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保羅·欣德米特和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保羅·欣德米特和路德维希·范·贝多芬之间的区别

保羅·欣德米特 vs.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保羅·亨德密特(Paul Hindemith,),又譯興德米特或欣德米特,出生於德國法蘭克福附近的哈瑙。他身兼多職,為作曲家、理論家、教師、中提琴家和指揮家。不論是音樂作品或是在音樂想法上,欣德米特都是近代重要的德國作曲家之一。 欣德米特是現代與史特拉汶斯基、巴爾托克等同為最具有影響力的偉大作曲家。他從小喜歡音樂,9歲開始學小提琴,12歲起師從教師黑格納(Hegner),一年後又轉到該音樂學院提琴教師中的老前輩雷布納(Adolf Rebner)門下。這位教師發現欣德米特很有音樂天賦,就為他在音樂學院爭取了一個免費生名額。 在隨後的三年中欣德米特集中精力在學習小提琴;1912年,他開始學習作曲,後來又開始學習各種樂器,最傑出的是單簧管和鋼琴,此外還有中提琴等。到1915年,欣德米特不僅在一個弦樂四重奏團中任第二小提琴手,還被法蘭克福歌劇院樂隊聘為第一小提琴手。兩年後的1917年,欣德米特應徵服役,他參加了一個團級軍樂隊,並且在那裏組織了一個弦樂四重奏團,還時常舉行非公開音樂會。戰後,欣德米特重返法蘭克福歌劇院樂團。1924年與樂團指揮的女兒結婚。 早在進音樂學院之前,欣德米特就已開始創作;而在1919年6月2日欣德米特的作品首次公演時,他已經發展了一種帶點獨特個性的風格。在這次音樂會上演奏的作品有《鋼琴五重奏》等。此後,他開始受到音樂界的注意。1921年8月,欣德米特的《弦樂四重奏》公演,這次演出奠定了他作為德國最主要的年輕作曲家的地位。此後,為使聽衆能聽到《弦樂四重奏》,欣德米特組織了"阿瑪爾-亨德密特四重奏團"到各地舉行旅行演出。 1927年,欣德米特受聘擔任柏林高等音樂學校作曲教授,於是逐漸淡出舞台,轉而致力於作曲、指揮和音樂教育,由他所組成的「阿瑪四重奏」也於1929年正式解散。在此之前,他從未擔任過教師,更沒有什麽教學經驗,但他憑著演奏與作曲的經驗,很快就適應了這項工作,在柏林高等音樂學校的教學一直延續到1955年。 欣德米特開始為電影、學校、廣播作曲,他認為音樂要使人了解其意義,重視作曲家與演奏者、聽眾、消費者之間的溝通,這樣的概念被稱為是「實用音樂(Gebrauchsmusik)」,被視為是當代藝術的一部分。所謂的「實用音樂」又稱功能音樂或是普通音樂,簡單來說就是最簡單容易演奏、甚至在任何場所皆能演奏的音樂作品,此概念更在戰後的歐美音樂社會引領風騷。 1934年,欣德米特完成重要作品「畫家馬替斯交響曲(Sinfonie Mathis der Maler)」,並於次年完成歌劇「畫家馬替斯(Mathis der Maler)」,由威廉·富特文格勒指揮,卻由於內容挑戰了當權的德國納粹,因而遭到禁演的命運。欣德米特因此離開德國,前往土耳其繼續為當地的音樂教育效力。 欣德米特自1937年起連續三年到美國巡迴演出,並於1940年決定在文化包容力大的美國定居。他先在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音樂院」任教,不久後轉任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擔任作曲教授,1942年被任命為該校校長,同時他的演奏能力似乎有所衰竭,已很少從事演奏活動。 在這執教期間,他寫出了不少作品,主要有《降E調交響曲》(1940年)、序曲《丘比特與普賽克》(1943年)、《韋伯主題交響變形曲》(1943年)、供鋼琴和弦樂隊演奏的《四種氣質》(1944年)、《寧靜》交響曲(1946年)、《世界的和諧》交響曲(1951年)等,還為他擅長的樂器---大提琴、鋼琴、單簧管、法國號寫了協奏曲。在美期間,除了演奏家與指揮家的身分之外,欣德米特也是位專業的音樂教育家,他的音樂理論著作,至今仍是音樂教育的重要教材。他完成許多音樂作品及音樂教育、作曲理論專書,例如,1949年至1950年在「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時所用的講稿,便匯集成「作曲家的天地(A Composer’s World)」正式發表。 1946年欣德米特入美國籍。次年他訪問了歐洲,並在這歐洲舉行講座、指揮樂團。他也接到了許多來自德國(包括法蘭克福音樂學院等)的聘請,但他都沒有接受。1951年他接受了蘇黎世大學的聘請,同時在大西洋兩岸穿梭教學。1953年起定居瑞士,居住在沃韋附近。 1957年戰後他重返歐洲,定居於瑞士蘇黎世,並完成了「世界大同交響曲(Sinfonie, Die Harmonie der Welt) 」與歌劇「世界大同」(1957)。1963年完成了「彌撒曲(Messes)」之後,這位二十世紀集作曲家、演奏家、指揮家和音樂教育家於一身的音樂大師,於12月28日逝世於家鄉德國法蘭克福。. 路德維希·范·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是集古典主義大成的德國作曲家,也是鋼琴演奏家。貝多芬對後世影響深遠。一生共創作了9首編號交響曲、36首鋼琴奏鳴曲(其中32首带有编号,1首未完成)、10部小提琴奏鳴曲、16首弦樂四重奏、1部歌劇及2部彌撒曲等等。這些作品對音樂發展有著深遠影響,貝多芬因此被尊稱為「樂聖」。.

之间保羅·欣德米特和路德维希·范·贝多芬相似

保羅·欣德米特和路德维希·范·贝多芬有(在联盟百科)9共同点: 大提琴威廉·富特文格勒中提琴伊戈尔·费奥多罗维奇·斯特拉文斯基作曲家德国瑞士钢琴指挥家

大提琴

大提琴(;)是一種弓弦樂器,為維奧爾家族(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及低音提琴)樂器之一,除可擔當獨奏外,在室內樂、弦樂團和管弦樂團中也負責低音弦樂的部份。 大提琴演奏者最初是坐著且兩腳夾琴演奏,後來改良增加尾針支撐琴體。但仍有少部分國家的演奏家是夾琴呈幾乎水平的姿態演奏。其最常見的演奏方式是持弓擦過琴上的弦(拉弦),但有時也會撥弦或敲弦。 大提琴每條弦之間的音程相差完全五度。4根琴弦由高音至低音稱為1弦至4弦,音高分別為A3、D3、G2和C2。大提琴譜通常使用低音譜號記譜;而演奏較高音域時會使用次中音譜號或高音譜號。 大提琴有時候會在國樂團作為低音樂器以取代低胡,後有人發明琶琴、拉阮、革胡等低音乐器,但效果未如大提琴。.

保羅·欣德米特和大提琴 · 大提琴和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 查看更多 »

威廉·富特文格勒

威廉·富特文格勒(Wilhelm Furtwängler,),德国指挥家,作曲家。 1922年,福特萬格勒成為柏林愛樂的音樂總監,他將自己視為德奧音樂的傳人,總是能完美的詮釋貝多芬、布拉姆斯及布魯克納等人的作品,相當具有權威性。.

保羅·欣德米特和威廉·富特文格勒 · 威廉·富特文格勒和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 查看更多 »

中提琴

中提琴是一種弓弦乐器,其音域比小提琴低完全五度。其空弦從粗到细依序是c-g-d'-a'。音色相較於小提琴、大提琴顯得相對隱晦。平時使用中音譜記號(alto clef)記譜,高音域則使用高音譜記號。 在18世紀中葉之前,中提琴只在管弦樂團中使用。之後隨著弦樂四重奏的興盛,成為室內樂中不可或缺的樂器。但當作獨奏樂器使用則要一直到18世紀後半。著名的中提琴獨奏曲有史塔密茲(C.

中提琴和保羅·欣德米特 · 中提琴和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 查看更多 »

伊戈尔·费奥多罗维奇·斯特拉文斯基

没有描述。

伊戈尔·费奥多罗维奇·斯特拉文斯基和保羅·欣德米特 · 伊戈尔·费奥多罗维奇·斯特拉文斯基和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 查看更多 »

作曲家

作曲家是專門創作音樂的音樂家。在過去,大部分的音樂家都會作曲,但在分工細密的現代社會,作曲家、演奏家甚至指揮家等,已經成為截然不同的音樂家類型。 歷史上有許多創作的類型,像是鋼琴奏鳴曲或交響樂等等,古典時期的作曲家往往各種類型都加以嘗試,但浪漫時期則出現較多專作鋼琴曲或歌劇的作曲家;而流行歌曲中寫爵士樂和寫搖滾樂亦不相同。作曲家必須了解視音樂的型式有不同的作曲方式,像是為了戲劇而作曲,要考量到歌唱者發聲,音響效果等。為了流行歌曲而作曲,要了解歌詞,了解目前流行的趨勢。要為交響樂作曲,不了解各種樂器是不行的。這些都是作曲家面臨的挑戰。.

作曲家和保羅·欣德米特 · 作曲家和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 查看更多 »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保羅·欣德米特和德国 · 德国和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 查看更多 »

瑞士

士联邦(Schweizerische Eidgenossenschaft;Confédération suisse;Confederazione Svizzera;Confederaziun svizra;正式称呼采用Confœderatio Helvetica,因此瑞士的ISO 3166双拉丁字母国家代号是“CH”)通稱瑞士(Schweiz;Suisse;Svizzera;Svizra),為中欧或者西歐國家之一,劃分為26個州。瑞士為聯邦制國家,伯爾尼是联邦政府所在地。瑞士北靠德国,西邻法国,南接意大利,东临奥地利和列支敦士登。 瑞士屬内陆山地國家,地理上分為阿爾卑斯山、瑞士高原及侏羅山脈三部分,面积41,285平方公里,阿爾卑斯山佔國土大部分面積,而800萬人口中,大多分布於瑞士高原,瑞士高原也是瑞士主要城市如經濟中心蘇黎世及日內瓦的所在地。瑞士因自然風光及氣候條件而有「世界公園」的美譽。 瑞士一開始有僱傭兵制度,後來才改採武裝中立,自1815年維也納會議後從未捲入过國際战争,瑞士自2002年起才成為聯合國正式會員國,但瑞士實行積極外交政策且頻繁參與世界各地的重建和平活動;瑞士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發源地且為许多国际性组织总部所在地,如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在歐洲區域組織方面,瑞士為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的創始國及申根区成員國,但並非欧盟及歐洲經濟區成員國。 依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瑞士是世界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同時瑞士人均財富也居(除摩纳哥之外的)世界首位。依國際匯率計算,瑞士為世界第19大經濟體;以购买力平价計算則為世界第39大經濟體;出口額及進口額分別居世界第20位及第18位。瑞士由3個主要語言及文化區所組成,分別為德语區、法语區及意大利语區,而後加入了罗曼什语區。雖然瑞士人中德語人口居多數,但瑞士並未形成單一民族及語言的國家,而且其國民中外國出生的比例相當高。對國家強烈的歸屬感則來自於共同的歷史背景及價值觀,如联邦主义及直接民主制等。傳統上以瑞士永久同盟於1291年8月初締結為建國之初始,而8月1日是瑞士國慶日。.

保羅·欣德米特和瑞士 · 瑞士和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 查看更多 »

钢琴

钢琴是西洋古典音樂中的一種鍵盤樂器,普遍用於獨奏、重奏、伴奏等演出,用於作曲和排練音樂十分方便。彈奏者通過按下鍵盤上的琴鍵,牽動鋼琴裏--包着絨氈的小木槌,繼而敲擊鋼絲弦發出聲音。 鋼琴音域寬廣,音色宏亮、清脆,富於變化,表現力很強。獨奏時,可演奏各種氣勢磅礡、寬廣、抒情的音樂,亦可演奏歡快、靈巧、技巧性很高的華彩樂段,在樂隊中則可發揮巨大的作用,還經常作為伴奏樂器使用。鋼琴因其豐富的樂理表達能力,被稱作“樂器之王”。.

保羅·欣德米特和钢琴 ·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和钢琴 · 查看更多 »

指挥家

指挥(英语:conducting,法语:chef d'orchestre,德语:Dirigent)是以手势操纵乐队或歌剧的表演的艺术(或方法),这种操纵包括打拍子,保证声部正确的进入演奏以及个别乐句的分句处理。至19世纪初期,指挥成为最重要和最受尊崇的音乐家,这种发展是与音乐中的表情的,浪漫主义因素的增加是平衡的。 从最基本的要求来说,指挥必须指出音乐的拍子,使全体演奏(唱)者能有统一的节拍,这些动作概括地刻画出一小节内的节拍,其重拍总是用向下的动作来表示。指挥们喜欢用右手握指挥棒或一细棒来强调节拍的轮廓,让左手来指示各个声部的进入和表示音乐的层次。然而许多现实指挥家遵循长期以来指挥无伴奏合唱的做法而不用指挥棒。可能第一位指挥大师(按现代人对此词的理解)当推瓦格纳。自瓦格纳树立起了“演绎”的传统,指挥不仅要使演出具有优秀的演奏技巧,而且要在作曲家的意图上建立起自己的个人风格。就音乐而言,指挥是指导管弦乐团、合唱队、歌剧团、舞剧团或其他音乐小组的演出或解释合奏(唱)作品的职业及技能。 指挥与一个乐团长期合作的例子极多。.

保羅·欣德米特和指挥家 · 指挥家和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保羅·欣德米特和路德维希·范·贝多芬之间的比较

保羅·欣德米特有29个关系,而路德维希·范·贝多芬有267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9,杰卡德指数为3.04% = 9 / (29 + 267)。

参考

本文介绍保羅·欣德米特和路德维希·范·贝多芬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