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卡尔马联合

指数 卡尔马联合

卡尔马联合(丹麦语、瑞典语、挪威语:Kalmarunionen),是1397年至1523年由斯堪的纳维亚的丹麦、瑞典(包括芬蘭)和挪威(包括冰島、法羅群島、格陵蘭、昔德蘭和奧克尼)为主组成的共主邦联。1397年6月在瑞典卡爾馬城結成的联盟后,挪威、瑞典和丹麥三個王國共同拥戴一個君主。各國交出其主權,但無損各自的獨立地位及分歧的利益。不過從1430年代開始,瑞典貴族對於丹麥及荷尔斯泰因在管治中所佔的主導地位大為不滿,成為了聯盟繼續的阻礙,並引起糾紛。到了1520年,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二世出兵鎮壓瑞典境內反卡爾馬派,並於承諾特赦後反悔及大肆屠殺反卡爾馬派貴族,史稱斯德哥爾摩大屠殺。倖存贵族古斯塔夫·瓦萨憤而揭竿起義,發動瑞典解放戰爭,最後驅逐丹麥軍並登基稱王,聯盟正式宣告瓦解。 卡爾馬聯盟從玛格丽特一世開始,歷任5位君主及12位攝政官,合共93年。不过其余屬地则以丹麥-挪威的名義繼續由奧爾登堡王朝管治多個世紀,直到拿破崙戰爭后两国結束聯盟關係。.

70 关系: 基爾條約埃里克埃里克七世卡尔八世卡累利阿卡爾十三世卡爾馬古斯塔夫·瓦萨古斯塔夫一世君主天主教會奥尔登堡奥兰 (芬兰)奥拉夫二世·哈康松奧克尼宗主权巴伐利亞的克里斯多伐丹麥-挪威丹麦丹麦语主權布胡斯弗雷德里克一世 (丹麦)德国德意志俄罗斯俄罗斯帝国北海 (大西洋)哥本哈根哈康六世冰岛共主共主邦聯克里斯蒂安一世克里斯蒂安二世克里斯蒂安八世副王石勒苏益格玛格丽特一世瑞典瑞典國慶日瑞典解放戰爭瑞典語瓦尔德玛四世独立芬兰荷尔斯泰因行省阿克斯胡斯城堡蘇格蘭...自治英国格陵兰格陵兰岛汉萨同盟波罗的海波美拉尼亞法罗群岛漢斯 (丹麥)挪威挪威语明尼苏达大学昔德蘭群島海里耶達倫斯堪的纳维亚斯德哥尔摩斯德哥爾摩慘案斯科訥拿破崙戰爭 扩展索引 (20 更多) »

基爾條約

《基爾條約》是瑞典和丹麥-挪威於1814年1月14日簽訂的條約。在拿破崙戰爭戰敗的丹麥國王把挪威割讓予瑞典國王,以換取瑞典在波美拉尼亞的控制權。然而,條約內容從未正式實行。普魯士在維也納會議得到了波美拉尼亞;而挪威宣告獨立,頒布憲法,選出克里斯蒂安·弗雷德里克為挪威國王。瑞典揮軍挪威後不久,挪威便答應與瑞典結成君合。《基爾條約》特別指出挪威的三個屬土──格陵蘭、冰島和法羅群島並不隨着挪威割讓予瑞典,而是繼續與丹麥結成聯合。.

新!!: 卡尔马联合和基爾條約 · 查看更多 »

埃里克

埃里克(Eric)可以指:.

新!!: 卡尔马联合和埃里克 · 查看更多 »

埃里克七世

#重定向 波美拉尼亚的埃里克.

新!!: 卡尔马联合和埃里克七世 · 查看更多 »

卡尔八世

#重定向 卡尔·克努特松 (邦代).

新!!: 卡尔马联合和卡尔八世 · 查看更多 »

卡累利阿

卡累利阿(卡累利阿語、芬蘭語:Karjala;俄語:Карелия;瑞典語:Karelen)是芬蘭人民的土地和一個浩大的居住的區域,在北歐歷史意義為芬蘭、俄國和瑞典的區域範圍。 根据1617年沙皇俄国与瑞典王国之间签订的《》,瑞典将卡累利阿地区中的东正教信徒居住地区,包括白卡累利阿和奥洛涅茨卡累利阿地区,割让给沙皇俄国。自此卡累利阿地区开始东西分治。西部称西卡累利阿,并入瑞典,之后芬兰独立后属于芬兰,分为南卡累利阿区和北卡累利阿区。东部称东卡累利阿,在1939年11月30日至1940年3月12日的苏芬战争和1941年7月—1944年7月的持续战争中三度易手,目前被劃分给俄國的卡累利阿共和國(Респу́блика Каре́лия)、聖彼得堡地区。.

新!!: 卡尔马联合和卡累利阿 · 查看更多 »

卡爾十三世

卡爾十三世(Karl XIII,),在挪威稱卡爾二世(Karl II),1809年至1818年期間的瑞典國王,1814年至1818年的挪威國王。他是瑞典國王阿道夫·弗雷德里克的次子,瑞典-挪威聯合的首任君主。.

新!!: 卡尔马联合和卡爾十三世 · 查看更多 »

卡爾馬

卡爾馬(瑞典语:Kalmar)是瑞典東部的一座城市,也是卡爾馬省的首府,瀕臨波羅的海。人口 34,000,若包含整個都會區的話則有人口 60,000。 1397年,丹麦、挪威和瑞典在该城达成协议,三国共戴一王,史称“卡尔马联盟”。.

新!!: 卡尔马联合和卡爾馬 · 查看更多 »

古斯塔夫·瓦萨

古斯塔夫·瓦萨(Gustav Vasa,),瑞典国王(1523年—1560年在位)原名古斯塔夫·埃里克松(Gustav Eriksson),其子埃里克十四世追尊他为古斯塔夫一世(Gustav I),瓦萨王朝的创建者。成为国王前,他曾在1521年反抗统治瑞典兼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二世的起义中被选为摄政。.

新!!: 卡尔马联合和古斯塔夫·瓦萨 · 查看更多 »

古斯塔夫一世

#重定向 古斯塔夫·瓦萨.

新!!: 卡尔马联合和古斯塔夫一世 · 查看更多 »

君主

君主是指從一個家庭或家族中挑選成員來任職的國家元首或政權領袖。其職位之傳承以直系血親世襲為主,也可採選舉或禪讓方式產生;其中實行世襲制度者若無直系血親之繼承人,一般多由其親屬中遴選血親較近者而繼承之。 採用君主統治方式的政體稱為君主制,在現代社會中多與共和制相對;而利用君主之權力進行統治的家族團體,則稱為王室/皇室。.

新!!: 卡尔马联合和君主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會

天主教會(Ecclesia Catholica;καθολικην εκκλησίαν;意為“大公教会”)是基督教各教派中人數最多的教會,其以羅馬主教(即教宗)為領袖,故又称羅馬天主教、羅馬天主教會、羅馬公教會或羅馬大公教會,對西方文明有重大的影響。在沒有歧義的情況下,天主教會可等同於天主教,後者為基督教三大宗派之一。 根據《宗座年鑑》的統計,全球天主教會約有12.54億信徒,約佔世界人口的六分之一。.

新!!: 卡尔马联合和天主教會 · 查看更多 »

奥尔登堡

奥尔登堡(Oldenburg)是德国西北部的一座城市,在下萨克森州境内。 它位于该州西部,洪特河畔,介于不来梅和荷兰城市格罗宁根之间。2004年人口总数为157868人,是下萨克森州的第四大城市。 奧爾登堡首次被提及是在1108年。奥尔登堡在历史上曾是奥尔登堡伯国(后升格为大公国)的首府,是德意志境内的一个邦。从该邦的统治家族中产生了北欧(丹麦、挪威和瑞典)的奥尔登堡王朝。在兩次大戰之間奧爾登堡是自由市。奧爾登堡在二戰中受到的損失相對較小。戰後有許多難民遷移到奧爾登堡。人口也因此大幅增加。奧爾登堡的交通頗為發達。附近有多條高速公路通過。奧爾登堡中央車站有通往德國各大主要都市的列車。奧爾登堡國家在劇院是奧爾登堡歷史最久的劇院。在1833年首次開放。奧爾登堡的城堡是頗為著名的景點。.

新!!: 卡尔马联合和奥尔登堡 · 查看更多 »

奥兰 (芬兰)

#重定向 奥兰.

新!!: 卡尔马联合和奥兰 (芬兰) · 查看更多 »

奥拉夫二世·哈康松

奥拉夫二世·哈康松(Oluf 2.,)是丹麦国王(1376–1387年在位),同时也是挪威国王奥拉夫四世(Olav IV Håkonsson,1380–1387年在位)。 他父亲是挪威国王哈康六世,母亲是丹麦国王瓦尔德玛四世最年轻的女儿玛格丽特一世。1375年,丹麦国王瓦尔德玛四世去世,没有儿子,因此玛格丽特在瓦尔德玛四世的宰相的支持下立她五岁的儿子为丹麦国王,是为丹麦国王奥拉夫二世。 1380年,其父亲哈康六世去世,他又继承了挪威王位,是为挪威国王奥拉夫四世。由于年幼,由其母亲玛格丽特一世替他执政。1387年去世,去世时年仅17岁。 Category:丹麦君主 Category:挪威君主.

新!!: 卡尔马联合和奥拉夫二世·哈康松 · 查看更多 »

奧克尼

#重定向 奥克尼.

新!!: 卡尔马联合和奧克尼 · 查看更多 »

宗主权

宗主权是指国家对其属国的内政及外交拥有干预的权力,对属国享有宗主权的国家即是宗主国。宗主國通常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属國的外交权,但属国仍保有独立的自治權力。較有權的一方為宗主。英文裡的宗主權「Suzerainty」原是用來形容鄂圖曼帝國及其周圍屬地的關係。與主權不同的是,宗主關係裡的附庸通常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權,也可指封建帝王對進貢属国或諸侯的關係。一般而言,附庸國在名义上保有一定主权,实际上依國情不同,在内政、外交和经济等方面有不同程度上从属并受制于宗主国。 宗主在歷史上許多帝國中存在,但很難用20世紀後的國際法定義,因為宗主關係需要很明確的存在或不存在。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可以和一個強權簽署協約受其保護,但現代國際法並沒有硬性規定宗主關係不能撤回。.

新!!: 卡尔马联合和宗主权 · 查看更多 »

巴伐利亞的克里斯多伐

#重定向 克里斯托弗三世.

新!!: 卡尔马联合和巴伐利亞的克里斯多伐 · 查看更多 »

丹麥-挪威

丹麦-挪威联合王国(丹麥文/瑞典文:Danmark-Norge),1524年-1814年,北欧国家,由原卡尔马联合(1397年-1523年)演变而来。1523年瑞典王国独立后,挪威继续与丹麦联合。此後数百年间,丹麦和瑞典不断争雄,挪威长期作为丹麦牵制瑞典北方的基地而存在。 1658年与1660年之间,瑞典王国一度冲破丹麦的封锁,占领挪威中部的特隆赫姆港,但最终由于1659年瑞典侵略丹麦失败而被后者收复。 1801年,英国怀疑丹麦与法国结盟,故用军舰轰击哥本哈根,且封锁挪威,造成其境内大饥荒。 1814年,原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麾下大将,瑞典王储卡尔·约翰(后来的卡尔十四世)进攻丹麦,迫使之于1月14日签订《基尔条约》,割让挪威。5月17日,丹麦王储——挪威总督克里斯蒂安·弗雷德里克(后来的克里斯蒂安八世)宣布挪威独立,卡尔·约翰前往征讨,最终于8月14日签订莫斯和约,将挪威并入瑞典。丹麦-挪威联合体终结。1815年维也纳和会上,列强承认挪威是瑞典的领土。 * Category:欧洲历史上的王国 Category:欧洲历史上的共主邦联.

新!!: 卡尔马联合和丹麥-挪威 · 查看更多 »

丹麦

丹麦(Danmark),全称丹麦王国(Kongeriget Danmark),是北欧国家,政体为君主立宪制下的议会民主制,首都在哥本哈根,擁有两個自治領地:法羅群島和格陵蘭。由于丹麦和挪威、瑞典有相近的语言、文化和历史,合称为斯堪地那维亚国家。 丹麥是歐洲聯盟成員國,經濟高度發達,同時是個典型的福利国家,貧富差距極小,为世界高度发达国家。丹麥也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創始會員國之一。 丹麦政体为君主立宪制下的议会民主制,現任君主是玛格丽特二世女王,中央政府拥有相当大的权力,并负责属地法罗群岛和格陵兰的部分事务。.

新!!: 卡尔马联合和丹麦 · 查看更多 »

丹麦语

丹麦语(dansk,,)属于印欧语系-日尔曼语族-北日尔曼语支,通行於丹麦王国以及其属地法罗群岛、格陵兰,也零星通行於德国、挪威和瑞典境内的部分地区。.

新!!: 卡尔马联合和丹麦语 · 查看更多 »

主權

主權(sovereignty)是一個國家對其管轄區域所擁有的至高無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權力。簡言之,即為「自主自決」的最高權威。是對內立法、司法、行政的權力來源,也是對外交往保持獨立自主的一種力量和意志。主權的法律形式對內常規定於憲法或基本法中,對外則是國際的相互承認。因此它也是国家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国家主权的丧失往往意味着国家的解体或灭亡。 當今主權的概念正因為其至高無上的排他性,外交官不斷援引之;跨國組織及企業設法規避之;諸如政治學家、憲法、國際法學家仍爭論之,討論全球化及國際及區域組織對主權概念的影响。.

新!!: 卡尔马联合和主權 · 查看更多 »

布胡斯

布胡斯(Bohuslän)是位於瑞典南部,約塔蘭地區的一個舊省。與達爾斯蘭和西約特蘭兩個舊省陸上接壤。.

新!!: 卡尔马联合和布胡斯 · 查看更多 »

弗雷德里克一世 (丹麦)

弗雷德里克一世(丹麦语:Frederik 1.,1471年10月7日-1533年4月10日)奥尔登堡王朝的丹麦和挪威国王(1523年~1533年在位)。.

新!!: 卡尔马联合和弗雷德里克一世 (丹麦) · 查看更多 »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新!!: 卡尔马联合和德国 · 查看更多 »

德意志

德意志可以指:.

新!!: 卡尔马联合和德意志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a,缩写为РФ),簡稱俄罗斯(a),是位於欧亚大陆北部的聯邦共和國,國土横跨欧亞两大洲,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国家,拥有1.47亿人口,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北部及东欧大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俄罗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时针序):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蘭、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朝鲜(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另外與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兩個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同時,俄羅斯還與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蘭(丹麥)、冰島、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由波羅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 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聚集区域自公元3世纪至8世纪逐渐扩大。在9世纪,源自北欧的瓦良格人武士精英建立了基辅罗斯这个中世纪国家并开始统治。公元988年,国家从拜占庭帝国采纳了东正教会,随后由此开始,千年拜占庭与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今日的俄罗斯文化。基辅罗斯最终解散分化为众多公国,被蒙古人逐一击破,并均在13世纪成为了金帐汗国的一部份。莫斯科大公自14世纪起逐渐崛起并统一周边俄罗斯诸侯国,在15世纪成功从金帐汗国独立,且成为了基辅罗斯文化和政治的继承者。16世纪起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自詡「第三羅馬」。在18世纪,俄罗斯沙皇国通过征服、吞并和探索而擴張。彼得一世稱帝成立了俄罗斯帝国,最終成為史上領土第三大帝国,疆域最大曾自中欧的波兰连绵至北美的阿拉斯加。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随后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体和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二战时期,苏联为同盟国的胜利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在战后其崛起成为公认的超级大国,并在冷战时期与美国互相竞争。苏联时期产生了20世纪的许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在1990年,苏联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常备军人以及最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1991年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共和国从原苏联独立;身為原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羅斯通过修宪改制为俄罗斯联邦,成为原苏联的唯一法理继承国家,政體採用聯邦制、民主共和制及半总统制。 截至2015年,俄罗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

新!!: 卡尔马联合和俄罗斯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帝国

俄罗斯帝国(旧俄語:Россійская Имперія;Российская империя),亦简称为沙皇俄国、沙俄、帝俄或俄国,是1721年彼得大帝加冕為皇帝起至1917年尼古拉二世退位為止的俄罗斯,同时也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制国家,由羅曼諾夫王朝統治。全盛時的疆域,北起北冰洋、南达黑海南部、西起波罗的海、东达阿拉斯加(1867年前),包括了整个中亚、波兰及芬兰,与挪威、瑞典王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罗马尼亚、奥斯曼帝国、波斯(今伊朗)、阿富汗、中國(當時為清朝)、朝鲜與日本(前期為江戶幕府、後為大日本帝國)接壤。根据1897年的人口普查登记,俄罗斯帝国共有1億2,560万人,至1914年达到1億6,570万人,仅次于大清帝國及大英帝国。 在羅曼諾夫王朝之前的留里克王朝的伊凡四世在1547年便已經開始使用“沙皇”的稱號,因此一些历史学家认为“俄羅斯帝國”真正诞生是沙皇伊凡三世征服诺夫哥罗德共和国或伊凡四世征服喀山,根据另一个角度来看,长期沙皇制度 (Царство),这是在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后已经帝国的当代俄语单词,而彼得大帝刚刚更换了一个拉丁化的代名词。也许后者是为了让欧洲承认俄罗斯作为一个欧洲的君主制国家。发生在17世纪俄罗斯的扩张,最终导致在17世纪中叶,俄罗斯完全征服西伯利亚之后,俄罗斯的领土到太平洋和波俄战争(1654—1667年)之后的左岸乌克兰;这个标志着俄罗斯帝国的成立。 俄罗斯帝国的國力在19世紀達到空前鼎盛,是當時的世界列強之一,自稱第三羅馬,但在19世纪後期的欧洲相继进行工业革命时没有紧随时代的步伐,导致其经济实力在20世纪初期的尼古拉二世时代远不及欧洲几大强国,尽管在此期间推行了几次较为成功的改革(如亚历山大二世的农奴制改革)。1914年8月,政局动荡不定的俄罗斯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堪的战局直接导致了在1917年爆发二月革命,尼古拉二世签署退位诏书,俄罗斯帝国灭亡,俄羅斯共和國和俄國臨時政府成立,但同年就被布尔什维克派通过十月革命暴力推翻,被苏维埃俄国取代,但沙俄的残余势力直到1922年俄罗斯内战后才被完全消灭。.

新!!: 卡尔马联合和俄罗斯帝国 · 查看更多 »

北海 (大西洋)

北海(Nordsjøen;Nordsjön;Nordsøen或Vesterhavet;Nordsee;Noordzee;Mer du Nord;North Sea)是北大西洋的一部分,位于大不列颠岛以东,斯堪的那维亚半岛西南和欧洲大陆以北。北海海底有丰富的石油储藏,作為布蘭特原油指數的基礎。 北海向西南通过多佛尔海峡(法国称加来海峡)和英吉利海峡(法国称拉芒什海峡)与凯尔特海相通,向东通过斯卡格拉克海峡和卡特加特海峡与波罗的海相连,向北是挪威海。 斯凯尔特河、默兹河、莱茵河、威悉河、易北河和泰晤士河是注入北海的主要河流。重要的岛屿或群岛有北弗里西亚群岛、黑尔戈兰岛、东弗里西亚群岛和西弗里西亚群岛。 北海周边的国家有英国、挪威、瑞典、丹麦、德国、荷兰、比利时和法国。重要城市有阿伯丁、爱丁堡、加来、奥斯坦、鹿特丹、海牙、哈勒姆、威廉港、不来梅哈芬、库克斯港、埃斯比约、卑尔根、哥德堡等等。此外伦敦、不来梅哈芬和汉堡是北海重要的内陆港城。.

新!!: 卡尔马联合和北海 (大西洋) · 查看更多 »

哥本哈根

哥本哈根(København,)是丹麥的首都、最大城市及最大港口。座落於丹麥西蘭島東部,與瑞典的馬爾默隔松德海峽相望。 松德海峽大橋在2000年完工後,哥本哈根與瑞典的馬爾默可透過車輛和鐵路往來,促成了兩地人力資源的互相交流,每年利用松德海峽大橋的通勤人數不斷增長。此外大橋通車後也讓兩座城市之間形成北歐地區最大的城市群。 在2008年,《Monocle》雜誌將哥本哈根選為「最適合居住的城市」,並給予「最佳設計城市」的評價。哥本哈根在全球城市分類中被列為第二類世界級城市。此外哥本哈根在西歐地區獲選為「設置企業總部的理想城市」第三名,僅次於巴黎和倫敦。 哥本哈根城市建立之際的名稱為「Kjøbmandehavn」,意為「商人的港口」。英語「Copenhagen」的名稱來自於低地德語「Kopenhagen」,中文譯名也由此而来。.

新!!: 卡尔马联合和哥本哈根 · 查看更多 »

哈康六世

哈康六世·馬格努松(Håkon VI Magnusson,Håkan Magnusson,)是挪威国王(1343年–1380年在位),同时也是瑞典国王(1362年–1364年在位)。他是瑞典国王马格努斯四世(1319年–1364年在位)的次子,马格努斯四世的母亲为挪威国王哈康五世之女英格堡·哈康斯多塔,所以他同时也继承了挪威王位,是为挪威国王马格努斯七世。1343年,他被选为挪威国王,是为哈康六世,因其年幼,由其父亲摄政,直到1355年。1356年,其哥哥埃里克·马格努斯被瑞典贵族拥立为瑞典国王(即埃里克十二世),发动叛乱,他也被牵连其中。1359年,双方达成和解,共同统治瑞典。但是埃里克·马格努斯于1359年即死于黑死病。他于1362年继承其哥哥的位置当选为瑞典国王,与其父亲共同统治瑞典。1363年,他迎娶了丹麦国王瓦尔德玛四世最年轻的女儿玛格丽特。1364年,他和父亲在瑞典的统治被来自梅克伦堡的统治者阿尔伯特推翻。1380年逝世后,其子奥拉夫·哈康松即位,是为奥拉夫四世。 Category:丹麦君主 Category:挪威君主.

新!!: 卡尔马联合和哈康六世 · 查看更多 »

冰岛

冰岛(Ísland)是北大西洋中的一个岛国,位于北大西洋和北冰洋的交汇处,通常被視為北歐五國之一。冰岛国土面积为10.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35万,儘管面積不大,卻是欧洲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也是世界最少的其中之一。冰岛的首都是雷克雅維克,也是冰岛的最大城市,首都附近的西南地区人口占全国的三分之二。冰岛地处大西洋中洋脊上,是一个多火山、地质活动频繁的国家。内陆主要是平原地貌,境内多分布沙質地、冷却的熔岩平原和冰川。冰岛虽然位于北极圈边缘,但有北大西洋暖流所以气温适中。 根据《》的记述,欧洲定居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公元874年,維京人殷格·亚纳逊一行人是冰岛最早的永久定居者,其他更早的定居者仅在冰岛过冬。其后的几个世纪,斯堪的纳维亚人在冰岛定居,他们也带来了盖尔人奴隶。1262至1814年冰岛成为了挪威的一部分,之后属丹麦王室治下。1918年冰岛宣布独立并在1944年成立共和国。20世纪前,冰岛人主要依靠渔业和农业为生,冰岛亦曾是该地区最不发达的国家。漁業的工业化以及二次大战后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带来了冰岛的繁荣,1990年代冰岛成为了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之一。1994年冰岛加入了歐洲經濟區,其经济结构也因金融服务业的引入而趋向多元化。 冰島是聯合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歐洲自由貿易聯盟、歐洲經濟區、北歐理事會與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會員國,但是並未加入歐洲聯盟。冰岛为市场经济,与其他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相比税率较低,并且国民拥有国家提供的健康保险和高等教育等北欧福利系统。2014年冰岛位于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的第13位。2008年冰岛发生金融危机,境内的银行国有化,冰島幣值都大幅貶值。 冰岛文化与其他北欧斯堪地纳维亚文化有很深渊源,大多数冰岛人是斯堪地纳维亚人和盖尔人的后裔。冰岛语属北日耳曼语支,起源于古諾爾斯語并与法罗语及挪威西部方言接近。冰岛的文化遗产主要为传统冰岛菜、诗歌和中世纪的冰岛萨迦。在北约成员国中,冰岛人口最少并且是唯一没有常備军队的国家,仅有海巡部隊。.

新!!: 卡尔马联合和冰岛 · 查看更多 »

共主

共主,亦即宗主。自人类文明早期阶段、国家形成过程中或产生国家以后,各个部落或共同体共同承认的首领,或封建时代各个王国、诸侯国共同承认的中央政权,現在也叫宗主國。.

新!!: 卡尔马联合和共主 · 查看更多 »

共主邦聯

共主邦聯,又可譯作君合國、身合國或人合國(Personal union),是指兩個或两个以上被國際承認的主權國家,共同擁戴同一位國家元首所組成的特殊的國與國關係。共主邦聯和聯邦制國家的不同是在於,共主邦聯的成員維持各自的獨立,而且這種關係沒有永久性;而聯邦制國家在國際上則被視為一個國家,而且通常還有一個強大的中央政府。 由於共和國的元首多由選舉產生,因此共主邦聯多在君主制國家之間產生。在古代歐洲,多數共主邦聯的形成,往往是由於某國君主絕嗣,另一國的君主以他的血緣關係繼承某國的王位。有些君主在聯姻後,嫁娶一國之君,以取得更多領土。在議會制興起後,也有經構成共主邦聯的各國之議會同意,以立法的手段,使構成共主邦聯的諸國合併為一國者。未經法律手段定義的共主邦聯,成員之間保持着很鬆散的關係,甚至還不及一個國際聯盟。政治、法律、人民訴求的差異,如繼承律例的不同,往往會導致這種邦聯的解散。 進入20世紀,君主國的數目已大大減少,共主邦聯也越來越少見。現存最大的共主邦聯,是由英國和15個英聯邦王國國家組成的;這些國家共同推舉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為國家元首。 共主邦聯依其形式而有不同狀況,有些接近於國際組織(如-zh-cn:英联邦;zh-tw:大英國協;-);但也有結合成為一個國家的情況(如英國);也有因為歷史因素而形成的(如安道爾)。.

新!!: 卡尔马联合和共主邦聯 · 查看更多 »

克里斯蒂安一世

克里斯蒂安一世(丹麦语:Christian 1;瑞典语:Kristian I,)是丹麦国王(1448年~1481年在位)、挪威国王(1450年~1481年在位)和瑞典国王(1457年~1464年在位)。他是丹麦历史上重要的奥尔登堡王朝的创建者。 克里斯蒂安一世生于奥尔登堡,父亲为奥尔登堡伯爵,母亲为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公主。他是丹麦国王埃里克五世的直系后代。1448年,丹麦国王巴伐利亚的克里斯托弗三世去世后没有留下子嗣,克里斯蒂安被丹麦贵族选举为王位继承人。1450年克里斯蒂安又作为挪威国王哈康五世的后代被承认为挪威王位继承人。 1397年组建的卡尔马联合使丹麦、挪威和瑞典这三个北欧国家联合起来,并使丹麦在这个联合体中占据特殊地位(因为丹麦王室是三国的共主)。但是在克里斯蒂安一世即位时,这个联合事实上已经解体。虽然他通过继承挪威王位使丹、挪两国仍保持联合,但瑞典则长期以来是由本国贵族实际控制。在赶走了竞争对手卡尔·克努特松之后,克里斯蒂安一世才在1457年按照卡尔马联合的构想当选为瑞典国王,从瑞典摄政扬·本特松手中收取了权力。但是他只能断断续续地对这个国家实行统治。1464年另一派贵族在瑞典掌了权,其摄政基特尔·卡尔松(出身瓦萨家族)召回卡尔·克努特松为国王,并废黜了克里斯蒂安一世。克里斯蒂安继续声称自己是瑞典的合法国王,但在1471年最后一次被从瑞典驱逐出之后他就不再对这个国家有什么影响了。 1460年,克里斯蒂安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石勒苏益格公爵和荷尔斯泰因伯爵,因为他的母亲是最后一代公爵阿道夫八世的妹妹。1474年,在他统治时期荷尔斯泰因也升格为公国。从此丹麦国王兼任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领主就是定例了。 1479年,克里斯蒂安一世在哥本哈根创立了哥本哈根大学。 |- |- Category:丹麦君主 Category:挪威君主 Category:瑞典君主 C C.

新!!: 卡尔马联合和克里斯蒂安一世 · 查看更多 »

克里斯蒂安二世

克里斯蒂安二世(丹麦语:Christian 2.,)丹麦和挪威国王(1513年—1523年);瑞典国王(1520年—1521年)。他是最后一个以卡尔马联合的形式统治丹麦、挪威和瑞典三国的国王。.

新!!: 卡尔马联合和克里斯蒂安二世 · 查看更多 »

克里斯蒂安八世

克里斯蒂安八世(Frederik 8.,),1814年以克里斯蒂安·弗雷德里克(Christian Frederik)名號即位為挪威國王,後來於1839至1848年間擔任丹麥國王。.

新!!: 卡尔马联合和克里斯蒂安八世 · 查看更多 »

副王

副王可能指:.

新!!: 卡尔马联合和副王 · 查看更多 »

石勒苏益格

石勒苏益格(德语:Schleswig;低地德語:Sleswig;Slesvig),德国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的一个城市,是石勒苏益格-弗伦斯堡县县府所在地。石勒苏益格总面积24.3平方公里,总人口23,665(2012年12月31日),人口密度970人/平方公里。.

新!!: 卡尔马联合和石勒苏益格 · 查看更多 »

玛格丽特一世

玛格丽特一世(Margrete 1.、Margrete I、Margareta,),是丹麥、瑞典和挪威女王,她建立了统一丹麦、瑞典和挪威的卡尔马同盟。 在所有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历史上玛格丽特一世均起着一个中心作用。她是中世纪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同时也是世界史中最伟大的妇女之一。 玛格丽特一世毕生致力于统一北欧各国。她的父亲瓦尔德马四世死后,她的未成年的儿子奥拉夫二世及四世成为丹麦国王,1380年她的丈夫哈康六世死后,奥拉夫又获得了挪威的王位,但实际上从那个时候开始她就已经是丹麦和挪威的真正统治者了。奥拉夫三世死后她正式成为丹麦和挪威女王。最后她使通过征战使瑞典降伏。.

新!!: 卡尔马联合和玛格丽特一世 · 查看更多 »

瑞典

典王国(Konungariket Sverige)是一个位于斯堪地纳维亚半岛的北歐国家,首都为斯德哥尔摩。西鄰挪威,东北与芬兰接壤,西南濒临斯卡格拉克海峡和卡特加特海峡,東邊為波罗的海與波的尼亞灣。即瑞典和與丹麦、德国、波兰、俄罗斯、立陶宛、拉脫維亞和爱沙尼亚隔海相望,於西南通过厄勒海峽大桥与丹麦相连。瑞典於1995年加入欧洲联盟。 瑞典面积为449,964平方公里,为北歐第一大国家,人口1000万,第三页 - 于2007年7月10日查阅。。64%的國土由森林覆蓋,人口密度低,只有都會地區人口密度較高,84%的人口居住在只佔国土面积1.3%的城市裡。瑞典是一个現代、自由與民主的高度发达国家,其公民享有高质的生活,政府亦非常注重环保。 瑞典是传统的铁、铜和木材出口国,其水资源也很丰富,但是石油和煤矿十分匮乏。隨著運輸以及通訊的進步,這些自然資源也能夠更大規模地從各地開採,尤其是木材與鐵礦。經濟自由與教育普及而讓瑞典開始歷經快速的工業化,並從1890年代開始發展製造業。20世紀瑞典成為一個福利國家。 1397年,瑞典與丹麦和挪威一起所組成了卡爾馬聯合(芬兰此時還是瑞典王國的一部分)。瑞典於16世纪初脫離卡爾馬聯合,並且與鄰國進行了多年的戰爭,尤其是與俄羅斯以及從未完全承認瑞典已經離開了卡爾瑪聯合的丹麥-挪威聯合。17世纪時瑞典藉由戰爭擴張領土,成為了強權國家,其領土面积為目前的兩倍之大。1809年瑞典失去了芬蘭,也不再具有強權地位。之后,瑞典沒有再參與過戰爭。 現今,瑞典被視為極力追求人权和平等的国家之一。瑞典二戰後設立許多社會福利的制度,並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人类发展指数中通常名列前茅。.

新!!: 卡尔马联合和瑞典 · 查看更多 »

瑞典國慶日

典國慶日(Sveriges nationaldag)是瑞典在每年6月6日慶祝的全國節慶。這個節慶之前被稱為古斯塔夫·瓦薩日(Gustav Vasas dag)和瑞典國旗日(svenska flaggans dag),直至1983年瑞典國會才把它正式定為國慶日。.

新!!: 卡尔马联合和瑞典國慶日 · 查看更多 »

瑞典解放戰爭

瑞典解放戰爭於1521至1523年之間發生,導致卡爾馬聯合解體。 1520年11月,卡爾馬聯合君主克里斯蒂安二世佔領斯德哥爾摩後,屠殺了上百個反對聯合的瑞典人,史稱斯德哥爾摩慘案。24歲的古斯塔夫·瓦薩逃出,但他的父親則被殺。1521年1月中,民眾在穆拉聚集,並推舉古斯塔夫·瓦薩為「達拉納和獨立瑞典國家首領」。他當時的16名衛士,後來演變成瑞典的斯韋阿近衛隊。 古斯塔夫·瓦薩率領的起義軍攻佔科珀爾貝里銅礦和韋斯特羅斯之後,有更多人加入軍隊,人數增至1000人。 古斯塔夫·特羅雷大主教率兵前往海爾辛蘭,但他的2000名騎兵剛遇上農民軍便望南而逃。1521年4月底前,古斯塔夫·瓦薩已控制了除了城堡以外的達拉納、耶斯特里克蘭、西曼蘭和內爾徹全境。 7月15日,國會於斯德哥爾摩舉行會議。古斯塔夫·埃里克松(瓦薩)獲准自由地前往斯德哥爾摩,他所做的一切事情也得到赦免。為了作出保證,特羅爾拘禁了斯卡拉主教迪德里克·斯拉格赫克(Didrik Slagheck),也承諾會給予古斯塔夫·埃里克松大量麥芽和蛇麻。不久,起義軍抵達斯德哥爾摩外圍的布魯克貝里(Brunkeberg),但無法攻佔該城。 1521年夏季,很多農民返回家鄉收割禾稼,故戰事十分平靜。先有投向丹麥的拉什·斯格松·斯巴爾(Lars Siggesson Sparre)議員,後來林雪平主教漢斯·布拉斯克(Hans Brask)和圖雷·延松(Ture Jönsson)議員都向古斯塔夫·埃克里松投誠。8月下旬,瓦斯泰納地方議會通過,承認古斯塔夫·埃克里松為約塔蘭和瑞典國家首領。同時,克里斯蒂安二世派置瑞典的政府組織離開。 冬季,斯特格堡的指揮官投降起義軍,古斯塔夫·埃克里松控制斯特格堡。然而,起義軍一直未能攻陷一些重要的堡壘,直至1522年呂貝克派遣戰船助攻後,才能把它們攻佔。1523年,起義軍佔領斯德哥爾摩(6月20日)、卡爾馬(7月7日)和芬蘭全境(10月)。 1523年6月6日,國會在斯特蘭奈斯選舉古斯塔夫·瓦薩為瑞典國王(1528年於烏普薩拉加冕),這天後來成為瑞典國慶日。6月23日,古斯塔夫·瓦薩和起義軍進入斯德哥爾摩。老斯騰·斯圖爾(Sten Sture den äldre)於50年前擔任執政官時成立的臨時國家委員會,也成為永久委員會。 1524年9月1日,瑞典和丹麥在馬爾默簽訂《馬爾默和約》。 Category:瑞典戰爭 Category:丹麥戰爭.

新!!: 卡尔马联合和瑞典解放戰爭 · 查看更多 »

瑞典語

典語(svenska,)是北日耳曼语(也称为斯堪的那维亚语)的一种,主要使用地区为瑞典、芬兰(尤其是奥兰群岛),使用人数超过九百万人。它和斯堪的那维亚地区另外两种语言——丹麦语和挪威语——是相通语言。和其它北日耳曼语一样,瑞典语来源于古诺尔斯语。古诺尔斯语是维京时期斯堪的那维亚地区通用语言。 瑞典成人的识字率高达99%。标准瑞典语是瑞典官方语言,来源于19世纪瑞典中部的方言,并在20世纪初固定下来。标准瑞典语的口语和书面语是统一且标准化的。如今从一些古老的偏远地区的方言演化下来的其它语言变体依旧存在,部分方言和标准瑞典语在语法和词汇上有很大区别,已经不能称为相同语言。这些方言只在很偏僻的地区使用,并且使用的人数很少,而这些人社会流动性很低。虽然目前没有迹象这些语言将成为死语,有很多学者认真研究这些方言,并且当地政府也鼓励人们使用这些方言,但是自上个世纪以来,使用这些方言的人数还是逐渐减少。 瑞典语标准语序是主谓宾结构,有时为了强调某些词会更改语序。瑞典语的构词学和英语相近,词形变化相对较少;有两种词性,没有语法上的格(以前的研究认为有两种格,主格和属格);单数和复数之间有区别。形容词根据词性、数量和限定范畴的不同发生改变。名词的限定范畴通过不同后缀来表示,同时前面加以定冠词和不定冠词。韵律特征体现在重音和声调上。瑞典语有大量元音。瑞典语还以Sj音而著称,这是一种变化复杂的辅音音位。.

新!!: 卡尔马联合和瑞典語 · 查看更多 »

瓦尔德玛四世

尔德玛·阿道戴(Valdemar Atterdag,)即丹麦国王瓦尔德玛四世(1340年-1375年在位)。其父亲为丹麦国王克里斯托弗二世。.

新!!: 卡尔马联合和瓦尔德玛四世 · 查看更多 »

独立

立可以指:.

新!!: 卡尔马联合和独立 · 查看更多 »

芬兰

芬兰共和国(Suomi,Finland,)是北欧国家,陆地上与瑞典、挪威和俄罗斯接壤,西南面被波罗的海环绕,东南部为芬兰湾,西面则为波的尼亚湾。芬蘭是世界高度的發達國家和福利國家,國民享有極高標準的生活品質。《2018年世界幸福感报告》调查中芬兰被排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

新!!: 卡尔马联合和芬兰 · 查看更多 »

荷尔斯泰因

荷尔斯泰因地區位於易北河和艾德河之間,是德國北部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的一部分。 此地在811–1474年由荷尔斯泰因伯爵國統治,隨後(1474–1866)由荷尔斯泰因公国統治,是神聖羅馬帝國的北方領土。荷尔斯泰因的歷史與石勒苏益格公国密切相關。本區首都為基爾。 Category:荷尔斯泰因-戈托普王朝 Category: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 Category:德国地名.

新!!: 卡尔马联合和荷尔斯泰因 · 查看更多 »

行省

行省为中国元朝、明朝、清朝时期直属中央政府的国家一级行政区划的简称,民间简称“省”。.

新!!: 卡尔马联合和行省 · 查看更多 »

阿克斯胡斯城堡

阿克斯胡斯城堡(Akershus Festning)是位于挪威首都奥斯陆的一座中世纪城堡。它的主要用途是保卫奥斯陆,但同时也是一座监狱。 Category:奥斯陆建筑物 Category:挪威监狱 Category:挪威城堡.

新!!: 卡尔马联合和阿克斯胡斯城堡 · 查看更多 »

蘇格蘭

蘇格蘭(英語、低地蘇格蘭語:Scotland,;Alba)是大不列颠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下屬的構成國之一,位於大不列顛島北部,英格蘭之北,被大西洋環繞包圍,東部濱臨北海,西南濱臨北海海峽和愛爾蘭海,由約790多個島嶼組成。以格子花紋、風笛音樂、畜牧業與威士忌而聞名。雖然外交、軍事、金融、總體經濟政策等事務上受英國國會管轄,但蘇格蘭對於內部的立法、行政上,擁有一定程度的自治,在聯合王國内規模僅次於英格蘭。.

新!!: 卡尔马联合和蘇格蘭 · 查看更多 »

铁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Fe,它的原子序数是26,它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6。它是过渡金属的一种。铁是最常用的金属,是地球外核及內核的主要成份,是地殼上豐度第四高的元素和第二高的金屬。鐵常出現在类地行星中,因為鐵是高質量恆星核融合後的產物,鎳-56是放熱核融合反應的最後一個產物,之後會衰變成最常見的鐵同位素。 铁和其他8族元素相同,其氧化態範圍很廣,由−2到+6,但其中+2和+3是最常見的氧化態。在流星体及低氧的環境下,鐵會以单质的形式存在,但是鐵很容易和氧氣和水反應。鐵的表面是有光澤的銀灰色,但在空氣中鐵會反應生成水合的氧化鐵,一般稱為铁锈。許多金屬在氧化後會形成钝化的氧化層,保護內部的金屬不被氧化,但氧化鐵的密度較鐵要低,因此氧化鐵會剝落,無法保護內部的鐵不受腐蝕。.

新!!: 卡尔马联合和铁 · 查看更多 »

自治

自治或自主治理(Self-governance或Autonomy)是一个抽象概念,可以从多方面理解。 自治指自己治理自己。自治可能指个人行为,但通常指较大规模的行为,即以一个行业、行业团体、宗教、政府等为单位的行为。例如一些国家在原住民聚居区设立自治地方。.

新!!: 卡尔马联合和自治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卡尔马联合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格陵兰

格陵蘭(Kalaallit Nunaat;Greenland),面積2,166,086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一大島,大约81%都被冰雪覆盖。“格陵蘭”在原语言中的字面意思為「綠色土地」,是在丹麦王国框架内的自治国,在2008年公投後,2009年正式改制,成為一個內政獨立的自治區,但外交、國防與財政相關事務仍由丹麥代理。格陵兰随宗主国丹麦于1973年加入过欧洲各共同体,但根据1982年全民公投的结果通过1985年的格陵兰条约退出了如今欧盟前身——欧洲各共同体,故如今格陵蘭並不屬於歐盟,但被视为欧洲联盟特别领域的一部分。格陵蘭如同法羅群島,在丹麥國會派驻有2名議員。 格陵蘭全境大部分处在北极圈内,气候寒冷。隔海峽與冰島和加拿大兩國相望。.

新!!: 卡尔马联合和格陵兰 · 查看更多 »

格陵兰岛

#重定向 格陵兰地理.

新!!: 卡尔马联合和格陵兰岛 · 查看更多 »

汉萨同盟

汉萨同盟(Hansa、或Liga Hanseatica,Hanseatic League,又譯漢撒同盟和漢莎同盟),12-13世纪中欧的神圣罗马帝国与条顿骑士团诸城市之间形成的商业、政治联盟,以德意志北部城市为主。汉萨(Hansa、或Hanse )一词,德文意为“公所”或者“会馆”,最早是指從須德海到芬蘭、瑞典到挪威的一群商人與一群貿易船隻。12世纪中期逐渐形成,14世纪晚期—15世纪早期达到鼎盛,加盟城市最多达到160个。1367年成立以吕贝克城为首的领导机构,有汉堡、科隆、不来梅等大城市的富商、贵族参加。拥有武装和金库。1370年战胜丹麦,订立《施特拉尔松德条约》。同盟垄断波罗的海地区贸易,并在西起伦敦,东至诺夫哥罗德的沿海地区建立商站,实力雄厚。15世纪中叶后,随着英、俄、尼德兰等国工商业的发展和新航路的开辟,转衰,1669年解体。现今德国的国家航空公司汉莎航空(Lufthansa)即是以汉萨同盟命名的。.

新!!: 卡尔马联合和汉萨同盟 · 查看更多 »

波罗的海

波罗的海(Baltic Sea)是中欧和北欧之间的陆间海,海域横贯北纬53度至北纬66度,东经10度至东经30度,介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瑞典部分、欧洲大陆和芬兰诸岛之间。波羅的海的沿岸地區是波羅的地區。 波罗的海由厄勒海峡、大贝尔特海峡和小贝尔特海峡注入卡特加特海峡,而后者则通过斯卡格拉克海峡注入北海,最后进入大西洋;此外它还通过白海运河同白海相连,通过基尔运河同北海相连。 波罗的海在北端与波的尼亚湾相邻,在东北端与芬兰湾相邻,在东端与里加湾相邻。这些海湾同样可以被看作是波罗的海的一部分。.

新!!: 卡尔马联合和波罗的海 · 查看更多 »

波美拉尼亞

波美拉尼亚(波兰语:Pomorze;德语:Pommern;卡舒比语(Kashubian):Pòmòrze或Pòmòrskô;拉丁语:Pomerania或Pomorania)是中欧一个历史地域名称,现在位于德国和波兰北部,处于波罗的海南岸,主要河流包括维斯瓦河、奥德河和雷克尼茨河。 波美拉尼亚拥有丰富的历史,也许因为它曾被不同国家统治过。由962年到1181年,一直到1806年,此地是神圣罗马帝国在波兰的一个省。它亦曾是波美拉尼亚公爵的采邑;波兰、丹麦、萨克森、布蘭登堡、普鲁士和瑞典多国国王也一度统治该地。神圣罗马帝国解体后,波美拉尼亚成为普鲁士王国的一部分,后来并入德意志帝国。1945年后,此地分别為德国与波兰所有。波美拉尼亞的主要都市有格但斯克和什切青等。.

新!!: 卡尔马联合和波美拉尼亞 · 查看更多 »

法罗群岛

法羅群島(法羅語:Føroyar,丹麥語:Færøerne)是北歐國家丹麥的海外自治領地。地理位置介乎挪威海和北大西洋中間,處於挪威到冰島之間距離一半的位置。 法羅群島陸地面積1,399平方公里,由17個有人島和若干個無人島組成,居民共49,192人,官方語言為法羅語和丹麥語。 法羅群島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雖然位處北方,因受墨西哥灣暖流影響,氣溫長年在零度以上。 法羅群島居民通過投票選出自治議會成員,繼而由自治議會選出總理,丹麥政府會向法羅群島派出高級專員監察自治政府運作,代表女王,並協助處理群島的對外事務。.

新!!: 卡尔马联合和法罗群岛 · 查看更多 »

漢斯 (丹麥)

漢斯(Hans,),本名約翰內斯(Johannes),在瑞典又名約翰二世(Johan II),是卡爾馬聯合的丹麥國王(1481年-1513年)、挪威國王(1483年-1513年)和瑞典國王(1497年10月-1501年),以及石勒蘇益格和霍爾斯泰因公爵。漢斯是卡爾馬聯合國王克里斯蒂安一世之子。 漢斯在位時的三大方針為:重新鞏固卡爾馬聯合、對抗漢薩同盟和增強丹麥君權。 統治丹麥和挪威的克里斯蒂安一世死後,丹麥和挪威議會先後於1481年和1483年承認漢斯繼任為王。漢斯於1483年5月18日在哥本哈根加冕為丹麥國王,7月20日加冕為挪威國王。他運用外交手段,削弱瑞典執政老斯滕·斯圖雷的勢力,並成為丹麥史上首個與俄羅斯結盟的君主。根據1493年協定,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囚禁了在諾夫哥羅德的所有漢薩同盟商旅,並與丹麥聯手攻打瑞典。漢薩同盟城市受丹麥的私掠船困擾,漢薩同盟地位也日漸下降。 在國內,漢斯廣泛委任平民為官員,甚至為議員,使一些貴族不滿。 1497年,漢斯拉攏瑞典貴族,使斯滕·斯圖雷失去勢力,再發兵攻打瑞典,很快便把瑞典征服了。1500年,他攻打德意志北部的迪特馬爾申,遭受慘敗;丹麥國王長期視迪特馬爾申為領土,但事實上當地處於獨立。1501年,瑞典褫奪了他的王位。漢斯與老斯滕·斯圖雷和斯萬特·尼爾松的戰爭陷入困境,也使丹麥和呂貝克等漢薩城市關係破裂。1509年,經荷蘭調停,瑞典同意原則上承認漢斯為國王,但終生禁止他進入斯德哥爾摩,也不許他重新加冕。 同時,挪威也出現反對勢力,但被挪威總督克里斯蒂安(漢斯之子,後為國王克里斯蒂安二世)鎮壓。 1510年至1512年間,漢斯與瑞典和呂貝克最後一次交戰,丹麥起初形勢不利,但靠着海軍扭轉戰局。戰爭結果是瑞典維持原來狀態,呂貝克的政治和經濟卻因停戰而遭受挫折。.

新!!: 卡尔马联合和漢斯 (丹麥) · 查看更多 »

挪威

挪威王国(挪威語:Kongeriket Norge,简称:Norge ,新挪威語:Noreg,舊譯那威)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西部,东与瑞典接壤,西邻大西洋。海岸线极其蜿蜒曲折,构成了挪威特有的峡湾景色。此外,挪威还与芬兰、俄罗斯接壤。挪威的领土也包括斯瓦尔巴群岛和扬马延岛,此外对南极洲的毛德皇后地和彼得一世岛有主权要求。首都為奥斯陆。2009年、2010年、2011年、2013年、2014年、2015、2016年获得全球人类发展指数第一的排名。挪威是性別平等實踐良好的国家之一,在2012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中,挪威排名第三,仅次于冰岛及芬兰。.

新!!: 卡尔马联合和挪威 · 查看更多 »

挪威语

挪威語(norsk)是日耳曼語族的一個分支,普遍通用於挪威,也是挪威的官方語言。挪威語與瑞典語和丹麥語十分相似,操這三種語言的人也可以互相溝通。由於丹麥語從十六世紀至十九世紀期間一直是挪威地區的標準書寫語言,以致近代的挪威語發展一直都受著愛國主義、城鄉隔閡以及挪威文學史的爭議所影響。 根據挪威法律和政府政策,現行的挪威語有兩套書寫形式,分別是“書面挪威語”(巴克摩挪威語,挪威語:bokmål)和“新挪威語”(或稱耐諾斯克挪威語,挪威語:nynorsk)。兩種書寫挪威語的形式分別溫和地代表著保守和激進的書寫表達方式。巴克摩挪威語和耐諾斯克挪威語還有他們非官方的版本,分別稱為riksmål和høgnorsk。.

新!!: 卡尔马联合和挪威语 · 查看更多 »

明尼苏达大学

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University of Minnesota, Twin Cities),是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雙城區(即明尼阿波利斯及圣保罗)的一所公立大学,為明尼蘇達大學系統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分校,常被直接稱為明尼苏达大学。它是美国最著名的公立研究型大学之一,也是世界一流的學術研究機構,在2011年上海交通大學世界大學學術排名評比為全球第28名,學校亦有公立常春藤之稱。 明尼蘇達大學是美國知名的十大聯盟的成員大學之一,亦是美国最具综合性的高等学府之一,位居最富盛名的大学之列,具有优秀的教育和服务社会的传统。 学校包括明尼阿波利斯校园和圣保罗校园,又称东校园和西校园,其中明尼阿波利斯校园位于密西西比河东西两岸。双城分校风景秀丽,建筑风格各异,是美国大学中传统的十大美丽校园之一。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一直排名在公立大学的前20位。双城分校共有161个学士专业、218个硕士专业、114个博士专业,并可以授予5个专业学位。其理工学院一直在全美排在前20位,化工更是位列三甲。这里有很好的公共卫生学院、医学院、管理学院、和农学院等。 双城分校不仅提供良好的教学和科研,她也是一个文化和艺术中心。建有最好的美术馆和博物馆。在这里可以享受最好的音乐與戏剧,许多世界名人及政治家曾到这里公开演讲。双城也是商业和工业中心,特别在计算机技术、医疗器械以及其它高新技术的设计、开发和制造方面。明尼苏达州也被成为“医疗器械的硅谷”,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医疗中心之一。 明尼苏达大学由19所學院校和主要學術單位组成,分别是專職醫療中心、生物科学学院、進修教育学院、牙医学院、設計学院、教育和人類发展学院、推廣合作部、食品、农业与自然資源科学学院、研究生學院、法学院、博雅教育学院、卡尔森管理学院、医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休伯特·漢弗萊公共事务研究所、公共卫生学院、理工学院和兽医学院。.

新!!: 卡尔马联合和明尼苏达大学 · 查看更多 »

昔德蘭群島

#重定向 设德兰.

新!!: 卡尔马联合和昔德蘭群島 · 查看更多 »

海里耶達倫

海里耶達倫(Härjedalen)是位於瑞典北部,諾爾蘭的一個舊省。與達拉納、海爾辛蘭、梅代爾帕德、耶姆特蘭陸上相鄰。 Category:瑞典舊省.

新!!: 卡尔马联合和海里耶達倫 · 查看更多 »

斯堪的纳维亚

--(丹麥語、瑞典語:Skandinavien,挪威語:Skandinavia,薩米語:Skadesi-suolu、Skandinavía),又譯--,在地理上是指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包括挪威和瑞典,文化与政治上則包含丹麦。這些國家互相視對方屬於斯堪的纳维亚,雖然政治上彼此獨立,但共同的稱謂顯示了其文化和歷史有深厚的淵源。 芬蘭、冰島和法羅群島等北歐國家因其與丹麥、挪威和瑞典相近的歷史和文化背景,有時也被視為斯堪的納維亞國家。有時這些對斯堪的納維亞的不同理解可能會引起不滿,「北歐國家」(Nordics)才是對北歐五個國家的合宜統稱。.

新!!: 卡尔马联合和斯堪的纳维亚 · 查看更多 »

斯德哥尔摩

斯德哥尔摩(Stockholm,,當地華人有時稱其為斯京),瑞典首都及最大城市,亦是斯德哥尔摩省首府。瑞典王国政府、国会以及瑞典王室的官方宫殿都设在斯德哥尔摩。它位于瑞典的东海岸,濒波罗的海,梅拉伦湖入海处,风景秀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市区分布在14座岛屿和一个半岛上,70餘座桥梁将这些岛屿联为一体,因此享有“北方威尼斯”的美誉。斯德哥爾摩市區為大斯德哥爾摩的一部分。 从13世纪起,斯德哥尔摩就已经成为瑞典的政治、文化、经济和交通中心。斯德哥尔摩由于免受战争的破坏而保存良好,现在共有100多座博物馆和名胜,包括历史、民族、自然、美术等各个方面。斯德哥尔摩也是一个高科技的城市,拥有众多大学,工业发达。 斯德哥尔摩是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故乡。从1901年开始,每年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纪念日,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隆重仪式,瑞典国王亲自给获诺贝尔奖者授奖,并在市政厅举行晚宴。.

新!!: 卡尔马联合和斯德哥尔摩 · 查看更多 »

斯德哥爾摩慘案

斯德哥爾摩慘案、斯德哥爾摩血案或斯德哥爾摩大屠殺(瑞典文:Stockholms blodbad、丹麥文:Det Stockholmske Blodbad),於丹麥軍隊成功佔領瑞典斯德哥爾摩後,由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二世下令執行。慘案於1520年11月7日至10日發生;雖然克里斯蒂安二世曾承諾大赦,但還是下令屠殺,在11月8日甚至處死了近百人(大部分是支持斯圖爾黨的貴族和神職人員),故瑞典歷史上稱他為「暴君克里斯蒂安」。.

新!!: 卡尔马联合和斯德哥爾摩慘案 · 查看更多 »

斯科訥

斯科訥(瑞典语:Skåne)位於瑞典南部斯堪的那維亞半島最南端,為約塔蘭地區之一舊省。斯科訥雖然面積僅占瑞典的3%,但總人口卻達到了1,247,338人,相當於瑞典總人口數13%的人口。 斯科訥的火车轨道非常多,童話小說《尼爾斯騎鵝旅行記》的故事背景也設在斯科訥。.

新!!: 卡尔马联合和斯科訥 · 查看更多 »

拿破崙戰爭

拿破崙戰爭是指拿破崙稱帝統治法國期間(1803年—1815年)爆發的各場戰爭,這些戰事可說是自1789年法國大革命所引發的戰爭的延續。它促使了歐洲的軍隊和火炮發生重大變革,特別是軍事制度。因為實施全民徵兵制,使得戰爭規模龐大、史無前例。法國國勢迅速崛起,雄霸歐洲;但是在侵俄戰役慘敗後,國勢一落千丈。拿破崙建立的帝國最終戰敗,讓波旁王朝得於1814年和1815年兩度復辟。 拿破崙戰爭實是從何時開始,到了今天還沒有共識。主要的有以下三種說法:.

新!!: 卡尔马联合和拿破崙戰爭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