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克里斯蒂安四世和阿尔布雷赫特·冯·华伦斯坦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克里斯蒂安四世和阿尔布雷赫特·冯·华伦斯坦之间的区别

克里斯蒂安四世 vs. 阿尔布雷赫特·冯·华伦斯坦

克里斯蒂安四世(丹麦语:Christian IV. )出身于奥尔登堡王朝的丹麦国王和挪威国王(1588年~1648年在位)。他被认为是丹麦历史上最成功的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丹麦的知识和文化得到极大发展,而前期国势更臻于极盛。其在位年间适逢新旧教之间因历史遗留原因而大规模爆发的三十年战争。. 阿尔布雷赫特·冯·华伦斯坦(Albrecht Wenzel Eusebius von Wallenstein,Albrecht Václav Eusebius z Valdštejna,),是波希米亚(现今捷克一部分)杰出的军事家。在三十年战争中的丹麦阶段以及瑞典阶段,华伦斯坦带领神圣罗马帝国军队与反哈布斯堡联盟作战。他亦成为三十年战争中的重要人物。.

之间克里斯蒂安四世和阿尔布雷赫特·冯·华伦斯坦相似

克里斯蒂安四世和阿尔布雷赫特·冯·华伦斯坦有(在联盟百科)8共同点: 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天主教三十年戰爭哈布斯堡王朝波希米亚斐迪南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新教日德兰半岛

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

古斯塔夫·阿道夫二世(Gustav II Adolf,),瑞典瓦薩王朝國王,生於斯德哥爾摩,即位後,與神聖羅馬帝國相爭,節節獲勝,卻於呂岑會戰不幸陣亡。他是歷代瑞典國王中惟一被國會封為「大帝」(den store)者,另外,清教徒称之為「北方雄狮」。斯德哥爾摩和哥德堡都有古斯塔夫·阿道夫廣場,以紀念這位君主。.

克里斯蒂安四世和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 · 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和阿尔布雷赫特·冯·华伦斯坦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

天主教(Catholicismus)是對罗马公教會(天主教會)發展而來的一系列基督教之神学、哲學理論、禮儀傳統、倫理纲常等信仰體系之總括,為基督教最大宗派。其拉丁文本意為「普世的」,因此又譯為公教會。另一個經常並用的名稱是「大公教會」,通常用來概括基督教會的普遍特徵,以用來區別狹義的、與聖座共融的公教會,即天主教會。在大多數情況中,天主教是天主教會的代稱。 天主教的中文名稱源自明朝萬曆年間耶稣会將基督信仰传入中国,經当朝礼部尚书之徐光启与利瑪竇等耶稣会士讨论,取儒家古话「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称其信仰之獨一神灵为「天主」,故稱之。天主教在與新教並提時亦被稱為「舊教」,全國宗教資訊網,兩者分別代表著第一個千禧年開始的「傳承式信仰」、以及16世紀宗教改革開始的「書面式信仰」。這一概念曾在恢復公教傳統的牛津運動提出。.

克里斯蒂安四世和天主教 · 天主教和阿尔布雷赫特·冯·华伦斯坦 · 查看更多 »

三十年戰爭

三十年戰爭(1618年-1648年),是由神聖羅馬帝國的內戰演變而成的一場大規模戰爭。战争以波希米亞人反抗哈布斯堡家族統治為肇始,最後以哈布斯堡家族戰敗並簽訂《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而告結束。這場戰爭使日耳曼各邦國大約被消灭了25至40個百分比的人口;路德城維滕貝格四分之三人口陣亡,波美拉尼亚百分之六十五的人口陣亡,西里西亚四分之一的人口陣亡,日耳曼各邦國男性有將近一半陣亡。.

三十年戰爭和克里斯蒂安四世 · 三十年戰爭和阿尔布雷赫特·冯·华伦斯坦 · 查看更多 »

哈布斯堡王朝

哈布斯堡王朝(),也称哈普斯堡家族(),是歐洲歷史上最為顯赫、統治地域最廣的王室之一。 其家族成員曾出任罗马人民的国王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273年—1291年,1298年—1308年,1438年—1742年,1745年—1806年),奧地利公爵(1282年—1453年)、大公(1453年—1804年)、奧地利帝國皇帝(1804年—1918年),匈牙利國王(1526年—1918年),波希米亞國王(1526年—1918年),西班牙國王(1516年—1700年),葡萄牙國王(1580年—1640年),墨西哥皇帝(1864年—1867年)和今法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境内及南部斯拉夫地區若干王國、公國的國王、大公與公爵。 16世纪中叶查理五世退位後,哈布斯堡家族分为奥地利与西班牙两个分支,前者占据神圣罗马帝国的帝位,称奧地利哈布斯堡皇朝,后者则为西班牙国王,统治西班牙、西属尼德兰、意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王国、撒丁王国以及美洲新世界的广袤领土,称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但由于多代近支联姻,西班牙分支在1700年,奥地利分支在1740年相继男嗣断绝。西班牙王位落入法國皇室波旁家族之手;而奥地利分支与洛林家族联姻,帝国皇帝查理六世之女玛丽亚·特蕾西亚嫁于洛林公爵、托斯卡纳大公弗兰茨·斯蒂芬,并依据《国本诏书》继承了奥地利、匈牙利与波希米亚等家族领地,由此创建了哈布斯堡-洛林皇朝,1745年弗兰茨·斯蒂芬当选为帝国皇帝。.

克里斯蒂安四世和哈布斯堡王朝 · 哈布斯堡王朝和阿尔布雷赫特·冯·华伦斯坦 · 查看更多 »

波希米亚

波希米亚(Čechy;Czechy;Böhmen;Bohemia)是古中欧地名,占据了古捷克地区西部三分之二的区域。现在位于包括布拉格在内的捷克共和国中西部地区。广义上,尤其是有关波希米亞王國的历史文献中,也常指代包括捷克摩拉维亚和西里西亚在内的整个捷克地区。波希米亚是古中欧国家,曾为神圣罗马帝国中的一个王国,随后成为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一个省。波希米亚曾经南临奥地利,西抵巴伐利亚,北接萨克森和卢萨蒂亚,东北与西里西亚为邻,并與东部的摩拉维亚接壤。1918年至1939年以及1945年至1992年,波希米亚属于捷克斯洛伐克的一部分,1993年之后成为组成捷克共和国的主要部分之一。 如今的波希米亚拥有52,065平方公里的疆域,捷克共和国1030万居民中有约600万人生活在波西米亚地区。现今的波西米亚地区西与德国接壤,北邻波兰,东部为古摩拉维亚地区,南部则与奥地利为邻。波希米亚地区山峦环绕,分别通过波希米亚森林,厄尔士山脉,克尔科诺谢山和蘇台德山脈等与其他地区接壤。其中最高峰位于蘇台德山脈内。.

克里斯蒂安四世和波希米亚 · 波希米亚和阿尔布雷赫特·冯·华伦斯坦 · 查看更多 »

斐迪南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

斐迪南二世(Ferdinand II,)哈布斯堡王朝施蒂里亚支系的代表人物,曾任施蒂里亚大公(1590年—1637年在位)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620年—1637年在位)。他也是匈牙利国王(1618年—1625年,1620年被叛乱打断)和波希米亚国王(1617年—1619年,1620年—1637年)。由于他的不明智的宗教政策(狂热支持天主教,压制新教),导致了神聖羅馬帝國诸侯的公开反抗,从而引发了对欧洲历史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三十年战争。.

克里斯蒂安四世和斐迪南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 · 斐迪南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阿尔布雷赫特·冯·华伦斯坦 · 查看更多 »

新教

新教(Protestantism),又稱基督新教,是西方基督教中不屬於天主教體系的宗派之統稱,源於16世紀神學家馬丁·路德等人所領導的宗教改革運動,與天主教、東正教並列為基督宗教三大分支。一些既不屬於天主教,亦與歐洲宗教改革沒有歷史淵源的教會,例如無宗派教會,也被視為新教,Pew Research Center,2011。新教強調「因信稱義」,認為人要得到上帝拯救,唯獨憑藉信心曾祖漢,,全國宗教資訊網,「新教有別於天主教,可以從新教在某些教義和神學的前提上看得出來,馬丁·路德在公元1517年開始宗教改革的運動,他的神學思想起點源於個人的經歷,到底面對公義的神時,人要如何才能夠被接納呢?「因信稱義」(Justification through faith)是路德也是新教的關鍵教義,意思是因著信心的緣故,神把人當作義人(稱義),不是人本身有什麼值得討神喜悅的,而是公義的神在審判的時候不再看人的不完全,而只看到信心的對象,即耶穌基督,雖然世人都無法過一個完美的一生在神面前被稱為義,但是神的兒子耶穌基督過了完美的一生得著了「義」的地位,信徒只要藉著信靠耶穌基督,這個耶穌基督的義就被轉撥到我們身上,因此,神是因著耶穌基督的緣故,稱那些相信之人為義人。」而不是靠善行南亞路德會,《信仰立場》,頁7:「人藉著信心(相信和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便可得著這救恩。『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上帝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弗2:8-9)」WELS Topical Q&A: 。新教以《聖經》為信仰之唯一依據,反對天主教聖統制WELS Topical Q&A: Jenkins, Paul (2014), 約翰•加爾文:《基督教要義》(卷三),頁149,更相信所有信徒都具有祭司的職分。新教各宗派在聖餐觀等神學問題持不同看法,但普遍以「五個唯獨」為信仰核心思想。 對新教的稱呼,源自拉丁文「protestatio」,意為「抗議」,源於1529年神聖羅馬帝國宣布馬丁·路德為異端之後所引起的強烈抗議。其實在馬丁·路德之前已經有多位宗教改革家嘗試改革甚至脫離天主教會,但最後直至路德才獲得成功。16世紀路德宗信仰由德國傳入丹麥、挪威、瑞典、芬蘭、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和冰島,另一位宗教改革家約翰·加爾文的思想亦傳入匈牙利,荷蘭,蘇格蘭,瑞士和法國。同時期,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帶領當地教會脫離天主教會獨立,亦開展了英國宗教改革運動。 新教成功發展出其獨特文化,為人類在教育、人文 、科學、政治和社會秩序、經濟、藝術等領域帶來重大貢獻。Karl Heussi, Kompendium der Kirchengeschichte, 11.

克里斯蒂安四世和新教 · 新教和阿尔布雷赫特·冯·华伦斯坦 · 查看更多 »

日德兰半岛

日德兰半岛(德文:Jütland;丹麦文:Jylland;低地德語:Jötlann)是欧洲北部的半岛,位于北海和波罗的海之间,构成丹麦国土的大部分。西和北为北海和斯卡格拉克海峡,东为卡特加特海峡和小贝尔特海峡。人口约235万。古代地理上稱为辛布里半岛。从广义上说,包括德国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邦。 1916年5月31日和6月1日,英国和德国海军唯一的大战──日德兰海战就发生在半岛北面斯卡格拉克海峡。半岛和附近岛屿在第四纪时全境被冰川覆盖,冰川消退后留下的冰碛物,形成低缓起伏的冰碛平原和冰碛湖。冰期结束后海平面上升,加上局部地面沉降,使原来的陆地分成半岛和岛屿。半岛东部多峡湾,海岸线曲折,有利于航运和发展渔业。矿产缺乏,仅有少量褐煤和高岭土。.

克里斯蒂安四世和日德兰半岛 · 日德兰半岛和阿尔布雷赫特·冯·华伦斯坦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克里斯蒂安四世和阿尔布雷赫特·冯·华伦斯坦之间的比较

克里斯蒂安四世有66个关系,而阿尔布雷赫特·冯·华伦斯坦有21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8,杰卡德指数为9.20% = 8 / (66 + 21)。

参考

本文介绍克里斯蒂安四世和阿尔布雷赫特·冯·华伦斯坦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