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历史修正主义和阿明·侯赛尼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历史修正主义和阿明·侯赛尼之间的区别

历史修正主义 vs. 阿明·侯赛尼

在歷史編纂學中,術語歷史修正主義(historical revisionism)指對歷史紀錄的重新說明。它通常意味挑戰被專業學者所持有的對一個歷史事件的傳統觀點,或引入新證據,或重新陳述參與人的動機和決策。對歷史紀錄的修改反映對事實、證據和說明的新發現,其創造一個被修改的歷史。在戲劇個案中,修正主義包括一個對更老的對英雄和罪犯的道德判斷的轉換。其形式包括:. 罕默德·阿明·侯赛尼(محمد أمين الحسيني,Mohammed Amin el-Husseini;)巴勒斯坦民族主义者和宗教领袖。 生于耶路撒冷的名门望族侯赛尼家族。曾在耶路撒冷、开罗艾资哈尔大学和伊斯坦布尔求学。1913年,随母亲去麦加完成朝觐而获得敬称“哈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了奥斯曼土耳其炮兵部队。战后巴勒斯坦成为英国委任统治地。1921年被任命为耶路撒冷大穆夫提。他利用自己的地位宣传阿拉伯民族主义,反对犹太复国主义。1936年巴勒斯坦的所有党派联合起来,成立一个永久性的执行机构-阿拉伯高级委员会,由侯赛尼任主席。这个委员会向英国当局要求停止犹太移民入境。严禁把土地从阿拉伯人手中转让给犹太人。由于举行大罢工而发展为反英的大起义,英国托管当局将委员会解散。侯赛尼去黎巴嫩另行组织由他支配的委员会,他得到巴勒斯坦大多数阿拉伯人的拥护。1939年5月,英国政府发表麦克唐纳白皮书对阿拉伯人做出让步:将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独立的以阿拉伯人为多数的双民族国家;对犹太移民进行限制,在接下来的五年内只允许7.5万犹太人移入,五年后的移民数须经过阿拉伯人的同意;将犹太人购买土地限制在他们已经拥有了其中大部分土地的狭长区域。不过,侯赛尼认为这一让步远远不够,因此拒绝接受英国的新政策。 1941年侯赛尼参与了伊拉克亲德政变,失败后流亡德国,与纳粹党合作,曾提议在德军占领中东后灭绝巴勒斯坦的全部犹太人,并为屠杀和灭绝欧洲犹太人出谋划策。他还负责协助德国党卫军招募穆斯林成员。德国投降后,侯赛尼逃往埃及避难。1974年死于贝鲁特。.

之间历史修正主义和阿明·侯赛尼相似

历史修正主义和阿明·侯赛尼有(在联盟百科)3共同点: 商务印书馆第一次世界大战民族主義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第一家现代出版机构,由原美北长老会美华书馆工人夏瑞芳、鲍咸恩、鲍咸昌、高凤池四人得到长老会美國籍牧师费启鸿的帮助,于1897年2月11日始创于上海,秉承“倡明教育,开启民智”之宗旨,为中国现代出版业巨擘,在上百年的漫长岁月中,对中国现代的文化与教育事业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商務印書館初期承印商业簿记表冊、帳本、教會圖書等印務,故得名商务。.

历史修正主义和商务印书馆 · 商务印书馆和阿明·侯赛尼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次大戰、一戰,或稱歐戰;World War I、WWI、Great War、First World War;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la Grande Guerre)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然而戰火最終延燒至全球,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直接称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戰場於歐洲大陸,故此20世紀早期的中文經常稱之為“欧战”。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奥匈帝国、鄂圖曼帝国及保加利亚屬於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日本、俄國、意大利、美国、塞尔维亚、比利时、中國等則屬於協約國陣營。戰爭的導火線是發生於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及其妻子索菲亚被塞尔维亚激进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身亡。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包括塞爾維亞對奧匈、保加利亚作戰的巴爾幹戰線,奥斯曼土耳其对俄国的高加索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的美索不达米亚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阿拉伯的巴勒斯坦战线等等),其中以西線最为慘烈。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强的戰爭之一,約6,500萬人參戰,約2,000萬人受傷,超过1,600萬人喪生(约9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造成嚴重的人口及經濟損失,估計損失约1,700億美元(當時幣值),除美洲與亞洲外,歐洲各國均受到重創,特別是戰敗國如德國等等還要面對巨額賠款,埋下第二次大戰的種子。.

历史修正主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阿明·侯赛尼 · 查看更多 »

民族主義

民族主義(Nationalism),亦稱國族主義或國民主義,為包含民族、人種與國家三種認同在內的意識形態,民族主義者(Nationalist)主張在(各民族和人种)意識形態相互認同前提条件下以拥有相同国籍的民族共同體為人類群體生活之「基本單位」,以作為形塑特定文化與政治主張之理念基礎。具體的說,其主張為:民族為「國家存續之唯一合法基礎」,以及「各民族有自決建國之權」。過去民族主義大多強調民族共同體,而最近則著重於由國家或政府陳述的文化或政治共同體。 民族主義亦特指民族獨立運動之意識型態,即以民族之名義作出文化與政治主張,如今通常用以敘述英格蘭;民族主義也同時被稱為凝聚民族共同體的學說。民族主義的兩種度量標準(與相異的方法論)為本尼迪克特·安德森之《想像的共同體》(Imagined Communities)以及之《民族主義:現代化五途》(Nationalism: Five Roads to Modernity)。 民族主義者以明確的準則為基礎界定民族,以自其他民族區別,並據以判定「孰為民族之一員」。其準則可包含共同的語言、文化以及價值取向。民族之「認同」與以上兩者以及族群上之「歸屬感」皆有相關。民族主義者視民族性為排他且非自主,也就是不像其他自主性團體般可自由加入。 在十九世紀之前人們有鄉土性、區域性、文化價值或宗教性的效忠,但無現代國家觀念;直到以民族主義的國家概念興起後,徹底改變了現代國家的結構主流。 十九世紀後,因民族國家已成為國家結構的主流,民族主義對世界歷史和地緣政治影響巨大。世界上绝大多數人口都生活在──至少是名義上的──民族國家之中,民族國家之目的在確保民族存續,保持身份認同,並提供民族文化與社會性格可支配的地域。民族國家大多訴諸文化與歷史神話以自證其存續與「合法性」(legitimacy)。 民族主義者認可「非民族國家」的存在,其實,早期的民族主義運動往往是針對帝國,諸如奧匈帝國之類。梵蒂岡是為了天主教会的領導權,而非民族,所存在的主權國家;而伊斯蘭教徒尋求於全球各地所建立的哈里發為另一個非民族國家的例子。 具民族認同,並以民族國家為合法性基礎的任何人皆可稱之為「民族主義者」。依此理念,大多數成年人皆為「消極性的民族主義者」。然而,如今所謂之「民族主義」一詞涉及以政治活動(或涉及軍事)支持民族主義者的主張,其中或包含分離主義、民族統一主義以及軍國主義,在極端的情況下甚至包含「種族清洗」。政治學上(以及媒體)傾向注意這些極端類型的民族主義。.

历史修正主义和民族主義 · 民族主義和阿明·侯赛尼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修正主义和阿明·侯赛尼之间的比较

历史修正主义有187个关系,而阿明·侯赛尼有22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杰卡德指数为1.44% = 3 / (187 + 22)。

参考

本文介绍历史修正主义和阿明·侯赛尼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