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南岛民族和印度尼西亚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南岛民族和印度尼西亚之间的区别

南岛民族 vs. 印度尼西亚

南岛民族指大洋洲和东南亚以南岛语系為語言的族群。其中包括台灣原住民族、东帝汶、澳洲、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马达加斯加、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和波利尼西亚以及新西兰和夏威夷玻利尼西亚人、非巴布亚人的美拉尼西亚人等多个民族。他们还分布于泰国北大年地区、新加坡、越南和湛地区(覆盖越南中部和南部的占婆王国)、柬埔寨、中國海南。这些地区统称为南岛民族地区。. 印度尼西亞共和国(Republik Indonesia,IPA讀音:),简称印度尼西亞或印尼,为东南亚国家;約由17,508個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萬島之國」黃煥宗、孫福生,《中國大百科全書》-印度尼西亞歷史。。印度尼西亞人口超過2.65億,為世界上人口第四多的國家。國體屬共和國,國會代表及總統皆由選舉產生。印度尼西亞首都為雅加達。印度尼西亞國界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相接,另有新加坡、菲律賓及澳大利亚等其他鄰國。印度尼西亞為东南亚国家联盟創立國之一,且為20國集團成員國。在2016年,依國際匯率計算,印度尼西亞為世界第16大經濟體,以购买力平价計算則為世界第8大經濟體。 印度尼西亞群島自7世紀起即為重要貿易地區,古代王國三佛齐及之後的满者伯夷曾與中國和印度進行貿易。印度尼西亞當地統治者逐步吸收外國文化、宗教和政治型態,曾出現興盛的佛教和印度教王國。外國勢力因天然資源而進入印度尼西亞,穆斯林商人帶入伊斯蘭教,歐洲勢力則帶來了基督宗教,並於地理大發現後壟斷香料群島摩鹿加群岛的貿易。在350年的荷蘭殖民統治時期後,印度尼西亞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始告獨立,但獨立後仍面臨天災、貪汙、分離主義、民主化進程、經濟上劇變等挑戰。 由於島嶼遍布,印度尼西亞有數百個不同民族及語言,最大的族群為爪哇族,並在政治上居主導地位。國家語言、種族多樣性、穆斯林占多數人口、殖民歷史及反抗殖民為印度尼西亞人的共同身分。印度尼西亞國家格言「Bhinneka Tunggal Ika」(存異求同)闡明了多樣性及國家的型態。國家的天然資源豐富,但貧窮仍相當普遍,因而在世界各地有不少的印尼籍移工,但也有針對該地天然資源保育或收穫而來的西方人,國際交流程度不低。.

之间南岛民族和印度尼西亚相似

南岛民族和印度尼西亚有(在联盟百科)25共同点: 基督教印度教南島語系大洋洲太平洋婆罗洲巴布亚新几内亚中華人民共和國东南亚东帝汶三佛齐伊斯兰教第二次世界大战米南佳保人美拉尼西亚爪哇岛爪哇族甘美蘭菲律宾马来西亚马来族蘇門答臘臺灣澳洲新加坡

基督教

基督教是信仰耶穌基督為神之聖子與救世主(彌賽亞)的一神教。發源於西亞的巴勒斯坦地區,以《聖經》為最高宗教經典,信徒稱為基督徒,基督徒組成的團體則稱為教會或基督教會。由於部分教義源流自猶太教,因而被認為是亞伯拉罕諸教之一,現今亦与伊斯兰教、佛教共同視為世界三大宗教。其分為天主教、正教會、新教等三大宗派,但因歷史發展的緣故,漢語所稱的「基督教」常專指新教,基督教整體則又另以「基督宗教」、「基督信仰」或「廣義基督教」稱之。 基督教的信仰核心認為三位一體的獨一神(漢語亦譯為上帝或天主)創造了世界,並按照神自己的形像造人,由人來管理世界,後來人犯罪墮落,帶來了死亡;聖父派遣其子耶稣 道成了肉身,在其在世33年的最後,為世人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在三天後從死裏復活而後升天,賜下聖神與信徒同在;他的死付上了罪的贖價,使一切信他的人得到拯救,並在神內有永遠的生命。 按照基督教在4世紀的歷史紀載,第一個教會在耶穌升天與聖神降臨(約公元30至33年)後由耶穌的宗徒建立,之後耶穌的宗徒及信徒們不斷向外宣教,並快速在當時管轄巴勒斯坦的羅馬帝國境內及周邊地區傳播;雖曾長期遭羅馬帝國政府迫害,但約於公元325年由君士坦丁大帝宣布合法化,狄奧多西大帝時更定為羅馬帝國的國教,至此成為西方世界的主要宗教。之後因羅馬帝國分裂後西方世界東西部的差异化发展,導致11世紀發生東西教會大分裂,形成以羅馬教宗為首的公教會、以及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为首的正教會。16世纪時,西歐又爆發了反對教宗權威的宗教改革運動,马丁·路德(路德派)、约翰·喀尔文(喀尔文派)、烏里希·慈運理等神學家與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安立甘派)先後脫離天主教而自立教會,日後出現了許多教義相近的教會,這些教會即為後世所統稱的新教。 基督教雖起源於西亞,但在7世紀創立的伊斯蘭教興起後,今日在當地的信徒人口反而居於少數。由於基督教重視傳教事業(又稱為「大使命」),加上近代西方國家在世界經濟及文化上具有強勢的影響力,使得基督教的傳佈範圍遍及整個世界,基督教文化更成為世界許多文明的重要骨幹。粗估統計全球超過30%的人口信仰基督教,是當今世界信仰人口最多的宗教,三大宗派中又以天主教的信徒佔約半數最多;基督徒最多的國家則是美國及巴西,大約占人口的75%。.

南岛民族和基督教 · 印度尼西亚和基督教 · 查看更多 »

印度教

印度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是南亞次大陸佔主導地位的宗教,並包含許多不同的傳統。基於因果報應,印度教法和社會準則的“日常道德”規範,和廣泛法律的規定範圍。印度教基於一種獨有的知識或哲學觀點。它包括了濕婆教、毗湿奴派、沙克達教及其他許多的,和以業、法和社会规范為基礎的,內容是廣泛的日常道德。印度教是一套囊括各種不同的知識或是價值觀的宗教,而不是一套剛性,共同的信仰。 印度教被稱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有些人則認為印度教是超越人類起源的「永恆的法」,“永恆的規律”或“永恆的道路”超越了人類的起源。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World Religions.

南岛民族和印度教 · 印度尼西亚和印度教 · 查看更多 »

南島語系

南島語系(Austronesian languages)是主要由南岛民族所使用的语言,是世界現今唯一主要分布在島嶼上的一個語系,包括約1300種語言。其分布主要位于南太平洋群岛,包括臺灣、海南、越南南部、菲律宾、马来群岛,東達南美洲西方的復活節島,西到東非洲外海的馬達加斯加島,南抵紐西蘭。臺灣是南島語系內部分化的源頭,也是目前南島語系最北部的地區,居住在新北市烏來區的泰雅族聚落,目前是全世界南島語系居住地中,是人口分布上地理最北端的聚落;東西的延伸距離,超過地球圓周的一半,總人口數大約兩億五千萬之多,絕大多數居住在東南亞的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至於新畿內亞以東的太平洋島嶼有一百多萬人。.

南岛民族和南島語系 · 南島語系和印度尼西亚 · 查看更多 »

大洋洲

大洋洲(Oceania),是位於南半球的一個大洲,主要分为两部分,澳大利亚与太平洋各岛屿,占全球總陸地面積的6%。.

南岛民族和大洋洲 · 印度尼西亚和大洋洲 · 查看更多 »

太平洋

太平洋是地球上五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洋,面積1.813億平方公里,它從北極海一直延伸至南極洲,其西面为亞洲、大洋洲,東面为美洲,覆蓋着地球約46%的水面及約32%的總面積,比地球上所有陸地面積加起來還要大。赤道将太平洋分為北太平洋及南太平洋。北面連接白令海峽,南面則以南緯60度為界。 位于北太平洋西侧的马里亚纳海沟是地球最深的位置。海沟最大深度为海平面下 。 太平洋之名稱起源自拉丁文「Mare Pacificum」,意為「平靜的海洋」,由航海家麥哲倫命名。受雇于西班牙的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於1520年10月,率領5艘船從大西洋找到了一個西南出口(麥哲倫海峽)向西航行,經過38天的驚濤駭浪後到達一個平靜的洋面,他因稱之為太平洋。.

南岛民族和太平洋 · 印度尼西亚和太平洋 · 查看更多 »

婆罗洲

婆罗洲(Borneo),印尼稱之為加里曼丹岛(Kalimantan)是世界第三大岛,亞洲第一大島,面积736,000平方公里,僅次於格陵蘭及新幾內亞。現全境由印尼、馬來西亞及汶萊三國管轄,而菲律賓曾宣稱有沙巴部分的主權。.

南岛民族和婆罗洲 · 印度尼西亚和婆罗洲 · 查看更多 »

巴布亚新几内亚

巴布亚新几内亚独立国(Independent State of Papua New Guinea),通称巴布亚新几内亚(Papua New Guinea;巴布亚皮钦语:Papua Niugini;希里摩图语:Papua Niu Gini),简称巴新,是位於太平洋西南部的一個島嶼國家,主要涵蓋新幾內亞島東半部,西鄰印度尼西亞的巴布亞省,南部和東部分別與澳洲和所羅門群島隔海相望。.

南岛民族和巴布亚新几内亚 · 印度尼西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 · 查看更多 »

中華人民共和國

#重定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南岛民族 ·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印度尼西亚 · 查看更多 »

东南亚

东南亚是亚洲的一个地區,由中国以南、印度以東、新幾內亞以西與澳洲以北的國家組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才出现的一个新的地区名称。東南亞分為兩個區域,陸域為中南半島,包括柬埔寨、寮國、緬甸、泰國、越南與馬來半島,海域大致為馬來群島,包括东马来西亚、汶莱、東帝汶、印度尼西亚、菲律賓、聖誕島、新加坡。不過,東南亞國家往往也被西方學者和傳媒納入东亚的範圍。此區地處板塊交界,地震與火山活動頻繁。 台灣在歷史文化上則因臺灣原住民與菲律賓、印尼等其他東南亞國家同屬南島語系,人種上屬馬來人種,血液成分亦與東南亞較相近;地理上則位處東北亞與東南亞交接的東亞島弧中心位置。而可能因此有時會被視為東南亞的一部分。印度的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也是如此,七姐妹州如曼尼普爾邦有時亦然。 南岛民族与马来裔占主导位置,区域内居民多信奉伊斯蘭教与佛教,其它如基督宗教,包括印度教與泛靈論相關宗教等都可以在此区域内发现。印尼是全球穆斯林最多的国家,泰国则是世界最大的佛教国家。 除了新成立的东帝汶以外,區域內十国组成了东南亚国家联盟(即「东--盟 」或「 亚细--安」)組織。.

东南亚和南岛民族 · 东南亚和印度尼西亚 · 查看更多 »

东帝汶

東帝汶民主共和國(德頓語:Repúblika Demokrátika Timor-Leste),通称东帝汶(德頓語:Timor Lorosa'e;葡萄牙語:Timor-Leste),是位於東南亞地區帝汶島東端的國家,曾是葡萄牙在远东仅有的两块海外殖民地。1999年8月底在澳洲等國家的支持下通過公投決定獨立,2002年5月20日零时獨立,2002年9月27日正式加入聯合國,成為第191個聯合國會員國。 東帝汶政府採用“Timor-Leste”同時作為其葡萄牙語的國名。leste是葡語「東」的意思;而Timor本來是印尼語timur,也是「東」的意思。所以東帝汶這個國號是一個恆真式名稱。而在印尼統治時期的東帝汶,採用“Timor Timur”作為地名,並簡稱東帝汶為“Tim-tim”。“Lorosa'e”則是德頓語的「東」,意思是日出的太陽。.

东帝汶和南岛民族 · 东帝汶和印度尼西亚 · 查看更多 »

三佛齐

三佛齐(阿拉伯语:سريفيجايا,爪哇语:ꦯꦿꦶꦮꦶꦗꦪ,),中国古籍又称室利佛逝(梵文:श्रीविजय )、佛逝、旧港,在阿拉伯文獻則稱為社婆格或室利佛哲,是公元7世纪中叶在苏门答腊岛代替干陀利国的古国,683年以梵文撰写的格度干武吉碑,是最早的室利佛逝本国记载。室利佛逝无文字,大量出土的碑文皆以梵文撰写。鼎盛时期,其势力范围包括马来半岛和巽他群岛的大部分地区。.

三佛齐和南岛民族 · 三佛齐和印度尼西亚 · 查看更多 »

伊斯兰教

伊斯蘭教(الإسلام, al-’islām;)--、清真教、回回--教、天方教、大食法、大食教度,是以《古蘭經》和聖訓為教導的一神教宗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古蘭經》被伊斯蘭信徒(穆斯林)視為造物主安拉命天使給其使者逐字逐句的啟示,而聖訓为造物主最后的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錄(由同伴們轉述收集)。伊斯蘭这一名称來自《古兰经》,源自閃语字根S-L-M,意為「顺从(造物主)」;实际上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名字也來自這個字根,意為「順從者」。 穆斯林信仰獨一且無與倫比的安拉,并认为人生的唯一目的是崇拜或顺从安拉;伊斯兰教认为阿拉在人类历史长河派遣了众多先知給全人類,历代各个民族都有先知,包括易卜拉欣(亞伯拉罕)、穆薩(摩西)、爾撒(耶穌)等,先知穆罕默德是最後一位,古兰经載有他所得的訊息。伊斯蘭教的基本功修包括五功,是為「念、礼、齋、課、朝」,五功是穆斯林需要奉行的五個義務。伊斯兰教还拥有自己的一套宗教法律,该法律實際觸及生活及社會的每一個層面,由飲食、金融到戰事以及福利等各方面。 在先知穆罕默德逝世後,伊斯蘭帝國持續擴張,佔據着大片的地區,促使哈里發國的誕生,傳教活動亦刺激更多人改信伊斯蘭教。早期哈里發的宗教政策、穆斯林的經濟及商貿開拓及後來奧斯曼帝國的擴張都使伊斯蘭教從麥加向大西洋及太平洋的方向擴散,形成穆斯林世界。 絕大多數的穆斯林屬於遜尼派(75%-90%)及什叶派(10%-20%)两大派别,另外两派中均有人同时信仰伊斯兰神秘主义。伊斯蘭教是中东、中亚、东南亚主要部分及非洲的大部分的主流宗教。在法国、德国、中国西北部、俄罗斯西南部及加勒比地區都可找到龐大的穆斯林社群。穆斯林最多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亚,這裡居住著全球穆斯林總數的15%。南亞、中東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穆斯林分別佔全球總數的25%、20%及15%。皈依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幾乎可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可找到。截至2010年,全球約有16億穆斯林,佔23.4%人口。在信徒人數上,伊斯蘭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被認為是世上增長得最快的宗教。.

伊斯兰教和南岛民族 · 伊斯兰教和印度尼西亚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南岛民族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印度尼西亚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米南佳保人

米南佳保人(Minangkabau)也稱「米南人」(Minang)或「巴東人」(Padang),是印度尼西亞西蘇門答臘省高地的原住民。他們的文化是母系繼嗣的,財產與土地是由母親傳給女兒,然而宗教與政治事務由男性掌理(即使某些女性也在這些領域扮演重要角色)。如今有四百萬人居住在西蘇門答臘省,有其他三百萬人散居在印度尼西亞與馬來半島的許多都市與城鎮之中。 米南人具有堅定的伊斯蘭教信仰,但依然依循著他們族群的傳統,或稱「」(adat)。米南人的「習慣法」源自於伊斯蘭教來到此地之前的泛靈論信仰,而且這種信仰依然殘存於某些穆斯林之中。伊斯蘭教與「習慣法」之間的關係,被描寫在這段諺語中:「傳統習慣法立基於伊斯蘭教法,伊斯蘭教法立基於可蘭經」(adat basandi syara', syara' basandi Kitabullah)。 他們在西蘇門答臘的故土,曾在1821年到1837年間發生信仰習慣法的派系與回教改革派(Padri)之間的戰爭(Padri War)。.

南岛民族和米南佳保人 · 印度尼西亚和米南佳保人 · 查看更多 »

美拉尼西亚

美拉尼西亚(Melanesia,源於希腊语Μελανησία)是太平洋三大岛群之一(其餘兩個為密克罗尼西亚和玻里尼西亞),意为“黑人群岛”。由俾斯麦群岛、所罗门群岛、新赫布里底群岛、新喀里多尼亚群岛、斐济群岛等组成。陆地总面积约15.5万平方公里,各岛多火山。.

南岛民族和美拉尼西亚 · 印度尼西亚和美拉尼西亚 · 查看更多 »

爪哇岛

哇岛的地图(18世纪初) 爪哇島(Jawa;爪哇字母:ꦗꦮ;巽他语:ᮏᮝ;Java),位於印度尼西亚,南临印度洋,北面爪哇海,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則位于爪哇西北。 爪哇岛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也是人口密度最高的島嶼之一,全島面積126,700平方公里,人口1億4100萬(2015年),行政區人口1億4500萬,比日本全國人口多出約1700萬,而且還在上升中,密度則高達每平方公里1,121人,是世界前十密度最高的地方。.

南岛民族和爪哇岛 · 印度尼西亚和爪哇岛 · 查看更多 »

爪哇族

哇族 (爪哇語:Wong Jawa,印尼語:Suku Jawa)是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一个民族。他们主要分布在岛的中部和东部。以8500万人(截至2009年)成为岛上最大的族群,也是印度尼西亚的最大族群。经过几百年的迁移,他们现在居住在印度尼西亚的大部分省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南美洲苏里南。.

南岛民族和爪哇族 · 印度尼西亚和爪哇族 · 查看更多 »

甘美蘭

美朗是印度尼西亞歷史最悠久的一種民族音樂,又以峇里島及爪哇島的甘美朗合奏最為著名。主要的樂器有鋼片琴類、木琴類、鼓、鑼、竹笛、撥弦及拉弦樂器,有些曲目亦可以加上演唱者。甘美朗是整隊組合的名稱,「甘美」(gamels)在印尼語解作敲擊,而字尾「朗」(-an)用來標示名詞,合起來即敲擊樂的意思。甘美朗除了成為印尼的宮廷和宗教音樂,也對二十世紀的西方音樂影響很大。.

南岛民族和甘美蘭 · 印度尼西亚和甘美蘭 · 查看更多 »

菲律宾

菲律賓共和國(Republika ng Pilipinas;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通稱菲律賓,是位於東南亞的一個群島國家。其地理位置處於西太平洋,北隔呂宋海峽與臺灣相望,南隔西里伯斯海與印度尼西亚相望,西隔中国南海與越南相望,東邊則為菲律宾海。作為一個座落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的熱帶國家,菲律賓常年飽受地震與颱風侵襲,然而其氣候環境也造就了豐富的自然資源與生物多樣性。菲律賓群島由7,641個島嶼組成,可分為呂宋島、-zh:米沙鄢群岛;zh-tw:維薩亞斯群島;zh-hk:維薩亞斯群島;zh-sg:米沙鄢群島;-和zh:棉兰老岛;zh-tw:民答那峨島;zh-hk:棉蘭老島;zh-sg:棉兰老岛;-三大島群。其國內人口約9,300萬,加上約1,100萬海外菲律賓人,2015年時總人口破億(世界第12名),成為東南亞第二個人口破億的國家。菲律賓群島上的種族與文化為數眾多,史前的尼格利陀人可能是該地區最早的居民,隨後南島民族的遷徙帶來了馬來文化,隨著宗教與貿易的發展,各地分別受到了印度文化、中華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的影響。 1521年麥哲倫探險隊航海抵達此地,隨後西班牙人於1565年至1571年期間開始陸續佔領菲律賓群島,展開長達300多年的統治。19世紀末期,菲律賓經歷了對西班牙革命、美西战争及美菲战争之後,成為美國殖民地,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間被日本佔領,並在戰後獨立。美國在當地留下了英文的主導地位以及對西方文化的認同。獨立至今,菲律賓經歷過數次的經濟快速成長,然而,政局動盪、貪污問題及社會不安成為了阻礙其發展的一大因素。此外,其國內還有嚴重的貧富差距。但是,近年來菲律賓的經濟有所改善,海外打工移民陸續歸國,特別是北部各島嶼、马尼拉的建設達到新興國家水平,該國並榮獲了亞洲四小虎的称号。.

南岛民族和菲律宾 · 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 · 查看更多 »

马来西亚

來西亞(Malaysia;Malaysia;簡稱大馬)是一個位於東南亞的國家,由前馬來亞聯合邦、沙巴、砂拉越及新加坡於1963年9月16日所組成的聯邦制、议会民主制、选举君主制和君主立宪制國家,新加坡後來在1965年8月9日从聯邦中被除名,並獨立建國。目前全國共十三個州,包括馬來半島十一州及位於婆羅洲北部的沙巴、砂拉越兩州,另有三個聯邦直轄區(吉隆坡、布城及納閩),全國面積共330,345平方公里 。馬來西亞隔南中国海分為東西兩大部分,間隔南中国海:西半部位於馬來半島,常稱為「西馬」,北接泰國,南部隔著柔佛海峽,以新柔長堤和第二通道與新加坡連接;東半部常被稱為「東馬」,位於婆羅洲島(Borneo Island)上的北部,南鄰印度尼西亞的加里曼丹,而汶萊國則地處納閩、沙巴和砂拉越之間,人口較不密集。由於馬來西亞的地理位置接近赤道,其氣候屬於亞洲熱帶型雨林氣候CIA.

南岛民族和马来西亚 · 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 · 查看更多 »

马来族

来族(马来语:Etnik Melayu;英语:Malays),习惯上多称为马来人,旧时又译为巫来由人,故当地华语常以巫为族名简称,分布于东南亚。马来族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前者指分布于婆罗洲、马来半岛南部及苏门答腊东南部的一个民族,该民族在马来西亚人口最多。而广义上,马来族有时候也用来指馬來語(印尼語)族群甚至整个南島語系族群。 从15世纪馬六甲蘇丹王朝始,大量马来人由古代印度教转為皈依伊斯蘭教(除了峇里人),主要分布于东南亚的马来半岛、圣诞岛、科科斯(基林)群岛、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文莱、菲律賓和大洋洲等。菲律賓的马来人由於西班牙殖民緣故而信奉天主教(除了摩洛人)。 中華民國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在介紹台灣原住民與世界南島語系民族的關係時表明「台灣原住民族屬於南島語系,在人種上屬馬來人,台灣是南島語族分佈的最北端」。除此之外,南島語系民族還分佈在非洲的南非與馬達加斯加。.

南岛民族和马来族 · 印度尼西亚和马来族 · 查看更多 »

蘇門答臘

蘇門答臘(Sumatera)是印尼最西面的一個大島,也是全球第六大島嶼。全島面積達47萬平方公里。.

南岛民族和蘇門答臘 · 印度尼西亚和蘇門答臘 · 查看更多 »

臺灣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南岛民族和臺灣 · 印度尼西亚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澳洲

#重定向 澳大利亚.

南岛民族和澳洲 · 印度尼西亚和澳洲 · 查看更多 »

新加坡

新加坡共和国(Republic of Singapore;Republik Singapura;சிங்கப்பூர் குடியரச),通称新加坡,又稱為新嘉坡、星架坡、星--加坡、星洲、星島、星國、狮城、坡岛、猩咖波、石叻、叻埠、昭南等,是东南亚中南半岛南端的一个城邦岛国,它不只是一個城市,同時也是一個國家。该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扼守马六甲海峡最南端出口,其南面有新加坡海峡与印尼相隔,北面有柔佛海峡与西马来西亚相隔,并以新柔长堤與第二通道等這兩座橋梁相连於新马两岸之间。新加坡的国土除了新加坡本岛之外,还包括周围数岛,新加坡最大的外島為德光島。自新加坡独立以来,大规模的填海已经为新加坡增加了23%的面积,相等于130平方公里。 1819年,任职于英國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斯坦福·莱佛士与柔佛苏丹签订条约,获准在新加坡建立交易站和殖民地,经莱佛士的努力,逐渐发展成繁荣的轉口港。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新加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一直是大英帝国在东南亚最重要的戰略据点。1942年至1945年间,新加坡曾被日本占領三年半之久,其后回归英国管理,並從海峽殖民地獨立出來,1959年成立自治邦,1963年加入馬來西亞成為—個州,稱為新加坡州(簡稱星州)。1965年8月9日,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并独立建国。 自1965年独立后,新加坡從一窮二白中,依靠着国际贸易和人力资本的操作,迅速转变成为富裕的亞洲四小龍之一,同時憑藉著地理優勢,新加坡也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教育素質良好的國民也是亞洲政治和科學文化的紐帶,大多数的新加坡人都通晓至少两种语言,分别是英语以及自己的母语。新加坡是个多元文化种族的社會,也是全球最国际化的国家之一,所以主要由亞洲人組成的新加坡並非為單一民族國家,而是和一部分馬來人及印度人所組成的移民国家,其中漢人文化以福建移民為大宗。。在国内居住的居民有38%为永久居民、持有工作簽证的外籍劳工以及持有学生簽证的学生,建筑业和服务业的外劳比例分別为80%和50%。整個城市在绿化和保洁方面效果显著,故有花园城市之美称。.

南岛民族和新加坡 · 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南岛民族和印度尼西亚之间的比较

南岛民族有117个关系,而印度尼西亚有309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5,杰卡德指数为5.87% = 25 / (117 + 309)。

参考

本文介绍南岛民族和印度尼西亚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