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丽江市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丽江市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之间的区别

丽江市 vs.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丽江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市境西北接迪庆州,西连怒江州,西南界大理州,东南临楚雄州,东邻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北通四川省凉山州。地处横断山脉北段向云贵高原过渡带,有闻名的玉龙雪山,并有泸沽湖、程海等湖泊,金沙江流经市境。全市总面积2.0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28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超过五成。丽江是古代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中转站,丽江古城始建于南宋,纳西族名称叫「巩本知」,「巩本」为仓廪,「知」即集市,即仓廪集散之地。1986年国务院将丽江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老傈僳文:ꓠꓳ-ꓟꓵ ꓡꓲ-ꓢꓴ ꓫꓵꓽ ꓚꓲꓸ ꓛꓬꓽ ꓗꓪꓼ ꓫꓵꓽ ꓝꓳꓴ,拉丁转写:Nolmut Lisu Shit Jilqait Guatshit Zhou),简称怒江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下辖的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因怒江纵贯全境而得名。北邻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东界迪庆州、丽江市,东南临大理州,南毗保山市,西与缅甸接壤。地处横断山脉北段,云岭、怒山与高黎贡山的峡谷区,怒江、澜沧江、独龙江自北往南流经。州境形状狭长,总面积1.46万平方公里,人口54.2万,自治州首府驻泸水市六库镇。怒江州为全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州,傈僳族人口比例占约48%,还有白族、怒族、普米族、独龙族等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其独特地貌使其成为“三江并流”自然奇观的一部分,于2003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

之间丽江市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相似

丽江市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有(在联盟百科)46共同点: 县级行政区南诏大理国大理白族自治州少数民族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华民族常住人口丽江市丽江路世界遗产云南各市州地区生产总值列表云南省云南省各市州人口列表云南省各市州面积列表彝族善巨郡傈僳族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元朝剑川节度回族福贡县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纳西族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益州郡白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西汉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迪庆藏族自治州藏族自治县至元腾越道横断山脉永昌郡民国汉族清朝明朝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普米族 扩展索引 (16 更多) »

县级行政区

县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单位之一,县级行政区指行政地位与“县”相同的行政区划单位的总称,其管辖乡级行政区。为乡、镇的上一级行政区划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随着行政督察区名称的变更,除各直辖市均隶属于专区(行政督察专区)、地区或地级行政区,现除各直辖市、海南省直管县外均为地级行政区的下一级行政区。.

丽江市和县级行政区 · 县级行政区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查看更多 »

南诏

南诏(738年-902年/937年),吐蕃人称之为姜域(),是8世紀时興起的位於中國西南部的古国,其国民主要由乌蛮和白蛮组成,由蒙舍诏首领皮罗阁在738年建立,从748年开始扩张至今雲南全境和贵州西部,到860年代极盛时的统治范围包括今中國的雲南全境、四川南部、貴州西南部和西藏东南部,以及緬甸北部、老挝北部、泰國北部地區和越南西北部地區。902年鄭買嗣自立為帝,灭亡南诏,建立大長和国。史学界有时将902年至937年大理国成立前的历史亦算作南诏。.

丽江市和南诏 · 南诏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查看更多 »

大理国

大理(白语:Dablit;937年-1094年,1096年-1253年)是一個位於雲南及周邊地區由白蠻首领段思平建立的政權。其政治中心在洱海一帶,疆域大概是現在的中国雲南省、貴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區及印度、老撾與越南的少部分地區。 唐玄宗開元年間 (738年),西洱河地區的諸部落在唐的扶植下建國南诏。唐末時期 (902年) 鄭買嗣篡南詔建大長和。經歷了幾十年戰亂之後,大理國於五代後晉初年 (937年) 由段思平建國。大理都城羊苴咩城(今云南省大理市),國號大理,以其尊崇佛教,又稱妙香大國。羊苴咩城也就改称大理城。宋哲宗年間 (1095年),高升泰篡位,改国号为“大中”,1096年高升泰死后,归政于段正淳,史称后理。1253年,蒙古帝国的忽必烈(即后来的元世祖)奉蒙哥大汗之命“革囊渡江”征云南,灭大理国,后建云南等处行中书省,原大理国王段氏被任为世袭大理总管。.

丽江市和大理国 · 大理国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查看更多 »

大理白族自治州

大理白族自治州(白语:Darl•lit Baif•cuf zirl•zirl•zox),简称大理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下辖的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中部偏西。州境东邻楚雄州,南接普洱市、临沧市,西临保山市、怒江州,北界丽江市。地处横断山脉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带,云岭南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2090米。西部有澜沧江,东北有金沙江,洱海位于州境中部。总面积2.83万平方公里,人口354.4万,汉族人口比例约51%,白族人口比例约32%,自治州首府驻大理市。大理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苍山、洱海、大理古城等都是著名风景区。.

丽江市和大理白族自治州 · 大理白族自治州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查看更多 »

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是实行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区别对待政策的国家的差别用语,是民族主义国家中主体民族以外的民族群体,人口比例占少数。少数民族可以是原住民族,也可以是外来民族,来源真实可靠且较为全面完整的各类考古学资料可用于对此二者加以鉴别区分。由于少数民族在所居住国家的比例以及他们与多数不同的风俗习惯、宗教、语言、服饰等特质,国际法中有一些保护少数民族的专门规定。.

丽江市和少数民族 · 少数民族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称「中国」,是位於东亚的社会主义国家,首都位于北京。中国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纯陸地面積第二大、陸地面積第三大、總面積第三大或第四大的國家,當中劃分為23個省份、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中國地势西高东低而呈現三级阶梯分布,大部分地区属于溫帶、副熱帶季风气候,地理景致與氣候型態丰富多樣,有冰川、丹霞、黃土、沙漠、喀斯特等多种地貌杜蕙.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丽江市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以2000年11月1日0时为标准时间在中国大陆地区进行的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得出全国共计12.9533亿人。普查还涉及人口增长、家庭人口、性别构成、年龄构成、民族构成、受教育程度、城乡人口等七方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和丽江市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为中国政府在2010年举行的一次全国性人口普查,距上次普查相隔10年时间,与前五次人口普查只调查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境内常住的人口相比,此次普查首次将中国境内的境外人员纳入普查对象。此次普查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进行登记调查,于2010年11月10日结束。根据2011年4月28日发布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显示全国总人口共计13.7053亿人,普查还涉及人口增长、家庭户人口、性别构成、年龄构成、民族构成、受教育程度、城乡人口、人口的流动性等八方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和丽江市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查看更多 »

中华民族

中華民族,是一個政治及國族概念,亦是中國近代民族主義建立國族的重要概念,該詞最早在晚清由建構和完善「維新派」的民族理論的梁啟超所提出,梁啟超的「中華民族」理論的前提,是在現階段承認中國境內各歷史-文化群體之間原本存在的差異和多元現象,但同時也樂見其一體化的趨勢,希望建立有如美國的國家,在未來成為無差別的大民族。 晚清時期,面對列強的威脅,中國知識分子出現了「亡國滅種」的危機感,其中一部分人將中國的危機歸咎於中國內部「異族」的統治,不滿清廷的民族壓迫和民族岐視政策。這種認知在20世紀初發展成為漢民族主義 ,形成主張「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革命黨」,而維新派則警告革命派的「排滿」種族革命主張可能導致國家分裂和列強干預的危險。另外,清末留日滿族和蒙古族人士及清朝官員在「國民」觀念的啟示下,對於中國族群關係「從多元到一體」的認知,影響了中華民國建立後的族群思想與族群政治。中日甲午戰爭後,清朝出现了最为严重的民族矛盾,由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派紛紛參與革命,日益威脅著滿清統治權。為了度過自身低潮的統治時期,清朝統治者與以維新派為代表的漢族士大夫之間,取得了透過「變法維新」將君主專制轉化為君主立憲的共識,「五族共和」族群論述被晚清政府接納並且成為朝廷的官方族群政策,將自身定位為合「五族」、「五地」為一體的「中央」政府。與維新派相對立的是頑固派,兩者的實質都是為了維護清朝的統治。辛亥革命後,主張種族革命的革命派放棄種族復仇主義的主張,接受新成立的中華民族民族國家的立國理論基礎——「中華民族」觀念和「五族共和」政策吳啟訥,。 中華民國建國後,五族共和與民族融合的口號廣為流傳,更隨著諸多學者的提倡而廣為人知。當今中華民國學術界主張中華民族是以漢、滿、蒙、回、藏、西南邊疆民族、臺灣原住民及其他民族為組成 ,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憲法定義中國現今有56個民族,包括漢族和55個少數民族。 在歷史淵源上,中華民族可追源到漢族的神話炎黄起源,而在現代則包含在中國境內非漢族的少數族群,在某些情況下延伸包括中國境外的華人或未必有中國國籍的海外華人,故中華民族並不是單純的民族、種族、公民的人群分類概念,而是政治詞彙,其定義可因歷史、政治及國族立場不同,在族群內涵及地理範圍上或有差異。 關於中華民族的概念變遷,歷史學及人類學理論有費孝通的「多元一體」論及許倬雲的我者與他者的轉化及混合。.

中华民族和丽江市 · 中华民族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查看更多 »

常住人口

常住人口是人口統計中的一個名詞。指實際居住在某地區滿特定時間(例如在中國的統計中是以半年,在日本則一般是3個月)的人口總數。與戶籍人口不同之處在於,計算常住人口時,要將戶籍人口扣除流出去該地區達某特定時間以上(例如半年)的流動人口,再加上流入當地已經過特定時間(例如半年以上)的流動人口。 category:人口.

丽江市和常住人口 · 常住人口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查看更多 »

丽江市

丽江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市境西北接迪庆州,西连怒江州,西南界大理州,东南临楚雄州,东邻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北通四川省凉山州。地处横断山脉北段向云贵高原过渡带,有闻名的玉龙雪山,并有泸沽湖、程海等湖泊,金沙江流经市境。全市总面积2.0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28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超过五成。丽江是古代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中转站,丽江古城始建于南宋,纳西族名称叫「巩本知」,「巩本」为仓廪,「知」即集市,即仓廪集散之地。1986年国务院将丽江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丽江市和丽江市 · 丽江市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查看更多 »

丽江路

丽江路,元朝的路。 汉朝至隋唐皆为越巂郡西徼地,贞元中,其地归南诏。元宪宗三年,征大理。四年春,立茶罕章管民官。至元八年(1271年),立宣慰司。十三年(1276年),改为丽江路,立军民总管府。二十二年(1285年),罢军民总管府,于通安州、巨津州之间立宣抚司。辖境相当今云南省怒江流域以东,兰坪县、丽江市、永胜县、华坪县以北等地。 丽江路领一府(北胜府)、七州(顺州、蒗蕖州、永宁州、通安州、兰州、宝山州、巨津州)。另巨津州领一县(临西县)。明太祖洪武年间,改为丽江府,治所在通安州(今云南省丽江市)。.

丽江市和丽江路 · 丽江路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查看更多 »

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World Heritage;Patrimoine mondial),是一项由联合国支持、联合国教育科學文化组织負責執行的國際公約建制,以保存对全世界人類都具有傑出普遍性價值的自然或文化處所为目的。世界遗产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和複合遺產三大類。国际文化纪念物与历史场所委员会等非政府组织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協力組織,参与世界遗产的甄选、管理與保護工作。.

世界遗产和丽江市 · 世界遗产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查看更多 »

云南各市州地区生产总值列表

云南省各市州地区生产总值列表收录各主要年份云南省地级行政区(地级市与自治州,合称“市州”)的地区生产总值(GDP)总量和人均GDP指标,当年数据参考次年底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云南统计年鉴》。GDP指标有修订,地级区划单位GDP每隔五年的经济普查有修订。.

丽江市和云南各市州地区生产总值列表 · 云南各市州地区生产总值列表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查看更多 »

云南省

云南省,简称云或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部边疆地区的一个省份,省会昆明。云南是直立人重要的活动地之一,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猿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乃至亚洲最早的直立人。战国时期,滇池周边地区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 云南省总面积约39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4.11%,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中面积排名第8。总人口4770.5万(2016年),占全国人口3.35%,排名第12名。与云南省相邻的省区有四川、贵州、广西、西藏,云南省与三个国家相邻:缅甸、老挝和越南。北回归线从该省南部横穿而过。.

丽江市和云南省 · 云南省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查看更多 »

云南省各市州人口列表

云南省各市州人口列表列出云南省8个地级市及8个自治州历年的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人口普查年份的常住人口为人口普查数字,非人口普查年份的常住人口为年度人口抽样调查推算数字。户籍人口为公安机关统计的户口登记人数。各年的人口数据收录于次年出版的《云南统计年鉴》与《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

丽江市和云南省各市州人口列表 · 云南省各市州人口列表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查看更多 »

云南省各市州面积列表

云南省各市州面积列表列出云南省8个地级市及8个自治州的土地面积。根据国务院決定,云南省自2007年起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200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汇总数据。据云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全省土地总面积3831.89万公顷,各市州的土地面积已收录于《云南统计年鉴》。.

丽江市和云南省各市州面积列表 · 云南省各市州面积列表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查看更多 »

彝族

彝族(ꆈꌠ),曾称倮倮,主要居住于中国西南地区,少数分布在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地区,总人口约900多万人(2010年)。中国大陆现有彝族871万4393人(2010年),为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中国彝族聚居区和人口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和贵州三省,其余各省市区也均有散居分布。越南的彝族支系被称为“倮倮族”(LôLô),人口3,307人(1999年),为官方承认的54个民族之一,分布在河江、高平和老街等省。缅甸、老挝、泰国等地亦有近百万彝族,部分居住地还留存有少许指路经和古彝文。 彝族内部有“尼苏(崇尚黑色)”、“纳苏”(凉山彝族,纳苏颇)、“罗武”、“米撒泼”、“撒尼”、“阿西”、“倮倮”等多种称谓,部分不同称谓代表不同支系,各个支系族群之间主要以方言和服饰区别。彝族语言属緬彝語群彝语支,有六种方言。越南的倮倮族大多数属于说彝语南部方言的尼苏人。彝语原有一种表意文字,史称爨文,也有人认为它是音节文字,其中比较通用的有一千多个。1975年的四川《彝文规范试行方案》确定了819个规范彝字,该方案1980年被国务院批准,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推行。 彝族文化艺术源远流长,用彝文记载的历史、文学、医学、历法等著作中,不乏价值极高的珍贵文献。.

丽江市和彝族 · 彝族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查看更多 »

善巨郡

善巨郡,中国古代的郡。 大理国置,治所在今云南省永胜县。辖境约当今云南省永胜、华坪、维西、贡山等县以北地区及四川省盐源、盐边二县地。兼设成纪镇于此。元朝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置为施州。 Category:大理国的郡 Category:云南的郡 Category:四川的郡 Category:丽江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凉山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攀枝花行政区划史.

丽江市和善巨郡 · 善巨郡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查看更多 »

傈僳族

傈僳族(英文:Lisu; Li-Su; Lisaw;泰文:ลีสู่)發源於青康藏高原北部,是中国、緬甸、印度、和泰國的一个跨國性質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中心在中國原來的西康省(即現今云南省、四川省、西藏之間的州縣)和古代雲南騰越州的坎底地區、江心坡地區(即現今緬北克欽邦的葡萄縣,為中国傳統線和英國麥克馬洪綫東段之間的未定界领土於1960年歸屬緬甸邦聯而設立的)。.

丽江市和傈僳族 · 傈僳族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查看更多 »

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

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白语:ket dant, 古称兰州)是中国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下辖的一個自治县。面积4455平方千米,人口19万。邮政编码:671400,自治县政府驻金顶镇江头河。 蘭坪以县内的大型露天铅锌矿闻名。.

丽江市和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 · 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查看更多 »

元朝

元朝(中古蒙古語:;現代蒙古語:《蒙漢詞典》,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院蒙古語文研究所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243頁。;1271年-1368年),蒙古語國號全稱大元大蒙古國(中古蒙古語:),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人建立的大一統的朝代。西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為第五任大蒙古國大汗,後於1271年改国号大蒙古兀魯思為大元大蒙古兀魯思,但蒙語稱呼不變,定都於漢地大都(今北京市),建立元朝。1279年元軍攻灭南宋,全面佔領漢族地區,一統中國並結束南宋與金朝南北政權对峙之局面。雖然傳統以南宋為正統王朝,元朝繼承金朝正統,並選取根據五行相生順序生自金朝「土」德的「金」德為王朝德運,同時選取與金德對應的白色為王朝正色。 元朝的基础為乞颜部族的首领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漠北诸部族后建立的'''大蒙古國''',铁木真被称为“成吉思汗”。當時蒙古诸部受金朝统辖,然而由於金朝與西夏均走向衰落,成吉思汗先後攻打西夏與金朝,並於西元1227年8月攻滅西夏、1234年3月攻滅金朝,取得中国華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同一时间,大蒙古国在西方不断扩张,先後發動三次西征,形成稱霸歐亞大陸的国家,被欧洲称为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中國文明史 元代》〈第一章 雙重體制的政治〉: 第3頁-第10頁.

丽江市和元朝 · 元朝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查看更多 »

剑川节度

剑川节度,唐贞元十年(794年)南诏改宁北节度置,治所在剑川城(今云南省剑川县)。为南诏六节度之一。辖境约当今云南省剑川、福贡、兰坪、洱源、鹤庆等县地。乾符年间铁桥节度并入,辖境北部、东部扩展。大理国后期废。 Category:南诏行政区划 Category:云南古代行政区划 Category:大理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怒江行政区划史.

丽江市和剑川节度 · 剑川节度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查看更多 »

回族

回族(小儿经:;轉寫:khui khui),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至1953年的民族识别过程中官方确认的一个少数民族。回族一词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回回民族”的另一常用简称是“回民”。回族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根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目前在中国大陆人口数目为10,586,087人,人数现列中国第三。回族以散居为主,大部分省份均有回族。.

丽江市和回族 · 回族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查看更多 »

福贡县

福贡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下辖的一个县,位于云南西北部,怒江州中部,怒山和怒江纵贯。面积2804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为10万,县政府驻上帕镇。.

丽江市和福贡县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福贡县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

#重定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

丽江市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 · 查看更多 »

纳西族

纳西族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分布于云南、四川和西藏的交界处的丽江及其毗邻地区,云南省为纳西族主要分布省份。中国(中国大陆)有纳西族总人口309,477人(2000年人口普查),列第27大民族,其中云南295,464人,占纳西族人口的95.5%,其余省市区均有分布。.

丽江市和纳西族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纳西族 · 查看更多 »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下属的一个自治县。面积4661平方公里,2003年人口14万人。县政府驻保和镇。这个县在纳西语中被称作“你那”。该县也是中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县,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中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州)相邻 雍正五年(1727年)4月置維西廳,屬迤西道鶴慶府屬。民國2年(1913年),維西廳改設維西縣。 目前下辖:保和镇;永春乡、攀天阁乡、自济讯乡、康普乡、叶枝乡、巴迪乡、塔城乡、中路乡和维登乡。 Category:迪庆县份 Category:云南省民族自治县 Category:傈僳族 Category:国家级贫困县.

丽江市和维西傈僳族自治县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维西傈僳族自治县 · 查看更多 »

益州郡

州郡,是中国古代地名,三國以後改称建寧郡,范围在今天的云南省。这里以前是“南蛮”古王国滇國的领地,汉武帝时设立益州郡,郡治在滇池县。三国时期,蜀汉将其改名建宁郡,迁郡治到味县(今云南省曲靖市境內)。西晉初年,设立宁州,味县成为州治,而建宁郡也成为主要政治中心。直到唐朝初年,建宁始终是南中地区的核心。.

丽江市和益州郡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益州郡 · 查看更多 »

白族

白族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列中国第15大民族。云南、贵州、湖南和湖北四省是现代白族世居地。 白族自称“白伙”(白语:Baipho,白族)、“白子”(剑川Baipzix,大理Baipzi,白族男人)、“白尼”(剑川Baipyvnx,大理Baipnivx,白族女人),或者说白语的人(剑川Baipngvpzix ho,大理Baipngvzzi ho),是中國西南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少数民族。史书上称为“白蛮”、“白人”,明代以后称为“民家”。在云南的历史舞台上有过重要影响。唐宋元时期云南历史上一度曾经出现过白族化的过程。。.

丽江市和白族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白族 · 查看更多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重定向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

丽江市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查看更多 »

西汉

西汉(前206年或前202年-8年、23-25年)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是汉朝的一部分。前206年刘邦被西楚霸王分封为汉王而建立政權,后经过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取胜后,前202年最终统一天下,在定陶县 (今属山东省)称帝,定都长安,国号为“汉”。项羽以“巴蜀汉中四十一县”封刘邦,以治所在汉中称“汉王”,称帝后遂以封国名为王朝名。又刘邦都城长安位于刘秀所建汉王朝都城洛陽之西,为加以区别,故史称“西汉”,有时又以都城与刘秀所建汉王朝的相对位置代称为“西京”。而刘邦建立的汉王朝在刘秀所建汉王朝之前,因此历史上又称前者为“前汉”。 西汉建立后,刘邦废秦苛法,实施无为而治。减轻赋稅和徭役,釋放部分奴婢,抑制富商,限制土地兼併,并且獎勵開荒,使汉初经济得到恢复。文帝、景帝时继续重视农业,盐铁等手工业及商业也有发展 中国战略网。 西汉初期分封诸侯王,而后地方诸侯王势力膨胀,最终导致在景帝时出现了「七国之乱」,平叛后诸侯王势力被削弱。 武帝时是西汉的鼎盛时期。国家统一货币,铸五铢钱,严禁私铸钱,铸铁业实行国家专营,实行均输法、平准法,朝廷财政收入大增。在这基础上,武帝采取了积极的对外政策。北方匈奴长期以来是汉朝主要边患,武帝发动了三次战役打击匈奴,使匈奴远徙漠北,保证了河西走廊的安全。又在西北边地屯田,修长城,筑烽燧,并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中亚的贸易通道。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欧亚大陆文化贸易的交流。武帝还采用儒生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授五经,使经学成为食禄的工具 中华文化信息网。当时又建立藏书库,整理图籍,使文化得到发展。史学家司马迁写下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昭帝、宣帝时,出现外戚专政,豪强势力增强,流民增多。元帝以后,宦官和外戚更加得势,百姓起义不断出现。成帝时太后的外戚王氏控制了政权,王氏兄弟四人和侄王莽相继为大司马大将军。哀帝时,王莽企图用「再受命」的办法来解决危机,结果失势。平帝时,王莽复起,通过一系列手段来为支持自己篡位夺权做准备。平帝病死,孺子刘婴立,王莽见有机可乘,于居摄三年(公元8年)废孺子婴,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西汉亡。西汉一共210年。假如不算少帝、昌邑王(废帝)刘贺等一些在位时间较短且为吕雉等人的傀儡皇帝的话,西汉一共经历了11代皇帝、12代君主(因为孺子婴没有当上皇帝,仅仅当了3年的皇太子)。也有把新朝灭亡后在長安重建漢室的更始帝算作西汉最後一位皇帝,但劉秀建立的東漢並不視其為漢朝皇帝,因此歷史說法存在爭議。 西汉极盛时的疆域东、南到海,西到今巴尔喀什湖、费尔干纳盆地、葱岭一线,西南到今云南、广西以及今越南中部,北接大漠,东北至今朝鲜半岛北部。 西汉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对外贸易繁荣,耕地扩大,冶金和纺织技术先进,现在巩县铁生沟遗址发现的低温炒钢炉在世界冶金技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西汉是中华文化的高峰,通过丝绸之路和各国往来频繁,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西汉定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陵寝遍布关中,文物遗存十分丰富,显示出“汉并天下”的时代风貌。汉朝后华夏族出现了新的自称“汉族”。.

丽江市和西汉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西汉 · 查看更多 »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下属的一个自治县。面积4506平方公里,2003年時總人口為3万人。县政府驻:茨开镇。.

丽江市和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 · 查看更多 »

迪庆藏族自治州

迪庆藏族自治州(),简称迪庆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下辖的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州境东南界丽江市,西南接怒江州,西北邻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昌都市,东北与四川省甘孜州、凉山州接壤。地处云贵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带,横断山脉北段,梅里雪山东南缘,金沙江和澜沧江纵贯州境。总面积2.32万平方公里,人口40.8万,其中藏族人口比例约32%,傈僳族约27%,自治州首府驻香格里拉市建塘镇。迪庆州传统上属于康區,历史上是“茶马古道”的重镇,是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的核心区,亦因“香格里拉”而成为著名旅游胜地。.

丽江市和迪庆藏族自治州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迪庆藏族自治州 · 查看更多 »

藏族

藏族是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上、使用藏语的民族,自称“博巴”()。主要分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西藏、川、青、甘、滇,境内人口约630万余人(2010年);在尼泊尔、印度、不丹、巴基斯坦等青藏高原周边国家亦有分布;另有从中国境内移民出境的藏族及其后代近20万。 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建立吐蕃,藏族从此逐渐形成。藏族使用藏语,通用藏文。主要从事畜牧业、农业。主要信奉藏传佛教,宗教气氛浓厚。常着藏袍。以糌粑为主食,多吃牛羊肉,喜饮酥油茶、青稞酒。牧区多住帐篷,城镇多住碉房。多行天葬。藏历新年为重要节日。 藏族文化悠久、灿烂而独特,文献众多,藏医药、藏历、歌舞、唐卡、金铜佛像等都独具特色。史诗《格萨尔王传》、热贡艺术、藏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丽江市和藏族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藏族 · 查看更多 »

自治县

自治县是中国的民族自治地方所使用的行政区划单位,行政地位与普通的县相同,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自治县与一般县相比具有更多权限。2003年末中国大陆共有117个民族自治县。.

丽江市和自治县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自治县 · 查看更多 »

至元

至元可以指:.

丽江市和至元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至元 · 查看更多 »

腾越道

腾越道,中华民国初期设置的道。 1913年4月改迤西道置滇西道,治腾冲县(今云南腾冲市)。1914年6月滇西道改置腾越道,属云南省。下辖腾冲县、永昌县、永平县、永康县、龙陵县、太和县、云南县、洱源县、赵县、邓川县、宾川县、云龙县、弥渡县、丽江县、兰坪县、鹤庆县、剑川县、维西县、中甸县、蒙化县、漾濞县、永北县、华坪县、姚安县、镇南县、大姚县、盐丰县、顺宁县、云县等县。辖境约当今云南省德钦、香格里拉、宁蒗、华坪、永仁、大姚、姚安等县以西,瑞丽、畹町、潞西、龙陵、镇康、耿马(北部)、云县、南涧、南华等市县以北地区及四川省攀枝花市金沙江南岸地。1929年废。.

丽江市和腾越道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腾越道 · 查看更多 »

横断山脉

横断山脉(英文:Hengduan Mountain Range)是中国西南部的著名山脉,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广义的横断山脉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介于北纬22°~32°05′,东经97°~103°之間),为四川省西部、云南省西北部和西藏自治区东部南北向山脉的总称,是青藏高原的边缘山系。它东起邛崃山,西抵伯舒拉岭-高黎贡山,北达昌都、甘孜至马尔康一线,南抵中缅边境的山区,面积60余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长、最宽和最典型的南北向山系。狭义的横断山脉指三江并流地区的四条山脉,即沙鲁里山、芒康山-云岭、他念他翁山-怒山及伯舒拉岭-高黎贡山。.

丽江市和横断山脉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横断山脉 · 查看更多 »

永昌郡

永昌郡,中国古代的郡。位置相當於現代的中國雲南省西部以及可能包含緬甸克欽邦、撣邦的一部份,始於東漢。郡治起初在嶲唐縣,後來遷到不韋縣。經歷東漢、蜀漢、晉、宋、齊、梁各朝,陳朝喪失了該領土。永昌郡的行政建置重新出現在北周,位置則為現代的四川省東部。《中國歷史地圖集》,譚其驤主編 永昌郡始於1世紀。中國東漢永平年間,哀牢國內附,其地劃為哀牢縣、博南縣,並且將原益州郡西部的六個縣分離出來,合併成立為永昌郡。轄八縣,不韋縣、永壽縣、比蘇縣、雍鄉縣、南涪縣、巂唐縣、哀牢縣、博南縣。.

丽江市和永昌郡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永昌郡 · 查看更多 »

民国

#重定向 中華民國.

丽江市和民国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民国 · 查看更多 »

汉族

漢族,是生活在東亞地區的一個民族,種族上屬於東亞黃種人,是數個現代國家和地區的主体民族。佔中国大陆人口《中華文明起源和民族問題的論辯》漢民族形成問題的爭鳴 第129頁92%,佔臺灣人口97%,佔新加坡人口74%,佔馬來西亞人口23.4%。漢族在世界各地皆有分佈,總人口约为13.9亿,约占世界人口的20%或五分之一,目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汉」作為民族的称呼,是在中国的国家形成和发展中确立的。中國上古史學專家許倬雲認為,魏晋南北朝以后,“华夏人”开始出现“汉人”自称谓,在此之前,“汉人”、“汉民”多为周边国家对汉朝国民的称呼見p.33, p.67 。漢族自稱“漢人”,其他民族称之“唐人”、“華人”、“秦人”、“桃花石”。 19世纪末開始用「汉族」一詞做為漢民族的稱呼,受漢民族主義和共產主义運動等多重影响,这一称呼逐步广泛使用,并于官方固定下来,在此之前,“華夏”(起源於中國黄河中下流域的遠古部落名稱)較常被使用為漢民族的別稱,民族政治认同根据时间与空间的不同,对華夏、汉人的定义都具有差异。汉族被西方學者視為中國的主體民族。 另外,中國古代没有现代称谓“民族”而加“族”的概念,但不等于当时没有漢族这一民族,用于民族之间区别的“满”、“蒙”、“汉”,都是古代的民族概念,故现代学界尤其史学界称历史上的汉人为汉族。 漢族自古以來就稱呼漢族主要聚居地區為「九州」,同時認為非漢民族主要聚居地區在九州之外或“漢地”,而非漢民族稱呼漢族主要聚居地區為「漢地」。 漢族通常被认为是上古传说炎帝(或神农氏)与黃帝(或轩辕氏)两个部落的后裔,“炎黄子孙”及“炎黃裔胄”皆曾被中國國民党及中國共產黨用來做為“汉族”的代称或另稱。 漢族之內因地域、語言、文化及社會多樣性上可分出不少漢族民系;根據復旦大學的基因研究對照歷史遷移記錄,漢民族的擴張主因是歷史上的由北往南的人口移動:在西晉以前漢族人口主要分佈於中国北方,隨後北方人口因永嘉之禍大舉向南遷徙,歷史上汉族由北往南的大規模移動也改變了南北人口分佈密度。.

丽江市和汉族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汉族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丽江市和清朝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丽江市和明朝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明朝 · 查看更多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老傈僳文:ꓠꓳ-ꓟꓵ ꓡꓲ-ꓢꓴ ꓫꓵꓽ ꓚꓲꓸ ꓛꓬꓽ ꓗꓪꓼ ꓫꓵꓽ ꓝꓳꓴ,拉丁转写:Nolmut Lisu Shit Jilqait Guatshit Zhou),简称怒江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下辖的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因怒江纵贯全境而得名。北邻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东界迪庆州、丽江市,东南临大理州,南毗保山市,西与缅甸接壤。地处横断山脉北段,云岭、怒山与高黎贡山的峡谷区,怒江、澜沧江、独龙江自北往南流经。州境形状狭长,总面积1.46万平方公里,人口54.2万,自治州首府驻泸水市六库镇。怒江州为全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州,傈僳族人口比例占约48%,还有白族、怒族、普米族、独龙族等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其独特地貌使其成为“三江并流”自然奇观的一部分,于2003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

丽江市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查看更多 »

普米族

普米族 ()是中国云南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聚居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和麗江市的寧蒗、玉龙、永勝等地以及迪慶藏族自治州的維西傈僳族自治縣。2010年人口为42861人。郝時遠主編.

丽江市和普米族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普米族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丽江市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之间的比较

丽江市有144个关系,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有101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46,杰卡德指数为18.78% = 46 / (144 + 101)。

参考

本文介绍丽江市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