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公行和福州历史年表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公行和福州历史年表之间的区别

公行 vs. 福州历史年表

公行(Cohong)是清朝中期在廣州成立的进出口商垄断組織,在約百年期間壟斷當時中國與西方主要商業往來的廣州貿易。 公行最早成立於1720年,當時的許多行商為了加強自身地位,並與皇商作競爭,因此成立組織,最初的成員包括十六名行商,他們訂了一套含十三條的條款來規範價格和交易程序,並規定後來加入的成員必須交一千兩銀的會資才能加入,此外,所有公行成員的交易中的百分之三要充作「公所費」。 公行雖為民間組織,但得到官方的支持,官府樂於有這樣的組織作為其與洋商之間的中間機構,並可代政府為徵收關稅,政府的支持將使得公行得以壟斷貿易,因此多次引起其他商人和洋商的反對,第一次的公行很快於1721年解散,但1760年時公行再度恢復,1771年再度被解散,1782年再度恢復,一直維持到到鴉片戰爭結束的《南京條約》(1842年)才被廢除。 1720年公行行規:. 这是与福建省省会福州市有关的历史年表。 具体参见:福州历史.

之间公行和福州历史年表相似

公行和福州历史年表有(在联盟百科)2共同点: 南京条约洋行

南京条约

《南京條約》(Treaty of Nanking),又稱《江寧条约》,清政府称之为“万年和约”,是大清首個因對西方列強戰敗而簽之條約。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大清在對英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雙方代表在南京静海寺谈判并在泊于南京下關江面的英军旗舰汗華囇號上签署《南京條約》,以確切文件達成開放通商,並且大清向英國割讓香港島。 1943年,中華民國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等國签订协议,廢除一些不平等條約內容,例如治外法權。 《南京條約》的原件之一由英國政府保存;另一份正本原保存於中華民國外交部,现寄存位於臺北市的國立故宮博物院。.

公行和南京条约 · 南京条约和福州历史年表 · 查看更多 »

洋行

洋行是華人與西方洋人的國際貿易商行、公司、代理行,歷史開始於中國清朝,從事出口、入口及轉口商品的商業貿易組織,是物流、供應鏈上的參與者。相當於現在的「出入口貿易公司」、「國際貿易公司」。.

公行和洋行 · 洋行和福州历史年表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公行和福州历史年表之间的比较

公行有11个关系,而福州历史年表有491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杰卡德指数为0.40% = 2 / (11 + 491)。

参考

本文介绍公行和福州历史年表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