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君士坦丁堡和第三次君士坦丁堡公會議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君士坦丁堡和第三次君士坦丁堡公會議之间的区别

君士坦丁堡 vs. 第三次君士坦丁堡公會議

君士坦丁堡(Κωνσταντινούπολις、Κωνσταντινούπολη;Constantinopolis;قسطنطینیه;现代İstanbul)又譯康斯坦丁堡,是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的舊名,現在則指伊斯坦堡金角湾與马尔马拉海之間的地區。它曾经是羅馬帝国、拜占庭帝国、拉丁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首都。 公元330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在拜占庭建立新都,命名為新羅馬(Nova Roma;Νέα Ρώμη),但该城普遍被以建立者之名称作君士坦丁堡。在公元12世纪时Rosenberg, Matt. 三次君士坦丁堡公會議,是於680年至681年在君士坦丁堡召開的基督教大公會議。這會議是基督教歷史上第六次的世界性主教會議。.

之间君士坦丁堡和第三次君士坦丁堡公會議相似

君士坦丁堡和第三次君士坦丁堡公會議有1共同点(的联盟百科): 大公會議

大公會議

大公會議(Ecumenical Synods,或稱公會議、普世公会议、普教會議)是傳統基督教中有普遍代表意义的的世界性主教會議,咨审表决重要教务和教理争端。大公會議的英文“Ecumenical Councils” 源自希臘文“Οικουμένη”,意为“普世性的”。對基督教教義有深遠影響的基督教早期会议是第一次尼西亞公會議、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會議和以弗所公會議。在公元1054年,東西方教會大分裂。自此之後,東正教(希臘正教)只信守首七次大公會議所確立之大公會議信條。雖然第四次君士坦丁堡會議是在教會大分裂之前舉行,卻不獲東正教承認。故此,今日的東正教只承認七次大公會議,而羅馬天主教則認為是八次。而教會大分裂之後的大公會議由羅馬天主教單方面舉行,所以內容不為東正教所承認。 儘管如此,部分東正教徒認為第四次君士坦丁堡大公會議(公元879-880年)、第五次君士坦丁堡大公會議(公元1341–1351年)和耶路撒冷會議(公元1672年)是大公會議。 天主教和東正教公認的會議如下:.

君士坦丁堡和大公會議 · 大公會議和第三次君士坦丁堡公會議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君士坦丁堡和第三次君士坦丁堡公會議之间的比较

君士坦丁堡有149个关系,而第三次君士坦丁堡公會議有14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杰卡德指数为0.61% = 1 / (149 + 14)。

参考

本文介绍君士坦丁堡和第三次君士坦丁堡公會議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