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中音長笛

指数 中音長笛

中音長笛 中音長笛是木管樂器,屬於長笛的一種變種。它填補了長笛低音區域較弱和欠缺的音域。它的聲音圓潤豐厚,特別在低音及中音區域上。由於它的出現時間比其他變種長笛較早,因此在現代的樂團中,漸漸開始成為常規樂器之一,由1名長笛手兼任。.

15 关系: 古斯塔夫·霍尔斯特伊戈尔·费奥多罗维奇·斯特拉文斯基低音長笛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八度第7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純四度莫里斯·拉威爾達夫尼與克羅伊行星組曲謝爾蓋·謝爾蓋耶維奇·普羅科菲耶夫魔戒電影三部曲长笛木管乐器春之祭

古斯塔夫·霍尔斯特

古斯塔夫·西奥多·霍尔斯特(Gustav Theodore Holst,),英國作曲家。原名為Gustav(Theodore)von Holst,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去掉了名字中的von。出生於音樂世家,祖先多為英國人,其餘為瑞典人。19歲時,進入倫敦皇家音樂學院,師事查尔斯·威利尔斯·斯坦福五年。1906年後邊擔任倫敦聖保羅(St Paul)女子學校音樂系主任,邊同時進行作曲。在音樂寫作上,除大膽地進行和聲的實驗外,也採用多調的作曲手法。代表作為管弦樂組曲《行星組曲》(The Planets)。.

新!!: 中音長笛和古斯塔夫·霍尔斯特 · 查看更多 »

伊戈尔·费奥多罗维奇·斯特拉文斯基

没有描述。

新!!: 中音長笛和伊戈尔·费奥多罗维奇·斯特拉文斯基 · 查看更多 »

低音長笛

一名手持直立式的低音長笛的樂手。 低音長笛是木管樂器,屬於長笛的一種變種。它是1920年代才發明的新變種樂器,,於爵士音樂上開創無簧片類木管器樂的低音區域,但現時普及度不高,通常只限於長笛合奏團才會使用。而在管樂團中,低音長笛的音色很容易就被單簧管類的樂器所蓋過,因此亦同樣罕見。 樂器的英文名稱「Bass Flute」,在20世紀初曾被英國作曲家視為「中音長笛」(Alto Flute),例如霍爾斯特的《行星組曲》標示為「Bass Flute in G」,現時已經再沒有類似的情況發生。 低音長笛為移調樂器,採用高音譜號,實際音比記譜音低1個八度,它可吹奏音域和長笛相同,但一般而然,低音長笛不會吹奏吹過譜記音A6,原因是它的高音並不準確,一般以長笛代替便可。.

新!!: 中音長笛和低音長笛 · 查看更多 »

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

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維奇·蕭斯塔科维奇(Дмитрий Дмитриевич Шостакович,),前苏联时期俄国作曲家。他一生大部份時間都留在蘇聯,但同時也是當年少數名氣能傳至西方世界的作曲家,被譽為是二十世紀其中一位最重要的作曲家。 蕭斯塔科维奇在蘇共政權中曾得過不少榮譽。例如他曾獲得當年蘇聯紅軍總參謀長、蘇聯元帥米哈伊爾·尼古拉耶維奇·圖哈切夫斯基的資助,可是,亦因為他曾試過與斯大林主義及官僚作風有所衝突而兩度遭蘇共譴責兩次(在1936年和1948年)他的作品亦一度被禁止演出。斯大林死後,他多次獲頒發多項國家的獎項和榮譽,也曾當過最高蘇維埃代表。 蕭斯塔科维奇的音樂作品既融合了後浪漫主義(如馬勒)和新古典主義風格(如普羅科菲耶夫和斯特拉文斯基),但亦不乏二十世紀的不協調音色和創作手法,因此他的音樂作品間中受到了官方的爭議,然而他的作品,普遍仍受到歡迎和好評。.

新!!: 中音長笛和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 · 查看更多 »

八度

八度(Octave,亦稱為Perfect octave)是音程的一種,它的組成是由2個相同音名但來自不同音域所組成。兩音的距離為12個半音,而頻率的比例是2:1,換而言之,較高音的頻率為較低音的兩倍。而這個比例,不論是運用平分律、純律或是畢氏音程都是相同的。 在古代中國音樂理論中,八度譜記稱為均。 純八度是和聲學中第二簡單的音程關係(最簡單的是純一度)。亦被喻為是「音樂上最常用的音程」 在泛音列中,第1音和第2音的音程關係便是純八度。純八度音程往往給人一種非常舒暢的感覺,這和兩音的頻率重疊有關係,由於兩者成倍數關係,因此其正弦波的疊加波型並不會出現不協調音程中起伏不平的波段,反而能達至互補的作用,因而製造出一份和諧感。又因人耳在聽到純八度和聲時,會有將兩個音當成同一個音的傾向,因此,這樣的關係又可被稱為等價八度(octave equivalence)。另一方面,又由於音程所產生的共鳴感,令聽者感覺以八度音程行進的旋律,音色會比單旋律的彈奏更為豐富。.

新!!: 中音長笛和八度 · 查看更多 »

第7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

C大调第七交響曲,作品60,是俄國作曲家季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創作於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並於同年12月27日完成。作曲家將樂曲題獻給自己的出生和成長地-受德軍所圍困的列寧格勒,因此本曲亦加有副題「列寧格勒」(Leningrad)。樂曲於1942年3月5日在薩馬拉(以前稱為「古比雪夫」(Kuibyshev))作首演。3月29日在莫斯科首演,而則遲至8月9日才舉行,原因是當時列寧格勒電台交響樂團(Leningrad Radio Orchestra)卻只有15名樂手仍留在當地,其他樂手不是已死於戰爭中,就是被派往戰場,所以樂團管理階層只好在全市招募能演奏樂器的市民加入,才湊足樂手得以演奏。 這是蕭士達高維契所創作的15首交響曲中,演奏時間最長的一首。另外本曲亦獲得1942年史達林獎一等獎。.

新!!: 中音長笛和第7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 · 查看更多 »

純四度

純四度(英文:Perfect fourth,簡寫:P4,希臘名:diatessaron)指音數為2又2分之1的音程,共有五個半音,是純五度的轉位音程,屬於完全協和,有時也會用來調音(低音提琴)。.

新!!: 中音長笛和純四度 · 查看更多 »

莫里斯·拉威爾

約瑟夫-莫里斯·拉威爾(Joseph-Maurice Ravel,),法國作曲家和鋼琴家。生于法国南部靠近西班牙的山区小城西布勒,1937年在巴黎逝世时,已经是法国樂壇中与克勞德·德彪西齐名的印象乐派作曲家。 他的音樂以纖細、豐富的情感和尖銳著稱,同時也被認為是二十世紀的主要作曲家之一。他的鋼琴樂曲、室內樂以及管絃樂在音樂史上不容忽視。鋼琴曲諸如《Miroirs》和《夜之魔》是經典的作品;管絃樂例如《達夫尼與克羅伊》,還有替穆索斯基編曲的《展覽會之畫》出色的展示了他以音樂表現光影色彩的技巧。對於大眾而言,最熟悉的應是他的《波麗露》,但他本人不十分看重此作品,並一度把它描述為“沒有音樂的管絃樂曲”。 根據SACEM的統計,拉威爾比其他法國作曲家擁有許多忠實的支持者,使他成為至今最受歡迎的法國作曲家。.

新!!: 中音長笛和莫里斯·拉威爾 · 查看更多 »

達夫尼與克羅伊

達夫尼與克羅伊(法文:Daphnis et Chloé)乃莫里斯·拉威爾根據同名音樂劇所作之芭蕾舞曲。該曲之芭蕾舞音樂,以古希臘詩人朗高斯(Longus)的『達夫尼與克羅伊』全三場組成作品為基礎,並由俄羅斯芭蕾舞團於1912年在薩特蕾歌劇院作巴黎首演。而拉威爾本人亦從芭蕾舞音樂摘錄了一部分,並分別在1911年及1913年首演第一組曲與第二組曲。.

新!!: 中音長笛和達夫尼與克羅伊 · 查看更多 »

行星組曲

《行星组曲》(The Planets suite Op.

新!!: 中音長笛和行星組曲 · 查看更多 »

謝爾蓋·謝爾蓋耶維奇·普羅科菲耶夫

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普罗科菲耶夫 (Sergei Sergeyevich Prokofiev,r;,),是一位蘇联作曲家。他曾被授予“斯大林奖”,死后被追授“列宁奖”。.

新!!: 中音長笛和謝爾蓋·謝爾蓋耶維奇·普羅科菲耶夫 · 查看更多 »

魔戒電影三部曲

戒電影三部曲包括三部實景真人的奇幻史詩電影:《魔戒首部曲:魔戒現身》(2001年)、《魔戒二部曲:雙城奇謀》(2002年)及《魔戒三部曲:王者再臨》(2003年)(三部曲常被縮寫成LotR,FotR、TTT及RotK分別指三部電影)。魔戒三部曲是以J·R·R·托爾金著作的小說《魔戒》的三冊書改編而成,電影大抵依循小說的主線故事,但也加入了一些新元素及一些偏離原著的情節。 故事背景是虛構的中土大陸,電影三部曲的重點都集中在少年的哈比人佛羅多·巴金斯及魔戒遠征隊執行毀掉至尊魔戒的任務,以及消滅至尊魔戒的制造者黑暗魔君索倫。隨著情節的發展,魔戒遠征隊分崩析離,佛羅多、他的忠實夥伴山姆及奸詐的咕嚕繼續執行任務。同時,巫師甘道夫、流亡的剛鐸王位繼承者亞拉岡聯合中土大陸的自由子民對抗索倫,最終在魔戒聖戰取得勝利。 魔戒三部曲由彼得·杰克逊執導,新線影業發行。魔戒三部曲被視為規模最宏大的電影之一,共投入了2.85億美元,整個電影拍攝計劃歷時八年,三部電影的拍攝工作都在杰克逊的家鄉新西蘭進行。三部曲的每一部電影都有特別加長版,特別加長版在電影公映的一年後以DVD形式發行。 魔戒三部曲取得相當高的電影票房收入,三部電影分別名列最高電影票房收入的第27位、第20位及第6位,排名不考慮通貨膨脹。魔戒三部曲得到好評,在30項奧斯卡金像獎提名裡贏得17項,電影的演員、創新性的技術運用及電腦繪圖效果都得到廣泛的稱讚。而该系列的终结片,《王者归来》,更在十一项奥斯卡奖的提名的基础上获得十一项奖项,成为继《泰坦尼克号》和《賓漢》外,第三部获得十一项奥斯卡奖的电影。 杰克逊又拍攝了前传《哈比人歷險記》三部,第一部《哈比人:意外旅程》在2012年12月上映。第二部《哈比人:荒谷惡龍》在2013年12月上映。第三部《哈比人:五軍之戰》於2014年12月上映。.

新!!: 中音長笛和魔戒電影三部曲 · 查看更多 »

长笛

没有描述。

新!!: 中音長笛和长笛 · 查看更多 »

木管乐器

木管樂器大多數由堅實耐用的木材製作。木管樂器的歷史很久遠,大致上古代人類在動物的腿骨上打洞製造出來的原始笛子就是木管樂器的祖先。現代木管樂器是從各國民間音樂中使用的類似蘆笛、笛和簫之類的樂器發展而來。 木管樂器大致有兩種外形,一種是圓柱型,比如長笛和單簧管。另一種是圓錐型,比如雙簧管和大管。從發音原理來講,木管樂器分三類:.

新!!: 中音長笛和木管乐器 · 查看更多 »

春之祭

《春之祭》(Le Sacre du Printemps)是俄羅斯作曲家伊戈爾·斯特拉文斯基(Игорь Фёдорович Стравинский)的代表作與成名作。本來是一部芭蕾舞劇,但後來腳本遺失,只剩下管弦樂總譜。(脚本在被复原中) 1910年,當斯特拉文斯基剛為(Серге́й Па́влович Дя́гилев)完成了芭蕾舞舞劇《火鳥》的音樂後不久,他幻想出一個景象—那是俄羅斯遠古時期的祭祖儀式:「我想像到一個肅穆的異教祭典:一群長老圍成一圈坐著,看見一位少女被要求跳舞直至跳死。她是他們用以祭祀春天之神的祭品。」 原本他打算採用芭蕾舞劇的形式,但後來他承認,起初他不能恰當地以傳統記譜法寫下樂思,於是為演奏者修改樂譜,簡化全首作品(但同時他又建議開首巴松管旋律的音調應逐年提高,因為「聽眾會習慣那些高音,但這種緊張的感覺是不可或缺的」)。他邀請戴亞吉列夫將作品搬上舞台,佈景由設計,尼金斯基則負責編舞。 《春之祭》首演時爆發的騷動,並未為作品本身帶來長遠影響;反而,全曲粗獷而又有濃郁的俄羅斯風格,卻成為二十世紀古典音樂創作的典範。 全曲共分两幕十四個部分。第一幕《大地的崇拜》共有八個舞曲組成,第二幕《祭献》由六個舞曲組成。.

新!!: 中音長笛和春之祭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