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分析化学和约翰·贝内特·芬恩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分析化学和约翰·贝内特·芬恩之间的区别

分析化学 vs. 约翰·贝内特·芬恩

分析化学是開發分析物質成分、結構的方法,使化學成分得以定性和定量,化學結構得以確定。定性分析可以找到样品中有何化学成分;定量分析可以确定这些成分的含量。在分析样品时一般先要想法分离不同的成分。分析化學是化學家最基礎的訓練之一,化學家在實驗技術和基礎知識上的訓練,皆得力於分析化學。 分析的方式大概可分为两大类,经典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仪器分析方法使用仪器去测量分析物的物理属性,比如光吸收、荧光、電導等。仪器分析法常使用如电泳、色谱法、场流分级等方法来分离样品。當代分析化學著重儀器分析,常用的分析儀器有幾大類,包括原子與分子光譜儀,電化學分析儀器,核磁共振,X光,以及質譜儀。儀器分析之外的分析化學方法,現在統稱為古典分析化學。古典方法(也常被称为湿化学方法)常根据颜色,气味,或熔点等来分离样品(比如萃取、沉淀、蒸馏等方法)。这类方法常通过测量重量或体积来做定量分析。. 约翰·贝内特·芬恩(John Bennett Fenn,),美国化学家,蛋白质组学先驱。由于对生物大分子的鉴定和结构分析质谱法方法的研究,与田中耕一、库尔特·维特里希共同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 芬恩畢業於伯里亚学院高中部與大學部,1940年获得耶鲁大学博士学位。1980年代,他发展了用于质谱法的(electrospray ionisation),可以快速通过质量鉴定蛋白质,推动了蛋白质组学领域的研究。 2010年12月10日,芬恩在弗吉尼亚州去世,享年93岁。.

之间分析化学和约翰·贝内特·芬恩相似

分析化学和约翰·贝内特·芬恩有(在联盟百科)2共同点: 质谱法蛋白质组学

质谱法

质谱(mass spectrometry,缩写:MS)是一种电离化学物质并根据其质荷比(质量-电荷比)对其进行排序的分析技术。简单来说,质谱测量样品内的质量。 质谱法被用于许多不同领域,并被用于纯样品和复杂混合物。 质谱是离子信号作为质荷比的函数的曲线图。这些频谱被用于确定样品的元素或,颗粒和分子的质量,并阐明分子的化学结构,如肽和其他化合物。 在典型的质谱法中,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的样品被电离,例如用电子轰击它。 这可能导致一些样品的分子破碎成带电的碎片。 然后,这些离子根据其质荷比被分离,通常通过加速它们并使其经受电场或磁场:相同质荷比的离子将经历相同数量的偏转。离子通过能够探测带电粒子的机制被探测到,例如一个电子倍增管。 结果被显示为作为质荷比的函数的已经探测离子的相对丰度的频谱。 样品中的原子或分子可以通过将已知质量与鉴定的质量相关联或通过特征分解模式来鉴定。.

分析化学和质谱法 · 约翰·贝内特·芬恩和质谱法 · 查看更多 »

蛋白质组学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又譯作蛋白質體學),是對蛋白质特别是其结构和功能的大规模研究,是在90年代初期,由Marc Wikins和學者們首先提出的新名詞。更重要的是,基因组是相当稳定的实体,而蛋白质组通过与基因组的相互作用而不断发生着改变。一个生命体在其机体的不同部分以及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其蛋白表达可能存在巨大的差异。 蛋白质组是由有机体或系统产生或修饰的整套蛋白质。 这随着时间和细胞或有机体经历的不同要求或压力而变化。蛋白质组学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它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遗传信息中受益匪浅,它还涵盖了新兴的科学研究和从细胞内蛋白质组成,结构和其独特活动模式的整体水平探索蛋白质组学。它是功能基因组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关键技术包括质谱分析、X射线晶体学、核磁共振和凝胶电泳。 有两种蛋白质组学方法:活体样品研究和重组蛋白合成。在第二种情形下,用遗传工程方法来克隆待合成的DNA模板,以及把这些基因剪切到宿主细胞(典型的是细菌)中,后者被培养用于大规模蛋白表达。 接着,被合成蛋白需要被从宿主细胞中提取和纯化。纯化的蛋白随后通过结晶(及X-射线晶体衍射)或核磁共振来确定其结构。.

分析化学和蛋白质组学 · 约翰·贝内特·芬恩和蛋白质组学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分析化学和约翰·贝内特·芬恩之间的比较

分析化学有107个关系,而约翰·贝内特·芬恩有16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杰卡德指数为1.63% = 2 / (107 + 16)。

参考

本文介绍分析化学和约翰·贝内特·芬恩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