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印度河流域文明

指数 印度河流域文明

古印度文明時期,也称哈拉帕文明(harappa)时期,是指世界四大文明之一的古印度,約公元前2300年至前1300年之時期。.

25 关系: 城市印度历史印度河印章大麦小麦尼罗河流域文明布拉灰人哈拉帕 (巴基斯坦)农作物商朝四大文明古国石器美索不达米亚瘟疫達薩 (梵語)青铜器达罗毗荼语系苏美尔考古学棉花椰棗水牛文字

城市

城、市、都、城市或都市是為人口较為稠密、工商業較為發達的地区,一般包括了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等機能分區,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城市的行政管辖功能可能涉及较其本身更广泛的区域。城市中有楼房、街道和公園等基礎建設。 一般而言城市會有較完善的公共卫生設備、公用事業、土地規劃、住宅及運輸系統。密集的開發方便人們的互動,也便於商業活動的進行。大都市一般會有對應的郊區及卧城。大都市一般也都有其市区,許多人住在郊區,每天通勤到市区上班。若一個城市已擴展到其他都市接壤,此一區域就會形成集合城市。.

新!!: 印度河流域文明和城市 · 查看更多 »

印度历史

印度地区歷史悠久,是世界上较早出现文明的地区之一。而印度河是其古印度文明的發源地,在古印度文明滅亡後,雅利安人進入印度地區,在文化上并与当地人结合,创造了经典的吠陀文化。.

新!!: 印度河流域文明和印度历史 · 查看更多 »

印度河

印度河,巴基斯坦主要河流,其支流也有經過西藏及北印度。河名出自梵文Sindhu的拉丁语式拼法Indus——即“河流”之意,1947年印巴分治以前,印度河仅次于恒河,为该地区的文化和商业中心地带。该河流上源为狮泉河(森格藏布),它发源于冈底斯山脉冈仁波齐峰东北方向的切日阿弄拉山口西侧,源头位于中国西藏阿里地区革吉县境内,源头溪流名为邦果贡。从喜马拉雅山脉朝西北方向流入克什米尔,调头向南流入巴基斯坦,在信德省的卡拉奇附近流進阿拉伯海。河流总长度3180公里,流域面积100万1549平方公里。印度河文明为世界上最早进入农业文明和定居社会主要文明之一,後來因為約二百年的乾旱而滅亡。 印度河每年的流量約有207立方公里,是世界流量第二十一名的河流。贊斯卡河是位在拉達克的左岸支流,在進入平原後,印度河的左岸支流是潘季納德河(五河),其五條主要支流分別是傑赫勒姆河、奇納布河、拉維河、比亞斯河及萨特莱杰河。印度河的主要右岸支流有什约克河、吉尔吉特河、喀布尔河、庫拉姆河及古馬爾河及。印度河的沿岸有溫帶森林、平原及乾旱鄉村等不同的生態系統。 印度河形成了,在古印度的《梨俱吠陀》中稱為Sapta Sindhu,在伊朗人的波斯古經中稱做Hapta Hindu,兩者都是「七河」的意思。波斯王大流士曾在西元前510年派探索印度河。.

新!!: 印度河流域文明和印度河 · 查看更多 »

印章

印章是用作印於文件上表示鑑定或簽署的文具,一般印章會先沾上顏料再印上,有些是印於蠟或火漆上。不沾顏料,压印于纸张平面後會呈現凹凸的稱為钢印。印章的法律效力,各国法律有不同规定。中文中,政府、公司等各类组织使用的印章称之为公章,亦是组织标志,伪造、买卖具有法律效用的印章在中国则属犯罪。个人使用的印章可称为私章。.

新!!: 印度河流域文明和印章 · 查看更多 »

大麦

大麦(学名:Hordeum vulgare),是一种禾本科植物,主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也可以作为啤酒或某些蒸馏酒的发酵原料。 大麦是世界上第四大耕作谷物,仅次于玉米、稻和小麦,2014年,大麦收获面积达49万平方千米,年产量约1.44亿吨;到2016年,大麦世界年产量约1.47亿吨。.

新!!: 印度河流域文明和大麦 · 查看更多 »

小麦

小麥是小麥屬(学名:Triticum)植物的統稱Belderok, Bob & Hans Mesdag & Dingena A. Donner.

新!!: 印度河流域文明和小麦 · 查看更多 »

尼罗河流域文明

尼罗河流域文明,是世界上发展较早的一个文明,又称为古埃及文明。每年尼罗河会泛滥,泛滥过后留下大量肥沃的污泥,因此在这儿从事农业生产要准确地预测泛滥时间,所以很早尼罗河流域居民就能准确地观察、研究天文现象。从植物每年的死亡复生现象中,产生了死而复活的神话。 尼罗河流域文明为人类制定了古埃及曆法;发明了复活和末日审判的神话;创立了世界上第二个大帝国;建立了在几千年内都是世界上最高的人工建筑物—金字塔;留下了多不勝数的木乃伊和莎草紙文献。.

新!!: 印度河流域文明和尼罗河流域文明 · 查看更多 »

布拉灰人

布拉灰人(Brahui people or Brohi people)是達羅毗荼人的一支,人口約220萬人,大多生活在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的卡拉特區,少部份分佈在鄰國阿富汗及伊朗。其使用的語言稱為布拉灰語(Brahui language),被認為是由北達羅毗荼語所發展而成的,不過由於遠離其他使用達羅毗荼語系的族群,而接近俾路支人,故有相當數量的俾路支語詞彙,且使用俾路支語的數字。本身沒有原創文字,和信德語、俾路支語一樣使用波斯-阿拉伯字母拼寫。有人认为布拉灰人与古印度河文明有关联。 Category:亚洲民族.

新!!: 印度河流域文明和布拉灰人 · 查看更多 »

哈拉帕 (巴基斯坦)

哈拉帕(Harappa)是位於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原拉维河流域、屬於印度河流域文明的一座防御性城市遗址,位於萨希瓦尔以西约24公里處。現代哈拉帕的村落與遺址相距約6公里。 由於哈拉帕是考古學家最早發現的、屬於印度河流域文明的遺址,因此印度河流域文明又稱作哈拉帕文明。哈拉帕遺址的歷史時期大致於公元前3300-1300年。 據考古學家推算,在哈拉帕最鼎盛時期(公元前2600-1900年),城市佔地達1.5平方公里,居民達23,500人,為當代一個大規模的城市。哈拉帕與另一城摩亨佐-達羅類似,有著劃分作市民居住的區域、平頂的磚屋和設有堡壘的行政或宗教中心。Library of Congress: Country Studies.

新!!: 印度河流域文明和哈拉帕 (巴基斯坦) · 查看更多 »

农作物

農作物,或常被稱為作物,又称农艺作物,俗称庄稼,是泛指在大量培植供人食用或做工业原料的物種,是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的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被人们所栽培的一切植物。目前世界上被人们所栽培的植物约1500种,依其應用及研究方式不同,常見多種不同的分類方式,例如食用作物、特用作物、雜用作物等。 广义上农作物可分为大田作物、园艺作物、林木三类,包括所有栽培植物,如大田作物,果树,蔬菜,观赏、药用植物,林木等。对这种广义的作物进行栽培与管理即种植业。 狭义上农作物专指大田作物(field crops),即在田间进行大面积栽培的农艺作物,包括粮、棉、油、麻、丝、茶、糖、烟和饲料等。对这种狭义的作物进行栽培与管理即作物栽培。.

新!!: 印度河流域文明和农作物 · 查看更多 »

商朝

商朝又称殷、殷商(约前1600年—前1046年),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朝代,这標誌着中國歷史進入了信史。商朝前期屡屡迁都,直至盘庚定都于殷(今河南省安阳市),以后再沒有遷都,所以商朝又叫殷朝,或稱为殷、殷商。商代出现的甲骨文和金文(因多刻于青铜器上,亦称“铭文”)是目前已經發現的中國最早的有系統性的文字符号。中国传统历史学关于商朝的详细文獻记载資料多来自于其一千年后的记錄,主要有东周的《竹书纪年》和《尚书》,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中国方面的观点大多认为:商是中国历史上继夏朝之后的一个朝代,是由原夏朝东方的諸侯國商部落首领商汤於鳴條之戰滅亡夏朝後建立的。其后经历17代30王的统治,末代君王帝辛於牧野之戰被从西方崛起的周人统治者周武王率领联军擊敗而亡。 商朝具有豐富的考古学發現,主要遗址有位于今日河南偃师的二里头遗址和商城遗址,郑州的二里岗遗址,安阳的殷墟遗址等。在河北邢台市、邯郸市、河南信陽市、輝縣、新鄭市等許多地方還發現大量商朝文化遺產。 商朝自先商到晚商共14次遷都。其中只有安阳殷墟是盘庚以后诸王世的都城,学术界對此看法比较一致。安阳殷墟遗址于20世纪上半叶被发现後,出土的甲骨文几乎完全印证司马迁《史记》中所记载的商王世系。近代,在上古被普遍看作蛮荒之地的非中原地区,如成都、广汉为中心的三星堆文化,湖南宁乡的炭河里遗址等出土的文物也证明,在商时期的长江流域也平行存在發達的文化。.

新!!: 印度河流域文明和商朝 · 查看更多 »

四大文明古国

四大文明古国,或稱四大古文明,是流行於漢語文化圈的一個概念,一般指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古巴比倫位於今伊拉克)、古印度及中國此四處人类文明最早誕生的地區。四大文明古國是四大古文明的舊稱,而四大古文明也是比較合理的說法,其中四大古文明的意義並不在時間的先後,而在於他們為現在文明的發源地,亦可以說是一個創造點。 西方历史学也有相当于“四大文明古国”的概念,或者诸如“文明的摇篮”等的类似概念。.

新!!: 印度河流域文明和四大文明古国 · 查看更多 »

石器

石器是以石头为原料制成的工具,是人类最早使用的生产工具。在考古学上,人类使用石器的时期称为石器时代。 石器主要分为打制和磨制两大类。石器的制法和形状常常作为判断遗迹年代和文化性质的主要标志。.

新!!: 印度河流域文明和石器 · 查看更多 »

美索不达米亚

美索不达米亚(阿拉米语:ܒܝܬ ܢܗܪܝܢ,Μεσοποταμία,بلاد الرافدين,Mesopotamia)是古希腊对两河流域的称谓,意为“(两条)河流之间的地方”,这两条河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在两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产生和发展的古文明称为两河文明或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它大体位于现今的伊拉克,其存在时间从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最早的文明。由于这两条河流每年的氾滥,所以下游土壤肥沃,富含有机物和矿物质,但同时该地气候干旱缺水,所以当地人公元前4000年就开始运用灌溉技术,灌溉为当地带来大规模的人力协作和农业丰产。经过数千年的演化,美索不达米亚于公元前2900年左右形成成熟文字、众多城市及周围的农业社会。 由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处平原,而且周围缺少天然屏障,所以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有多个民族在此经历接触、入侵、融合的过程,苏美尔人、阿卡德人、阿摩利人、亚述人、埃兰人、喀西特人、胡里特人、迦勒底人等其他民族先后进入美索不达米亚,他们先经历史前的欧贝德、早期的乌鲁克、苏美尔和阿卡德时代,后来又建立起先进的古巴比伦和庞大的亚述帝国。迦勒底人建立的新巴比伦将美索不达米亚古文明推向鼎盛时期。但随着波斯人和希腊人的先后崛起和征服,已经辉煌几千年的文字和城市逐步被荒废,接着渐渐为沙尘掩埋,最后被人们所遗忘。直到19世纪中期,伴随考古发掘的开始和亚述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实物被出土,同时楔形文字逐渐被破解,尘封18个世纪的美索不达米亚古文明才慢慢呈现在当今世人面前。 苏美尔人于公元前3200年左右发明的楔形文字、公元前2100年左右尼普尔的书吏学校、三四千年前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的文学作品、2600多年前藏有2.4万块泥板书的亚述巴尼拔图书馆、有前言和后记及282条条文构成的《汉谟拉比法典》、有重达30多吨的人面带翼神兽守卫的亚述君王宫殿、古巴比伦人关于三角的代数的运算、公元前747年巴比伦人对日食和月蚀的准确预测、用琉璃砖装饰的新巴比伦城和传说中的巴别塔和巴比伦空中花园,以及各时期的雕塑和艺术品,这些成就都属于美索不达米亚这个古老的文明。.

新!!: 印度河流域文明和美索不达米亚 · 查看更多 »

瘟疫

瘟疫,指大型且具有傳染力又會造成死亡的流行病,在廣大區域或全球多處傳染人或其他物種。現代醫學衛生發達,許多會造成大量死亡的瘟疫都有效控制為流行病等級。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定義,大流行病的出現應符合下列條件:.

新!!: 印度河流域文明和瘟疫 · 查看更多 »

達薩 (梵語)

達薩(梵語:दास. ),在印度古文集《梨俱吠陀》和考底利耶的《》中,R.P. Kangle (1960), The Kautiliya Arthasastra - a critical edition, Vol.

新!!: 印度河流域文明和達薩 (梵語) · 查看更多 »

青铜器

青铜器是由青铜(多為铜和锡、铅的合金,其中锡和铅的成分都必须大于2%。另有十多種配方)制成的各种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的青铜时代。由于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所以也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 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约5000年到6000年间的西亚两河流域地区。苏美尔文明时期的雕有狮子形象的大型铜刀是早期青铜器的代表。青铜器在2000多年前逐渐由铁器所取代。公元前3000年左右,中国已经有了青铜铸品,但进入青铜时代的时间,目前所知大约是在夏代,即公元前21世纪。.

新!!: 印度河流域文明和青铜器 · 查看更多 »

象通称大象,是象科(学名:Elephantidae)动物的通称,为目前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屬於长鼻目,现仅存两属三种,即非洲象屬和亞洲象屬,非洲象有两种:普通非洲象(也叫热带草原象或灌木象)和非洲森林象,亞洲象屬只有亚洲象一种(也叫印度象)。广泛分布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和南亚及东南亚以至中国南部边境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象的妊娠期为22个月,刚出生的小象就有100千克重,需要8-14岁才能达到性成熟,而它的陰莖有120公分。 象皮厚毛少,鼻与上唇愈合成圆筒状长鼻,两个上颌门齿大而长,就是所谓的“象牙”,口中一般每侧有三个前磨牙和三个后磨牙,食用高纤维的食品,树叶、草类等,磨牙并不是同时长出,现存的磨牙磨损后,新的磨牙才长出来,所以如果最后一颗(第六颗)磨牙大约在60岁以后磨损后,老象可能死于营养不良,如果继续饲--磨碎的食品,它有可能继续活下去。.

新!!: 印度河流域文明和象 · 查看更多 »

达罗毗荼语系

达罗毗荼语系(Dravida,又称德拉维达语系)分布在印度南部的泰米尔纳德邦、卡纳塔克邦、安得拉邦、喀拉拉邦,印度中部和東部的一些地區,以及巴基斯坦的一个小地区,包括75种语言,其中马拉雅拉姆语、泰米尔语、泰卢固语、卡纳达语被认定为官方语言。泰米尔语也是斯里兰卡和新加坡的官方语言。他們的語言在巴基斯坦信德省、伊朗俾路支斯坦和阿富汗也找得到。.

新!!: 印度河流域文明和达罗毗荼语系 · 查看更多 »

苏美尔

苏美尔(阿卡德語:Šumeru;蘇美語:,ki-en-ĝir15)為目前發現於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最早的文明體系,同时也是「全世界最早产生的文明」之一。苏美尔文明主要位于美索不达米亚的南部,通过放射性碳十四的断代测试,表明苏美尔文明的开端可以追溯至距今6500年前。在距今约4000年前结束,被亚摩利人建立的巴比伦所代替。这里发现的含有楔形文字前文字的最古老的石板被定期为距今约56世纪前。.

新!!: 印度河流域文明和苏美尔 · 查看更多 »

考古学

考古學(archaeology或archeology,源自古希臘文:ἀρχαιολογία, archaiologia ;ἀρχαῖος,arkhaīos,「古代」;以及-λογία, -logiā,「學問」),對於過去人類社會的研究,主要透過重建與分析古代人們的物質文化與環境資料,包括器物、建築、與。由於考古學運用許多不同的研究程序,它可被認定為一門科學與一門人文學,Renfrew and Bahn (2004:13)而且在美國,它是人類學的一個分支,Cultural Anthropology The Human Challenge (2005)在歐洲則是一門獨立學科。 考古學研究人類歷史,從距今250萬年前東非最早的石器的發展,直到近代。這個學科是最重要的史前史研究學科,在史前時代沒有文字資料可供歷史學家研究,而且這個時代佔了人類整體歷史的99%以上,從舊石器時代直到書寫文字出現之前。考古學具有各種不同的目標,範圍從研究人類演化到文化演化與瞭解文化史。 考古學包括、以及最後對所收集資料的分析,以便更瞭解人類的過去。就宏觀的視野來看,考古學仰賴跨學科分析,學科上的協助來自人類學、歷史學、遺傳學、演化生物學、生物科技、藝術史、古典學、民族學、地理學、Aldenderfer and Maschner (1996) 地質學、Gladfelter (1977)Watters (1992)Watters (2000) 語言學、物理學、資訊科學、化學、統計學、古生態學、古動物學、古生物學、與古植物學。 考古學在19世紀由歐洲的發展出來,從那時開始就成為遍佈世界的學科。從一開始,各種特別型態的考古學就已發展,包括與考古天文學,以及多樣的科學技術以輔助考古學調查。然而今日考古學家面對許多問題,包括面對、盜掘掠奪器物、與反對人類遺留的發掘。.

新!!: 印度河流域文明和考古学 · 查看更多 »

棉花

棉花,是锦葵科棉花属植物的种子纤维,原产于亚热带,在热带地区栽培可长到6米高,一般为1到2米。花朵乳白色,开花后不久转成深红色然后凋谢,留下绿色小型的蒴果,称为棉铃。棉铃内有棉籽,棉籽上的茸毛从棉籽表皮长出,塞满棉铃内部。棉铃成熟时裂开,露出柔软的纤维。纤维白色至白中带黄,长约2至4厘米,含纤维素约87-90%。棉花产量最高的国家有中国、美国、印度、巴基斯坦、埃及等国。中国的产棉区主要有江苏、河北、河南、山东、湖北、新疆等地。 棉花的植株是灌木,是美洲、非洲及亞洲等地熱帶地區或亞熱帶地區的原生植物,在墨西哥有找到差異度最大的野生棉花,其次是澳洲及非洲。在舊世界及新世界均已馴化棉花。棉花的英文來自阿拉伯文(al)quṭn قُطْن,約在西元十四世紀就開始使用。 棉花的纖維最常紡織成纱线,用來製作柔軟的纺织品。在史前時代就已使用棉花的纖維。在墨西哥及印度河谷文明(現今的巴基斯坦及印度部份地區)已發現西元前五千年的棉花纖維。雖然很早就在栽培棉花,但一直到發明後,棉花纖維製作的成本降低,也開始廣為使用,棉花是現在衣物中最常使用的天然纖維。 世界棉花的產量每年約2500萬噸,約佔世界耕地的2.5%。中國是世界最大的棉花生產國,但大部份生產的棉花都作內銷用,美國多年以來都是最大的棉花出口國。美國棉花的單位為標準包(bales),約是體積及重量。.

新!!: 印度河流域文明和棉花 · 查看更多 »

椰棗

椰枣(学名:Phoenix dactylifera),又名海枣、波斯枣、伊拉克蜜枣、无漏子、番枣、海棕、仙枣等,为棕榈科刺葵属的植物。椰枣树具有耐旱、耐碱、耐热而又喜欢潮湿的特点。树龄可达百年。 果实产量高,是中东一些国家的重要出口农作物。椰枣树在阿拉伯神话中具有重要地位,沙特国徽的上方就是椰棗树。作为一种外来植物也十分受希腊人的喜爱,常常用其枝叶形状装饰在神殿的四周,另外椰棗的營養價值高,亦被稱為沙漠麵包,伊拉克人則稱椰棗為綠色金子。.

新!!: 印度河流域文明和椰棗 · 查看更多 »

水牛

水牛(學名:Bubalus bubalis),也叫亚洲水牛(参考水牛的英文条目),是一种大的偶蹄动物,驯养的水牛在亚洲非常普遍。 水牛体格粗壮,被毛稀疏,多为灰黑色;角粗大而扁,并向后方弯曲;皮厚、汗腺极不发达,热时需要浸水散热,所以得名水牛;腿短蹄大,适合耕作;役力、泌乳量和耐粗性都比黄牛高;乳脂率8%左右,乳脂白;肉质较粗。 在亚洲,水牛主要用来作为劳动力;在欧洲的意大利、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它被用做奶牛或食用牛。今天在印度、尼泊尔、不丹和泰国还有野生水牛,澳大利亚北部也有野生的水牛。在东南亚的野生水牛的来历不是很清楚,它们可能是又变野的驯养的水牛的后代,也可能是本地原来就有的野生水牛的后代,或是两者的交配产物。今天野生的水牛已经相当少了。另外,美洲野牛在部份中文翻譯為水牛,但並非水牛。 水牛的分类还有争议,Mac Greger於1941年认为水牛--只有一种,下分两个亚种:B.

新!!: 印度河流域文明和水牛 · 查看更多 »

文字

原始文字是人类用来紀錄特定事物、簡化圖像而成的書寫符號。文字在发展早期都是图画形式的,有些是以形表意,有些是以形表音,其中有表意文字(象形文字,即以形表意的文字),與語音無甚關係,中國文字便是從此漸次演變而成。有些中文字可以從表面、部首、字旁看到一些聯繫旁通的字義。而這些特色是拼音文字所沒有的。所以古代中國文字在不同的語系區域是擁有不同發音的,即方言的存在。漢朝已經被鄰近的族群借用其文字用作為書寫紀錄。一般认为,文字是文明社会的标志。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文字是在阶级社会出現后产生的。 有些文字是以形表音的图画文字,其后歷經不同演變,部分發展成语言的符号系统,後亦可用來紀錄人生經驗與見聞。 以形表音的图画文字经过不断的发展,從古埃及文、羅馬文字、及拉丁文字則发展到后期都成为語音符號,即外文的字母,不同的外文字母合併成一個外國文字。由於不同字母分別付予一個音,不同的字母合併成切音(混音),形成音節,合併不合的音節,成為了记录语音的表音文字。.

新!!: 印度河流域文明和文字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Indus Valley Civilisation印度河流域文化印度河文明印度河文明时期印度河谷文明哈拉帕文化哈拉帕文明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