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和泽里科·约克西莫维奇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和泽里科·约克西莫维奇之间的区别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vs. 泽里科·约克西莫维奇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Socijalistička Federativna Republika Jugoslavija,Социјалистичка Федеративна Република Југославија,Socialistična Federativna Republika Jugoslavija)是一個存在於1945年至1992年的巴爾幹社會主義國家,由馬其頓、塞爾維亞、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黑山等社會主義共和國所組成,首都為貝爾格勒。南國為多民族國家,政府奉行聯邦制,由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一黨專政。由於該國承襲有著「第一南斯拉夫」之稱的南斯拉夫王國,因此另有別名「第二南斯拉夫」。 該國起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受軸心國武裝侵略而滅亡的南斯拉夫王國,在軸心軍佔領期間,原南斯拉夫境內出現反抗勢力,其中一支為约瑟普·布罗兹·铁托所領導的共產黨游擊隊,1943年後,西方盟軍認可其為領導南斯拉夫抗戰的盟軍,開始大量軍事增援,狄托的共產黨政權成為了該國的政府代表之一。1945年3月,南斯拉夫由當時的流亡政府和狄托領導的「民族解放委員會」組成聯合政府,同年11月29日,狄托排除與整肅了其他政黨,建立完整的共產黨一黨專制政權,並將國號立為「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1963年再改名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冷戰期間,在狄托領導下的南斯拉夫走上了與其他東歐國家不同的路線,不但有著偏向自由化的經濟體制、政治氣氛與言論自由,更不依附於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蘇聯為首的華沙公約組織兩大軍事聯盟,反而與印度、埃及、印尼和拉丁美洲國家創立了不結盟運動組織,並擁有領導地位。 1980年代至1990年代,隨著東歐社会主义國家經濟衰退、民族主義的復活與東歐劇變,南斯拉夫各民族之間的矛盾逐漸激化。民族間的不和及分裂,伴隨著暴力的排斥其他民族的行為逐漸升級。在此之後,南斯拉夫聯邦走向解體。從南斯拉夫獨立出來的新國家之間因民族問題產生了一系列的暴力衝突,并發展為南斯拉夫內戰。時至1992年,除了塞爾維亞和黑山之外,其他加盟國均退出南斯拉夫聯邦,剩下的兩國則組建成新的「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宣告終結。2008年後,前南斯拉夫的領土分裂出馬其頓、塞爾維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黑山等六個受聯合國承認的國家,以及只得到部分國家承認的科索沃。. 澤里科·約克西莫維奇("Željko Joksimović",又稱 "Zeljko Joksimovic")(塞爾維亞語: Жељко Јоксимовић,1972年4月20日出生於前南斯拉夫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是一名塞爾維亞歌手、作曲家和音樂製作人 。作為一名藝人,他在巴爾幹半島各國,受到人們的歡迎和尊敬,歌迷亦遍及東歐和中歐。他會使用12種不同的樂器,包括手風琴、鋼琴、吉他和鼓等。約克西莫維奇也通曉多門語言,且可流利地使用希臘語、英語、俄語、波蘭語、法語和塞爾維亞語。他是名多產的唱作人,有時也會為其它歌手寫歌。他因寫過《Lane moje》、《Lejla》、《Oro》和《Nije ljubav stvar》這四首知名歌曲,而夙有"The Master of the Balkan Ballads"的美譽。他也為電影、電視劇和戲劇節目創作過歌曲。他曾以歌曲《Lane moje》代表塞爾維亞和黑山參加《2004年歐洲歌唱大賽》,獲得第2名。2008年,他與約瓦娜·延科維奇共同主持了在塞爾維亞舉行的《2008年歐洲歌唱大賽》。 4年後,他又以歌曲"Nije ljubav stvar"代表塞爾維亞參加了在阿塞拜疆巴庫舉行的《2012年歐洲歌唱大賽》,獲得第3名。.

之间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和泽里科·约克西莫维奇相似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和泽里科·约克西莫维奇有(在联盟百科)6共同点: 塞尔维亚语塞爾維亞人塞爾維亞社會主義共和國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巴尔干半岛贝尔格莱德

塞尔维亚语

没有描述。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和塞尔维亚语 · 塞尔维亚语和泽里科·约克西莫维奇 · 查看更多 »

塞爾維亞人

塞爾維亞人 (Србијанци/Srbijanci)是居住於塞爾維亞的區域居民稱謂詞,常用於塞爾維亞族人,但是泛指不分種族居住於塞爾維亞的人。 在塞爾維亞語中,「Srbi」被用於來自塞爾維亞的塞爾維亞族人,嚴格指由塞爾維亞中心來的塞爾維亞族人,所以塞爾維亞語該詞不包括來自鄰國,例如波斯尼亞、克羅地亞等的塞爾維亞族人。一般說漢語的人亦可能會以「塞爾維亞人」來指「塞爾維亞族」。 在1852年的《塞爾維亞語詞典》中,指出: 「Srbijanci」一詞不常用於現代塞爾維亞語中,其中一個解釋是因為來自塞爾維亞的塞爾維亞族人可能會覺得被此詞侮辱。.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和塞爾維亞人 · 塞爾維亞人和泽里科·约克西莫维奇 · 查看更多 »

塞爾維亞社會主義共和國

塞爾維亞社會主義共和國(Социјалистичка Република Србија, Socijalistička Republika Srbija)是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一個加盟共和國,也是塞爾維亞共和國的前身。.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和塞爾維亞社會主義共和國 · 塞爾維亞社會主義共和國和泽里科·约克西莫维奇 · 查看更多 »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

塞爾維亞和黑山,正式名称是塞尔维亚和黑山国家联盟,簡稱塞黑,为前南斯拉夫余下沒有独立的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於2003年至2006年组成的松散邦联制国家。塞黑两国于1992年首先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该联邦後於2003年2月4日重组并改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2006年5月21日,黑山举行独立公投,独立派以微弱的票數55.4%优势获胜。6月3日黑山議會正式宣佈脫離塞爾維亞獨立,6月5日塞爾維亞國會亦宣佈獨立並且成為塞黑的法定繼承國,塞黑因而解體並從此消失,南斯拉夫至此走入歷史。 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形成后,两国之间日益疏远,而重组后的塞尔维亚和黑山更是一个非常松散的邦联,两个加盟共和国只有在外交、国防等方面合作,各自实行不同的经济政策以及货币(南斯拉夫第納爾和歐元)体系,国家最高机构也分散在贝尔格莱德和波德戈里察两个首都。联邦宪法规定任何一个共和国可以在2006年以后通过公民投票寻求独立,而黑山正是在2006年运用了这一项权利,通过公投解散了塞黑国家联盟(邦联)。 另外,1999年科索沃战争结束之后,塞尔维亚南部的科索沃地区實際脱离了塞尔维亚的实际管辖,并且成为了联合国的保护地,各方于2006年2月20日起就科索沃问题展开谈判,塞黑联盟解体时,科索沃主權和領土问题仍待解决,科索沃地區的阿爾巴尼亞人堅持科索沃獨立但塞爾維亞人則不願看見科索沃獨立。到了2008年2月17日,時任科索沃總理哈辛·塔奇(現科索沃總統)在科索沃首都普里什蒂納國會正式宣布科索沃脫離塞爾維亞中央政府獨立,現獲得部分國際社會承認其國家地位,但塞爾維亞政府至今仍視科索沃主權為其管轄的科索沃自治省。.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和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 ·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泽里科·约克西莫维奇 · 查看更多 »

巴尔干半岛

巴爾幹半島(Balkans)是一個地緣政治和文化上的名詞,用以描述歐洲的東南隅位於亞得里亞海和黑海之間的陸地,詳細的範圍依照定義不同有許多種說法。該地約有55萬平方公里和近5500萬人口。在古希臘時代,巴爾幹半島被稱為半島。該地區的名稱來自于一條通過保加利亞中心到東塞爾維亞的巴爾幹山脈。 巴爾幹地區向來存在諸多矛盾,其中既有宗教矛盾,也有領土爭端。由于半島的地緣政治重要性,由此而來的列強干涉致使這一地區的矛盾頻繁被放大為戰爭,因此又有歐洲火药庫之稱。不過近年巴爾幹半島(南斯拉夫內戰後至今)已實現停火與和平,只是偶然間在領土主權上有些糾紛,例如科索沃主權問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觸發點之一——薩拉熱窩事件亦是發生在巴爾幹半島上。 目前,巴尔干半岛共有11个国家,共有面积大约是47.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3亿。.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和巴尔干半岛 · 巴尔干半岛和泽里科·约克西莫维奇 · 查看更多 »

贝尔格莱德

贝尔格莱德(塞尔维亚语:Београд,意为“白城”),欧洲国家塞尔维亚首都和最大城市,以及当年南斯拉夫联邦时期的总首都。贝尔格莱德市位于塞尔维亚北部萨瓦河和多瑙河汇合处,此处也是潘诺尼亚平原和巴尔干半岛的相遇处。贝尔格莱德市内共有人口123万,整个行政区范围内的人口达到近170万,是原南斯拉夫地区最大的城市。 贝尔格莱德地区最早的人类居住出现在公元前4800年温查文明时期。凯尔特人于公元前3世纪征服了这一地区,并将其命名为, 后被罗马帝国占领 。 公元520年,斯拉夫人占领了这一地区。此后它在拜占庭帝国、法兰克王国、保加利亚王国和奥匈帝国之间几次易手。城市的斯拉夫语名字Beligrad(字面意思为“白城”)第一次被提及是在878年。1284年,贝尔格莱德第一次成为塞尔维亚斯雷姆王国的首都。此后,它还先后成为塞尔维亚(1404年-1918年、2006年-)、南斯拉夫(1918年-2003年)首都以及塞爾維亞和黑山的行政、立法首都(2003年-2006年)。 贝尔格莱德是塞尔维亚唯一的直辖市,被分为17个自治市,每一个都拥有自己的地方委员会。贝尔格莱德占塞尔维亚总面积的3.6%,约21%(不包括科索沃自治省)的塞尔维亚人居住在该市。贝尔格莱德是塞尔维亚的经济、文化、教育和科技中心。.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和贝尔格莱德 · 泽里科·约克西莫维奇和贝尔格莱德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和泽里科·约克西莫维奇之间的比较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有316个关系,而泽里科·约克西莫维奇有32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6,杰卡德指数为1.72% = 6 / (316 + 32)。

参考

本文介绍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和泽里科·约克西莫维奇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