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十全武功和清朝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十全武功和清朝之间的区别

十全武功 vs. 清朝

十全武功是指《十全武功記》所提及的中国清朝乾隆帝统治下的乾隆朝中的十次重大戰事。.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之间十全武功和清朝相似

十全武功和清朝有(在联盟百科)34共同点: 大小和卓之亂大金川小金川尼泊尔乾隆乾隆帝廣南國後黎朝土司喀什市和卓兆惠回部班第福康安缅甸烏里雅蘇臺將軍白蓮教西山朝西藏越南霍集占阮惠阿桂葉爾羌林爽文林爽文事件波羅尼都泰国洪门...清史讲义清朝溫福改土归流 扩展索引 (4 更多) »

大小和卓之亂

#重定向 平定回部.

十全武功和大小和卓之亂 · 大小和卓之亂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大金川

#重定向 促浸土司.

十全武功和大金川 · 大金川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小金川

小金川,是中国长江流域的一条河流,汇入大渡河上游,属于大渡河水系。河长151千米,流域面积5240平方千米,年均流量103立方米每秒。自然落差2340米。水能理论蕴藏量18万千瓦。.

十全武功和小金川 · 小金川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尼泊尔

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संघीय लोकतान्त्रिक गणतन्त्रात्मक नेपाल),通称尼泊尔(नेपाल),是南亚喜马拉雅山脉地区的一个内陆国家,北与中国相接,其余三面与印度为鄰。尼泊爾的土地面積為14万7181平方公里,排名世界第93位,2640万人口则排名世界上第41位。由于地处高海拔地区,世界上最高的十座山峰中有八座位于尼泊尔境内,包括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因此也是登山好手的觀光勝地。 尼泊尔拥有古老的文化遗产,佛教创始人佛陀释迦牟尼即出生在尼泊尔。国家主体宗教信仰为印度教,另有少数群体信仰藏传佛教、伊斯兰教等。尼泊尔还以骁勇善战的廓尔喀人士兵闻名于世。 18世纪中期建立了尼泊尔王国,并曾入侵西藏,后成为清朝藩属国。在19世纪初英尼战争后尼泊尔割地予英属印度并与其结盟。尼泊尔原為印度教君主制国家。2006年,国会凍結了國王賈南德拉的權力,2008年,尼泊尔制宪会议正式通过宪法修正案,废除君主制改国号为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

十全武功和尼泊尔 · 尼泊尔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乾隆

乾隆(z;,公元1736年至1795年)为中国清朝第六位(入關後第四位)皇帝清高宗弘历的年号。庙号“清高宗”,谥“纯皇帝”。清属蒙古尊其为腾格里特古格奇可汗。卒于嘉庆四年(1799年)葬于清东陵中的裕陵。 乾隆帝是执政时间第二长的中国皇帝,仅次于其祖父康熙帝;乾隆帝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為尊敬其祖父康熙,提前讓位於嘉慶帝,之后任四年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四年。 嘉庆帝登基后改元嘉庆,但宫中仍用“乾隆”年号,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万岁爷进药底簿》封皮上书“乾隆六十三年”。.

乾隆和十全武功 · 乾隆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乾隆帝

清高宗弘曆(a)(),又稱乾隆帝,爱新觉罗氏,諱弘曆,镶黄旗满洲人,汗號「腾格里特古格奇汗」(Тэнгэрийг Тэтгэгч хаан),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号「乾隆」,廟號高宗(v),諡號簡稱純皇帝(v)。 乾隆帝乃雍正帝第四子,生於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1711年9月25日)子時。登基於雍正十三年(1735年10月18日),在位至乾隆六十年(1735至1796年)。因其继位之时有在位时间不越祖父康熙帝之誓言,故而禅位于其子颙琰(即後來的嘉庆帝)。此时的乾隆虽为太上皇,但依然“训政”,在宫内仍然沿用乾隆年号,成為事實上的最高统治者,直至驾崩於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1799年2月7日)辰刻,享壽89岁。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他是清朝第五位皇帝,也是清兵入关以来的第四位皇帝,以及中国历史上掌權時間最长的皇帝(合共63年)。.

乾隆帝和十全武功 · 乾隆帝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廣南國

廣南國(,1558年-1777年)是越南南北朝(1533年-1592年)及鄭阮紛爭期間的四個政體的其中之一。據有今越南中部一帶,由阮氏家族世襲掌權,號稱「阮主」()。 阮主名義上奉後黎朝皇帝為君主,並使用後黎朝的年號,但事實上是一個地方割據政權。阮福濶在位期間,開始使用「王」的稱謂,鑄「大越國阮主永鎮之寶」,大臣上書阮主時皆使用「稟」字。.

十全武功和廣南國 · 廣南國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後黎朝

後黎朝(),越南的一個朝代,由黎利於1428年(中國明宣宗宣德三年)創立,国号大越。後黎朝可以分為前期和後期兩部份。前期與莫朝南北對峙;到了後期,阮主和鄭主分據南北對峙,後黎朝皇帝僅為鄭主的傀儡。 部份越南的歷史學者,先將1428年至1527年的前期稱作黎初朝(),後將1533年至1789年的後期稱作黎中興朝(),以示區別。.

十全武功和後黎朝 · 後黎朝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土司

土司是中國邊疆的官職,元朝始置,用于封授给西北、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部族頭目。 受中國文化的影響,越南後黎朝和阮朝也在其北部少數民族山區設立土司制度,委任部族首領進行統治。.

十全武功和土司 · 土司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喀什市

喀什市(قەشقەر,拉丁维文:Qeshqer,汉语音译喀什噶爾),是中国最西端的城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喀什地區,帕米尔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的交接处。 喀什数个世纪以来一直是新疆南部的第一大城,是天山以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军事中心。在中亚地区,喀什也是一座地位非常重要的城市。它是古代丝绸之路北、中、南线的西端总交汇处,历来就是中西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贸易非常发达,有“巴扎(集市)王国”之称,当地有俗语“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

十全武功和喀什市 · 喀什市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和卓

和卓(خواجە khawāja, خوجا),元、明時期譯作火者,清代以後譯作和卓、霍加、和加。和卓原為波斯语“圣裔”之意,指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後裔。後來在一些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中被用作頭銜、人名。在中亚与南亚的一些地方,和卓被用作伊斯兰教中宗教长者的尊称。 和卓在維吾爾語中又稱作和卓木(خوجام,Xojam),意为“我的和卓”,表示尊重。漢語將蒙古察合台王族統治西域時期的圣裔頭銜譯作“火者”;“和卓”則指17世紀至19世紀新疆的和卓家族。民國以後,新疆人名中的和卓一詞,一般被譯作“和加”,如和加尼牙孜。.

十全武功和和卓 · 和卓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兆惠

兆惠(p,),字和甫,乌雅氏,满洲正黄旗人。乾隆时将领,封定边将军、一等武毅谋勇公。.

兆惠和十全武功 · 兆惠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回部

回部,又稱回疆,指清代中國新疆(西域)天山以南地區。因清代稱此地居民為回人(主要指现代維吾爾人的祖先),故名回部。其地大致相當於今新疆天山以南地區、阿富汗的巴达赫尚省東部、塔吉克斯坦的戈尔诺-巴达赫尚自治州及吉爾吉斯斯坦的東南部地區。回部與天山北路的準部相對,並稱“南回北準”。光緒年間新疆建省,回部成為新疆省的一部份。 廣義的回部有時也包括中國境外以西費爾干納盆地至阿富汗一帶與新疆聯繫密切的安集延、納曼干、浩罕等信奉伊斯蘭教的部落。.

十全武功和回部 · 回部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班第

班第(;),博爾濟吉特氏,蒙古鑲黃旗人,清朝官員。 官學生出身,歷任內閣學士、兵部侍郎、湖廣總督、兵部尚書。雍正至乾隆年間,三度在軍機大臣上行走。乾隆十一年,署山西巡撫。十五年,補拉布敦之缺任駐藏大臣。十七年,轉西寧辦事大臣。十八年,奉旨接替阿里袞署兩廣總督。1755年为定边将军,领兵西征准噶尔。定邊左副將軍阿睦尔撒纳反叛后,班第在撤出伊犁时被准噶尔叛军包围,自刎殉国,諡義烈。.

十全武功和班第 · 清朝和班第 · 查看更多 »

福康安

福康安( a;),字瑶林,富察氏,清满洲鑲黄旗人。清高宗孝贤皇后侄,大學士傅恒子。.

十全武功和福康安 · 清朝和福康安 · 查看更多 »

缅甸

缅甸联邦共和国(ပြည်ထောင်စု သမ္မတ မြန်မာနိုင်ငံတော်;pyi-daung-zu tham-ma-da myan-ma-naing-ngan-daw),简称缅甸(မြန်မာ;myan-ma),是一個东南亚國家,位於中南半岛西部,西北鄰印度和孟加拉,东北靠中國,东南接泰國与寮國。為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其南临安达曼海,西南濒孟加拉湾,海岸线总长1,930公里,佔国境线总长三分之一。國土面积约67.65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40大国家、东南亚第二大国。人口5000多万,世界排名第25位。首都為奈比多,2005年以前設於最大城市仰光。.

十全武功和缅甸 · 清朝和缅甸 · 查看更多 »

烏里雅蘇臺將軍

定邊左副將軍,即烏--雅蘇臺將軍,是清代外蒙古、唐努烏梁海與科-布-多地方的最高軍事長官。雍正十一年(1733年)置嘉慶《一統志》烏--雅蘇臺統部,首任將軍為策凌。乾隆以後,因其常駐烏-里-雅蘇臺城(今蒙古國扎布汗省烏--雅蘇臺城),故稱烏里雅蘇臺將軍。宣統三年(1911年)末,因外蒙古獨立而終結。.

十全武功和烏里雅蘇臺將軍 · 清朝和烏里雅蘇臺將軍 · 查看更多 »

白蓮教

白蓮教,是跨越多个中國史上朝代的一個秘密民间宗教组织,发展过程中融入了包括彌勒教在内的其他组织的内容,但一般认为主源是源于宋高宗紹興三年(1133年),由茅子元創立的佛教淨土宗分支白莲宗。因其教徒禁食葱乳,受持五戒,不杀生不饮酒,其派神職人員不出家,多娶妻生子,常被視為附佛外道和邪教而遭朝廷查禁。白蓮教作为一個秘密民间宗教组织,在历史上发动多次民变,屡次受到镇压。 在元朝時,白莲教与明教、红巾军、彌勒信仰有關。元末白蓮教和明朝建國的關係亦有專書介紹。在明朝以後,接受了羅思孚的「無生父母」思想,成為了羅教系統的秘密宗教。.

十全武功和白蓮教 · 清朝和白蓮教 · 查看更多 »

西山朝

西山朝()又稱作西山阮朝,越南朝代名,是越南在1778年至1802年间存在的朝代,享國祚廿四年。 1771年出身西山地區的阮岳、阮侣及阮惠三兄弟率領農民起義,推翻了廣南國(阮主)的統治,之後一路擴張,先後殲滅了北方的鄭氏政權以及後黎朝,結束了越南自莫朝建立開始,達二百五十多年的混亂割據狀態,建立西山政權。.

十全武功和西山朝 · 清朝和西山朝 · 查看更多 »

西藏

#重定向 西藏自治区.

十全武功和西藏 · 清朝和西藏 · 查看更多 »

越南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通稱越南(),是位於东南亚中南半島東端的社会主义国家,北邻中國,西接柬埔寨和老挝,拥有超過9,500万人口,位居世界第15名。越南的首都是河内,最大城市是胡志明市。越南实行一黨制,执政党越南共产党是目前越南境内唯一的合法政党。越南為東南亞國家聯盟、世界贸易组织、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及法语圈国际组织成員,是未来11国之一。 越南北部古为百越地,南部为占婆之地。前111年南越国被汉朝灭亡后,越南北部被置于中國皇朝統治之下达数个世纪之久。在此期间,中国文化大量输入越南。10世纪越南摆脱中国统治正式建国,其后经历多个朝代,有分有合,15世纪时曾经被明朝直接统治20多年。19世纪中晚期,法国征服越南,对越施行殖民统治。1945年8月,越南独立同盟会发动八月革命,宣布越南独立。1954年,越南独立同盟会在奠边府战役中大败法国军队,迫使法国势力撤离并承认越南独立,随后的日内瓦会议约定以北纬17度线为界两越分立,北方由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统治,南方则先后建立了越南国及越南共和国(南越)。翌年越南战争爆发,由西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南越对抗东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北越。美国在战争中蒙受严重损失,逐步退出战场。1975年4月30日,北越攻占南越首都西贡,自此成功统一全国。 越南统一后,仍面临着经济落后的问题。1986年越领导层决定实施革新开放,从单一的计划经济,开放为市场经济,并发展多元化商品经济,此后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冷战结束后,越南经济快速发展,并逐渐摆脱外交困境,1995年加入东盟,1998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7年加入世贸组织。但越南仍在贫富差距、医疗卫生和性别平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问.

十全武功和越南 · 清朝和越南 · 查看更多 »

霍集占

霍集占(维吾尔语:خوجا جاھان ;滿語:Hojijan;),清代新疆回部白山派首领,是玛哈图木·阿杂木后裔,阿帕克和卓曾孙,波罗尼都之弟,又称「小和卓」。因其自称“巴图尔汗”,被称为“汗和卓”。 霍集占年幼时与其父、兄被准噶尔汗策妄阿拉布坦关押在伊犁。乾隆二十年(1755年)五月,清朝派兵滅准噶尔汗国,释放了波羅尼都和霍集占,命波羅尼都前往叶尔羌招抚旧部,霍集占留在伊犁。不久,阿睦尔撒纳在原准噶尔地区发动叛乱,霍集占乘机逃回喀什噶尔,组织军队,和清军展开斗争爭取獨立。 1758年秋天,定边将军兆惠統兵3000進攻葉爾羌,久攻不下,屯兵黑水河边,稱為黑水營。堅守三月。1759年1月,清朝援軍到達,大破大小和卓軍。大小和卓分別撤至喀什噶爾和葉爾羌,清軍分兵直取葉爾羌和喀什噶爾,“共计收获贼众一万二千余人,军器二千余件,驼骡牛羊万余”。大小和卓又逃往巴達克山。巴達克山國王素勒坦沙在清朝的反复军事威胁下將二人杀害。波羅尼都之子薩木薩克逃居浩罕汗国,後來薩木薩克及其子張格爾又數度策劃復國。.

十全武功和霍集占 · 清朝和霍集占 · 查看更多 »

阮惠

阮惠(,)又作阮文惠(),後改名阮光平(),是越南歷史上一位著名军事人物,亦是西山朝第二代皇帝,1788年至1792年在位。因年號光中,史稱光中皇帝()。他被今日的越南人認為是越南的民族英雄之一。 阮惠生於歸仁府西山邑(今屬平定省西山縣),當時屬於鄭阮紛爭時期南方舊阮的領地之內。因不滿舊阮政府裡權臣當道,政局敗壞,阮惠便與兄長阮岳、阮侶於1771年,在西山發動起義。阮惠在戰事中表現驍勇,使西山阮氏兄弟勢如破竹,先後消滅南方舊阮、北方鄭主及後黎朝,結束了越南二百多年來南北分裂之局,並擊退了來自暹羅及中國清朝等「外國勢力」的軍事干預。但他與兄長阮岳之間的內鬨相攻,致使整個西山朝元氣大傷。他本人則於1792年準備全殲舊阮勢力期間去世。.

十全武功和阮惠 · 清朝和阮惠 · 查看更多 »

阿桂

阿桂(z;),字广廷,章佳氏,初為清满洲正藍旗人,以平回部駐伊犁治事有勞,改隸正白旗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十全武功和阿桂 · 清朝和阿桂 · 查看更多 »

葉爾羌

葉爾羌(يەكەن),一作葉爾羗,中國清代新疆城名,後用作地區名,即葉爾羌辦事大臣轄區。其轄地大致相當於今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的莎車縣、澤普縣、麥蓋提縣、葉城縣、塔什庫爾干縣、巴楚縣一帶以及圖木舒克市、克孜勒蘇州的阿克陶縣、和田地區的皮山縣;克什米爾東北一部份地區。光緒末年新疆建省,以其地置莎車直隸州,後升為莎車府,隸屬於喀什噶爾道。.

十全武功和葉爾羌 · 清朝和葉爾羌 · 查看更多 »

林爽文

林爽文(),清代臺灣彰化大里杙(今臺中市大里區)人,原籍福建漳州平和。臺灣清治時期重大民變林爽文事件的領導人。.

十全武功和林爽文 · 林爽文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林爽文事件

林爽文事件為台灣清治時期三大民變之一,由天地會領袖林爽文發動的一場抗清行動。.

十全武功和林爽文事件 · 林爽文事件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波羅尼都

波羅尼都(维吾尔语:برهان الدين ;滿語:Buranidun;),一译布拉呢敦,清代新疆回部白山派首领,玛罕木特之子,霍集占之兄,又稱「大和卓」。波羅尼都为玛哈图木·阿杂木后裔,阿帕克和卓曾孙。玛哈图木·阿杂木出生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自称其先祖是麦地那人,故波羅尼都、霍集占兄弟为中亚河中地区人。.

十全武功和波羅尼都 · 波羅尼都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泰国

泰王國(ราชอาณาจักรไทย,Ratcha-anachak Thai,Kingdom of Thailand),通稱泰国(ประเทศไทย,Prathet Thai,Thailand),舊稱暹罗、暹邏(สยาม,Sayam,Siam),是东南亚的君主立宪制国家,首都及最大城市为曼谷。泰国国土东临老挝和柬埔寨,南接暹罗湾和马来西亚,西靠缅甸和安达曼海,东南亚国家联盟創始國之一。.

十全武功和泰国 · 泰国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洪门

洪門,又稱天地會,与袍哥会、青帮为清朝三大秘密结社,主要活动于華南,以福建、广东、湖廣等地區更盛。有時史學家所謂的洪门一詞,代表了一切反清的祕密會社,如青幫、理教等。後來演變成名称不一的多個地下社團或會黨,並隨著華僑移民南洋而傳播東南亞。 1840年代鴉片戰爭後,廣東幫會會眾借洪門之名反對地方政府。原本就是互不統屬、各有不同宗旨的社團,因為同一理由互相合作,對外宣傳,吸引新會眾,實屬发动民变的社團組織,如像歷史上白蓮教所发动民間組織的社團民变一樣。洪门也協助了太平天国,幼天王洪天贵福逃亡途中的护军就是广东洪门。 清末時,革命黨亦為了推翻滿清需要,而參與其中,及至1911年中華民國肇建後,不少「天地會」、「三合會」成員均有國軍身份。1949年後,香港三合會組織的兩大龍頭大佬皆有中華民國國軍將領軍階。.

十全武功和洪门 · 洪门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清史讲义

《清史讲义》,著名历史学家孟森的代表作之一。 本书是孟森在20世纪30年代在北京大学历史系授课时的讲义,后由其弟子商鸿逵整理,中华书局1981年出版,但有刪節。中华书局2006年再版的版本是目前最佳的版本,已將先前刪節之文字還原。在台灣由正中書局印行(吳相湘編訂),未曾刪節,但校訂不佳。台灣另有台灣古籍出版社版本,未曾刪節,校訂優良。.

十全武功和清史讲义 · 清史讲义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十全武功和清朝 · 清朝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溫福

溫福(v,),字履绥,费莫氏,满洲镶红旗。清朝官員,文华殿大学士温达之孙。 繙译举人笔帖式出身。於乾隆年間擔任福建巡撫,主要從事福建之軍政事務,品等約為二品。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以理藩院尚书在军机处行走。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以理藩院尚书授武英殿大学士。.

十全武功和溫福 · 清朝和溫福 · 查看更多 »

改土归流

改土归流又稱土司改流、廢土改流,始於明代初期,是指將原來統治少數民族的土司頭目廢除,改為朝廷中央政府派任流官。.

十全武功和改土归流 · 改土归流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十全武功和清朝之间的比较

十全武功有56个关系,而清朝有1296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4,杰卡德指数为2.51% = 34 / (56 + 1296)。

参考

本文介绍十全武功和清朝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