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亚历山大·斯塔姆博利伊斯基和維克托·列昂尼多維奇·波克羅夫斯基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亚历山大·斯塔姆博利伊斯基和維克托·列昂尼多維奇·波克羅夫斯基之间的区别

亚历山大·斯塔姆博利伊斯基 vs. 維克托·列昂尼多維奇·波克羅夫斯基

亚历山大·斯塔姆博利伊斯基(Александър Стоименов Стамболийски),保加利亚农民党领袖,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支持协约国反对亲德的国王,战后任政府首相(1919—1923年)。早年在德国农业学院学习。后转入新闻界,1902年任农民联盟机关报编辑。一生维护农民利益。1908年作为农民党领袖选入国会,经常与斐迪南国王发生争论。1915年因反对国王准备站在德国一方参战,被关入监狱。1918年9月获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保加利亚军队崩溃,他领导起义,迫使斐迪南退位,宣布成立共和国。尽管他被斐迪南的儿子鲍里斯击败,君主制复辟,他于1919年1月入阁,10月出任首相,11月签署丧失很多国土的《讷伊条约》。条约虽不受欢迎,但他仍在1920年的大选中获得胜利。他的政府反对城市化和工业化,但向农民重新分配土地,改革司法制度,支持农民合作社、普选和地方自治。他与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农民领袖建立联系,企图成立一个与共产党“红色国际”相对抗的“绿色国际”,但未能如愿。1922年与南斯拉夫签订《尼什条约》,企图建立一个南部斯拉夫人的联邦。1923年在大选中获胜。但他的国内政策、反战主义与南斯拉夫接近的立场引起军方的不满。1923年6月发动军事政变,他在家乡斯拉沃维察被俘虏,后逃跑组织抵抗,但在再次被俘,受到残酷折磨后被处死。他的手因签署了《尼什条约》而被砍断,他的头颅盛放在一个饼干盒里被送到索非亚。. 維克托·列昂尼多維奇·波克羅夫斯基(Виктор Леонидович Покровский;),俄羅斯帝國陸軍中將,為俄國內戰中的白軍將領之一。.

之间亚历山大·斯塔姆博利伊斯基和維克托·列昂尼多維奇·波克羅夫斯基相似

亚历山大·斯塔姆博利伊斯基和維克托·列昂尼多維奇·波克羅夫斯基有1共同点(的联盟百科):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次大戰、一戰,或稱歐戰;World War I、WWI、Great War、First World War;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la Grande Guerre)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然而戰火最終延燒至全球,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直接称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戰場於歐洲大陸,故此20世紀早期的中文經常稱之為“欧战”。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奥匈帝国、鄂圖曼帝国及保加利亚屬於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日本、俄國、意大利、美国、塞尔维亚、比利时、中國等則屬於協約國陣營。戰爭的導火線是發生於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及其妻子索菲亚被塞尔维亚激进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身亡。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包括塞爾維亞對奧匈、保加利亚作戰的巴爾幹戰線,奥斯曼土耳其对俄国的高加索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的美索不达米亚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阿拉伯的巴勒斯坦战线等等),其中以西線最为慘烈。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强的戰爭之一,約6,500萬人參戰,約2,000萬人受傷,超过1,600萬人喪生(约9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造成嚴重的人口及經濟損失,估計損失约1,700億美元(當時幣值),除美洲與亞洲外,歐洲各國均受到重創,特別是戰敗國如德國等等還要面對巨額賠款,埋下第二次大戰的種子。.

亚历山大·斯塔姆博利伊斯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維克托·列昂尼多維奇·波克羅夫斯基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亚历山大·斯塔姆博利伊斯基和維克托·列昂尼多維奇·波克羅夫斯基之间的比较

亚历山大·斯塔姆博利伊斯基有13个关系,而維克托·列昂尼多維奇·波克羅夫斯基有16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杰卡德指数为3.45% = 1 / (13 + 16)。

参考

本文介绍亚历山大·斯塔姆博利伊斯基和維克托·列昂尼多維奇·波克羅夫斯基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