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八王之乱和盧志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八王之乱和盧志之间的区别

八王之乱 vs. 盧志

八王之乱是發生於西晋末年元康元年(291年)至光熙元年(306年)間的政治動亂,是一场由西晋皇族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动乱,為中国历史上一場極为严重的皇族内乱,共持续16年。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止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晉書》将八王彙為一列传,故史称“八王之乱”。 这场动乱从宫廷内权力斗争开始,进而引发战争,祸及全社会,造成大量破坏,也加剧西晋的统治危机,成为西晋迅速灭亡的重要因素。八王之乱期間,北方主要少数民族匈奴、羯、鲜卑、羌及氐等五族的各个部族趁西晋政权内部空虚,纷纷起兵脫離晉朝控制,並陸續建立割据政权,入驻中原,最後導致建興四年(316年)西晉滅亡。之后晋室遗族走避中原、至江南地區建立王朝,設都建康,史称东晋。 北方的中原地区则由汉族以及非汉族的各游牧民族部族政权割据,前后建立十六个国家,其中以鲜卑族建立的一系列政权影响力最广。因为鲜卑属于上古华夏族同时期的北方游牧民族东胡族后裔,所以这五个少数民族被南方王朝统称作“五胡”,中国古代史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南北分裂的局面从東晉十六國一直持续到南北朝,直到589年隋滅陳之戰后,隋朝正式成為統一的王朝。. 盧志(),字子道,范陽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東漢大儒盧植的曾孫。西晉官員,成都王司馬穎的心腹,曾參與八王之亂,永嘉之亂後被漢國軍隊捕擄,不久被殺。.

之间八王之乱和盧志相似

八王之乱和盧志有(在联盟百科)17共同点: 司馬乂司馬騰司馬虓司馬模司马越中書監东晋張方刘琨刘舆 (西晋)王浚西晋段部鮮卑永嘉之乱洛阳市新野县晉惠帝

司馬乂

司馬乂(),字士度,是西晉八王之亂中其中一王。晉武帝司馬炎第六子、晉惠帝及楚王司馬瑋之弟、成都王司馬穎及晉懷帝之兄、晉愍帝之伯父。谥曰長沙厲王。.

八王之乱和司馬乂 · 司馬乂和盧志 · 查看更多 »

司馬騰

司馬騰(),字元邁,河內溫縣人。西晉宗室,高密王司馬泰次子,祖父為晉宣帝司馬懿弟弟司馬馗,亦是東海王司馬越之弟。.

八王之乱和司馬騰 · 司馬騰和盧志 · 查看更多 »

司馬虓

司馬虓(),字武會,河內溫縣人。西晉宗室,范陽王司馬綏之子,祖父是晉宣帝司馬懿弟弟司馬馗。曾參與八王之亂,協助司馬越擊敗司馬顒,官至司空。.

八王之乱和司馬虓 · 司馬虓和盧志 · 查看更多 »

司馬模

司马模(),字--元表,西晋高密王司马泰的第四子。少好学,与琅琊王司马睿及范阳王司马虓在宗室中有贤名。初封平昌公,晋惠帝末年,拜冗从仆射,累迁太子庶子、员外散骑常侍。成都王司马颖奔长安,东海王司马越以弟弟司马模为北中郎将,镇守鄴城。永兴初年,成都王司马颖原来的部下公师籓、楼权、郝昌等攻鄴城,广平太守丁邵率众来救,范阳王司马虓也遣兗州刺史苟晞救援,公师籓逃散。之后,迁镇东大将军,镇守许昌,进爵南阳王。永嘉初年,转征西大将军、开府、都督秦雍梁益诸军事,代河间王司马颙镇守关中。 东海王司马越征司马模为司空,遣中书监傅祗代替镇守关中。司马模谋臣淳于定建议司马模继续留守长安,和哥哥司马越一个在内、一个在外,遣世子司马保为西中郎将、东羌校尉,镇守上邽,司马越进司马模进位太尉、大都督。 311年,永嘉之乱,镇守蒲坂的牙门赵染,求冯翊太守不得,率众投降刘聪。刘聪派其子刘粲和赵染攻长安,司马模派淳于定抵御,被赵染击败。司马模投降赵染。赵染坐在那里数落司马模的罪行,送到刘粲处,刘粲杀了他,以司马模的妃子刘氏赐给胡张本为妻,子司马保继立为南阳王。.

八王之乱和司馬模 · 司馬模和盧志 · 查看更多 »

司马越

司馬越(),字元超,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人,晉宣帝司馬懿四弟东武城戴侯司馬馗之孫,高密文献王司馬泰的長子,司马越被封為東海王,是八王之亂中的最後一王,也是最後勝利者。他的死意味著八王之亂的終結。.

八王之乱和司马越 · 司马越和盧志 · 查看更多 »

中書監

中書監,中國古代官制。 三國魏始置。魏文帝改秘書令為中書監和中書令,中書監與中書令職務相等,但位次略高,魏文帝以劉放為中書監、孫資為中書令,同堂機密,詔命多出自劉放。至明帝時,中書監、中書令已成為實質上的宰相。晉朝、南北朝沿置。至隋代废监,中書監改稱內史令,置內史令两人,同为宰相,唐代沿設,职权同南北朝。.

中書監和八王之乱 · 中書監和盧志 · 查看更多 »

东晋

东晋(317年4月6日-420年7月10日),中國朝代,乃西晉司馬氏政權的延續。因内迁的北方游牧民族造反,建都洛陽的西晉亡國,琅琊王司馬睿在群臣擁戴下在建康(今南京)即位,即晉元帝,史稱東晉。東晉與之前的孫吳以及其後的宋、齊、梁、陳,合稱為六朝。此外,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又东晋统治地区大部分在江东,古称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东晋。当时北方多个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连年征战,史称五胡十六国时期。 東晉雖然是司馬氏政權的延續,但司馬氏在政治上威望不高,朝廷由世族大家把持,最先的一個乃出身琅琊王氏的王導,其後又有陳郡謝氏的謝安、謝玄等等。而世家大族中的代表者有南下的王、謝、袁、蕭等僑姓,和本身居於江南的朱、張、顧、陸的吳姓。最初東晉有賴權臣王導主持大局,一方面拉攏江南士族,一方面又安排予從中原南下的士族,並以司馬氏作為共同擁戴的對象,司馬氏實際上成為傀儡。世家大族本身並不真正忠於司馬氏,尤其是他們本身都擁有大量田地,以至擁有自家部隊(即所謂「部曲」),有足夠實力抗衡司馬氏政權。最初有王導主持大局,東晉政權得以穩定,故時人稱「王與馬,共天下」。但晉元帝以降則內亂頻生,如有早期王敦之亂、蘇峻之亂,後期又有孫盧之亂等。 东晋也曾多次试图北伐,但由于内部不团结,除了最后篡晋的刘裕取得一定成果外,其余都无建树。祖逖本有希望恢复旧土,但他被晉元帝及世家大族挾制,郁郁而终。桓温的北伐则被慕容垂击败。 376年,前秦苻坚滅掉代國,統一了北方,南北分立之势从此而成。其後苻坚開始率兵南侵。383年,苻坚率約八十七萬兵馬大幅南侵,东晋宰相谢安力主抗击,派谢石谢玄率军,在淝水之战大获全胜,苻坚逃回北方。之後苻坚力量衰弱,因此原本統一的北方再次分裂為多國。后有桓玄叛乱,废安帝,自立为天子,後为大将刘裕所平,拥恭帝,然大权落于刘裕。 420年,刘裕篡位建立南朝宋,開啟南北朝時代,東晉亡。.

东晋和八王之乱 · 东晋和盧志 · 查看更多 »

張方

張方(),表字不詳,河間人。西晉時河間王司馬顒麾下將領,继程昱之后第二个被史书记载以人肉作軍糧的魏晋历史人物。.

八王之乱和張方 · 張方和盧志 · 查看更多 »

刘琨

刘琨(),字越石,中山郡魏昌县(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无极县)人中国西晋末年、十六国时期政治家、文学家、音乐家、军事家,他曾经在西晋末年于晋阳(今山西太原)武装割据了近十年,对抗周围的游牧民族。.

八王之乱和刘琨 · 刘琨和盧志 · 查看更多 »

刘舆 (西晋)

刘舆(),字庆孙。中国西晋末年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县)人。其祖父刘迈官至相国参军、散骑常侍,父亲刘蕃也曾出任高官。《晋书》卷六十二.

八王之乱和刘舆 (西晋) · 刘舆 (西晋)和盧志 · 查看更多 »

王浚

王浚(),字彭祖,太原晉陽人。西晉驃騎將軍王沈之子,自己亦是西晉重要將領,長駐北方疆土並與北方邊族交往頻繁。但永嘉之亂後生不臣之心,亦與段部鮮卑交惡,最終被石勒所敗。.

八王之乱和王浚 · 王浚和盧志 · 查看更多 »

西晋

西晋(265年2月4日-316年12月11日),是古代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個大一統的时期,乃於265年由晋武帝司马炎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國號為「晉」,定都洛陽,後世稱「西晉」,為晉朝的一部分。這大一統時期為時僅51年,倘由滅吳始計,則僅37年。西晉先定都洛陽,後以長安為陪都。實行两京制。.

八王之乱和西晋 · 盧志和西晋 · 查看更多 »

段部鮮卑

段部鮮卑是中國晉朝至五胡十六國時期的鮮卑部族的一個支系,其根據地約在今中國河北省北方遼西走廊一帶,與同時期存在的鮮卑部落-慕容部、宇文部相同,皆屬東部鮮卑的一支,而段部在其中被認為是最強悍的一部,段部鮮卑首領姓段。.

八王之乱和段部鮮卑 · 段部鮮卑和盧志 · 查看更多 »

永嘉之乱

永嘉之亂,或稱永嘉之禍,是發生在中國西晉時代永嘉五年(311年)的一場動亂事件。動亂由居於中原的外族人發動,外族軍隊擊敗西晉京師洛陽的守軍,攻陷洛陽並大肆搶掠殺戮,更俘擄晉懷帝等王公大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汉人政权治所被外族攻破后统治集团几乎全灭的事件。及後西晉於316年滅亡。.

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 · 永嘉之乱和盧志 · 查看更多 »

洛阳市

洛阳市(,邮政式拼音:Loyang)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中原地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现为河南省及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是丝绸之路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城市,也是国务院认定的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11年被联合国授予“世界文化名城”称号。洛阳自夏朝开始,前后有十三个正统朝代以其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建都政权数量最多、持续建都时间最久的都城,拥有5000年文明史、3000年建城史和1500年建都史。仰韶曙光,夏商肇基,周制礼乐,两汉文章,魏晋风流,南北融合,隋唐盛世,宋金兵戈,洛阳城在历史的长河中数度兴废,活跃在文明中心长达数千年,与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始终相依。 洛阳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雒阳、洛邑、雒邑、京洛和洛城,因境內有伊、洛两水,也称伊洛。洛阳地处中原,境内山川纵横,西依崤山,由函谷关通关中平原,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与黄河之险,南望伏牛、熊耳,有“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说。洛阳以其四面环山、八关都邑的地理优势,成为历代帝王青睐之所;也因其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居中位置,成为古往今来的水陆交通要地。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中国”一词最初便是指古代洛阳地区。沿洛水自东向西的洛河两岸,于不足3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夏都斟鄩、商都西亳、东周王城、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人称“五都贯洛”。都城遗址分布之密集,联系之密切,时间跨度之大,举世罕见。 现代的洛阳以龙门石窟、白马寺和关林等历史名胜,牡丹、水席、杜康酒等传统文化,以及二里头遗址、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等国家大遗址而闻名,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有三项六处世界文化遗产,其遗产数量在中国城市中仅次于北京。洛阳有5A级景区四项五处,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洛阳是首批经中国国务院批准的享有地方立法权的13个较大的市之一,重要的工业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也是首批中国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原经济区和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洛阳全境总面积15,230平方公里,现下辖八县一市六区,截止2015年,洛阳市中心市区建成面积达209平方公里。根据中国国务院2012年批准的《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285万人,中心城区面积将达614平方公里,逐步把洛阳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友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2016年,国务院相继批复《洛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一期建设规划》、设立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片区,千年古都又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八王之乱和洛阳市 · 洛阳市和盧志 · 查看更多 »

新野县

新野县在中国河南省西南部、白河流域,是南阳市下辖的一个县。 新野县下属8个镇5个乡2个街道办事处:五星镇、歪子镇、王庄镇、溧河铺镇、施庵镇、沙堰镇、王集镇、新甸铺镇;上港乡、城郊乡、前高庙乡、樊集乡、上庄乡;汉城街道办事处、汉华街道办事处。.

八王之乱和新野县 · 新野县和盧志 · 查看更多 »

晉惠帝

晋惠帝司马衷(),字正度,是晋武帝司马炎的次子,西晋的第二位皇帝,290年至307年在位,其正式諡號為「孝惠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晉惠帝」。在他的统治期间发生八王之乱,西晋走向灭亡。.

八王之乱和晉惠帝 · 晉惠帝和盧志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八王之乱和盧志之间的比较

八王之乱有146个关系,而盧志有62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7,杰卡德指数为8.17% = 17 / (146 + 62)。

参考

本文介绍八王之乱和盧志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