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南极洲

指数 南极洲

南极洲(Antarctica)是地球最南端的洲,位於南半球的南極區,是地理南极的所在地。南极洲大部分区域都在南極圈内,四周被南冰洋环绕。南极洲是世界上的第五大洲,其面积约为140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亞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是大洋洲的两倍。除了南极半岛最北端的部分区域之外,全洲約98%的地方都被平均厚度1.9公里的冰层覆盖着。 南極洲是地球上最寒冷、乾燥、多風的大洲,是唯一橫跨所有經線的洲,也是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它沿岸地区的年降水量仅有200毫米,内陆地区更少。到了第三季(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时,南极洲的平均温度低至-63℃,最低温度可達-89.2℃。南極洲的本地物种有各类藻類、细菌、真菌、植物(包括苔藓)、原生生物以及一些可以适应寒冷环境的动物,例如企鵝、海豹、線蟲、緩步動物、蟎等。南极洲沒有永久居民,但每年居住在這裡的科研人员有一千至五千人。 儘管很久之前已經有關於「未知的南方大陸」(Terra Australis)的神話故事與臆想,但直至1820年,俄羅斯探險家米哈伊尔·拉扎列夫和法比安·戈特利布·馮·別林斯高晉乘着沃斯托克號和战船来到芬布爾冰架时,人类才第一次目睹它的真容。由於南极洲氣候惡劣、資源缺乏以及地理孤立性,南極洲在十九世纪并沒有引起人們的注目。 南极洲现在是法律意义上的共管领土,由南极条约体系的成员国协商管辖。1959年,12个国家签署了《南极条约》,随后有38个国家签署。該條約意在支持科學研究及保護南極生物地理分布区,并禁止在南极洲进行的一切军事活动、核爆炸试验以及处理放射物的行为。截至2016年,南极洲已建有135座常设科學考察站,陆续吸引了四千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到這裡進行科學實驗。.

396 关系: 加拿大加拿大冰川加拿大海豹捕杀业埃爾斯沃思山脈埃里伯斯火山原生生物协调世界时卡爾·安東·拉森卫星影像印度洋南半球南奥克尼群岛南乔治亚岛南乔治亚和南桑威奇群岛南冰洋南纬60度线南美洲南青冈科南设得兰群岛南极南极磷虾南极科学考察站南极蠓南极条约体系南极毛皮海狮南極半島南極幅合帶南極企鵝南極圈南極甲龍屬南極高原南極魚科南極條約環境保護議定書南極洲山峰列表南極洲軍事活動南極洲板塊南極洲服務獎章升华反照率古利德維肯古罗马古生代古法語史密森尼 (雜誌)变质岩合弓綱多明尼昂山脈大王酸漿鱿大西洋大陆架...大气层大洲大洋洲天球天文學太平洋太阳系太阳风外交及聯邦事務部奥克兰群岛奧拉夫王子山脈奧拉夫王子港威尔克斯地威尔金斯冰架威德尔海威爾克斯地隕石坑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安山岩安地斯山脈对流层寒武纪小行星小鱗犬牙南極魚尼姆罗德探险属 (生物)巴布亞企鵝巴西巴西南极属地巴雷尼群島上新世中古英语中微子中国南极长城站中生代东部南极洲希腊语布什山脈布倫特冰架布韦岛世界世界洋三葉蟲平流层幻日乾冰亚历山大一世岛亚里士多德亚洲人口密度二叠纪伊丽莎白二世伊丽莎白公主站伊利沙伯女皇地企鵝弗里克塞尔湖休眠火山休斯山脈休斯灣彭薩科拉山脈彼得一世岛彈尾目侏罗纪微生物微生物学德雷克海峡信天翁科俄罗斯俄羅斯帝國海軍俄羅斯正教會地层地图学地球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地球物理研究通訊地磁南极地盾地质学地錢門北半球北冰洋北美洲北非北极地区北极点國王企鵝國際極地年國會圖書館 (美國)利文斯頓島别林斯高晋站别林斯高晋海嗜極生物哥德山脈哈德森山脈哈雷研究站唐胡安池儒勒·迪蒙·迪維爾冬季冰川冰川学冰穹A冰盖冰脊龍屬冰架冰河龍屬冰期冰晶冷战冈瓦那大陆军事基地公里六边形共管 (國際法)关键种光污染克劳狄乌斯·托勒密前寒武纪前进号国家科学基金会国际电话区号列表国际极地年BBC廣播四台皇帝企鹅石灰岩矽藻矿产资源玛丽·伯德地火山火成岩火星灰岩獵人號琉球苏铁砂岩磷蝦祭司福克兰群岛福克蘭戰爭种子植物科学 (期刊)科茨地種子蕨門管魷目米哈伊尔·拉扎列夫紫外线纽约时报线虫动物门维多利亚地绿色和平细菌缓步动物门罗马化罗斯属地罗斯海美國美國海軍美军美国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羅斯島羅斯冰架真菌真蕨爱德华多·弗雷·蒙塔尔瓦总统基地爱德华国王角爱德华王子群岛生物学生物地理分布区生态系统物理学白垩纪白内障百萬分率芬布爾冰架隕石韋德爾氏海豹過度捕魚遥感聖地牙哥加利福尼亞大學荒漠菊石萬塔湖非洲蝨毛目預製組件行星页岩被子植物食蟹海豹西南極冰蓋西部南极洲馬修·福林達斯騰格里山脈詹姆斯·威德尔詹姆斯·庫克詹姆斯·克拉克·罗斯许癸努斯豹海豹貨幣鲸湾跳岩企鵝鹹水湖鹽湖麥克默多站麦克罗伯特森地麦克默多干燥谷軍事演習軍備控制黑邁弗朗特山脈轮形动物门迪塞普遜島迪穆蘭群島近日点近日點和遠日點霍利克山脈阿塞爾海伯格冰川阿德利企鵝阿德莱德岛阿德默勒爾蒂山脈阿勒代斯山脈阿黛利地阿蒙森-史考特南極站阿蒙森南极探险队阿蒙森海阿根廷阿根廷军事阿普列尤斯蘇聯蘇格蘭赤道赫伯特山脈薩爾韋森山脈藻類葛利特維根钻禧蒙特利尔议定书邦尼湖 (南極洲)蓝鲸银杏目脊椎动物臭氧臭氧层臭氧层空洞艾伦丘陵陨石84001苏联英國皇家海軍英国英聯邦山脈苔藓植物雪鹱虎鯨降水量虛像IceCube微中子觀測站UTC-3极夜极地雪藻极地涡旋极光极昼恩德比地杰弗里·乔叟東半球東南極冰蓋松柏門板块构造论格林尼治子午線植物植物相極地横贯南极山脉欧内斯特·沙克尔顿比利时比爾德摩爾冰川比熱容毛德皇后地毛德王后山脈氣候變遷氯氟烃水龍獸屬气候学气象学沃斯托克站沃斯托克號沃斯托克湖泥盆纪泰尔泰勒谷法属南部领地法国法比安·戈特利布·冯·别林斯高晋活火山派恩島冰川淡水淡水湖淤泥温度測地角溫特塞湖澳大利亚澳大利亞南極領地澳大利亞國立影片與聲音檔案館澳洲澳洲航空木卫二木贼属挪威未知的南方大陸末次冰盛期本勒蘇鐵屬月球戈德蘇爾灣浮力浮游植物海參海平面上升海床海狗海豹海洋学海洋港海拔斯科特遠征隊新西兰新西蘭航空901號班機空難文森山无脊椎动物早熟禾悉尼支持者山脈拉森冰架曬傷更新世智利智利南极领地.aq 扩展索引 (346 更多) »

加拿大

加拿大(英语、法语:Canada,IPA读音:(英)(法))为北美洲国家,西抵太平洋,东至大西洋,北滨北冰洋,东北方与丹麦领地格陵兰相望,东部与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相望,南方及西北方与美国接壤。加拿大的领土面积达998万平方公里,为全球面积第二大国家。加拿大素有「枫叶之国」的美誉,渥太华为该国首都。 加拿大在1400年前即有原住民在此生活。15世纪末,英国和法国殖民者开始探索北美洲的东岸,并在此建立殖民地。1763年,当七年战争结束后,法国被迫将其几乎所有的北美殖民地割让予英国。在随后的几十年中,英国殖民者向西探索至太平洋地区,并建立了数个新的殖民地。1867年7月1日,1867年宪法法案通过,加拿大省、新不伦瑞克、新斯科舍三个英属北美殖民地组成加拿大联邦,其中加拿大省分裂为安大略和魁北克。在随后100多年里,其它英属北美殖民地陆续加入联邦,组成现代加拿大。 加拿大是实行聯邦制、君主立憲制及議會制的國家,由十个省和三个地区组成,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為國家元首及加拿大君主,而加拿大總督為其及政府的代表。加拿大是双语国家,英语和法语为官方语言,原住民的語言被認定為第一語言。由於位於高緯度地廣人稀,该国是世界上擁有多元化種族及文化的國家,也是移民為主的国家,约五分之一的国民出生于境外,近年來移民大部分來自亞洲。 得益於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高度發達的科技,加拿大是富裕、经济发达的国家。以国际汇率计算,加拿大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全世界排名第十六,人类发展指数排名第十。它在教育、政府的透明度、自由度、生活品质及经济自由的都名列前茅。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是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美空防司令部、七大工業國組織、二十国集团、英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及太平洋岛国论坛的成员。.

新!!: 南极洲和加拿大 · 查看更多 »

加拿大冰川

加拿大冰川(Canada Glacier)是南極洲的冰川,位於維多利亞地,由羅伯特·斯科特率領的英國探險隊發現和命名,以該隊的加拿大物理學家命名。 Category:南極洲冰川.

新!!: 南极洲和加拿大冰川 · 查看更多 »

加拿大海豹捕杀业

加拿大海豹捕杀业指加拿大猎人们一年一度商业捕杀海豹的活动,这种活动以其特有的血腥遭到了世界各国环保组织的强烈抗议,海豹产品遭到了欧美各国消费者的抵制。.

新!!: 南极洲和加拿大海豹捕杀业 · 查看更多 »

埃爾斯沃思山脈

埃爾斯沃思山脈(Ellsworth Mountains)是南極洲最高的山脈,位於龍尼冰架(Ronne Ice Shelf)西緣,從北至南的山群全長360公里、闊48公里,明尼蘇達冰川(Minnesota Glacier)把山脈分為北面的森蒂納爾嶺(Sentinel Range)和南面的赫里蒂奇嶺(Heritage Range),其中文森山是南極洲的最高峰。.

新!!: 南极洲和埃爾斯沃思山脈 · 查看更多 »

埃里伯斯火山

埃里伯斯火山(Mount Erebus)位於南極洲羅斯島,是南極洲上第二高的火山(僅次於西德利火山),海拔高度3795米,終年和冰雪相伴。它也是地球上己知區域最南端的一座活火山。.

新!!: 南极洲和埃里伯斯火山 · 查看更多 »

原生生物

原生生物(学名:Protist,)指真核生物域中,不属于植物、动物和真菌的那些一般个体微小、多数为单细胞的、有细胞核和原生质膜包围的细胞器的真核生物。原生生物谱系是一个并系群而非单系群,因为它们并不是一个自然类群,各个大类群之间差异很大且不知道他们的派生关系,只是为了研究方便,将这些细胞结构、繁殖和生活史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的生物暂时归为一类。 原生生物主要生活在包含液态水的环境中。藻类等原生生物会进行光合作用,同时他们也是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在海洋中这类生物属于浮游生物。其他的原生生物会导致一系列的较为严重的人类疾病,这类生物有比如动质体和顶复门动物等,导致的疾病包括部分種類的阿米巴原蟲、疟疾和非洲锥虫病等。 单细胞原生生物虽没有细胞分化,为了执行各种生物学功能,结构更为复杂。结构复杂、变异多样的始祖原生生物发展成为现代原生生物的祖先以及多细胞真核生物——植物、真菌和动物。.

新!!: 南极洲和原生生物 · 查看更多 »

协调世界时

没有描述。

新!!: 南极洲和协调世界时 · 查看更多 »

卡爾·安東·拉森

卡爾·安東·拉森(Carl Anton Larsen,)是挪威南極探險家,首次於南極發現了化石,因而獲得皇家地理學會的回饋授權。1893年12月,他成為首位在南極洲拉森冰棚上滑雪的人。拉森也被視為英國南極領地南喬治亞島古利德維肯港和南極海域捕鯨業的奠基人。1910年,因為多年居住於南喬治亞島而獲得英國公民身份。身後,一艘捕鯨船以他為名。.

新!!: 南极洲和卡爾·安東·拉森 · 查看更多 »

卫星影像

卫星影像,又稱卫星图(Satellite imagery)、卫星地图、卫星图像,是指搭载在人造卫星上的摄影设备拍摄的地球或其它星球的地圖式照片。.

新!!: 南极洲和卫星影像 · 查看更多 »

印度洋

印度洋(Indian Ocean),位于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之间毛漢英《印度洋》,《中國大百科全書》条目,印度位在印度洋北部的中央位置,這也是印度洋名稱的由來,印度洋大部分在南半球。總面积7491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21.1%,是世界第三大洋。印度洋的範圍北至印度次大陸及阿拉伯半島(南亞及西亞);西達東非;東側則以印度尼西亞、巽他群島及澳大利亞為界;南迄南冰洋(也有定義至南極洲)。印度洋西面于开始于厄加勒斯角的东经20°处与大西洋相接,东面于东经146°55'处与太平洋相接。印度洋的最北边大概为波斯湾内北纬30°处。印度洋的宽度有将近(从非洲南部尖端到澳大利亚之间),它的总面积大约为,包括红海和波斯湾。印度洋的水量大约为。.

新!!: 南极洲和印度洋 · 查看更多 »

南半球

南半球(Southern Hemisphere)是指赤道以南的半个地球。 南半球主要包括的地區有亚洲印度尼西亞南部、非洲中部及南部、大洋洲絕大部分、南美洲大部分、南極洲全部。 在南半球,夏季为12月至2月,冬季为6月至8月,与北半球四季相反。 南半球的海洋有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印度洋。 由于南半球的海洋面积更多地大于陆地面积,除了南极洲的极度寒冷外,南半球的气候相对北半球的气候要温和些。也因为如此,再加上气流多东西环流,南半球的污染要比北半球少很多。 在南半球,朝北向阳。.

新!!: 南极洲和南半球 · 查看更多 »

南奥克尼群岛

南奥克尼群岛(South Orkney Islands)由科罗内申岛、劳里两岛两个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陆地总面积620平方公里。其中锡格尼岛常用作南极探险基地。1821年12月为英国人鲍威尔发现,并宣布为英国领有;1962年起成为英属南极领地的一部分;但阿根廷同英国有主权争执。 Category:亞南極島嶼.

新!!: 南极洲和南奥克尼群岛 · 查看更多 »

南乔治亚岛

#重定向 南佐治亞.

新!!: 南极洲和南乔治亚岛 · 查看更多 »

南乔治亚和南桑威奇群岛

南乔治亚和南桑威奇群岛(South Georgia and the South Sandwich Islands;縮寫:SGSSI)為英國在大西洋南部的海外屬地。該屬地由一連串既偏遠且荒涼的島嶼組成,其中包括南佐治亞以及南桑威奇群島。南佐治亞為該屬地的最大島嶼,位於該屬地的西北部,面積約為3592平方公里。而南桑威奇群岛則位於南佐治亞東南約700公里,311平方公里。此屬地距離福克蘭群島約1300公里。此外,雖然該屬地與福克蘭群島相距約1300公里,但二者在地緣政治上幾乎融為一體,並同樣與阿根廷存在主權爭議。 此地並無長駐人口。現有人口由英國政府官員、英國南極勘測(British Antarctic Survey)的科學家及後勤員工、郵政職員以及博物館職員所組成,並全數在南佐治亞居住。雖然南桑威奇群島現時無人居住,於1976至1982年間阿根廷曾在此建立科學研究站。" 英國自1775年及1985年起即分別對南佐治亞及南桑威奇群島有領土宣稱。此前,這些島嶼原為英國福克蘭群島屬地的一部份,於1985年才設此單獨建制。.

新!!: 南极洲和南乔治亚和南桑威奇群岛 · 查看更多 »

南冰洋

南冰洋(Southern Ocean或Antarctic Ocean),亦称南极海或南大洋,是围绕南极洲的海洋,也是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南部的海域,大致在南纬60度线以南。以前人们一直认为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一直延伸到南极洲,南冰洋的水域被视为「南极海」,但因为海洋学上发现南冰洋有重要的不同洋流,于是國際海道測量組織于2000年确定其为一个独立的大洋,成为五大洋中的第四大洋,小於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但大於北冰洋。 在学术界依旧有科學家认为依据大洋应有其对应的中洋脊而不承认「南冰洋」这一称谓。中国大陆普遍不承认南冰洋,中国大陆出版的课本、地图等(如2009年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地图集》)均不标记南冰洋。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南極幅合帶(一个随着季度变动的海洋区域)是南冰洋与其他大洋的分界线,而非南纬60度线。澳大利亚政府则认为澳大利亚以南的海域即属于南冰洋。.

新!!: 南极洲和南冰洋 · 查看更多 »

南纬60度线

南纬60度线 是地球赤道平面60度以南的一條緯線 。此緯線的特點為沒有一塊陸地位於此緯線所經之處—即此緯線所經之處皆為海洋。最接近南纬60度线的陸地為位於南方的南奧克尼群島中的科羅內申島,而這塊陸地是位於緯線南方54公里,而南桑威奇群島的庫克群島則位於緯線北方約57公里。 此緯線是南冰洋的邊界, 和南極條約體系的有效範圍邊界。此緯線亦標記著南極無核武地帶的邊界。 在這個緯線中,太陽於夏天時最長出沒18小時52分鐘,以及冬天出沒5小時52分鐘。於12月21日,太陽最高位於天上53.83度,以及於6月21日,最低位於天上6.17度。.

新!!: 南极洲和南纬60度线 · 查看更多 »

南美洲

南亚美利加洲(西班牙语: 或 ;葡萄牙语:;法语:;英语:;荷兰语:;字源:阿美利哥·维斯普西),简称南美洲,为七大洲之一,位於西半球南部(或南半球),西臨南太平洋,西面為太平洋板塊及納斯卡板塊。太平洋板塊及納斯卡板塊之間的內營力為張力,衍生了東太平洋海嶺;而納斯卡板塊與南美洲板塊的內營力為擠壓力,衍生了秘魯智利海溝的俯衝帶,並於南美洲板塊之下。與東面則是大西洋,北面則是加勒比海。南美洲是美洲大陸南面的一部分,西面有海拔數千--的安第斯山脈,東向則主要是平原,包括亞馬遜河森林。 南美洲面積達1,784萬平方公里,佔地球表面的3.5%。直到2011年,南美洲人口已有3億8千萬,世界排名第五。其中巴西是南美洲面積最大的國家,佔有一半左右。.

新!!: 南极洲和南美洲 · 查看更多 »

南青冈科

南青冈科也叫南山毛榉科,只有一属—南青冈属,包括约35种,都是生长在南半球的乔木,分布在智利、阿根廷、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几内亚和新喀里多尼亚等地。亦曾分布於南極洲。 本科植物的叶有齿或全缘,常绿或落叶;果实为坚果,形态类似壳斗科植物。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入山毛榉科,但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其基因不同,可以单独分出一个科。.

新!!: 南极洲和南青冈科 · 查看更多 »

南设得兰群岛

南设得兰群岛(South Shetland Islands)是南极海的一组群岛,位于南极半岛以北约120公里。根据1959年签订的《南极条约》,该群岛的主权不被缔约国承认或争议,而开放予各国作非军事用途。 阿根廷自1943年起宣称对南设得兰群岛拥有主权,智利和英国分别在1940年和1908年起对其拥有主权,1962年,南设得兰群岛成为英属南极领地的一部分。 多个国家在群岛设有科学考察站,这些考察站大多位于该群岛的最大岛屿乔治王岛,使用智利弗雷总统站的机场。.

新!!: 南极洲和南设得兰群岛 · 查看更多 »

南极

南極(south pole)是根據地球的旋轉方式決定的最南點。它通常表示地理上的南極區域,有一個固定的位置。按照國際上通行的概念,南緯60度以南的地區稱為南極,它是南大洋及其島嶼和南極大陸的總稱,總面積約6500萬平方公里。.

新!!: 南极洲和南极 · 查看更多 »

南极磷虾

南极磷虾(學名:Euphausia superba),又名大磷蝦或南極大磷蝦,是一種生活在南冰洋的南极洲水域的磷虾。南极磷虾是似虾的无脊椎动物,並以群集方式生活,有时密度达到每立方米10,000—30,000隻。 牠们以微小的浮游植物作為食物,從中將初级生产而來的能量,轉化來维持其遠洋帶的生命周期。 牠们长成達6厘米长,2克重,有6年的壽命。牠们是南极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若以生物質能来说,牠們可能是地球上最成功的動物物种 (大约共有5亿吨)。.

新!!: 南极洲和南极磷虾 · 查看更多 »

南极科学考察站

南极科学考察站是一些国家在南极洲建立的研究站。计有30个国家(截至2006年10月),包括所有《南极条约》的签署国,科考站分为季节性(夏季)和全年性两种类型。.

新!!: 南极洲和南极科学考察站 · 查看更多 »

南极蠓

南极蠓(学名:Belgica antarctica)是南极特有的一种昆虫。体长约2至6毫米,是南极洲体型最大纯陆栖生物。.

新!!: 南极洲和南极蠓 · 查看更多 »

南极条约体系

南极条约及相关协定,总称南极条约体系,旨在约束各国在南极洲这块地球上唯一一块没有常住人口的大陆上的活动。该条约中规定,南极洲是指南纬60°以南的所有地区,包括冰架,总面积约5,200万平方公里。目前共有50个国家签署该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是:南极洲仅用于和平目的,促进在南极洲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自由,促进科学考察中的国际合作,禁止在南极地区进行一切具有军事性质的活动及核爆炸和处理放射物,冻结目前领土所有权的主张,促进国际在科学方面的合作。.

新!!: 南极洲和南极条约体系 · 查看更多 »

南极毛皮海狮

南极毛皮海狮(学名:Arctocephalus gazella)又叫南极海狗,主要分布于南极洲水域,其中约95%生活在南乔治亚岛和南桑威奇群岛。它的学名来源于第一艘捕捉到它的德国船SMS Gazelle。 库克船长在1775年探索南乔治亚岛后,提到了岛上生存着大量海狗。.

新!!: 南极洲和南极毛皮海狮 · 查看更多 »

南極半島

南極半島(Antarctic Peninsula)是南美洲對岸的西部南极洲上的一個半島,為南極洲唯一的一個在南極圈外的領土。南極洲的最高峰文森峰亦位於南極半島。相較于南極洲的其他地區,南極半島氣候較為溫和,因此大量科學考察站設立于南極半島及其周邊島嶼。 南極半島于1820年被探险家首次发现,其后英国、阿根廷、智利均对其提出了领土要求。直到1961年6月通過《南極條約》,凍結了所有國家对南極領土的主權要求。但至今,智利與其餘六個主張有南極洲部份地區主權的國家一樣,仍未完全放棄在南極上的主權,並把南極半島建立「南極智利省」,由麥哲倫-智利南極大區管轄。.

新!!: 南极洲和南極半島 · 查看更多 »

南極幅合帶

南極幅合帶(Antarctic Convergence)是環繞南極一週的曲線,是寒冷的南極海和北側較為溫暖的亞南極海海水匯集的水團(oceanic front),在氣象學上則和南極鋒(Antarctic Polar Front, APF)一致。海水溫度越過南極鋒溫度突然下降2~3度,海水中的鹽分濃度也有差異。 南極幅合帶並非如緯度是由人工設定的線,而是如同森林界線(Tree line)般自然的分界線。南極幅合帶除了在水文學上分隔兩個領域外,更是南極特有的海洋生物相連而不同的氣候區域。南極幅合帶寬度約32~48公里,位於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南緯48度到61度間。因為季節與經度的差異,幅合帶所在的緯度多少會有偏移,但是差異不會超過30分以上。南極的海水在幅合帶沉到亞南極的海水之下,混合後湧升起來,因此海水的生產力較高(特別是南极磷虾)。 南極幅合帶以北的區域稱為「極地鋒區(Polar Front Zone)」,極地鋒區的北界則稱為「亞南極鋒」。南極幅合帶和亞南極鋒都是「南極環流」的一部分,往東方奔去的強勁洋流。北極因為被陸地包圍,沒有產生類似南極幅合帶的現象。.

新!!: 南极洲和南極幅合帶 · 查看更多 »

南極企鵝

南極企鵝(學名:Pygoscelis antarcticus)是一種生活在南桑威奇群島、南極洲、南奧克尼群島(South Orkney Islands)、南設得蘭、南喬治亞島、布韋島、巴勒尼群島(Balleny Islands)和彼得一世島等地的企鵝。其頭部下面有一條黑色的紋帶,使牠們看上去好像在戴著盔帽一般,故又稱頰帶企鵝或帽帶企鵝,亦因為牠們有這些特徵,牠們成為了最容易被辨認的企鵝之一。牠們身長68公分,全球迄今為止共有7,500,000對有繁殖能力的南極企鵝。成年的南極企鵝平均重約4.5公斤。牠們主要以磷蝦、蝦和魚類為食。.

新!!: 南极洲和南極企鵝 · 查看更多 »

南極圈

南極圈(Antarctic Circle)是地球上南緯66°34′的一个假想圈,是南寒带与南温带的界线,其精确的纬度数值是与黄赤交角互餘,其以内大部分是南極洲。南极圈附近因無山脉阻攔,盛行西風,溫帶氣旋常常出现,又有海冰漂浮,是非常凶險的海域。西方航海界有“咆哮的40°S、狂暴的50°S、尖叫的60°S”的说法。 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的章动现象,地球的黄赤交角一直在轻微地改变着。因此,纬度数值与黄赤交角互餘的南极圈也相应有改变。截至2000年,它位於南緯66°33′39(或66.56083°)上。南极圈南部的区域被稱為南極地区,而北部则是南溫帶。南极圈和北半球的北极圈是对称的。 在南极圈以南的地方,一年中会有太阳二十四小时不下山和二十四小时都是夜晚的时候,这两种现象分别称为极昼和极夜。南极圈是南半球的极昼和极夜开始出现的界线,正如北半球的北极圈一般。.

新!!: 南极洲和南極圈 · 查看更多 »

南極甲龍屬

南極甲龍屬(屬名:Antarctopelta)意為「南極洲的盾甲」,是種甲龍下目恐龍,生存於晚白堊紀的南極。南極甲龍的體型中等,身長不超過4公尺,同時具有結節龍科與甲龍科的特徵,使牠們難以準確地分類。目前唯一的標本是在1986年發現於詹姆斯羅斯島,是第一種在南極洲發現的恐龍,但卻是繼冰脊龍之後,第二種被命名的南極洲恐龍。目前只有唯一種,奧氏南極甲龍(A.

新!!: 南极洲和南極甲龍屬 · 查看更多 »

南極高原

南极高原(有時也被称为极地高原)是一個大面积的,直径可超过一千公里的中环南极洲,并包括该区域的南极点和阿蒙森-斯科特南极站。這是一个高原,平均海拔约 3000公尺。.

新!!: 南极洲和南極高原 · 查看更多 »

南極魚科

南極魚科為輻鰭魚綱鱸形目的其中一個科。.

新!!: 南极洲和南極魚科 · 查看更多 »

南極條約環境保護議定書

位於喬治王島的俄羅斯考察基地別林斯高晉站正傾倒垃圾,顯示了在南極洲需要進行環境監管。 《南極條約環境保護議定書》(Protocol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 the Antarctic Treaty),又稱《南極環境協議》,或《馬德里議定書》,是南極條約體系的一部份,以提供對南極環境與附屬及相關生態系統的全面保護。於1991年10月4日馬德里締結並開放簽署,並於1998年1月14日生效。該條約將於2048年開放審查。.

新!!: 南极洲和南極條約環境保護議定書 · 查看更多 »

南極洲山峰列表

本列表為南極洲所有(地形突起度大於1500米)。 南大西洋的一些山峰也被列入其中。.

新!!: 南极洲和南極洲山峰列表 · 查看更多 »

南極洲軍事活動

儘管南極洲從未永久居住著人類,但是歷史上還是有少數幾次在南極洲進行的軍事活動。到了1961年6月23日,南極條約體系正式生效後禁止各國在南極洲從事軍事活動,只允許各國軍事人員和裝備在南極洲從事科學研究或其他和平目的任務(如運送物資)。 南極條約明確禁止在南緯60度以下的陸地或冰架上進行軍事活動。雖然絕對禁止使用核武器,但條約並不適用於在公海範圍內(南冰洋)的海上活動。.

新!!: 南极洲和南極洲軍事活動 · 查看更多 »

南極洲板塊

南極洲板塊,簡稱南極板塊,是一塊包括南極洲和周圍洋面的板塊,面積約16,900,000平方公里。每年正以1公分的速度向大西洋移動。 板塊與納斯卡板塊、非洲板塊、南美洲板塊、斯科舍板塊和印度-澳洲板塊交界,並正與太平洋板塊合併。.

新!!: 南极洲和南極洲板塊 · 查看更多 »

南極洲服務獎章

#重定向 南极服役奖章.

新!!: 南极洲和南極洲服務獎章 · 查看更多 »

升华

昇華是指一种物质从固态不经过液态直接转化为气态的过程,是物质在温度和气压低于三相点的时候发生的一种物态变化。 与昇華相反的过程称做凝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這樣的例子有結霜。 昇華是吸熱的反應,所需的焓是汽化熱和熔化热之和。.

新!!: 南极洲和升华 · 查看更多 »

反照率

反照率(albedo)通常是指物體反射太陽輻射與該物體表面接收太陽總輻射的兩者比率或分數度量,也就是指反射輻射與入射總輻射的比值。 反照率或反射係數,是從拉丁文的“白反照”("albedo whiteness"),或“反射的陽光”衍伸出來的,意思是漫反射或是表面反射的能力。 它是從表面反射輻射與入射輻射的比率,是無量綱量。其性質以百分比來表示,度量上從完全黑的表面反照率為0,至表面完美的白色反照率為1。 註解:因為它是以全部的反射輻射對入射輻射,所以包括漫反射和鏡面反射。射輻射對入射輻射的它將包括彌漫性和鏡面反射輻射反映。它們共同承擔表面的反射,然而我們通常假設只有完全漫射或只有完全的鏡面反射,以簡化計算。 反照率取決於輻射的頻率。當引用時未加說明,通常是指適當且平均跨越可見光的光譜。一般情況下,反照率取決於入射輻射的方向分布,除了朗伯表面,其分散是以餘弦函數輻射在所有的方向上,因此反照率是獨立分布的事件。在實務上,雙向反射分布函數(BRDF)可能需要精確的表面特徵的散射特性,但反照率是非常有用的一次近似值。 反照率在氣象學、天文學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在LEED可持續系統性的評量建築物,計算表面的反射率。地球的整體平均反照率,是行星反照率,因為雲層的覆蓋,是30到35%,但由於不同的地質環境特徵,局部的表面有廣泛的不同。 約翰·海因里希·朗伯在1760年將Photometria這個名詞引入光學。.

新!!: 南极洲和反照率 · 查看更多 »

古利德維肯

古利德維肯(Pot Cove,Grytviken)是位於南大西洋的英國海外領地南喬治亞與南三明治群島的南喬治亞島上最大的停泊地點。.

新!!: 南极洲和古利德維肯 · 查看更多 »

古罗马

古羅馬文明通常是指從公元前9世紀初在意大利半島中部興起的文明,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的正式名称为“元老院与罗马人民”(Senātus Populus Que Rōmānus),缩写为SPQR。傳說在公元前754年-753年,羅穆盧斯在台伯河畔建羅馬城,開創了王政時代。公元前509年或前510年,古羅馬王政時代(羅馬王國)結束,選舉兩名執政官,建立起由羅馬貴族掌權的羅馬共和國。百人隊會議從貴族中選出兩名執政官行使最高行政權力,為期1年;管理國家的主要機構為元老院、高級長官及公民大會,而掌握國家實權的則是元老院。隨著貴族與平民之間對立的加深,貴族承認了平民所選的「保民官」,負責保護平民的權力不受貴族侵犯。前451年,頒佈了十二銅表法,明定了平民與貴族不能通婚的限制,這也標誌著羅馬法的誕生。 自公元前5世紀初開始,先後戰勝拉丁同盟中的一些城市和伊特拉斯坎人等近鄰,又征服了意大利半島南部的土著和希臘人的城邦,成為地中海西部的大國。羅馬又發動了3次布匿克戰爭,在前146年征服了迦太基並使之成為羅馬的一個行省。前215年-前168年發動3次馬其頓戰爭,征服大部分伊利里亚、馬其頓並控制了整個希臘。又通過羅馬-敘利亞戰爭和外交手段,控制了西亞的部分地區。於1世紀前後擴張成為橫跨歐洲、非洲稱霸地中海的龐大羅馬帝國。 到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西羅馬帝國亡於476年。而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則在1453年被鄂圖曼帝國所滅。.

新!!: 南极洲和古罗马 · 查看更多 »

古生代

古生代(Paleozoic,符号PZ)是地质时代中的一个代,开始于同位素年龄542±0.3百万年(Ma),结束于251±0.4Ma。 古生代是显生宙的第一个代,上一个代是元古宙的新元古代,下一个代是中生代。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其中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又合称早古生代,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又合称晚古生代。 古生代意為遠古的生物時代,持續约3亿年。對動物界來說,這是一個重要時期。它以一場至今不能完全解釋清楚的進化拉開了寒武紀的序幕。寒武紀動物的活動範圍只限於海洋,但在古生代的廷續下,有些動物的活動轉向乾燥的陸地。古生代後期,爬行動物和類似哺乳動物的動物出現,古生代以迄今所知最大的一次生物絕滅宣吿完結。 早古生代稱為無脊椎動物時代。 晚古生代稱為魚類及兩棲類時代。.

新!!: 南极洲和古生代 · 查看更多 »

古法語

古法語的概念包括奧依語系的羅曼語族的集合。通行於約10到14世紀,現今法國北部的半數地區。 現在的法語只有幾十個字來自高盧語,如果添加高盧詞源,則大約有200個。例如chêne和charrue(Delamarre,2003年,第389-90頁)。 公元前120年,在羅馬佔領下,拉丁語引進了法國南部。古法語的起始,是在凱撒大帝在公元前51年帶領羅馬帝國征服高盧的時期。普勞圖斯時代(公元前254-184年)開始,傳統拉丁語的音韻結構不斷變化,最終產生通俗拉丁語,即西羅馬帝國常見的口語,這種口語和傳統拉丁語的音韻顯著不同,這是各羅曼語言的始祖,包括古法語。.

新!!: 南极洲和古法語 · 查看更多 »

史密森尼 (雜誌)

《史密森尼》(Smithsonian)是一份由美國史密森尼學會所發行的雜誌,創刊於1970年。.

新!!: 南极洲和史密森尼 (雜誌) · 查看更多 »

变质岩

變質岩(Metamorphic rock)是經由變質作用所形成的。原岩受到熱(溫度高於150〜200℃)和壓力(1500巴)的作用,其內部的物理和化學性質逐漸變化。原岩可以是沉積岩、火成岩或是變質岩。 地殼有很大一部分是由變質岩組成,並依照化學及礦物的組成(變質相)進行分類。原岩可因受地球內部的高溫及岩層上方的巨大壓力而形成變質岩。構造的過程也可形成變質岩,如大陸的碰撞造成的水平的壓力,使原岩摩擦和變形。岩脈的侵入也可形成變質岩。研究變質岩(大多因侵蝕及抬升而露於地表)可進一步了解地殼深處的溫壓環境。 變質岩的一些例子︰片麻岩,板岩,大理岩,片岩,石英岩。.

新!!: 南极洲和变质岩 · 查看更多 »

合弓綱

合弓綱(Synapsida)意為「固定的顴弓」,也被稱成獸形綱(Theropsida),是羊膜動物的一綱,包含羊膜動物中所有與哺乳類關係較近的物種。合弓綱是羊膜動物的兩個主要演化支之一,另一個演化支為蜥形綱(Sauropsida)。牠們在头骨的兩側各有一個下颞孔。 在傳統的分類法中,合弓綱曾是爬行動物的一個亞綱,稱為單孔亞綱、下孔亞綱,或名似哺乳爬行動物 。 合弓綱出現在3億2400萬年前的晚石炭紀,並成為二叠纪中到晚期的優勢陸地動物,數量眾多且多樣化。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發生時,許多早期合弓類動物消失,少數物種存活到三叠纪,而主龍類爬行動物迅速成為三疊紀的優勢陸地動物。合弓綱在三叠纪以后渐趋绝灭,只有少數物種存活到白堊紀。現今的哺乳類是合弓綱的後代。.

新!!: 南极洲和合弓綱 · 查看更多 »

多明尼昂山脈

多明尼昂山脈(Dominion Range)是南極洲的山脈,位於杜費克海岸,屬於毛德王后山脈的一部分,處於比爾德摩爾冰川和米爾冰川的匯流處,全長約48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2,955米。 Category:南極洲山脈.

新!!: 南极洲和多明尼昂山脈 · 查看更多 »

大王酸漿鱿

大王酸漿魷(學名:Mesonychoteuthis hamiltoni),日語稱大王酸漿烏賊,但其實牠是魷魚的一種。是世界最大的無脊椎動物。有時被稱為南極大王魷或巨槍烏賊。它是唯一已知的Mesonychoteuthis屬的成員。由於尸體樣本太少,目前只能從其天敵抹香鯨的胃裡估計其最大尺寸設定大約在6-8米(18-24英尺)長,重量可能高達750公斤(1,650磅)。但根據未成年個體推算,其体重已超過巨烏賊使其成為最大的已知無脊椎動物。不过它体长不及巨乌贼。.

新!!: 南极洲和大王酸漿鱿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

大西洋(Océano Atlántico,Oceano Atlântico,Atlantic Ocean),是世界第二大洋。原面積8221萬7千平方公里,在南冰洋確立後,面積調整為7676萬2千平方公里。平均深度3627米,最深處波多黎各海沟深達8605米。從赤道南北分為北大西洋和南大西洋。北面連接北冰洋,南面則以南緯60度與南冰洋接連。 大西洋这个中文名称,最早来自于万历十一年(1583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广东肇庆所翻译的一本名叫《山海舆地全图》的世界地图册,虽然从今天的角度看该地图错误颇多,但是其中大西洋这个中文翻译从那时起便一直沿用至今。 其英文名稱是取自於柏拉圖曾經提出的至今未明確發現的亞特蘭提斯(Atlantis)。.

新!!: 南极洲和大西洋 · 查看更多 »

大陆架

大陆架,又称陸棚、--或陆--,是大陆沿岸土地在海面下向海洋的延伸,可以说是被海水所覆盖的大陆。在过去的冰川期,由于海平面下降,大陆架常常露出海面成为陆地、陆桥;在间冰期(冰川消退,如现在),则被上升的海水淹没,成为浅海。.

新!!: 南极洲和大陆架 · 查看更多 »

大气层

大氣層,均源自及也許是一層受到重力吸引聚攏在擁有巨大質量天體周圍的氣體,而如果重力夠大且氣體的溫度夠低,就能長期保留住。有些行星擁有許多不同的主要氣體,並且有非常深厚的大氣(參見氣體巨星)。 恆星大氣層這個名詞描述的是恆星外面的區域,典型的範圍是從不透明的光球開始向外的部份。相對來說是低溫的恆星,在它們外面的大氣層也許可以形成複合的分子。地球大氣層,不僅包含有多數有機體呼吸所使用的氧和植物與海藻和藍綠藻行光合作用所使用的二氧化碳,也保護生物的基因免於受到太陽紫外線輻射的傷害。它目前的組成是古大氣層生活在其中的有機體經過數億年的生物化學修改後的結果。.

新!!: 南极洲和大气层 · 查看更多 »

大洲

#重定向洲.

新!!: 南极洲和大洲 · 查看更多 »

大洋洲

大洋洲(Oceania),是位於南半球的一個大洲,主要分为两部分,澳大利亚与太平洋各岛屿,占全球總陸地面積的6%。.

新!!: 南极洲和大洋洲 · 查看更多 »

天球

天球(英語:Celestial sphere),是在天文學和導航上想出的一個與地球同圓心,並有相同的自轉軸,半徑無限大的球。天空中所有的物體都可以當成投影在天球上的物件。地球的赤道和地理極點投射到天球上,就是天球赤道和天極。天球是位置天文學上很實用的工具。 在亞里斯多德和托勒密的模型,天球想像成實際的物體,而不僅僅是一個幾何的投影(參見天球模型)。.

新!!: 南极洲和天球 · 查看更多 »

天文學

天文學是一門自然科學,它運用數學、物理和化學等方法來解釋宇宙間的天體,包括行星、衛星、彗星、恆星、星系等等,以及各種現象,如超新星爆炸、伽瑪射線暴、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等等。廣義地來說,任何源自地球大氣層以外的現象都屬於天文學的研究範圍。物理宇宙學與天文學密切相關,但它把宇宙視為一個整體來研究。 天文學有著遠古的歷史。自有文字記載起,巴比倫、古希臘、印度、古埃及、努比亞、伊朗、中國、瑪雅以及許多古代美洲文明就有對夜空做詳盡的觀測記錄。天文學在歷史上還涉及到天體測量學、天文航海、觀測天文學和曆法的制訂,今天則一般與天體物理學同義。 到了20世紀,天文學逐漸分為觀測天文學與理論天文學兩個分支。觀測天文學以取得天體的觀測數據為主,再以基本物理原理加以分析;理論天文學則開發用於分析天體現象的電腦模型和分析模型。兩者相輔相成,理論可解釋觀測結果,觀測結果可證實理論。 與不少現代科學範疇不同的是,天文學仍舊有比較活躍的業餘社群。業餘天文學家對天文學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發現和觀察彗星等短暫的天文現象上。 http://www.sydneyobservatory.com.au/ Official Web Site of the Sydney Observatory Astronomy (from the Greek ἀστρονομία from ἄστρον astron, "star" and -νομία -nomia from νόμος nomos, "law" or "culture") means "law of the stars" (or "culture of the stars" depending on the translation).

新!!: 南极洲和天文學 · 查看更多 »

太平洋

太平洋是地球上五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洋,面積1.813億平方公里,它從北極海一直延伸至南極洲,其西面为亞洲、大洋洲,東面为美洲,覆蓋着地球約46%的水面及約32%的總面積,比地球上所有陸地面積加起來還要大。赤道将太平洋分為北太平洋及南太平洋。北面連接白令海峽,南面則以南緯60度為界。 位于北太平洋西侧的马里亚纳海沟是地球最深的位置。海沟最大深度为海平面下 。 太平洋之名稱起源自拉丁文「Mare Pacificum」,意為「平靜的海洋」,由航海家麥哲倫命名。受雇于西班牙的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於1520年10月,率領5艘船從大西洋找到了一個西南出口(麥哲倫海峽)向西航行,經過38天的驚濤駭浪後到達一個平靜的洋面,他因稱之為太平洋。.

新!!: 南极洲和太平洋 · 查看更多 »

太阳系

太陽系Capitalization of the name varies.

新!!: 南极洲和太阳系 · 查看更多 »

太阳风

太陽風(solar wind)特指由太阳上層大氣射出的超高速等离子体(带电粒子)流。非出自太陽的类似带电粒子流也常稱爲“恆星風”。 在太陽日冕层的高温(几百万開氏度)下,氢、氦等原子已经被電離成帶正電的质子、氦原子核和带负电的自由电子等。这些带电粒子运动速度极快,以致不断有带电的粒子挣脱太阳的引力束缚,射向太陽的外围,形成太陽風。 太陽風的速度一般在200-800km/s。 一般認為在太阳极小期,從太陽的磁場极地附近吹出的是高速太陽風,從太陽的磁场赤道附近吹出的是低速太陽風。太陽的磁場的活动是會變化的,週期大約為11年。 太陽風一词是在1950年代被尤金·派克提出。但是直到1960年代才證實了它的存在。長期觀測發現,當太陽存在冕洞時,地球附近就能觀測到高速的太陽風。因此天文学家認為高速太陽風的產生與冕洞有密切的關係。太阳表面的磁场及等离子体活动对地球有很重要的影响。当太阳发生强烈的活动时,大量的带电粒子随着太阳风吹向地球的两极,就会在两极的电离层引发美丽的极光。.

新!!: 南极洲和太阳风 · 查看更多 »

外交及聯邦事務部

#重定向 英國外交及聯邦事務部.

新!!: 南极洲和外交及聯邦事務部 · 查看更多 »

奥克兰群岛

奧克蘭群島(Auckland Islands)是紐西蘭南島布拉夫港南方465公里處的無人群島。位於南緯50度30分至南緯50度55分、東經165度50分至166度20分之間。是紐西蘭的世界遺產亞南極群島的一部份。.

新!!: 南极洲和奥克兰群岛 · 查看更多 »

奧拉夫王子山脈

奧拉夫王子山脈(Prince Olav Mountains)是南極洲的山脈,位於杜費克海岸,屬於毛德王后山脈的一部分,在1911年被挪威探險家羅爾德·阿蒙森發現,現時由南極條約體系管理。 Category:南極洲山脈.

新!!: 南极洲和奧拉夫王子山脈 · 查看更多 »

奧拉夫王子港

奧拉夫王子港(Prince Olav Harbour),英國海外領土南喬治亞島北岸的海港,面向太平洋(而非斯科舍海),在1911-1931年作捕鯨站之用(現已荒廢)。「奧拉夫王子港」以挪威國王奧拉夫五世命名。 Category:南乔治亚岛和南桑威奇群岛.

新!!: 南极洲和奧拉夫王子港 · 查看更多 »

威尔克斯地

威尔克斯地(Wilkes Land)为东南极洲的一个地区,位于玛丽皇后地同乔治五世地之间,濒临印度洋;覆有冰层,沿岸为陡立的冰壁;海拔1800-2900米。 1838-1842年,美国人首先到达该地。 威尔克斯地可以分为5个部分:.

新!!: 南极洲和威尔克斯地 · 查看更多 »

威尔金斯冰架

威爾金斯冰架(Wilkins Sound)位處南極洲西部南極半島一個面積為130公里乘110公里的冰架,名字是由於1971年改的。 在1993年,英國南極調查局()教授David Vaughan 預計,若南極洲以這個速度暖化,威爾金斯冰架北部將於30年內消失。 自2008年2月28日,威爾金斯冰架已經開始斷裂。於3月25日,美國科學家借助衛星圖像證實,南極半島的一塊巨大冰川從威爾金斯冰架邊緣斷裂入海,面積大約是415平方公里,反映全球暖化問題進一步惡化。科學家們發現,餘下14,000平方公里的冰架也開始斷裂入海。冰架現時只有一條狹窄的薄冰與南極半島相連。 此次冰架斷裂,臺灣成功大學及國家太空中心亦利用福爾摩沙衛星二號參與拍攝,並於3月8日獲得關鍵影像。.

新!!: 南极洲和威尔金斯冰架 · 查看更多 »

威德尔海

威德尔海(Weddell Sea)是南极洲的陆缘海之一,位于大西洋的极南部,是南冰洋的一部分。 威德尔海位于科茨地(Coats Land)与南极半岛之间,南部有非尔希内尔陆缘冰(Filchner Ice Shelf),为一北宽南窄的三角形海湾,总面积约280万平方公里。北部海洋很深,其中南桑德韦奇海沟(South Sandwich Deep)最深处达8428米。威德尔海自象岛以南的南半部全年冰封。 该海以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威德尔命名,他曾经在1823年在威德尔海探险,并达到了南纬74度。1902年至1904年,英国航海家威廉·布鲁斯首次全面对该海进行了探测。.

新!!: 南极洲和威德尔海 · 查看更多 »

威爾克斯地隕石坑

威爾克斯地隕石坑(Wilkes Land crater)位於南極洲東部的威爾克斯地(Wilkes Land),位在冰層下方1.6公里處。威爾克斯地隕石坑先後被科學家研究過兩次,分別命名為:威爾克斯地異常(Wilkes Land anomaly)、威爾克斯地質量瘤(Wilkes Land mass concentration)。.

新!!: 南极洲和威爾克斯地隕石坑 · 查看更多 »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重定向 宇宙微波背景.

新!!: 南极洲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 查看更多 »

安山岩

安山岩(Andesite)是一种中性火山喷出岩,是造山带最普通的火山岩,其中含有斑晶,斑晶是中性斜长石,深色矿物有辉石、角闪石,基质为隐晶质,由斜长石和极少量正长石或石英组成。主要含有的矿物是铁、钛的氧化物。“安山岩”这个词是来源自南美洲的“安第斯山”。 安山岩的分类主要依据起斑晶中含有的不同成分,如辉石安山岩、云母安山岩、角闪石安山岩等。安山岩的化学和矿物成分同闪长岩相当,是流纹岩和玄武岩之间的过渡類型岩石,含有范围在57-62%的二氧化硅(化学式:Si)。 安山岩為構成島弧火山的重要火成岩,在新生代环太平洋地区有大量的发现。台灣的大屯火山群、富貴角都屬於安山岩。.

新!!: 南极洲和安山岩 · 查看更多 »

安地斯山脈

安地斯山脈(西班牙語:Cordillera de los Andes;奇楚亞語:Walla Antikuna),也稱安弟斯山脈或安蒂斯山脈,是陸地上最長的山脈,位於南美洲的西岸,約7,000公里長,200至700公里寬(最寬的部份在南緯18度到20度之間),平均高度約4,000公尺,由北到南經過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厄瓜多、祕魯、玻利維亞、智利及阿根廷等國。 安地斯山脈由於其中的,可以分為幾個不同的區域。安地斯山脈中有幾個高原,其中也有一些大城市,例如基多、波哥大、阿雷基帕、麥德林、蘇克雷、梅里達市和拉巴。阿爾蒂普拉諾高原是世界第二大的高原,僅次於亚洲的青藏高原。安地斯山脈依氣候可分為三區:、及。 安地斯山脈是全球除亞洲外最高的山脈,最高峰是位在阿根廷境內的阿空加瓜山,高度6,962公尺,是美洲第一高峰,也是世界第一高的火山。因為地球自转產生的,赤道位置的地球半徑會較其他地方要大,因此位於赤道附近的钦博拉索山是地表離地心最远的位置。世界最高的火山在安地斯山脈,包括高度為6,893公尺的奧霍斯-德爾薩拉多山,另外在安地斯山脈有五十座火山的高度超過6,000公尺。安第斯山脉中的图蓬加托火山是世界上最高的活火山,海拔约6,600米。.

新!!: 南极洲和安地斯山脈 · 查看更多 »

对流层

对流层(英文:Troposphere)是地球大氣層中最靠近地面的一層,也是地球大氣層裡密度最高的一層。它蘊含了整個大氣層約75%的質量,以及幾乎所有的水蒸氣及氣溶膠。 對流層從地球表面開始向高空伸展,直至對流層頂,即平流層的起點為止。对流层的上界随地球緯度、季节的不同发生变化。就纬度而言,对流层上界在低緯度地區平均为16-18 km,在中緯度的地區则为9-12 km,而在高緯度地區只有7-8 km。在高緯度的地區,因為地表的摩擦力會影響氣流,形成了一個平均厚2公里的行星邊界層。這一層的形成主要依靠地形而有所不同,而且亦會被逆流層的分隔而與對流層的其他部份分開。 对流层是地球大气层中天气变化最复杂的一层,人类在航空中遇到的几乎所有天气变化都出现在这一层。它在气象学上的主要特点有: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风向和风速经常变化;空气上下对流剧烈;有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

新!!: 南极洲和对流层 · 查看更多 »

寒武纪

寒武纪(Cambrian,符號Ꞓ)是显生宙的开始,距今約5亿4千1百万年前—4亿8千8百万年。這個名字来自于英国威尔士的一个古代地名羅馬名稱「Cambria」,该地的寒武纪地层被最早研究。中文名称源自旧时日本人使用日语汉字音读的音译名“寒武纪”(音读:カンブキ,罗马字:kanbuki)。 寒武紀可再分為早寒武紀、中寒武紀、晚寒武紀。寒武紀是显生宙最早的地質時代,下一個紀是奥陶紀。.

新!!: 南极洲和寒武纪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

小行星是太陽系内類似行星環繞太陽運動,但體積和質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體。 至今為止在太陽系內一共已經發現了約127萬顆小行星,但這可能僅是所有小行星中的一小部分,只有少數這些小行星的直徑大於100公里。到1990年代為止最大的小行星是穀神星,但近年在古柏帶內發現的一些小行星的直徑比穀神星要大,比如2000年發現的伐樓拿(Varuna)的直徑為900公里,2002年發現的誇歐爾(Quaoar)直徑為1280公里,2004年發現的厄耳枯斯的直徑甚至可能達到1800公里。2003年發現的塞德娜(小行星90377)位於古柏帶以外,其直徑約為1500公里。 根據估計,小行星的數目應該有數百萬,詳見小行星列表,而最大型的小行星現在開始重新分類,被定義為矮行星。.

新!!: 南极洲和小行星 · 查看更多 »

小鱗犬牙南極魚

小鱗犬牙南極魚(學名:Dissostichus eleginoides;Patagonian toothfish),又稱巴塔哥尼亞齒魚、智利海鱸魚 (Chilean Sea Bass)、美露鱈(Mero)、白鱈魚、圓鱈、南極圓鱈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南極魚亞目南極魚科的其中一種,體長可達215公分,為深海魚類,可做為食用魚。生活在溫度約的到的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海域以及南大洋的海底山和大陸架附近。 在美國紐約亞洲超市出售的這種魚都稱為“桂花魚”。而且價格很貴,每磅冰凍的桂花魚高達18-20美元。這種魚之所以如此貴重,一是因為産於深海而無污染;二是沒有其它魚常見的細魚刺,只有一根脊椎骨;三是肉質白而嫩,吃起來口感爽滑,味道極為鮮美。因此堪稱世間罕見的“美味佳餚”。然而,美味的代價導致嚴重的生態浩劫,電影《最後的藍海》揭露了南極圈面臨的危機,其中包括了巴塔哥尼亞齒魚的濫捕。 在台灣,這種魚雖非鱈形目的魚種,但因鱈魚名氣更旺,在民間便有人以南極鱈魚之名販售。故此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明令從2017年1月1日起,不得將智利海鱸魚等非鱈形目魚種標示為鱈魚販售。.

新!!: 南极洲和小鱗犬牙南極魚 · 查看更多 »

尼姆罗德探险

#重定向 尼姆羅德考察隊.

新!!: 南极洲和尼姆罗德探险 · 查看更多 »

属 (生物)

#重定向 属.

新!!: 南极洲和属 (生物) · 查看更多 »

巴布亞企鵝

巴布亞企鵝(學名:Pygoscelis papua),亦稱金圖企鵝,是繼皇帝企鵝和國王企鵝之後體型最大的企鵝物種。牠們是企鵝家族中最快速的泳手,游泳的時速可達36公里。 巴布亞企鵝在英語中的「Gentoo」是源於葡萄牙文的「異教徒」(Gentio)一字,因為其頭部有白色帶狀類似頭巾的花紋。.

新!!: 南极洲和巴布亞企鵝 · 查看更多 »

巴西

巴西联邦共和国(República Federativa do Brasil),通稱巴西,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国家,人口数略多於2億,居世界第五。其國土位於南美洲東部,毗鄰大西洋,面積8,515,767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僅次於俄羅斯、中國、加拿大及美國。巴西和乌拉圭、阿根廷、巴拉圭、玻利维亚、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及法属圭亚那接壤。巴西拥有辽阔的农田和广袤的雨林,国名源于巴西红木。其國旗之含義為:綠色-廣大的叢林;黃色-豐富的礦產;藍色-南半球的星空,其中27顆星分別代表26個州與1個聯邦特區,一道國家格言「紀律與進步」橫跨其中。得益于丰厚的自然资源和充足的劳动力,巴西的国内生产总值位居南美洲第一,世界第六,西半球第三,南半球第一,為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由于历史上曾为葡萄牙的殖民地,巴西的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

新!!: 南极洲和巴西 · 查看更多 »

巴西南极属地

巴西南极属地(Brazilian Antarctica)是巴西要求的南极区域位于南纬60°, 西经28°至53°,与英国和阿根廷要求区域有不少重合地方。 File:Antarctica, Brazil territorial claim (green).svg.

新!!: 南极洲和巴西南极属地 · 查看更多 »

巴雷尼群島

巴雷尼群島(Balleny Islands)是位於紐西蘭南方臨近南極洲的群島,主要由扬岛(Young Island)、巴寇島(Buckle Island)、史特奇島(Sturge Island)等3大島及諸多小島與礁岩所組成,總面積約400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524公尺,四周海域都是浮冰,無人居住,只有企鵝、海豹等動物,偶有研究人員或旅遊人士造訪。 巴雷尼群島為英國人約翰·巴雷尼(John Balleny)與湯瑪斯·弗利曼(Thomas Freeman)於1839年初發現,為南極圈內人類最早登陸的區域。目前新西蘭主張巴雷尼群島為其領土。此外,私人国家西北极大公国也曾于2014年4月宣称巴雷尼群岛是其托管地,并以“西北极大公国托管地”(Grand Duchy of Westarctica Territories)的名义发行硬币。.

新!!: 南极洲和巴雷尼群島 · 查看更多 »

上新世

上新世(Pliocene)是地质时代中新近纪的最新的一个世,它从距今530万年开始,距今260万年结束。上新世前是中新世,其后是更新世。 如同其它许多比较老的地质时代,上新世与其它相邻的时代的岩床的分界定义分明,但其精确的时间范围还不十分准确。上新世与中新世之间的边界不是一个全球性的事件,而是地区性的从比较温暖的中新世转化为比较寒冷的上新世,上新世与更新世之间的边界一直被认为从更新世冰川的开始,但最近的分析认为这个边界有点太晚了。.

新!!: 南极洲和上新世 · 查看更多 »

中古英语

中古英语是指1066年到1489年间所使用的英语。这个时期的英语和古英语相比,在读音和拼写,词汇和语法方面都产生了较大的变化。一大部分古英语词汇被淘汰,转而吸收了很多法语和拉丁语的词汇。.

新!!: 南极洲和中古英语 · 查看更多 »

中微子

中微子(Neutrino,其字面上的意義為「微小的電中性粒子」,又譯作--)是一种电中性的基本粒子,自旋量子數為½,以希腊字母ν标记。现在已经有证据表明其具有质量。但其质量即使相比于其他亚原子粒子也是非常微小的。它可能是现在唯一一种已探测到的暗物质,是一种热暗物质。 中微子与电子、μ子以及τ子同属轻子,有三种“味”:电中微子()、μ中微子()以及τ中微子()。每种味的中微子都相应存在一种同样电中性且自旋量子數為½的反中微子。在标准模型中,中微子的产生过程遵循轻子数守恒定律。 由于中微子是电中性的,同时还是一种轻子,因而其并不参与电磁相互作用以及强相互作用。其只参与弱相互作用以及引力相互作用。 由于弱相互作用作用距离非常短,而引力相互作用在亚原子尺度下又是十分微弱的,因而中微子在穿过一般物质时不会受到太多阻碍,且难以检测。 中微子可以通过放射性衰变以及核反应等多种方式产生。由于太阳内部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核反应,而超新星产生等过程也会伴随着剧烈的核反应,因而在宇宙射线中可以检测到中微子的存在。地球附近所检测到的中微子大多来源于太阳。事实上,地球面向太阳的区域每秒钟在每平方厘米上都会穿过大约650亿个来自太阳的中微子。 人们现在认识到中微子在飞行过程中会在不同味间振荡,比如β衰变中产生的电中微子可能在检测时会变为μ中微子或τ中微子。这一现象表明中微子具有质量,且不同味的中微子的质量也是不同的。依据现在宇宙学探测的数据,三种味的中微子质量之和小于电子质量的百万分之一。.

新!!: 南极洲和中微子 · 查看更多 »

中国南极长城站

中国南极长城站,简称长城站,是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位于南极洲西南,乔治王岛南部( ,不在南极圈内)。站区南北长2公里,东西宽1.26公里,占地面积2.5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度10米。该地距离北京17,501.949公里。1984年12月31日上午举行奠基典礼,1985年2月14日22时(北京时间2月15日上午10时)建设全部完成。1985年2月20日上午举行落成典礼,正式开站。 该站自建站以来经过四次扩建,现有各种建筑25座,建筑面积总计约4200平方米。其中包括主体建筑7座(办公栋、宿舍栋、医务文体栋、气象栋、通讯栋、科研栋)以及其他一些若干科学用房和后勤用房。夏季可容纳60人,冬季可供20人左右越冬考察。 现任站长为曹建军。.

新!!: 南极洲和中国南极长城站 · 查看更多 »

中生代

中生代(Mesozoic)是显生宙的三個地质时代之一,可分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三个纪。中生代最早是由義大利地質學家Giovanni Arduino所建立,當時名為第二紀(Secondary),以相對於現代的第三紀。在希臘文中,中生代意為「中間的」+「生物」。中生代介於古生代與新生代之間。由於這段時期的優勢動物是爬行動物,尤其是恐龍,因此又稱為爬行動物時代(Age of the Reptiles)。 中生代也是板塊、氣候、生物演化改變極大的時代。在中生代開始時,各大陸連接為一塊超大陸-盘古大陆。盤古大陸後來分裂成南北两片,北部大陆進一步分为北美和欧亚大陆,南部大陆分裂为南美、非洲、印度與馬達加斯加、澳洲和南极洲,只有澳洲没有和南极洲完全分裂。中生代的氣候非常溫暖,對動物的演化產生影響。在中生代末期,已見現代生物的雛形。.

新!!: 南极洲和中生代 · 查看更多 »

东部南极洲

东部南极洲也称大南极洲,指南极洲横贯南极山脉靠近印度洋和大西洋一侧地区,约占整个南极大陆的三分之二,包括科茨地、毛德皇后地、恩德比地、麦克罗伯特森地、瑪麗皇后地、威尔克斯地、阿德利兰、乔治五世地、维多利亚地等地区。大部分位于东半球,故此,它的名字已經被接受了一個多世紀。该地区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寒冷,干燥的地区。其地勢通常高於西部南極洲,包括中心的甘布爾澤夫山脈。.

新!!: 南极洲和东部南极洲 · 查看更多 »

希腊语

希臘語(Ελληνικά)是一种印歐語系的语言,广泛用于希臘、阿尔巴尼亚、塞浦路斯等国,与土耳其包括小亚细亚一帶的某些地区。 希臘语言元音发达,希臘人增添了元音字母。古希臘語原有26个字母,荷马时期后逐渐演变并确定为24个,一直沿用到現代希臘語中。后世希腊语使用的字母最早发源于爱奥尼亚地区(今土耳其西部沿海及希腊东部岛屿)。雅典于前405年正式采用之。.

新!!: 南极洲和希腊语 · 查看更多 »

布什山脈

布什山脈(Bush Mountains)是南極洲的山脈,位於杜費克海岸,屬於毛德王后山脈的一部分,處於拉姆西冰川和科斯科冰川之間,從西面的韋爾山一直延伸至東面的沙克爾頓冰川。 Category:南極洲山脈.

新!!: 南极洲和布什山脈 · 查看更多 »

布倫特冰架

布倫特冰架(Brunt Ice Shelf)是南極洲的冰架,位於東部南極洲的毛德皇后地,處於道森-蘭頓冰川和斯坦科姆-威爾斯冰川,該冰架以英國氣象學家命名。 Category:南極洲冰架.

新!!: 南极洲和布倫特冰架 · 查看更多 »

布韦岛

布韦岛(Bouvetøya,又譯為--或--),是屬於挪威南极领地的一座岛屿。.

新!!: 南极洲和布韦岛 · 查看更多 »

世界

世界,亦稱天地、天下、人间、世间、万物、世上等,是對所有事物的代稱。可以有下列意思:.

新!!: 南极洲和世界 · 查看更多 »

世界洋

世界大洋(World Ocean)是個接連全球海洋或海灣、海峽的系統。除了內流河及鹹水湖外,它包含了世界上大部分的水域。 世界大洋的連結性和統一性所致海中物質的交流對於海洋學相當重要。習慣上,世界大洋會因大陸或其它特點而被分成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冰洋等五大洋。而在早期分類上,南冰洋常常會被歸類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南部,而有四大洋之稱。另外北冰洋在傳統分類上常寫作「北極海」,歸於大西洋之中。 在古代就建立出了「世界大洋亙古以另一種形式存於這地球上」的觀念。俄國海洋學家尤利·米哈伊洛维奇·绍卡利斯基(Юлий Михайлович Шокальский)也在20世紀初就描述了世界大洋的基本觀念──唯一、連貫且包圍著地球的大洋。 連綿的世界海洋可能形象化的圍繞著南冰洋,而從南冰洋向北延伸到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則能看作為海灣。再進一步向北,大西洋聯入北冰洋,再由白令海重新接回太平洋:.

新!!: 南极洲和世界洋 · 查看更多 »

三葉蟲

三叶虫纲(學名:Trilobita)的动物通称三叶虫,是节肢动物门中已经灭绝的一纲。牠们最早出现于寒武紀,在古生代早期达到顶峰,此后逐渐减少至灭绝。最晚的三叶虫(砑头虫目)于二亿五千万年前二叠纪结束时的生物集群灭绝中消失。三叶虫是非常知名的化石动物,其知名度可能仅次于恐龙。在所有的化石动物中三叶虫是种类最丰富的,至今已经确定的有九(或者十)个目,一万五千多个物种。大多数三叶虫是比较简单的、小的海生动物,牠们在海底爬行,通过过滤泥沙来吸取营养。牠们身體分節,有帶溝將身體分為三個垂直的葉。在世界各地都有發現過其化石。.

新!!: 南极洲和三葉蟲 · 查看更多 »

平流层

平流層(Stratosphere),亦稱同溫層,位于对流层的上方和中间层的下方。其下界在中纬度地区位于距离地表10km处,在极地则在8km左右,其上界则约在离地50km的高度。平流层的温度上热下冷,随着高度的增加,平流层的气温在起初大致不变,然后迅速上升。在平流层里大气主要以水平方向流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较弱,因此气流平稳,幾乎没有上下对流。 由于含有大量臭氧,平流层的上半部分能吸收大量的紫外线,這層使特殊氣體形成的區域也被称为臭氧层。.

新!!: 南极洲和平流层 · 查看更多 »

幻日

幻日(Sun dogs)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由于天空中的卷雲大量漂浮着六角形冰晶,整齐折射太阳光线,从而在真实太阳位置两侧产生两个太阳的虚像,如沒有較低的雲塊阻礙視野,民众便可看到。幻日通常在日出或日落期間出現,因當時太陽仰角低,接近地平線。 2013年,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赤峰市一带和河北省承德市一带出现了幻日现象,可以同时看到“五个”太阳。 在香港,也曾出現幻日現象,例如2016年7月19日傍晚便有市民在大尾篤拍攝到三個太陽同掛在天空上的奇景。不過香港天文台指出能在香港觀察到的機會不多,因為香港山多高樓多,接近地平線的天空容易被障礙物遮擋,減低了觀測到幻日的機會。 相似的成因若出現在月亮高掛的夜晚,則為幻月(Moon dogs)。.

新!!: 南极洲和幻日 · 查看更多 »

乾冰

乾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形式。在正常气压下,二氧化碳的凝固点是攝氏負78.5度,在保持物體維持冷凍或低溫狀態下非常有用。其無色、無味、不易燃、略帶酸性。乾冰的密度各不相同,但通常約為1.4至1.6 g/cm3。乾冰能夠急速的冷凍物體和降低溫度並且可以用隔離手套來做配置。現在乾冰已經廣泛的使用在許多層面,乾冰在增溫時是由固態直接昇華為氣態,直接轉化為氣體而省略轉為液態的程序,因此其相變並不會產生液體,也因此稱做“乾冰”。要將二氧化碳變成液態,就必須將氣壓增強至5.1大氣壓才會出現液態二氧化碳。.

新!!: 南极洲和乾冰 · 查看更多 »

亚历山大一世岛

亚历山大一世岛(英語:Alexander I Island),亦称亚历山大岛(Alexander Island),南极洲沿岸一岛屿,位于南极半岛以西的别林斯高晋海中,面积43250平方公里。 俄罗斯帝国探险家别林斯高晋于1821年1月28日发现该岛,并以俄罗斯帝国皇帝亚历山大一世之名为其命名。1940年之前,人们均认为该岛是南极洲大陆的一部分,此后才发现该岛与南极大陆并不相连。 英国、阿根廷和智利对该岛有主权要求,但在南极条约体系中被冻结。 Category:南极洲島嶼.

新!!: 南极洲和亚历山大一世岛 · 查看更多 »

亚里士多德

亞里士多德(Αριστοτέλης,Aristotélēs,),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圖的學生、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師。他的著作包含許多學科,包括了物理學、形而上學、詩歌(包括戲劇)、音乐、生物學、經濟學、動物學、邏輯學、政治、政府、以及倫理學。和柏拉圖、蘇格拉底(柏拉圖的老師)一起被譽為西方哲學的奠基者。亞里士多德的著作是西方哲學的第一個廣泛系統,包含道德、美學、邏輯和科學、政治和形而上学。 亞里士多德关于物理學的思想深刻地塑造了中世紀的學術思想,其影響力延伸到了文藝復興時期,雖然最終被牛頓物理學取代。在動物科學方面,他的一些意見仅在19世纪被确信是準確的。他的学术领域还包括早期关于形式逻辑理论的研究,最终这些研究在19世纪被合并到了现代形式逻辑理论裡。在形而上學方面,亞里士多德的哲學和神學思想在伊斯蘭教和猶太教的傳統上產生了深遠影響,在中世紀,它繼續影響着基督教神學,尤其是天主教教會的學術傳統。他的倫理學,虽然自始至终都具有深刻的影响,后来也随着新兴現代美德倫理的到来获得了新生。今天亞里士多德的哲學仍然活躍在學術研究的各个方面。在經濟學方面,亞里士多德對於經濟活動的分類與看法持續影響到中世紀與重農主義,直到被亞當斯密的古典經濟學派取代為止。雖然亞里士多德寫了許多論文和優雅的對話(西塞羅描述他的文學風格為“金河”),但是大多數人認為他的著作现已失散,只有大約三分之一的原创作品保存了下來。.

新!!: 南极洲和亚里士多德 · 查看更多 »

亚洲

亞细亚洲(Ασία;Asia),简称亚洲,面积4457.9万平方公里,覆蓋地球總面積的8.6%(或者總陸地面積的29.4%);人口總數約為40億,佔世界總人口約60.5%(2010年);是七大洲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洲。 亞洲絕大部分土地位於東半球和北半球。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為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以東為亞洲。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為烏拉爾山脈、乌拉尔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峡。烏拉爾山脈以東及高加索山脈、裏海和黑海以南為亞洲。大陸東至白令海峽的傑日尼奧夫角(西經169度40分,北緯60度5分),南至丹绒比亚(東經103度31分,北緯1度16分),西至巴巴角(東經26度3分,北緯39度27分),北至切柳斯金角(東經104度18分,北緯77度43分),最高峰為-zh-hans:珠穆朗玛峰;zh-hant:聖母峰;-。跨越經緯度十分廣,東西時差達11小時。西部與歐洲相連,形成地球上最大的陸塊歐亞大陸。 亞洲東面是太平洋、北面是北冰洋,南面則瀕臨印度洋,西面以烏拉山脈、烏拉河、裏海、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及愛琴海與歐洲分界,西南面隔亞丁灣、曼德海峽、紅海與非洲相鄰,東北面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亞細亞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名稱,希臘人稱呼他們的東方(一說為太陽升起的地方)為亞細亞,可能是來源於亞述人的名稱,亞述一詞在亞述的語言中也代表東方,原來只指希臘東方的小亞細亞半島,後來擴展到包括所有東方地區。 亚洲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

新!!: 南极洲和亚洲 · 查看更多 »

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Population density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单位面积土地上的平均人口数目,計算方式是其總人口數除以總面積。一般使用的单位是每平方公里人数或每平方米所居住的人口数。 人口密度是反映人口分布疏密程度的常用数量指标。它通常用于计算一个国家、地区、城市或全球的人口分布状况。 适当的人口密度能够保证良好的居住、卫生及经济条件等。.

新!!: 南极洲和人口密度 · 查看更多 »

二叠纪

二叠纪(Permian)是约2.9~2.5亿年前古生代的最后一个地质时代,在石炭紀、三叠紀之間。定义二叠纪的岩石层是比较分明的,但开始、结束的精确年代却有争议。其不精确度可达数百万年。以往,二叠纪为二分,目前二叠纪使用三分法:Cisuralian、Guadalupian、樂平世(Lopingian)。Permian源自俄罗斯的彼尔姆州。中文译为二叠纪一說是在德國的同年代地層的上層是镁质灰岩,下層是紅色砂岩之故。.

新!!: 南极洲和二叠纪 · 查看更多 »

伊丽莎白二世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本名伊丽莎白·雅莉珊德拉·玛丽(Elizabeth Alexandra Mary),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联合王国,和其他十五個國家的君主,以及大英國協的元首。伊丽莎白二世從西元1952年即位至今,現時为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其他十二个在她即位后获得独立國家地位的牙买加、巴巴多斯、巴哈马、格林纳达、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图瓦卢、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伯利兹、安提瓜和巴布达及圣基茨和尼维斯的女王,是英國史上最長壽和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 伊丽莎白二世生于伦敦,为约克公爵及公爵夫人(日后的乔治六世及伊丽莎白王后)长女,在家中接受私人教育。1936年爱德华八世退位,佐治六世即位,伊丽莎白亦由此成为王位推定继承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她开始履行公共职责,并于服役。1947年伊丽莎白與希臘的菲利浦王子成婚,两人育有四名子女:查尔斯王子、安妮公主、安德鲁王子和爱德华王子。 伊丽莎白二世为首位对爱尔兰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的英国君主,并先後接见和造访了五位教宗。於其在位期間的重大宪政变革包括英国权力下放、加拿大及非洲去殖民化,其統治下的国家亦经历了诸多战争及冲突。而伊丽莎白二世亦為现今为世界最年长的在位君主和英国历史上最为年长的君主。2015年她超越其外高祖母维多利亚女王,成为英国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世界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女性君主及女性国家元首;2016年10月13日,由於泰國國王拉瑪九世辭世,成為現時統治國家時間最長的國家元首,也是首位舉辦過兩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國家元首。 女王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包括其子女、孙子女和曾孙子女的出生及婚嫁,其(1953年),登基(1977年)、(2002年)及钻禧纪念(2012年),亦经历了父亲的早逝,菲利普亲王之舅蒙巴顿勋爵遇刺(1979年),其子女婚姻的破裂(1992年),前王儲妃戴安娜的过世(1997年)及其母后伊麗莎白王太后和王妹瑪格麗特公主的過世(2002年)。虽然国内仍存在一定共和主义,对英国王室时有批判,但伊丽莎白个人仍受到民众的广泛欢迎,表現出君主本身的特殊性。.

新!!: 南极洲和伊丽莎白二世 · 查看更多 »

伊丽莎白公主站

伊丽莎白公主站(Princess Elisabeth Base),位于南极洲毛德皇后地,是比利时在南极建立的世界首座温室气体零排放的极地科学考察站,以比利时国王孙女伊丽莎白公主的名字命名,于2009年2月15日开始启用。“伊丽莎白公主”站依靠风能和太阳能运转,其设计力求实现环境影响最小化。 Category:比利时南极科学考察站.

新!!: 南极洲和伊丽莎白公主站 · 查看更多 »

伊利沙伯女皇地

伊利沙伯女皇地()是英屬南極領地的一部份,由威德爾海一直深入至南極點,在2012年12月18日命名前,該地無名稱。.

新!!: 南极洲和伊利沙伯女皇地 · 查看更多 »

企鵝

企鵝屬於企鵝目(学名:Sphenisciformes)企鵝科(Spheniscidae 企鵝主要生活在南半球,目前已知全世界的企鵝共有19种,另有两种已灭绝。多數分布在南極地區,而其中環企鵝屬的漢波德企鵝、麥哲倫企鵝與黑腳企鵝分布在緯度較低的溫帶地區,至於加拉帕戈斯企鵝的分布則更接近赤道;完全生活在極地的只有皇帝企鵝及阿德利企鵝兩種。.

新!!: 南极洲和企鵝 · 查看更多 »

弗里克塞尔湖

弗里克塞尔湖(Lake Fryxell)是一个南极洲的湖,长4.5公里,在维多利亚地的泰勒谷下端,加拿大冰川和联邦冰川之间。1910年至1913年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率领的英国南极探险队绘制了地图。1957年至1958年美国海军“深冻行动”中,特洛伊·佩韦教授到过这湖,并以美国伊利诺斯州奥古斯塔那学院冰川地质学家命名。 Category:南極洲湖泊.

新!!: 南极洲和弗里克塞尔湖 · 查看更多 »

休眠火山

休火山(Dormant volcano; Potentially active volcano),亦作--,是指過去歷史有火山活動記錄,但現時處於休眠狀態的火山。 在1970年代的香港自然科教科書,對「休眠」的定義為「沒有岩漿噴發,但火山口有冒煙」。不過這個定義其實很不清晰,因為活火山在爆發之前亦會冒煙,使得這種狀態的火山應該被界定為活火山還是睡火山,存在很大爭議。因此,現時普遍已不再使用「休火山」這種含糊的名詞,而把沒有地下岩漿活動的火山一律稱為死火山。 日本的富士山及意大利的維蘇威火山過去曾被列作休火山的代表。不過現時地質學家都把它們列作活火山。.

新!!: 南极洲和休眠火山 · 查看更多 »

休斯山脈

休斯山脈(Hughes Range)是南極洲的山脈,最高點是海拔高度4,230米的卡普蘭山,該山脈在1929年11月18日由美國海軍發現,現時受南極條約體系管理。 Category:南極洲山脈.

新!!: 南极洲和休斯山脈 · 查看更多 »

休斯灣

休斯灣(Hughes Bay)是南極洲的海灣,位於葛拉漢地西岸斯特內克角和穆雷角之間,寬42公里,處於恰夫達爾半島以南和帕福爾半島以北,現時由南極條約體系管理。.

新!!: 南极洲和休斯灣 · 查看更多 »

彭薩科拉山脈

彭薩科拉山脈(Pensacola Mountains)是南極洲的山脈,屬於橫貫南極山脈的一部分,全長450公里,面積86,850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2,150米,該山脈在1956年1月13日被美國探險隊發現。 Category:南極洲山脈.

新!!: 南极洲和彭薩科拉山脈 · 查看更多 »

彼得一世岛

彼得一世岛(Остров Петра I,Peter I Øy),距南极洲边缘450公里一無人居住的火山島岛屿。挪威对此有主权要求,但根据南极条约,此要求被冻结。该岛面积154平方公里,位于南太平洋的别林斯高晋海内,島內最高峰拉斯克里斯滕森峰為1640公尺,屬於。島嶼所有表面幾乎都被冰川覆蓋,一年中大部分時間被冰塊包圍,使得它在這些時段無法進入。除了一些海鳥和海豹之外,島上很少有脊椎動物。 1821年1月21日,俄国探险家别林斯高晋发现了该岛,并以俄国沙皇彼得一世之名为其命名。1929年2月2日,挪威探险家奥拉·奥尔斯塔德(Ola Olstad)首次登上该岛。.

新!!: 南极洲和彼得一世岛 · 查看更多 »

彈尾目

弹尾目(学名:Collembola),通称跳虫目或彈尾蟲,是屬於内口纲的小型節肢動物,以往曾被列入昆蟲綱的無翅亞綱,現在通常與另外兩個原本屬於昆蟲綱的原尾目及雙尾目合併為内口纲。而内口纲雖然與昆蟲類似,但不再列入昆蟲類。 弹尾目无翅,长在5毫米以下。善於跳躍,分佈很廣。常生活在潮濕處,如落葉下、石下、青苔間、地面、水邊或積水地面上、腐植土中、蟻與白蟻巢穴中,雪地上也有發現以腐植質、菌類、地衣為主要食物,有些種類為害活的植物的種子、根莖、嫩葉,被認為是農作物及園藝作物的害蟲。.

新!!: 南极洲和彈尾目 · 查看更多 »

侏罗纪

侏罗纪(Jurassic)是一个地质年代,界于三叠纪和白垩纪之间,約1億9960萬年前(誤差值為60萬年)到1億4550萬年前(誤差值為400萬年)。侏羅紀是中生代的第二个纪,開始於三疊紀-侏羅紀滅絕事件。虽然这段时间的岩石标志非常明显和清晰,其开始和结束的准确时间却如同其它古远的地质时代,无法非常精确地被确定。 侏羅紀前期,因為經歷大滅絕,所以各種動植物都非常稀少(屬於休養生息的階段),但其中恐龍總目一枝獨秀,伺機稱霸陸地。侏羅紀中晚期以後,恐龍成為地球上最繁榮昌盛的優勢物種,此後會統治地球1.5億年,直到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為止。 现已发现的化石,记载了侏罗纪气候环境和构造活动十分独特。盘古联合大陆Pangea,自泥盆纪形成(4亿年前)以来,三叠纪持续维持,但在晚三叠世开始分裂。中晚侏罗世时,十足的板块运动,导致了南美洲的南部从非洲分开。劳亚古陆Laurasia(其中包括北美和欧亚大陆)也逐渐地从非洲和南美洲分离开,造就了大西洋和墨西哥湾。沿着这些裂谷大陆的边缘,火山活动频繁。与此同时,欧亚大陆(欧亚)南下,缩小了特提斯洋。侏罗纪海平面的不断上升,北美和欧洲间形成了大陆边缘的海道。侏罗纪时期,地球上要比三叠纪时拥有更多的独立陆块,导致海岸带增多。 整个侏罗纪世界,大多数时期处于温暖和潮湿,酷似温室气候。当时繁盛的森林植被,形成了如今澳大利亚和南极洲丰富的煤炭资源。尽管那时有局部的干旱地区,但绝大多数盘古大陆,均处于郁郁葱葱的绿洲。劳亚大陆Laurasia和南部的冈瓦纳大陆生物群,在许多方面,仍然十分独特。不过侏罗纪时,动物群具备了较多的洲际色彩。现已发现,一些动物和植物物种,几乎遍及全世界,而不是只被限制在特定区域。.

新!!: 南极洲和侏罗纪 · 查看更多 »

微生物

微生物通常是所有难以用肉眼直接看到或看不清楚的一切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原生动物、藻类等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也包括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无完整细胞结构的微生物。一般需要借助显微镜来观察研究。微生物个体微小(直径小于0.1毫米),种类繁多(99%都是未知品種,且不斷增加),之於生態圈卻非常重要(能量來源與物質循環利用),是地球最多的生命形式,可以佔據上所有生物(這裡包含植物、海草等)總重量的一半之多,与人类日常生活、健康关系密切。微生物应用领域日益拓展,广泛应用在食品、医药、环保等领域。.

新!!: 南极洲和微生物 · 查看更多 »

微生物学

微生物學是研究微生物的一門學科。微生物包括病毒、原核生物和簡單的真核生物。目前,微生物學的最主要工作是用生物化學和遺傳學方法完成的。由於很多病原(像是造成植物病害的四大病原:病毒、真菌、線蟲、細菌)都可以算是廣義的微生物,微生物學也和病理學、免疫學和流行病學密切相關。微生物學家對生物學和醫學做出過基礎性貢獻,尤其在生物化學、遺傳學和細胞生物學領域。.

新!!: 南极洲和微生物学 · 查看更多 »

德雷克海峡

德雷克海峡(Drake Passage),是南美洲智利合恩角与南极洲南設得蘭群島之间的海峡,是南冰洋的一部分,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峡是以發現者16世纪英国私掠船船长弗朗西斯·德雷克爵士(Sir Francis Drake)的名字命名,德雷克本人最後并没有航经该海峡,而选择行经较平静的麦哲伦海峡。 海峡东西长约300公里,南北宽达900-950公里,最窄处宽645公里,是南极洲与其他大陆最短的距离,海峡平均深3,400米,最深5,248米,当地位于「尖叫60度」,属於次南极疆域,以多风暴著名,一整年的海相都相當惡劣,是全世界最危險的航道之一。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航运发达;自巴拿马运河通航后渐衰;1960年代起,因超级油轮兴起,通过海峡的船只又渐增加。.

新!!: 南极洲和德雷克海峡 · 查看更多 »

信天翁科

信天翁科(学名:Diomedeidae)是鸟纲鹱形目中的一个科,这一科的鸟被笼统的称为信天翁。它们是一種棲息於海邊的鳥類,亦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鳥類。.

新!!: 南极洲和信天翁科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a,缩写为РФ),簡稱俄罗斯(a),是位於欧亚大陆北部的聯邦共和國,國土横跨欧亞两大洲,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国家,拥有1.47亿人口,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北部及东欧大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俄罗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时针序):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蘭、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朝鲜(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另外與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兩個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同時,俄羅斯還與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蘭(丹麥)、冰島、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由波羅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 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聚集区域自公元3世纪至8世纪逐渐扩大。在9世纪,源自北欧的瓦良格人武士精英建立了基辅罗斯这个中世纪国家并开始统治。公元988年,国家从拜占庭帝国采纳了东正教会,随后由此开始,千年拜占庭与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今日的俄罗斯文化。基辅罗斯最终解散分化为众多公国,被蒙古人逐一击破,并均在13世纪成为了金帐汗国的一部份。莫斯科大公自14世纪起逐渐崛起并统一周边俄罗斯诸侯国,在15世纪成功从金帐汗国独立,且成为了基辅罗斯文化和政治的继承者。16世纪起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自詡「第三羅馬」。在18世纪,俄罗斯沙皇国通过征服、吞并和探索而擴張。彼得一世稱帝成立了俄罗斯帝国,最終成為史上領土第三大帝国,疆域最大曾自中欧的波兰连绵至北美的阿拉斯加。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随后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体和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二战时期,苏联为同盟国的胜利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在战后其崛起成为公认的超级大国,并在冷战时期与美国互相竞争。苏联时期产生了20世纪的许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在1990年,苏联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常备军人以及最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1991年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共和国从原苏联独立;身為原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羅斯通过修宪改制为俄罗斯联邦,成为原苏联的唯一法理继承国家,政體採用聯邦制、民主共和制及半总统制。 截至2015年,俄罗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

新!!: 南极洲和俄罗斯 · 查看更多 »

俄羅斯帝國海軍

俄羅斯帝國海軍 是俄羅斯從1696年開始直到1917年之間的海軍力量。 1696年俄羅斯沙皇國與奧斯曼帝國的亞速海戰中,彼得大帝下令創立正規海軍。其軍力在18世紀下半葉至19世紀初達到了頂峰的實力,規模僅次於英法的艦隊,由於在19世紀後俄羅斯的工業與經濟發展緩慢海軍開始進入衰退期,但經過尼古拉二世統治後期軍力開始復甦,直到日俄戰爭後太平洋艦隊遭到嚴重受創,第一次世界大戰與德國強爭波羅的海,黑海艦隊則在博斯普魯斯海峽布雷,以防止奧斯曼帝國海軍進入黑海。最終由於俄國革命退出一戰後,波羅的海艦隊撤出了芬蘭灣的赫爾辛基和塔林基地,撤回喀琅施塔得。1918年象徵著俄羅斯帝國海軍的結束,其與雙方戰鬥的水手與艦艇成為了建立蘇聯海軍的核心要素。.

新!!: 南极洲和俄羅斯帝國海軍 · 查看更多 »

俄羅斯正教會

#重定向 俄罗斯正教会.

新!!: 南极洲和俄羅斯正教會 · 查看更多 »

地层

地层在地质学上指有一定层位的一层或一组岩石或土壤,上下层位之间被明显的层面或沉积间断面分开,地层分布范围可广达几十万平方千米,在悬崖峭壁、河岸或修建公路时开挖的地段,地层可能会暴露出,显示不同颜色或不同构造的层理,各层的厚度也不同,有的只有几毫米厚,有的可厚达几千米。各层的岩性、所含有的化石、矿物,以及其物理、化学成分都可能有明显的差异。根据其不同的岩性、化石等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地层单位,研究地层的学科为地层学,是考古和研究地史的基础,也为勘探和找矿提供重要线索。 任何成层地层的序列,不论是沉积岩、喷出岩,只要不发生地层倒转、逆掩断层,总是先形成的在下、年代较老,后形成的在上、年代较新。若表现为地层之间的不整合或假整合,原因或是该地区未曾有过该地层的沉积,或者更可能是该地层沉积后,在上覆地层尚未沉积时就已被剥蚀。 File:Strata-french-alps.jpg|法国阿尔卑斯山暴露的地层 File:Rock_Strata.jpg|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岩石地层 File:Rainbow_Basin.JPG|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地层 File:HeavyMineralsBeachSand.jpg|印度的地层.

新!!: 南极洲和地层 · 查看更多 »

地图学

地圖學(Cartography;χάρτης ,即为英文的Mapmaking,chartis是地圖,graphein是編寫之意)是研究地圖的理論、編製技術與應用方法的科學。傳統的地圖製作是利用紙和筆為主要工具,隨著科技的進步,地圖製作已改由電腦繪製。包括CAD(電腦輔助設計)、GIS(地理資訊系統)或一些地圖繪畫軟件。地圖的功能就如形象化的空間資料,空間資料是由量度得成的,並能儲在資料庫中,現時的製作由類比的製圖方法趨向電子和互動。 地圖學正邁向可量度的地步,使人能製作一個真實的圖像。製作需要先進的技術和態度,尤其是利用一些符號來表達真確的地方,讓使用者能如真的從上面看清涵蓋的資訊。国家的疆域可以用地图、文字等多种形式来表达,其中地图是表示国家版图最常用和最主要的形式。在地图上可以形象直观地表示出国家的疆域范围和边界、各级行政区域、行政中心、主要城市等。.

新!!: 南极洲和地图学 · 查看更多 »

地球

地球是太阳系中由內及外的第三顆行星,距离太阳约1.5亿公里。地球是人類已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也是人類居住的星球,共有74.9億人口。地球质量约为5.97×1024公斤,半径约6,371公里,密度是太阳系中最高。地球同时进行自转和公转运动,分别产生了昼夜及四季的变化更替,一太陽日自转一周,一太陽年公转一周。自转轨道面称为赤道面,公转轨道面称为黄道面,两者之间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地球仅擁有一顆自然卫星,即月球。 地球表面有71%的面积被水覆盖,称为海洋或可以成为湖或河流,其余是陆地板块組成的大洲和岛屿,表面分布河流和湖泊等水源。南极的冰盖及北极存有冰。主體包括岩石圈、地幔、熔融态金属的外地核以及固态金属的內地核。擁有由外地核產生的地磁场。外部被氣體包圍,称为大氣層,主要成分為氮、氧、氬。 地球诞生于约45.4亿年前,42億年前開始形成海洋。并在35亿年前的海洋中出现生命,之后逐步涉足地表和大气,并分化为好氧生物和厌氧生物。早期生命迹象产生的具體证据包括格陵兰岛西南部中拥有约37亿年的历史的石墨,以及澳大利亚大陆西部岩石中约41亿年前的 Early edition, published online before print.。此后除去数次生物集群灭绝事件,生物种类不断增多。根据学界测定,地球曾存在过的50亿种物种中,已经绝灭者占约99%,据统计,现今存活的物种大约有1,200至1,400万个,其中有记录证实存活的物种120万个,而余下的86%尚未被正式发现。2016年5月,有科学家认为现今地球上大概共出现过1--种物种,其中人类正式发现的仅占十万分之一。2016年7月,科学家称现存的生物共祖中共存在有355种基因。地球上有约74亿人口,分成了约200个国家和地区,藉由外交、旅游、贸易、传媒或战争相互联系。.

新!!: 南极洲和地球 · 查看更多 »

地球空间信息科学

地球空间信息科学是一门获取、存储、处理和显示地理空间数据的一门学科,属于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相对应的英文名称为 Geomatics ,法文为 Géomatique 。这一术语最早由法国学者伯纳德·杜比森创造,是由大地测量学(Géodésie,Geodesy)和地理信息科学(Géoinformatique,Geoinformatics)两词结合而成。这一术语最早在加拿大的大学开始使用,作为一些与测绘有关的系的系名。目前在中国内地,Geomatics 一词常常取代 Surveying and Mapping 作为测绘学的英文译称。与传统的测绘学相比,地球空间信息科学除了包含了现代测绘学的所有内容,另外增加了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空间数据和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应用。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成果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环境、资源、灾害、农业、城市发展等领域,为各行各业提供准确实时的空间信息和空间数据。.

新!!: 南极洲和地球空间信息科学 · 查看更多 »

地球物理研究通訊

地球物理研究通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GRL)是美國地球物理聯盟出版的期刊Pearce, Fred, The Climate Files: The Battle for the Truth about Global Warming, (2010) Guardian Books, ISBN 978-0-85265-229-9, p. XIX.

新!!: 南极洲和地球物理研究通訊 · 查看更多 »

地磁南极

地磁南极是地球表面地球磁场方向垂直向上的点。地磁南极点随时间不停的变化。地磁南极与地理南极并不相同,在当前这段时期,地磁南极位于地理南极附近。另外,由于地球磁场并不是完全对称的,地磁北极与地磁南极并不是处在对蹠点位置上。 2015年,地磁南极位置为 。 近年地磁北极与地磁南极的位置如下所示:.

新!!: 南极洲和地磁南极 · 查看更多 »

地盾

地盾(,又稱盾地)是大陆地壳上相对稳定的区域,前寒武纪基岩(火成岩或高度变质岩)广泛出露于地面的一类克拉通。地盾长期处于相对隆起的状态,因此受到风化剥蚀很严重,表面的沉积盖层已经缺失或只遗留很薄的一层,褶皱基底广泛地出露地表。地盾的轮廓状如盾形,表面地势没有大的起伏。造山活动、断层、其它地质活动都很少。 地盾通常是大陆板块的核心,环绕着寒武纪岩石褶皱。 全球的著名地盾有:.

新!!: 南极洲和地盾 · 查看更多 »

地质学

地质学(法语、德语:Geologie;Geology;拉丁语、西班牙语:Geologia;源于希腊语 γῆ 和 λoγία)是对地球的起源 探討壓力與時間、历史和结构进行研究的学科。主要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圈层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在现阶段,由于观察、研究条件的限制,主要以岩石圈为研究对象,并涉及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下更深的部位,以及涉及其他行星和衛星的太空地质学(Astrogeology)。.

新!!: 南极洲和地质学 · 查看更多 »

地錢門

地錢門是苔蘚植物中的一門。和其他的苔蘚植物一樣,地錢門植物在其生命週期內主要以配子體(細胞內只帶單一組遺傳訊息)的形態存在著。 地錢門預估約有6千至8千個物種;但若對新熱帶界有更多研究的話,物種數量可能接近1萬。一些較常見的物種外觀為扁平無葉的葉狀體,但大多數的物種有葉子,外觀和扁平的苔蘚極為相似。地錢門和近似的苔蘚植物門可以由其單細胞假根來加以區分。其他的差別在所有的地錢和苔蘚之間則不具一般性。但是,無清楚分化的「莖」與「葉」、有深裂或分節的葉片以及有排成三層的二葉子,這些都再再顯示此類植物為一個地錢。 地錢門植物一般都很小,寬約2-20公釐,長少於10公分,因此常被忽略。然而,部分物種可能覆蓋住大片的土地、岩地、樹林或其他有它們縱跡的堅硬表面。地錢門分佈在世界上幾乎所有可能的棲地上,大多數為潮濕的地方,但在沙漠及極地中也找得到。.

新!!: 南极洲和地錢門 · 查看更多 »

北半球

北半球(Northern Hemisphere),是指地球赤道以北的半球。 地球上大部份的陸地(亞洲大部份、歐洲全部、非洲北半部、北美洲全部、南美洲極北部)及人口都在北半球。在北半球,冬季通常是1月至3月,夏季通常是7月至9月,與南半球四季相反。 北半球的海洋有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及北冰洋。 在北半球,朝南向陽。.

新!!: 南极洲和北半球 · 查看更多 »

北冰洋

北冰洋(Arctic Ocean)又稱北極海、北大洋,位於北極圈內,大致以北極點為中心。北冰洋是世界五大洋中最小最淺的。--積1405.6萬平方公里,約占世界大洋--積的3.6%。平均深度1200-1300米,為世界大洋平均深度的三分之一。最深處為南森海盆,深度為5450米。 國際海道測量組織將北冰洋視為洋,不過一些海洋學家稱之為「北極陸間海」或是「北極海」,分類為陸間海或是大西洋的河口灣。 北冰洋有巴倫支海、波弗特海、楚克奇海、東西伯利亞海、格陵蘭海、哈得遜灣、哈得遜海峽、喀拉海、拉普捷夫海、白海和巴芬灣等边缘海和陆间海。 洋--上有長年不化的冰層,占北冰洋--積的三分之二,厚度多在2-4米左右。中央的海冰已持續存在300萬年,是永久性的海冰。水溫大部分時間在0℃以下。當海水向南流進大西洋時,瓦解的冰山就隨之流入大西洋,給航運帶來威脅。1912年4月15日,鐵達尼號客輪就是撞到漂流的冰山而沉沒的,造成巨大的人員和財產損失。 北冰洋島嶼很多,数目僅次於太平洋,面積達400萬平方公里。主要島嶼有格陵蘭島、斯瓦尔巴群岛、北极群岛等。.

新!!: 南极洲和北冰洋 · 查看更多 »

北美洲

北亞美利加洲(North America;字源:亞美利哥·維斯普西),簡稱北美洲,位於西半球北部(或北半球)。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瀕北冰洋,南以巴拿馬運河為界與南美洲劃分。北美洲還包括加勒比海中眾多島嶼(主要為西印度群島)。北美洲面積2422.8萬平方公里(包括附近島嶼),約佔当今地球陸地總面積的16.2%,是世界第3大洲。人口5億2872萬(2008年七月),居世界第4位。.

新!!: 南极洲和北美洲 · 查看更多 »

北非

与撒哈拉以南非洲相对,北非即非洲大陆北部地区,习惯上为苏丹热带草原以北广大区域,一般包括下列国家和地区:.

新!!: 南极洲和北非 · 查看更多 »

北极地区

北极地区或北极地方(有时也直接用“北极”一词来指代)指的是环绕在地球北极点周围的地区,与南极地区一起构成了地球的寒带。北极地区包括整个北冰洋以及格陵兰岛(丹麦领土)、加拿大、俄罗斯、挪威、瑞典、芬兰和冰岛、阿拉斯加(美国)八个国家的部分地区。 北极地区主要由一个被广大冰原覆盖的大洋(即北冰洋)和环绕在其周围的一圈无树木的冻土地带所组成。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近年来北极地区的冰盖厚度在不断下降。一些证据表明,最迟到2040年 或2100年,北极地区在夏季时将不再为冰所覆盖。而最新的研究显示,在2007年夏季冰层的融化速度高于估计值,因此可能很快就会出现无冰的情况。 北极地区的生物体包括冰中的微生物、鱼类与海洋哺乳动物、陆地动物以及人类。这一地区具有非常独特的生态系统。而在此居住的土著居民和其文化都与这里低温和极端的生活环境相适应。.

新!!: 南极洲和北极地区 · 查看更多 »

北极点

北极点,又叫北極(North Pole),用於稱呼地球上的地理北極,即在地球表面上最北的點,也就是地球的自轉軸在北半球與表面相交會的點。北极点周围的地区称为北极地区。 地理上的北極(通常就簡稱為北極)以下面的解釋為準:地球的自轉軸與地球表面的兩個交點之一(另一個點是南極,就在相對的另一面),地理上的北極是緯度為北緯90°的點,在方向上是真北,在這一點所指向的任何方向都是南方。 南極位於南極洲的大陸上,北極位於北冰洋內。在北極沒有土地,只有常年冰封的冰冷海水在冰層之下流動著,因此不可能像南極一樣,建立一個永久的北極駐地。不過蘇聯以及後來的俄羅斯自1937年起建立許多,其中有些很靠近北極。自2002年起俄羅斯在靠近北極的地方建立一個基地站Barne,是用每年春天施工一段時間的方式進行。2000年的有一些有關北極的研究,研究認為因為,北極的冰最終會溶化,預計時間從2016年到21世紀後期甚至更晚。 俄羅斯2007年的Arktika 2007行動中曾用和平號潛水艇量測北極海域的深度,為,1958年時美國的鸚鵡螺號核動力潛艇也量測過,深度為4,087 m(13,410 ft)。離北極最近的陸地是在格陵蘭北邊的卡菲克盧本島,距北極約。離北極最近,且有人居住的地方是加拿大努納武特中基吉柯塔鲁克地区的阿勒特,距北極 。.

新!!: 南极洲和北极点 · 查看更多 »

國王企鵝

国王企鹅(學名:Aptenodytes patagonicus),是企鹅家族中体型第二大的属种,成年国王企鹅高约90厘米,重11至15千克,仅小于皇帝企鹅。全世界,国王企鹅数量约有400万隻,被分为两个亚种(A.

新!!: 南极洲和國王企鵝 · 查看更多 »

國際極地年

國際極地年是一項國際南北極科學考察的重要活動,由國際科學理事會和世界氣象組織主辦,約五十年舉辦一次,第一次舉辦於1882年,最近一次於2007年舉辦,合共舉辦了四次。其活動目的是將科學家在極地上各時間、地點的研究整合,並界定重要的項目分工,藉以研究冰床消融、氣候變遷及極地環境變化等議題,並向普羅大眾介紹極地如何影響人類的生活,如何更好的保护环境。.

新!!: 南极洲和國際極地年 · 查看更多 »

國會圖書館 (美國)

国会图书馆(Library of Congress)是美國國會的附屬圖書館,也是美國實際上的國家圖書館,為美國5個國立圖書館之一。位于华盛顿。 整個館舍由托马斯·杰斐逊大楼、约翰·亚当斯大楼、詹姆斯·麦迪逊大楼三座建筑组成,均坐落於华盛顿特区。其書籍收藏量有3000萬種,涵蓋了470種語言,超過5800萬份手稿,是美國最大的稀有書籍珍藏地點,當中包括了《古登堡圣经》、 超過一百萬份美國政府刊物、一百萬份跨越三個世紀的來自世界各地的報紙、3萬3千份報刊的合訂本、50萬個微縮膠片卷軸、12萬本漫画书;除此之外,還保存了很多法律文獻、電影、480萬張地圖、270萬首音樂,館藏量為全球最大。.

新!!: 南极洲和國會圖書館 (美國) · 查看更多 »

利文斯頓島

利文斯頓島(Livingston Island)是南極洲的島嶼,屬於南設得蘭群島的一部分,位於格林尼治島和雪島之間,東西端相距73公里,寬度5至34公里,面積798平方公里,島上最高點海拔高度1,700米。.

新!!: 南极洲和利文斯頓島 · 查看更多 »

别林斯高晋站

别林斯高晋站(Беллинсгаузен)俄罗斯(前苏联)建立的南极科学考察站,位于乔治王岛,1968年设。 别林斯高晋站温度是南极洲及其附近岛屿中最高的。其最低气温为-6.8°С(19.76° F),二月温度可达+1.1°С(34 ° F)。.

新!!: 南极洲和别林斯高晋站 · 查看更多 »

别林斯高晋海

别林斯高晋海(Море Беллинсгаузена)是太平洋极南部的一个陆缘海,位于南极半岛西侧亚历山大一世岛和瑟斯顿岛之间,因俄罗斯探险家法比安·戈特利布·冯·别林斯高晋于1821年首次对此海域进行探测而得名。在上新世时期月215万年前,一颗小行星在这里与地球撞击,这是唯一一次已知的深海撞击。 Category:陆缘海 Category:南极洲地理.

新!!: 南极洲和别林斯高晋海 · 查看更多 »

嗜極生物

嗜極生物(英文:Extremophile),或者稱作嗜極端菌,是可以(或者需要)在中生長繁殖的生物,通常爲單細胞生物。与此相对的,在较为温和的环境中生活的生物,可称为中温生物(Mesophile)和中性生物(Neutrophile)。“極端”環境的定義是人類中心論的,而對這些生物本身而言,這些環境卻是很普通的。也就是說,嚴格來講,這些“極端環境”是一些生物可以生存的地方,不論人類認爲這些地方是普通的還是極端的。舉例來説,人可以被分類爲嗜溫好氧生物。 當我們描述這些從人類看來極端的環境中生存的生物時,多數嗜極生物屬於古菌,儘管有時候這個詞包含一些細菌和真核生物。並非所有的嗜極生物都是單細胞的。比如嗜冷的蛩蠊(昆蟲)和南極磷蝦(甲殼類),以及能在任何環境都能存活的熊蟲(緩步動物門)就屬於嗜極後生動物。.

新!!: 南极洲和嗜極生物 · 查看更多 »

哥德山脈

哥德山脈(Gothic Mountains)是南極洲的山脈,位於瑪麗伯德地,屬於毛德王后山脈的一部分,全長32公里,山體由花崗岩組成,美國探險隊在1934年12月首次踏足該山脈。 Category:南極洲山脈.

新!!: 南极洲和哥德山脈 · 查看更多 »

哈德森山脈

哈德森山脈(Hudson Mountains)是南極洲的山脈,位於埃爾斯沃思地西部,由多座火山組成,最高點海拔高度749米,該山脈在1940年2月被美國探險隊發現,最近一次火山噴發在1985年發生。.

新!!: 南极洲和哈德森山脈 · 查看更多 »

哈雷研究站

哈雷研究站(Halley Research Station),英国设立的南极科学考察站,位于布伦特冰架,1956年建。气候较许多同为沿海或近海的南极洲考察站为寒冷,寒季气温变化范围约在-20℃至-55℃之间,在暖季气温也很少高于0°C。寒季时该基地通常可容纳16人,暖季时为70人左右。.

新!!: 南极洲和哈雷研究站 · 查看更多 »

唐胡安池

唐胡安池(Don Juan Pond),又譯作唐胡安湖,是於1961年在南極洲發現的鹹水湖,2017年以前其含鹽度曾被認為是全球最高,現為第二高,位居埃塞俄比亞的Gaet'ale Pond之下。它的鹽度平均超過40%,這也導致它即使位於冰天凍地的南極,也從不結冰。.

新!!: 南极洲和唐胡安池 · 查看更多 »

儒勒·迪蒙·迪維爾

儒勒·塞巴斯蒂安·塞薩爾·迪蒙·迪維爾(Jules Sébastien César Dumont d'Urville,)是法國探險家、語言學家、人類學家、海軍少將。他一生探索了南太平洋、西太平洋、澳洲、紐西蘭和南極洲等地。迪蒙雖然作為一位植物學家和製圖師,反而以探險事蹟聞名於世。.

新!!: 南极洲和儒勒·迪蒙·迪維爾 · 查看更多 »

冬季

冬季是部分地区一年四季中的第四季,由于天气转冷(赤道地区除外),在很多地區都意味着沉寂和冷清。生物在寒冷來襲的時候會減少生命活動,很多植物會落葉,動物會休眠,有的稱作冬眠。候鳥會飛到較為溫暖的地方過冬。以北半球為例,除了赤道一帶其他地方都有冬季:曼谷冬季約兩個月、北極冬季約七個月(另外五個月為夏季)。用來形容冬天的成語:天寒地凍、冰天雪地。而有趣的是,有些地區的冬季氣溫平均並沒有非常低溫,但體感溫度卻會低於很多相當寒冷的國家,像 臺灣 平均冬季月溫達10-15°C,但卻與冬季平均溫僅5度的 大韩民国 感覺一樣冷,原因是 臺灣 空氣濕度高,所以通常臺北的10°C 就像首爾的0°C一樣。這算是個有趣的差別。而這樣的感受通常要在適應雙方環境後,才會明顯的感受到。.

新!!: 南极洲和冬季 · 查看更多 »

冰川

-- 冰河,或稱--(glaciarium;glacier;Gletscher),是指大量冰塊堆積形成如同河川般的地理景觀。是一巨大的流動固體,是在高寒地區由層層積雪堆疊而成的巨大冰川冰。在終年冰封的高山或兩極地區,多年的積雪經重力或冰河之間的壓力,沿斜坡向下滑形成冰川。受重力作用而移動的冰河稱為山岳冰河或谷冰河,而受冰河之間的壓力作用而移動的則稱為大陸冰河或冰帽。兩極地區的冰川又名大陸冰川,覆蓋範圍較廣,是冰河時期遺留下來的。冰川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資源,也是地球上繼海洋以後最大的天然水庫。七大洲都有冰川。(大洋洲的冰川都在島嶼上,不在澳洲大陸上。) 由于冰川形成于长年封冻地区,所以对冰川的研究,可以帮我们找到远古时代的地质信息。由於溫室效應在高緯度地區和高海拔地區格外明顯,地球上的冰川正以驚人的速度消失。對於直接流入大海的冰川來說,這意味着巨型冰山的增多、海平面的上升以及沿海地區可能遭受到的氾濫;對於高山上的冰川來說,這意味着山腳下河流水流量的不穩定,即在大量融雪時造成水災、其餘時間则造成旱災。 冰川前進時會切割山谷两侧的岩石,將它們帶往下游非常遠的地方。在冰河退縮時,這些巨大的石块就被留在原來冰河的河道上,包括兩旁山坡上。冰河流經的山谷會由原來的V字型橫切面变成U字型橫切面,千萬年期間其粗糙的山谷岩層表面更能給冰川移動時磨擦至平滑。.

新!!: 南极洲和冰川 · 查看更多 »

冰川学

冰川学(glaciology)是研究地球表面各种自然冰体的一门学科。自然冰体的范围包括山岳冰川、大陆冰盖、海冰以及河冰、湖冰、地下水、季节性结冰等。早期的冰川学只研究冰川,现已扩展到研究地表一切形态的自然冰体。.

新!!: 南极洲和冰川学 · 查看更多 »

冰穹A

冰穹A(Dome A)或称冰穹阿尔戈斯(Dome Argus)()是位于南极洲内陆的一处高地。它被认为是地球上自然温度最低的地点之一,据信最低温度达到-100 °C。该地是南极洲冰盖的最高点,包含一座海拔为的冰穹或称高地。冰穹A位于东南极洲中心附近,几乎位于兰伯特冰川和南极点中间。 冰穹阿尔戈斯是巨大的东南极洲冰盖的最高点,而它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山(但是国际上在“山”的定义上并未达成一致)。不过,东南极洲冰盖本身被认为是东南极洲山脉的一部分,因此冰穹被认为是东南极洲山脉的最高点。 “冰穹阿尔戈斯”由史考特極地研究中心依据希腊神话命名;阿尔戈斯制造了伊阿宋和阿尔戈英雄寻找金羊毛时乘坐的船。.

新!!: 南极洲和冰穹A · 查看更多 »

冰盖

冰盖(ice sheet)是指连续的冰川冰覆盖了以上陆地,因此也称作大陆冰川(continental glacier)。目前仅有的冰原是南极洲与格陵兰。在末次冰期的冰盛期,劳伦泰冰原覆盖了北美洲广大陆地, 威赫塞尔冰原覆盖了北欧,巴塔哥尼亚冰原覆盖了南美洲的南部。 冰原大于冰架或高山冰川。面积小于50,000 km2称作冰帽。冰帽的四周通常孕育了多条冰川。 虽然冰盖的表面是寒冷的,但冰盖的底部由于地热作用通常是比较温暖。因此,在底部出现冰融,冰融水起到润滑作用使得冰盖流动更为迅速。这种过程产生了冰盖的快速流动部分 —冰流(ice stream).

新!!: 南极洲和冰盖 · 查看更多 »

冰脊龍屬

冰脊龍屬(屬名:Cryolophosaurus,意為「冰凍的冠飾」)又名冰棘龍、冰冠龍或凍角龍,是一類大型的雙足獸腳亞目恐龍,在其頭部有一個像西班牙梳的奇異冠狀物。由於牠的頭冠像1950年代埃爾維斯·皮禮士利(Elvis Presley)的高聳髮型,所以亦有非正式的暱稱「Elvisaurus」。 在1991年,William Hammer博士在南極洲的早侏羅紀地層發現冰脊龍的化石。牠是首頭在南極洲發現的肉食性恐龍,且是首頭被正式命名的南極洲恐龍Hammer, W.R., and W. J. Hickerson (1994).

新!!: 南极洲和冰脊龍屬 · 查看更多 »

冰架

--(ice shelf),又稱--,是陸地上的冰河或冰原流入海中,浮在海上的大片水冰。只有南極洲、加拿大、俄羅斯和格陵蘭的部份海岸存在冰棚。當今冰棚的厚度可達100至1000公尺。全世界最大的冰棚是南極洲的羅斯冰棚和菲爾希納-龍尼冰棚。因冰的密度比水小,冰棚在海面上的部分只會有全部的九分之一。冰棚與陸上冰河的分界線稱作基線(grounding line),當基線往內陸退縮,表示更多的冰進入海中,海面會因此上升。 冰棚會因為上游冰河的重量而向外海推進 。冰棚前緣也會不時崩落成為冰山。過去認為冰棚質量損失的主要機制來自冰棚前緣的崩解。在較大的崩解事件之間,冰棚通常可以持續向前推進數十年。然而2013年有新的研究發現,南極冰棚海面下的融化才是冰棚質量損失的主因。另外,冰棚表面上的積雪,以及冰重新累積在冰棚的下方,對於冰棚的質量平衡也是重要的。。 冰棚與海冰不同,海冰直接在海上形成,較薄(厚度通常小於3公尺),主要分布於北冰洋和南極洲陸地周圍的南冰洋。沃斯托克湖等上方的冰層則稱作「捕獲冰棚」(captured ice shelf)。.

新!!: 南极洲和冰架 · 查看更多 »

冰河龍屬

冰河龍屬(學名:Glacialisaurus)是種早期蜥腳形亞目恐龍,生存於早侏儸紀,化石發現於南極洲的南極橫貫山脈。 正模標本(編號FMNH PR1823)是一個部分後肢與腳部化石,另一個左股骨(編號FMNH PR1822)也被編入此屬。這些化石被發現於柯克帕特里克峰(Mount Kirkpatrick),屬於漢森組(Hanson Formation)下層,是個擬灰質粉砂岩與泥岩地層。在2007年,由古生物學家Nathan Smith與迪亞戈·玻爾(Diego Pol)將這些化石進行敘述、命名,模式種是漢氏冰河龍(G.

新!!: 南极洲和冰河龍屬 · 查看更多 »

冰期

冰期(glacial period),又称亚冰期,是指在一个“大冰期”(其时间跨度是几千万年甚至2、3亿年)之中,一段持续的全球低温、大陆冰盖大幅度向赤道延伸的时期。而间冰期是指两次冰期之间,全球温度较高,大陆冰盖大幅度消融退缩的时期。冰期与间冰期的时间尺度是数十万年。一个冰河时期由冰期、间冰期交替反复旋回。目前地球处于第四纪大冰期,50万年来出现了5次冰期,每次冰期平均持续7万多年,而每次间冰期平均持续2万多年。目前处于1.1万年前开始的间冰期,这也是全新世的开始.

新!!: 南极洲和冰期 · 查看更多 »

冰晶

冰晶(ice crystal)是冰的宏观晶体形式。冰晶在光学及电学等物理性质方面有各向异性,并且具有较高的介电常数。冰晶常呈六角柱状、六角板状、枝状、针状等形状,由于大气中的冰晶一般由水蒸气凝華产生,因此具有非常對稱的外型。在不同的環境溫度和濕度中,可以產生不同的對稱外形。当环境因素改变时,冰晶的形成方式也可能会改变,因此最终形成的晶体可能是多种样式混合而成的,例如冠柱晶。空中的冰晶下落时倾向以其侧棱平行于地平线,因此能以增强的差动反射率在偏振天气雷达信号(polarimetric weather radar)中被发现。冰晶带电后,下落的方向便不再平行于地平线。带电的冰晶也很较容易被偏振天气雷达检测出来。.

新!!: 南极洲和冰晶 · 查看更多 »

冷战

冷戰(Cold War)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美國及英國為首的--、與以蘇聯為首的--之間长达半世纪的政治對抗。一般认为,冷战始于1947年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结束于1989年苏东剧变。在二戰結束後,原先結盟對抗納粹德國的美國及蘇聯成為世界上僅有的兩個超級大國,但兩國持有不同的經濟和政治體制:美國及其他北約成员国为資本主義陣營,而蘇聯及其他华约成员国則为社会主义阵营,兩方也因此展開了數十年的對立。冷戰的名稱來自於雙方從未正式交戰的特點,因為在冷戰期間,美蘇雙方所持有的大量核武器,為兩國帶來相互保證毀滅能力。 在數十年的冷戰中,雙方的關係和冷戰的激烈性也不斷變化。重大的幾次衝突事件包括了第二次國共內戰(1946年—1949年)、柏林封鎖(1948年—1949年)、朝鲜战争(1950年—1953年)、第二次中東戰爭(1956年)、古巴飛彈危機(1962年)、越南战争(1959年—1975年)、蘇聯-阿富汗戰爭(1979年—1989年)、蘇聯擊落大韓航空007號班機(1983年)、以及北約優秀射手演習(1983年)等等。他們透過軍事的結盟、戰略部隊的佈署、對第三國的支援、間諜和宣傳、科技競爭(如太空競賽)以及核武器和傳統武器的軍備競賽來進行非直接的對抗。美蘇兩方在許多第三世界的國家進行了一系列政治和軍事的衝突,包括了拉丁美洲、非洲、中東、和東南亞地帶。為了減緩核戰爭的風險,兩方曾在1970年代試圖以緩和政策減緩軍事對立。 從1980年代開始美國就在總統隆納·雷根政府的執政下,對蘇聯發起了一系列外交、軍事和經濟上的攻勢和施壓,再加上社会主义阵营本身的經濟發展陷入了嚴重的停滯,因此,在1980年代中期,蘇聯在新任蘇共中央總書記戈巴契夫的領導下,實施了經濟改革(1987年)和開放政策(1985年)。然而東歐國家從蘇聯獨立的傾向卻只增不減,尤其以波蘭的團結工聯最為突出。種種壓力累積之下,戈巴契夫在1989年停止了對東德的支援,導致了蘇聯旗下的衛星國,在數週內一一脫離,令蘇聯最後在1991年年底徹底解體,資本主義反共陣營取得勝利。在冷戰結束後,美國成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冷戰使當時無數國家的命運和人民的生活都發生重大改變,留下的影響更有不少存留至今。此外冷戰中的核戰爭和間諜戰、高科技軍備等成分也成為了大眾文化常見的題材。.

新!!: 南极洲和冷战 · 查看更多 »

冈瓦那大陆

在地質學中,冈瓦那大陆(Gondwana,,或Gondwanaland),也称冈瓦纳古陆、南方大陆,是5.73亿-5.10亿年前的超大陸,它是從罗迪尼亚大陸分裂出來的兩塊超大陸之一(另一個超大陸為劳亚大陆),存在于南半球。.

新!!: 南极洲和冈瓦那大陆 · 查看更多 »

军事基地

军事基地是指驻扎一定数量的武装部隊进行特定的军事活动,建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和设施的地区。它是军队遂行作战、进行训练任务的依托。按军种分,有陆军基地、海军基地、空军基地和飛彈基地等;按地位作用分,有战略基地和战役战术基地。.

新!!: 南极洲和军事基地 · 查看更多 »

公里

--亦稱--( → kilometre、),是一种長度計量單位,等於一千米,是國際單位制之一,符號为km。.

新!!: 南极洲和公里 · 查看更多 »

六边形

在幾何學中,六邊形是指有六條邊和六個頂點的多邊形,其內角和為720度。六邊形有很多種,其中對稱性最高的是正六邊形。正六邊形是一種可以使用尺規作圖的六邊形,也可以拼滿平面,因此自然界中可以找到許多正六邊形的結構,如蜂巢、玄武岩和苯的分子結構。另外,正六邊形也可以構成一些高對稱性的多面體,如截角二十面體,巴克明斯特富勒烯的分子結構就是這種形狀。 六邊形依照其類角的性質可以分成凸六邊形和非凸六邊形,其中凸六邊形代表所有內角的角度皆小於180度。非凸六邊形可以在近一步分成凹六邊形和星形六邊形,其中星形六邊形表示邊自我相交的六邊形。.

新!!: 南极洲和六边形 · 查看更多 »

共管 (國際法)

於國際法中,一塊共管領土是指一塊政治領土(可以是邊疆地區或國家)被兩個或以上的主權國家平等地共同管治,形成勢力平衡。 雖然人們經常將「共管」視為只能理論上實行,但現實中仍有共管管治實行著。人們這樣認為全因共管領土的國家很難平等地管治領土,而當共管國家之間有紛爭時,共管領土上的事務便會變得複雜。 「共管」這個詞早已於1700年收錄於德國的拉丁語辭典中,更加於1714年收錄於英語辭典。.

新!!: 南极洲和共管 (國際法) · 查看更多 »

关键种

关键种或關鍵物種(,又直譯基石种或基石物種)是指对环境的影响与其生物量不成比例的物种。这些物种对保持的结构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影响着生态系统中其他许多生物,并决定了群落中各种物种的种类与数量。 关键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类似于在拱形建筑中的作用。虽然在拱形建筑中拱心石受到的压力最小,但失去拱心石的话拱形建筑也就不复存在了。与此类似,如果失去关键种,生态系统就会经历剧烈的变化,尽管从生物量或来衡量其只占了生态系统的一小部分。 关键种是保护生物学中一个十分流行的概念。.

新!!: 南极洲和关键种 · 查看更多 »

光污染

#重定向 光害.

新!!: 南极洲和光污染 · 查看更多 »

克劳狄乌斯·托勒密

克勞狄烏斯・托勒密(Κλαύδιος Πτολεμαῖος;Claudius Ptolemaeus,,又译托勒玫或多禄某)是一位學者,同时也是数学家、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占星家,公元168年于埃及亚历山大港逝世。身為罗马公民的托勒密生活在埃及行省的亚历山大港,并以希腊语写作,歷史上關於他的記述不多,最為著名的便是他所提出的《地心說》。14世纪時的天文学家Theodore Meliteniotes宣称托勒密出生于埃及的托勒密赫米欧(Ptolemais Hermiou)。这个说法距离托勒密生活的年代已有一段時間,因此目前没有证据显示出他曾在亚历山大港以外的任何地方居住過。 托勒密著有许多科學著作,其中有三部對拜占庭,伊斯蘭世界以及歐洲的科學發展影響頗大。第一部是《天文學大成》(古希臘語:Η μεγάλη Σύνταξις,意謂「巨著」)。第二部是《地理學指南》,是一部探討希臘羅馬地區的地理知識的典籍。而第三部是有關占星學的《占星四書》,書中嘗試改進占星術中繪製星圖的方法,以便融入當時亞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學。.

新!!: 南极洲和克劳狄乌斯·托勒密 · 查看更多 »

前寒武纪

前寒武纪(英語:Precambrian)是地質年代中,對於顯生宙之前數個宙(eon)的非正式涵蓋統稱,原本正式的名稱是隱生宙或隱生元(Cryptozoic eon),但後來拆分成冥古宙、太古宙與元古宙三個時代。開始於大約45億年前的地球形成時期,結束於約5億4200萬年前,大量肉眼可見的硬殼動物誕生之時。 儘管前寒武紀佔了地球歷史中大約八分之七的時間,但人們對這段時期的了解相當少。這是因為前寒武紀少有化石紀錄,且其中多數的化石,如疊層石,只適合用來作生物地層學研究。此外,許多前寒武紀時期的岩石已經嚴重變質,使其起源變得晦澀不明。而其他的要不是已經腐蝕毀壞,就是還埋藏在顯生宙地層底下。 大約在45億年前左右,原始的地球從環繞太陽的物質之中聚集而成。不久之後可能又因為小行星(大小如火星)的撞擊,而分離出月球(參見大碰撞說)。一開始地球表面皆為岩漿覆蓋,穩固地殼則大約出現於44億年前。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岩石發現於澳洲西部,放射性分析顯示一塊鋯石結晶已有大約44億400萬年歷史。.

新!!: 南极洲和前寒武纪 · 查看更多 »

前进号

前进号(Fram)是挪威探险家弗里乔夫·南森、、和罗尔德·亚孟森于1893年和1912年间两极地区探险使用的帆船。该船由苏格兰裔挪威船员为南森1893年北极探险定造,原计划被冰块封冻,随冰漂浮于北极。据称,该船是最早航行至更北方(北纬85°57')和更南方(南纬78°41')的木船。现存于挪威奥斯陆前进号博物馆。.

新!!: 南极洲和前进号 · 查看更多 »

国家科学基金会

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缩写为NSF)是一个美国政府独立机构,支持除医学领域外的科学和工程学基础研究和教育,负责医学的同类机构为国家卫生研究院。2007年NSF财政预算为59.1亿美金,NSF资助的项目占美国联邦政府资助的美国大学基础研究的20%。在某些领域,如数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和社会科学,NSF是主要的联邦赞助者。 NSF的主任、副主任和理事会24位成员,由美国总统任命、美国参议院批准。NSF主任和副主任负责管理、计划、预算和日常运作。NSF理事会一年开会6次,确定政策。.

新!!: 南极洲和国家科学基金会 · 查看更多 »

国际电话区号列表

这里是一张全球國際電話服务的区号列表。所有的区号都是根据國際電信聯盟(ITU)的E.123和E.164标准所分配的。所有的号码都是前缀号,也就是说这些号码是用来“拨到”目的国家的。每一个国家还有一个前缀来“拨出”自所处的国家,这个前缀叫國際冠碼。简言之,国际冠码就是下列国际电话区号前的“+”前缀。同时,“+”也可以用“00”来代替 。因此拨打国际电话的一般顺序是:國際冠碼(+或者00)-国际电话区号-封闭电话号码;或者:國際冠碼-国际电话区号-国内电话区号-开放电话号码。例如,00 86 21 50504740 。说明:此处的“00”是国际电信联盟推荐的国际冠码,被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多数国家所采用,但是仍然有许多国家使用其它的国际冠码,详见:国际冠码列表。(如美国使用011,若从美国本土拨打上面的中国大陆电话,则实际拨号为:011 86 21 50504740).

新!!: 南极洲和国际电话区号列表 · 查看更多 »

国际极地年

#重定向 國際極地年.

新!!: 南极洲和国际极地年 · 查看更多 »

BBC廣播四台

BBC广播四台(BBC Radio 4)是英国广播公司(BBC)的一个广播频道,前身为“”。.

新!!: 南极洲和BBC廣播四台 · 查看更多 »

皇帝企鹅

皇帝企鹅(学名:Aptenodytes forsteri)常简称为帝企鹅或皇企鹅,是企鹅家族中体型最大的属种,成年皇帝企鹅身高可达120厘米,体重可达46公斤。在皇帝企鹅发现之前,有一种企鹅被认为是最大的企鹅,取名为国王企鹅。后来,在南极大陆沿海皇帝企鹅被发现,由于它比国王企鹅还高大,因此命名为皇帝企鹅。 公皇帝企鹅雙腿和腹部下方之間有一塊佈滿血管的紫色皮膚的育兒袋,能讓蛋在環境溫度低達零下華氏180度(攝氏零下117度)的低溫中保持在舒適的華氏97度(攝氏36度),小皇帝企鹅身上的淺灰白色絨羽可禦寒防風,但不防水,防水的陵羽要等到牠們快成年時才會長出,慢慢替換身上的絨羽,身體下方的絨羽會先掉。.

新!!: 南极洲和皇帝企鹅 · 查看更多 »

石灰岩

石灰岩(灰石)(CaCO3)简称灰岩,又叫石灰石,是以方解石为主要成分的碳酸盐岩。石灰岩主要是在浅海的环境下形成的。石灰岩按成因可划分为粒屑石灰岩(流水搬运、沉积形成);生物骨架石灰岩和化学、生物化学石灰岩。 石灰岩是喀斯特地形的主要构成成分,是一種在海、湖盆地中生成的灰色或灰白色沉积岩。石灰岩中常混入白云石、石膏、菱镁矿、黄铁矿、蛋白石、玉髓、石英、海绿石、萤石等。纯石灰岩中混入物一般少于5%。.

新!!: 南极洲和石灰岩 · 查看更多 »

矽藻

硅藻綱(學名:)是真核藻類的一个主要类群,同时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浮游藻類。多數為單細胞生物,尽管有些种类可以丝状或带状群体(如Fragilaria)、扇状群体(如Meridion)、锯齿状群体(如Tabellaria)以及星形群体(如Asterionella)形式存在。硅藻在食物链中属于生产者。硅藻的一个主要特点是硅藻细胞外覆硅质(主要是二氧化硅)的细胞壁。硅质细胞壁纹理和形态各异,但多呈对称排列。这种排列方式可作为分类命名的依据。但是这种对称并不是完全的对称,因为硅藻细胞壁的一侧比另一侧略大一点,这样才能嵌合在一起。化石遗迹显示,硅藻最迟起源于早侏罗纪时期。仅中心硅藻类的雄配子具鞭毛,可以游动。硅藻一直以来是一种重要的环境监测指示物种,常被用于水质研究。分類上歸為一綱,轄下有中心矽藻目及羽紋矽藻目。此外也是近海的优势类群。 载色体中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c,α-胡萝卜素和β-胡萝卜素,叶黄素类中主要含有墨角藻黄素,其次是硅藻黄素和硅甲黄素,由于墨角藻黄素和其他色素所占比例比叶绿素大,使载色体呈现橙黄色或黄褐色;细胞壁都是由果胶和二氧化硅组成的,没有纤维素,质地坚硬,硅质细胞壁上有呈辐射对称或左右对称排列的花纹。具有上下半壳套合而成的壳体。硅藻营养体中没有游动细胞,仅精子具鞭毛,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是茸鞭型,轴丝是9条,没有中央轴丝,这种构造是硅藻独有的。.

新!!: 南极洲和矽藻 · 查看更多 »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是指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利用价值的,有固态、液态和气态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可分为能源矿产(如石油、煤炭)、金属矿产(如铁和铜)、非金属矿产(如金刚石、石灰岩和粘土)和水气矿产(如地下水和二氧化碳气)四大类。.

新!!: 南极洲和矿产资源 · 查看更多 »

玛丽·伯德地

玛丽·伯德地(Marie Byrd Land)是南极洲的一部分。名称是1929年来此地探险的美国海军军官理查德·伯德以其妻子玛丽·伯德的名字命名的。位于南极大陆西部,范围西起罗斯海,东到埃尔斯沃思地,约相当于南纬73°~85°、西经100°~150°之间。该区域内多山地,平均海拔800~2000米,太平洋沿岸有若干高峰超过3600米。冰被厚达640米。海岸多陆缘冰,很难靠近。 這裡是南極洲唯一未被任何國家聲索的地方。.

新!!: 南极洲和玛丽·伯德地 · 查看更多 »

火山

火山是地表下在岩浆库中的高温岩浆及其有关的气体、碎屑从行星的地壳中喷出而形成的,具有特殊形態的地质结构。 地球上的火山发生是因为地壳被分裂成17个主要的和刚性的地壳板块,它们漂浮在地幔的一个更热和更软的层。火山可以分为死火山和活火山。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出現喷发事件的活火山叫做睡火山(休眠火山)。另外还有一种泥火山,它在科学上严格来说不属于火山,但是许多社会大众也把它看作是火山的一种类型。 火山爆发可能会造成许多危害,不仅在火山爆发附近。其中一个危险是火山灰可能对飞机构成威胁,特别是那些喷气发动机,其中灰尘颗粒可以在高温下熔化; 熔化的颗粒随后粘附到涡轮机叶片并改变它们的形状,从而中断涡轮发动机的操作。火山爆发是一种很严重的自然灾害,它常常伴有地震。大型爆发可能会影响温度,因为火山灰和硫酸液滴遮挡太阳并冷却地球的低层大气(或对流层); 然而,它们也吸收地球辐射的热量,从而使高层大气(或平流层)变暖。 历史上,火山冬天造成了灾难性的饥荒。 虽然火山喷发会对人类造成危害,但同时它也带来一些好处。例如:可以促进宝石的形成;扩大陆地的面积(夏威夷群岛就是由火山喷发而形成的);作为观光旅游考察景点,推动旅游业,如日本的富士山。 专门研究火山活动的学科称为火山学。.

新!!: 南极洲和火山 · 查看更多 »

火成岩

火成岩(大陆稱--漿岩),是指岩漿或熔岩冷卻和凝固後(地壳裡喷出的岩浆,或者被熔化的现存岩石),成形的一種岩石。火成岩是三种主要岩石类型之一,其他两种类型分别是沉积岩和变质岩。现在已经发现700多种岩浆岩,大部分是在地壳裡面的岩石。常見的岩漿岩有花崗岩、安山岩及玄武岩等。.

新!!: 南极洲和火成岩 · 查看更多 »

火星

火星(Mars, 天文符號♂),是離太陽第四近的行星,為太陽系中四顆類地行星之一。西方稱火星為瑪爾斯,是羅馬神話中的戰神;古漢語中則因为它荧荧如火,位置、亮度時常變動讓人無法捉摸而稱之為熒惑。火星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第二小的行星,其質量、體積仅比水星略大。火星的直徑約為地球的一半,自轉軸傾角、自轉週期則與地球相當,但繞太陽公轉周期是地球的兩倍。在地球上,火星肉眼可見,亮度可達-2.91,只比金星、月球和太陽暗,但在大部分時間裡比木星暗。 火星大气以二氧化碳为主,既稀薄又寒冷。火星在視覺上呈現為橘紅色是由其地表所廣泛分佈的氧化鐵造成的。火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且没有稳定的液态水,火星南半球是古老、充满陨石坑的高地,北半球则是较年轻的平原。 火星有兩個天然衛星:火衛一和火衛二,形狀不規則,可能是捕獲的小行星。火星目前有四艘在軌運行的探測船,分別是火星奧德賽號、火星快車號和火星偵察軌道器以及2014年9月22日抵达的MAVEN轨道器,地表還有很多火星車和著陸器,包括兩台火星車:機會號和好奇號,和已經結束任務的精神號和鳳凰號。根據觀測的證據,火星以前可能覆蓋大面積的水。亦觀察到最近十年內類似地下水湧出的現象。 火星全球勘測者則觀察到南極冠有部份退縮。火星快車號和火星偵察軌道器的雷達資料顯示兩極和中緯度地表下存在大量的水冰Water ice in crater at Martian north pole http://www.esa.int/SPECIALS/Mars_Express/SEMGKA808BE_0.html。2008年7月31日,鳳凰號直接於表土之下證實水冰的存在。2013年9月26日,火星探測車好奇號發現火星土壤含有豐富水分,大約為1.5至3重量百分比,顯示火星有足夠的水資源供給未來移民使用。2015年9月證實火星有間歇流動的液態水(液態鹽水)。.

新!!: 南极洲和火星 · 查看更多 »

灰岩

#重定向 石灰岩.

新!!: 南极洲和灰岩 · 查看更多 »

獵人號

#重定向 尼姆羅德考察隊.

新!!: 南极洲和獵人號 · 查看更多 »

琉球苏铁

苏铁(学名:Cycas revoluta),也称鐵樹、鳳尾蕉、鳳尾松、避火樹,属于苏铁科的一种植物。.

新!!: 南极洲和琉球苏铁 · 查看更多 »

砂岩

岩是一种沉积岩,主要由砂粒胶结而成的,其中砂粒含量大于50%。絕大部分砂岩是由石英或长石组成的,石英和长石是组成地壳最常见的成分。砂岩的颜色和成分有關,可以是任何颜色,最常见的是棕色、黄色、红色、灰色和白色。 有的砂岩可以抵御风化,但又容易切割,所以经常被用于做建筑材料和铺路材料。例如石英砂岩中的颗粒比较均匀坚硬,所以砂岩也被经常用来做磨削工具。 砂岩由于透水性较好,表面含水层可以过滤掉污染物,比其他石材如石灰石更能抵御污染。.

新!!: 南极洲和砂岩 · 查看更多 »

磷蝦

磷蝦是一種类似蝦的海洋無脊椎動物,生物學上屬於磷蝦目(Euphausiacea)。磷虾這種小型的甲殼亞門浮游動物是鬚鯨、蝠鱝、鯨鯊、鋸齒海豹及海豹的食物,也是一些海鳥的主要食物。是接近食物鏈最底部的關鍵物種(keystone species),不過仍不算最底部,因為牠們會進食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和一些比牠們更小的浮游動物(zooplankton)。在南冰洋的南極磷蝦可製造逾5亿公噸的生物質能,約為人類的兩倍,每年有逾一半的南極磷蝦被鯨、海豹、企鵝、魷魚和魚吃掉,而没被吃掉的那些则會再繼續繁殖下一代,以维持种群总数。大部分的磷蝦物種每天會在海面和海底之间垂直遷徙一段很長的路線,因此它们的獵食者也會跟着在夜間上海面,日間則潛至海底。 商業性磷蝦捕獲集中在南冰洋與日本周邊海域,全球捕獲量每年約15-20万公噸,其中大部分來自南冰洋的斯科舍海。磷蝦可作水產養殖和水族箱的飼料。是日本與俄羅斯人的食品,在日本又稱沖醬蝦(オキアミ)。.

新!!: 南极洲和磷蝦 · 查看更多 »

祭司

祭司,依信仰或神職層級而有不同的稱呼,如祭師、司祭等,是指在宗教活动或祭祀活动中,为了祭拜或崇敬所信仰的神,主持祭典,在祭坛上为共祭或主祭的神职人员。祭司在早期社会中已经出现(如巫覡宗敎)。根据不同的信仰,祭司被认为具有程度不同的神圣性。在羅馬天主教中祭司(司铎)除了要主持彌撒及婚禮外,為垂危者禱告、告解甚至驅魔也是祭司的職務,或协助主教管理教务。祭司(司铎)通常也是一个教堂的负责人。.

新!!: 南极洲和祭司 · 查看更多 »

福克兰群岛

福克--兰群岛(Falkland Islands),阿根廷称之为马尔维--纳斯群岛(Islas Malvinas),是一个位于南大西洋巴塔哥尼亚大陆架上的群岛。主岛地处南美洲巴塔哥尼亚南部海岸以东约500公里,南纬52°左右海域。整个群岛包括东福克兰岛、西福克兰岛和776个小岛,总面积12,200平方公里。福克兰群岛是英国海外领土,拥有内部自治权,英国负责其国防和外交事务。群岛首府是斯坦利,位于东福克兰岛。 福克兰群岛的发现及其后欧洲人殖民统治的历史均存在争议。法国、英国、西班牙和阿根廷都曾在岛上设立定居点。英国于1833年重申了其殖民统治,但阿根廷仍宣称拥有岛上主权。1982年,阿根廷对岛上实施军事占领,福克蘭戰爭由此爆发,之后阿根廷战败撤军,英国再次拥有群岛主权。 根据2012年的人口普查结果,除卻服役军人及其家眷,福克兰群岛一共有2,932位居民,其中大部分都是具英国血统的福克兰群岛人。其他种族包括法国人、直布罗陀人和斯堪的纳维亚人。来自英国、南大西洋圣赫勒拿岛和智利的移民已经扭转岛上人口数量下降的趋势。群岛的主要和官方语言都是英语,根据,福克兰群岛人都是合法的英国公民。 群岛坐落在亚寒带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区边界,两个主要岛屿上都拥有海拔高度达到700米的山脉。岛上有大量鸟类种群,但由于有外来物种的竞争,有许多种鸟类已经不再在主岛繁衍。群岛的主要经济活动包括渔业、旅游业和以高品质羊毛出口为重心的绵羊养殖业。由于与阿根廷存在海上争端,由福克兰群岛政府许可的石油勘探仍然存在争议。.

新!!: 南极洲和福克兰群岛 · 查看更多 »

福克蘭戰爭

#重定向 马岛战争.

新!!: 南极洲和福克蘭戰爭 · 查看更多 »

种子植物

子植物是由可產生種子的植物所組成的,有胚植物的一個子類群。它是所有植物中最進化的一個物種。無論在物種數量和地理分布也是最多最廣的。現存的種子植物可以分為五種類群:.

新!!: 南极洲和种子植物 · 查看更多 »

科学 (期刊)

《科学》(Science)是美国科学促进会出版的一份学术期刊,為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期刊之一。 該期刊的主要關注點是出版重要的原創性科學研究和科研綜述,此外《科學》也出版科學相關的新聞、关于科技政策和科学家感兴趣的事务的观点。不像大多數科學期刊專注於某一特定領域,《科學》和它的對手《自然》期刊涵蓋了所有學科。根據期刊引證報告,《科學》在2014年的影響因子為33.611。 雖然《科學》是美國科學促進會的期刊,但發表文章并不需要美国科学促进会的會員資格。《科學》收到世界各地作者的論文。發表文章的競爭極其激烈,因為發表在這樣高引用率期刊上文章可以為作者吸引關注并有助於其職業發展。但是提交給編輯的文章只有不到10%會被接受發表,所有的研究文章在見刊之前皆須同行評審。.

新!!: 南极洲和科学 (期刊) · 查看更多 »

科茨地

科茨地(Coats Land)也译为寇特斯地,位于南极洲威德尔海东南岸,范围从菲尔希纳冰架向东延伸约500公里至毛德皇后地。1904年由苏格兰探险家威廉·斯皮尔斯·布鲁斯在勘测威德尔海时发现,并以探险队的赞助人的名字命名该地区。沿海有英国的哈利湾站和阿根廷的贝尔格拉诺将军站等科学考察站。.

新!!: 南极洲和科茨地 · 查看更多 »

種子蕨門

子蕨(学名:Pteridospermatophyta)是一類已滅絕的古代裸子植物,始見於晚泥盆紀,石炭紀、二疊紀極為興盛,到中生世逐漸衰退,及後於白堊紀滅絕。 種子蕨的種株不大,多數為倚生或攀援的藤本植物,也有一部分呈灌木狀或樹蕨狀,只有少部份是高可達10米的喬木。它們絕大部分有真蕨植物一樣的大型羽狀複葉和具有二歧分叉的主葉柄,但葉的表面角質層較真蕨類厚。 根據種子蕨類的解剖結構,它們既有蕨類植物性狀,又有裸子植物性狀;莖和根有像真蕨一樣的維管束,又有像蘇鐵一樣的形成層、次生木質部和次生韌皮部等。在種子蕨的生殖葉上長有花粉囊和種子,以種子進行繁殖。種子有的長在葉的羽片頂端,有的則生在葉的裂片上。 在種子蕨類植物中,至今僅發現兩例種子中有胚,大多數種子實際上是胚珠。胚珠有離生珠被。研究發現它們還沒有花,但已形成種子,這說明在植物系統發育過程中,種子的出現比花和果實更早;同時在胚珠的花粉室中,只看到有花粉粒,而未發現花粉管,這也是原始的性狀之一。由此可見,種子蕨是介於蕨類植物跟裸子植物之間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植物類型,並成為許多現代裸子植物的起點。.

新!!: 南极洲和種子蕨門 · 查看更多 »

管魷目

管鱿目(學名:Teuthida),又名「枪形目」或「魷目」,是软体动物门头足纲鞘亞綱十腕總目的动物,包括約300多個物種。.

新!!: 南极洲和管魷目 · 查看更多 »

米哈伊尔·拉扎列夫

#重定向 米哈伊尔·彼得罗维奇·拉扎列夫.

新!!: 南极洲和米哈伊尔·拉扎列夫 · 查看更多 »

紫外线

紫外線(Ultraviolet,簡稱為UV),為波長在10nm至400nm之間的電磁波,波長比可見光短,但比X射線長。太陽光中含有部分的紫外線,電弧、水銀燈、黑光燈也會發出紫外線。雖然紫外線不屬於游離輻射但紫外線仍會引發化學反應與使一些物質發出螢光。 而小于200纳米的紫外線輻射會被空氣強烈的吸收,因此稱之為真空紫外線The ozone layer protects humans from this.

新!!: 南极洲和紫外线 · 查看更多 »

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缩写作 NYT)是一家美國日報,由紐約時報公司於1851年9月18日在美國紐約創辦和持續出版。和《华尔街日报》的保守派旗舰报纸地位相对应,《纽约时报》是美国親自由派的第一大报。 它最初被称作《纽约每日时报》(The New-York Daily Times),创始人为亨利·J·雷蒙德和。.

新!!: 南极洲和纽约时报 · 查看更多 »

线虫动物门

線蟲動物門(学名:Nematoda)是動物界中最大的門之一,為假體腔動物,絕大多數體小呈圓柱形,又稱圓蟲(roundworms)。 線蟲的物種很不容易區分,有相關描述的已超過二萬五千種,其中超過一半是寄生性的(包括許多植物及人類在內動物的病原體)。線蟲的物種數估計超過一百萬種 ,只有節肢動物比線蟲更多樣化。线虫的消化系統是有二個開口的管狀消化系統,和刺胞動物門及扁形動物門不同。 线虫幾乎已適應了地球所有的生態系,從海洋(海水)到淡水、土壤、極地到赤道、也包括不同海拔高度的地區。牠們在淡水、海水、陸地上隨處可見,並在極端的環境如南極和海溝都可發現,其個體數量及物種個數會常常超過其他的動物,甚至在高山、沙漠、南極和海溝中都可以生存。在岩石圈每個部份都有线虫的存在 ,甚至是在南非地下900公尺到3600公尺深的金礦坑表面也不例外 。海床上有90%的動物是线虫。線蟲的數量眾多,常常每立方公尺就有上百萬個線蟲,佔地球所有動物的80%,線蟲生命週期的多様性,在各種營養條件下都有存在,也使得他們在許多生態系統中有重要的影響。有些線蟲會有隱生的特性。 線蟲原先在1919年被命名為Nemata。後來,牠們被降級為囊蠕蟲中的一綱,最後才被重新分類至線蟲動物門。.

新!!: 南极洲和线虫动物门 · 查看更多 »

维多利亚地

维多利亚地(Victoria Land)是南极洲上的一个地区,位于罗斯海以东,威尔克斯地以西。该地于1841年由詹姆斯·克拉克·罗斯发现,并以维多利亚女王命名此地。该地早期的探险者有道格拉斯·梅森和詹姆斯·克拉克·罗斯。.

新!!: 南极洲和维多利亚地 · 查看更多 »

绿色和平

绿色和平组织是一个在超过40个国家设有分部的非政府环保组织,总部设立在荷兰阿姆斯特丹。 1971年由美国与加拿大裔环保主义者成立,组织的宗旨为“保护地球孕育全部多样性生物的能力”,他们的活动聚焦于气候变化、森林采伐、过度捕捞、商业捕鲸、基因工程以及反核议题。该组织采用直接行动、游说、研究以及达成目的。该组织不接受国家、企业、政治党派的捐助,只依赖于个人与独立基金的捐款。 (pdf)该组织在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拥有一般咨询地位,并且是的创始者之一 ,后者是一个旨在推进其他非政府组织透明化与承担责任的非政府组织。 绿色和平组织以其直接行动闻名,并且被认为是当今最经常在大众视野中出现的环保组织。BNET.com CBC 该组织将环境议题引入公众的视野,在个人层次和公共层次都造成了一定影响。 Telegraph, 4 August 2009 然而,绿色和平组织也是争议的来源。其动机和行为(尤其是后来的一些违反法律的行为)遭受了许多批评,其中包括一封来自百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公开信,呼吁绿色和平组织停止其反对转基因的活动。一些绿色和平组织的活动家因其直接行动而遭受诉讼,例如因破坏转基因小麦试验田, Karl Haro von Mogel, Biology Fortified, 24 June 2013.

新!!: 南极洲和绿色和平 · 查看更多 »

细菌

細菌(学名:Bacteria)是生物的主要類群之一,屬於細菌域。也是所有生物中數量最多的一類,據估計,其總數約有5×1030個。細菌的個體非常小,目前已知最小的細菌只有0.2微米長,因此大多--能在顯微鏡下看到它們;而世界上最大的細菌可以用肉眼直接看見,有0.2-0.6毫米大,是一種叫納米比亞嗜硫珠菌的細菌。細菌一般是單細胞,細胞結構簡單,缺乏細胞核以及膜狀胞器,例如粒線體和葉綠體。基於這些特徵,細菌屬於原核生物。原核生物中還有另一類生物稱做古細菌,是科學家依據演化關係而另闢的類別。為了區別,本類生物也被稱做真細菌(Eubacteria)。古細菌與真細菌在生活環境、營養方式以及遺傳上有所不同。細菌的形狀相當多樣,主要有球狀、桿狀,以及螺旋狀。 細菌廣泛分佈於土壤和水中,或著與其他生物共生。人體身上也帶有相當多的細菌。據估計,人體內及表皮上的細菌細胞總數約是人體細胞總數的十倍。此外,也有部分種類分布在極端的環境中,例如溫泉,甚至是放射性廢棄物中,它們被歸類為嗜極生物,其中最著名的種類之一是海棲熱袍菌,科學家是在意大利的一座海底火山中發現這種細菌的。甚至在太空梭上也能生長。然而,細菌種類是如此多,科學家研究過並命名的種類只佔其中的小部份。細菌域下所有門中,只有約一半能在實驗室培養的種類。 細菌的營養方式有自养及异养,其中异养的腐生細菌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分解者,使碳循環能順利進行。部分細菌會進行固氮作用,使氮元素得以轉換為生物能利用的形式。細菌也對人類活動有很大的影響。一方面,細菌是許多疾病的病原體,包括肺結核、淋病、炭疽病、梅毒、鼠疫、砂眼等疾病都是由細菌所引發。然而,人類也時常利用細菌,例如乳酪及酸奶和酒釀的製作、部分抗生素的製造、廢水的處理等,都與細菌有關。在生物科技領域中,細菌有也著廣泛的運用。 總的來說,這世界上約有5×1030 隻細菌。其生物量遠大於世界上所有動植物體內細胞數量的總和。細菌還在營養素循環上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像是微生物造成的腐敗作用,就與氮循環相關。而在海底火山和在冷泉中,細菌則是靠硫化氫和甲烷來產生能量。2013年3月17日,研究者在深約11公里的馬里亞納海溝中發現了細菌。其他研究則指出,在美國西北邊離岸2600米的海床下580米深處,仍有許多的微生物根據這些研究人員的說法:「你可以在任何地方找到他們,他們的適應力遠比你想像的還要強,可以在任何地方存活。.

新!!: 南极洲和细菌 · 查看更多 »

缓步动物门

缓步动物门(学名:Tardigrata)是俗称水熊虫的一类小型动物,主要生活在淡水的沉渣、潮湿土壤以及苔藓植物的水膜中,少数种类生活在海水的潮间带。有記錄的大约有750余种,其中许多种是世界性分布的。在喜马拉雅山脉(海拔6000米以上)或深海(海拔4000米以下)都可以找到它們的蹤影。直至今日,人们对缓步动物在动物分类中的位置、形态学、生活方式、组织学以及其隐生性的研究兴趣有增无减。 緩步動物也是第一種已知可以在太空中生存的動物。.

新!!: 南极洲和缓步动物门 · 查看更多 »

罗马化

羅馬化(Romanization或Romanisation),又稱拉丁化(Latinization,Latinisation),是語言學中將不是拉丁字母(又稱羅馬字母)形式的文字系统,轉換成拉丁字母的过程。主要是将被转换系统裡的非拉丁文字,按照转写系统的规则和转写表,忠实地将字符(也包括字符的附加符号及单音素双字符)对号入座地转写成转换系统裡的拉丁字符。被转换系统与转换系统的字符也可以逆向转写。 羅馬化的方案有很多,包括用以表達書面語的音譯、和用以表達口語的轉錄。後者可以再被分為兩類:音位轉錄,用以記錄音素或者一段說話裡的語義數量。和更嚴格的標音轉錄來記錄說話聲音。而每一個羅馬化方案均有一套獨立的規則,規定了每一個已羅馬化字元的發音。除了拼音文字之外,現今唯一採用語素文字系統的漢字也從近代起出現羅馬化方案,但並未完全取代漢字原有的功能。 類似羅馬化的文字轉寫型式還有「」(又稱「斯拉夫化」),即將一個語言音譯或轉錄成西里爾字母的過程。.

新!!: 南极洲和罗马化 · 查看更多 »

罗斯属地

罗斯属地(英语:Ross Dependency)是一块新西兰在南极洲(以及其它在南冰洋的分散领土)声称拥有的地区。这块领地的范围是从南极点出发的一个扇形,沿着160°东经线至150°经线之间向北延伸,终结在60°南纬线。罗斯属地的名字是来自发现罗斯海的詹姆斯·克拉克·罗斯爵士(James Clark Ross)。 罗斯属地包括部分维多利亚地以及大部分罗斯冰架。如同冰雪覆盖的罗斯福岛一样,罗斯岛、巴勒尼群岛和小斯科特岛也一起构成了属地的領地。.

新!!: 南极洲和罗斯属地 · 查看更多 »

罗斯海

罗斯海(Ross Sea)是南太平洋深入南极洲的大海湾,位于罗斯陆缘冰之北,维多利亚地与玛丽伯德地之间,西经158°-东经170°之间。由詹姆斯·罗斯於1841年发现。罗斯海的西部有罗斯岛和伊里布斯山,东部有罗斯福岛。 面积约96万平方公里,一般水深500-700米,表面水温-2-0℃;盛行东南风,沿岸流自东向西;全年覆盖有冰层,多冰山。.

新!!: 南极洲和罗斯海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新!!: 南极洲和美國 · 查看更多 »

美國海軍

美國海軍(United States Navy,縮寫:USN或U.S. Navy),是美利坚合众国軍隊的一个軍種,負責管理所有与海軍有关的事务。其职责为:“配备、训练和武装一支有能力赢得战争、阻止入侵和保证海域自由的海军战斗部队。”美国海军除了目前有近500,000现役和预备役海軍军人、278艘现役大小军舰之外,海軍旗下甚至還有美國空軍以外的另一支空中部隊,多數為舰載飞机,數量達逾4,000架.

新!!: 南极洲和美國海軍 · 查看更多 »

美军

美利坚合众国軍(United States Armed Forces),一般簡稱美軍,是美国的聯邦武裝部隊,为世界整體实力最強的军队,其規模和裝備均位於世界前列。美军分为五大军种,即美国陆军、美国海军、美国空军,美国海军陆战队和美国海岸警卫队。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核武器库,同時是世界唯一在实战中使用过核武器的国家(二战时曾於日本广岛及长崎實戰應用)。美国在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区部署海外駐軍,總計超過23萬人。目前,美国是世界上军费最多的国家,共7193亿(2012年),約佔全世界军费開銷总计的47%,其綜合軍事實力世界第一。.

新!!: 南极洲和美军 · 查看更多 »

美国

美利堅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簡稱为 United States、America、The States,縮寫为 U.S.A.、U.S.),通稱美國,是由其下轄50个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五个自治领土及外岛共同組成的聯邦共和国。美國本土48州和联邦特区位於北美洲中部,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面是加拿大,南部和墨西哥及墨西哥灣接壤,本土位於溫帶、副熱帶地區。阿拉斯加州位於北美大陸西北方,東部為加拿大,西隔白令海峽和俄羅斯相望;夏威夷州則是太平洋中部的群島。美國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還擁有多處境外領土和島嶼地區。此外,美國还在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着374個海外軍事基地。 美国拥有982萬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依陆地面積定義为第四大国);同时拥有接近超过3.3億人口,為世界第三人口大国。因为有着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移民,它是世界上民族和文化最多元的國家之一Adams, J.Q.; Strother-Adams, Pearlie (2001).

新!!: 南极洲和美国 · 查看更多 »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縮寫为NASA)是美国联邦政府的一个独立机构,负责制定、实施美国的民用太空计划、與开展航空科學暨太空科學的研究。1958年7月29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签署了《美国公共法案85-568》,创立了國家NASA航空和太空管理局,取代了其前身美國國家航空諮詢委員會(NACA)。於1958年10月開始運作。自此,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負責了美國的太空探索,例如登月的阿波羅計劃,太空實驗室,以及隨後的航天飞机。自2006年2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愿景是“開拓未來的太空探索,科學發現及航空研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使命是“理解并保护我们依賴生存的行星;探索宇宙,找到地球外的生命;启示我们的下一代去探索宇宙”。在太空计划之外,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还进行长期的民用以及军用航空航天研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被广泛认为是世界范围内太空机构中執牛耳者。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透過地球觀測系統提升對地球的了解,透過太陽科學研究計劃精進太陽科學。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注重於利用先進的機械任務探索太陽系中的的所有天體並利用天文觀測台及相關計劃研究天體物理學中的主題,例如大爆炸理論。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與許多美國國內及國際的組織分享其研究數據。.

新!!: 南极洲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 查看更多 »

羅斯島

羅斯島(Ross Island)是南極洲的島嶼,由4個火山組成,位於維多利亞地對開的羅斯海,面積2,460平方公里,只有少許土地沒有被冰雪覆蓋,島上最高點埃里伯斯火山海拔高度3,794米,是全世界島嶼最高點中排名6。.

新!!: 南极洲和羅斯島 · 查看更多 »

羅斯冰架

羅斯冰架(Ross Ice Shelf)是世界上最大的冰架,位於南極洲的愛德華七世半島和羅斯島之間,東西長約800公里,南北最宽約為970公里,冰架靠海邊緣高60米,接近陸地的邊緣,最厚有750米,冰架面積約52萬平方公里,差不多等於一個法國那麼大,四周冰壁陡峭。 理查·伯德(Richard Byrd)的著名冒險日誌《獨自一人》(Alone)的背景環境,就是羅斯冰棚。.

新!!: 南极洲和羅斯冰架 · 查看更多 »

真菌

真菌即真菌界(学名:Fungi)生物的通称,又稱菌物界,是真核生物中的一大類群,包含酵母、黴菌之類的微生物,及最為人熟知的菇類。真菌自成一界,與植物、動物和原生生物相區別。真菌和其他三種生物最大不同之處在於,真菌的細胞有含幾丁質為主要成分的細胞壁,而植物的細胞壁主要是由纖維素組成。卵菌和黏菌、水黴菌等在構造上和真菌相似,但都不屬於真菌,而是屬於原生生物。研究真菌的學科稱為真菌學,通常被視為植物學的一個分支。但事實顯示,真菌和動物之間的關係要比和植物之間更加親近。 雖然真菌遍及全世界,但大部分的真菌不顯眼,因為它們體積小,而且它們會生活在土壤內、腐質上、以及與植物、動物或其他真菌共生。部分菇類及黴菌可能會在結成孢子時變得較顯眼。真菌在有機物質的分解中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對養分的循環及交換有著基礎的作用。真菌從很久以前便被當做直接的食物來源(如菇類及松露)、麵包的膨鬆劑及發酵各種食品(如葡萄酒、啤酒及醬油)。1940年代後,真菌亦被用來製造抗生素,而現在,許多的酵素是由真菌所製造的,並運用在工業上。真菌亦被當做生物農藥,用來抑制雜草、植物疾病及害蟲。真菌中的許多物種會產生有的物質,稱為(如生物鹼和聚酮),對包括人類在內的動物有毒。一些物種的孢子含有精神藥物的成份,被用在娛樂及古代的宗教儀式上。真菌可以分解人造的物質及建物,並使人類及其他動物致病。因真菌病(如)或食物腐敗引起的作物損失會對人類的食物供給和區域經濟產生很大的影響。 真菌各門的物種之間不論是在生態、生物生命周期、及形態(從單細胞水生的壺菌到巨大的菇類)都有很巨大的差別。人類對真菌各門真正的生物多樣性了解得很少,預估約有150萬-500萬個物種,其中被正式分類的則只有約5%。自從18、19世紀,卡爾·林奈、克里斯蒂安·亨德里克·珀森及伊利阿斯·馬格努斯·弗里斯等人在分類學上有了開創性的研究成果之後,真菌便已依其形態(如孢子顏色或微觀構造等特徵)或依生理學給予分類。在分子遺傳學上的進展開啟了將DNA測序加入分類學的道路,這有時會挑戰傳統依形態及其他特徵分類的類群。最近十幾年來在系统发生学上的研究已幫助真菌界重新分類,共分為一個亞界、七個門、及十個亞門。.

新!!: 南极洲和真菌 · 查看更多 »

真蕨

真蕨亚门(Filicophytina)在生物分类学上是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中的的一个亚门。分为3个纲。 *.

新!!: 南极洲和真蕨 · 查看更多 »

,又稱碳氫化合物(hydrocarbon),是有機化合物的一種,只由碳和氫組成。烴類包括了烷烴、烯烴、炔烴、環烴及芳烴,是許多其他有機化合物的基體。.

新!!: 南极洲和烃 · 查看更多 »

爱德华多·弗雷·蒙塔尔瓦总统基地

爱德华多·弗雷·蒙塔尔瓦总统基地(Base Presidente Eduardo Frei Montalva),是智利开设的南极科学考察站,位于乔治王岛,1969年建。除建有飞机场外,还建有住宅、医院、学校、银行、小超市等。夏季人口为150人,冬季约80人左右。基地建于南极洲北部,接近海平面。七月的平均温度为-6.3℃,一月是4.1℃;年平均气温为-2.4℃。平均降水量在3月达到最大值,62.5毫米。七月平均降水量最小,仅18毫米。.

新!!: 南极洲和爱德华多·弗雷·蒙塔尔瓦总统基地 · 查看更多 »

爱德华国王角

爱德华国王角是南極洲的半島,位於南喬治亞島東北岸的昆伯蘭東灣,瑞典探險家奧托·努登舍爾德率領的探險隊踏足該地區,以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命名。.

新!!: 南极洲和爱德华国王角 · 查看更多 »

爱德华王子群岛

爱德华王子群岛(Prince Edward Islands)是兩個隸屬於南非的印度洋小岛所组成之群島,靠近南极洲。.

新!!: 南极洲和爱德华王子群岛 · 查看更多 »

生物学

生物学研究各種生命(上图) 大肠杆菌、瞪羚、(下图)大角金龟甲虫 、蕨類植物 生物學(βιολογία;biologia;德語、法語:biologie;biology)或稱生物科學(biological sciences)、生命科學(life sciences),是自然科學的一大門類,由經驗主義出發,廣泛研究生命的所有方面,包括生命起源、演化、分佈、構造、發育、功能、行為、與環境的互動關系,以及生物分類學等。現代生物學是一個龐大而兼收並蓄的領域,由許多分支和分支學科組成。然而,盡管生物學的範圍很廣,在它裡面有某些一般和統一概念支配一切的學習和研究,把它整合成單一的,和連貫的領域。在總體上,生物以細胞作為生命的基本單位,基因作為遺傳的基本單元,和進化是推動新物種的合成和創建的引擎。今天人們還了解,所有生物體的生存以消耗和轉換能量,調節體內環境以維持穩定的和重要的生命條件。 生物學分支學科被研究生物體的規模所定義,和研究它們使用的方法所定義:生物化學考察生命的基本化學;分子生物學研究生物分子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植物學研究植物的生物學;細胞生物學檢查所有生命的基本組成單位,細胞;生理學檢查組織,器官,和生物體的器官系統的物理和化學的功能;進化生物學考察了生命的多樣性的產生過程;和生態學考察生物在其環境如何相互作用。最終能夠達到治療診斷遺傳病、提高農作物產量、改善人類生活、保護環境等目的。.

新!!: 南极洲和生物学 · 查看更多 »

生物地理分布区

世界生物地理分區是指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而在現代生態條件下存在的許多生物類型的總體,是在歷史因素和生態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動植物的種或其他分類類群,最初是從一個地點發生的,然後由發生地點逐漸向四周擴展分佈。由於陸地本身的地理特徵阻隔,導致各種動植物在地球表面的分佈並不平均,相互相對隔離的不同大陸之間,野生動植物的組成結構也有著巨大的差異。 1857年,鳥類學家斯克萊特根據各地鳥類的差別,將全球分為六大鳥區,這就是目前世界生物地理分區的前身。1876年,英國著名博物學家演化論泰斗華萊士和達爾文都肯定了六大區劃分的正確性,並提出了一些修改,形成六大動植物地理分區。 由於這六大動植物地理分區是在鳥類學研究的基礎上形成的,因此對於其他動植物類群而言略有出入,但形成這種地理分區的基礎是地球表面陸地分佈的物理阻隔,所以對其他動植物類群、特別是陸生脊椎動物而言也適用,只是這些不同類群的脊椎動物的分佈狀態會略有些各自的特色。例如東洋界和澳新界的哺乳動物區別甚大,鳥類的區別雖大但尚有一定的共有類型,而在論及昆蟲的分佈的時候則常將二者合併為印澳界。 目前,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將陸地及淡水劃分為以下八個生物地理分布區: 另外,古北界及新北界有時亦合稱作全北界。.

新!!: 南极洲和生物地理分布区 · 查看更多 »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Ecosystem)是指在一个特定环境内,相互作用的所有生物和此一环境的統稱。此特定環境裡的非生物因子(例如空氣、水及土壤等)與其間的生物之间具交互作用”Biology Concepts & Connections Sixth Edition”, Campbell, Neil A. (2009), page 2, 3 and G-9.

新!!: 南极洲和生态系统 · 查看更多 »

(Coal)是一种可燃的黑色或棕黑色沉积岩,这样的沉积岩通常是发生在被称为煤床或煤层的岩石地层中或矿脉中。因为后来暴露于升高的温度和压力下,较硬的形式的煤可以被认为是变质岩,例如无烟煤。煤主要是由碳构成,连同由不同数量的其它元素构成,主要是氢,硫,氧和氮。 在历史上,煤被用作能源资源,主要是燃烧用于生产电力和/或热,并且也可用于工业用途,例如精炼金属,或生产化肥和许多化工产品。作为一种化石燃料,煤的形成是古代植物在腐敗分解之前就被埋在地底,转化成泥炭,然后转化成褐煤,然后为次烟煤,之后烟煤,最后是无烟煤。煤產生之碳氫化合物经过地壳运动空气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下作用,产生的碳化化石矿物,亦即,煤炭就是植物化石。这涉及了很长时期的生物和地质过程。.

新!!: 南极洲和煤 · 查看更多 »

物理学

物理學(希臘文Φύσις,自然)是研究物質、能量的本質與性質,以及它們彼此之間交互作用的自然科學。由於物質與能量是所有科學研究的必須涉及的基本要素,所以物理學是自然科學中最基礎的學科之一。物理學是一種實驗科學,物理學者從觀測與分析大自然的各種基於物質與能量的現象來找出其中的模式。這些模式(假說)稱為「物理理論」,經得起實驗檢驗的常用物理理論稱為物理定律,直到有一天被證明是有錯誤為止(具可否證性)。物理學是由這些定律精緻地建構而成。物理學是自然科學中最基礎的學科之一。化學、生物學、考古學等等科學學術領域的理論都是建構於這些物理定律。 物理學是最古老的學術之一。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等原本都歸屬於自然哲學的範疇,直到十七世紀至十九世紀期間,才漸漸地從自然哲學中分別成長為獨立的學術領域。物理學與其它很多跨領域研究有相當的交集,如量子化學、生物物理學等等。物理學的疆界並不是固定不變的,物理學裡的創始突破時常可以用來解釋這些跨領域研究的基礎機制,有時還會開啟嶄新的跨領域研究。 通過創建新理論與發展新科技,物理學對於人類文明有極為顯著的貢獻。例如,由於電磁學的快速發展,電燈、電動機、家用電器等新產品纷纷涌现,人類社會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大幅提升。由於核子物理學日趨成熟,核能發電已不再是藍圖構想,但其所引致的安全問題也使人們意識到地球環境、生態與人類的脆弱渺小。.

新!!: 南极洲和物理学 · 查看更多 »

白垩纪

白纪(Cretaceous)是地质年代中中生代的最后一个纪,長達8000萬年,是顯生宙的最長一個階段。白垩纪因欧洲西部该年代的地层主要为白垩沉积而得名。白垩纪位于侏罗纪和古近纪之间,約1亿4550萬年(誤差值為400萬年)前至6550萬年前(誤差值為30萬年)。發生在白堊紀末的滅絕事件,是中生代與新生代的分界。 白堊紀的氣候相當暖和,海平面的變化大。陸地生存著恐龍,海洋生存著海生爬行動物、菊石、以及厚殼蛤。新的哺乳類、鳥類出現,開花植物也首次出現。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是地質年代中最嚴重的大規模滅絕事件之一,包含非鳥類恐龍在內的大部分物種滅亡。 白堊紀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叫“白堊系”,縮寫記為K,是德文的白堊紀(Kreidezeit)縮寫。 白堊紀時期的大氣層氧氣含量是現今的150%,二氧化碳含量是工業時代前的6倍,氣溫則是高於今日約攝氏4°C。.

新!!: 南极洲和白垩纪 · 查看更多 »

白内障

白内障(cataract)是因為眼睛水晶體混濁而造成視力缺損的疾病,可能進犯單眼或雙眼。症狀包含彩度降低、視線模糊、光源產生光暈、無法適應亮光,以及黑暗環境下視覺障礙。白內障可能導致駕駛困難、閱讀障礙,以及識人能力減低。視覺減退也會導致和憂鬱的風險。該病為全球半數眼盲及33%視力受損病例的原因。 白內障最常見的原因為老化,其他原因則包含創傷、輻射線暴露、、眼睛手術後的併發症,或是其他原因。風險因子包含糖尿病、吸菸、陽光暴露過久,以及酒精。造成白內障的原因為,沉積在水晶體的蛋白質團塊或黃棕色色素導致水晶體的透明度減低,進而使视网膜能感測到的光線下降。診斷方式為視力測試。 預防方法包含配戴太陽眼鏡及禁菸。症狀初期可能可以藉由配戴眼鏡改善。若效果不佳,唯一有效的療法為白内障手术,移除混濁的水晶體並換上人工水晶體,不過只有白内障影響到日常生活時才需要進行手術,一般而言,手術會提升生活品質。白內障手術在許多國家仍無法實施,尤其是女性、鄉村居民,以及文盲等患者,特別少進行手術。 約全球約2000萬人因白內障而眼盲,該病占美國盲眼人口病因的5%,在非洲及南美則接近六成。在發展中國家,兒童因白內障導致眼盲的發生率約為每十萬人中10-40人,已開發國家則為每十萬人1-4人。白內障的比例會隨年齡提高,在美國80歲以上的老人有半數以上罹患此病。.

新!!: 南极洲和白内障 · 查看更多 »

百萬分率

萬分率(parts per million,缩写作ppm),定義為百萬分之一,1ppm即是一百萬分之一。.

新!!: 南极洲和百萬分率 · 查看更多 »

芬布爾冰架

芬布爾冰架(Fimbul Ice Shelf,Fimbul直譯為巨型冰)是南極洲的冰架,位於毛德皇后地沿岸,長200公里、寬100公里,面積41,000平方公里,由尤圖爾斯特勞門冰川注入,是南極洲第六大冰架,該冰架在1938至1939年被德國探險隊發現。.

新!!: 南极洲和芬布爾冰架 · 查看更多 »

隕石

隕石是小塊的固體碎片,它的來源是小行星或彗星,起源於外太空,對地球的表面及生物都有影響。在它撞擊到地表之前稱為流星。隕石的大小範圍從小型到極大不等。當流星體進入地球大氣層,由于摩擦、壓力以及大氣中氣體的化學作用,導致其温度升高并发光,因此形成了流星,包括火球,也稱為射星或墬星。火流星既是與地球碰撞的外星天體,也是異常明亮的流星,而像火球這樣的流星無論如何最終都會影響地球的表面。 更通俗的說法,在地球表面的任何一顆隕石都是來自外太空的一個天然物體。月球和火星上也有發現隕石。 被觀察到穿越大氣層或撞擊地球隕石稱為墬落隕石,其它的隕石都稱為發現隕石。截至2010年2月,只有大約1,086顆的墬落隕石的標本被收藏 ,但卻有38,660顆被確認的發現隕石.

新!!: 南极洲和隕石 · 查看更多 »

韋德爾氏海豹

韋德爾氏海豹(拉丁文學名:Leptonychotes weddellii),又名威德爾海豹、威氏海豹或威德爾氏海豹,是海豹科下韋德爾氏海豹屬的唯一種動物,由一位英國的南極的航海探險家詹姆士·威德爾(James Weddell)所命名。這種海豹主要分布於南極周圍、南極洲沿岸附近海域,据估计目前大约有80万头。體長約3公尺,雌性體形大於雄性,以魚類、頭足類等海洋中的生物為食。 相對於一般的海豹,由於韋德爾氏海豹較為溫馴,而且牙齒沒有食蟹海豹尖銳,這使捕食牠們的鯨類更為喜愛捕食。.

新!!: 南极洲和韋德爾氏海豹 · 查看更多 »

-- 蟎(mite, 音--)是一種8足生物,是蜘蛛的近親。螨的體形極小,必須借助顯微鏡觀察。 蟎又可分為塵蟎(dust mite)與農業蟎,其中農業蟎又有葉蟎(spider mite)、擬葉蟎(false spider mite)、銹蟎(rust mite)及粉蟎(acarid mite)等。塵蟎靠人類的皮屑為食物即可生存,例如:毛囊螨。另外,亦有一種乾酪蟎,以乾酪為食。.

新!!: 南极洲和螨 · 查看更多 »

過度捕魚

過度捕魚,又稱過度捕漁、過度捕撈、過漁,指捕魚產業將魚類資源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以下。其可以發生在大小在魚塘到大洋之間的任何水域。 過度捕魚最終可能導致資源耗損,從而造成漁業補貼加劇、生物生長速度降低和嚴重的生物密度下降。特別是對鯊魚的過度捕撈已經擾亂整個海洋生態系統。 魚群自然恢復的速度取決於該生態系統的條件是否適合魚類生長。突然地改變某區域的物種組成可能導致能量平衡變化從而造成其他物種取代原有物種(生態系統變遷)。例如,倘若將所有鱒魚取走,鯉魚將會取代鱒魚的位置,這時再想恢復鱒魚的種群幾乎是不可能的。 據估計,2013年有31.4%的水產種群遭到過度捕撈。.

新!!: 南极洲和過度捕魚 · 查看更多 »

遥感

遙感(),廣義是指用间接的手段来获取目标状态信息的方法。但一般多指從人造衛星或飛機對地面觀測,通过电磁波(包括光波)的传播与接收,感知目标的某些特性并加以进行分析的技術。 根据遥感平台分类,遥感可分为机载()遥感和星载()遥感,其中机载遥感是飞机携带传感器(CCD相机或非數碼相機等)对地面的观测,星载遥感是指传感器被放置在大气层外的卫星上。 根据传感器感知電磁波波长的不同,遥感又可分为可见光—近红外()遥感、红外遥感及微波遥感等;根据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的来源,遥感可分为主动式(信号由感应器发出)和被动式(信号由目标物体发出或反射太阳光波)。 遙感的最大优点是能於短時間內取得大范围的數據,讯息可以图像与非图像方式表现出来,以及代替人類前往難以抵達或危險的地方觀測。遥感技术主要用于航海、农业、气象、资源、环境、行星科學等等各领域。.

新!!: 南极洲和遥感 · 查看更多 »

聖地牙哥加利福尼亞大學

聖地牙哥加利福尼亞大學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常用縮寫「UCSD」或「UC San Diego」),簡稱「聖地牙哥加州大學」或「聖地牙哥加大」,民間多譯作「加利福尼亚大学聖地牙哥分校」,是美國一所著名公立學府,成立於1960年,為美國大學(Tier I),隸屬加州大學行政系統。該校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南部城市聖迭戈以北城鎮拉霍亞,擁有一個所有加州大學中最大,佔地866公頃的校園。 聖地牙哥加大雖然建校只有短短的五十多年,但是已經成為美國頂尖以研究科學為主,且學術聲望非常高的研究性公立大學。此間學校亦被譽為「公立常春藤」之一,同時也是美國重要的學術聯盟美國大學協會的成員。.

新!!: 南极洲和聖地牙哥加利福尼亞大學 · 查看更多 »

荒漠

荒漠(Desert)是降水量非常少、地球表面生物存在和活动稀少的地區或自然景觀。大部分荒漠的年平均降水量少于。通常的定义将真正的荒漠定义为年平均降水量少于的地区,半干旱气候或称草原气候定义为年平均降水量介于到的地区。 荒漠还可以被定义为是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地域。柯本氣候分類系統中,沙漠被歸類於熱帶沙漠(BWh)或溫帶沙漠(BWk)型氣候。在桑思韦特气候分类系统中,荒漠则被归为干旱高温气候。.

新!!: 南极洲和荒漠 · 查看更多 »

菊石

菊石是一群已經滅絕的海洋生物總稱,隸屬於菊石亞綱(學名:Ammonoidea)。牠們約在志留紀晚期至泥盆紀初期第一次出現在地球上,最後與恐龍、箭石等生物一起於白堊紀晚期滅絕。由於菊石的演化速度很快,分布也很廣,非常適合作為標準化石,地質學家可以使用牠們來確定含有菊石化石的地層的年代。菊石亞綱與現存的頭足綱關係最接近的可能是蛸亞綱,如章魚、烏賊和魷魚等,而不是與其外觀相似的鸚鵡螺亞綱鸚鵡螺目。.

新!!: 南极洲和菊石 · 查看更多 »

萬塔湖

萬塔湖是南極洲的湖泊,位於維多利亞地,長8公里、寬2公里,面積5.2平方公里,平均水深30.8米,最大水深75米,蓄水量1.6億立方米,湖水來自奧尼克斯河。.

新!!: 南极洲和萬塔湖 · 查看更多 »

非洲

阿非利加洲(Africa),簡稱非洲,位于地球东半球西部,欧洲之南,亚洲以西,地跨赤道南北,面積為30,221,532平方公里,佔全球總陸地面積的20.4%,Sayre, April Pulley.

新!!: 南极洲和非洲 · 查看更多 »

蝨毛目

蝨毛目(學名:Phthiraptera)是原蝨目和食毛目的合稱,通稱虱或虱子(louse)。全世界約有3,000種。虱寄生于人体、其他哺乳动物(除了单孔目和蝙蝠外)和鳥類的身上。以人类为宿主的虱有三种:人头虱、人体虱和阴虱(又称耻阴虱)。其中,人头虱和人体虱属于人虱科(Pediculus humanus),阴虱属于阴虱科(Pthirus pubis)。 虱体型较小,无翅,身体扁平,寄生于毛发处,有善于勾住毛发的足(攫握器)。虱为渐变态发育,终生寄生于宿主体表,以宿主血液、毛发、皮屑等为食。寄生于人体的虱主要以宿主血液为食,其若虫每日吸血1次,成虫每日吸血数次。.

新!!: 南极洲和蝨毛目 · 查看更多 »

預製組件

製組件(Modular and prefabricated buildings),又名預製件,是現在流行的製造業的生產流程,一件商業製成品,並非由一地一工廠由頭到尾完全生產出品。預製組件是利用全球化的優勢,由世界各地入口預製組件,再加工裝配而成品。.

新!!: 南极洲和預製組件 · 查看更多 »

行星

行星(planet;planeta),通常指自身不發光,環繞著恆星的天體。其公轉方向常與所繞恆星的自轉方向相同(由西向東)。一般來說行星需具有一定質量,行星的質量要足夠的大(相對於月球)且近似於圓球狀,自身不能像恆星那樣發生核聚變反應。2007年5月,麻省理工學院一組空间科學研究隊發現了已知最熱的行星(2040攝氏度)。 隨著一些具有冥王星大小的天體被發現,「行星」一詞的科學定義似乎更形迫切。歷史上行星名字來自於它們的位置(与恒星的相对位置)在天空中不固定,就好像它們在星空中行走一般。太陽系内肉眼可見的5顆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早在史前就已經被人類發現了。16世紀後日心说取代了地心说,人類瞭解到地球本身也是一顆行星。望遠鏡被發明和萬有引力被發現後,人類又發現了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2006年后被排除出行星行列,2008年被重分類為类冥天体,属于矮行星的一种)還有為數不少的小行星。20世紀末人類在太陽系外的恆星系統中也發現了行星,截至2013年7月12日,人類已發現2000多顆太陽系外的行星。.

新!!: 南极洲和行星 · 查看更多 »

页岩

页岩是一种沉积岩,成分复杂,但都具有薄页状或薄片层状的节理,主要是由黏土沉积经压力和温度形成的岩石,但其中混杂有石英、雲母、长石的碎屑以及其他化学物质,根据其混入物的成分,可分为:.

新!!: 南极洲和页岩 · 查看更多 »

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又名開花植物或有花植物,生物學分類稱被--子植--物門,是有胚植物中為數最多且最為人所知的一種,是植物界最多樣化的種類,约有304000種。同時開花植物是現時地球上演化最先進及優勢的植物種類。開花植物和裸子植物一起合稱為種子植物。開花植物可以由一系列的衍徵將其與其他的種子植物相區隔開來。.

新!!: 南极洲和被子植物 · 查看更多 »

食蟹海豹

食蟹海豹(学名:Lobodon carcinophagus),也称锯齿海豹,是分布于南极大陆附近海域的一种海豹。 成年雄性食蟹海豹体长2.16~2.41米;雌性2.03~2.41米,重200~300公斤。嘴脸甚长。颊齿复杂,上、下颌各有5枚颊齿,各齿的主尖头前有1个、后有3个齿冠尖头,适于过滤食物。主要以南极磷虾为食。喜独栖,在冰上行动迅速。 食蟹海豹是食蟹海豹属下唯一的一种,其属名(Lobodon)来自希腊语,意为“锯齿状牙齿”。种名(carcinophagus)意为“食蟹的”,曾错误的认为蟹是其食物。.

新!!: 南极洲和食蟹海豹 · 查看更多 »

西南極冰蓋

西南極冰蓋是南極洲的兩座冰蓋之一,體積是2,540萬立方公里,橫貫南極山脈把該冰蓋與東南極冰蓋分隔,被羅斯冰架和龍尼-菲爾希納冰架包圍.

新!!: 南极洲和西南極冰蓋 · 查看更多 »

西部南极洲

西部南极洲是指南极洲横贯南极山脉靠近太平洋的一侧地区,包括南极半岛,埃尔斯沃斯地,玛丽·伯德地以及威德尔海的龙尼-菲尔希纳冰架和罗斯海的罗斯冰架等地区。大部分位于西半球。.

新!!: 南极洲和西部南极洲 · 查看更多 »

馬修·福林達斯

修·福林達斯(Matthew Flinders,)是當時19世紀初以前,許多航海家與繪製地圖者中最成功者之一。在他略超過20年的專業工作生涯裡,他與另一位上尉威廉·布萊(知名重拍電影叛艦喋血記的史實艦長)共同搭船航行繞澳大利亞,他為澳洲許多新發現地區命名,也遭遇過船難獲救,唯一災難是以間諜罪名遭囚禁,搭乘木造船憑藉羅盤導引航向靠岸,是「探勘未知澳洲」第一位播種者,以他鋼鐵般意志克服達成、驗證與修正數據並予已登載在《》.

新!!: 南极洲和馬修·福林達斯 · 查看更多 »

騰格里山脈

格里山脈(Тангра)是南極洲的山脈,位於南設得蘭群島的利文斯頓島,長30公里、寬8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700米,該山脈以保加爾人的中心神靈騰格里命名。.

新!!: 南极洲和騰格里山脈 · 查看更多 »

詹姆斯·威德尔

詹姆斯·威德爾(James Weddell,),出生於荷蘭奧斯滕德,為英國航海探險家暨捕海豹人。於1823年早春,成為首位航行在南緯74°15'(約在南極圈南方532英里處)南冰洋海域的探險家,後來此部分海域被稱為威德爾海。.

新!!: 南极洲和詹姆斯·威德尔 · 查看更多 »

詹姆斯·庫克

海軍上校詹姆斯·庫克,FRS,RN(Captain James Cook,),人稱庫克船長(Captain Cook),英國皇家海軍軍官、航海家、探險家、製圖師,他曾經三度奉命出海前往太平洋,帶領船員成為首批登陸澳洲東岸和夏威夷群島的歐洲人,也創下首次有歐洲船隻環繞紐西蘭航行的紀錄。 庫克年少時曾於英國商船隊服役,1755年加入皇家海軍後,他參與過七年戰爭,後來又在魁北克圍城戰役期間協助繪製聖勞倫斯河河口大部份地區的地圖,戰後在1760年代為紐芬蘭島製作多張精細的地圖。庫克繪製地圖的才能獲得海軍部和皇家學會的青睞,促成他在1766年獲委任為HMS奮進號司令,首度出海往太平洋探索。 庫克曾經三度出海前往太平洋地區,在數千公里的航程途中深入不少地球上未為西方所知的地帶。透過運用測經儀,他為紐西蘭與夏威夷之間的太平洋島嶼繪製大量地圖,地圖的精確度和規模皆為前人所不能及的。在探索旅途中,庫克也為不少新發現的島嶼和事物命名,大部份經他繪製的島嶼和海岸線地圖,都是首次出現於西方的地圖集和航海圖集內。在歷次的航海旅程中,他展現出集合航海技術、測量和繪圖技術、逆境自強能力和危機領導能力等各方面的才華。 1779年,庫克和他的船員在第三次探索太平洋期間,與夏威夷島上的島民發生打鬥,他在事件中遇害身亡。庫克對航海科學和地理學方面的知識作出貢獻,他對後繼者的影響一直持續至20世紀,不少地方均建有紀念碑和雕像以表揚庫克的成就。不過,他的探索成就同時啟引了西方國家後來對太平洋地區的殖民化,使當地原居民的生活面貌和方式產生巨大轉變,這方面的影響長久以來都是政界和學術界的爭論焦點。.

新!!: 南极洲和詹姆斯·庫克 · 查看更多 »

詹姆斯·克拉克·罗斯

詹姆斯·克拉克·罗斯(James Clark Ross,1800年4月15日–1862年4月3日),英国探险家。他与他的叔叔约翰·罗斯探险北极,后独自去南极探险。.

新!!: 南极洲和詹姆斯·克拉克·罗斯 · 查看更多 »

许癸努斯

乌斯·尤利乌斯·许癸努斯(拉丁语:Gaius Julius Hyginus,约前64年~17年)拉丁作家,他的著作对于现代学者研究古希腊神话具有重要意义。.

新!!: 南极洲和许癸努斯 · 查看更多 »

豹海豹

豹海豹(學名:Hydrurga leptonyx),又稱豹形海豹或豹斑海豹,屬於海豹科,是豹海豹屬的唯一一種。豹海豹在南極地區是僅次於南象海豹的體型第二大的海豹。虎鯨是豹海豹唯一的天敵。豹海豹的平均壽命約為26年。.

新!!: 南极洲和豹海豹 · 查看更多 »

貨幣

貨幣,稱錢財,是人们为提高交易效益,对一种媒介达成的共识。货币形式有贝壳粮食等自然物、金属纸张等加工品、银行卡信用卡等磁条卡、以及移动支付加密货币等APP。货币属性因某种经济体系兴衰而演变,礼物经济的兴起衍生出实物货币;商品经济的兴起衍生出金属货币;金权经济的兴起衍生出金属代用货币和信用货币;共享经济的兴起衍生出超主权货币。货币价值决定于在经济活动中的交易效率,目前,全球还处于金权经济为主的市场体系,信用货币效率最高。Campbell-Kelly, page 21 由于人们在不同经济环境中,能用不同的媒介能达成各种共识,例如,战国时期楚国的泥质金饼,现在美国监狱里的香烟货币,令学术界对货币的定义争论不休。有人提出两种定义方法,归纳法:根据货币的显著特征下定义;实证法:通过实证方法来研究各种金融资产的流动性,进而规定不同层次的货币。商品经济中,货币是主权国家或者同一经济体内衡量物资与服务价值(物价)的指标,也是償還債務的特殊商品。 貨幣还是用作交易媒介、儲藏價值和記帳單位的一種工具T.H. Greco.

新!!: 南极洲和貨幣 · 查看更多 »

鲸湾

湾(Bay of Whales)是南极洲一处已经不复存在的海湾,位于罗斯冰架东北部,罗斯福岛北部。1842年英国探险家詹姆斯·克拉克·罗斯首次到达该地。1908年欧内斯特·沙克尔顿到达该地,因看到大量鲸鱼,遂命名为鲸湾。此后鲸湾曾作为南极探险的重要中心。1911年,海湾超过16公里宽,此后逐年变窄。1987年一块长159公里的冰山从罗斯冰架上脱落,鲸湾完全消失。.

新!!: 南极洲和鲸湾 · 查看更多 »

跳岩企鵝

跳岩企鵝從前是企鵝目企鵝科冠企鵝屬下的一個物種,但近年研究主張將其分為兩個不同的種,包括:.

新!!: 南极洲和跳岩企鵝 · 查看更多 »

鹹水湖

咸水湖,或盐湖、盐水湖,是指以咸水形式积存在地表上的湖泊,一般湖水鹽度大於3.5 %(海水)。由于水少有流出,蒸发量大,因而含盐量高,故名。多數位於內流河的末端。中国境内的咸水湖有青海湖、罗布泊、纳木错等。 按地球膨胀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推断,古地球直径较小,地表几乎由自然的咸冰及少量咸水所包裹,经历冰河时期。随着地球非对称性膨胀,地壳分裂并相互挤压,海底形成,陆地凸显,能接受到更强的阳光,大量冰川融化,咸水流入低凹的海床,同时,云层与雨雪形成,淡水出现,一方面,低熔点咸冰川最终被高熔点的淡水冰川所取代;另一方面,大部分陆地凹处存留咸水,受雨水河流冲洗、稀释,形成淡水湖;以及后期堰塞湖、人工湖等构成了淡水湖。然而,由膨胀而托起的内陆封闭大凹地中的咸水,环境相对封闭,在蒸发与雨雪的平衡中,表现出一定范围的盐浓度变化,但仍然部分保留着历史的本色,它们应当是地球变迁的一大见证。.

新!!: 南极洲和鹹水湖 · 查看更多 »

鹽湖

鹽湖可以指:.

新!!: 南极洲和鹽湖 · 查看更多 »

麥克默多站

麥克默多站(McMurdo Station)是南極洲最大的科學研究中心,可容納1,258名住民,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南極計劃部門運作,位於麥克默多灣羅斯島的南部底處,約紐西蘭南方3,500公里。這是美國最大的南極研究站和他們半個大陸的後勤基地,所有前往和來自阿蒙森-史考特南極站的人員和貨物均先經過麥克默多。.

新!!: 南极洲和麥克默多站 · 查看更多 »

麦克罗伯特森地

麦克罗伯特森地(Mac.)位于东南极洲,北临印度洋,范围从威廉·斯科斯比湾向东延伸至德利角,东部包括了查尔斯王子山脉北部地区。麦克罗伯特森地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联合组成的一支探险队(1929-1931)以赞助人,墨尔本商人及慈善家麦克弗森·罗伯特森的名字命名的。沿海有澳大利亚的莫森站等科学考察站。.

新!!: 南极洲和麦克罗伯特森地 · 查看更多 »

麦克默多干燥谷

麦克默多干燥谷(McMurdo Dry Valleys)为南極洲麦克默多湾西岸维多利亚地的一无雪山谷的统称。这些山谷由冰川后退而形成,约200多万年未有降水,是极度干燥的荒漠地区,是南极大陆唯一没有冰雪覆盖的地方。夏季有些地方会有由于附近冰川融化形成的小溪流。还存在一些盐度极高的永不冰冻的小水塘。.

新!!: 南极洲和麦克默多干燥谷 · 查看更多 »

軍事演習

軍事演習,簡稱軍演,專指軍隊進行大規模的實兵演習。早期的軍事思想家,如孫臏、孫武、吳起等即強調軍事訓練,但軍事演習的意涵則強調真實性。但為了節省軍事開支,軍事演習在20世紀後期開始,大量採用計算機技術,以電腦兵棋取代實際用兵的狀況頗為常見。但大規模的實兵操演仍不可偏廢,如中國與俄羅斯聯合軍演,馬來西亞與美國的聯合軍演,中華民國的漢光演習,美國太平洋艦隊的演習,往往都達到上萬人的規模。.

新!!: 南极洲和軍事演習 · 查看更多 »

軍備控制

軍備控制是指國際上限制武器開發、生產、儲備、擴散和使用的一個術語,其中特別使用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軍備控制通常經過外交手段進行談判與同意後,藉由國際條約和協議而要求參加者必須遵守之。但也有可能是由一個國家或者國家集團透過自身權力,向未表示同意合作的國家強制執行限制之規定。.

新!!: 南极洲和軍備控制 · 查看更多 »

黑邁弗朗特山脈

黑邁弗朗特山脈(Heimefrontfjella)是南極洲的山脈,位於南極大陸東部的毛德皇后地,全長120公里,面積3,900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2,711米,該山脈在1938至1939年被德國探險隊發現。 Category:南極洲山脈.

新!!: 南极洲和黑邁弗朗特山脈 · 查看更多 »

轮形动物门

轮形动物门(學名:Rotifera),又稱輪蟲動物門,是动物界的一个门。是主要生活在淡水中的小型动物,约有1800种左右。轮形动物在假体腔动物中是相当繁盛的一类。 身体短圆,有明亮的壳,两侧对称,身体的后端多数有尾状部;前端有一纤毛盘,具有运动功能;纤毛摆动时状如旋转的轮盘,所以得名;咽内具有咀嚼器,无真体腔。.

新!!: 南极洲和轮形动物门 · 查看更多 »

迪塞普遜島

迪塞普遜島(Deception Island)是南極洲的火山島,位於南極大陸對開海域,屬於南設得蘭群島的一部分,最高點海拔高度576米,最近一次火山噴發在1970年發生。.

新!!: 南极洲和迪塞普遜島 · 查看更多 »

迪穆蘭群島

迪穆蘭群島是南極洲的群島,位於阿黛利地,屬於地質學群島的一部分,法國探險家儒勒·迪蒙·迪維爾率領的探險隊在1840年1月22日踏足該群島。 Category:南極洲群島.

新!!: 南极洲和迪穆蘭群島 · 查看更多 »

近日点

#重定向 近日點和遠日點.

新!!: 南极洲和近日点 · 查看更多 »

近日點和遠日點

各個星體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大致是一個橢圓,它的長直徑和短直徑相差不大,可近似為正圓。太陽就在這個橢圓的一個焦點上,而焦點是不在橢圓中心的,因此星體離太陽的距離,就有時會近一點,有時會遠一點。離太陽最近的時候,這一點位置叫做近日點。離太陽最遠的時候,這一點位置叫做遠日點。 近日點(perihelion)這個字來自希臘字的peri和helios,意思分別是靠近和太陽。遠日點(Aphelion)則源自前置詞apo,意思就是遠離(away、off、apart)(相似的字還有近地點(perigee)和遠地點(apogee)分別是在軌道上離地球最近和最遠的點。)。 在太陽系內所有的行星、彗星和小行星的軌道都是橢圓的(一種非圓形的)(任何只繞行太陽公轉的天體,軌道都是接近橢圓的,這種現象被稱為近日點進動,以阻止軌道成為簡單的封閉曲線,像是橢圓)。因此,它們都會有離太陽最近和最遠的點:近日點和遠日點,合稱為拱點,以軌道離心率測量軌道的扁平度(與理想的圓的差異。)。 近日點是行星、小行星、彗星或任何環繞太陽的天體,在軌道上最接近太陽的點。它與天體在軌道上距離太陽最遠的遠日點相對。 地球大約在每年的一月3日最接近太陽,而在七月4日左右離太陽最遠。不同年份最接近和最遠離的日期參見拱點。 地球在一月最靠近太陽和七月離太陽最遠時的距離相差大約500萬公里(310萬英里)。地球在一月初的近日點時,與太陽的距離大約是1億4710萬公里(9,140萬英里);相對的,在七月初的遠日點,與太陽的距離大約是1億5210萬公里(9,450萬英里)。因為遠日點時距離的增加,在給定的面積上所獲得的太陽輻射能量只有近地點的93.55%。當冬天降臨南半球時,地球位在遠地點,由於距離的增加降低了太陽輻射,加上白天也比較短,因此,在一般情況下,南半球的冬天所獲得的太陽輻射熱,比六個月後在近日點的北半球冬季獲得的熱量要少。 當地球靠近太陽時,在北半球是冬天,而在南半球是夏天,因此地球與太陽的距離並不會影響到季節的改變。相反的,地球的季節變化是因為地球的自轉軸的轉軸傾角是23.4度,沒有垂直於公轉軌道的平面。這使得地球在12月和1月離太陽較近時,北半球是冬季而南半球是夏季。因此冬天落在陽光不是直接照射的北半球,而夏季落在陽光幾乎是直接照射的南半球,而與地球和太陽的距離無關。.

新!!: 南极洲和近日點和遠日點 · 查看更多 »

霍利克山脈

霍利克山脈(Horlick Mountains)是南極洲的山脈,屬於橫貫南極山脈的一部分,面積30,300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3,940米,該山脈在1934年11月22日由美國探險家發現。 Category:南極洲山脈.

新!!: 南极洲和霍利克山脈 · 查看更多 »

阿塞爾海伯格冰川

阿塞爾海伯格冰川(Axel Heiberg Glacier)是南極洲的冰川,全長48公里,發源自南極高原,最終在赫伯特山脈和唐佩德羅克里斯托弗森山之間注入羅斯冰架。 Category:南極洲冰川.

新!!: 南极洲和阿塞爾海伯格冰川 · 查看更多 »

阿德利企鵝

阿德利企鵝(學名:Pygoscelis adeliae)又譯阿黛利企鵝,為南極海岸及其附近島嶼一種常見企鵝。除了,牠們是分佈於最南方之地的海鳥。阿德利企鵝得名于阿黛利地。而阿黛利地又是法國探險家儒勒·迪蒙·迪維爾以自己的妻子阿德利命名。迪維爾于1840年发现了阿德利企鹅。.

新!!: 南极洲和阿德利企鵝 · 查看更多 »

阿德莱德岛

阿德莱德岛(Adelaide Island)是位于南极洲南极半岛附近的一座岛屿,位于别林斯高晋海中,岛形狭长,长112公里,宽32公里,面积1040平方公里。最高点Mount Gaudry,海拔2315米。1832年由一支英国探险队首次发现。岛上大部分被冰雪覆盖,气候寒冷,雨量稀少。.

新!!: 南极洲和阿德莱德岛 · 查看更多 »

阿德默勒爾蒂山脈

阿德默勒爾蒂山脈(Admiralty Mountains)是南極洲的山脈,位於維多利亞地東南部,屬於橫貫南極山脈的一部分,最高點海拔高度4,165米,該山脈在1841年1月被英國探險隊發現。 Category:南極洲山脈.

新!!: 南极洲和阿德默勒爾蒂山脈 · 查看更多 »

阿勒代斯山脈

阿勒代斯山脈(Allardyce Range)是南喬治亞島與南桑威奇群島的山脈,最高點海拔高度2,935米,山體由沉積岩組成,該山脈在1915年以福克蘭群島總督命名。 Category:南佐治亞及南三文治群島地理 Category:山脈.

新!!: 南极洲和阿勒代斯山脈 · 查看更多 »

阿黛利地

阿黛利地(法語:Terre Adélie)是法属南部和南极领地的组成部分之一,但不同于其它组成部分,法国对阿黛利地的主权没有得到国际普遍承认。阿黛利地为南極洲近印度洋的一角,面積432,000平方公里,主要為冰蓋高原。.

新!!: 南极洲和阿黛利地 · 查看更多 »

阿蒙森-史考特南極站

阿蒙森-斯科特南極站(Amundsen-Scott South Pole Station)是美國于1957年在南極點设立的科学考察站。.

新!!: 南极洲和阿蒙森-史考特南極站 · 查看更多 »

阿蒙森南极探险队

挪威探险家罗尔德·阿蒙森率领的探險隊创造了人类最早到达南极点的记录。他和他的四个队友在1911年12月14日抵达南极点,較另一支由罗伯特·斯科特领导的英国採險隊早5個星期抵達。阿蒙森和他的队友安全返回基地,后来得知斯科特和他的四个同伴在回程途中死亡。 阿蒙森最初的计划是征服北极点。在他的构想中,这一计划需要用海冰封冻船只,然后借助洋流使船向极点飘去。从弗里乔夫·南森那里,阿蒙森获得了前進號(Fram)的使用权,紧接着他便大规模地筹措资金。但是,随着美國探險家聲稱在1908年到達北極,羅伯特·皮里也聲稱在1909年到達北極,阿蒙森征服北极点的计划由此中断。阿蒙森改变了他的计划,他开始着手准备征服南极点。因为并不清楚自己征服南极的计划将得到多少来自公众和赞助者的支持,他暂时将此项计划保密。面对他的船员他亦是对计划秘而不宣:1910年六月他出征时,他甚至让船员们相信前进号正借着北极漂流航行。前进号驶离马德拉岛,即停靠的最后一站后,阿蒙森才披露了被他长期隐瞒的秘密——征服南极点。 罗斯冰架是世界上最大的冰架,在冰架一处的鲸湾,阿蒙森建立了此行南极的基地,即“弗雷门海姆”("Framheim")。此后阿蒙森开始了长达数月的准备工作,包括设立了几个补给点。他也曾试探地向南极点进发,但结局几近灾难。准备工作完毕后,阿蒙森的探险队于1911年10月正式向南极点进发。在途中,探险队一行发现了阿塞尔海伯格冰川。该冰川的发现为探险队提供了通往南极高原并最终通向极点的路线。对雪橇和雪橇犬娴熟应用确保了阿蒙森探险队在南极能够迅速行进,相对顺利无阻。此外,阿蒙森南极探险队还取得了其他非凡的成就。探险队勘查了爱德华七世地,对于人类而言尚属首次。探险队在南极亦进行了多次巡航,为研究海洋学提供资料。 尽管因斯科特一行的“伟大的悲剧”,探险队在南极的成就在英国显得黯然失色,阿蒙森一行的成功还是收获了广泛的赞誉。阿蒙森的隐瞒计划遭到了一些人的批评。最近数年,阿蒙森南极探险队的能力与勇气得到了极地史学家的更加充分的认可。为了纪念阿蒙森一行,美国建于南极点的永久科学考察站以他和斯科特的名字共同命名。.

新!!: 南极洲和阿蒙森南极探险队 · 查看更多 »

阿蒙森海

阿蒙森海(Amundsen Sea)是南冰洋的一部分,靠近南极洲边缘的玛丽伯德地。为纪念著名的极地探险家罗尔德·亚孟森,这片海域在1929年以他的名字命名。阿蒙森海东临别林斯高晋海,西面为罗斯海,其大部分被冰雪覆盖,冰层的平均厚度达到3公里。.

新!!: 南极洲和阿蒙森海 · 查看更多 »

阿根廷

阿根廷共和国(República Argentina、),通称阿根廷,是由23个省和布宜诺斯艾利斯自治市组成的联邦共和国,位于南美洲南部,占有南锥体的大部分,北邻玻利维亚与巴拉圭,东北与巴西接壤,东临乌拉圭与南大西洋,西接智利,南濒德雷克海峡。领土面积达2,780,400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八,拉丁美洲第二,西班牙语诸国之首,横跨多个气候带。阿根廷主张对南极洲的一部分、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南乔治亚岛和南桑威奇群岛拥有主权。 與大多數拉美國家相當不同,永久住民数超过4,100万的阿根廷,其種族組成和智利相似,欧洲裔占人口比例超过90%,非洲裔較少,使文化上国家呈現深度欧化,例如首都文化幾乎是歐洲城市文化的延伸。而社會素質、教育文化、市場經濟與法規上的發達,使阿根廷今日在民主和人權上有很大發展,也是南美唯一掌握人造衛星操作技術的國家。长久以来,阿根廷是一个中等强国和拉丁美洲的地域大国,它也是联合国、世行集团、世贸组织、南共市、南美洲国家联盟、拉共体和的创始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和新兴市场国家,阿根廷是20国集团成员和拉美第三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来计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处于中高水平,与智利和乌拉圭同属拉美第一集团,與東南歐相同,人类发展指数处于极高级。收入不平等程度虽高,但低于拉美国家平均水平。 这一地区已知最早的人类活动发生在旧石器时代。西班牙殖民始于1512年。在1810年至1825年的独立战争中,阿根廷以拉普拉塔联合省的国名于1816年发表《》,继承了原西班牙拉普拉塔总督辖区的大部分地区,在之后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战争中,联合省政府继而失去乌拉圭、玻利维亚和秘鲁等地区。其后多年的最终在1861年,布宜诺斯艾利斯邦击败了邦联政府,与当时其它八个省重新统一为阿根廷共和国。至此,大规模的欧洲移民潮架起了阿根廷与欧洲之桥,无与伦比的发展使阿根廷于20世纪早期跻身世界第七富国。然而在1930年代軍事政變以后,政局不稳和周期性经济危机使其陷入衰退。.

新!!: 南极洲和阿根廷 · 查看更多 »

阿根廷军事

阿根廷軍队包括陆军,海军和空军,有70,000名现役军人,比在1983年恢复为民主国家之前少了三分之一,阿根廷总统是武装部队总司令,国防部长则行使日常工作。阿根廷还有两只另外的部队;海岸警卫队(巡逻阿根廷领海)和国家宪兵队(巡逻边境区域);两支部队都直接受内务部领导但和国防部保持联络。入伍的最小年龄为18岁且无强制兵役。.

新!!: 南极洲和阿根廷军事 · 查看更多 »

阿普列尤斯

鲁齐乌斯·阿普列尤斯(Lucius Apuleius,约124年-约189年)是古罗马作家、哲学家。柏柏尔人。出生于北非的官吏家庭。曾在雅典学习柏拉图主义哲学。著有小说《金驴记》(Metamorphoses,一译“变形记”)讽刺罗马帝国的社会生活。.

新!!: 南极洲和阿普列尤斯 · 查看更多 »

蘇聯

#重定向 苏联.

新!!: 南极洲和蘇聯 · 查看更多 »

蘇格蘭

蘇格蘭(英語、低地蘇格蘭語:Scotland,;Alba)是大不列颠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下屬的構成國之一,位於大不列顛島北部,英格蘭之北,被大西洋環繞包圍,東部濱臨北海,西南濱臨北海海峽和愛爾蘭海,由約790多個島嶼組成。以格子花紋、風笛音樂、畜牧業與威士忌而聞名。雖然外交、軍事、金融、總體經濟政策等事務上受英國國會管轄,但蘇格蘭對於內部的立法、行政上,擁有一定程度的自治,在聯合王國内規模僅次於英格蘭。.

新!!: 南极洲和蘇格蘭 · 查看更多 »

赤道

赤道通常指地球表面的点随地球自转产生的轨迹中周长最长的圆周线,长。如果把地球看做一个绝对的球体的话,赤道距离南北两极相等。它把地球分为南北两半球,其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是划分纬度的基线,赤道的纬度为0°。赤道的78.7%被海洋覆盖,余下的21.3%为陆地。除地球外,其他行星及天体也有类似的赤道。.

新!!: 南极洲和赤道 · 查看更多 »

赫伯特山脈

赫伯特山脈(Herbert Range)是南極洲的山脈,屬於毛德王后山脈的一部分,從南極高源延伸至羅斯冰架,處於阿塞爾海伯格冰川和斯特羅姆冰川之間。 Category:南極洲山脈.

新!!: 南极洲和赫伯特山脈 · 查看更多 »

薩爾韋森山脈

薩爾韋森山脈(Salvesen Range)是南喬治亞島與南桑威奇群島的山脈,位於該島南端,最高點海拔高度2,330米,主要由花崗岩組成的山體在1.27億年前形成,該山脈在1951至1952年間被繪畫在地圖。 Category:南乔治亚和南桑威奇群岛 Category:南美洲山脉.

新!!: 南极洲和薩爾韋森山脈 · 查看更多 »

藻類

藻類,又稱作懸浮植物,包括數種不同類以光合作用產生能量的生物,其中有屬於真核細胞的藻類,也有屬於原核細胞的藻類。它們一般被認為是簡單的植物,並且一些藻類與比較高等的植物有關。雖然其他藻類看似從藍綠藻得到光合作用的能力,但是在演化上有獨立的分支。所有藻類缺乏真的根、莖、葉和其他可在高等植物上發現的組織構造。藻類與細菌和原生動物不同之處,是藻類產生能量的方式為光合自營。 藻類涵蓋了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界和植物界。原核生物界中的藻類有生活在無機動物中的原核綠藻。屬於原生生物界中的藻類有裸藻門、甲藻門(或稱渦鞭毛藻)、隱藻門、金黃藻門(包括矽藻等浮游藻)、紅藻門、綠藻門和褐藻門。而生殖構造複雜的輪藻門則屬於植物界。屬於大型藻者一般僅有紅藻門、綠藻門和褐藻門等為大型肉眼可顯而易見之固著性藻類。此類大型藻幾乎99%以上之種類棲息於海水環境中,故大型藻多以海藻稱之。另外,有些肉眼可見的固著性藍綠藻和少數之矽藻嚴格而言應該亦屬於大型藻的範圍。.

新!!: 南极洲和藻類 · 查看更多 »

葛利特維根

#重定向 古利德維肯.

新!!: 南极洲和葛利特維根 · 查看更多 »

钻禧

钻禧(Diamond Jubilee)通常是指个人事件的60周年纪念(如结婚纪念、君主登基纪念)或集体事件的75周年纪念(如大学校庆)。传统上个人的钻禧纪念也是75周年,但自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登基钻禧纪念后改变了这一传统。自1861年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去世后她便基本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从而引发了国民的不安。因此后来决定将她的登基钻禧提前至1897年6月22日60周年时举行,以打消民众的疑虑。而2012年6月2日举行的伊丽莎白二世登基钻禧纪念是英国历史上第二次君主登基钻禧纪念。.

新!!: 南极洲和钻禧 · 查看更多 »

蒙特利尔议定书

《蒙特婁議定書》,全名為《蒙特婁破壞臭氧層物質管制議定書》(Montreal Protocol on Substances that Deplete the Ozone Layer),是聯合國為了避免工業產品中的氟氯碳化物對地球臭氧層繼續造成惡化及損害,承續1985年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的大原則,於1987年9月16日邀請所屬26個會員國在加拿大蒙特婁所簽署的環境保護議定書。該議定書自1989年1月1日起生效。.

新!!: 南极洲和蒙特利尔议定书 · 查看更多 »

邦尼湖 (南極洲)

邦尼湖(Lake Bonney)是南極洲的鹹水湖,位於麥克羅伯特森地泰勒谷中,長7公里、寬0.9公里,面積4.3平方公里,海拔高度57米,平均水深15米,最大水深40米,該湖以倫敦大學學院的地質學教授命名。.

新!!: 南极洲和邦尼湖 (南極洲) · 查看更多 »

铁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Fe,它的原子序数是26,它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6。它是过渡金属的一种。铁是最常用的金属,是地球外核及內核的主要成份,是地殼上豐度第四高的元素和第二高的金屬。鐵常出現在类地行星中,因為鐵是高質量恆星核融合後的產物,鎳-56是放熱核融合反應的最後一個產物,之後會衰變成最常見的鐵同位素。 铁和其他8族元素相同,其氧化態範圍很廣,由−2到+6,但其中+2和+3是最常見的氧化態。在流星体及低氧的環境下,鐵會以单质的形式存在,但是鐵很容易和氧氣和水反應。鐵的表面是有光澤的銀灰色,但在空氣中鐵會反應生成水合的氧化鐵,一般稱為铁锈。許多金屬在氧化後會形成钝化的氧化層,保護內部的金屬不被氧化,但氧化鐵的密度較鐵要低,因此氧化鐵會剝落,無法保護內部的鐵不受腐蝕。.

新!!: 南极洲和铁 · 查看更多 »

蓝鲸

藍鯨(學名:Balaenoptera musculus)是屬於须鲸小目的海洋哺乳動物。藍鯨是地球上現存體型最大的動物,長超過33米,重達200公噸以上。 藍鯨的身軀瘦長,背部青灰色,不過在水中看起來有時顏色會比較淡。目前已知藍鯨至少有三個亞種:生活在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B.

新!!: 南极洲和蓝鲸 · 查看更多 »

-- 铬(Chromium,化學符號:Cr)是一種化學元素,其原子序數為24,在VI B族元素中排行首位。其单质是一種銀色的金屬,質地堅硬,表面帶光澤,具有很高的熔點。它無臭、無味,同時具延展性。1797年法国药剂师和化学家路易-尼古拉·沃克兰首度自鉻鉛礦(4)中分離出鉻,被確認是一種化學元素。.

新!!: 南极洲和铬 · 查看更多 »

银杏目

银杏是一类种子植物,最早出现在晚古生代早二叠世,在侏罗纪和早白垩世最为繁盛,此后逐渐衰落。现在,银杏(Ginkgo biloba)是银杏类植物的唯一成员。.

新!!: 南极洲和银杏目 · 查看更多 »

铜(copper)是化学元素,化学符号Cu(来自cuprum),原子序数29。纯铜是柔软的金属,表面刚切开时为红橙色帶金屬光澤、延展性好、导热性和导电性高,因此在电缆和电气、电子元件是最常用的材料,也可用作建筑材料,以及組成众多種合金。铜合金机械性能优异,电阻率很低,其中最重要的是青铜和黄铜。此外,铜也是耐用的金属,可以多次回收而无损其机械性能。 人类使用铜及其合金已有数千年历史。古罗马时期铜的主要开采地是塞浦路斯,因此最初得名cyprium(意为塞浦路斯的金属),后来变为cuprum,这是copper、cuivre和Kupfer的来源。二价铜盐是常见的铜化合物,常呈蓝色或绿色,是蓝铜矿和绿松石等矿物颜色的来源,历史上曾广泛用作颜料。铜质建筑结构受腐蚀后会产生铜绿(碱式碳酸铜)。装饰艺术主要使用金属铜和含铜的颜料。 铜是所有生物所必需的微量膳食矿物质,因为它是呼吸酶复合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关键组分。软体动物和甲壳亚门动物的血液色素血蓝蛋白中含有铜。鱼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血液中则是含铁的复合物血红蛋白。铜在人体中主要分布于肝脏、肌肉和骨骼中。铜的化合物可用作、杀真菌剂和木材防腐剂。.

新!!: 南极洲和铜 · 查看更多 »

鉑(Platinum),化學元素,俗稱白金,化學符號為Pt,原子序為78。鉑密度高、延展性高、反應性低的灰白色貴金屬,屬於過渡金屬。 鉑同屬於鉑系元素和10族元素。它共有六種自然產生的同位素。鉑是地球地殼中罕見的元素,丰度排在第71名,平均豐度大約為5 μg/kg,地壳百万分之0.001为铂。它一般出現在某些鎳和銅礦石中,位於原生元素礦藏,主要分佈在南非,當地的鉑產量佔全球的80%。鉑年產量只有幾百噸,應用亦十分重要,因此非常貴重,是主要的貴金屬貿易商品。 鉑是非常不活泼的金屬。即便在高溫下,它也有極強的抗腐蝕性,屬於抗腐蝕金屬。在自然中,鉑有時以純金屬狀態出現,不與其他元素結合。鉑自然出現在河流的沖積層中,所以前哥倫布時期的南美原住民最早用鉑制作工藝品。歐洲最早在16世紀就有記載使用鉑;1748年,安東尼奧·烏略亞發表報告,描述此來自哥倫比亞的新金屬,這時科學家才開始研究鉑元素。 鉑的應用包括:催化轉換器、實驗室器材、電觸頭和電極、電阻溫度計、牙科器材及首飾等。由於鉑是重金屬,所以它的鹽會危害健康;但鉑的抗腐蝕性強,所以其毒性比一些其他金屬較低。一些含鉑化合物,特別是順鉑,可用於化學療法以治療某些癌症。.

新!!: 南极洲和铂 · 查看更多 »

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亚门是脊索动物门下的一个亚门。拉丁文学名是Vertebrata,词根是“vertebra”,意为脊椎骨。目前所知最早的脊椎動物是中國雲南省昆明發現的豐嬌昆明魚,距今約五億三千萬年前。 和節肢動物殼長在體外或軟體動物無骨骼不同,脊椎动物亚门的动物的脊椎都包在骨头里面,是脊索动物门中最大和最先进的亚门。这个亚门的成员拥有的肌肉大多数是一对一对的肌肉。神经系统有一部分在脊梁骨中间。循环系统较完善,有心脏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脂肪組織是絕大多數脊椎動物特有的構造,可以使之一段時間不進食,而不會能量耗竭而死。 脊椎动物亚门动物的脊椎是体内骨,有软骨也有硬骨。在动物成长时,这个骨架支持体型。因此脊椎动物可以比无脊动物长得大,而且平均体量也比较大。.

新!!: 南极洲和脊椎动物 · 查看更多 »

臭氧

臭氧(分子式为O3)是氧气(O2)的同素异形体,在常温下,它是一种有特殊臭味的淺蓝色气体。英文臭氧(Ozone)一词源自希腊语ozon,意为“嗅”。 臭氧主要存在于距地球表面20公里的同温层下部的臭氧层中,含量約50ppm。它吸收对人体有害的短波紫外线,防止其到达地球。O2經紫外光照射而得。在大氣層中,氧分子因高能量的輻射而分解為氧原子(O),而氧原子與另一氧分子結合,即生成臭氧。臭氧又會與氧原子、氯或其他游離性物質反應而分解消失,由於這種反覆不斷的生成和消失,乃能使臭氧含量維持在一定的均衡狀態,而大氣中約有90%的臭氧存在於離地面15到50公里之間的區域,也就是平流層,在平流層的較低層,即離地面20到30公里處,為臭氧濃度最高之區域,是為臭氧層,臭氧層具有吸收太陽光中大部分的紫外線,以屏蔽地球表面生物,不受紫外線侵害之功能。.

新!!: 南极洲和臭氧 · 查看更多 »

臭氧层

臭氧層是指大氣層的平流層中臭氧濃度相對較高的部分,主要作用是吸收短波紫外線。臭氧層密度低,如果它被壓縮到對流層的密度,則只有數毫米厚。.

新!!: 南极洲和臭氧层 · 查看更多 »

臭氧层空洞

臭氧層破洞(Ozone depletion)地球大氣上空平流層(臭氧層)的臭氧從1970年代開始,以每十年4%的速度遞減的一種現象。在兩極地區的部份季節,遞減速度還超過每十年4%,而在春季時連對流層的臭氧也在減少,形成所謂臭氧層破洞。 臭氧被消耗的主要原因是氯化物和溴化物对臭氧分解的催化作用引起的,这些卤素主要来源于地面释放的氟氯烃(CFC),商品名称为氟里昂。 因為臭氧層可以阻擋對生物有害的紫外線(波長為270-315 奈米)進入大氣層,被消耗而稀薄甚至破洞的臭氧層會導致皮膚癌,白內障等疾病患者的增加,並造成一些生物品種(如海洋浮游生物)的滅絕,所以蒙特利爾議定書規定禁止生產氟氯烴等一些能造成臭氧層被消耗的物質。.

新!!: 南极洲和臭氧层空洞 · 查看更多 »

金(gold)是化学元素,化学符号Au(来自aurum),原子序数79。纯金是有明亮光泽、黄中带红、柔软、密度高、有延展性的金属。金在元素周期表中在11族,属过渡金属,是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几种元素之一。金在标准状况下是固体,在自然界中常以游离态单质形式(自然金)存在,如岩石、地下及沖積層中堆积的砂金或金粒。金能和游离态的银形成固溶体琥珀金,在自然界中也能和铜、钯形成合金。矿物中的金化合物不太常见,主要是碲化金。 金的原子序数在宇宙中天然存在的元素中是较高的。据信这种重元素是在两颗中子星碰撞时的超新星核合成中产生,在太阳系形成前的尘埃中就已存在。由于地球形成之初还处于熔化状态,的金几乎都已沉入地核。因此,现在地球上地壳和地幔的金多是拜后来后期重轰炸期(约40亿年前)的小行星撞击事件所赐。 金能抵抗单一酸的侵蚀,但却能被王水溶解(“王水”因此得名)。这种混合酸能和金反应生成四氯合金酸根离子。金也能溶于碱性氰化物溶液,这是其开采和电镀的原理。能夠溶解銀及卑金屬的硝酸不能溶解金,这些性質是黃金精煉技術的基础,也是用硝酸来鉴别物品裡是否含有金的原理,这一方法是英語諺語「acid test」的語源,意指用「測試黃金的標準」来測試目標物是否名副其實。此外,金能溶于水銀,形成汞齊(也是一种合金),但这并非化学反應。 金在有历史记载以前就是一種廣受歡迎的貴金屬,用于貨幣、保值物、珠寶和艺术品。以前国内和国际通常实行以金为基础的金本位货币制度,但1930年代时金币已停止流通。70年代,随着布雷頓森林協定的结束,世界范围内的金本位制终于让位给法定货币制度。不过因其稀有,易于熔炼、加工和铸币,色泽独特,抗腐蚀,不易和其他物质反应等特点,金的价值不减。 底,人类总共开采18.36万公噸(相当于9513立方米)的金。 产量中的50%用于珠宝,40%用于投资,还有10%用于工业。 因其高延展性,抗腐蚀性,在大多数反应中的惰性和导电性,金一直在各类电子设备中用作耐腐蚀的电子连接器,这是它的主要工业用途。此外它还用于屏蔽红外线,生产和金箔,以及修补牙齿。有些金盐在医学上仍作为消炎药使用。.

新!!: 南极洲和金 · 查看更多 »

是一種化學元素,化學符號為Ni,原子序數為28。它是一種有光澤的銀白色金屬,其銀白色帶一點淡金色。鎳屬於過渡金屬,質硬,具延展性。純鎳的化學活性相當高,這種活性可以在反應表面積最大化的粉末狀態下看到,但大塊的鎳金屬與周圍的空氣反應緩慢,因為其表面已形成了一層帶保護性質的氧化物。即使如此,由於鎳與氧之間的活性夠高,所以在地球表面還是很難找到自然的金屬鎳。地球表面的自然鎳都被封在較大的鎳鐵隕石裏面,這是因為隕石在太空的時候接觸不到氧氣的緣故。在地球上,這種自然鎳總會和鐵結合在一起,這點反映出它們都是超新星核合成主要的最終產物。一般認為地球的地核就是由鎳鐵混合物所組成的。 鎳的使用(天然的隕鎳鐵合金)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3500年。阿克塞尔·弗雷德里克·克龙斯泰特於1751年最早分離出鎳,並將它界定為化學元素,儘管他最初把鎳礦石誤認為銅的礦物。鎳的外語名字來自德國礦工傳說中同名的淘氣妖精(Nickel,與英語中魔鬼別稱"Old Nick"相近),這是由於鎳銅礦不能用煉銅的方法煉出銅來,所以被比擬成妖魔。鎳最經濟的主要來源為鐵礦石褐鐵礦,含鎳量一般為1-2%。鎳的其他重要礦物包括硅鎂鎳礦及鎳黃鐵礦。鎳的主要生產地包括加拿大的索德柏立區(一般認為該處是隕石撞擊坑)、太平洋的新喀里多尼亞及俄羅斯的諾里爾斯克。 由於鎳在室溫時的氧化緩慢,所以一般視為具有耐腐蝕性。歷史上,因為這一點鎳被用作電鍍各種表面,例如金屬(如鐵及黃銅)、化學裝置內部及某些需要保持閃亮銀光的合金(例如鎳銀)。世界鎳生產量中的約6%仍被用於抗腐蝕純鎳電鍍。鎳曾經是硬幣的常見成份,但現時這方面已大致上被較便宜的鐵所取代,尤其是因為有些人的皮膚對鎳過敏。儘管如此,英國還是在皮膚科醫生的反對下,於2012年開始再使用鎳鑄造錢幣。 只有四種元素在室溫時具有鐵磁性,鎳就是其中一種。含鎳的鋁鎳鈷合金永久磁鐵,其磁力強度介乎於含鐵的永久磁鐵與稀土磁鐵之間。鎳在現代世界的的地位主要來自於它的各種合金。全世界鎳產量中的約60%被用於生產各種鎳鋼(特別是不鏽鋼)。其他常見的合金,還有一些的新的高溫合金,就幾乎就佔盡了餘下的世界鎳用量。用於製作化合物的化學用途只佔了鎳產量的不到3%。作為化合物,鎳在化學製造有好幾種特定的用途,例如作為氫化反應的催化劑。某些微生物和植物的酶用鎳作為活性位點,因此鎳是它們重要的養分。.

新!!: 南极洲和镍 · 查看更多 »

艾伦丘陵陨石84001

艾伦丘陵陨石84001(Allan Hills 84001,常被缩写为ALH 84001),又被音译为艾伦·希尔斯84001,是由美国的(Antarctic Search for Meteorites,ANSMET)小组于1984年12月27日在南极洲艾伦丘陵发现的一颗陨石。和SNC群的其他陨石一样,ALH 84001也被认为来自火星。在发现时,它的重量为为1.93千克。 1996年,这颗陨石曾登上全球新闻的头条,因为当时科学家们宣布这颗陨石可能包含有火星细菌的微型化石证据。由於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在同年8月發表「美國總統柯林頓針對火星隕石的演講」,且影片內容被引用到1997年美國科幻片《接觸未來》劇中,因此間接協助該片得以完成。.

新!!: 南极洲和艾伦丘陵陨石84001 · 查看更多 »

苏联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简称苏联(),是一個存在於1922年至1991年的聯邦制社會主義國家,也是當時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佔有東歐的大部分,以及幾乎整個中亞和北亞;陸地與挪威、芬蘭、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鮮接壤;而與瑞典、日本、美國及加拿大隔海相望。 蘇聯起源自1917年的俄國革命,俄羅斯帝國的沙皇政府被推翻後,臨時政府成立,但僅執政了不到8個月,布爾什維克便很快從臨時政府手中奪取政權並於選舉後武力解散俄國立憲會議,史稱十月革命及一月劇變;之後俄國發生內戰,布尔什维克党領導的紅軍擊敗了白軍以及協約國的武裝干涉。1922年12月,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和外高加索等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合併,成立首個以社會主義為理念的國家——蘇聯。 第一任蘇聯領導人弗拉基米尔·列宁於1924年去世後,约瑟夫·斯大林從一連串的權力鬥爭中勝出,取得了領導權。斯大林以計劃經濟作保障,在歐美經濟危機期間推行驚人的大規模重工業化,但也進行多次大清洗,導致逾百萬人在政治鬥爭中被整肅或被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先是与纳粹德国结盟,於1939年和德國共同瓜分了波蘭、将波罗的海国家纳入版图、割占罗马尼亚领土,将流亡苏联的德国政治难民交还纳粹判決。不過很快兩者關係破裂,1941年6月22日,苏联遭到德國等軸心國入侵,歷經了4年激烈的戰事後取得了勝利,與美國一同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被稱為超級大國,同時因出兵击退入侵德军,并得以控制了東歐大部分國家。 蘇聯而後與衛星國組成的華沙条約組織(華約),與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對峙,這兩大軍事集團在冷戰時期於全世界展開意識形態的對立和政治鬥爭,但在1980年代初期,石油以及初級資源價格回落,此時的蘇聯大力施行福利國家政策,致经济增长速度变慢,加上政治欠乏改革,基本的人民自由也陷入壓抑,苏联的国力已经落后于美国。 在1980年代末,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試圖進行改革政策,將國家自由化和民主化,放寬對東歐等其他衛星國的控制,却导致蘇聯在1991年解體,在政治斗争中获胜的葉爾欽所領導的俄羅斯聯邦繼承了蘇聯主要的軍事、經濟和國際地位,但人口損失近半的情況下,蘇聯建立的紅色秩序已經不復存在。 儘管苏联宪法規範苏联是一個联邦制国家,由15个平等权利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但其联邦特性不高,因為中央政府權力高度集中,並奉行世界上第一個完全的社會主義制度及計劃經濟政策,由蘇聯共產黨一黨執政。在1945年苏联16个加盟共和国中应有2个(乌克兰、白俄罗斯)应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因为苏联是联邦制国家,所以苏联在联合国历史上是唯一一个“一国三票”的主权国家。.

新!!: 南极洲和苏联 · 查看更多 »

英國皇家海軍

皇家海军(Royal Navy,縮寫为 RN),亦称英国皇家海军或英国海军,是英国的首要海上作战部队。9世纪时阿尔弗雷德大帝首先开始使用海上军队,而自14世纪初起英格兰海军开始参与海战。现代皇家海军可追溯至16世纪初,为英国三军中最为古老的军种。正是如此,皇家海軍是三軍中地位最崇高的,其尊稱為「高級軍種」(Senior Service)。 自17世纪中期起至18世纪,皇家海军同荷兰皇家海军和法国海军对制海权展开争夺。自18世纪中期起其为全球最为强大的海军力量,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美国海军所超越。皇家海军于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叶大英帝国崛起成为超级大国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由于其历史地位显赫,人们(包括英国人)时常略去“英国”部分,直称其为“皇家海军”。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皇家海军规模大幅度缩减,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其仍为全球规模最大。至战争结束时美国海军已发展成为世界最大。在冷战期间,皇家海军转变角色为反潜力量,主要于GIUK缺口搜索苏联潜艇。苏联解体之后,皇家海军重新成为远征作战部队,活跃于全球范围,并仍旧是世界最为强大的蓝水海军之一。 皇家海军拥有诸多科技先进的舰船和潜艇,包括一艘航空母艦、一艘、两艘、四艘弹道导弹潜艇(维持英国的)、七艘核动力舰队潜艇、六艘、13艘巡防舰、15艘反水雷舰船及22艘巡逻舰船。截至2017年12月26日,皇家海军共有78艘现役舰艇(包括潜艇),9艘(RFA)舰艇、以及5艘根据合同可为辅助舰队使用的舰艇。辅助舰队对皇家海军进行海上补给,通过其三艘船提升皇家海军的两栖作战能力,并取代过去巡防舰的职责,同皇家海军一同进行巡逻任务。皇家海军的总排水量达到近400,000吨(包括辅助舰队和皇家海军陆战队则达676,000吨)。 皇家海军與皇家海军陆战队共同組成。海军的軍種指揮官为第一海務大臣兼海軍參謀長(1SL/CNS),上将军衔,亦为成员。国防委员会将海军管理职责下放至海軍部委員會,由国防大臣领衔。皇家海军目前于英国境内拥有三个海军基地:朴次茅斯、和,其中第三者为西欧最大的海军基地。.

新!!: 南极洲和英國皇家海軍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南极洲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英聯邦山脈

英聯邦山脈(Commonwealth Range)是南極洲的山脈,屬於毛德王后山脈的一部分,長144公里、寬66公里,面積4,820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4,000米,該山脈在1907至1909年被英國探險隊發現。 Category:南極洲山脈.

新!!: 南极洲和英聯邦山脈 · 查看更多 »

苔藓植物

苔蘚植物,是非維管植物中的有胚植物:它們有組織器官以及封閉的生殖系統,但缺少運輸水分的維管束。它們沒有花朵也不製造種子,而是經由孢子來繁殖。.

新!!: 南极洲和苔藓植物 · 查看更多 »

雪是降水形式的一种,是从云中降落的结晶状固体冰,常以雪花的形式存在。雪是由小的冰颗粒物构成,是一种,它的结构开放,因此显得柔软。因为气温和湿度不同,形成的雪花有多种的形状和大小。如果在降落过程中,雪融化后又重新冻结會形成球状降雪,此类降雪有霙、霰、冰雹。.

新!!: 南极洲和雪 · 查看更多 »

雪鹱

雪鹱(学名:Pagodroma nivea)是雪鹱属的唯一一种,也是三种仅在南极繁殖的鸟类之一。是所有鸟类中繁殖地最靠南的。.

新!!: 南极洲和雪鹱 · 查看更多 »

虎鯨

虎鲸(學名:Orcinus orca, 英語:Killer whale 或 Orca)為齒鯨小目中海豚科下体型最大的海洋物種,又稱為殺手鯨、殺人鯨、逆戟鲸。地球上的所有大洋中都有虎鲸生活,且為全球性分佈,除了在波罗的海、黑海及北冰洋部分地区,在冰冷的南北極地区,溫帶亞熱帶到热带海域都有分布。 虎鲸是一种非常聪明的食肉动物,位於海洋食物链的最頂端,食性廣泛,但不同生態型的虎鯨會對應相當專一的食性,例如居留型虎鯨幾乎只吃鱼类,某族群的虎鯨只吃海豹, 另外還有遷徙型虎鯨群则会猎杀其他海洋哺乳动物,包括海豹、海狮、海象,甚至是鲸目的其他物种(如海豚)與大型鯨魚。現今世界上有五類不同外型與生態習性特徵不同的虎鯨,是否可分成单独的种族和亚种仍在討論中。虎鲸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动物,居留型的虎鯨會形成非常稳定的母系社會家族。虎鲸的一些复杂社会行为、捕猎技巧和声音交流,被认为是虎鯨拥有自己的文化的证据。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将虎鲸的保护状况列为数据不足。虽然虎鲸不是濒危物种,但是某些地域的族群还是因为食物匮乏、海洋主題公园的捕捉、渔业的冲突、噪音污染、水污染、航运船只、过多的观鲸船只和栖息地丧失等等原因受到極大的威胁。 一般认为,野生的虎鲸不会威胁人类的安全,Carwardine, Mark (2001) "Killer Whales" London: BBC Worldwide Ltd., ISBN 0-7894-8266-5 而人工飼養的虎鲸至今约有約有20攻击人类的記錄。2010年,虎鲸提利康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奧蘭多海洋公園袭击訓練師,導致訓練師溺死。.

新!!: 南极洲和虎鯨 · 查看更多 »

降水量

降水量是一定时间内,降落到水平面上,假定无渗漏,不流失,也不蒸发,累积起来的水的深度,是衡量一个地区降水多少的数据。其单位是毫米,符号是mm。常用年降水量来描述该地气候,是除气候类型之外的一个重要指标,并用等降水量线来划分各个干湿区域。.

新!!: 南极洲和降水量 · 查看更多 »

虛像

虛像可以指:.

新!!: 南极洲和虛像 · 查看更多 »

IceCube微中子觀測站

IceCube Neutrino Observatory |background.

新!!: 南极洲和IceCube微中子觀測站 · 查看更多 »

UTC-3

#重定向 UTC−03:00.

新!!: 南极洲和UTC-3 · 查看更多 »

极夜

极夜,又稱永夜,是在地球的两极地区,一日之内,太阳都在地平线以下的现象,即夜长为一个太阳日。.

新!!: 南极洲和极夜 · 查看更多 »

极地雪藻

极地雪藻(學名:Chlamydomonas nivalis)为衣藻属下的一个种,是西瓜雪形成的主要原因。 分類:衣藻屬.

新!!: 南极洲和极地雪藻 · 查看更多 »

极地涡旋

极地涡旋或極地漩渦(Polar Vortex)是一种持续的、大规模的氣旋,且只发生于地球的极地,介于对流层和平流层的中部和上部。这种涡旋在极夜的时候最为强大,因为此时的温度梯度是最大,但持续缩减,到夏季甚至会消失。南极极地涡旋比北极极地涡旋更为显著,持续时间也更长。这是因为北半球高纬度地质因素增强了罗斯比波,而就是罗斯比波引起涡旋的破裂;与之相比,在南半球涡旋则更为稳定。北极涡旋形状上是瘦长的,有两个中心,一个在加拿大的巴芬岛,而另一个在西伯利亞的东北部。 南極極地渦旋的化学现象已经导致严重的臭氧消耗。极地同温层云团中的硝酸与CFC反应生成氯,也就是对臭氧的光化学破坏。氯在冬天的极夜中凝聚、堆积,到春天(9月/10月),持续的臭氧破坏也将更为严重。这些云只能在-80°C以下形成,故而较为暖和的北极区域形成不了臭氧层空洞。 一些天体同样已知有极地涡旋现象,包括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的卫星土卫六。.

新!!: 南极洲和极地涡旋 · 查看更多 »

极光

極光(Aurora)是在高緯度(北極和南極)的天空中,帶電的高能粒子和高層大氣(熱層)中的原子碰撞造成的發光現象。帶電粒子來自磁層和太陽風,在地球上,它們被地球的磁場帶進大氣層。大多數的極光發生在所謂的“極光帶”,在觀察上,這是在所有的經度上距離地磁極10°至20°,緯度寬約3°至6°的帶狀區域。太陽風受到地球的磁場導引直接進入大氣層。當磁暴發生時,在較低的緯度也會出現極光。极光不只在地球上出现,太阳系内的其他一些具有磁场的行星上也有极光。 在英、法等许多西方语言中,人们遵照伽利略的习惯,直接用奥罗拉(Aurora)女神的名字来称呼极光现象。.

新!!: 南极洲和极光 · 查看更多 »

极昼

午夜太陽,也稱為極晝或永晝,是發生在北極圈以北或南極圈以南的極區夏季,當太陽在當地的午夜時分依然能夠看見的一種。.

新!!: 南极洲和极昼 · 查看更多 »

恩德比地

恩德比地(Enderby Land)位于南极洲印度洋南岸,范围西起毛德皇后地的奥拉夫王子海岸,向东延伸至肯普海岸的爱德华八世湾。内陆多为冰层覆盖的高原,海岸多崎岖的山峰。1831年英国航海家约翰·比斯科首先到达此地,并以其雇主的名字命名该地区。沿海有俄罗斯的青年站等科学考察站。.

新!!: 南极洲和恩德比地 · 查看更多 »

杰弗里·乔叟

杰弗里·乔叟(Geoffrey Chaucer,),英国中世纪作家,被譽為英國中世纪最傑出的詩人,也是第一位葬在西敏寺詩人角的詩人。 杰弗里·乔叟為有名的作家、哲學家、鍊金術士及天文學家,曾和十歲的兒子路易斯合著有關星盤的科學論文。杰弗里·乔叟也擔任過官僚,朝臣和外交官。 杰弗里·乔叟的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摆脱了旧时代诗作的脱离现实,矫揉造作的风格,通过塑造三十多个个性鲜明的人物,揭露了僧侣阶层的腐朽,严肃的考虑妇女问题,反映了当时各色各样的人的生活和社会的全貌,因此杰弗里·乔叟被认为是英国中世纪文学和文艺复兴文学之间承上启下的人物。.

新!!: 南极洲和杰弗里·乔叟 · 查看更多 »

東半球

東半球是地球上本初子午线以東,180度经线以西的半球。 由于歐洲及非洲的西部在西經,為避免被本初子午線分割,所以東半球及西半球的分界線有时也被定义为西經20°及東經160°。依照此分法,東半球的陸地有亞洲絕大部份、南極洲部份、歐洲、非洲、澳大利亞、以及許多其它島嶼。海洋有太平洋西部、大西洋東部、印度洋。.

新!!: 南极洲和東半球 · 查看更多 »

東南極冰蓋

東南極冰蓋是南極洲的兩座冰蓋之一,位於西經45度至東經168度之間,橫貫南極山脈把該冰蓋與西南極冰蓋分隔,面積較西南極冰蓋大,冰層厚度達4,800米,英國、法國、挪威、澳大利亞、智利和阿根廷均宣稱擁有主權。.

新!!: 南极洲和東南極冰蓋 · 查看更多 »

松柏門

松柏門(学名:Pinophyta)又名毬果植物門,是植物界裡13或14個門之中的一個,屬於裸子植物,為結有毬果的維管束植物;其中所有已滅絕的物種都是木本植物,現存的大部份是樹木,但有少部份為灌木。典型的松柏門植物包含有香柏、柏、花旗松、冷杉、刺柏、貝殼杉、落葉松、松、紅杉、雲杉和紅豆杉等Campbell, Reece, "Phylum Coniferophyta."Biology.

新!!: 南极洲和松柏門 · 查看更多 »

板块构造论

板块构造论(又稱板块构造假说、板块构造学说或板块构造学,總稱「板塊飄移」)是为了解释大陆漂移现象而发展出的一种地质学理论。该理论认为,地球的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现今的全球分为六大板块(1968年法国勒皮雄划分),海洋和陆地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根据这种理论,地球内部构造的最外层分为两部分:外层的岩石圈和内层的软流圈。这种理论基于两种独立的地质观测结果:海底擴張和大陆漂移。 岩石圈可以分為大板塊及小板塊,兩板塊相接觸的部份則可依其相對運動來分為分離板塊邊緣、聚合板塊邊緣及轉形斷層。在板塊邊緣常會出現地震、火山、造山運動及海沟。现今每年的相對運動距離約在0至150 mm不等。 板塊可以分為海洋板塊及較厚的陸地板塊,兩者都有各自的地殼。在聚合板塊邊緣會有隱沒帶,會將板塊沉降至地幔,使岩石圈質量減少,而分離板塊邊緣因海底擴張形成的新地殼,這種對板塊的預測稱為輸送帶原理。較早期的理論認為地球會漸漸膨脹或是漸漸收縮,也都還有一些人支持。 板塊可以移動的原因是因為岩石圈的強度比下方的軟流圈要大,地幔密度的變化造成了。一般認為板塊運動是由海底遠離擴張脊的運動(因為地形及地殼的變化,造成地球引力的差異)、阻力及隱沒帶向下的吸力等影響組合而成。另一種解釋則是考慮地球旋轉的受力差異,以及太陽及月亮的潮汐力。這些因素之間的相對重要性及其關係還不清楚,目前也還有許多爭議。.

新!!: 南极洲和板块构造论 · 查看更多 »

格林尼治子午線

格林尼治子午線是以在倫敦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為基地,由喬治·比德爾·艾里爵士在1851年設置的子午线。自1884年,所有船舶超過三分之二的噸位都使用它作为他們的海圖和地圖子午線的基準。同年(1884年)10月,在美國總統賈斯特·亞瑟的指令下,25個國家的41位代表在美國華盛頓特區召開國際子午線會議。這次會議選定穿過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子午線是官方認定的本初子午線。然而,法國投棄權票,並且法國地圖繼續使用巴黎子午線數十年。在18世紀,倫敦的字典編纂者,發行的非洲地圖顯示的倫敦子午線與赤道交會在後來的迦納的阿克拉子午線西邊好幾度。 本初子午線通過格林尼治天文台的艾里中星儀(),現在取而代之的是在院子裡的不銹鋼和黃銅帶標示,並且從1999年12月16日起改由強大的綠色雷射朝向倫敦北方,在夜空中閃耀著。 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接受器顯示在格林尼治子午線標誌上的經度讀數不是0度0分0秒,而是在本初子午線西方5.3弧秒(意思是本初子午線在東方102公尺)。在過去,這個偏移量已被歸因於建立在空間位置的系統,如WGS84(GPS的依據),引用的經度或錯誤,逐漸侵入國際時間局的計時歷程。.

新!!: 南极洲和格林尼治子午線 · 查看更多 »

植物

植物(Plantae)是生命的主要形態之一,並包含了如乔木、灌木、藤類、青草、蕨類及綠藻等熟悉的生物。種子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和擬蕨類等植物,據估計現存大約有350000個物種。直至2004年,其中的287655個物種已被確認,有258650種開花植物15000種苔蘚植物(参见条目中表格)。綠色植物大部份的能源是經由光合作用從太陽光中得到的。.

新!!: 南极洲和植物 · 查看更多 »

植物相

植物相(拉丁文:Flora,源自羅馬神話裡的花之女神)又譯植物群或植物区系,指某一地区某一时段的特定植物种群。Flora另一個意思是植物志,是对一个植物区系的纪录和描述。.

新!!: 南极洲和植物相 · 查看更多 »

極地

地球的極地為於地球兩極附近的地區(緯度66.5°以上)。北極和南極為其中心地;北極的北冰洋和南極的南極大陸皆被大量的冰層包圍。現時位於兩極的海冰正因人為全球暖化而在溶化。.

新!!: 南极洲和極地 · 查看更多 »

横贯南极山脉

横贯南极山脉(Transantarctic Mountains)是南极大陆的三个主要山脉之一。从维多利亚地延伸到威德尔海。山脉总长度3500公里,是地球上最长的山脉之一,该山脉将南极洲分为东南极洲与西南极洲。平均海拔达4,500米。山脉的支系有艾伯特王子山脉等。.

新!!: 南极洲和横贯南极山脉 · 查看更多 »

欧内斯特·沙克尔顿

欧内斯特·沙克尔顿爵士,CVO(Sir Ernest Shackleton,),又譯--或謝克頓,愛爾蘭(有英國、愛爾蘭血統)南极探险家,在10个孩子中排行第二。他以带领“寧錄號”(Nimrod,1907—1909年)向南极进发,和在1914—1916年带领“”的南极探险的经历而闻名于世。.

新!!: 南极洲和欧内斯特·沙克尔顿 · 查看更多 »

比利时

比利時王國(Koninkrijk België;法語:Royaume de Belgique;德語:Königreich Belgien),是一個西歐國家。它是歐洲聯盟的創始會員國之一,首都布魯塞爾是歐盟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等大型國際組織的總部所在地。比利時自北起順時針分別與荷蘭、德國、盧森堡和法國接壤,西面則濱臨北海。 比利時的名稱,源自羅馬時代,當時此地稱為比利時高盧(Gallia Belgica),字面意為貝爾蓋人的高盧。「比利時」這個中文譯名,源自1849年徐繼畬所編纂的《瀛寰志略》。.

新!!: 南极洲和比利时 · 查看更多 »

比爾德摩爾冰川

比爾德摩爾冰川(Beardmore Glacier)是世上其中一個最大型的冰川,位於南極洲,全長超過160公里。比爾德摩爾冰川是從羅斯冰架經横贯南极山脉前往南極高原的其中一條可行路線,亦是早期前往南極的其中一條路線。 比爾德摩爾冰川是由欧内斯特·沙克尔顿在他於1908年的南極探險行程中發現。儘管沙克爾頓在到達南極前回頭,他發現了第一條證實可通往南極的路線,亦令他成為首位踏足南極高原的人。1911年末至1912年初,罗伯特·斯科特和他率領的探險隊攀越比爾德摩爾冰川後抵達南極點。但他們比罗尔德·阿蒙森所率領的探險隊晚了整整一個月,而阿蒙森隊是攀越阿塞爾海伯格冰川抵達南極點的,這個冰川是此前並無人知曉。 比爾德摩爾冰川以蘇格蘭工業家及探險贊助人(1856—1936)來命名。.

新!!: 南极洲和比爾德摩爾冰川 · 查看更多 »

比熱容

比熱容(Specific Heat Capacity,符號c),簡稱比熱,亦稱比熱容量,是熱力學中常用的一个物理量,表示物体吸热或散热能力。比热容越大,物体的吸热或散热能力越弱。它指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升高或下降單位温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熱量。其國際單位制中的單位是焦耳每千克開爾文,即令1公斤的物質的溫度上升1开尔文所需的能量。根據此定理,最基本便可得出以下公式: m是质量,单位千克(kg)。 ΔT是温度变化,单位开尔文(K)。 當比熱容越大,該物質便需要更多熱能加熱。以水和油為例,水和油的比熱容分別约为4200 J/(kg·K)和2000 J/(kg·K),即把水加熱的熱能是油的約2.1倍。若以相同的熱能分別把水和油加熱的話,油的温升將比水的温升大。 比熱容的符號是c,必須為小写,而大写C則為熱容的符號。以水為例,一千克(kg)重的水需要4200焦耳(J)來加熱一开尔文(K)。根據比熱容,便可得出: 比热容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为焦耳每千克开尔文。也可读作焦每千克开、焦耳每千克凯尔文、焦耳每公斤克耳文等。写作J/(kg · K)。焦耳每千克摄氏度与焦耳每千克开尔文在数值上等同。.

新!!: 南极洲和比熱容 · 查看更多 »

毛德皇后地

毛德皇后地(英語:Queen Maud Land),南极洲大陆东部一区域,位于西經20度至東經45度之间,面积约为250万平方公里,挪威于1938年1月14日对其提出主权要求,但根据南极条约被冻结。挪威探险家阿蒙森以挪威王后毛德王后为其命名。 二战期间,德国对东经20度至西经10度的南极大陆提出领土要求,并曾入侵毛德皇后地,扣留了挪威在当地的研究人员。.

新!!: 南极洲和毛德皇后地 · 查看更多 »

毛德王后山脈

毛德王后山脈(Queen Maud Mountains)是南極洲的山脈,屬於橫貫南極山脈的一部分,南面是羅斯海,最高點海拔高度4,068米,該山脈以挪威的莫德王后命名。 該山脈包含以下山脈︰.

新!!: 南极洲和毛德王后山脈 · 查看更多 »

氣候變遷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在一段时间内的波动变化,一段时间也可能是指几十年或几百万年,波动范围可以是区域性或全球性的,其平均气象指数的变化。目前对气候变迁讨论最多的是关于环境政策对当代气候的影响,也就是说人为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尤其是关于全球变暖问题,而對於當前發生的全球暖化,學界對此已達成共識,認為人為活動導致全球暖化是事實,超過97%的氣候科學家認為「人類活動極有可能是導致近半個世紀的全球暖化現象的主要原因」。https://climate.nasa.gov/scientific-consensus/.

新!!: 南极洲和氣候變遷 · 查看更多 »

氯氟烃

氯氟烃(Chlorofluorocarbons,簡稱CFCs),又稱氟氯烴、氯氟碳化合物、氟氯碳化合物、氟氯碳化物、氯氟化碳,是一組由氯、氟及碳組成的鹵代烷。 因為低活躍性、不易燃燒及無毒,氯氟碳化合物被廣泛使用於日常生活中。其中氟利昂是包括二氯二氟甲烷在內的數種由生產之化合物的商標名稱。.

新!!: 南极洲和氯氟烃 · 查看更多 »

水龍獸屬

水龍獸屬(學名:Lystrosaurus)意為「鏟子蜥蜴」,是獸孔目二齒獸下目的一屬,存活在二疊紀晚期到三疊紀早期,約2億5000萬年前,化石分佈於南極洲、印度、南非。在1930年代到1970年代曾有許多種被歸類於水龍獸屬,但目前僅有4到6個已承認種。 水龍獸是種體型笨重、中等大小的草食性動物,有短胖的四肢,不同種類的水龍獸的大小有著及其大的差異,小的接近現代的豬、大的甚至有6米長足以和當時的獵食者法索拉鱷抗衡。水龍獸的嘴裡只有兩顆長牙,自上頜延伸出來。上下頜前端可能有喙狀嘴,用來切碎植物。根據肩膀與臀部的關節結構,顯示水龍獸採取往兩側半延展的步態。由於前肢比後肢粗壯,水龍獸被認為是一種擅長挖掘的穴居動物。在三疊紀早期,大氣層的氧氣含量低,二氧化碳含量高。 水龍獸是已知三疊紀早期的最常見陸地脊椎動物,全世界各地都有牠的化石。水龍獸在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中存活下來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牠們的祖先體型嬌小、動作靈活而且居住在地下,比其他大型動物更快適應滅絕事件後的環境。近年的研究顯示,水龍獸雖然存活過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切三疊紀的陸地動物化石中至少有45%的化石是由水龍獸構成,但三疊紀早期的水龍獸數量仍然比二疊紀晚期的數量少了很多。.

新!!: 南极洲和水龍獸屬 · 查看更多 »

气候学

气候学是研究是地球上气候的科學。气候和天气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从时间尺度上讲,天气是指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如气温、湿度、压强等)和p气p现象(如风、云、雾、降水等)的综合。天气过程是大气中的jdfo短期过程。而气候指的是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在长时间相互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它不仅包括该地多年来经常发生的天气状况,而且包括某些年份偶尔出现的极端天气状况。.

新!!: 南极洲和气候学 · 查看更多 »

气象学

气象学是把大气当作研究的客体,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来说明大气特征的学科,集中研究大气的天气情况和变化规律和对天气的预报。气象学是大气科学的一个分支。.

新!!: 南极洲和气象学 · 查看更多 »

沃斯托克站

沃斯托克站(Станция Восток),是俄羅斯(前身蘇聯)的一個科學考察站,位於澳洲南極洲領地東南極冰蓋(Antarctic Ice Sheet)中心,南磁極附近。.

新!!: 南极洲和沃斯托克站 · 查看更多 »

沃斯托克號

沃斯托克號(Vostok)又譯東方號,是一艘24門砲的俄羅斯帝國海軍小型風帆戰船,它分別是探險家別林斯高晉於1819年至1821年的第一次俄國南極遠征所乘旗艦,及米哈伊爾·拉扎列夫環球航行時的同行船隻。此船曾發現和兩次環繞南極洲、發現無數南冰洋及太平洋的島嶼。 at sailhistory.ru.

新!!: 南极洲和沃斯托克號 · 查看更多 »

沃斯托克湖

沃斯托克湖(восток)又譯為福斯多克湖、復斯圖湖,意译为东方湖,是南極洲140個以上冰下湖、地下水體中最大者,也是世界最大的冰下湖,距南極海岸線1500公里之處,海拔高度3500公尺。沃斯托克湖由俄羅斯南极考察站東方站(俄语东方为沃斯托克)得名,位置接近東方站的下方,湖面在冰層表面下4公里處。.

新!!: 南极洲和沃斯托克湖 · 查看更多 »

沙或作砂,為顆粒物質的一種。沙為自然出現,被分割得很細小的岩石,其尺度為0.0625至2公釐。於此一尺度內的單一粒子稱為沙粒。地質學下一個更小的尺度分類為泥,其顆粒大小由0.004至0.0625公釐。下一個較大的尺度分類則為礫,其顆粒大小為2至64公釐(使用標準詳見粒徑)。用手指搓揉沙子時會有沙沙的感覺(泥則會有粉末的感覺)。.

新!!: 南极洲和沙 · 查看更多 »

泥盆纪

泥盆纪(Devonian,符號D)是地质时代古生代中的第四个纪,开始于同位素年龄416±2.8百万年(Ma),结束于359.2±2.5Ma。 泥盆纪在英语中叫Devonian,名称来自英国德文郡,因该地的泥盆纪地层被最早研究。其他语言的称呼与英文大同小异。中文名称源自旧时日本人使用日语汉字音读的音译名“泥盆紀”(音讀:デーボンキ,羅馬字:dēbonki)。 泥盆纪早期裸蕨类繁荣。中期后,腕足类和珊瑚发育、原始菊石、昆虫出现。晚期原始两栖类、迷齿类出现,蕨类植物和原始裸子植物出现;无颌类趋于灭绝。 年代:4.05亿年前—3.65亿年前。 泥盆纪属于显生宙古生代。泥盆纪分为早泥盆世、中泥盆世、晚泥盆世。.

新!!: 南极洲和泥盆纪 · 查看更多 »

泰尔

--(صور ;腓利基語: ;צור Tzor;提比里安希伯来语:, 阿卡德語:, Τύρος),又譯--、提洛、提爾,位於地中海東部沿岸,為古代海洋貿易的中心,今屬黎巴嫩。基督教的和合本《圣经》譯本翻译为“推羅”。 泰爾城延伸突出於地中海上,在以色列阿卡北方二十三英里(約37公里),西頓城南二十英里(約32公里)處,現有居民117,100人。“泰爾”本意為岩石。 該城是古代腓尼基人的要邑,現在則位列黎巴嫩的第四大城,也是該國主要的港口之一。由於擁有許多遺跡,也是熱門的觀光景點;其中的羅馬競技場已在1979年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中。.

新!!: 南极洲和泰尔 · 查看更多 »

泰勒谷

泰勒谷(Taylor Valley)是南極洲的山谷,位於麥克默多乾燥谷南端的維多利亞地橫貫南極山脈,麥克默多灣西部,山谷自泰勒冰川延伸至麥克默多灣西部(新港東部、探險者灣西北部),長約29公里。.

新!!: 南极洲和泰勒谷 · 查看更多 »

法属南部领地

#重定向 法属南部和南极领地.

新!!: 南极洲和法属南部领地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新!!: 南极洲和法国 · 查看更多 »

法比安·戈特利布·冯·别林斯高晋

法捷伊·法捷耶维奇·别林斯高晋(Фаддей Фаддеевич Беллинсгаузен,),德语名字为法比安·戈特利布·冯·贝林斯豪森(Fabian Gottlieb von Bellingshausen),俄罗斯帝国海军中将及著名探险家,有波罗的海德意志人血统。他参与了俄罗斯的第一次环球航行,随后成为另一个环球航行探险队的领导者,南极洲大陆的发现者之一。 别林斯高晋的航海生涯始于在波罗的海舰队的服役。在1803年至1806年参与俄罗斯的第一次环球航行时,他在亚当约翰·冯·克鲁森斯坦指挥的商船娜杰日达号上服务。在结束这次环球航行后他出版了新探索地区和太平洋诸岛的地图集。 后来他指挥过几艘波罗的海舰队和黑海舰队的舰船。 作为一个著名制图师,别林斯高晋指挥了1818年至1821年期间的俄罗斯环球航行,意在探索南大洋并找到南极附近的陆地。此次探险由他的襄理米哈伊尔·拉扎列夫筹备,他也是单桅帆船米尔内号的船长。别林斯高晋则亲自指挥单桅帆船东方号。在这次探险期间,别林斯高晋和拉扎列夫在1820年1月28日成为第一批看到南极大陆的探险者。他们设法两次环游南极大陆,航行过程中两船均保持在对方视线之内。 因此他们驳斥了库克船长关于在南冰洋找不到陆地的说法。 探险队发现并命名了彼得一世岛、扎沃多夫斯基岛、列斯科夫岛和维索科伊岛以及南极半岛和亚历山大一世岛,并在太平洋的热带海域有了其他发现。 在结束环球航行返俄后,别林斯高晋参加了1828年至1829年期间的第八次俄土战争。晋升为中将之后,他再次在波罗的海舰队服役。自1839年起,别林斯高晋担任喀琅施塔得的军政总督直至去世。1831年,他出版了以自己南极探险经历为内容的书籍。俄国人将别林斯高晋作为他们最伟大的海军将领和探险家之一,南极地区的多个地名以别林斯高晋的名字来命名,以此纪念他在探索南极地区上做出的贡献。.

新!!: 南极洲和法比安·戈特利布·冯·别林斯高晋 · 查看更多 »

活火山

活火山是火山的一個種類,指現時仍然活躍的火山,以有別於休火山和死火山。 然而,火山學的學者並沒有一個共同明確的標準來判定一個火山是否是活火山,尤其火山活動的週期可能長達数百萬年,人類紀錄中的火山活動對於火山種類的判斷意義可能不大。 一般判定活火山,是以現在火山活動的情形來判斷,除了噴發之外,其他的活動的情形如造成地震、噴發氣體等,都可能作為活火山的判準。 火山噴發分為2類:「岩漿噴發」與「蒸汽爆炸」(蒸汽爆炸,即岩漿的熱量將其上方的地下水膨脹成水蒸氣,將聚集在火山口的岩石爆炸或吹飛。較難以發現前兆且可能短時間內多次反覆噴發。).

新!!: 南极洲和活火山 · 查看更多 »

派恩島冰川

派恩島冰川是南極洲的冰川,流經哈德森山脈,長約250公里,流域面積17.5萬立方公里,佔西南極冰蓋的十分之一面積,深度約2公里,美國地質調查局根據測量和美國海軍空中照片把該冰川繪入地圖。現時正在融解。.

新!!: 南极洲和派恩島冰川 · 查看更多 »

淡水

淡水,是水質中僅有微量溶解的氯化鈉的水,是相對於海水或礦泉水的一種水體。.

新!!: 南极洲和淡水 · 查看更多 »

淡水湖

淡水湖是指以淡水形式積存在地表上的湖泊,有封閉式和開放式兩種。封閉式的淡水湖大多位於高山或相當內陸區域,沒有明顯的河川流入和流出。開放式的則可能相當大,湖中有島嶼,並有多條河川流入,流出。.

新!!: 南极洲和淡水湖 · 查看更多 »

淤泥

淤泥,又稱沉泥,是泥土的基本組成成份之一。地質學中,淤泥是介於沙土及黏土之間,主要由石英及長石組成。 Category:地质学.

新!!: 南极洲和淤泥 · 查看更多 »

温度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只能通过物体随温度变化的某些特性来间接测量,而用来量度物体温度数值的标尺叫温标。它规定了温度的读数起点(零点)和测量温度的基本单位。溫度理論上的高極點是「普朗克溫度」,而理論上的低極點則是「絕對零度」。「普朗克溫度」和「絕對零度」都是無法通过有限步骤達到的。目前国际上用得较多的温标有摄氏温标(°C)、华氏温标(°F) 、热力学温标(K)和国际实用温标。 温度是物体内分子间平均动能的一种表现形式。值得注意的是,少數幾個分子甚至是一個分子構成的系統,由於缺乏統計的數量要求,是沒有溫度的意義的。 溫度出現在各種自然科學的領域中,包括物理、地質學、化學、大氣科學及生物學等。像在物理中,二物體的熱平衡是由其溫度而決定,溫度也會造成固體的熱漲冷縮,溫度也是熱力學的重要參數之一。在地質學中,岩漿冷卻後形成的火成岩是岩石的三種來源之一,在化學中,溫度會影響反應速率及化學平衡。大气层中气体的温度是气温(Atmospheric temperature),是氣象學常用名词。它直接受日射所影響:日射越多,氣温越高。 溫度也會影響生物體內許多的反應,恒温动物會調節自身體溫,若體溫升高即為發熱,是一種醫學症狀。生物體也會感覺溫度的冷熱,但感受到的溫度受風寒效應影響,因此也會和周圍風速有關。.

新!!: 南极洲和温度 · 查看更多 »

測地角

測地角(Cape Géodésie)是南極洲的海岬,位於阿黛利地,處於阿斯特羅拉冰川終點西北面6公里,由美國海軍拍攝空中照片,由法國探險隊繪入地圖和命名。 Category:南極洲海岬.

新!!: 南极洲和測地角 · 查看更多 »

溫特塞湖

溫特塞湖是南極洲的湖泊,位於毛德皇后地的格魯伯山脈,處於施爾馬赫綠洲西南面90公里,長6.5公里、寬2.5公里,面積11.4平方公里,海拔高度563米,最大水深169米。该湖永久性的被冰覆盖,和部分地被冰川冰封。 溫特塞湖是一个不寻常的湖泊,pH在9.8和12.1之间,在150%过饱和时溶解氧气,同时水体中的初级生产非常低。尽管大多数湖泊氧气过饱和,但在湖的南端有一个小的亚盆地是缺氧的,其沉积物的甲烷浓度可能高于任何其他已知的地球上的湖泊。初级生产的大部分是在微生物群落,其生长在湖泊的湖底,作为疊層石。水温在和之间变化,湖上的冰盖厚度为。冰盖可能已经持续了十多万年,一些研究气候变化的科学家担心在未来几十年中与全球变暖有关的重大环境变化。在过去,湖泊的水化学与漂白劑Clorox曾被进行了比较。然而,漂白剂的化学活性是由于Cl−,除了pH高于溫特塞湖的测量值,而溫特塞湖不具有高的氯或亚氯酸盐浓度。.

新!!: 南极洲和溫特塞湖 · 查看更多 »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联邦(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通称澳大--利亚(Australia,缩写为 AU、AUS),中文环境下(尤其是臺灣、香港等地)常使用「澳--洲」代替“--”,是全球面积第六大的国家,大洋洲最大的国家和南半球第二大的国家。澳大利亚国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曼尼亚岛及数个海外的岛屿,面积和美國本土相似,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国土覆盖整个大陆的国家。與隔海相望的东南近邻是紐西蘭,西北是印度尼西亚,北边是巴布亚新几内亚、西巴布亚及东帝汶。澳大利亚的首都位于堪培拉,最大城市为悉尼。 澳大利亞一詞源於拉丁語,意思為“未知的南方大陸”(terra australis incognita)。其所在的地理位置通常稱作澳洲大陆,是地球上最小的大陆板塊。澳大利亚人均擁有國土面積0.353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廣闊的國家之一。有多樣的自然景觀,包括熱帶雨林、別稱為“紅色中心”的沙漠、吸引很多旅客的海濱及馳名遐邇的自然遺產大堡礁及烏魯汝Davison, Hirst and Macintyre, pp.

新!!: 南极洲和澳大利亚 · 查看更多 »

澳大利亞南極領地

澳洲南極洲領地(Australian Antarctic Territory,縮寫:AAT),澳洲聲稱在南極洲的海外領地,人口估計少於1,000,佔地5,896,500平方公里,最大地方是東方站(提供俄羅斯建造研究站),海拔4,030米的Dome A是最高點,国际电话区号+672。 不少國家都聲稱在南極洲擁有領地,其中澳洲南極洲領地是面積最大的。.

新!!: 南极洲和澳大利亞南極領地 · 查看更多 »

澳大利亞國立影片與聲音檔案館

澳大利亞國立影片與聲音檔案館(National Film and Sound Archive;NFSA),創立於1935年,位於澳大利亞首都特區的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NU)校園東側。負責收藏與保存澳大利亞相關的所有影片與聲音檔案。.

新!!: 南极洲和澳大利亞國立影片與聲音檔案館 · 查看更多 »

澳洲

#重定向 澳大利亚.

新!!: 南极洲和澳洲 · 查看更多 »

澳洲航空

澳洲航空(Qantas()簡稱澳航,)是澳洲的國家航空公司,暱稱為“飛行袋鼠”(The Flying Kangaroo)。公司的英文名称“QANTAS”是「Queensland and Northern Territory Aerial Services」(昆士蘭及北領地航空服務)的縮寫。總部設於悉尼,以悉尼和墨爾本機場為主要樞紐機場。澳航是不僅於澳洲,同時也是大洋洲以及南半球規模最大的航空公司,亦是全球第3歷史悠久的航空公司,僅次荷蘭皇家航空和哥伦比亚航空。 澳洲航空自1951年以来从未发生死亡事故,因此被认为是世界上安全纪录最好的大型航空公司之一。 2013年,澳洲航空重返Skytrax推出的全球十大最佳航空公司,此前澳航曾連續多年位居該權威排行榜的前五名,但是因為受到2011年的罷工事件等影響,一度在2011年-2012年下落到15名;惟公司在2013年重新振作推出多項服務舉措令公司重返世界航空業主流之前列。2015年,澳洲航空被Airlineratings.com評為的全球十大最安全航空公司首位。.

新!!: 南极洲和澳洲航空 · 查看更多 »

木卫二

木衛二又稱為「歐羅巴」(Europa,IPA: ;Ευρώπη),木星的天然衛星之一,由伽利略於1610年發現(不久之後又由西門·馬里烏斯(Simon Marius)獨立發現),是四顆伽利略衛星中最小的一顆。在已知的67顆木星衛星中,木衛二是直徑和質量第四大,公轉軌道距離木星第六近的一顆。 木卫二稍微比月亮小,主要由硅酸盐岩石构成,并具有水-冰地壳,和可能是一个铁-镍核心;有稀薄的大气层,主要由氧气组成;表面有大量裂缝和条纹,而陨石坑比较罕见,有在太阳系任何已知的固体物体的最光滑表面。.

新!!: 南极洲和木卫二 · 查看更多 »

木贼属

木賊屬是蕨類植物的一屬,共有15個物種。此屬植物幾乎分佈在全世界上,除了澳洲和南極洲之外。它們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有會在冬天死去的(大部份的溫帶物種)或為常綠植物的(某些熱帶物種和溫帶物種「木賊、藺木賊、斑紋木賊」和「節節草」)。大多有0.2至1.5公尺高,但沼生問荊可達2.5公尺高,且熱帶美洲物種的巨木賊可達5公尺高,墨西哥木賊則可達8公尺高。 在此類植物中,葉子大幅地退化於輪生體中,部份則和節鞘相結合。莖部是綠色的且可行光合作用,並有中空、有節與有脊線等特徵。在每一節點上可能有或沒有分枝的輪生體;但若出現了的話,其分枝除了較小外,和主幹沒有差別。 孢子生成於位於某些莖部頂端之孢子囊穗(類似松毬的結構)裡的孢囊梗內。在許多物種裡,有孢子囊穗的莖部不會有分枝;而有些(如問荊)則不會行光合作用,且在春天很早地便和可行光合作用的莖部分離生長出去。在另外的一些物種(如犬問荊)裡,它們和一般不生育的莖部非常相像,都會行光合作用,且具有分枝的輪生體。 木賊屬的孢子大多是無性孢子,但問荊較小的孢子則可以產生出雄性的原葉體。孢子含有四個彈絲,有如濕度感應彈簧般地作用著,讓孢子只會在孢子體已縱向地裂開後才開始傳播。 許多此屬的植物喜歡潮濕的沙土,而有一些則是水生的,且亦有部份是適應潮濕的黏土。其中一個物種-問荊可以是一種很煩人的雜草,因為它很容易在拔掉後又再長出來。其莖部是由地下莖長出來的,而其地下莖長在很深的地底,且幾乎不可能被挖出。它也不受許多被用來殺死種子植物的除草劑影響。某些物種的葉子是有毒的,若放牧的動物誤食了很大量的話。木賊屬在日本是可以拿來料理且食用的。 可以當作一種利尿劑,減輕發炎及減少肌肉的抽筋和痙攣。有助於鈣質的吸收,可促進皮膚的健康和強化骨骼、頭髮、指甲和牙齒。幫助骨折和結締組織恢復健康。加強心臟和肺臟。對於治療關節炎、骨骼疾病,如骨質疏鬆、支氣管炎、心血管疾病、水腫、膽囊疾病、痛風、肌肉痙攣、和前列腺疾病有效。可減少出血和加速燒燙傷的痊癒。 木賊在種子植物稱霸地球之前曾經是更巨大且更多樣的類群。某些物種可以達到30公尺的高度。.

新!!: 南极洲和木贼属 · 查看更多 »

挪威

挪威王国(挪威語:Kongeriket Norge,简称:Norge ,新挪威語:Noreg,舊譯那威)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西部,东与瑞典接壤,西邻大西洋。海岸线极其蜿蜒曲折,构成了挪威特有的峡湾景色。此外,挪威还与芬兰、俄罗斯接壤。挪威的领土也包括斯瓦尔巴群岛和扬马延岛,此外对南极洲的毛德皇后地和彼得一世岛有主权要求。首都為奥斯陆。2009年、2010年、2011年、2013年、2014年、2015、2016年获得全球人类发展指数第一的排名。挪威是性別平等實踐良好的国家之一,在2012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中,挪威排名第三,仅次于冰岛及芬兰。.

新!!: 南极洲和挪威 · 查看更多 »

未知的南方大陸

未知的南方大陸(Terra Australis Incognita)是15世紀至18世紀時,於欧洲地图上出現的假想大陸。明代《坤舆万国全图》将连成一体的南极洲和澳大利亚标为墨瓦蠟泥加(Magallanica / Magellanica,意为「麥哲倫洲」)。 未知的南方大陸這個想法最初是由-zh-cn:亚里士多德;zh-tw:亞里斯多德;-提出來的,這個觀念後來由托勒密進一步擴展,他並相信印度洋就位在南方大陸的附近,因為這樣才能與北半球的大陸達成平衡John Noble Wilford: The Mapmakers, the Story of the Great Pioneers in Cartography from Antiquity to Space Age, p. 139, Vintage Books, Random House 1982, ISBN 0-394-75303-8。這個平衡大陸的理論早在5世紀就被馬克羅比烏斯的地圖所記錄下來,並在他的地圖上使用了「Australis」一詞。 澳大利亚的英文「Australia」源於拉丁文「australis」(南方)。.

新!!: 南极洲和未知的南方大陸 · 查看更多 »

末次冰盛期

末次冰盛期(Last Glacial Maximum,缩写为LGM),又译“末次巅冰期”,是指末次冰期中气候最为寒冷、冰川规模达到最大的时期,距今约2.65至1.9~2万年。在这一时期,末次冰期达到极盛,北欧大部、北美北部以及北亚的一部分均被大陆冰盖覆盖。末次冰盛期对地球气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发了干旱、沙漠化以及海平面的大幅下降。.

新!!: 南极洲和末次冰盛期 · 查看更多 »

本勒蘇鐵屬

#重定向 本內蘇鐵目.

新!!: 南极洲和本勒蘇鐵屬 · 查看更多 »

月球

没有描述。

新!!: 南极洲和月球 · 查看更多 »

戈德蘇爾灣

戈德蘇爾灣是位於南佐治亞的海灣,處於昆伯蘭東灣和海洋港之間,長1.6公里,名稱可追溯至二十世紀初,由英國海外領土南佐治亞及南三文治群島管轄。此處曾有捕鯨站,但現已廢棄。.

新!!: 南极洲和戈德蘇爾灣 · 查看更多 »

浮力

浮力(buoyancy 或 upthrust),物理学名词。一般指物理体在流体(包括液体和气体)中,各表面受流体(液体和气体)压力的差(合力)。浮力的单位是牛顿(N)。.

新!!: 南极洲和浮力 · 查看更多 »

浮游植物

浮游藻類指悬浮于水中的微小藻类(藻類並非植物)。是浮游生物社区中的自养生物部分,是海洋和淡水盆地的关键部分。 浮游藻類广泛存在于河流、湖泊和海洋中,多分布于水域的上层,个体极小,需要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繁殖极速。在淡水中主要是蓝藻、绿藻、硅藻等,在海水中主要是硅藻、甲藻。然而,当足够高的数量存在时,因其细胞中存在叶绿素和辅助色素(例如藻胆蛋白和叶黄素类),一些品种可以在水面被看到显著的色块。.

新!!: 南极洲和浮游植物 · 查看更多 »

海參

海參,又名海鼠、海黄瓜,是海生的棘皮類動物,通常生活在水溫頗低的海底,平時以過濾沙子中的雜質為食,又有海中清道夫之稱。遇到危險時會吐出內臟嚇阻敵人,以求自保。海参在外界某些条件刺激下,会有自溶现象。是南北貨的一.

新!!: 南极洲和海參 · 查看更多 »

海平面上升

海平面上升是海平面由于冰原和冰川的融化(通常是因為全球变暖)而上升的一個現象。其對氣候變遷的影響,主要是反照率反饋的結果。 2007年时,联合国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预计了最坏情境是上升59厘米。但是更迅速的变暖导致的南极和格陵兰冰原的加速融化意味着如今海平面上升的最坏情境是1.2米。科学家预计海平面上升1米或更多将对主要的沿海城市、岛国和人口密集的三角洲(例如珠江三角洲與尼羅河三角洲)造成破坏性的影响。 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的澳大利亚天气和气候研究中心的科学家John Church说,最新的卫星和地面观测结果表明,自从1993年以来海平面以每年3毫米或更高的速率持续上升——这个速率远超过20世纪的平均水平。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Potsdam Institute for Climate Impact Research)的Stefan Rahmsdorf则认为,到2200年,海平面估计将上升1.5到3.5米。 而根据对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滨海盐沼中提取的沉积物的分析表明,过去2100年來,从11世纪开始的中世纪暖期,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0.6毫米;自19世纪末以来,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超过2毫米 。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研究小组通过卫星数据评估了2005-2011年之间海洋质量的变化,证实7年里平均每年海平面上升2.39毫米,并且海平面上升趋势并未停止 。 灌溉和地下水的汲取造成大量的淡水从地下取出最后流入海洋,也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原因之一。在过去的100年中,人类从地下汲取了超过4500立方千米的淡水,这可将海平面升高12.6毫米,或超过这段时期内海平面全部升高值的6% 。.

新!!: 南极洲和海平面上升 · 查看更多 »

海床

海床(sea floor,也被稱為海底、洋底ocean floor)是指海洋的底部,海洋板塊構成的地殼表面,它對陸地形態的演變及地質史有重要影響。.

新!!: 南极洲和海床 · 查看更多 »

海狗

海狗(学名:Arctocephalinae),又名“毛皮海狮”或“毛皮海豹”,食肉目鳍足亚目海狮科的一个亚科。 海狗遍布世界各地。除了生活在白令海中的北海狗外,澳大利亚、新西兰、塔斯马尼亚、南非及南极洲等地的水域中也都有海狗的踪影。 Category:海獅科 Category:海狗亞科.

新!!: 南极洲和海狗 · 查看更多 »

海豹

海豹科(学名:Phocidae)动物俗称海豹,是食肉目鳍足类的一科,常见的有斑海豹、港海豹、冠海豹等。.

新!!: 南极洲和海豹 · 查看更多 »

海洋学

海洋学(oceanography)是研究海洋的自然现象、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开发利用海洋的知识体系。它是研究海洋的地理学的分支。它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包括生态系统动力学、洋流、波浪和; 板块构造和海底地质; 以及各种化学物质和物理性质在海洋内及其边界的通量。这些不同的主题反映了海洋学家融合多个学科对世界洋的进一步认识和对天文学,生物学,化学,气候学,地理学,地质学,水文科学,气象学和物理学中的过程的理解。研究了地质历史中海洋的历史。.

新!!: 南极洲和海洋学 · 查看更多 »

海洋港

海洋港是南極洲的海港,位於南喬治亞島北岸,在1909至1920年之間是活躍的捕鯨站,以捕鯨公司命名,該海港現時由英國海外領土管轄。.

新!!: 南极洲和海洋港 · 查看更多 »

海拔

海拔(Altitude、height、depth)就是某地与海平面的高度差,通常以平均海平面做标准来计算。.

新!!: 南极洲和海拔 · 查看更多 »

斯科特遠征隊

#重定向 新地探險.

新!!: 南极洲和斯科特遠征隊 · 查看更多 »

新西兰

新西兰(New Zealand),又譯--,又称奥特亚罗瓦(Aotearoa),是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的一个岛屿国家,首都为惠灵顿,但最大的城市为奥克兰都会区。新西兰主要由兩大島嶼组成,即北岛(Te Ika-a-Māui)和南岛(Te Waipounamu),两岛以庫克海峽分隔,首都惠灵顿即位于北岛末端处,除此之外还包含了一些其他小的岛屿。 新西兰与澳大利亚隔塔斯曼海相望,距離澳大利亚東海岸約1500公里,与南太平洋群岛的新喀里多尼亚、汤加和斐济相隔大约1000公里,所以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新西兰成为最后几个被人类聚居的地区之一,也因為人口都是以歐洲裔移民為主,是少數不位於歐洲的白人國家。野生生物由於長時間的與世隔離,新西兰发展出了与众不同且具有多样性的生態環境。由於陆地构造隆升(Tectonic uplift)及火山噴發,新西兰地形多變,南阿爾卑斯山脈縱貫南島中西部。新西兰風景優美,氣候宜人,旅遊勝地遍佈。在2014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公佈的人類發展指數報告中,新西兰排名全球第7位。.

新!!: 南极洲和新西兰 · 查看更多 »

新西蘭航空901號班機空難

新西蘭航空901號班機(TE901)是紐西蘭航空在1979年11月28日前的一班定期的南極洲觀光航班,由奧克蘭國際機場起飛。新西蘭航空於1977年2月開辦此航班,一直以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的DC-10-30型飛機營運。1979年11月28日當天,第14班航班在南極洲埃里伯斯火山撞山墜毀,機上237名乘客及20名機員全部罹難。.

新!!: 南极洲和新西蘭航空901號班機空難 · 查看更多 »

文森山

文森山(Vinson Massif),是南极洲的最高峰,以致力於推動南極探險的美國國會議員卡爾·文森為此峰命名。於2004年以GPS技術最新測得海拔4,892公尺(16,050英尺),山頂距南极點约1,200公里,山體长21公里,宽13公里。.

新!!: 南极洲和文森山 · 查看更多 »

无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Invertebrate)是背侧没有脊柱的动物,包括棘皮动物、软体动物、腔肠动物、节肢动物、海绵动物、线形动物以及脊索動物門的頭索動物及尾索動物等。其种类数占动物总种类数的95%,是动物的原始形式。无脊椎动物多数体型小,但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大王乌贼属的动物体长可达18米,体重约2吨。.

新!!: 南极洲和无脊椎动物 · 查看更多 »

早熟禾

早熟禾(学名:Poa annua)为禾本科早熟禾属下的一个种。.

新!!: 南极洲和早熟禾 · 查看更多 »

悉尼

悉尼(Sydney),又稱--,位於澳大利亚东南沿海地带,是新南威爾斯州的首府,是澳大利亚人口最多也是人口最稠密的城市。都會區人口5,005,400人(2016年)。在英語裏,市民俗稱雪梨人為「Sydneysider」。 悉尼是歐洲首個澳洲殖民聚落以及充当罪犯的流放地,1788年由英國第一艦隊的船長阿瑟·菲利普於雪梨湾建立。悉尼環傑克遜港(包括悉尼港)而建,曾被稱為「海港城市」。它是澳洲最大的金融中心,也是國際主要旅遊勝地,以海灘、歌劇院和港灣大橋等聞名。雪梨长期以来都是生活品質极高的世界都市,曾獲全球化與世界級城市研究小組與網絡(Globalization and World Cities Study Group and Network,GaWC)列為第一級世界都市+。悉尼举办过多項重要国际體育赛事,包括1938年英联邦运动会、2000年悉尼奧運會及2003年世界盃橄欖球賽。 主要机场为悉尼机场,主要港口为植物学湾。.

新!!: 南极洲和悉尼 · 查看更多 »

支持者山脈

支持者山脈(Supporters Range)是南極洲的山脈,位於杜費克海岸,處於凱爾蒂冰川和米爾斯特里姆冰川之間的米爾冰川東岸,屬於毛德王后山脈的一部分,由新西蘭探險隊命名。 Category:南極洲山脈.

新!!: 南极洲和支持者山脈 · 查看更多 »

拉森冰架

拉森冰架(Larsen Ice Shelf)是位於南極半島邊緣、威德爾海西北方的冰架,從南極半島東岸的渴望角延伸至赫斯特島南方。名稱是以挪威捕鯨船「傑森」號船主卡爾·安東·拉森命名,他於1893年12月駕船抵達了南緯68°10'的冰棚前緣。 拉森冰架可再被細分為3塊不同的冰棚區域,從北到南依序是:拉森A、拉森B、拉森C。其中拉森A面積最小,且已於1995年1月崩解消失。拉森B則於2008年崩解。拉森C在2008年趨於穩定,但科學家預測以當地的暖化速率來看,在可預見的未來內,拉森C也會崩解消失。 按照過去的標準來看,近年來的拉森冰架崩解事件是不尋常的。通常情況下,冰架是以冰山崩裂和冰架的上下表面融化而失去質量。崩解事件被認為是由於南極半島氣候變暖所造成,從1940年代起每十年上升約0.5°C。Connor, Steve (2005) "Ice shelf collapse was biggest for 10,000 years since Ice Age" The Independent, London (Aug 4)科學家從南極環形風的加強得知,當地氣候變暖的原因是由於人為全球暖化。 File:Larsen iceshelves.png|紅色部分是拉森A與拉森B冰架 File:Glacier-ice shelf interactions.svg|冰河與冰架交互作用 File:Antarctic Peninsula, the Larsen Ice Shelf, and the sea ice covered waters around the region.jpg|此圖可清楚地看到南極半島、拉森冰架和涵蓋周邊海域的海冰。 File:Larsen B March 2013.jpg|2013年3月的拉森B冰架 File:LarsenC-detail photo 2016315 lrg.jpg|2016年11月的拉森B冰架l.

新!!: 南极洲和拉森冰架 · 查看更多 »

曬傷

曬傷是一種由于過度暴露于紫外線(通常為日光)下導致的射線燒傷。它促進細胞凋亡,引起的症狀為皮膚發紅、發痛,在少數極端案例中會導致生命危險,而輕度暴露于紫外線下則只會導致曬黑,而稍微有些曬黑的皮膚對紫外線的抵禦力更強一些。 曬傷是導致非惡性皮膚腫瘤的主要原因之一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Press release No.

新!!: 南极洲和曬傷 · 查看更多 »

更新世

更新世(英語:Pleistocene),亦称洪积世(从2,588,000年前到11,700年前),地质时代第四纪的早期。这一时期绝大多数动、植物属种与现代相似。显著特征为气候变冷、有冰期与间冰期的明显交替。此时,欧洲发生过七次冰期:、、、、、和玉木冰期(第四紀冰河時期)。人类也在这一时期出现。 更新世的生物群(Biota)都非常接近现代的形态——许多“属”一级的生物,甚至包括松柏科植物、被子植物、昆虫、软体动物、鸟类、哺乳动物和其他生存到今天的生物,已经在此时出现。.

新!!: 南极洲和更新世 · 查看更多 »

智利

智利共和国(República de Chile)是位於南美洲的一个国家,西和南濒太平洋,北靠秘鲁,东邻玻利维亚和阿根廷。為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在南美洲與阿根廷及巴西並列為ABC強國。 由于地处美洲大陆的最南端,与南极洲隔海相望,智利人常称自己的国家为“天涯之国”。智利總共約有1,800萬人,種族以歐洲白人、混血族群居多,與另一國家阿根廷同樣,幾乎沒有非洲裔人口,其他則以本土原住民少數族群相對為多,整體公民組成素質極高,因而智利教育高度发达,其教育在发达国家普遍承认。智利在新闻自由、人类发展指数、民主发展等方面也获得了很高的排名,與南歐國家相媲美。社會相當於經濟已開發的北美洲和歐洲國家,而近來還有許多亞裔移民跨越太平洋移居。 智利拥有非常丰富的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和渔业资源。智利是世界上铜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又是世界上产铜和出口铜最多的国家,享有“铜矿王国”之美誉。境内的阿塔卡马沙漠是世界旱极。此外,它还是世界上唯一生产硝石的国家。.

新!!: 南极洲和智利 · 查看更多 »

智利南极领地

智利南极领地(Territorio Antártico Chileno)是智利提出主权要求的南极领地。智利南极领地东起西经53度,西到西经90度,南起南极点,北到南纬60度。他所涵盖的区域和阿根廷南极属地、英属南极领地部分重叠。 在智利行政区划中,这块领地属于南极自治市。南极自治市在实际运作中由同等级的合恩角自治市治理,这两个自治市都由智利南极省管辖,而智利南极省又属于麦哲伦-智利南极大区。南极自治市设置于1961年7月11日,当时隶属于麦哲伦省。1975年智利南极省成立,南极自治市才转由智利南极省管辖。.

新!!: 南极洲和智利南极领地 · 查看更多 »

.aq

.aq為南極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aq为在南极洲工作的组织而保留,也用于推广南极洲和南冰洋地区。这一域名由新西兰奥克兰的Mott联营公司管理。 一般情况下到南极洲的因特网连接只能通过卫星通信进行。.

新!!: 南极洲和.aq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南極大陸南極洲南极地区冰雪大陸第七大陆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