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中国礼仪之争和在华耶稣会士列表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中国礼仪之争和在华耶稣会士列表之间的区别

中国礼仪之争 vs. 在华耶稣会士列表

中国礼仪之争,指17世纪至18世纪西方天主教传教士就中国传统礼仪是否与天主教義相容,从而和清王朝在学术和政治上发生的冲突。在天主教内先后有两种看法,耶稣会认为祭祖祭孔是世俗的仪式,与天主教教义相容,在一定范围内,是应该被容忍的;而以道明会和方济会则认为这与天主教教义相悖,不可容忍,并因此向罗马教皇请示报告。 在道明会建议下,罗马教廷在1645年通过通谕,禁止中国教徒祭祖祭孔。但之后在耶稣会的游说下,罗马教廷在1656年,解除了这个禁令。这个风波曾一度使中国和亚洲其它地区,包括日本和印度的天主教徒都受到了影响。 在这场冲突中,清朝统治者和罗马教廷的几个教皇(包括克勉十一世和克勉十四世)分歧越来越大,最终使得罗马教廷进行了直接干预。虽然到了后期,道明会和方济会已不像当初激烈反对耶稣会的思想,但罗马教廷始终持强硬态度。克勉十一世在1704年下达谕令禁止教徒进行祭祖祭孔的仪式。1742年,本笃十四世重申禁令,并禁止一切的辩论。 在两个世纪后的1939年,罗马教廷开始重新审视这个问题。庇护十二世在1939年12月8日颁布了一项谕令,同意教徒进行祭祖仪式和祭孔仪式。后来,在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1962-1965)上,祭祖祭孔被正式认可,成为教义的一部分。. 本表列出天主教重要修会耶稣会成立暨明朝末年以来,所有外国来华长期传教、定居或归化中国的耶稣会士,以及所有出身中国的耶稣会士。.

之间中国礼仪之争和在华耶稣会士列表相似

中国礼仪之争和在华耶稣会士列表有(在联盟百科)24共同点: 南怀仁天主教安文思中國基督教史中国天主教中国礼仪之争中梵关系康熙历狱康熙帝利玛窦利玛窦规矩利类思罗明坚西班牙身见录龍華民闵明我葡萄牙艾若瑟耶稣会樊守义江苏省汤若望意大利

南怀仁

南怀仁神父(Ferdinand Verbiest,),字敦伯,一字勋卿。尼德蘭弗拉芒人,生於皮特姆(今屬比利時),天主教耶稣会修士、神父,清康熙朝来华传教士。.

中国礼仪之争和南怀仁 · 南怀仁和在华耶稣会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

天主教(Catholicismus)是對罗马公教會(天主教會)發展而來的一系列基督教之神学、哲學理論、禮儀傳統、倫理纲常等信仰體系之總括,為基督教最大宗派。其拉丁文本意為「普世的」,因此又譯為公教會。另一個經常並用的名稱是「大公教會」,通常用來概括基督教會的普遍特徵,以用來區別狹義的、與聖座共融的公教會,即天主教會。在大多數情況中,天主教是天主教會的代稱。 天主教的中文名稱源自明朝萬曆年間耶稣会將基督信仰传入中国,經当朝礼部尚书之徐光启与利瑪竇等耶稣会士讨论,取儒家古话「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称其信仰之獨一神灵为「天主」,故稱之。天主教在與新教並提時亦被稱為「舊教」,全國宗教資訊網,兩者分別代表著第一個千禧年開始的「傳承式信仰」、以及16世紀宗教改革開始的「書面式信仰」。這一概念曾在恢復公教傳統的牛津運動提出。.

中国礼仪之争和天主教 · 在华耶稣会士列表和天主教 · 查看更多 »

安文思

安文思(Gabriel de Magalhāes,),葡萄牙耶稣会传教士,原名加布里埃尔·德·麦哲伦,为斐迪南·麦哲伦后裔。.

中国礼仪之争和安文思 · 在华耶稣会士列表和安文思 · 查看更多 »

中國基督教史

“基督教”在中国有两个意涵。一則是包括东正教、天主教、新教在内,以基督耶稣为救主的宗教。另一则是口語習慣上的專指新教,或曰更正教、反对教等。本词条指的是前者。基督教的传统认为多马(“印度使徒”)或巴多罗买是最早将基督福音带到中国的人。而有确切历史记载的是公元635年,唐朝初年,唐太宗贞观九年,基督教初次来到中国。.

中国礼仪之争和中國基督教史 · 中國基督教史和在华耶稣会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天主教

天主教(或天主教會)在中国拥有漫长而复杂的历史。元朝時開始有傳教士進入中國傳教,但大規模的發展則始於清末。現今中國天主教會建有聖統制(起始於1946年),但因國共內戰於1949年起執政的共產黨政府以「三自」方針控制與限制天主教在中國的發展,導致聖座目前對中國天主教會無法實施完全的管轄;聖座也僅與國共內戰後從中國大陸遷往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建立正式外交關係,並未和共產黨執政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建交。.

中国天主教和中国礼仪之争 · 中国天主教和在华耶稣会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礼仪之争

中国礼仪之争,指17世纪至18世纪西方天主教传教士就中国传统礼仪是否与天主教義相容,从而和清王朝在学术和政治上发生的冲突。在天主教内先后有两种看法,耶稣会认为祭祖祭孔是世俗的仪式,与天主教教义相容,在一定范围内,是应该被容忍的;而以道明会和方济会则认为这与天主教教义相悖,不可容忍,并因此向罗马教皇请示报告。 在道明会建议下,罗马教廷在1645年通过通谕,禁止中国教徒祭祖祭孔。但之后在耶稣会的游说下,罗马教廷在1656年,解除了这个禁令。这个风波曾一度使中国和亚洲其它地区,包括日本和印度的天主教徒都受到了影响。 在这场冲突中,清朝统治者和罗马教廷的几个教皇(包括克勉十一世和克勉十四世)分歧越来越大,最终使得罗马教廷进行了直接干预。虽然到了后期,道明会和方济会已不像当初激烈反对耶稣会的思想,但罗马教廷始终持强硬态度。克勉十一世在1704年下达谕令禁止教徒进行祭祖祭孔的仪式。1742年,本笃十四世重申禁令,并禁止一切的辩论。 在两个世纪后的1939年,罗马教廷开始重新审视这个问题。庇护十二世在1939年12月8日颁布了一项谕令,同意教徒进行祭祖仪式和祭孔仪式。后来,在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1962-1965)上,祭祖祭孔被正式认可,成为教义的一部分。.

中国礼仪之争和中国礼仪之争 · 中国礼仪之争和在华耶稣会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梵关系

中梵關係是指歷史上的中國和罗马天主教会聖座(今多以聖座行政機構教廷、或其所在地梵蒂岡代稱)及/或天主教的關係,可追溯至明朝中葉耶穌會派遣傳教士來華開始,如利瑪竇、南懷仁等。清朝建立初期,天主教傳教士與朝廷關係良好,之後由於傳教士和修會間的勾心鬥角,導致部分教士捲入宮廷政爭,最終造成雍正即位後明令禁教,直到道光年間始解禁,禁教期歷時約一百年。清末至中華民國建立初年間,天主教在中國蓬勃發展,教廷終在1942年與中華民國政府建立外交關係。.

中国礼仪之争和中梵关系 · 中梵关系和在华耶稣会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康熙历狱

康熙曆獄,又称汤若望案,此案發生於清朝1659年至1665年間,是由欽天監官楊光先等人發難,矛頭直指湯若望等耶穌會傳教士。楊光先控告湯若望等傳教士有三大罪狀:(一)潛謀造反,(二)邪說惑衆,(三)曆法荒謬 楊光先將湯若望寫的許多書誣為妖言惑眾,並羅列“新法十謬”指斥湯若望西洋新曆法的種種錯誤,更為厲害的是提出由於新曆法使吉時凶時倒置, 造成了嚴重後果: 尤其是選擇順治帝皇太子榮親王的葬期誤用洪範五行,山向年月俱犯忌殺,事犯重大(順治十五年榮親王病死,兩年後,其生母董鄂妃也病逝,又136天後,順治帝也駕崩)。 1661年,順治皇帝病逝,八歲的康熙皇帝登基,年幼尚未親政,輔政大臣鰲拜等一直以來反對西洋學說,不滿外邦人參議朝政,敵視傳教士。於是楊光先夥同鰲拜等陷害湯若望等傳教士。1664年(康熙三年)9月26日,清廷會審湯若望,以及欽天監官員。當時湯若望已經73歲,久已癱瘓重病在身、言語不清,只能由南懷仁代言。 同年冬天,鼇拜廢除新曆,逮捕湯若望和南懷仁等傳教士。翌年3月16日,廷議將欽天監監正湯若望,欽天監官員刻漏科杜如預,五官挈壺正楊弘量,曆科李祖白,春官正宋可成,秋官正宋發,冬官正朱光顯,以及中官正劉有泰等皆淩遲處死。 按照判決,次年湯若望應淩遲處死。但不久天上出現被古人認爲不祥之兆的彗星。接著京城又突然發生了大地震,"且一连地震三日,人皆露宿,惴惴不安。" 皇宮在地震中遭到破壞,而且有宮殿著火。清統治者視其爲上天示警,正所謂"天垂象,示吉凶,聖人則之"。不久以後獲孝莊太皇太后懿旨釋放汤若望:"湯若望向為先帝所信任,禮待極隆,爾等欲置之死地耶?" 湯若望因此得以獲釋免死。欽天監官員杜如預、楊宏量免死,但是李祖白等五人依然被斬。 康熙帝親政後,決定平反該案。.

中国礼仪之争和康熙历狱 · 在华耶稣会士列表和康熙历狱 · 查看更多 »

康熙帝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a),又稱康熙帝,汗號「恩赫阿木古朗汗」(Энх Амгалан хаан)(),爱新觉罗氏,諱玄燁,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號「康熙」。 康熙帝乃顺治帝第三子,順治十一年農曆甲午年三月十八巳時生於北京紫禁城景仁宫,母親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崩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8岁。死后,得圣祖庙号、「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谥号,通称「聖祖仁皇帝」(a),葬于景陵。康熙帝在位於1661年2月5日至1722年12月20日,在位六十一年零十个月,是清朝自入关以来的第二位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中国大陆及台湾等地的史学界及教科书中,一般将康熙、雍正及--时期合共称为康雍乾盛世或康乾盛世。.

中国礼仪之争和康熙帝 · 在华耶稣会士列表和康熙帝 · 查看更多 »

利玛窦

泰奥·里奇(Matteo Ricci,,),漢名利玛窦,号西泰,又号清泰、西江,天主教耶稣会意大利籍神父、传教士、学者。1583年(明神宗万历十一年)来到中國居住。在中国颇受士大夫的敬重,尊称为“泰西儒士”。他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开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他除传播天主教教义外,还广交中国官员和社会名流,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他的著述不仅对中西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日本和朝鲜半岛上的国家认识西方文明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1984年獲得天主之僕稱號。天主教馬切拉塔教區于2011年開始對耶稣会士利玛窦神父列真福品进行审理。.

中国礼仪之争和利玛窦 · 利玛窦和在华耶稣会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利玛窦规矩

利玛窦规矩 ,指明朝時來華的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利玛窦的傳教方式與策略,利玛窦允許中國教友繼續祭天、祭祖、祭孔的舊俗。這規則一直被遵行,直到羅馬教皇克勉十一世發布禁令為止,教皇的禁令,也引爆了清康熙帝的反制,是為中國禮儀之爭。.

中国礼仪之争和利玛窦规矩 · 利玛窦规矩和在华耶稣会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利类思

利类思(Lodovico Buglio,),字再可,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意大利西西里岛贵族出身。.

中国礼仪之争和利类思 · 利类思和在华耶稣会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罗明坚

罗明坚(意大利语名:Michele Ruggieri,),字复初,天主教耶稣会意大利籍传教士、法學家、漢學家。是明朝以来第一个进入中国大陆的西方传教士,也是歐洲漢學的奠基人,与利玛窦是同工。.

中国礼仪之争和罗明坚 · 在华耶稣会士列表和罗明坚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

西班牙王国(Reino de España),通稱西班牙(España),古籍譯為日斯巴尼亞或以西巴尼亞,《聖經》曾譯為「士班雅」,是位於欧洲西南部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与葡萄牙同处於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与法国、安道尔接壤,國土面積則佔伊比利亚半岛的五分之四。其领土还包括地中海中的巴利阿里群岛、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岛、以及在非洲北部的休达和梅利利亚。首都兼最大都市為馬德里。 由於位處歐洲與非洲的交界,西班牙自史前时代以来就一直受许多外来影响,中世紀時有多國並立,至15世纪始建立單一國家,在近代史上是影响其他地区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其全球帝国兴盛时给世界带来的影响是,現今全球有5億人口使用西班牙语,使西班牙语成为世界上总使用人数第三多,母語人數第二多的语言。.

中国礼仪之争和西班牙 · 在华耶稣会士列表和西班牙 · 查看更多 »

身见录

《身见录》,是最早一部中文欧洲旅行记,著於1721年,作者樊守义,字利和,清康熙帝使者。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帝命樊守义随同法国传教士艾若瑟出使罗马教廷,澄清中国礼仪之争。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随艾若瑟东还,途中艾若瑟不幸在好望角舟中病故,樊守义独自归国,六月十三日抵达广州,九月十一日奉诏到热河,叩见康熙帝。康熙六十年(1721年),樊守义将他在欧洲十二年多的见闻,撰写成《身见录》。 《身见录》书稿从未刻印,深藏在梵帝冈图书馆中,二百余年,不为人知。1936年,目录学家王重民在北平出版的《图书季刊》上,发表“罗马访书记”,文中第一次介绍《身见录》这本书。1937年在瑞士伏利堡大学任教的的阎宗临博士,在梵帝冈图书馆中找出夹在一部名为《名理探》书内的《身见录》手稿14页,便将其拍摄下来。1941年阎宗临将《身见录校注》发表在桂林《扫荡报》的《文史地副刊》。1959年,山西师范学院学报重刊此文。2003年,阎宗临之子阎守成,将此文收入《传教士与法国早期汉学》一书,2007年收入阎宗临《中西交通史》一书。.

中国礼仪之争和身见录 · 在华耶稣会士列表和身见录 · 查看更多 »

龍華民

龍華民(Nicholas Longobardi,),生于西西里的 Caltagirone 城,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1597年来华。在利玛窦死后,接替他的职务。但是他与利玛窦在对待中国礼仪的问题上观点不同,从而引发天主教教廷与滿清的中国礼仪之争,最终导致天主教被禁止传播。他于1654年在北京病逝,埋葬于滕公栅栏。.

中国礼仪之争和龍華民 · 在华耶稣会士列表和龍華民 · 查看更多 »

闵明我

闵明我 可以是指兩個来华传教士.

中国礼仪之争和闵明我 · 在华耶稣会士列表和闵明我 · 查看更多 »

葡萄牙

葡萄牙共和国(República Portuguesa),简稱葡萄牙(Portugal)、葡國。明朝《坤輿萬國全圖》称之爲波爾杜瓦爾(或波爾杜曷爾)、拂朗機(或拂朗幾、佛朗機);亦有蒲都麗家等稱謂,清朝時稱博都雅,或者澳門也有譯作葡萄牙民國。 葡萄牙是欧洲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一个国家,西部和南部瀕臨大西洋,北部和东部則與西班牙相接;首都-里-斯本以西的罗卡角是歐洲大陸的最西端。除了欧洲大陆的本土之外,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和马德拉群岛也是葡萄牙的领土。 現今葡萄牙邊界內的疆土,自古代開始就屢屢易主。葡萄牙曾是羅馬帝國版圖下的一員,期間曾被西哥特人和苏维汇人入侵,多方勢力相互角鬥;八世紀時,摩尔人征服了大部分的伊比利亚半岛,出現了較為一統的政權,也因而開啟了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收復失地運動。長達數世紀的戰爭當中,葡萄牙以今天西班牙的加里西亞地區為基地,於1139年成立葡萄牙王國,由北而南逐步完成征服。 16世纪起,葡萄牙在大航海时代中扮演活躍角色,成為重要的海上強國。全盛時期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共同簽署了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旨在將世界瓜分為兩半。現存歐洲國家當中,葡萄牙是為殖民歷史最悠久的一國,自從1415年攻占北非休达到1999年澳門政權移交(亦有一種算法為到2002年的東帝汶獨立為止),殖民活動長達幾近六百年。昔日龐大的殖民帝國,曾包括世界五十三個國家的部分領土,也使其官方語言葡萄牙語成為兩億四千萬人的共同母語,和世界第六大語言。但十九世紀開始,隨著最大殖民地巴西的獨立,葡萄牙的國勢快速地衰落。1910年10月5日革命推翻了葡萄牙王室,而成立不穩定的民主政權——葡萄牙第一共和国;卻在不久後又被保守派軍官領導的軍事政變推翻,是為新政時期,即葡萄牙第二共和国。直到1974年葡萄牙殖民地戰爭結束,反戰的康乃馨革命爆發,葡萄牙才重新成為自由民主國家。.

中国礼仪之争和葡萄牙 · 在华耶稣会士列表和葡萄牙 · 查看更多 »

艾若瑟

艾若瑟(Antonio Francesco Giuseppe Provana),又名艾逊爵,法国人,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清康熙皇帝特使。 艾若瑟在1662年10月23日生于尼斯 (時屬義大利)。1695年到中国澳门传教,1699年至1701年到河南开封、山西太原,接管教务,曾到平遥、吉县、襄陵、汾州等地传教。1702年至1707年居北京。1707年,康熙帝为澄清中国礼仪之争,派遣艾若瑟出使罗马教廷,樊守义随行。艾若瑟等使臣,从澳门启航,经婆罗洲、马六甲、苏门答腊,航行三四月抵达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获葡萄牙国王若昂五世召见。在里斯本停留四个月后,于1709年正月再启程,经直布罗陀海峡,西班牙安达鲁西亚,前往意大利。二月下旬,抵达罗马,晋见教宗克勉十一世。艾若瑟和樊守义将康熙皇帝关于多罗来华及中国礼节问题和西洋教务问题的旨意,详细向教宗呈述。教宗不愿艾若瑟返回中国,因此艾若瑟在罗马居留两年八个月,后因病向教宗申请会回故乡养病,得教宗准许,但在启程回乡之际,教皇得到密报,说艾若瑟图谋潜逃回中国,教宗于是下通缉令,缉捕艾若瑟,艾若瑟质问,“我原得教宗特准,回乡养病,何以是潜逃回中国?”教宗令艾若瑟在意大利静养,等候中国皇帝文书。1718年,罗马教宗收到康熙皇帝朱笔文书,于是召见艾若瑟、樊守义,口谕:“你们可以回国,见中国皇帝时只说因病长期居留意大利未归,我将另遣使臣前往中国解释,希望中国皇帝继续保护教士”。归途中艾若瑟体弱多病,经不起风浪,在好望角前往印度舟中病故,遗体由樊守义运回广州。.

中国礼仪之争和艾若瑟 · 在华耶稣会士列表和艾若瑟 · 查看更多 »

耶稣会

耶稣会(Societas Iesu,簡寫為S.J.或S.I.)是天主教會的主要男修会之一,1534年8月15日由依納爵·羅耀拉與方濟·沙勿略、等人共同於巴黎成立,至1540年由教宗保祿三世詔令承認。最初是為了對抗宗教改革的風潮而創立,在天主教會中屬於原教旨主義派,重視神學教育、對教會的忠誠度以及向青年傳教,發願守貞、神貧,並要求會士对修会和聖座的命令绝对服从。 耶穌會除了協助祈祷、从事社工慈善,拯救貧困之外,最大的特色是興學,他們首先在歐洲興辦許多大學、高中,是現今世界最大的辦學團體之一;培養出的學生除神職人員以外,也大多活躍於西方政界與知識份子階級,著名者有笛卡兒等。現任教宗方濟各即為耶穌會會士,為首位耶穌會出身的教宗。 目前耶穌會大約有兩萬名會士,在超過112个国家活动,加入耶稣会比加入其它修会困難,要受到更長時間的考驗。申請入會者可選擇成為神父或終身修士,但兩者的培育過程相同,不但要取得神學學位,而且还要有另一项科目的大学学士毕业文凭。耶穌會特有的靈修方式稱為「」,是羅耀拉所創。由於耶穌會重視教育事業,許多耶穌會會士擁有博士學位、甚至在大學執教。 耶穌會格言是「愈顯主榮」(Ad Majorem Dei Gloriam),这句话往往被缩写为「AMDG」。會徽下方是紀念基督信仰中釘死耶穌的三根釘子,上方的IHS則是耶穌希臘文寫法(ΙΗΣΟΥΣ)的前三個字母(Σ的寫法往後演變成拉丁字母的S),亦有「耶穌是人類救主」之義(Jesus Hominum/Hierosolymae Salvator)。與其他歷史較久的修會不同,耶稣会無會衣,一般只在會士姓名後面加上“SJ”的後綴,以表明其身份。.

中国礼仪之争和耶稣会 · 在华耶稣会士列表和耶稣会 · 查看更多 »

樊守义

樊守义()清康熙帝出使西洋的使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生于山西省平阳府绛州(今新绛县)。.

中国礼仪之争和樊守义 · 在华耶稣会士列表和樊守义 · 查看更多 »

江苏省

江苏,简称苏,是現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东地区的一省,省名为江宁(南京)和苏州的合称,省会为南京市。江苏省地跨长江、淮河南北。 江苏可分為苏南、苏中、苏北三個區域,也可划分为江南、江淮、淮北三个区域,這三個區域在文化、地理、经济各方面都呈现其獨特性。东吴以来,历东晋、南朝、隋、唐、南唐、北宋、南宋,江苏地区经济文化一直比较繁荣,拥有1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明朝中后期、清中期,分别达到巅峰。1927年,当时亚洲最大的城市上海和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先后设立特别市而脱离江苏省,江苏的地位有所下降。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迅速。 該省人类发展指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均居中国(大陆)省级行政区第四位,地区生产总值則居全国第二位、世界第六位。江苏与上海、浙江省、安徽省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中国礼仪之争和江苏省 · 在华耶稣会士列表和江苏省 · 查看更多 »

汤若望

约翰·亚当·沙尔·冯·贝尔(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漢名汤若望,字道未,神圣罗马帝国科隆(今属德国科隆)人,天主教耶稣会修士、神父、学者、传教士,明神宗時來華傳教47年,任職中国明末清初官员,一生沒有再回到歐洲的家鄉。.

中国礼仪之争和汤若望 · 在华耶稣会士列表和汤若望 · 查看更多 »

意大利

意大利共和国(Repubblica Italiana),通稱意大利(Italia),是一個歐洲主权國家,主要由位於南歐的靴型亞平寧半岛及两个地中海岛嶼西西里岛和撒丁岛所组成,國際代碼為IT。意大利北方的阿尔卑斯山地区与法国、瑞士、奥地利以及斯洛文尼亚接壤,其领土包围着两个微型国家——圣马力诺和梵蒂冈,而在瑞士擁有座落於盧加諾湖湖畔的意大利坎波內這個境外領土。全国行政上划分为20个大区(其中5个為自治区)、110个省與8,100个城市。首都為罗马,意大利王国在1870年將首都設置在此,而都灵(1861年-1865年)及-zh-hans:佛罗伦萨;zh-tw:佛羅倫斯;-(1865年-1870年)也曾是意大利王國的首都。根据2014年统计,意大利人口大约为6,079.5萬,領土面積約為301,33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公里201.7人,屬於溫帶氣候。意大利是歐洲人口第5多的國家,人口在世界上排名第23位。意大利因其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为数众多的人类文化遗产(世界遺產數目排名全球第一)而被称为美丽的国度(Belpaese)。 現今的意大利地區是以前歐洲民族及文化的搖籃,曾孕育出羅馬文化及伊特拉斯坎文明,而意大利的首都羅馬,幾個世紀以來都是西方世界的政治中心,也曾經是羅馬帝國的首都。當羅馬帝國殞落後,意大利遭受了多次外族入侵,包括倫巴底人、東哥德人等日耳曼民族,之後還有諾曼人等。东罗马帝国曾一度重新占领意大利地区。在14世紀後,意大利轉而成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而文藝復興對歐洲影響深遠,讓歐洲思想前進了一大步。義大利過去分裂為許多王國與城邦,但是最終在1861年完成統一。其巅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刚开始之前,義大利變成一個殖民帝國,把勢力範圍延伸到利比亞、厄利垂亞、-zh-hans:意属索马里兰;zh-hk:意屬索馬利蘭;zh-tw:義屬索馬利蘭;-、衣索比亞、阿爾巴尼亞、羅德島與十二群島,而且擁有中國天津的租界。 意大利也在政治、文化、科學、醫療衛生、教育、體育、藝術、時尚、宗教、料理、電影、建築、經濟及音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響力。米蘭是意大利的經濟及工業中心,根據2009年全球語言監察組織(Global Language Monitor)的資料,它也是世界時尚之都。在2007年造訪意大利的遊客人數位居世界第5位,總共超過4,370萬人次的國際遊客造訪,而羅馬則是歐盟國家中第3多遊客造訪的城市,也被認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十大古城之一。威尼斯則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紐約時報》形容它「無疑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人造城市」。 意大利共和国是一個議會制民主共和國,是一個已開發國家,世界七大工業國之一,生活質量指數則在世界排名第8名, Economist, 2005。意大利在2014年人類發展指數列表中則名列第26位,並擁有高度人均國內生產總額。根據國內生產總額與購買力平價國內生產總值的數據,意大利分別是世界第8大與第10大經濟體。意大利的政府預算金額則是位居世界第5位。意大利是北大西洋公約和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也是八大工業國集團、20國集團和歐洲四大經濟體成員之一。意大利也参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世界貿易組織、歐洲議會、西歐聯盟及歐洲創新中心(Central European Initiative)。意大利也參加申根協議,也是世界世界國防預算金額第9高的國家且分享北約的核武器。 意大利在歐洲及全球的軍事、文化和外交事務扮演重要的角色,首都羅馬則是世界上對於政治及文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城市,世界上許多著名的機構,例如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International Fund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全球在地論壇(Glocal Forum)、世界糧食計劃署及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總部都設在羅馬。意大利也擁有较高的教育指數、勞動力人口及慈善捐助金額。人均預期壽命排名世界第11位。醫療保健系統在2000年被世界衛生組織評比為世界第2。意大利也是一個全球化的國家。意大利的國家品牌價值在2009年名列世界第6位。意大利在藝術、科學和技術上擁有悠久的傳統,且至2017年共有53处世界遺產,是擁有最多世界遺產的西方國家。.

中国礼仪之争和意大利 · 在华耶稣会士列表和意大利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礼仪之争和在华耶稣会士列表之间的比较

中国礼仪之争有144个关系,而在华耶稣会士列表有75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4,杰卡德指数为10.96% = 24 / (144 + 75)。

参考

本文介绍中国礼仪之争和在华耶稣会士列表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