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古埃及和喜克索斯人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古埃及和喜克索斯人之间的区别

古埃及 vs. 喜克索斯人

古埃及(مصر القديمة)是位於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中下游地区的一段时间跨度近3000年的古代文明,开始于公元前32世纪左右时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建立第一王朝,终止于公元前343年波斯再次征服埃及,雖然之後古埃及文化還有少量延續,但到公元以後的時代,古埃及已經徹底被異族文明所取代,在連象形文字也被人們遺忘後,古代史前社會留給後人的是宏偉的建築與無數謎團,1798年,拿破仑远征埃及,发现罗塞塔石碑,1822年法国学者商博良解读象形文字成功,埃及学才诞生,古埃及文明才重见天日。直到今日都還不斷被挖掘出來。 古埃及的居民是由北非的土著居民和来自西亚的遊牧民族塞姆人融合形成的多文化圈。約西元前6000年,因為地球軌道的運轉規律性變化、間冰期的高峰過去等客觀氣候因素,北非茂密的草原開始退縮,人們放棄游牧而開始尋求固定的水源以耕作,即尼羅河河谷一帶,公元前4千年后半期,此地逐渐形成国家,至公元前343年为止,共经历前王朝、早王朝、古王国、第一中间期、中王国、第二中间期、新王国、第三中间期、后王朝9个时期31个王朝的统治(参见“古埃及歷史”一节)。其中古埃及在十八王朝时(公元前15世纪)达到鼎盛,南部尼罗河河谷地带的上埃及的領域由現在的蘇丹到埃塞俄比亞,而北部三角洲地区的下埃及除了現在的埃及和部份利比亚以外,其東部邊界越過西奈半島直達迦南平原。杨洪强编著,《古埃及文明-全球史之四》,2005年 在社會制度方面,古埃及有自己的文字系统,完善的行政体系和多神信仰的宗教系统,其统治者称为法老,因此古埃及又称为法老时代或法老埃及江晓原,12宫与28宿:世界历史上的星占学,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45-64 ISBN 7-5382-7184-8。古埃及的国土紧密分布在尼罗河周围的狭长地带,是典型的水力帝国。古埃及跟很多文明一樣,具有保存遺體的喪葬習俗,透過這些木乃伊的研究能一窺當時人們的日常生活,对古埃及的研究在学术界已经形成一门专门的学科,称为“埃及学”。 古埃及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同尼罗河密不可分,如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言:“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古埃及时,尼罗河几乎每年都泛滥,淹没农田,但同时也使被淹没的土地成为肥沃的耕地。尼罗河还为古埃及人提供交通的便利,使人们比较容易的来往于河畔的各个城市之间。古埃及文明之所以可以绵延数千年而不间断,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相对与外部世界隔绝的地理环境,古埃及北面和东面分别是地中海和红海,而西面则是沙漠,南面是一系列大瀑布,只有东北部有一个通道通过西奈半岛通往西亚。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外族不容易进入埃及,从而保证古埃及文明的穩定延续。相比较起来,周围相对开放的同时代的两河流域文明则经常被不同民族所主宰,兩者對後世所帶來的價值觀也完全不同。. 喜克索斯人(Hyksos),意為「外來者」,是指古代西亚的一个部族聯盟,西克索也譯希克索。他们于前17世纪进入埃及东部并在那里建立了第十五和第十六王朝(约前1674年至前1548年)。他们推翻了埃及虚弱的第十三王朝(首都孟菲斯),统治了中和下埃及一百多年。 喜克索斯人将新的战争技术如复合弓、马和马拉的战车引入埃及。他们建立的这两个王朝的实情今天还不是十分清楚,但这两个王朝的统治者是互不相关的。传统的说法一般只把第十五王朝的六位统治者称为喜克索斯人,而第十六王朝的众多王子们是喜克索斯人、其他亚洲闪族人和服从这些新的统治者的当地埃及王子的混合。第十五王朝的统治者的名字我们今天知道。这些名字在埃及的建筑、刻有圣甲虫的宝石和其它小物件以及在曼尼索的埃及历史中留下来了。曼尼索的埃及史是托勒密二世的时候写的,今天留下来的只有残片。埃及历史上这一段软弱、外族统治和混乱的时期被称为第二中间期。.

之间古埃及和喜克索斯人相似

古埃及和喜克索斯人有(在联盟百科)24共同点: 努比亚埃及埃及第十二王朝卡摩斯古王國時期叙利亚孟斐斯尼罗河巴勒斯坦中王國時期克里特祭司第二中间时期西奈半島西亚象形文字阿蒙閃米特人苏丹共和国雅赫摩斯一世法老木乃伊戰車曼涅托

努比亚

努比亚()是位於埃及南部與苏丹北部之間沿著尼罗河沿岸的地區,今日位於阿斯旺(位於尼罗河第一瀑布下游)與(或稱庫賴邁,位於尼罗河第四瀑布下游)之間。努比亚一词可能来自埃及语中的金(nub)或诺巴(Noba)。一般的,从阿斯旺到瓦迪哈勒法之间的地区被称为下努比亚,从瓦迪蛤勒法到库赖迈之间的地区则被称为上努比亚。有时人们也会将库赖迈到喀土穆之间的地区称为南努比亚。努比亚自古以来便被看做地中海地区的埃及与非洲黑人区之间的交接处。.

努比亚和古埃及 · 努比亚和喜克索斯人 · 查看更多 »

埃及

阿拉伯埃及共和國(جمهوريّة مصرالعربيّة,),通稱埃及,是東北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面積為1,001,450平方公里,人口已超過9,000萬。原存在於當地的古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二戰後,埃及于1953年由阿拉伯人建立共和国,地理上該國地跨二洲即亞洲和非洲,西奈半島位於西南亞(西亞),而該國大部分國土位於北非地區。伊斯蘭教為國教。埃及人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遜尼派,最大的宗教少数派为科普特正教。另外還有基督教其他教派和伊斯兰教什叶派;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通用英語和法語。 埃及經濟的多元化程度在中東地區名列前茅。各項重要產業如旅遊業、農業、工業和服務業有著幾乎同等的發展比重。埃及也被認為是一個中等強國,在地中海、中東和伊斯蘭信仰地區尤其有廣泛的影響力。.

古埃及和埃及 · 喜克索斯人和埃及 · 查看更多 »

埃及第十二王朝

埃及第十二王朝是古埃及歷史上的一個王朝,其與第十一王朝、第十三王朝和第十四王朝統稱中王國時期。.

古埃及和埃及第十二王朝 · 喜克索斯人和埃及第十二王朝 · 查看更多 »

卡摩斯

卡摩斯(或卡莫斯)是底比斯十七王朝的最后一位国王,他可能是塞格嫩拉·陶和爱赫特波一世的儿子,18王朝建立者雅赫摩斯一世的亲哥哥。卡摩斯统治的时期在第二中间时期的后期,其统治时间通常被说是三年(其证明的最高统治时间),虽然有些学者认为是五年。 卡摩斯的统治对于其向喜克索斯决定性军事行动是相对重要的,他们当时已统治埃及多年。他的父亲最先向其开战,但最后死于战争。卡摩斯死后,在母亲的摄政下,其弟雅赫摩斯继续向喜克索斯对战并最终征服和统治全埃及。.

卡摩斯和古埃及 · 卡摩斯和喜克索斯人 · 查看更多 »

古王國時期

古王国(前2686年—前2181年)是古埃及历史的一个时期,对应于从埃及第三王朝至第六王朝的四个王朝。这一时期也被称作“金字塔时期”,因为其中的第四王朝以曾修建为数众多的金字塔建筑群而闻名于世。国王(直至新王国时期埃及的最高统治者才被称作“法老”)斯尼弗鲁为金字塔建筑的艺术格局奠定了基础,而其后的胡夫、哈夫拉和孟考拉三位国王则在吉萨地区兴建了数个金字塔。这一时期的古埃及文化经过多方面的融合达到第一个历史上的巅峰,连同后来的中王国时期和新王国时期,共同标志着尼罗河流域文明的兴盛。 “金字塔时期”这一术语出自笔下,而如今则认为,在古埃及人看来,古王国时期与之前的早王朝时期没有什么区别,这不仅是因为早王朝时期最后一位国王与古王国时期的前两位国王有着血缘关系,还因为古王国时期的王都(国王的皇居)延续了早王朝的传统,设在“Ineb-Hedg”,即孟菲斯的埃及语名。一般认为区分早王朝和古王国时期的标准之一是建筑风格的剧变,这意味着大型建筑工程已开始对整个埃及的社会与经济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 古王国时期的第四王朝—第六王朝这后三个王朝史料稀少,常被史学家称作“历史刻在石头之上”的王朝,其中“石头”指的是石制建筑。这是因为这一时期的历史框架主要是通过研读纪念碑上的铭文构建起来的。还常将之后的第七王朝和第八王朝纳入古王国的范围之内,因为这段时期也可以继续看作是以王都为中心的君主政权。古王国时期国家内部安定,社会繁荣发展,国王被神化,大权独揽,国家机器建立在整个社会面向国王源源不断的公共服务与财富贡献上。Carl Roebuck, The World of Ancient Times, p. 56.

古埃及和古王國時期 · 古王國時期和喜克索斯人 · 查看更多 »

叙利亚

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al-Jumhūrīyah al-ʻArabīyah as-Sūrīyah),通称叙利亚(Sūriyā),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属于中东阿拉伯国家,首都大马士革。叙国北与土耳其接壤,东同伊拉克交界,南与约旦毗连,西南同黎巴嫩和以色列为邻,西濒地中海。1944年1月1日宣布独立,1946年4月7日被联合国及世界各国认可为正式独立国家,现任总统為巴沙尔·阿萨德。.

叙利亚和古埃及 · 叙利亚和喜克索斯人 · 查看更多 »

孟斐斯

孟斐斯或孟菲斯可以指:.

古埃及和孟斐斯 · 喜克索斯人和孟斐斯 · 查看更多 »

尼罗河

尼罗河(النيل,埃及語:iteru,科普特语:piaro或phiaro)是一条流經非洲東部與北部的河流,與中非地區的剛果河以及西非地区的尼日尔河並列非洲最大的三個河流系統。尼罗河長6,853公里,是世界上第一长的河流。2007年雖有來自巴西的學者宣稱亞馬遜河長度更勝一籌,但尚未獲全球地理學界的普遍認同。尼罗河有两条主要的支流,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的青尼罗河是尼罗河下游大多数水和营养来源,但白尼罗河则是两条支流中最长的。它源于非洲中部的大湖地区,其最远的源头位于卢旺达(),向北它流经坦桑尼亚并注入維多利亞湖,再从此湖中溢出注入艾伯特湖,往北流入乌干达和苏丹共和国南部,并于后者处形成大面积沼泽湿地。藍尼罗河源于埃塞俄比亚的塔納湖(),从东南流入苏丹。在苏丹首都喀土穆附近,白尼罗河藍尼罗河相汇,形成尼罗河。 尼罗河从苏丹首都向北穿过苏丹和埃及,所经过的地方均是沙漠。从古代开始埃及的文明就依靠尼罗河而形成和兴旺。除海港和海岸附近的城市外埃及所有的城市和大多数居民住在阿斯旺以北的尼罗河畔,几乎所有的古埃及遗址均位于尼罗河畔。 在其入海口尼罗河形成一个巨大的三角洲,在这里它注入地中海。.

古埃及和尼罗河 · 喜克索斯人和尼罗河 · 查看更多 »

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國(دولة فلسطين)是一個由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区的約旦河西岸以及加沙地帶的阿拉伯人所建立的國家,2007年6月因內部兩大勢力嚴重不和而形成分裂局面,其中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即「哈馬斯」)佔有加沙地帶,而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即「法塔赫」)主導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則管治約旦河西岸,受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監督。 1967年,巴勒斯坦阿拉伯区面积6242平方公里,包括约旦河西岸地区5879平方公里(其中死海面积220平方公里),及加沙地区363平方公里。 1988年11月15日,在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舉行的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第19次特別會議通過《獨立宣言》,巴勒斯坦解放组織宣布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首都為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国。在國際承認巴解下,該國已與世界上多數國家建立正式外交關係。2011年10月3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投票表決,接納巴勒斯坦為該組織正式會員,這是巴勒斯坦以正式成員國的身份加入的首個聯合國機構。 2012年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表決巴勒斯坦國升格為「非會員觀察國」的提案时,雖然美國和以色列強烈反對,仍以138票支持,41票棄權、9票反對的壓倒性票數通過了67/19号决议。截至2015年9月,已经有136个联合国正式会员国(占联合国会员国总数的70.5%)承认巴勒斯坦國为一个獨立國家。.

古埃及和巴勒斯坦 · 喜克索斯人和巴勒斯坦 · 查看更多 »

中王國時期

中王國時期是古埃及歷史上的一個時期,包括第十一、第十二、第十三與第十四王朝,通常劃定在前2133-1786年,但嚴格地說,應該從第十一王朝的孟圖霍特普二世時代(約前2060-2010年)開始。孟圖霍特普二世在他統治的第三十九年(約前2022年),把他的荷魯斯式改為「斯瑪托威」,意為「兩地的統一者」。.

中王國時期和古埃及 · 中王國時期和喜克索斯人 · 查看更多 »

克里特

克里特岛(Kriti;)就是聖經中所記載的革哩底,位于地中海北部,是希臘的第一大岛,总面积8,300平方公里。行政上属于克里特大区,是地中海第五大島,東西長約 244 公里,最寬處約 56 公里,中部為高山,最高峰海拔為 2740 公尺,南部山勢陡峻,特別是西南部,全為峭壁,難以開闢公路,北部較平緩,居民多集中北岸。島上氣候宜人,古時林木茂盛,農產豐富,人民善於航海和貿易,據荷馬的史詩所記說,「在深紅葡萄酒色的海中,是一片美麗,富庶的土地,四面環水,島上的人多得數不清,城市有九十個」。地處於埃及、希臘、意大利及腓尼基之間,就成為戰略要衝和貿易重鎮。.

克里特和古埃及 · 克里特和喜克索斯人 · 查看更多 »

祭司

祭司,依信仰或神職層級而有不同的稱呼,如祭師、司祭等,是指在宗教活动或祭祀活动中,为了祭拜或崇敬所信仰的神,主持祭典,在祭坛上为共祭或主祭的神职人员。祭司在早期社会中已经出现(如巫覡宗敎)。根据不同的信仰,祭司被认为具有程度不同的神圣性。在羅馬天主教中祭司(司铎)除了要主持彌撒及婚禮外,為垂危者禱告、告解甚至驅魔也是祭司的職務,或协助主教管理教务。祭司(司铎)通常也是一个教堂的负责人。.

古埃及和祭司 · 喜克索斯人和祭司 · 查看更多 »

第二中间时期

二中间时期是古埃及历史上的一个分裂时期,位于中王国时期之后,新王国时期之前,时间长度大约有一百年左右。 第二中间时期包括了第十五、十六、十七三个王朝;另有一种观点将第十三、十四两个王朝也归入第二中间时期之内。.

古埃及和第二中间时期 · 喜克索斯人和第二中间时期 · 查看更多 »

西奈半島

西奈半島(阿拉伯语:شبه جزيرة سيناء;英文:Sinai Peninsula)是一块北接地中海南鄰红海的三角形半岛。其西部边界是苏伊士运河,东北部边界为以色列和埃及国界。.

古埃及和西奈半島 · 喜克索斯人和西奈半島 · 查看更多 »

西亚

西亞,或稱西南亞,指亞洲的西南部,和中東有很大部份的重合。不過,中東是一定義不清的區域,包含非洲國家埃及,而西亞則是純粹的地理學名詞,表示亞洲的西南端,人口約3.3億人。 经纬度定位为东经74度56分到东经26度16分;北纬43度34分到北纬12度35分。 西亞大致相當於傳統所謂的「中東」和「近東」,後兩者都是以距歐洲的遠近來稱呼,而不是依地帶在亞洲的所在來稱呼。在國際組織(特別是聯合國)和印度、澳洲等比中東位置更東的國家,較偏好使用「西亞」這一名詞,因為「中東」這個傳統的名詞會讓人有歐洲中心主義的感覺。在文化和政治地理學裡,中東有時也包括北非和南亞西部的國家,特別是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埃及。 聯合國將土耳其和外高加索國家(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也包含在西亞之內。不過,這些國家亦位於亞洲和歐洲相接的地帶,且和後者有社會和政治上的關連。土耳其的領土位於歐洲和亞洲之內。阿拉伯世界(包含整個阿拉伯半島)的亞洲部份被稱為「馬什里克」。.

古埃及和西亚 · 喜克索斯人和西亚 · 查看更多 »

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hieroglyph),是一类古埃及书写系统中的字体。这类语标文件通常是具有象形特征,用于书写记录事件。 新柏拉图派哲学中,特别是在文艺复兴时期,象形文字也被视为神秘思想的艺术表现形式;很多新柏拉图派也因此相信象形文字具备神秘性。不像英语,象形文字其发音与内容具备一致性。通常只有法老等具有高级身份的人们能够阅读和书写象形文字。.

古埃及和象形文字 · 喜克索斯人和象形文字 · 查看更多 »

阿蒙

阿蒙是一位埃及主神的希腊化名字,埃及文转写为ἰmn,意为「隐藏者」(也拼作「Amon」)。他是八元神(Ogdoad)之一,配偶是姆特。 起初,他仅是底比斯的地方神祇。那时底比斯只是尼罗河东岸一个不起眼的小镇,位于今日卡尔纳克神庙周边区域。第十一王朝起源于赫门泰特州(或者可能就在底比斯本地)的一个家族,他们将神庙用雕像装饰起来。阿蒙的名字被复合进了第十二王朝创建者的名字阿蒙涅姆赫特一世中。这个名字又被他的三个继承人所继承。中王国时期的几位国王也采用了相同的名字;底比斯的第十七王朝赶走了喜克索人,阿蒙作为皇家城市的神祇被重新突出出来。 然而,直到第十八王朝的统治者们把他们胜利的军队从各个方向开往边境的时候,阿蒙才开始成为埃及普遍承认的神,排挤着埃及的其他神祇,甚至走出埃及成为宇宙之神。法老们把自己的一切胜利都归功于阿蒙,并在阿蒙的神庙上耗费着财富和劳力。 阿蒙被描绘为人形,头戴一个头箍,由头箍上笔直伸出两根平行羽饰。这可能象征着鹰的尾羽。阿蒙有两种常见的形象:一种是坐在王座中,另一种是站着,手持一根鞭子,很像科普托斯和齊米斯的神祇敏。后者可能是他的原始形象:生育之神。国王在他面前隆重地耕耘将要播种的土地或收割成熟的谷物。他的配偶有时被称作埃莫奈特(Amaunet,Amon阿蒙的阴性词),但通常称作姆特(Amaunt与mut并非同一神,Amaunt更多被认为是Amon的女性化,即日升为Amon,日落为Amaunt);她长着人类的头,头戴上下埃及的双冠。他们的儿子是孔斯。 太阳神拉的名字有时会与阿蒙的名字结合起来,特别是在他作为「众神之王」的时候。在埃及,天堂的统治权属于太阳神,而阿蒙就是最高神,因此从逻辑上说,阿蒙就是拉。阿蒙被称作「王座与两陆之王」,或者更骄傲地称作「众神之王」。 A A.

古埃及和阿蒙 · 喜克索斯人和阿蒙 · 查看更多 »

閃米特人

閃米特人(שמיים),又稱閃族人或闪姆人,是起源於阿拉伯半島和敘利亞沙漠的遊牧民族,相傳挪亞之子閃(Shem)即為其祖先。阿拉伯人、猶太人及敘利亞人都是閃米特人。今天生活在西亞北非的大部份居民就是阿拉伯化的古代閃米特人的後裔。 閃米特是西亞民族的語言、文化的一個的分支。尽管人類遺傳學與歷史學上使用「種族」這個字眼有著眾多的爭議,閃米特這一語族的定義卻很明確,包括古代两河流域的阿卡德語跟其延伸的兩種方言所分化的語言──亞述語和巴比倫語,以及現代的阿拉伯語、埃塞俄比亚的阿姆哈拉語、亞拉姆語(亚兰语)、希伯來語和馬耳他語等。.

古埃及和閃米特人 · 喜克索斯人和閃米特人 · 查看更多 »

苏丹共和国

苏丹共和国(جمهورية السودان;Republic of the Sudan),简称苏丹,南苏丹独立后有时也被称作北苏丹,位于非洲东北部,红海沿岸,撒哈拉沙漠东端。国名源于阿拉伯语「Bilad-al-Sudan」,字面意思为“黑(人)的土地”。面积1,886,068平方公里,爲非洲面積第三大國、世界面積第16大國。首都喀土穆。人口多为阿拉伯穆斯林。曾被失敗國家指數评为「世界上最不安定的国家」,归咎於军政府在达尔富尔战乱问题上的专制统治。同时,南苏丹於2011年1月9日举行公民投票,98.83%的投票支持獨立。2011年7月9日,南蘇丹共和國正式宣佈獨立。.

古埃及和苏丹共和国 · 喜克索斯人和苏丹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雅赫摩斯一世

雅赫摩斯一世 (英语文献中一般写作:Ahmose I;?—约前1525年)古埃及第十八王朝创立者(约前1550年—约前1525年在位)。 雅赫摩斯一世是埃及第十七王朝最后一位法老卡摩斯的弟弟。他继承兄长的事业,将喜克索斯人彻底逐出埃及,使埃及获得复兴。雅赫摩斯在位时对努比亚进行了多次远征,从而恢复了埃及对该地区的传统控制。他的王朝标志着埃及史上新王国时期的开始。 关于雅赫摩斯一世的统治,最重要的文物是埃班之子雅赫摩斯的墙上铭文。这是一位与法老同名的船长的英雄事迹,这位船长曾追随雅赫摩斯一世,并参加了他的大多数战役。.

古埃及和雅赫摩斯一世 · 喜克索斯人和雅赫摩斯一世 · 查看更多 »

法老

法老(希伯來语:פרעה,希腊语:Φαραώ,埃及文转写:pr ʿ3)是古埃及君主的尊称。是埃及语的希伯来文音译。在古王国时代仅指王宫,从新王国第十八王朝图特摩斯三世起作为颂词开始用于国王自身,并逐渐演变成对国王的一种尊称。第二十二王朝以后,成为国王的正式头衔。习惯上将古埃及的国王通称为法老。法老是国家政权的最高代表,掌握军、政、神权。法老自称是太阳神阿蒙之子,是神在地上的代理人和化身。.

古埃及和法老 · 喜克索斯人和法老 · 查看更多 »

木乃伊

木乃伊是在人工防腐情况下或自然条件下可以长久保存的尸体。木乃伊一词源自波斯语「موم」(mūm),原义为蜡,欧洲人用来指古埃及涂抹防腐香料保存至今的尸体,中国自明代以来将之音译为木乃伊。.

古埃及和木乃伊 · 喜克索斯人和木乃伊 · 查看更多 »

戰車

戰車可以指:.

古埃及和戰車 · 喜克索斯人和戰車 · 查看更多 »

曼涅托

曼涅托(Μανέθων,或Μανέθως;拉丁化:Manetho,或Manethon,活动时期公元前四世纪末—公元前三世纪初),亦稱曼內托。古埃及祭司和历史学家,用希腊文写成《埃及史》一书,该书有片段为教会历史学家保存下来,成为今人研究古埃及历史的重要史料。曼涅托把埃及历史划分为30个王朝和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三个时期,这种分期法有一定的准确性,至今仍为学术界所沿用。 Category:埃及历史学家.

古埃及和曼涅托 · 喜克索斯人和曼涅托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古埃及和喜克索斯人之间的比较

古埃及有359个关系,而喜克索斯人有41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4,杰卡德指数为6.00% = 24 / (359 + 41)。

参考

本文介绍古埃及和喜克索斯人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