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君主主義和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納博科夫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君主主義和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納博科夫之间的区别

君主主義 vs. 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納博科夫

君主主義(Monarchism)指主張恢復君主制(在仍然實施君主制的國家,則保衛現有的君主制,又或是君主立憲制的支持者)的一種政治運動、思想,護君主政體或奉行君主原則的政治信念。君主主義者(Monarchist)則指這種運動的參與者,與保皇黨不同。. 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納博科夫(俄文:Владимир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Набоков,英文:Vladimir Vladimirovich Nabokov,)是一名俄裔美国作家,同時也是20世紀傑出的文體家、批評家、翻譯家、詩人、教授以及鱗翅目昆蟲學家。1899年出生于俄罗斯圣彼得堡。他在流亡時期創作了大量優秀的俄語小說,包括俄語文學《天賦》,但真正使他成为享有世界級聲譽偉大作家的是他用英语完成的《洛麗塔》。他同样也在昆虫学、国际象棋等领域有所贡献。 納博科夫在1955年写的小說《洛麗塔》,在二十世纪受到关注并且获得极大荣誉,他之後发表的英文小说《普寧》、《微暗的火》、《阿達》,都展现了納博科夫对于咬文嚼字以及细节描写的钟爱。納博科夫的聲譽在晚年達到頂峰,被譽為“當代小說之王”。.

之间君主主義和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納博科夫相似

君主主義和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納博科夫有1共同点(的联盟百科): 俄罗斯帝国

俄罗斯帝国

俄罗斯帝国(旧俄語:Россійская Имперія;Российская империя),亦简称为沙皇俄国、沙俄、帝俄或俄国,是1721年彼得大帝加冕為皇帝起至1917年尼古拉二世退位為止的俄罗斯,同时也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制国家,由羅曼諾夫王朝統治。全盛時的疆域,北起北冰洋、南达黑海南部、西起波罗的海、东达阿拉斯加(1867年前),包括了整个中亚、波兰及芬兰,与挪威、瑞典王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罗马尼亚、奥斯曼帝国、波斯(今伊朗)、阿富汗、中國(當時為清朝)、朝鲜與日本(前期為江戶幕府、後為大日本帝國)接壤。根据1897年的人口普查登记,俄罗斯帝国共有1億2,560万人,至1914年达到1億6,570万人,仅次于大清帝國及大英帝国。 在羅曼諾夫王朝之前的留里克王朝的伊凡四世在1547年便已經開始使用“沙皇”的稱號,因此一些历史学家认为“俄羅斯帝國”真正诞生是沙皇伊凡三世征服诺夫哥罗德共和国或伊凡四世征服喀山,根据另一个角度来看,长期沙皇制度 (Царство),这是在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后已经帝国的当代俄语单词,而彼得大帝刚刚更换了一个拉丁化的代名词。也许后者是为了让欧洲承认俄罗斯作为一个欧洲的君主制国家。发生在17世纪俄罗斯的扩张,最终导致在17世纪中叶,俄罗斯完全征服西伯利亚之后,俄罗斯的领土到太平洋和波俄战争(1654—1667年)之后的左岸乌克兰;这个标志着俄罗斯帝国的成立。 俄罗斯帝国的國力在19世紀達到空前鼎盛,是當時的世界列強之一,自稱第三羅馬,但在19世纪後期的欧洲相继进行工业革命时没有紧随时代的步伐,导致其经济实力在20世纪初期的尼古拉二世时代远不及欧洲几大强国,尽管在此期间推行了几次较为成功的改革(如亚历山大二世的农奴制改革)。1914年8月,政局动荡不定的俄罗斯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堪的战局直接导致了在1917年爆发二月革命,尼古拉二世签署退位诏书,俄罗斯帝国灭亡,俄羅斯共和國和俄國臨時政府成立,但同年就被布尔什维克派通过十月革命暴力推翻,被苏维埃俄国取代,但沙俄的残余势力直到1922年俄罗斯内战后才被完全消灭。.

俄罗斯帝国和君主主義 · 俄罗斯帝国和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納博科夫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君主主義和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納博科夫之间的比较

君主主義有48个关系,而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納博科夫有65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杰卡德指数为0.88% = 1 / (48 + 65)。

参考

本文介绍君主主義和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納博科夫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