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亨利三世 (法兰西)和亨利四世 (法兰西)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亨利三世 (法兰西)和亨利四世 (法兰西)之间的区别

亨利三世 (法兰西) vs. 亨利四世 (法兰西)

亨利三世(Henri III,原名:亨利·亚历山大(Henri Alexandre),)法国瓦卢瓦王朝国王(1574年—1589年在位)。亨利二世第四子,母为凯瑟琳·德·美第奇。生于枫丹白露。. (偉大的、賢明的)亨利四世(Henri IV,),本名“亨利·德·波旁”(“一说‘亨利·德·纳瓦尔’”),纳瓦拉国王(恩里克三世·德·纳瓦尔1572年-1610年),继而成为法国国王(1589-1610),也是法国波旁王朝的创建者。亨利四世原为雨格诺派信徒,为了继承法国王位,改信天主教。1610年在巴黎被刺身亡,人民普遍同情哀悼這位把法國從廢墟中重建的國王,讚譽為「賢明王亨利」(Bon roi Henri,或譯「賢君亨利」、「好王亨利」),並追稱為「亨利大帝」。.

之间亨利三世 (法兰西)和亨利四世 (法兰西)相似

亨利三世 (法兰西)和亨利四世 (法兰西)有(在联盟百科)16共同点: 加斯东 (奥尔良公爵)卡佩王朝天主教天主教联盟 (法国)宗教战争安茹公爵巴黎凯瑟琳·德·美第奇納瓦拉西班牙馬耶那公爵胡格諾派胡格诺派波旁王朝法国君主列表教宗

加斯东 (奥尔良公爵)

加斯东·让-巴蒂斯特(Gaston Jean-Baptiste;)法国亲王和国务活动家。 加斯东·让-巴蒂斯特为法国国王亨利四世的第三子,生于枫丹白露。他的母亲是玛丽·德·美第奇。他在出生后就获得安茹公爵爵位,后在1626年被转封为奥尔良公爵(同时还获得布卢瓦伯爵和沙特尔伯爵等称号)。1628年,他被兄长路易十三任命为名义上的指挥官,监督法军围攻被新教徒占据的拉罗歇尔(实际主持这场拉罗歇尔之圍战役的是法国首相黎塞留)。 加斯东很早就卷入一系列政治斗争之中。首先是在1622年,玛丽·德·美第奇(加斯东与路易十三之母,当时任法国摄政)与黎塞留强行安排加斯东与蒙庞西耶领地女继承人玛丽·德·波旁(后来成为他的第一任妻子)的婚姻,导致他与当权者发生矛盾。1624年,黎塞留剥夺了玛丽·德·美第奇的摄政权力并将其赶出宫廷。加斯东获知此事后在朗格多克聚集一班贵族发动叛乱反对黎塞留,以支持其母。但叛乱者的军队很快被王军击溃,加斯东被迫逃往佛兰德。在与其兄路易十三和解后,加斯东获准返回法国。1632年,他与洛林公爵小姐玛格丽特·德·洛林在南锡秘密结婚(此时玛丽·德·波旁已去世)。1635年,他又发动暴乱反对黎塞留,结果再次被击败并被迫外逃,后来因向国王和黎塞留表示臣服而被宽赦。 由于无法消除宿怨,加斯东·让-巴蒂斯特不久又企图加害黎塞留。1642年,他唆使桑马尔斯侯爵亨利·夸菲耶·德·吕泽去谋杀黎塞留,阴谋败露后又卑鄙地抛弃了同伙。1643年路易十三去世,路易十四继位;加斯东于该年任法军统帅,在法国北部边境指挥与西班牙的战争(三十年战争的一部分)。1646年,他被封为阿朗松公爵。 在1648年开始的投石党运动中,加斯东表现出骑墙的态度,在斗争双方之间时而倒向这一方,时而倒向那一方。由于企图推翻黎塞留的继任者、新的法国首相马扎然,加斯东在1652年被流放到布卢瓦,并在那里一直生活到去世。.

亨利三世 (法兰西)和加斯东 (奥尔良公爵) · 亨利四世 (法兰西)和加斯东 (奥尔良公爵) · 查看更多 »

卡佩王朝

卡佩王朝(法语:Capétiens)是由卡佩家族的于格·卡佩建立的法兰西王国的第一个王朝,上承西法兰克王国的加洛林王朝,下接瓦卢瓦王朝,自987年至1328年统治法国。卡佩王朝王室是欧洲最大和最古老的王室家族,其瓦卢瓦支系的统治一直维持到1589年,而波旁支系对法国的统治经历了1814年王朝复辟持续到1830年,另一分支奥尔良王朝的统治到1848年才结束。时至今日,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六世和卢森堡大公亨利仍是卡佩王室的后裔。Encyclopædia Universalis, volume 20, p.2161, édition 1975, ISBN 2-85229-281-5.

亨利三世 (法兰西)和卡佩王朝 · 亨利四世 (法兰西)和卡佩王朝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

天主教(Catholicismus)是對罗马公教會(天主教會)發展而來的一系列基督教之神学、哲學理論、禮儀傳統、倫理纲常等信仰體系之總括,為基督教最大宗派。其拉丁文本意為「普世的」,因此又譯為公教會。另一個經常並用的名稱是「大公教會」,通常用來概括基督教會的普遍特徵,以用來區別狹義的、與聖座共融的公教會,即天主教會。在大多數情況中,天主教是天主教會的代稱。 天主教的中文名稱源自明朝萬曆年間耶稣会將基督信仰传入中国,經当朝礼部尚书之徐光启与利瑪竇等耶稣会士讨论,取儒家古话「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称其信仰之獨一神灵为「天主」,故稱之。天主教在與新教並提時亦被稱為「舊教」,全國宗教資訊網,兩者分別代表著第一個千禧年開始的「傳承式信仰」、以及16世紀宗教改革開始的「書面式信仰」。這一概念曾在恢復公教傳統的牛津運動提出。.

亨利三世 (法兰西)和天主教 · 亨利四世 (法兰西)和天主教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联盟 (法国)

法国天主教联盟(法语: La Ligue catholique),又被当时的天主教会称作“神圣同盟(法语:La Sainte Ligue)”,是法国宗教战争的主要参与方。该联盟由吉斯公爵亨利一世于1576年正式创建,旨在彻底铲除法兰西王国国内的新教徒——主要是加尔文派或胡格诺派新教徒,同时废黜国王亨利三世,並將溫和派的天主教徒(又稱「」,以蒙莫朗西公爵為首)一同視為打擊的對象,以激起群眾对天主教的狂熱。聯盟的另一個目的為反抗王權,讓貴族和自治城市得以堂而皇之地抵制法王亨利三世的稅捐和命令,并得以自行徵稅和招募軍隊。 於是亨利三世在1576年底加以反擊,於12月在布盧瓦召開三級會議,並宣布自己為聯盟的領袖,成功獲得支持从而得以对其进行干涉,甚至在1577年成功解散该聯盟。直到1584年由王位繼承危機造成的「三亨利之戰」開打時,该联盟才在吉斯公爵的主導下重新成立。 雖然聯盟的正式創立時間為1576年,但在1568年,吉斯家族的領袖──洛林的樞機就暗中成立聯盟的前身組織,而教宗西斯都五世、西班牙的腓力二世及耶稣会都站在天主教联盟的一方,最终使法國宗教战争成为西欧近代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大战。 納瓦拉的亨利於1593年改宗天主教(改宗使亨利被廣泛地承認為法王),並与1595年收编聯盟的核心勢力,这才最终宣告该聯盟的結束。.

亨利三世 (法兰西)和天主教联盟 (法国) · 亨利四世 (法兰西)和天主教联盟 (法国) · 查看更多 »

宗教战争

宗教战争是战争中的一个类别,由宗教作出發點的原因或目的所引發的战争。其狹義上是指以宗教名義進行的,廣義上是指由「思想、主義」所主宰的戰爭。.

亨利三世 (法兰西)和宗教战争 · 亨利四世 (法兰西)和宗教战争 · 查看更多 »

安茹公爵

1360年,安茹伯爵路易(法国国王约翰二世的次子)被父亲约翰二世授予公爵称号。从此安茹领地的领主的封号为公爵(此前一直为伯爵)。这一封号先后被赐封过六次。.

亨利三世 (法兰西)和安茹公爵 · 亨利四世 (法兰西)和安茹公爵 · 查看更多 »

巴黎

巴黎(Paris)是法國的首都及最大都市,同時是法蘭西島大區首府,為法國的政治與文化中心,隸屬法蘭西島大區之下的巴黎省(編號第75省;僅轄有1個同名市鎮)。目前的巴黎市轄區範圍大致為舊巴黎城牆內(環城大道內側),依照發展歷史共分成20個區,自從1860年代開始就沒有重大變化。截至2011年為止,巴黎市内人口超過225萬,的人口則逾1,229萬,是歐洲最大的都會區之一。 巴黎在近1,000年的時間内是西方最大的城市,也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16世紀至19世紀期间)。目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之一,在教育、娛樂、時尚、科學、媒體、藝術、金融、政治等方面皆有重大影響力,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大都会之一.

亨利三世 (法兰西)和巴黎 · 亨利四世 (法兰西)和巴黎 · 查看更多 »

凯瑟琳·德·美第奇

凯瑟琳·德·美第奇(,意大利语原名为Caterina Maria Romola di Lorenzo de' Medici,即卡特里娜·玛丽亚·罗莫拉·迪·洛伦佐·德·美第奇,法语名稱Catherine de Médicis,即卡特琳·德·美第奇)。法国王后。她是瓦卢瓦王朝国王亨利二世的妻子和随后3个国王的母亲。.

亨利三世 (法兰西)和凯瑟琳·德·美第奇 · 亨利四世 (法兰西)和凯瑟琳·德·美第奇 · 查看更多 »

納瓦拉

納瓦拉(西班牙語:Navarra,巴斯克語:Nafarroa,法語:Navarre),正式名称是纳瓦拉特许共同体,是西班牙北部一個自治區,全区仅有纳瓦拉一省,面积10,391平方千米,人口64万。首府为潘普洛纳。.

亨利三世 (法兰西)和納瓦拉 · 亨利四世 (法兰西)和納瓦拉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

西班牙王国(Reino de España),通稱西班牙(España),古籍譯為日斯巴尼亞或以西巴尼亞,《聖經》曾譯為「士班雅」,是位於欧洲西南部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与葡萄牙同处於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与法国、安道尔接壤,國土面積則佔伊比利亚半岛的五分之四。其领土还包括地中海中的巴利阿里群岛、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岛、以及在非洲北部的休达和梅利利亚。首都兼最大都市為馬德里。 由於位處歐洲與非洲的交界,西班牙自史前时代以来就一直受许多外来影响,中世紀時有多國並立,至15世纪始建立單一國家,在近代史上是影响其他地区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其全球帝国兴盛时给世界带来的影响是,現今全球有5億人口使用西班牙语,使西班牙语成为世界上总使用人数第三多,母語人數第二多的语言。.

亨利三世 (法兰西)和西班牙 · 亨利四世 (法兰西)和西班牙 · 查看更多 »

馬耶那公爵

#重定向 夏尔·德·吉斯.

亨利三世 (法兰西)和馬耶那公爵 · 亨利四世 (法兰西)和馬耶那公爵 · 查看更多 »

胡格諾派

胡格诺派(Huguenot,,又譯雨格諾派、休京諾派、休京拉派)在1559年的巴黎宗教會議中,被法國各個地區的約翰·加爾文跟隨者組織起來,此名稱的由來是來自於卡佩王朝的创立者于格·卡佩。16世纪至17世纪法国新教归正宗的一种。17世紀以來,胡格诺派普遍被認定為「法國新教」。胡格诺派受到1530年代約翰·加爾文思想的影響,在政治上反對君主專制。1555年至1561年期间,大批贵族和市民皈依胡格诺派。在此期间,天主教会首次用“胡格诺”('Huguenot',即德語的Eidgenossen,意為「結盟會」)来称呼加尔文的信徒,而胡格诺派自称改革者。 1559年,全國總共有72個胡格諾派教會,這是具有加爾文思想的信經與長老宗的教會;一年後胡格諾派信徒已增至30萬人,部分野心者發起昂布瓦斯陰謀奪權卻遭血腥鎮壓。同年,法國國王查理九世即位,年僅十歲,由太后凯瑟琳攝政,她利用當時法國貴族兩派不和(一派是以東北部的吉斯家族為首,仰仗羅馬天主教會支持;一派是以西南和中部波旁家族為首,信奉加尔文教),使之彼此互相制約來維護她的王權,她在1561年宣佈停止對胡格諾派迫害,釋放被捕的新教徒,這使得新教徒人數大大竄升,謂之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胡格諾派因與法國人信奉的傳統舊教不容而受到宗教迫害,因此新舊教信徒在兩派貴族煽動下,彼此仇視,甚至發展成武裝對抗。這樣的狀況持續一年多,終於在1562年3月1日爆發瓦西慘案,肇因於吉斯公爵法蘭索瓦·德·洛林路經瓦西鎮,正值胡格諾派信徒舉行禮拜,雙方發生衝突,吉斯公爵的武裝隨從襲擊他們造成死傷兩百多人。這就是與天主教會發生的胡格諾戰爭,此內戰歷時30多年,分三個階段,進行十次戰役。 1572年發生聖巴托洛繆大屠殺,又稱聖巴多羅買日大屠杀(Saint Bartholomew's Day),據稱當日凡是巴黎城的鐘都同時敲響了,其實這就是展開大屠殺的暗號;此殘暴的行為持續三天三夜之久,大屠殺不斷進行著,原只在巴黎的暴行甚至延燒擴展到其他的都市,如此殘酷鎮壓胡格諾派教徒的事件,堪稱是歷史上最污穢的殘酷罪行之一。可惜,這事不但沒有使內戰結束,反倒為內戰帶來更多的衝擊,這樣的鬥爭一直持續至查理的下一任國王亨利三世的年代,並且變成為(三個亨利)之間的(三角衝突),所謂三個亨利是指中庸路線的國王-亨利三世;天主教的領袖-吉斯公爵亨利(Henry of Guise);以及胡格諾派領袖-波旁的亨利。後來,亨利三世國王下令謀殺吉斯的亨利,沒想到吉斯的亨利被殺後,他自己也因為敵方的報復而遇刺身亡。所以,在1589年時,唯一生存的波旁亨利便名正言順的繼承王位。不過,因法國大部分的人民仍是天主教徒,尚無法容忍屬胡格諾派的國王統治他們,於是波旁亨利於1593年宣布自己是天主教徒,然後在1594年,風光地進入巴黎,成為亨利四世國王,創建波旁王朝。 1598年,法王亨利四世曾提及他本人曾是胡格諾派的首領,但他之後皈依羅馬天主教,他皈依的目的是為頒佈《南特敕令》,准許新教徒享有崇拜自由、信仰自由,甚至賦予他們有武裝自衛的權利,因此,胡格諾派在法國的南部保留兩百多個城鎮的武裝自衛隊,以作為國王的敕令履行擔保。法王亨利四世所頒布的《南特敕令》實在是帶有宗教寬容的精神。傳說亨利四世曾說過這句話:「巴黎十分值得讓彌撒存在。」,不論這句話是否是真的,現在的歷史學家大多接受他改變信仰的事實。不過當時仍有零星的戰鬥發生,1610年,亨利四世遇刺身亡,法國再一次進入戰爭的場景,許多法國人民都逃到鄰近國家甚至是新大陸去避難,直至1628年胡格諾派的根據地拉羅舍爾(La Rochelle)被攻佔(見拉羅歇爾之圍),這是零星戰鬥中最嚴重的一次。 1629年,胡格諾派在法國崩解,但是,他們仍以胡格諾派團體的形式繼續生存下來。好景不長,到了1685年,法王路易十四頒佈《楓丹白露敕令》,廢除《南特敕令》,宣佈新教為非法。約20萬名胡格諾派教徒因此大舉外遷,主要定居於英國、瑞士、荷蘭、普魯士等地。刺殺美國總統詹姆斯·艾布拉姆·加菲尔德的查爾斯·吉特奧(Charles Guiteau)是胡格諾派移民的後代。.

亨利三世 (法兰西)和胡格諾派 · 亨利四世 (法兰西)和胡格諾派 · 查看更多 »

胡格诺派

#重定向 胡格諾派.

亨利三世 (法兰西)和胡格诺派 · 亨利四世 (法兰西)和胡格诺派 · 查看更多 »

波旁王朝

波旁王朝(Maison de Bourbon,)是一個在歐洲歷史上曾斷斷續續地統治納瓦拉(1555-1848)、法國(1589-1792、1815-1830)、西班牙(1700年至今)、那不勒斯與西西里(1734-1816)、盧森堡(1964年至今)等國和意大利若干公國的跨國王朝。由於其父系祖先為卡佩王室成員,因此亦稱卡佩王朝波旁分支。 值得一提的是,波旁王室的近代成員都以保守--著稱,因此在美式英語中,波旁一字成為對極端保守主義者的稱呼。波旁王朝的君主堪稱是历史上最为多灾多难的群体:亨利四世遭暗杀身亡,路易十三42岁便英年早逝,路易十六最终在一場大革命中被送上断头台。.

亨利三世 (法兰西)和波旁王朝 · 亨利四世 (法兰西)和波旁王朝 · 查看更多 »

法国君主列表

法国君主列表从第一位法兰克人之王法拉蒙德开始列起。法兰西君主(monarque de France)自中世纪开始统治法兰西,其正式头衔起先是“王”(Roi),拿破仑一世增加了“皇帝”(Empereur)的称号,一直到1870年法兰西的君主制被彻底推翻,法兰西歷代君主的统治才告终结。Sullivan, William.

亨利三世 (法兰西)和法国君主列表 · 亨利四世 (法兰西)和法国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教宗

教宗(Papa)是羅馬主教,同時為普世天主教會領袖與梵蒂岡城國国家元首,傳統上被認為是聖伯多祿宗徒之位的後繼者。天主教會使用「教--宗」为中文譯名,部分華語圈教外人士、日本、韓國、越南則譯為「教--皇」。現任(第266任)教宗為方濟各,於2013年3月13日當選。.

亨利三世 (法兰西)和教宗 · 亨利四世 (法兰西)和教宗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亨利三世 (法兰西)和亨利四世 (法兰西)之间的比较

亨利三世 (法兰西)有56个关系,而亨利四世 (法兰西)有74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6,杰卡德指数为12.31% = 16 / (56 + 74)。

参考

本文介绍亨利三世 (法兰西)和亨利四世 (法兰西)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