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伊能嘉矩和瓦歷斯·諾幹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伊能嘉矩和瓦歷斯·諾幹之间的区别

伊能嘉矩 vs. 瓦歷斯·諾幹

伊能嘉矩(),是一位日本的人類學家、民俗學家,一生致力於臺灣原住民人類學研究,並對日本遠野地區進行歷史民俗研究。. 歷斯·諾幹(Walis Nokan,),漢名吳俊傑,曾使用筆名瓦歷斯·尤幹、柳翱,臺灣泰雅族作家,出生於臺中縣和平鄉Mihu部落(今自由村雙崎社區),屬於Pai-Peinox群。省立臺中師範專科學校(今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畢業,曾任教於花蓮縣富里國小、臺中縣梧南國小、臺中市自由國小、靜宜大學、國立成功大學臺文所、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系。 瓦歷斯·諾幹早期曾用瓦歷斯·尤幹為族名,後來返回部落投入田野調查,發現名字拼音上的錯誤,而正名為瓦歷斯·諾幹。早年閱讀周夢蝶、余光中、洛夫、楊牧等詩人作品,後來受吳晟影響,開始注重勞苦大眾的生活。他最初以筆名柳翱發表第一本散文集《永遠的部落》,價值觀和文化觀接近漢人,直到1990年代開始創辦原住民文化刊物《獵人文化》和「臺灣原住民人文研究中心」,而前妻利格拉樂·阿[女烏](Liglave A-wu,1969-)也回到出生的部落推展原民文化重建工作,因此開始了創作上的改變,展現泰雅族的文學風格,並且也參與《原報》、《南島時報》、《山海文化雙月刊》等刊物的編輯工作,爭取主流之外的對話平台。曾獲多項重要文學獎,1996年以〈伊能再踏查〉獲得時報文學獎新詩類評審獎,之後出版散文集《戴墨鏡的飛鼠》,確立寫作方向。 其岳父為中國戲曲研究專家曾永義。.

之间伊能嘉矩和瓦歷斯·諾幹相似

伊能嘉矩和瓦歷斯·諾幹有(在联盟百科)3共同点: 布農族排灣族泰雅族

布農族

布農族(布農語:Bunun),清代文獻稱為武崙族,台灣原住民的一個族群,主要居住在海拔1,500公尺以上的高山上,現在的人口約五萬餘人。.

伊能嘉矩和布農族 · 布農族和瓦歷斯·諾幹 · 查看更多 »

排灣族

排灣族(排灣語:Payuan,正書法制定前以 Paiwan 拼寫。)為台灣原住民,大致發源於北大武山(Kavulugan)一帶,屬於南島民族。 目前居住在海拔1,000公尺以下的山區。以台灣南部為活動區域,分布北起三地門鄉,南達屏東縣恆春鎮,東到台東縣太麻里鄉以南海岸。包括屏東縣、台東縣境內,為人口第二多之原住民族,總約十萬餘人。特以長嗣傳承制、階級制度(依不同部落包含領袖、貴族、勇士、平民等階級。)、巫術及工藝文化出名,並擁有融合並涵化其他文化之多元特質。.

伊能嘉矩和排灣族 · 排灣族和瓦歷斯·諾幹 · 查看更多 »

泰雅族

泰雅族(Atayal),屬於南島語族的一支,是在台灣的第三大原住民族群,為典型的高山民族,古有出草獵人頭習俗。現世居台灣中央山脈旁的聚落。 泰雅人分佈於台灣島上的山地高山,為南島民族之一。生活幾千年的臺灣原住民族群,分佈於北部中央山脈兩側,東至花蓮太魯閣,西至東勢,北到烏來,南迄南投縣仁愛鄉,曾是台灣原住民中分佈面積最廣的一族。 泰雅族的族名原意為「真人」或「勇敢的人」。考古學家認為在距今五千年前,泰雅族就開始在台灣活動,在濁水溪上游曾發現他們的遺址,年代約為西元前2000年至3000年間。 由於泰雅族的方言群眾多,一般將泰雅族分為兩大語系亞族,分別是泰雅亞族與賽德克族,共有二十五個方言群體。根據不同方言群泰雅族人的傳說,其祖先起源包括三個地方,首先是於雪山山脈(大霸尖山),其次是今南投縣仁愛鄉的發祥村瑞岩部落,再來是位於南投縣仁愛鄉中央山脈的白石山。後來因人口增長開始往西北方向、東部及西南方向遷移。 在日治時期,泰雅族被稱為北蕃,為台灣北部最大原住民族群,台灣南部最大族群則是被稱為南蕃的布農族。現在,泰雅族分佈在台灣北部中央山脈兩側,以及花蓮、宜蘭等山區,共分佈台灣北部八縣十三個鄉內。總人口數約九萬餘人,就人數而言,僅次於阿美族及排灣族,為台灣原住民族中的第三大族。 居住在新北市烏來區的泰雅族聚落,是全世界南島語系居住地中,最北方的聚落。.

伊能嘉矩和泰雅族 · 泰雅族和瓦歷斯·諾幹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伊能嘉矩和瓦歷斯·諾幹之间的比较

伊能嘉矩有33个关系,而瓦歷斯·諾幹有70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杰卡德指数为2.91% = 3 / (33 + 70)。

参考

本文介绍伊能嘉矩和瓦歷斯·諾幹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