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列夫·托爾斯泰和塞瓦斯托波爾圍城戰 (1854年—1855年)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列夫·托爾斯泰和塞瓦斯托波爾圍城戰 (1854年—1855年)之间的区别

列夫·托爾斯泰 vs. 塞瓦斯托波爾圍城戰 (1854年—1855年)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拉丁化:Lev Nikolayevich Tolstoy;—),俄國小说家、哲学家、政治思想家,也是非暴力的基督教无政府主义者和教育改革家。他是在托爾斯泰这个贵族家族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位。 托尔斯泰著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復活》這幾部被视作经典的長篇小說,被认为是世界最伟大的作家之一。高尔基曾言:「不認識托爾斯泰者,不可能認識俄羅斯。」在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中,他还提出了“托尔斯泰主义”,对很多政治运动有着深刻影响。. 塞瓦斯托波爾圍城戰(1854年-1855年)是克里米亞戰爭期間的一場戰役,雙方僵持了整整一年,最後英法聯軍得勝。 1854年9月,英國、法國以及薩丁尼亞王國在克里米亞登陸並開始圍攻塞瓦斯托波爾,因為它是沙皇的一個家。十月起,聯軍工兵開始築堡壘,掘戰壕和運送更多大砲去前線。 由於指揮官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缅什科夫和俄軍早已撤離,所以守護塞瓦斯托波爾的只有4,500名民兵,2,700名砲兵,4,400名海軍,18,500名水手和5,000名工人,合計僅有35,000人,但他們不放棄每個裝備,全都拿去維修。到了十月中,聯軍已有120門大砲可以發動攻擊,但守軍努力了多日後有約360門大砲反擊。 嚴格來說,戰役始於10月17日,守軍砲轟法國的火藥庫,壓制了法軍火力。但在英軍的猛烈砲轟下,一名守軍軍官陣亡,守軍火力受壓。不過聯軍沒有派步兵上陣,錯失了一舉消滅守軍的時機。聯軍的軍艦亦對塞瓦斯托波爾發動攻擊,但作用不大。 十一月,惡劣的天氣破壞了聯軍的營地和補給線,對聯軍造成一大打擊。後來守軍狙擊手射殺了不少敵人,聯軍工兵加緊掘戰壕,壕戰開始。 冬天過後,補給線恢復,援軍趕到。四月,500門大砲已經全部署好,聯軍恢復砲轟。6月30日,另一名守軍軍官亦陣亡。三個月內,漸漸失去鬥志的守軍投降,塞瓦斯托波爾被攻克。 雖然聯軍於此役中損失慘重,但塞瓦斯托波爾的陷落,決定了俄羅斯在克里米亞戰爭中的敗局。.

之间列夫·托爾斯泰和塞瓦斯托波爾圍城戰 (1854年—1855年)相似

列夫·托爾斯泰和塞瓦斯托波爾圍城戰 (1854年—1855年)有(在联盟百科)2共同点: 俄罗斯帝国克里米亚战争

俄罗斯帝国

俄罗斯帝国(旧俄語:Россійская Имперія;Российская империя),亦简称为沙皇俄国、沙俄、帝俄或俄国,是1721年彼得大帝加冕為皇帝起至1917年尼古拉二世退位為止的俄罗斯,同时也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制国家,由羅曼諾夫王朝統治。全盛時的疆域,北起北冰洋、南达黑海南部、西起波罗的海、东达阿拉斯加(1867年前),包括了整个中亚、波兰及芬兰,与挪威、瑞典王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罗马尼亚、奥斯曼帝国、波斯(今伊朗)、阿富汗、中國(當時為清朝)、朝鲜與日本(前期為江戶幕府、後為大日本帝國)接壤。根据1897年的人口普查登记,俄罗斯帝国共有1億2,560万人,至1914年达到1億6,570万人,仅次于大清帝國及大英帝国。 在羅曼諾夫王朝之前的留里克王朝的伊凡四世在1547年便已經開始使用“沙皇”的稱號,因此一些历史学家认为“俄羅斯帝國”真正诞生是沙皇伊凡三世征服诺夫哥罗德共和国或伊凡四世征服喀山,根据另一个角度来看,长期沙皇制度 (Царство),这是在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后已经帝国的当代俄语单词,而彼得大帝刚刚更换了一个拉丁化的代名词。也许后者是为了让欧洲承认俄罗斯作为一个欧洲的君主制国家。发生在17世纪俄罗斯的扩张,最终导致在17世纪中叶,俄罗斯完全征服西伯利亚之后,俄罗斯的领土到太平洋和波俄战争(1654—1667年)之后的左岸乌克兰;这个标志着俄罗斯帝国的成立。 俄罗斯帝国的國力在19世紀達到空前鼎盛,是當時的世界列強之一,自稱第三羅馬,但在19世纪後期的欧洲相继进行工业革命时没有紧随时代的步伐,导致其经济实力在20世纪初期的尼古拉二世时代远不及欧洲几大强国,尽管在此期间推行了几次较为成功的改革(如亚历山大二世的农奴制改革)。1914年8月,政局动荡不定的俄罗斯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堪的战局直接导致了在1917年爆发二月革命,尼古拉二世签署退位诏书,俄罗斯帝国灭亡,俄羅斯共和國和俄國臨時政府成立,但同年就被布尔什维克派通过十月革命暴力推翻,被苏维埃俄国取代,但沙俄的残余势力直到1922年俄罗斯内战后才被完全消灭。.

俄罗斯帝国和列夫·托爾斯泰 · 俄罗斯帝国和塞瓦斯托波爾圍城戰 (1854年—1855年) · 查看更多 »

克里米亚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在俄羅斯又稱為東方戰爭(Восточная война),是1853年至1856年间在欧洲爆发的一场战争,是俄國與英、法為爭奪小亞細亞地區權利而開戰,戰場在黑海沿岸的克里米亞半島。作战的一方是俄罗斯帝国,另一方是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法兰西帝国、不列颠帝国,后来撒丁王国也加入这一方。一开始它被称为「第九次俄土战争」,但因为其最长和最重要的战役在克里米亚半岛上爆发,后来被称为「克里米亚战争」。克里米亞戰爭是俄羅斯人對抗歐洲的重要精神象徵,最終以俄方求和簽訂巴黎和約作結。.

克里米亚战争和列夫·托爾斯泰 · 克里米亚战争和塞瓦斯托波爾圍城戰 (1854年—1855年)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列夫·托爾斯泰和塞瓦斯托波爾圍城戰 (1854年—1855年)之间的比较

列夫·托爾斯泰有50个关系,而塞瓦斯托波爾圍城戰 (1854年—1855年)有24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杰卡德指数为2.70% = 2 / (50 + 24)。

参考

本文介绍列夫·托爾斯泰和塞瓦斯托波爾圍城戰 (1854年—1855年)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