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伊夫-約瑟夫·德·凱爾蓋朗-特雷馬克和詹姆斯·庫克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伊夫-約瑟夫·德·凱爾蓋朗-特雷馬克和詹姆斯·庫克之间的区别

伊夫-約瑟夫·德·凱爾蓋朗-特雷馬克 vs. 詹姆斯·庫克

伊夫-約瑟夫·德·凱爾蓋朗-特雷馬克(Yves-Joseph de Kerguelen-Trémarec,)是布列塔尼探險家及法國海軍官員。. 海軍上校詹姆斯·庫克,FRS,RN(Captain James Cook,),人稱庫克船長(Captain Cook),英國皇家海軍軍官、航海家、探險家、製圖師,他曾經三度奉命出海前往太平洋,帶領船員成為首批登陸澳洲東岸和夏威夷群島的歐洲人,也創下首次有歐洲船隻環繞紐西蘭航行的紀錄。 庫克年少時曾於英國商船隊服役,1755年加入皇家海軍後,他參與過七年戰爭,後來又在魁北克圍城戰役期間協助繪製聖勞倫斯河河口大部份地區的地圖,戰後在1760年代為紐芬蘭島製作多張精細的地圖。庫克繪製地圖的才能獲得海軍部和皇家學會的青睞,促成他在1766年獲委任為HMS奮進號司令,首度出海往太平洋探索。 庫克曾經三度出海前往太平洋地區,在數千公里的航程途中深入不少地球上未為西方所知的地帶。透過運用測經儀,他為紐西蘭與夏威夷之間的太平洋島嶼繪製大量地圖,地圖的精確度和規模皆為前人所不能及的。在探索旅途中,庫克也為不少新發現的島嶼和事物命名,大部份經他繪製的島嶼和海岸線地圖,都是首次出現於西方的地圖集和航海圖集內。在歷次的航海旅程中,他展現出集合航海技術、測量和繪圖技術、逆境自強能力和危機領導能力等各方面的才華。 1779年,庫克和他的船員在第三次探索太平洋期間,與夏威夷島上的島民發生打鬥,他在事件中遇害身亡。庫克對航海科學和地理學方面的知識作出貢獻,他對後繼者的影響一直持續至20世紀,不少地方均建有紀念碑和雕像以表揚庫克的成就。不過,他的探索成就同時啟引了西方國家後來對太平洋地區的殖民化,使當地原居民的生活面貌和方式產生巨大轉變,這方面的影響長久以來都是政界和學術界的爭論焦點。.

之间伊夫-約瑟夫·德·凱爾蓋朗-特雷馬克和詹姆斯·庫克相似

伊夫-約瑟夫·德·凱爾蓋朗-特雷馬克和詹姆斯·庫克有(在联盟百科)4共同点: 七年战争探险家法国未知的南方大陸

七年战争

七年戰爭發生在1754年至1763年,而其主要衝突則集中於1756年-1763年。當時世界上的主要強國均參與這場戰爭,其影響覆蓋歐洲、北美、中美洲、西非海岸、印度及菲律賓。在有些國家的歷史中,這場戰爭依照其所在區域發生的戰鬥,被賦予不同的名字:在美國被稱為“法國-印第安戰爭”;在加拿大法語區以“征服之戰”名稱為人所知。而在加拿大英語區則被叫做“七年戰爭”(發生於北美,1756年-1763年);“波美拉尼亞戰爭”(普魯士與瑞典之間,1757年-1762年);“第三次卡那提克戰爭”(發生於印度次大陸,1757年-1763年);以及第三次西里西亞戰爭(普魯士與奧地利之間,1758年-1763年)。 七年戰爭由歐洲列強之間的對抗所驅動。英國與法國和西班牙在貿易與殖民地上相互競爭。日益崛起的普魯士,正同時與奧地利在神聖羅馬帝國的體系內外爭奪霸權。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之後不久,列強間進行“夥伴交換”("Switched Partner"):普魯士與英國建立聯盟,同時互為傳統對手的法國和奧地利締結同盟關係。英普同盟日後陸續有德意志小邦(特別是漢諾威)以及葡萄牙參與,而法奧同盟則包括瑞典、薩克森以及後來加入的西班牙。俄羅斯帝國起初與奧地利同盟;但俄羅斯帝國在1762年沙皇彼得三世即位後改變立場,並同瑞典一樣與普魯士單獨締結和約。 1763年法國、西班牙與英國簽訂的《巴黎和約》,以及薩克森、奧地利與普魯士簽訂的《》,共同標誌著七年戰爭的結束。這次戰爭,在歐洲以攻城戰、對城鎮的縱火、以及造成慘重損失的野戰而著稱。戰爭總共造成約九十萬至一百四十萬人死亡。 英國在七年戰爭中取得巨大的成功,獲得絕大部分位於加拿大新法蘭西、西屬佛羅里達、一些位於加勒比島嶼、塞內加爾殖民地,以及在印度次大陸上對法國貿易戰的絕對優勢。北美原住民部落被排除在和約之外,並在隨後進行的庞蒂亞克戰爭 (Pontiac's War) 之後再也無力恢復過去的地位。在歐洲,戰爭起初在普魯士造成巨大的破壞。但是好運和成功的策略幫助腓特烈大帝成功地恢復普魯士的國家地位,並且在戰後保持「戰前的狀態」(status quo ante bellum)。葡萄牙、西班牙和瑞典的參戰,並沒有幫助這些國家取得曾經的列強地位。法國被剝奪大量的殖民地,並背負沉重的戰爭債務。西班牙雖然失去佛羅里達,但是得到法屬路易斯安那,並恢復在戰爭期間被英國夺去的对古巴和菲律賓的控制。.

七年战争和伊夫-約瑟夫·德·凱爾蓋朗-特雷馬克 · 七年战争和詹姆斯·庫克 · 查看更多 »

探险家

探险家是为了探测新事物等目的而深入危险或不为人知的地方进行探索的人。探险者通常是来自一个国家或文明最先到达某地方的人。也可以指冒险家、旅行家或者职业航海家、飞行员等等。 探险的目的因人而异,可能包括军事、商业、学术、旅行、宗教等各种因素。.

伊夫-約瑟夫·德·凱爾蓋朗-特雷馬克和探险家 · 探险家和詹姆斯·庫克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伊夫-約瑟夫·德·凱爾蓋朗-特雷馬克和法国 · 法国和詹姆斯·庫克 · 查看更多 »

未知的南方大陸

未知的南方大陸(Terra Australis Incognita)是15世紀至18世紀時,於欧洲地图上出現的假想大陸。明代《坤舆万国全图》将连成一体的南极洲和澳大利亚标为墨瓦蠟泥加(Magallanica / Magellanica,意为「麥哲倫洲」)。 未知的南方大陸這個想法最初是由-zh-cn:亚里士多德;zh-tw:亞里斯多德;-提出來的,這個觀念後來由托勒密進一步擴展,他並相信印度洋就位在南方大陸的附近,因為這樣才能與北半球的大陸達成平衡John Noble Wilford: The Mapmakers, the Story of the Great Pioneers in Cartography from Antiquity to Space Age, p. 139, Vintage Books, Random House 1982, ISBN 0-394-75303-8。這個平衡大陸的理論早在5世紀就被馬克羅比烏斯的地圖所記錄下來,並在他的地圖上使用了「Australis」一詞。 澳大利亚的英文「Australia」源於拉丁文「australis」(南方)。.

伊夫-約瑟夫·德·凱爾蓋朗-特雷馬克和未知的南方大陸 · 未知的南方大陸和詹姆斯·庫克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伊夫-約瑟夫·德·凱爾蓋朗-特雷馬克和詹姆斯·庫克之间的比较

伊夫-約瑟夫·德·凱爾蓋朗-特雷馬克有12个关系,而詹姆斯·庫克有240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4,杰卡德指数为1.59% = 4 / (12 + 240)。

参考

本文介绍伊夫-約瑟夫·德·凱爾蓋朗-特雷馬克和詹姆斯·庫克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