公
周定公,西周时期周国国君,周公旦后裔。前841年,周厉王暴虐,引发国人暴动。周厉王逃走,周定公会同召穆公虎主持政务,史称“周召共和”。十四年後,周厉王在彘地驾崩,太子周宣王即位,共和行政结束。.
周宣王
周宣王,姬姓,名靜,一作靖。西周第十一代天子,周厉王之子,在位46年。 周宣王继位后,政治上任用召穆公、尹吉甫、仲山甫、程伯休父、虢文公、申伯、韩侯、显父、仍叔、张仲一帮贤臣辅佐朝政;军事上借助诸侯之力,任用南仲、召穆公、尹吉甫、方叔陆续讨伐猃狁、西戎、淮夷、徐国和楚国,使西周的国力得到短暂恢复,史称“宣王中兴”。《太平御览·皇王部·卷八十五》:王于是进用贤良,樊侯仲山父,尹吉父,程伯休父,虢文公,申伯,韩侯,显父,南仲方叔、仍叔、邵穆公,张仲之属,并爲卿佐。自厉王失政,猃狁、荆蛮交侵中国,官政隳废,百姓离散,王乃修复宫室,兴贤人,纳规谏,安集兆民。命南宫仲、邵虎、方叔、吉父并征定之,复先王境土,缮车徒,兴畋狩,礼天下,喜王化复行,号称中兴。但周宣王晚年对外用兵接连受挫,尤其在千亩之战大败于姜戎,南国(今长江与汉江之间的地区)之师全军覆没,加之独断专行、不进忠言、滥杀大臣,宣王中兴遂成昙花一现,也为西周在周幽王时期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周幽王
周幽王(),姓姬,名宮涅 ,周宣王之子,西周第十二代君王,也是西周的亡国之君。自前782年至前771年間在位,共11年,諡號幽王。.
周康王
周康王,姬姓,名釗,西周第三代天子,周成王之子。周康王与其父周成王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百姓和睦、“刑错四十余年不用”,被誉为成康之治。 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周康王在位時間定為前1020年至前996年,此观点的准确性有待考证。《太平御览》引《帝王世纪》和《通鉴外纪》均记载周康王在位26年。.
周武王
周武王,'''姬'''姓,名发,諡武,曰名为珷帝日丁,西周第一代天子,西周时代青铜器铭文称其为珷。是西伯昌与太姒的嫡次子,其正妻为邑姜,西周的创建者。夏商周斷代工程斷代其在位時間為前1046年至前1043年,劍橋中國史推測其在位時間约為前1049或前1045年至前1043年。傳統上,周武王,周文王,堯舜禹和商湯一向為後世儒家人物所尊崇的古代先秦明君。.
周朝
周朝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王朝,也是最後一個完全施行封建制度的世襲王朝,分為西周(約前11世紀-前771年)與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西周從周武王滅殷商建國並定都镐京(宗周)起,至周幽王亡國止,是中華文明的全盛時期之一。該時期的物質文明及精神文明皆深刻地影響着後世(2007年):《西周史與西周文明》〈引言〉,第1頁。。東周都城為洛邑(今河南洛陽),其時代又可分為春秋時期(前770年-前476年)與戰國時期(前476年-前221年)。前256年秦昭襄王廢黜周赧王,東周亡。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各國,建秦朝(2007年):《春秋史與春秋文明》〈引言〉,第1頁。(2007年):《戰國史與戰國文明》〈引言〉,第1頁。。 周人崛起於周原,在鞏固國力後於武王伐紂滅商朝建立西周。三監之亂的危機,於周公東征後平定,並且藉由大量分封諸侯來穩定東土。西周國力於成康之治時達到顛峰,在昭穆時期持平。共懿孝夷時期國勢漸衰,最後發生國人暴動與共和行政。宣王中興只是西周的迴光返照,宣王後期周室混亂,最後於周幽王發生犬戎之禍,西周亡。東周時,平王東遷使周室核心以成周為主,周室與諸侯作戰失敗使「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已經一去不返。春秋時期的尊王攘夷運動產生出春秋五霸等霸主。到戰國時期以下克上事件不斷,戰國七雄彼此合縱連橫。周室最後被秦國廢除,七雄最後也由秦所統一。 周朝的中央權力為王權,周王是周室的最高權力者,也是諸周族的宗主。由上至下縱切為君臣關係的封建制度,由尖至錐的橫切為血源關係的宗法制度,再以禮樂制度與井田制鞏固整個尖錐,維繫周王與諸侯國、官員、國人、野人的關係。春秋中葉後禮樂崩壞,典章制度逐漸瓦解。思想逐漸走向諸子百家。 周朝是以周族為代表和主體的華夏族語周邊諸族交往、融合的重要時期。自西周實行分封制後,中原華夏族文化同四周的方國文化相互交流與融合,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地區性文化。周朝從文字產生到春秋中葉,書面文學逐漸形成,古代散文由句而篇,由簡而繁的過程。詩經中的作品顯示四言詩日漸成熟。西周青銅器具有樸素、寫實的風格,聞名的有《毛公鼎》、《宗周鐘》、《散氏盤》、《大盂鼎》、《大克鼎》與《虢季子白盤》等等。.
周成王
周成王,姬姓,名誦,西周第二代天子。成王继位时年幼,由周公旦攝政,引起管叔和蔡叔不滿,聯合武庚,發動叛亂,周公旦出兵平定三监之乱。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雒邑、大封诸侯,还命周公东征、编写礼乐,加强西周王朝的统治。成王与其子周康王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百姓和睦、“刑错四十余年不用”,被誉为成康之治。 夏商周断代工程将成王在位時間定為前1042年至前1021年,在位22年。劍橋中國史推測其在位時間為前1042至前1006年。.
周文王
周太祖文皇帝,'''姬'''姓,名昌,中國商朝末期周氏族首领,兒子周武王追諡他為周文王,後世視之為道統的傳人之一。.
共伯和
共伯和是在西周周厉王、周宣王之间(前841年至前827年)执政的一个诸侯。因不同历史文献有异说,他的具体身份和角色在学术界仍存在一定争议。一说为共国(在今辉县)国君,名和。一说“共伯和”为卫武公的別稱。 《竹书纪年》记载,前841年,周厉王暴政引起国人暴动,厉王逃到彘邑(今山西霍州市),太子静(后为周宣王)藏在召穆公家里,史称彘之乱。共伯和受诸侯推举,“行天子事,号曰‘共和元年’”。共和十四年,又归政于周宣王,自己“逍遥得志于共山之首”。史称这段时期为“共和”。共和元年为中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共和还有一种说法,仅见于《史记·周本紀》,称所谓共和指周定公、召穆公两卿行政。这里的召公为召穆公虎,而同一时期文献中却没有记载周公的名号(周定公一说出自伪《今本竹书纪年》),所以后代学者多有怀疑。 最近发现的清华简中有一部编年体史书叫《系年》,《系年》记载:厉王大虐于周,卿李、诸正、万民弗刃于厥心,乃归厉王于彘,共伯和立。十又四年,厉王生宣王,宣王即位,共伯和归于宋。.
共和 (西周)
周召共和又作共和行政、共和時期,是指西周国人暴动后,因周厉王逃離鎬京,无法直接行使王政,由大臣周定公和召穆公共同執政的一段時期,另一說是共伯和奪權執政的時期。該段時期從國人暴動後周厉王逃離鎬京起至周宣王登位,約為前841年至前828年的十四年期間。從周召共和開始,中國歷史有了明確的紀年。.
獫允
獫(拼音:xiǎn,注音:ㄒㄧㄢˇ)允,又寫作嚴允、獫狁、玁狁等,位於中國北方與西北方的古代游牧民族,活躍於西周中期。其形跡最早可見於周代金文及先秦古籍,有時與“昆夷”等名相混稱,居住地區亦相同。學者認為,獫狁與犬戎及匈奴,可能有共同祖先。.
秦莊公
莊公(),《史记·卷十四·十二诸侯年表》记载名其,西周时期秦国君主。秦仲之子,在位44年。.
鎬京
鎬京(宗周),与丰京合称丰镐。考古发现指出,镐京遗址大约位于今西安市长安区斗门街道以北,沣河东岸。是西周的政治中心。周武王灭商后,定都镐京。.
非子
非子(),嬴姓,西周中期人物。秦國的建國君主,大骆之子。周孝王繼位後,試圖復興周朝國力。非子善於畜馬。孝王召非子負責主理馬匹於汧河及渭河之閒,一年下來,馬的匹數增加了一倍多。孝王十分滿意,就將秦地幾十里的土地封給他,做了附庸於鄰近大諸侯的小國國君,這就是日後統一中國的秦朝的發源地。.
西戎
西戎是三代对其边界西方的部落的泛指,西戎也可以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家,是漢族前身之一,但與战国以后的胡人各民族并沒有任何關係,後來「西戎」被漢族用來代指位於漢族以西的各個非漢民族。.
魯孝公
魯孝公(),即姬稱,為西周諸侯國魯國君主之一,是魯國第十二任君主。他為魯武公兒子。前796年,周宣王率領諸侯軍隊討伐魯國,殺死伯御後擁立為魯國君主。在位27年,紀年為38年。.
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溯自西元前11到前6世纪,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除此之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六篇,题目分别是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和由仪),又称《诗三百》。从汉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遂也称之谓《诗经》,而正式使用《诗经》一名,应该起于南宋初年。早期诗经版本众多,其中最为著名也是流传至今的,是汉朝毛亨、毛苌注释的《诗经》,因此该版本又称为《毛诗》。《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其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黄河流域,西起山西和甘肃东部,北到河北省西南,东至山东,向南也远及江汉流域。.
鲁国
鲁国,是周朝的一個姬姓諸侯國,為周成王的四叔周公旦之子伯禽的封国。鲁国先後傳二十五世,三十六位君主,歷時八百餘年。首都在曲阜,疆域在泰山以南,略有今山东省西南部,國力鼎盛時期勢力遍及河南、江蘇及安徽三省。另外,魯国亦是孔子的出生地。.
楚国
楚国,又称荆、荆楚、楚荆,中国历史商朝后期至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楚国國君芈姓熊氏。最早兴起于丹江流域的丹水和淅水交汇的淅川一带。公元前223年,秦滅楚之戰,爲秦所滅。其全盛时的最大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湖北、安徽、河南、湖南、浙江、上海、江苏、江西、重庆、貴州、山东部分地方。.
榮夷公
榮夷公是中國西周時期諸侯國荣国的國君。他在周厲王三十年(在前9世紀)以後得到厲王寵信,雖然大夫芮良夫批評榮夷公「好專利而不知大難」、「榮公若用,周必敗也」,但是厲王不聽,終於以榮夷公為卿士及重用他。數年後發生「國人暴動」,厲王被逼逃離鎬京。.
淮夷
淮夷,可能是存在於中國上古時代的夏至東周时期,生活在中国东部的黄淮、江淮一带的东夷部族统称。 根據《竹書紀年》記載,夏朝的相在即位的第一年,進攻淮夷,第二年攻風夷、黃夷,第七年于夷訪夏朝。 淮夷後來与商王朝关系很亲近,商王帝辛曾用安抚和武力征服并行的方式促进了淮夷和中原的文化交流。 周灭商后,淮夷帮助武庚复兴商朝,武庚失败后,淮夷又与徐戎多次联合抗击西周统治者。 淮夷在春秋时期依附于楚国。.
方叔
方叔,姬姓,周宣王时代周朝大臣,讨伐淮夷、猃狁有功。前823年,方叔南征楚国荆蛮大胜而还。周宣王将方叔于封在洛,方叔与仲山甫、尹吉甫辅助宣王中兴。方叔成为了方姓始祖之一。.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 什么周朝和宣王中興的共同点。
- 什么是周朝和宣王中興之间的相似性
周朝和宣王中興之间的比较
周朝有423个关系,而宣王中興有59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9,杰卡德指数为6.02% = 29 / (423 + 59)。
参考
本文介绍周朝和宣王中興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