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克里特和第一代纳尔逊子爵霍雷肖·纳尔逊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克里特和第一代纳尔逊子爵霍雷肖·纳尔逊之间的区别

克里特 vs. 第一代纳尔逊子爵霍雷肖·纳尔逊

克里特岛(Kriti;)就是聖經中所記載的革哩底,位于地中海北部,是希臘的第一大岛,总面积8,300平方公里。行政上属于克里特大区,是地中海第五大島,東西長約 244 公里,最寬處約 56 公里,中部為高山,最高峰海拔為 2740 公尺,南部山勢陡峻,特別是西南部,全為峭壁,難以開闢公路,北部較平緩,居民多集中北岸。島上氣候宜人,古時林木茂盛,農產豐富,人民善於航海和貿易,據荷馬的史詩所記說,「在深紅葡萄酒色的海中,是一片美麗,富庶的土地,四面環水,島上的人多得數不清,城市有九十個」。地處於埃及、希臘、意大利及腓尼基之間,就成為戰略要衝和貿易重鎮。. 海軍中將第一代納爾遜子爵霍雷肖·納爾遜,KB(Vice Admiral Horatio Nelson, 1st Viscount Nelson,),英國18世紀末及19世紀初的著名海軍將領及軍事家,在1798年尼羅河戰役及1801年哥本哈根戰役等重大戰役中帶領皇家海軍勝出,他在1805年的特拉法加戰役擊潰法國及西班牙組成的聯合艦隊,但自己在戰事進行期間中彈陣亡。 納爾遜生於諾福克郡一個小康之家,1771年倚靠舅父的關係加入海軍,很快在軍中備受賞識,屢獲擢升,1779年首次擔任軍艦艦長。不過他在美國獨立戰爭完結後一度在西印度群島惹上官非,返國後又賦閒在家,至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後,英、法日益交惡,他才在1793年獲重新重用,被派往地中海一帶服役。納爾遜在土倫附近一帶參與過幾場小型戰事,有份協助英方攻下科西嘉島,但期間失去右眼。後來在1797年的聖文生戰役中,他率兵先後登上兩艘敵方戰艦展開惡鬥,因而聲名大噪。 聖文生戰役後不久,納爾遜在加那利群島的聖克魯斯-德特內里費進行另一次軍事行動時,失去右臂,被迫返回英國休養。他在翌年1798年復出,帶領英軍在尼羅河戰役重挫法國海軍,此後繼續留守地中海,協助那不勒斯對抗法國入侵,但後於1800年被召回國。在1801年,納爾遜再獲起用,前往波羅的海,在哥本哈根戰役中擊敗丹麥海軍。此後,他再被派往地中海阻止土倫的法國艦隊駛離地中海,但不成功,雙方於大西洋及加勒比海展開追截,最終法國艦隊成功逃逸。納爾遜返國稍作休息後,在1805年9月再度出擊堵截位於加的斯的法、西聯合艦隊,並在10月21日爆發特拉法加戰役,納爾遜在戰事中取得英國海軍史上其中一次最重大的勝利,但他自己卻中彈陣亡,身後遺體運返英國,落葬於聖保羅大教堂。 雖然納爾遜與漢彌爾頓爵士夫人艾瑪的風流生活在他生前一度招來不少閒言蜚語,成為輿論的焦點。不過自去世以後,納爾遜被國人普遍視為偉大的軍事人物,他的英雄色彩在19世紀中葉開始得到加以宣揚,令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成為大英帝國與英帝國海上霸權的象徵之一。即使到現代,納爾遜在不少英國人心目中仍享有崇高地位,現今位於倫敦西敏的特拉法加廣場,即為紀念納爾遜而在1843年建成的。.

之间克里特和第一代纳尔逊子爵霍雷肖·纳尔逊相似

克里特和第一代纳尔逊子爵霍雷肖·纳尔逊有(在联盟百科)5共同点: 奥斯曼帝国地中海穆斯林爱琴海欧洲

奥斯曼帝国

鄂圖曼帝國(دولت عالیه عثمانیه,Osmanlı İmparatorluğu)為鄂圖曼人建立的帝国,创立者為--鄂圖曼一世。鄂圖曼人初居中亞,後遷至小亞細亞,日漸興盛。極盛時勢力達亞歐非三大洲,領有南歐、巴爾幹半島、西亞及北非之大部份領土,西達直布羅陀海峽,東抵裏海及波斯灣,北及今之奧地利和斯洛文尼亞,南及今之蘇丹與葉門。自消滅東羅馬帝國後,定都於君士坦丁堡,且以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自居。故鄂圖曼帝國的君主苏丹以自封的形式,視自己為天下之主,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基督教文化及伊斯蘭文化,因而東西文明在其得以統合。 鄂圖曼帝國位處東西文明交匯處,並掌握東西文明的陸上交通线達六个世紀之久,直接大英帝國在18世紀通過直布羅舵打通地中海航線為止。在其存在期间,不止一次實行伊斯蘭化与現代化改革,使得東西文明的界限日趨模糊。鄂圖曼帝國對西方文明影響舉足輕重,其建築師希南名留至今。16世紀,蘇萊曼大帝在位之時,日趨鼎盛,其領土在17世紀更達最高峰,控制今日中東歐不少國家。在巴巴羅薩的帶領下,其海軍更掌控地中海。 鄂圖曼帝國是15世紀至19世紀唯一能挑战崛起的歐洲基督教國家的伊斯蘭教勢力,但鄂圖曼帝國终不能抵挡近代化欧洲列強的冲击,於19世紀初趨於沒落,淪為英國、法國等列強的棋子,但其卓越的戰略地理位置使英國、法國得以利用鄂圖曼帝國阻止俄羅斯帝國對外向歐洲擴張,並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成功阻止,最終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裡敗於協約國之手,鄂圖曼帝國因而分裂。之後凱末爾領導土耳其国民运动,放弃了大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疆域,建立了主權獨立但面积较小、僅控制色雷斯及小亞細亞的土耳其共和國,鄂圖曼帝國至此滅亡。.

克里特和奥斯曼帝国 · 奥斯曼帝国和第一代纳尔逊子爵霍雷肖·纳尔逊 · 查看更多 »

地中海

地中海(英文:Mediterranean),被北面的歐洲大陸、南面的非洲大陸以及東面的亞洲大陸包圍著。东西长约4000公里,南北最宽处大约为1800公里,面積251.6万平方公里,是地球上最大的陸間海。地中海的平均深度是1500米,最深處为5267米。 地中海西部通过直布羅陀海峽與大西洋相接,東部通过土耳其海峡(達達尼爾海峽和博斯普魯斯海峽、马尔马拉海)和黑海相连。19世紀時開通的蘇伊士運河,接通了地中海与紅海。地中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之一,而其附属的大西洋却是年轻的海洋。地中海处在欧亚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是世界最强地震带之一。地中海地区有维苏威火山、埃特纳火山。 地中海作为陆间海,风浪较小,加之沿岸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拥有许多天然良好的港口,成为沟通三個大陸的交通要道。這樣的條件,使地中海從古代開始海上貿易就很繁盛,促进了古代古埃及文明、古希臘文明、羅馬帝國等的发展。現在也是世界海上交通的重要地区之一。其沿岸的腓尼基人、克里特人、希腊人,以及后来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都是航海业发达的民族。著名的航海家如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等,都出自地中海沿岸的国家。 地中海沿岸夏季炎热乾燥,冬季温暖濕潤,被稱作地中海性氣候。植被,叶质坚硬,叶面有蜡质,根系深,有适应夏季干热气候的耐旱特征,属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这里光热充足,是欧洲主要的亚热带水果产区,盛产柑橘、无花果,和葡萄等,还有木本油料作物油橄榄。.

克里特和地中海 · 地中海和第一代纳尔逊子爵霍雷肖·纳尔逊 · 查看更多 »

穆斯林

斯林(مسلم),即信仰伊斯兰教者,也是伊斯兰信徒的自称。“穆斯林”一词音译自阿拉伯语“مسلم”,其原意为“顺从(信仰)者”。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是当代发展最快的國際性的宗教之一,属亚伯拉罕系一神教。全世界大約有16億穆斯林,大約佔全地球人口的25%。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穆斯林佔當地人口比率各有不同,如在北非、西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很多国家均是多數,而在東亞、歐洲、美洲、大洋洲則是少數。 由于伊斯蘭教在中国长期被教外人士稱為回教,故穆斯林也被稱為回教徒。.

克里特和穆斯林 · 穆斯林和第一代纳尔逊子爵霍雷肖·纳尔逊 · 查看更多 »

爱琴海

爱琴海(Αιγαίο Πέλαγος,Ege Denizi)是地中海的一部分,位于巴爾幹半岛南部和小亚细亚半岛之间,南北长610公里,东西宽300公里。爱琴海的东北部经达达尼尔海峡与马尔马拉海相连,並且是連接黑海以及地中海的唯一航道。除了土耳其沿岸海域,整个爱琴海都是希腊的领海。.

克里特和爱琴海 · 爱琴海和第一代纳尔逊子爵霍雷肖·纳尔逊 · 查看更多 »

欧洲

欧罗巴洲(Ευρώπη),简称欧洲,字源於希臘神话的「欧罗巴」(Ευρώπης),是世界第六大洲,面积,人口742,452,000(2013年),是世界人口第三多的洲,僅次於亚洲和非洲,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70人,共有50個已獨立的主權國家。 欧洲东以烏拉山脈、烏拉河,东南以裏海、高加索山脉和黑海與亞洲為界,西、西北隔大西洋、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極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歐陸最北端是挪威的北角,最南端是西班牙的马罗基角,欧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大陆,僅比大洋洲大一些,其與亞洲合稱為亚欧大陆,而與亞洲、非洲合稱為歐亞非大陸。 通常,根据政治、经济、文化或实际考虑,欧洲的边界线并不总是一样的。这就使得人们产生了几个不同“欧洲”的观念。.

克里特和欧洲 · 欧洲和第一代纳尔逊子爵霍雷肖·纳尔逊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克里特和第一代纳尔逊子爵霍雷肖·纳尔逊之间的比较

克里特有42个关系,而第一代纳尔逊子爵霍雷肖·纳尔逊有252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5,杰卡德指数为1.70% = 5 / (42 + 252)。

参考

本文介绍克里特和第一代纳尔逊子爵霍雷肖·纳尔逊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