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

指数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英語:Armenian Catholic Church,亞美尼亞語:Հայ Կաթողիկէ Եկեղեցի ,Hay Kat′oġikē Ekeġec′i)是羅馬天主教的一部分,為亞美尼亞禮拜儀式傳統的一個分支,是東儀天主教會的22個成員之一。該教會完全與羅馬天主教會共融,換句話說他們承認羅馬教宗的領袖地位。以歷史而言他們是自亞美尼亞使徒教會中分離並改宗天主教的支派,該禮儀可追溯至安提阿禮和拜占庭禮。其領袖為亞美尼亞禮天主教基里基雅宗主教,現任宗主教為額我略·貝德羅斯二十世·蓋布洛揚(2015年7月24日當選、25日獲教宗方濟各賜予「教會共融」)。 自1749年起,他們的總部與宗主教教座就設於黎巴嫩的伯總馬。其發祥地為亞美尼亞,也隨著亞美尼亞人的移民分布於俄羅斯、伊拉克、格魯吉亞、法國、美國等地。.

64 关系: 基督教聖人君士坦丁堡天主教天主教會奥斯曼帝国亚美尼亚人亚美尼亚使徒教会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亚美尼亚语亞美尼亞亞美尼亞王國亞美尼亞禮亞美尼亞禮天主教基里基雅宗主教區亞美尼亞禮天主教卡米什利教區亞美尼亞禮天主教君士坦丁堡總教區亞美尼亞禮天主教大馬士革宗主教代牧區亞美尼亞禮天主教巴黎聖十字教區亞美尼亞禮天主教巴格達總教區亞美尼亞禮天主教希臘教長區亞美尼亞禮天主教布宜諾斯艾利斯納萊克的聖額我略教區亞美尼亞禮天主教亞歷山大教區亞美尼亞禮天主教伊斯法罕教區亞美尼亞禮天主教利沃夫總教區亞美尼亞禮天主教紐約納萊克聖母教區亞美尼亞禮天主教羅馬尼亞教長區亞美尼亞禮天主教西利西亞宗主教列表亞美尼亞禮天主教貝魯特總教區亞美尼亞禮天主教阿勒頗總教區亞美尼亞禮天主教耶路撒冷暨安曼宗主教代牧區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東歐教長區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波蘭教長區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拉丁美洲暨墨西哥宗座代牧區庇護九世伊斯兰教伊拉克传教士弥撒俄罗斯土耳其國教共融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第一次世界大战米利特納雷科的聖額我略總主教美國鞑靼人遜尼派聖座...聖地道明會額我略·貝德羅斯二十世·蓋布洛揚黎巴嫩迦克墩公會議英語東儀天主教會格鲁吉亚法国本篤十四世方济各会教宗教宗方濟各教會聖師 扩展索引 (14 更多) »

基督教聖人

基督宗教中,聖人(sanctus;קדש;άγιος)或聖徒,指從世界中分別出來而被圣化的人。《新约聖經》中所称“聖人”包括所有信耶穌的人 、已死的信徒和殉道者。后来在一些基督教宗派中,聖人是指因生前德行以及奇迹表明其行在神的特殊恩宠与亲密共融中,經由認證的程序,而被該宗派認可具有尊榮地位的人物。.

新!!: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和基督教聖人 · 查看更多 »

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Κωνσταντινούπολις、Κωνσταντινούπολη;Constantinopolis;قسطنطینیه;现代İstanbul)又譯康斯坦丁堡,是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的舊名,現在則指伊斯坦堡金角湾與马尔马拉海之間的地區。它曾经是羅馬帝国、拜占庭帝国、拉丁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首都。 公元330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在拜占庭建立新都,命名為新羅馬(Nova Roma;Νέα Ρώμη),但该城普遍被以建立者之名称作君士坦丁堡。在公元12世纪时Rosenberg, Matt.

新!!: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和君士坦丁堡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

天主教(Catholicismus)是對罗马公教會(天主教會)發展而來的一系列基督教之神学、哲學理論、禮儀傳統、倫理纲常等信仰體系之總括,為基督教最大宗派。其拉丁文本意為「普世的」,因此又譯為公教會。另一個經常並用的名稱是「大公教會」,通常用來概括基督教會的普遍特徵,以用來區別狹義的、與聖座共融的公教會,即天主教會。在大多數情況中,天主教是天主教會的代稱。 天主教的中文名稱源自明朝萬曆年間耶稣会將基督信仰传入中国,經当朝礼部尚书之徐光启与利瑪竇等耶稣会士讨论,取儒家古话「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称其信仰之獨一神灵为「天主」,故稱之。天主教在與新教並提時亦被稱為「舊教」,全國宗教資訊網,兩者分別代表著第一個千禧年開始的「傳承式信仰」、以及16世紀宗教改革開始的「書面式信仰」。這一概念曾在恢復公教傳統的牛津運動提出。.

新!!: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和天主教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會

天主教會(Ecclesia Catholica;καθολικην εκκλησίαν;意為“大公教会”)是基督教各教派中人數最多的教會,其以羅馬主教(即教宗)為領袖,故又称羅馬天主教、羅馬天主教會、羅馬公教會或羅馬大公教會,對西方文明有重大的影響。在沒有歧義的情況下,天主教會可等同於天主教,後者為基督教三大宗派之一。 根據《宗座年鑑》的統計,全球天主教會約有12.54億信徒,約佔世界人口的六分之一。.

新!!: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和天主教會 · 查看更多 »

奥斯曼帝国

鄂圖曼帝國(دولت عالیه عثمانیه,Osmanlı İmparatorluğu)為鄂圖曼人建立的帝国,创立者為--鄂圖曼一世。鄂圖曼人初居中亞,後遷至小亞細亞,日漸興盛。極盛時勢力達亞歐非三大洲,領有南歐、巴爾幹半島、西亞及北非之大部份領土,西達直布羅陀海峽,東抵裏海及波斯灣,北及今之奧地利和斯洛文尼亞,南及今之蘇丹與葉門。自消滅東羅馬帝國後,定都於君士坦丁堡,且以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自居。故鄂圖曼帝國的君主苏丹以自封的形式,視自己為天下之主,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基督教文化及伊斯蘭文化,因而東西文明在其得以統合。 鄂圖曼帝國位處東西文明交匯處,並掌握東西文明的陸上交通线達六个世紀之久,直接大英帝國在18世紀通過直布羅舵打通地中海航線為止。在其存在期间,不止一次實行伊斯蘭化与現代化改革,使得東西文明的界限日趨模糊。鄂圖曼帝國對西方文明影響舉足輕重,其建築師希南名留至今。16世紀,蘇萊曼大帝在位之時,日趨鼎盛,其領土在17世紀更達最高峰,控制今日中東歐不少國家。在巴巴羅薩的帶領下,其海軍更掌控地中海。 鄂圖曼帝國是15世紀至19世紀唯一能挑战崛起的歐洲基督教國家的伊斯蘭教勢力,但鄂圖曼帝國终不能抵挡近代化欧洲列強的冲击,於19世紀初趨於沒落,淪為英國、法國等列強的棋子,但其卓越的戰略地理位置使英國、法國得以利用鄂圖曼帝國阻止俄羅斯帝國對外向歐洲擴張,並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成功阻止,最終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裡敗於協約國之手,鄂圖曼帝國因而分裂。之後凱末爾領導土耳其国民运动,放弃了大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疆域,建立了主權獨立但面积较小、僅控制色雷斯及小亞細亞的土耳其共和國,鄂圖曼帝國至此滅亡。.

新!!: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和奥斯曼帝国 · 查看更多 »

亚美尼亚人

亚美尼亚人(亚美尼亚语:Հայեր)是一个发源于高加索和安纳托利亚东部的民族和族群,属欧罗巴人种的阿尔卑斯人种或地中海人种类型。使用亚美尼亚语,分成许多方言,属印欧语系亚美尼亚语族。文字是由4世纪末5世纪初由学者聖梅斯羅布创制的亚美尼亚字母,经修改,一直沿用至今。宗教上属基督教亚美尼亚教会,也是历史上第一个将基督教列为国教的国家。如今亚美尼亚人约700多万,除居住在亚美尼亚外,还分布在俄罗斯、格鲁吉亚、美国、伊朗、德國、法国、烏克蘭、黎巴嫩、叙利亚、巴西,其中俄罗斯是仅次于亚美尼亚的第二大亚美尼亚人聚居地,海外亚美尼亚人多于亚美尼亚共和国的亚美尼亚人。.

新!!: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和亚美尼亚人 · 查看更多 »

亚美尼亚使徒教会

亞美尼亞使徒教會(亞美尼亞語:Հայ Առաքելական Եկեղեցի,Hay Arakelagan Yegeghetzi;Armenian Apostolic Church)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國教會以及最早被合法化的基督徒群體。.

新!!: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和亚美尼亚使徒教会 · 查看更多 »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英语:Armenian Genocide;亚美尼亚语:Հայոց Ցեղասպանութիւն;土耳其语:Ermeni Soykırımı),指土耳其政府於1915年至1917年间,对其辖境内亚美尼亚人进行的种族屠杀。其受害者数量达到150万之众。 土耳其政府至今拒绝承认这是一次官方发起的有预谋的屠杀行为,但亞美尼亞、俄罗斯和其他多数西方国家皆认为这是一件可以和猶太人大屠殺相提并论的由一国政府蓄意进行的种族灭绝行为,一些土耳其学者(如奥尔汗·帕穆克等)也持有相同观点。目前共有阿根廷、比利时、加拿大、德国、法国、希腊、意大利、黎巴嫩、荷兰、俄罗斯、瑞典等廿多个国家官方承认这是一场种族屠杀。欧洲议会也承认“亚美尼亚大屠杀”事件,认为这宗屠杀为“违反人性的罪行”。联合国防止歧視和保護少數小組委員會也将事件定性为“种族灭绝”。.

新!!: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和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 · 查看更多 »

亚美尼亚语

亞美尼亞語(Հայերեն或Hayerēn)是亞美尼亞共和國及不被普遍承认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共和國的官方语言,屬於印欧语系的一支,但它沒有任何近似語言,其38個字母的拼音系統更是獨特的,不少語言學家因此對亞美尼亞語產生興趣。 亞美尼亞語目前廣泛被亞美尼亞人使用。 語言學家將亞美尼亞語歸為印歐語系的一個獨立語族。亞美尼亞語與希臘語有一些共有衍徵。部分語言學家將亞美尼亞語、弗里吉亞語(Phrygian)及印度-伊朗語族歸類於印歐語系之下,因為它們有一些共有衍徵。最近亦有一些語言學家提出將希臘語、亞美尼亞語、弗里吉亞語(Phrygian)及阿爾巴尼亞語歸入印歐語系下的一個「巴爾幹語族」(Balkan)。 亞美尼亞語有一個漫長的文學史,其現存最古老的文學作品是五世紀的聖經翻譯。它的詞彙在其歷史上受伊朗的語言影響,特別是帕提亞語(Pathian),此外還受希臘語,拉丁語,古法語,波斯語,阿拉伯語,土耳其語和其他語言影響。現代亞美尼亞語有兩種規範的形式,東亞美尼亞語和西亞美尼亞語,兩者都可以用於理解當代亞美尼亞方言。幾乎絕跡的Lomavren語是一個深受羅姆語(吉普賽語)影響的方言,使用亞美尼亞語的語法及大量由羅姆語演變而來的詞彙,例如數字。.

新!!: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和亚美尼亚语 · 查看更多 »

亞美尼亞

亞美尼亞共和國(Հայաստանի Հանրապետություն,ISO 9985轉寫:Hayastani Hanrapetutyun),通稱亞美尼亞,是一個位於西亞或外高加索地區的共和制國家,有時也會被視為是東歐的一部分。行政疆界上,亞美尼亞位於黑海與裏海之間,西鄰土耳其,北鄰喬治亞,東為阿塞拜疆,南接伊朗和阿塞拜疆的飛地納希切萬自治共和國,以埃里溫為首都。在1991年蘇聯解體之前,亞美尼亞曾经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之一。 目前,亞美尼亞與鄰國阿塞拜疆之間存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的領土爭議問題,並曾在2016年4月雙方因此問題在邊境發生軍事衝突,亞美尼亞也因为1915年奧斯曼帝國土耳其民族主義者發動的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的歷史認知問題與土耳其之間有外交上和對大屠殺事件承認問題上存在爭議,但是近年亞土雙方已透過元首互訪等方式逐漸修復關係、重建溝通對話。不過,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的外交關係仍較不穩定。亚美尼亚是欧洲委员会和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一员。亚美尼亚也宣稱擁有在1991年宣布独立但為未被普遍承認的國家的阿爾扎赫共和國的主权。.

新!!: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和亞美尼亞 · 查看更多 »

亞美尼亞王國

亞美尼亞王國(Kingdom of Armenia)是一個存在於公元前321年至428年的王國,除了提格蘭二世於公元前83-66年獨立外,其餘時間都是羅馬帝國與波斯的從屬地區,最大疆域從裡海伸延到東地中海的敘利亞。.

新!!: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和亞美尼亞王國 · 查看更多 »

亞美尼亞禮

亞美尼亞禮(英語:Armenian Rite)是一個獨立的東方禮中的禮拜儀式係統。現在,主要使用此禮儀傳統的有亞美尼亞使徒教會、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及格魯吉亞拜占庭禮天主教徒。.

新!!: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和亞美尼亞禮 · 查看更多 »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基里基雅宗主教區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基里基雅宗主教區(Patriarchatus Ciliciae Armenorum)是一個東儀天主教(亞美尼亞禮)宗主教區。下轄一個總主教區、三個教區、兩個宗座代牧區。 宗主教區成立於1742年11月26日。雖然宗主教區名義上位於基里基雅,但宗主教府實際位於黎巴嫩伯總馬,而座堂位於首都貝魯特。現任宗主教為額我略·伯多祿二十世,2015年7月24日當選、25日獲教宗方濟各賜予「教會共融」。.

新!!: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和亞美尼亞禮天主教基里基雅宗主教區 · 查看更多 »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卡米什利教區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卡米什利教區(Eparchia Kamechliensis Armenorum)是東儀天主教以敘利亞東部城市卡米什利為中心的一個教區(亞美尼亞禮),直屬基里基雅宗主教區。 教區的前身卡米什利宗座代牧區成立於1938年,1954年6月29日升為教區。教區範圍包括哈塞克省和代爾祖爾省。2011年有七名司鐸、六個堂區、4,000名教友。目前教區主教之位處於出缺狀態。.

新!!: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和亞美尼亞禮天主教卡米什利教區 · 查看更多 »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君士坦丁堡總教區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君士坦丁堡總教區(Archieparchia Constantinopolitana Armenorum)是土耳其一個東儀天主教總教區(亞美尼亞禮)。 總教區成立於1830年7月6日,1866年9月14日宗主教教座遷至,1928年10月15日宗主教教座又遷回黎巴嫩伯總馬,恢復總教區的地位。2009年有十名司鐸、五個堂區、3,450名教友。現任教區總主教為若望·喬拉基安。.

新!!: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和亞美尼亞禮天主教君士坦丁堡總教區 · 查看更多 »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大馬士革宗主教代牧區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大馬士革宗主教代牧區(Damascenus)是敘利亞一個東儀天主教宗主教代牧區(亞美尼亞禮)。 代牧區成立於1984年11月6日。2010年有一名司鐸、一個堂區、4,500名教友。現任宗主教代牧為若瑟·阿爾努蒂。 Category:大馬士革 D Category: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教區.

新!!: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和亞美尼亞禮天主教大馬士革宗主教代牧區 · 查看更多 »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巴黎聖十字教區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巴黎聖十字教區(Eparchia Sanctae Crucis Lutetiae Parisiorum、Éparchie Sainte-Croix-de-Paris des Arméniens)是法國一個東儀天主教教區(亞美尼亞禮),直屬聖座。 教區的前身是成立於1960年7月22日的法國宗座代牧區。1986年6月30日升為教區。 2010年有四名司鐸、六個堂區(分別位於巴黎、里昂、瓦朗斯、馬賽、聖尚翁和阿努維爾)、30,000名教友。現任教區主教為若望·泰魯茲。.

新!!: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和亞美尼亞禮天主教巴黎聖十字教區 · 查看更多 »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巴格達總教區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巴格達教區(Archieparchia Babylonensis Armenorum)是伊拉克一個東儀天主教總教區(亞美尼亞禮),直屬基里基雅宗主教區。 總教區成立於1954年6月9日。2009年有兩名司鐸、兩個堂區、1,600名教友。現任教區總主教為厄瑪奴爾·達巴吉安。.

新!!: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和亞美尼亞禮天主教巴格達總教區 · 查看更多 »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希臘教長區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希臘教長區(Ordinariatus Graeciae)是一個服務希臘亞美尼亞禮東儀天主教教友的教長區。 教長區成立於1925年12月21日。2009年有一名司鐸、兩個堂區(分別位於首都雅典及其外港比雷埃夫斯)、300名教友。目前教長之位處於出缺狀態。 Category:希臘天主教教區 Category: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教區.

新!!: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和亞美尼亞禮天主教希臘教長區 · 查看更多 »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布宜諾斯艾利斯納萊克的聖額我略教區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布宜諾斯艾利斯納萊克的聖額我略教區(Eparchia Sancti Gregorii Narekiani Bonaërensis Armenorum、Eparquía San Gregorio de Narek en Buenos Aires de los Armenios)是阿根廷一個東儀天主教教區(亞美尼亞禮),直屬教廷。 教區成立於1981年6月3日。2009年有一名司鐸、一個堂區、16,000名教友。現任教區主教為瓦爾丹·博戈西安。.

新!!: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和亞美尼亞禮天主教布宜諾斯艾利斯納萊克的聖額我略教區 · 查看更多 »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亞歷山大教區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亞歷山大教區(Eparchia Alexandrina Armenorum)是埃及一個東儀天主教教區(亞美尼亞禮),直屬基里基雅宗主教區。 教區成立於1885年,負責牧養埃及和蘇丹的信友。教座名義上駐於亞歷山卓,實際中心是首都開羅。2009年有一名司鐸、四個堂區、6,500名教友。現任教區主教為額我略·奧斯定·庫薩。 A A Category: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教區 Category:亞歷山卓.

新!!: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和亞美尼亞禮天主教亞歷山大教區 · 查看更多 »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伊斯法罕教區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伊斯法罕教區(Eparchia Hispahanensis Armenorum)是伊朗一個東儀天主教教區(亞美尼亞禮),直屬基里基雅宗主教區。 教區成立於1850年4月30日,教座位於德黑蘭。2009年有兩名司鐸、一個堂區、8,000名教友。目前教區主教之位處於出缺狀態。 Category:伊朗天主教教區 Category: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教區.

新!!: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和亞美尼亞禮天主教伊斯法罕教區 · 查看更多 »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利沃夫總教區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利沃夫總教區(Archieparchia Leopolitana Armenorum)是烏克蘭一個東儀天主教總教區(亞美尼亞禮)。.

新!!: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和亞美尼亞禮天主教利沃夫總教區 · 查看更多 »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紐約納萊克聖母教區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紐約納萊克聖母教區(Eparchia Dominae Nostrae Naregensis)是東儀天主教以美國最大城市紐約為中心的一個教區(亞美尼亞禮),直屬教廷。 教區前身是美國和加拿大宗座代牧區,成立於1981年7月3日,2005年9月12日升為教區。2010年有十名司鐸、九個堂區、36,000名教友。現任教區主教為彌額爾·穆拉迪安。.

新!!: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和亞美尼亞禮天主教紐約納萊克聖母教區 · 查看更多 »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羅馬尼亞教長區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羅馬尼亞教長區(Ordinariatus Romaniae Armenorum)是羅馬尼亞一個東儀天主教教長區(亞美尼亞禮),直屬聖座。 教長區成立於1930年6月5日,教座位於蓋爾拉。2010年有四名司鐸、四個堂區、809名教友。目前教長之位處於出缺狀態。.

新!!: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和亞美尼亞禮天主教羅馬尼亞教長區 · 查看更多 »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西利西亞宗主教列表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西利西亞宗主教(英語:Armenian Catholic Patriarchs of Cilicia)或稱亞美尼亞禮天主教西利西亞家族宗主教,是領袖是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的提高領導人。他是由總主教和主教選擇產生的。當新任宗主教在當選時需由教宗任命。宗主教自1749年起,宗主教的總部與宗主教教座就設於黎巴嫩的伯總馬。宗主教管理的教座教區是基里基雅宗主教區。 以下敘述的為亞美尼亞禮天主教西利西亞宗主教的列表:.

新!!: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和亞美尼亞禮天主教西利西亞宗主教列表 · 查看更多 »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貝魯特總教區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貝魯特總教區(Archieparchia Berytensis Armenorum)是黎巴嫩一個東儀天主教總教區(亞美尼亞禮),直屬基里基雅宗主教區。 總教區成立於1929年1月25日。總主教府位於伯總馬,而座堂位於首都貝魯特。2009年有廿一名司鐸、七個堂區、12,000名教友。現任教區總主教為額我略·伯多祿二十世。.

新!!: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和亞美尼亞禮天主教貝魯特總教區 · 查看更多 »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阿勒頗總教區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阿勒頗總教區(Archieparchia Aleppensis Armenorum)是敘利亞一個東儀天主教總教區(亞美尼亞禮)。 1710年升為教區,1899年2月3日升為總教區。2009年有九名司鐸、六個堂區(五個在阿勒頗,一個在拉卡)、17,500名教友。現任教區總主教為布特罗斯·玛拉亚蒂。 Category:阿勒颇省基督教 A Category: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教區.

新!!: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和亞美尼亞禮天主教阿勒頗總教區 · 查看更多 »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耶路撒冷暨安曼宗主教代牧區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耶路撒冷暨安曼宗主教代牧區是一個服務巴勒斯坦、以色列及約旦亞美尼亞禮東儀天主教教友的宗主教代牧區。 代牧區成立於1991年10月1日。2005年有兩個堂區(位於耶路撒冷和安曼)、400名教友。目前宗主教代牧之位處於出缺狀態。 Category:耶路撒冷天主教教區 Category:約旦天主教 Category:巴勒斯坦天主教 Category:以色列天主教 Category: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教區.

新!!: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和亞美尼亞禮天主教耶路撒冷暨安曼宗主教代牧區 · 查看更多 »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東歐教長區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東歐教長區(Ordinariatus Europae Orientalis)是一個服務東歐,特別是俄羅斯、亞美尼亞、格魯吉亞和烏克蘭的亞美尼亞禮東儀天主教教友的教長區,直屬聖座。 教長區成立於1991年7月13日,教座位於亞美尼亞的久姆里。2009年有十二名司鐸、五十五個堂區、440,000名教友。現任教長為拉斐爾·方濟·米納西安。 Category:俄羅斯天主教教區 Category:烏克蘭天主教 Category:格魯吉亞天主教 Category:亞美尼亞天主教 Category: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教區.

新!!: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和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東歐教長區 · 查看更多 »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波蘭教長區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波蘭教長區(Ordinariatus Poloniae)是一個服務波蘭亞美尼亞禮東儀天主教教友的教長區。直屬聖座。 教長區成立於1981年。2009年有三名司鐸、一個堂區、600名教友。現任教長為卡齊米日·尼茨。 Category:波蘭天主教教區 Category: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教區.

新!!: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和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波蘭教長區 · 查看更多 »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拉丁美洲暨墨西哥宗座代牧區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拉丁美洲暨墨西哥宗座代牧區(Americae Latinae una cum Mexico、Exarcado Apostólico de América Latina y México、Exarcado Apostólico Armenio para América Latina)是一個東儀天主教宗座代牧區,負責牧養拉丁美洲的亞美尼亞禮教友。 代牧區成立於1981年7月3日,代牧駐於阿根廷,座堂位於巴西聖保羅。2009年有一名司鐸、兩個堂區、16,000名教友。現任宗座代牧為瓦爾丹·博戈西安。.

新!!: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和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拉丁美洲暨墨西哥宗座代牧區 · 查看更多 »

庇護九世

真福教宗庇護九世(Beatus Pius PP.,),本名喬凡尼·瑪利亞·馬斯塔伊·費雷提(Giovanni Maria Mastai-Ferretti),1846年6月16日至1878年任羅馬天主教會教宗。庇護九世是天主教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教宗,長達31年,在任期間召開了第一次梵蒂岡大公會議(1869–1870),確立教宗永無繆誤的道理(Papal Infallibility,指教宗在公告信仰教理上的不能誤,而非教宗永遠正確),由於意大利統一過程中羅馬陷落,會議被迫中止。 庇護九世確立了聖母瑪利亞始胎無染原罪的信理,認定聖母從受孕之初就蒙天主保護,未受原罪污染。庇護九世也為一幅拜占庭聖像頒布了的稱號。 庇護九世是教宗國最後一位君主,在羅馬於1870年被攻陷並被併入意大利王國後,他避居至梵蒂岡內,並自稱為“梵蒂岡之囚”,此後直到1929年各教宗都避居梵蒂岡內。 庇護九世於1878年逝世,他的封聖程序由教宗庇護十世於1907年2月11日開啟,在當時引起了相當的爭議,並在教宗本篤十五世和教宗庇護十一世在任期間關閉數次。在1954年12月7日,教宗庇護十二世重啟了封聖程序,且於1985年7月6日,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宣布他為可敬者。於2000年9月3日,在確認了以其名義而發生的奇蹟之後,庇護九世與教宗若望二十三世一起被封為真福者,瞻禮日確定在他逝世的日子2月7日。.

新!!: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和庇護九世 · 查看更多 »

伊斯兰教

伊斯蘭教(الإسلام, al-’islām;)--、清真教、回回--教、天方教、大食法、大食教度,是以《古蘭經》和聖訓為教導的一神教宗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古蘭經》被伊斯蘭信徒(穆斯林)視為造物主安拉命天使給其使者逐字逐句的啟示,而聖訓为造物主最后的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錄(由同伴們轉述收集)。伊斯蘭这一名称來自《古兰经》,源自閃语字根S-L-M,意為「顺从(造物主)」;实际上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名字也來自這個字根,意為「順從者」。 穆斯林信仰獨一且無與倫比的安拉,并认为人生的唯一目的是崇拜或顺从安拉;伊斯兰教认为阿拉在人类历史长河派遣了众多先知給全人類,历代各个民族都有先知,包括易卜拉欣(亞伯拉罕)、穆薩(摩西)、爾撒(耶穌)等,先知穆罕默德是最後一位,古兰经載有他所得的訊息。伊斯蘭教的基本功修包括五功,是為「念、礼、齋、課、朝」,五功是穆斯林需要奉行的五個義務。伊斯兰教还拥有自己的一套宗教法律,该法律實際觸及生活及社會的每一個層面,由飲食、金融到戰事以及福利等各方面。 在先知穆罕默德逝世後,伊斯蘭帝國持續擴張,佔據着大片的地區,促使哈里發國的誕生,傳教活動亦刺激更多人改信伊斯蘭教。早期哈里發的宗教政策、穆斯林的經濟及商貿開拓及後來奧斯曼帝國的擴張都使伊斯蘭教從麥加向大西洋及太平洋的方向擴散,形成穆斯林世界。 絕大多數的穆斯林屬於遜尼派(75%-90%)及什叶派(10%-20%)两大派别,另外两派中均有人同时信仰伊斯兰神秘主义。伊斯蘭教是中东、中亚、东南亚主要部分及非洲的大部分的主流宗教。在法国、德国、中国西北部、俄罗斯西南部及加勒比地區都可找到龐大的穆斯林社群。穆斯林最多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亚,這裡居住著全球穆斯林總數的15%。南亞、中東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穆斯林分別佔全球總數的25%、20%及15%。皈依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幾乎可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可找到。截至2010年,全球約有16億穆斯林,佔23.4%人口。在信徒人數上,伊斯蘭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被認為是世上增長得最快的宗教。.

新!!: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和伊斯兰教 · 查看更多 »

伊拉克

伊拉克共和国(阿拉伯语:الجمهورية العراقية;库尔德语:كۆماری عێراق),简称伊拉克(العراق‎),位于亚洲西南部中东地区的国家。伊拉克与南方的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北方的土耳其,西北的叙利亚,东方的伊朗和西方的约旦接壤。伊拉克所在的地区在历史上曾被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是人类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新!!: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和伊拉克 · 查看更多 »

传教士

传教士(missionary),亦叫作宣教師或宣教士,是坚定地信仰宗教,并且远行向不信仰宗教的人们传播宗教的修道者。虽然有些宗教,如日本神道教,很少會到处传播自己的信仰,但是有很多宗教利用传教士来扩散它的影响,例如伊斯蘭教與基督宗教。 虽然任何宗教都可能送出传教士,一般传教士这个词是指基督宗教的宣教師。实际上佛教是最早大规模传教的宗教,沿着丝绸之路送出它的信仰。在英语中,“missionary”指被派遣到远方传教的人,汉语也译作宣教士,而一词则指在人群中进行讲道的传道人。.

新!!: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和传教士 · 查看更多 »

弥撒

彌撒(Missa),又稱感恩祭(Eucharistia, Synaxis),是天主教會拉丁禮的祭祀仪式。舊天主教會、聖公會及大部份的路德會高派教會的禮儀也跟彌撒大同小異。在東方教會中,是指與羅馬教廷完全共融的聖餐禮。「彌撒」的拉丁文原文「missa」(解散之意),是由彌撒中的最後一句話:「Ite, missa est」(拉丁文),即「儀式結束,你們離開吧」而來。.

新!!: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和弥撒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a,缩写为РФ),簡稱俄罗斯(a),是位於欧亚大陆北部的聯邦共和國,國土横跨欧亞两大洲,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国家,拥有1.47亿人口,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北部及东欧大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俄罗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时针序):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蘭、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朝鲜(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另外與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兩個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同時,俄羅斯還與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蘭(丹麥)、冰島、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由波羅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 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聚集区域自公元3世纪至8世纪逐渐扩大。在9世纪,源自北欧的瓦良格人武士精英建立了基辅罗斯这个中世纪国家并开始统治。公元988年,国家从拜占庭帝国采纳了东正教会,随后由此开始,千年拜占庭与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今日的俄罗斯文化。基辅罗斯最终解散分化为众多公国,被蒙古人逐一击破,并均在13世纪成为了金帐汗国的一部份。莫斯科大公自14世纪起逐渐崛起并统一周边俄罗斯诸侯国,在15世纪成功从金帐汗国独立,且成为了基辅罗斯文化和政治的继承者。16世纪起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自詡「第三羅馬」。在18世纪,俄罗斯沙皇国通过征服、吞并和探索而擴張。彼得一世稱帝成立了俄罗斯帝国,最終成為史上領土第三大帝国,疆域最大曾自中欧的波兰连绵至北美的阿拉斯加。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随后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体和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二战时期,苏联为同盟国的胜利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在战后其崛起成为公认的超级大国,并在冷战时期与美国互相竞争。苏联时期产生了20世纪的许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在1990年,苏联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常备军人以及最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1991年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共和国从原苏联独立;身為原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羅斯通过修宪改制为俄罗斯联邦,成为原苏联的唯一法理继承国家,政體採用聯邦制、民主共和制及半总统制。 截至2015年,俄罗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

新!!: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和俄罗斯 · 查看更多 »

土耳其

土耳其共和国(Türkiye Cumhuriyeti)是一個橫跨欧亚两洲的国家,國土包括西亞的安納托利亞半島、以及巴尔干半岛的东色雷斯地區。北臨黑海,南临地中海,东南与叙利亚、伊拉克接壤,西临爱琴海,並與希臘以及保加利亞接壤,東部與格鲁吉亚、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和伊朗接壤。在安納托利亞半島和東色雷斯地區之間的,是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和達達尼爾海峽,屬黑海海峽,別稱土耳其海峽,是連接黑海以及地中海的唯一航道。伊斯坦堡是最大城市,但其首都是位處安納托利亞高原正中央的安卡拉。 目前正申請加入歐盟,但是歐盟因北塞浦路斯、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人權及新聞自由等問題暫時拒絕土耳其加入。土耳其由2009年起为突厥議會成员国。 其氣候屬地中海氣候,南部和西部氣候溫和,夏季乾熱,冬季多雨:黑海沿岸,涼爽濕潤;內陸、東北、東南則冬季寒冷,夏季乾熱。.

新!!: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和土耳其 · 查看更多 »

國教

国教或官方宗教、官方信仰,是指由国家确立的特定宗教,具有高於其它宗教地位的宗教。国教往往负担着通过宗教宣扬国家指導思想的任务。.

新!!: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和國教 · 查看更多 »

共融

共融或團契(κοινωνία,源于字根ξύν,旧约 Lev6:2 בתשׂומת (字根שׂים)七十士译本译作此字。英语:fellowship或communion),即伙伴关系,源自《圣经》的“相交”一词,意思为相互交往、分享和建立关系,是指上帝与人之间的和基督徒之间的两种亲密关系。团契现在常用作基督教、特別是新教特定聚会的名称,其旨在增进基督徒和慕道友共同追求信仰的信心和相互分享、帮助的集体情谊。因而广义的团契也可指教会和其它形式的基督徒聚会。团契生活是基督徒最基本的和非常重要的教会生活,所以团契也称基督徒团契。天主教則稱為共融,特別用來指在基督內聯合在一起的行為與活動。.

新!!: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和共融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

一次十字军东征(1096年-1099年)是由西方基督教世界所发起的一项军事行动,旨在收复穆斯林的征服中被占领的黎凡特聖地,最终以1099年十字军攻陷耶路撒冷收尾。1095年,西方基督教罗马天主教会教宗乌尔班二世最初为了应东罗马帝国皇帝阿历克塞一世的求援,而号召西方志愿军前往拜占庭帝国抵御塞尔柱人从安纳托利亚而来的入侵。后来,东征的目的逐渐演变为夺回圣地及耶路撒冷城,并将东方基督教从伊斯兰的统治中解放出来。 十字军隊员主要为来自西欧各国的骑士和农民,他们跋山涉水,来到君士坦丁堡,而后又将战矛转向耶路撒冷。队伍中的农民数量大大超过骑士,但由于他们沒受过战斗训练,因此最初十字军并未到达圣城。1099年,重新组织的十字军大军攻陷耶路撒冷,并屠杀了城中大量的穆斯林和犹太居民。东征过程中,西方人在黎凡特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国、的黎波里伯国、安条克公国和埃德萨伯国四个十字军国家。由于十字军对耶路撒冷这座461年未在天主教控制下的圣城怀有极强的热忱,因而他们拒绝将夺取的土地归还给拜占庭帝国。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是基督教徒对于穆斯林的勢力扩张的一次回应,其后的近两百年内,第二次东征至第九次东征纷至沓来。同时,东征也间接重啟了西罗马帝国灭亡以來衰落的国际贸易。.

新!!: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和第一次十字军东征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次大戰、一戰,或稱歐戰;World War I、WWI、Great War、First World War;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la Grande Guerre)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然而戰火最終延燒至全球,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直接称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戰場於歐洲大陸,故此20世紀早期的中文經常稱之為“欧战”。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奥匈帝国、鄂圖曼帝国及保加利亚屬於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日本、俄國、意大利、美国、塞尔维亚、比利时、中國等則屬於協約國陣營。戰爭的導火線是發生於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及其妻子索菲亚被塞尔维亚激进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身亡。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包括塞爾維亞對奧匈、保加利亚作戰的巴爾幹戰線,奥斯曼土耳其对俄国的高加索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的美索不达米亚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阿拉伯的巴勒斯坦战线等等),其中以西線最为慘烈。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强的戰爭之一,約6,500萬人參戰,約2,000萬人受傷,超过1,600萬人喪生(约9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造成嚴重的人口及經濟損失,估計損失约1,700億美元(當時幣值),除美洲與亞洲外,歐洲各國均受到重創,特別是戰敗國如德國等等還要面對巨額賠款,埋下第二次大戰的種子。.

新!!: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米利特

米利特(土耳其語:Millet)是指奧斯曼帝國內的宗教團體,這術語來自奧斯曼土耳其語。在十九世紀,奧斯曼帝國進行坦志麥特改革,米利特一詞便引申到除了具領導地位的遜尼派外的宗教族群。奧斯曼帝國沙里亞法規內的米利特--度是近世宗教多元主義的一個例子。.

新!!: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和米利特 · 查看更多 »

納雷科的聖額我略

納雷科的聖額我略(Գրիգոր Նարեկացի Grigor Narekatsi;),是一名亞美尼亞僧侶,詩人,神秘主義哲學家、神學家,亚美尼亚使徒教会尊奉的聖人。額我略出生於文學氣息濃厚的家庭,從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終生居住的後成為中世紀時亞美尼亞重要的學術中心。納雷科的聖額我略是位傑出的神學家,也是上舉足輕重的詩人,他被稱為“亞美尼亞第一位偉大的詩人”。 纳雷科的圣额我略著有诸多著作,值得一提的是《童贞荣福玛利亚赞颂词》和第80篇祈祷文,题名为《从内心深处与天主之母相会》。圣人在这篇祈祷文中呈现了他被诸多失望的理由所淹没,却仍表达出炽热的爱,确信天主之母必定会予以援助。收錄了额我略95篇祈禱文的祈禱之書(Book of Prayers),也稱作悲歌之書(Book of Lamentations),是亞美尼亞文學中最為世人所知的作品之一。 額我略早已同時被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與亚美尼亚使徒教会尊為聖人。拉丁禮教會承認他的聖德是「在教義、著作和神秘學上的卓越成就」,記載了他的這些聖德,訂定每年2月27日紀念他。於2015年2月21日,教宗方濟各批准了聖座封聖部的決議,宣布他為普世教會聖師之一。2015年4月12日(),在紀念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發生一百周年的彌撒中,教宗方濟各正式將納雷科的聖額我略冊封爲教會聖師。.

新!!: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和納雷科的聖額我略 · 查看更多 »

總主教

总主教,也翻譯為大主教,是基督教传统教会的一种高階聖職人員,根据天主教及聖公會的制度,数个教区组成一个教省,其中會設有一個總教區,總教區的正權主教則稱為總主教;而教省總主教在省属教区中有某些权限。通常兼任省屬教區主教組成的主教團團長。不過這一職銜在聖秩聖事三階級的分類上和一般的主教是同等的。頭銜簡稱為『abp.』.

新!!: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和總主教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新!!: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和美國 · 查看更多 »

鞑靼人

--人,也音译为“达--”、“达旦”、“达达”、“达靼”等,是多个族群共享的名称,包括以蒙古族为族源之一的游牧民族、在欧洲曾经被金帐汗国统治的部份突厥民族及其后裔。其遊牧區域在歐洲人繪制的地圖裡稱之為鞑靼利亚。 中国今天的少数民族之一塔塔尔族和俄罗斯等地的鞑靼族都源自古代蒙古草原上的鞑靼人。.

新!!: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和鞑靼人 · 查看更多 »

遜尼派

逊尼派(Sunni,أهل السنة والجماعة,,简称 ),又譯素尼派,原意為遵循聖訓者,為伊斯兰教中的最大派别,自稱「正統派」,與什叶派對立。一般認為,全世界大約有85至91%穆斯林隸屬此派別See.

新!!: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和遜尼派 · 查看更多 »

聖座

聖座(Sancta Sedes)是羅馬主教(即众所周知的教宗)的,也是天主教會内超乎众教座之上的主教教座。就此,从外交上和其他方面而言,圣座之言行代表了整个天主教会,也獲国际法的其他主体视为主权实体,由教宗领导,可与其缔结外交关系。其行政機構為羅馬教廷(中文常直稱為「教廷」),为天主教会的运行和达到其目标而不断进行协调并提供所需的组织保障。 由於聖座的所在地及現今之主權管轄範圍為梵蒂冈城国,各界常以「梵蒂岡」代稱聖座;但嚴格來說,圣座不同于梵蒂冈城国,后者迟至1929年方才出现,而圣座的历史可远溯至基督教會发展早期。在國際关系中,各国大使不是獲梵蒂冈城国而是獲圣座所接受;圣座向各国和国际组织派出的外交代表處或使节,是代表圣座而非所谓梵蒂冈城国。.

新!!: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和聖座 · 查看更多 »

聖地

聖地,指被視為「神聖之地」,往往是有重大作用和歷史意義之地。儒家士人中,專指和孔子等儒家聖賢有特別關係的地方,如出生地、活動地。 聖地一詞後來被各種文化、宗教、信仰等所借用,指稱與諸神仙、聖人有密切關係的所在。在中國歷史,人們也把祭祖的神龕、宗廟等視為神聖的地方,有人也稱這種地方為聖地。;古代文獻:.

新!!: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和聖地 · 查看更多 »

道明會

道明會(Ordo Dominicanorum),又譯為多明我会,多米尼克修会正式名稱為“宣道兄弟会”(Ordo Praedicatorum,簡稱O.P.)是天主教托钵修会的主要派别之一。会士均披黑色斗篷,因此被称为“黑衣修士”,以区别于方济会的“灰衣修士”和聖衣會的“白衣修士”。道明会強調圣母玛利亚亲授之《玫瑰经》,并加以推广,現今已是天主教徒最普遍传诵之经文。.

新!!: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和道明會 · 查看更多 »

額我略·貝德羅斯二十世·蓋布洛揚

額我略·貝德羅斯二十世·蓋布洛揚(亞美尼亞語:Գրիգոր Պետրոս Ի. Կապրոյեան,),是亞美尼亞籍天主教亞美尼亞禮宗主教。為第二十任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西利西亞宗主教。.

新!!: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和額我略·貝德羅斯二十世·蓋布洛揚 · 查看更多 »

黎巴嫩

黎巴嫩共和国(لبنان;亞拉姆語:ܠܒܢܢ),位于亚洲西南部地中海东岸,习惯上称为中东国家。该国东部和北部与叙利亚接壤,南部与以色列(边界未划定)为邻,西濒地中海。 黎巴嫩是中東地區最西化的國家之一,這與它和基督教有着十分密切的歷史有關,境內更有人類最早一批城市與世界遺產,這些文明古蹟最古老的具有長達5,000多年的歷史,因而在旅遊業中相當著名。.

新!!: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和黎巴嫩 · 查看更多 »

迦克墩公會議

加采東會議(或稱卡爾西頓會議),是於公元451年在迦克敦舉行的第四次基督教大公會議。與會的有東方教會的500位主教及教宗的數位代表。此會議産生了重要的基督論定義,界定了「基督的神人二性」。此會議將基督一性派定為異端。最後,會議制定了今天基督教著名的信經《迦克墩信經》。同時,會議法規更規定羅馬主教與君士坦丁堡主教具同等優越地位。。.

新!!: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和迦克墩公會議 · 查看更多 »

英語

#重定向 英语.

新!!: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和英語 · 查看更多 »

東儀天主教會

東儀天主教會(Eastern Catholic Churches;Ecclesiae Catholicae Orientales),或稱東方礼天主教会、東方歸一教会,是指與聖座共融的23個採行東方教會禮儀的教會。 東儀天主教分別由其教會的宗主教、都主教或是大總主教擔任領袖。並以東儀天主教法典以及其各自所設立的教會法作為規章,並且各自保有自身的悠久傳統。現今所有東儀天主教信徒約有一千六百萬名 Information sourced from Annuario Pontificio 2010 edition, 佔天主教全體信徒1.5%。 作為相互共融的成員,在各東儀天主教會與拉丁禮教會間共享了同一的聖事。但另一方面這些東儀教會也各自保存了与其有歷史關係的東方基督教派如東正教會、東方正統教會及東方亞述教會的禮儀、神学基础与聖事,因此他們也在一定程度上承認這些非天主教的東儀教會的聖事效力。 東儀天主教的主要分布地點大多與其原先的起源地,如中東、埃及、東歐以及印度相近,然而隨著移民社群的增加,東儀天主教也在美洲或西歐建立教區,相對的在中東的拉丁禮天主教徒則由拉丁禮耶路撒冷宗主教牧養。.

新!!: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和東儀天主教會 · 查看更多 »

格鲁吉亚

格鲁吉亚(საქართველო,ISO 9984:Sakartvelo,)是一东欧國家 Fernando de Mello, International Geographic Encyclopaedia and Atlas. Springer, 24 November 1979, p. 273。它曾經是苏联加盟共和国,1991年4月9日正式独立,首任總統兹维亚德·加姆萨胡尔季阿。獨立後法定國名为“格鲁吉亚共和国”,1995年8月24日该国通过新宪法,国名定为“格鲁吉亚”,曾为独立国家联合体成员。因為2008年南奥塞梯战争,格鲁吉亚根据议会2008年8月14日通过的决议做出退出独联体的决定,并于2009年8月18日完成手续,正式退出。 格鲁吉亚领土面积达69,700平方公里(包括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人口数量有4,352,224(2011年人口统计);主要民族为格鲁吉亚族(70.1%),其他主要少数民族有亚美尼亚族、俄罗斯族、和阿塞拜疆族等;官方语言为格鲁吉亚语,当地居民亦多通晓俄语;多数人信仰东正教,少数信仰伊斯兰教。 格鲁吉亚位于地区的黑海沿岸,北邻俄罗斯,南部与土耳其、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接壤。格鲁吉亚是苏联領導人斯大林的故乡,現在格魯吉亞政治上傾向於歐盟和西方國家,其最終目標是加入歐盟。.

新!!: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和格鲁吉亚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新!!: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和法国 · 查看更多 »

本篤十四世

#重定向 教宗本篤十四世.

新!!: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和本篤十四世 · 查看更多 »

方济各会

方济各会(Ordine francescano)又稱方濟會或小兄弟会,或译法兰西斯会、佛蘭西斯會是一個跟隨聖方濟亞西西教導及靈修方式的修會,是天主教托钵修会派别之一。。其拉丁语會名稱為「Ordo Fratrum Minorum」(簡寫為OFM),是「小兄弟会」的意思(方济会提倡过清贫生活,互称“小兄弟”)。另外,在不同地方的舊天主教會、聖公會及路德會均有方濟會。.

新!!: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和方济各会 · 查看更多 »

教宗

教宗(Papa)是羅馬主教,同時為普世天主教會領袖與梵蒂岡城國国家元首,傳統上被認為是聖伯多祿宗徒之位的後繼者。天主教會使用「教--宗」为中文譯名,部分華語圈教外人士、日本、韓國、越南則譯為「教--皇」。現任(第266任)教宗為方濟各,於2013年3月13日當選。.

新!!: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和教宗 · 查看更多 »

教宗方濟各

#重定向 方濟各 (教宗).

新!!: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和教宗方濟各 · 查看更多 »

教會聖師

教會聖師(Doctor Ecclesiae,Doctor of the Church),或稱教會博士,是基督宗教教會給予在神學或教義的發展上有卓越成就的學者及聖人的一種頭銜。.

新!!: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和教會聖師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